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

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

“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 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 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 以美国为例, 它建

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 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 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 再从日本来 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

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 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

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 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 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 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 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 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 二是重视发挥国有 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 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 成

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 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 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 并且政 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 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 国农村

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 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 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 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 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 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 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 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 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 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 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 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 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 发展较快,但同时潜 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 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 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 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然 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 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 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

金融市场的改革我的建议是:

而近几年随着我国 发展农村,特别是以 因此,对我国农村金

第一,鼓励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对农村金融的需要,从而使农村金融服务跟上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要发挥财政在金融支农中的作用,建立国家对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开展政策性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贴息,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此外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也应实行适当的减税政策。从而积极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金融特别是信贷业务中的作用。

第三,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分工合作。一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二是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功能。三是对于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健全风险内控机制,积极拓展贷款业务,增加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供给。四是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力度。

第四,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从多数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看,民间借贷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要加强监控,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引导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既发挥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体系的补充作用,又要加强风险防范。

第五,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和管理监督机制。在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应该强调法律和制度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的规避金融市场本身所具备的高风险,使农村金融市场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但在发展趋势向好下,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中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我们要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本文首先论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其次通过相关理论阐述,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由于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数据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山东省的一些情况作了说明,对相关的情况了有了一些比较初步的认识,并且,本文做了一些检验,明白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最后,主要是针对前文所得到的结论,提出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改进措施,更好的助力农村经济增长。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

As everyone knows,Our economy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But at the same time, But we also need to know that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Rural finance raises the issue. Therefore,we need to make rural finance more useful and then deal with it. First of all,here's the context and the meaning,and a lot of theories were used to lay the groundwork.On the other hand, Shandong's agricultural data are typical. So we chose it.This makes us have more knowledge about it.In addition, we have also done some tests, know that rural finance can promote rural economy.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hat is beneficial to rural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Rural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10篇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10篇 第一篇:农村金融对产业组织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现状探析 据统计,当前我国的13亿总人口中,约有56%是农村人口。在此基础上,随着近年来我国GDP的快速增长,贫富差距也正在逐步的拉大。因此,加强农村合作金融建设,开展农村产业组织创新,推动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资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然而资金利用的有效性与低效性却决定了建设的进度与质量,面对创业融资难的问题,人民银行只是通过合作金融的方式为农村构建了一个可融资的平台,即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中也包括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然而,信用社近几年来在农村的职能日益下降,农村资金互助社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力更是几乎为零。此外,不仅信用社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并且几乎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这些资金或用于在城市购置产业,或用于子女教育,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合作投资。宏观来说,农村的金融市场在当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几率偏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 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创新 1、建立农村资本投入的协调机制 资本投入是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经济增长的差异就是资本投入的差异。因此,要确保农村合作金融的实用价值以及体系的完善,首要前提是建立农村资本投入的协调机制。第一,要建立起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所谓间接融资,是指农民将闲置货币资金通过存款或购买农村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以实现合作金融的过程;直接融资是指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转化农村通过借款而进行融资的传统方式,引导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获得资金,从而形成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助,实现协调发展。第二,建立农村经济增长差异的自我均衡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鼓励通过政民合作的形式开展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合作金融在目前各农村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毕业论文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毕业论文

安徽省怀远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 XXX 商学院金融专业2007 (X) 班20073029XXX 指导老师:徐金喜讲师 内容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制约或促进作用。农村经济涉及“三农”问题,也集中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相对落后的群体。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得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怀远县地处我国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解剖怀远县农村的金融服务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对欠缺进行改进,并最终通过金融的发展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很有必要。本文力求通过对怀远县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出了农村金融服务在现阶段存在着网点分布不合理、机构数量不足、信贷投入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就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农村经济;三农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Country of Huaiyuan in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a direct role in restricting or promoting.The rural economy involves the "three rural" issue, also focu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relatively backward groups.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proper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which farmer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into a virtuous development path to achiev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na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Huaiyuan County i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y, which to some exten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anatomical Huaiyuan County status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alyze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e lack of improvements, and finally through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very necessary.This paper seeks to Huaiyuan County on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hat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distribution network at this stage there is unreasonabl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institutions, investment can not meet the credit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and from the rur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ty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on how to impro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put forward. Key words: financial services; rural financial; rural economy; agriculture

农村金融分析论文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金融分析论文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摘要:分别通过数理模型和博弈模型对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农村金融的改革应当注重发挥非正规金融的内生作用,把农村非正规金融放在当前农村改革的主要位置上。最后从短期、中期、长期的角度指出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村金融;适用性;模型 在当前国际经济不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面临着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作为一国经济发展调控主体——政府来讲,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是外生因素,很难进行控制,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则是内生因素,政府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因此,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以及长期发展都需要自身结构的调整。在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中,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农村金融又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中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最终缓解并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最终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适用性的数理模型分析和博弈模型分析,找出农村金融发展的症结,进而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

