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5-02-06T10:33:38.7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8期供稿作者:赵亚珍[导读] 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欣赏美术作品的美感,真正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底蕴和内涵,帮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获取愉悦的享受。赵亚珍新疆兵团第十四师224团中学848116

摘要:本文从重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设合适的美术欣赏教学情境等方面,对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

随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初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其中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首先,学校需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安排合适的教学课时,创设良好的美术欣赏教学环境,为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学校可以购置教学设施,便于美术教师展现美术欣赏作品。其次,美术教师需要重视欣赏教学,认识到美术欣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到与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美术绘画技巧的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而使学生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不再将美术等同于绘画模仿练习。最后,学生家长需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学生家长需要摒弃“唯成绩论”的传统观念,认识到美术欣赏教学在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参加美术欣赏活动。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一方面,美术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欣赏美术作品的美感,真正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底蕴和内涵,帮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获取愉悦的享受。另一方面,美术教师需要深入钻研和剖析教材,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让学生对作品作者、作品名称、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蕴含的情感和作品表达的思想等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真正将知识讲解融入美术欣赏课之中,使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

虽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可以获取形象直观的体验,但是在对学生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方面,仍然不如大自然中的美景来得更为猛烈。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馆等,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启迪学生的美好情感。如在讲解《历史的画卷》时,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从历史文物中感受厚重之美、沉淀之美和古朴之美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的一花、一木、一草中发现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以视觉上的美不胜收和心灵的震撼,让美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美术功底和高超的技巧驾驭力,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与艺术想象力。由于观者在生活经验、美术功底和艺术领悟力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一幅美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也不同,获取的感悟自然也千差万别,正是这不同的感悟才能进一步体现出美术作品的过人之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堂中,不要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强加于学生,以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敢于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以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去欣赏美术作品的内涵,激发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灵感。

五、创设合适的美术欣赏教学情境

美术欣赏是视觉体验活动,既需要学生对作品进行独自感悟和想象,也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美术欣赏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产生艺术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角色反转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带领其他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特色、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技巧运用和作品打动自己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独到的见解和欣赏角度。又如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获取全方位的欣赏体验。

总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非常重要。只有通过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等策略,才能真正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参考文献

[1]吴琼洁增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116。

[2]马冬英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析[J].教师,2014,24,59。

[3]余花浅析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14,19,20。

[4]陈入良增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136。

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初中教材欣赏课所选用的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对美的事物和形式的探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引起广大学生主动欣赏和评价。欣赏的作品多了,学生慢慢地就会受到影响。既能开阔眼界,又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所以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时间一长,欣赏课对学生的美育作用就非常明显,它可以使学生逐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爱国主义的培养、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及人类文明的传播都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好欣赏课更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必备的基本功。 那么,该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拙识。 一、上好一堂欣赏课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除了要做好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多方面的知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饱满的热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可见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是影响学生的无声命令,它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以震撼心灵的方式推动发展的跃进,起到理论灌输达不到的效果。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才更有可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二、教师首先要读懂作品的内涵 上欣赏课时,教师应首先用心去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读懂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古今中外美术珍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作品有着特定的风格、历史背景、时代风尚和内涵情趣。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教师对美术作品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积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2)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人物速写 一、教学案例教学背景:(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叶浅予、黄胄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 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 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以下是关于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

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形象计 卡设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是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文化”已经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画册、作业本、书包、铅笔盒、衣帽服饰、贴纸等等到处都是卡通形象。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卡通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作品,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卡通画的特点和形式,以编一个有趣的卡通故事为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vcd 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 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卡通图片颜色等 教学过程:篇二: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走进水墨画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目录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第五篇:初中美术课堂该怎么教学教学论文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素描 王立平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 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的比例较小,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却不能小看了它,更不能忽略它。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美术欣赏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呢?在欣赏课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将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现代的传道者更应该注重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育中的欣赏课同样如此,教他们如何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比单纯的去欣赏作品本身重要的多。比如在《格尔尼卡》的教学的开始环节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一堂欣赏课,一谈到欣赏课有的同学觉得很难,面对一幅画他们不知从何入手;而有的同学却觉得很简

