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二)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二)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二)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二)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二)

基础训练

1.科学实验室的铅蓄电池中装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

A .C02

B .N 2

C .H 2

D .02

2.浓盐酸.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水分没蒸发),这两种溶液 ( )

A .都会变质

B .溶质质量都不改变

C .溶液体积都变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3.为了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

A . 紫色石蕊试液

B . 无色酚酞试液

C . 氯化钡溶液

D . 硝酸银溶液

4.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盐酸的溶质是H Cl

B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C .纯的浓盐酸呈淡黄色

D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处有白雾出现

5.某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此白色沉淀 ( )

A.硫酸钡

B.碳酸钡

C.氯化银

D.硫酸钡或氯化银

6.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7.自来水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常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牟取高暴利,为辨别真伪,可用来鉴别的是 ( )

A .BaCl 2

B .NaOH

C .AgNO 3

D .酚酞

8.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反应且放出气体的是 ( )

A.NaOH

B.CuO

C.BaCl 2

D.Na 2CO 3

9.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不含酸的是 ( ) A.汽水 B.食醋 C.食盐 D.胃液

10.如图所示是常用的气体干燥装置,如干燥氧气、二氧化碳等,这是

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被干燥的气体由 管进, 管出。

11.由于浓硫酸有 性能使有机物碳化,同时浓硫酸还具有强 。所以,若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然后用大量的 。所以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 (

一般都

a b

用烧杯)慢慢注入水中,并且一边倒一边。

12.为检验一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色,加入铁片会产生能燃烧气体;再往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这一无色溶液是;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②。

能力提升

13.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

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14.按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盛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可以看

到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

同时U型管两液面高度变化是 ,

原因是:

趣味科学

15..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它的

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

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常用固体硫化亚铁

(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同时生成

FeSO4。

(1)在右图中,应选用图作为制取

H2S的装置。

(2)收集H2S气体时,应从C装置中

的导管进入,对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是:。(3)实验室若制取6.8克的硫化氢气体,理论上需要多少克20%的硫酸溶液?

1.C 2.D 3.C 4.C 5.D 6. B 7. C 8.D 9. C 10.吸水性,a,b。11.脱水性,腐蚀性,干布拭去,清水冲洗。烧杯壁,搅拌。12.(1) H2SO4;

(2) ①Fe + H2SO4== FeSO4 + H2↑②H2SO4 + BaCl2==BaSO4↓+2HCl 13. B 14.水立刻沸腾,液滴飞溅;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①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②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15.(1)B (2)a 用水吸收(或用碱溶液吸收,如氢氧化钠或石灰水等)(3) 98克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探索酸的性质讲义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证据变化类型 将铁丝扭成各种形状形状改变物理变化 硝酸铅和碘化钾混合生成沉淀生成沉淀化学变化 落叶变黄颜色变化化学变化(叶绿素被破坏)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气体化学变化 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状态变化物理变化 木柴燃烧发光发热化学变化 开水沸腾状态变化物理变化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颜色变化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沉淀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 胆矾、蓝矾CuSO4?5H2O 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2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无水物。无水物也易吸水转变为五水硫酸铜。无水硫 酸铜(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吸水后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蓝色), 明矾KAl(SO4)2·12H2O 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蛋白质和硫酸铜在盛有2毫升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发现有鸡蛋清发生凝固。这是由于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硫酸铜产生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现象。 硫酸铜具有毒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变成凝聚状态的沉淀物。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在生物体内广泛的存在着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物质,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的波尔多液可以消灭病虫害。此时由于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酸性液体,以及病菌入侵植物细胞时分泌的酸性物质,使波尔多液中少量的喊式硫酸铜转化为可溶物,产生少量可溶性Cu2+,Cu2+进入病茵细胞后,使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使细胞中某种酶受到破坏,因而妨碍了代谢作用的正常进行。Cu2+还能与细胞质膜上的阳离子(H+、Cd2+、K+、NH4+发生交换吸附而使之中毒,因此波尔多液能够杀菌。 二、酸 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者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H2CO3等; 3.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PH<7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用玻璃棒蘸少许溶液PH 试纸时滴在PH试纸中部. 酸的PH<7,但PH<7的不一定都是酸。 (2)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知识点