村的路径,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适用性的数理模型分析 假设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给者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各用下标F和I,假设高、低收入者农户各用上标M、N表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为i,贷款者需要对借款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其付出的监督成本为c,c∈(0,1),贷款者将资金投入农村借贷市场的机会成本为c0;借款者运用贷款从事农业型生产投资获得的效用为R,付出固定的成本为S,其还款概率p取决于i和c,与i成反向关系,与c成正向关系,pM>pN,借款人运用贷款从事农业型生产投资的机会成本为c1,xM1>cN1。假设当借款人项目事件失败时,贷款人将不能追回任何贷款和利息,此时贷款人的收益将为0;只要借款人的项目事件成功,贷款人便可收回全部款项;借款人和贷款人均为风险中立。所以,当项目事件成功时,贷款者的收益为i-c,借款者的收益为R-i-S;当项目事件失败时,贷款者的收益为-c,借款者的收益为-S。 所以,贷款者的期望收益为: π=p(i,c)(i-c)+[1-p(i,c)(-c) =p(i,c)i-c(1) 借款者的期望收益: π=p(i,c)(R-i-S)+[1-p(i,c)(-S) =p(i,c)(R-i)-S (2) 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两者的约束模型可以简化为: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抑制、农业保险越来越萎缩、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改革建议“三农”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正式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金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其主要特点就是除邮政储蓄受到国家邮电局的监管外,其他的金融组织都受到国家金融当局的监管。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非正式金融。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式金融。部分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也可归入。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式金融比任何正式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式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其中,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它的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一: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 1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责缺陷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比较弱小的群体,农村金融机构又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从最开始就承担起解决农村金融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从某种存在的根本层次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是无法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目标很好的相结合的。据调查,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于城市,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每年上缴的准备金也向外流失,这就显现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的恶劣。虽然,近年来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产权、股权与管理机制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深化,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社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机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管理制度还是没有落到实处。 2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 上文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职责缺陷问题,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无法承担起融资的重任。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以农业产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群众农业产物领域,但是由于农业的自身特性,经济产业都有着不稳定因素,这就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性,不良贷款会对农村金

融机构造成资金严重匮乏的后果。 3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3.1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前提 农村经济的来源,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上来看就是需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模式。尽管如此,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密不可分。 3.2农村金融机构建立的风险 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对一个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个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能影响到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质量,在存款保险制度下,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定安全措施保障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巨额存款的保险成本的支出在没有建立存款保险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其金融机构在市场中退出,政府不得不出资进行援救,在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也不能得到提高,反而还会诱发金融机构的恶意经营模式。 3.3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村乡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在存款的保障程度上一致,农村居民的储存金额相对较低,而且普遍对利率都不敏感,这就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为了保持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会扎堆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是面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政府要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与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形成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改革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 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农村的货币投放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支取、货币的发放与收回、汇兑、转账结算、保险、信托、租赁、债权的发行、票据贴现、证券交易等都属于农村金融活动。 二、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1.引导城市金融进入农村市场,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覆盖 当前,我国整体上存在着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资金在城乡的分布上却存在严重的不均。城市流动性严重过剩,推动着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存在着严重的信贷供给不足和资金短缺。城乡之间这种资金分布的严重不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城市金融进入农村市场的有效机制。 2.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开了准入

资本范围,支持并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鼓励真正按照信用合作原则新组建农村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货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支持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内部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些措施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总量。 3.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实际上是一个“分工严格、竞争不足”的残缺不全的体系。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实行的是严格的银行、证券、保险分工制度。证券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农村基本上是空白。农村银行类机构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涉农贷款外,其他金融机构很少发放支农贷款,邮政储蓄又形成了事实上的农村金融“抽水机”,农村金融的“贫血”现象愈益凸显。农村金融必须有适度的市场竞争。多种资本和各类机构的进入,进而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最终形成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三、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始终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今后农村金融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建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实

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

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 一、农村金融边缘化现象严重,阻碍农民收入增长 1.县级金融机构大幅撤销,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县级及以下营业机构和网点,将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加速了农村金融边缘化。1999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31000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因此现在农村剩下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整个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样非常有限。 2.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幸存下来的县级以下营业网点普遍被剥夺了贷款决定权,变成单纯的吸存窗口。不仅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成为事实上的“抽水机”。例如,近年来全国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又贷款给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专项用于农副产品的收购,这两块资金几乎相抵。农村资金的“非农化”,使饱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三农”资金供给雪上加霜,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因其资本充足比率低,不良资产比率高,对“三农”的支持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弱化。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且贷款手续繁杂,贷款利率一浮到顶,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村信用社依然钟情小额农贷,不能根据种植和养殖产业化的周期规律来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弱化,使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很低,农民几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总之,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后者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也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合作型金融垄断供给 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型金融并存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政策性金融在农村主要由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由于职能单一、实力较弱,基本以承担粮棉油收购为主要任务,且不与农民直接打交道,对农户、个体工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南省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弊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省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为我省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单一,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最大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粮棉和其它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业务,对象范围比较局限,对其他信贷匮乏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性银行的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