单,他们把欣赏与随便看看、粗略的浏览等同起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欣赏一幅画呢?本节课以《格尔尼卡》为例告诉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一幅作品。” 音乐渲染、视听结合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 在对作品《格尔尼卡》鉴赏之前,学生对画家、创作背景都还未做了解的情况下,我把《格尔尼卡》的画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谈谈对这幅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同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用萨拉沙蒂的《流浪者之歌》渲染出一种恐怖、惨烈、悲壮的气氛。当然不光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摘要】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总结,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和评定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

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校本课程 巧用地方资源活学国家教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格子的世界巧做窗棂 教师:吕家堡中学谢智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懂得欣赏小街里仿古的各构件(如:门、窗、廊、檐)。2、分析仿古窗格的特点,以及其中的装饰美感。 3、利用折、挖、剪、刻等技巧,能用纸质媒材塑造仿窗棂的平面造型作品。 教学实录: 一、欣赏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小街,与高楼林立的闹市相比,它格外与众不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街? (课件展示) 2、师生欣赏小街,边看边思考:小街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初次见到小街,你们会被黑瓦灰墙,整齐的石板,古典的六角宫灯所吸引。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千姿百态、造型丰富的木格子,窗面,门板,回廊,前檐,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总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格子世界。 二、探究学习: 1、再赏这些木格构件,留心观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形状?学生看后交流。 (课件展示)

师小结: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物象图案 2、分析这些方格的造型特点: 对称式:图案上下、左右、对角一样。 重复式:把一个图案反复出现几次。 自由式:灵活安排图案,自由组合。 3、拓展:窗框的外形也很有趣,除了这常见的方形,也可以用其他形状,如:足球场形、花瓶形、扇形、圆形、菱形等。(展示) 4、试一试:你有什么样的构思?请几位同学在异形的外框李设计窗棂,师生赏析,交流。 三、制作表现: 1、师:小街里的这些棂格,大都采用深色,而且是木制结构,所以它的仿古特色非常和谐、浓郁。看老师是如何用纸质材料表现这些格子世界的?(课件展示) 2、视屏展示制作方法。一种拼贴法:准备外框和等宽的纸条→拼摆造型→粘贴整理 一种剪刻法:构思画图→直接挖剪→整理完成 色彩搭配:可以选择单色、套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好。 强调:外框和图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制作时,互相连接,不能脱节。3、学生制作,要求:运用纸质材料,选择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窗棂的平面作品。 4、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仿古墙壁上。 四、拓展:古时传统棂格图案。(课件展示)

初中美术微课教学案例反思

初中美术微课教学案例反思 张丹林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入进行,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教育形式,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堂叫做“翻转课堂”。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

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情感互动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 中。 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 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 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 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 莱州汇泉学校穆程远 摘要: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一方面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但更主要的任务,是为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学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特别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艺术素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启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也是对艺术认识的一种真实回归。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的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与学 正文: 一: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体验艺术人生,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在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很多成绩,但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教”与“学”

上出现了矛盾与不足。 (一)“教”方面 1、缺少美学理论素养 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方能符合教学的要求。这样就存在部分美术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欠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存在不足,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对技能的片面强化或者对美的过分倚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同时,忽视了学生对美术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职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受到影响。 2、缺乏教学艺术手段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长期以来,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是教师按教材照章教学,以课本为经典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 在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

初中美术示范课教案设计:感受春天(造型、表现)

初中美术示范课教案设计:感受春天(造 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与评析,感受春天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畅想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评析不同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热爱。并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描与春天的图片资料、与春天相关的录音带。板书设计纸条。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笔、草稿纸。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一)引导阶段: 1、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播放有关于春天的信息声音及音乐的录音)然后提问:

(1)同学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判断这些声音应该是哪个季节的声音并说出理由。采取学生自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声音再分析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课题,可以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刚才我们聆听了春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亲眼去看一看春天,观察哪些征候或现象传达了春的信息。(学生观察) (设计目的:让学生走下座位观察,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以组为单位用语言去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用学生的掌声作标准评出优胜组。 (设计目的:通过竞争式的语言描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发展阶段: 1、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同时将问题布置到各组,要求根据赏析集体讨论后回答。 (1)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7-09-26T17:26:39.3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作者:邢春莲[导读] 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术欣赏课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通过欣赏促使学生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邢春莲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唐家泊中学265300 摘要: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术欣赏课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通过欣赏促使学生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关键词:美术欣赏德育渗透德育发展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性为目的者也。” 说明艺术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的,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们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精神上、品德上、行为上也能受到滋养,陶冶情操,学会欣赏的同时学会做事、做人。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美术教师的个人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的学识、文化底蕴、言行举止、仪表、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诸多方面,以及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等等。一个教师只要有魅力,学生就愿意与之交往,就愿意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终生的榜样作用。在课堂内外,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在欣赏课中,成功地运用身后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诙谐生动、旁征博引的讲解,加上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和画面精美的图片实物的展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并接受教育,增强艺术修养。让学生体会创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欣赏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实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谈到“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美的东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以美术欣赏课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中,那五位满目仇恨的抗日战士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狼牙山之巅,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与战胜的坚强信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树立起革命的远大理想。在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这幅画时,伴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们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前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听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那庄严而又洪亮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听到了那雄壮的国歌声,震天的礼炮响,亿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场面好像就展现在眼前,激励着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明天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通过对古今中外不同门类美术的优秀作品的介绍与赏析,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育与启迪,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看到巧夺天工的彩陶艺术、独具匠心的园林艺术、雄伟的长城……不但使学生了解我国先人的伟大创举和高超的技艺,同时也了解广大的劳动人民和那些能工巧匠们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激起学生们对剥削者、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形成人的一切美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品德思想教育。总之,美术欣赏课,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欣赏课教学体会作品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欣赏课要很好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们为我中华的艺术家而自豪,为我中华的艺术成就而骄傲。例如学习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名作这节课时,这些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比如《洛神赋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溪山行旅图》等,这些作品很有代表性,能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美术遗产和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以及著名的画家、作品等,都值得探讨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中国美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伟大的中华文化,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在美育与德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帮助每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参考文献 曹冰浅谈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108-109。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7-09T15:37:36.54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周政[导读]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周政 (涉县第五中学河北涉县 056400)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欣赏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成功的关键。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在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欣赏课的有效性。 2.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了,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逻辑推理,而且带有许多主观情感因素。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而发现美、感受美。二是学生亲身体验来发现美、感受美。三是学生通过把多种学科融合到一起来发现美、感受美。 3.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课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但是,无论教材怎样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蚪图》时,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些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画风格,使学生对齐白石的作画风格有所了解,齐白石的绘画创作,常把表现对象的形神与自己的感受体验相融合,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来创造一种诗意。这样,既把生活写活了,又表现出老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荷花蝌蚪图》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教师欣赏课教学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上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4.综合判断并进行个性化评述 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判断之后,形成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还没有经过自身的主观判断,以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形成对这个作品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评述。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作品评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给予保护和赞扬。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示出不喜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他是作者会怎样画,这样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就得到了相辅相成的促进。 5.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的过程就是认识作品,把握思想内涵,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创新求变,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好课外活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把握好一讲、二看、三谈的方法。一讲,就是讲概念、讲常识。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讲述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二看,就是让学生看范画、看图片及美术作品展等。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仪等,展示典型作品,并进行技法演示等;三谈,主要是指个别提问、集中讨论、创作交流等。其间,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由于美术欣赏的范围极其广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为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可利用专题讲座、美术作品展览、校园艺术节、读书交流会等校内、校外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7.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好的欣赏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发掘感受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1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