《常见的酸》 本节主要了解酸碱盐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酸中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重点内容是理解酸的的化学性质,以及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知识要点】 一、酸碱盐的概念 1.电离 物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一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比如:NaCl==Na+ + Cl- HCl == H+ + Cl- 2.酸碱盐的定义 (1).酸 定义: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构成:由氢离子(H+)和酸根离子构成 NaHSO4不是酸 (2).碱 定义: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构成:由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氢氧根离子(OH-)构成 Cu2(OH)2CO3不是碱 (3).盐 定义: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构成:由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构成 NaHSO4、Cu2(OH)2CO3都属于盐 二、酸碱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和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

利用指示剂可以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食醋、稀盐酸是酸溶液,而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则属于碱溶液。 三、常见的酸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盐酸是无色液体,浓盐酸打开瓶盖后,在瓶口产生白雾,这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沸点高,难挥发。 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所以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浓硫酸可以把某些物质中含有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水的组成比脱去这叫脱水性,因此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注意: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盐酸、硫酸的用途 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可用于制造化肥、农药、火药、燃料以及冶炼金属、金属除锈等。掌握它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 4、盐酸、硫酸等酸的化学性质 ⑴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⑵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酸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 本节课涉及第一、第二和第四两个一级主题。 “一、科学探究”之(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年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⑥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二)化学具体目标: 1.认识氧气、二氧化碳、铁、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 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 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9.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常见的酸;二、酸的化学性质。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在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在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的一般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材重点确定为: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理解并掌握酸的通性 重点知识:酸的主要性质,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 教材难点确定为:学习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过程与方法:从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依据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根据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性质与变化。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90%的学生能够通过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入手,通过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酸的性质,主要包括酸的个性和通性,在整个初中科学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作为本节的第一课时,其主要知识点为确立酸的概念并学会用指示剂判别物质的酸碱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承接了七年级时所学习的物质的酸碱性,也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尽快地从暑假生活进入学习本章知识内容的角色。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从微观角度出发,学会用电离的概念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属于酸,能够用指示剂鉴别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②过程与方法:从身边的事例理解酸的性质,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物质酸碱性的判断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有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科学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学习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

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验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学会对酸性物质的判断以及使用指示剂判别物质的酸碱性; ②难点:电离的概念以及从电离的角度学习酸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电离是一个微观角度的抽象概念,特别是在熔融条件下发生的电离更无法直接演示,对学生的想象理解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用电离概念去建立酸的概念,从知识的建构上跨度较大,对于初学者而言比较困难,不能迅速地知会和掌握,是本节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对于指示剂鉴别物质的酸碱性,学生在初一阶段的课程中已经有所学习,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对学生的认知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利用实验探究,可以极大的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配合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讨论、研究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另一方面,学生在之前七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从实验技能的角度学生可以较好的完成本节的学习。 三、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学习的重心从背诵、记忆具体事实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的、科学的、优化的思维程序能够加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度,提高思维活动的实际效益;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开放性问题,避免盲目地或纯凭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贯穿、延伸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氧化和还原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具体有两个核心:1、氧化性和还原性与价态以及电子转移的关系;2、怎样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过程方法,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另外,也想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形成有序思维,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初步形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对于氧化还原理论的学习感觉枯燥,大多数学生能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来进行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有些学生则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凭已有的经验,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但不多也不成规律。对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认识和体验不足。 实验基础: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和必修1一二单元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但由于初中校的差异,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方法不清楚。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联想情景导入 “酸甜苦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味道,正是这多种滋味使人们味口大开。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有酸味,如食醋、发酸的面包、橘子、可口可乐,这些物质为什么都有酸味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酸的性质吧! 重点知识详解 一、什么是酸 (一)物质的电离 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带正电荷的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 3.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如NaOH=Na++OH-。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4.酸: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生活中的许多水果都含有酸。。 二、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2.酸碱指示剂可以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三、酸有哪些性质 1.酸的通性。 (1)酸跟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与碱的作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HCl+NaOH=NaCl+H2O Cu(OH)2+H2SO4=CuS04+2H2O

酸+碱——盐+水 (3)酸与盐作用:酸与盐作用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2HCl+CaCO3=CaCl2+H2O+CO2↑ BaCl2+H2SO4=BaSO4↓+2HCl 酸1+盐1=酸2+盐2 (4)酸与金属氧化物的作用: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HCl+CuO=CuCl2+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酸与活泼金属作用:酸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2.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酸的个性 1.盐酸: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产生)和腐蚀性,一般密度是1.19g/cm3。工业盐酸常因含有杂质(FeCl3)而呈黄色。盐酸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一种不溶解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通常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盐酸和氯离子的存在。 HCl+AgNO3=AgCl↓+HNO3 2.硫酸: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密度较大,约为1.84g/cm3,可与水互溶。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是98%。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立即送医院。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点在纸上或火柴梗上,可观察到纸上或火柴梗因炭化而变黑。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还能直接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分,而具有吸水性。因此,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流入水里,并不时地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小结、阅读教材了解浓盐酸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用途,并掌握浓盐酸的挥发性和保存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交流、归纳小结认识浓硫酸特性。 3、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联系应用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并知道浓硫酸的保存方法。 4、认识到实验规范操作及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后适当练习题,不 要太难,达到巩固知 识的目的,又增强学 生学习自信。 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白雾 C.氯化钠溶液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会增加 D.浓硫酸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A.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氧化性 3.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 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将浓硫酸滴在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试纸() A .变红B.变黑C.先变红再变黑D.变黑后变红 5、如图所示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上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____________。 【联系与拓展】某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 浓硫酸当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___________。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了整个流程。反应出应变力不强。还有些实验可以有改进,不一定是教材上的,也可以分 组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前说好规则。学无止境,每一节课有不同的上法,力求不断突破自己, 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受益。

酸及其性质教案

密封线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记住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2、掌握盐酸化学性质; 3会熟练书写酸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2、盐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记忆 重、难点突破:通过演示、观察、对比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盐酸性质,对于化学性质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采用找规 律、多写、多练的方法来记忆。 三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

药品:一瓶浓盐酸、一瓶浓硫酸、稀盐酸、稀硫酸、镁条、 生锈铁钉、碳酸钠、、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 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比较,概括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诱人的水果,引导学生说出看到它们的即时感觉--酸 【设问】:水果为什么酸→什么是酸→酸有哪些性质→课题酸及其性质 【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什么是酸引出酸的概念。 【活动天地】: 【过渡】: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今天我们来认识两种在化学世界里常见的酸---盐酸硫酸。 【展示】: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得到的信息。 【学生活动】:1观察浓盐酸,浓硫酸的颜色状态, 2打开瓶塞观察现象 3 闻气味,

九年级化学-盐的性质练习

盐的性质练习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 1.实验室常用于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是() A.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 B.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盐 C.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下列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滴加硝酸银溶液 B.加热蒸发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滴加酚酞试液 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4.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可加入适量的()A.稀硝酸B.硝酸银溶液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钠溶液 6.现有以下六种物质,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 活性炭 B 酒精 C 钛合金 D 石墨E.氧气 F.小苏打(1)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燃料;(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3)吸附冰箱内的异味;(4)可用作电极的 是; (5)可用于制人造骨的是;(6)可供给病人呼吸的是。 7.以下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 NaCl HCl B.FeCl3 Na2SO4 HCl C.NaHCO3 KCl HCl D.Ca(OH)2 Na2CO3 KOH 8.以下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HCl、Na2CO3、CaCl2、HNO3 B.FeCl3、NaOH、MgSO4、HCl C.NH4Cl、NaOH、K2SO4、BaCl2 D.KNO3、AgNO3、KCl、NaCl

9.以下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 ②Cu→CuO→CuSO4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我国民间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返青粽叶”是不法商贩用硫酸铜浸泡过的,误食这样的粽叶包的粽子有害健康。在物质分类中,硫酸铜属于() A.混合物 B.氧化物 C.盐 D.酸

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西藤县第二中学蒙洁玲 一、总体设计思想 本节课将采用学生-建构型为主,以教师-传授型为辅的教学观,充分体现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1、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实验,探索酸的性质;2、表述活动:通过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3、应用活动:酸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应用;4、拓展活动:会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知识点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 (二)课标分析 1、学生从酸与金属氧化物,盐等反应认识酸的通性 2、知道酸的通性有哪些 (三)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教学与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核心素养; 2、通过酸与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并建构复分解反应模型观; 3、通过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写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完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 1、通过复习酸的定义,诊断学生对酸的定义的认识水平; 2、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 3、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模型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

【归纳】中考复习:九年级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中考复习:九年级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一、盐的概念及常用的盐 1、盐的概念: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或者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常见的盐: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NaCl 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 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 促生盐酸、帮 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Na2CO3纯碱(因水溶液呈碱 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 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 工业等 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钙CaCO3石灰石、大理石 白色固体 难溶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 备注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Na2CO3·10H2O= Na2CO3+10H2O 3、2Na H CO3△Na2CO3+ H2O+ CO2↑NaHCO3+HCl===NaCl+ H2O+ CO2↑ 3、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研磨、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研磨研磨钵/ 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 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外 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3、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②高温分解:CaCO3高温 CaO + CO2 ↑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这两个反应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1)与酸的反应: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 HCl + NaHCO3 = NaCl + H2O + CO2↑ 4)、检验溶液中存在CO32-的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酸练习带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三节酸练习 一、单选题 1.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 HNO3 B. MgO C. O2 D. NaCl 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 石灰水 B. 烧碱 C. 柠檬水 D. 食醋 3.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饮料添加剂或药物工业原料,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A. Mg B. Fe2O3 C. NaOH D. CO2 4.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蒸发食盐水 B. 滴管的使用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5.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 A. 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 B.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形成了白雾 C. 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 D.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小液滴 6.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A. 白醋 B. 酱油 C. 酒精 D. 洗洁精 7.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 8.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探索发现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含有粘土和硫酸盐矿物质.如果要检验其中的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可以用() A. 酒精 B. 碘酒 C. 酸碱指示剂 D. Ba(NO3)2和HNO3溶液 9.关于硫酸和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B. 其稀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 其稀溶液都可用于除去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 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10.酸具有通性是因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缘故;不同的酸还具有不同的个性,是因为酸根离子不同的缘故.下列酸的性质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 酸能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 B. 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 醋酸能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 稀盐酸能除铁锈 11.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有酚酞),用温度汁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中和反应放热),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A到C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 从A到C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再变少 C. C处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HCl和NaCl D. B点溶液颜色刚好从红色变无色 12.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 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表。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 A. CuO 固体 B. (NH4)2CO3粉末 C. 稀硫酸 D. CuSO4溶液 13.小明同学在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酸的性质探究第1课时

酸的性质探究(第1课时) 第1课时稀酸的性质探究(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 (2)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理解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增强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酸的性质,谁想上台跟我合作完成一个实验? 动手实验:学生和教师同时操作,分别将稀硫酸和浓硫酸倒入两杯蔗糖中,搅拌, 老师的烧杯里面的蔗糖发黑膨胀,学生的烧杯里没有明显变化 过渡:我的黑面包新鲜出炉啦!为什么他就没有做出来呢?我们到两组对照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在PPT上以图示呈现分组实验的内容: (1)向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中分别放入镁带(2)先在稀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然后在浓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 哪个小组来描述第一个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呢? 第一个实验说明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 说明酸的性质要在溶液中体现出来。 因此,用酸进行化学反应时,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 谁来描述第二个实验的现象? 同样是盐酸性质却有所不同,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说明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 刚才黑面包的奥秘就在此,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纸张等物质炭化变黑,黑面包实验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通过这三组对比实验,能说明什么呢? 酸的性质研究(第2课时) 稀酸的性质探究(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五条通性。 (2)应用酸的通性来设计实验,鉴别盐酸和NaCl溶液。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 (2)学会用“规律”指导学习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辨证关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酸所处的环境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同时,知道稀盐酸具有五条化学性质,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五条?用小黑板呈现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看看稀硫酸的化学性

九年级下册化学 盐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3课时盐的化学性质 李度一中陈海思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 2-(或HC03-)离子的检验,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 H20、Ba( 0H) 2、Ca( 0H) 2。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 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随堂巩固练习】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常见的酸》知识总结

九年级科学几种常见的酸 知识点精析 学习目标 1.常识性了解浓硫酸的特性、稀释方法和硝酸的性质。 2.了解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呈现的颜色。 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能判断常见反应的所属类型。 4.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会Cl-和SO42-的检验方法。 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 1. 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 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3.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书写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2. 盐酸和可溶性氯化物、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检验。 知识点精析 一、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比较

注意:① 工业盐酸常因含有铁离子(Fe3+)而带黄色。浓盐酸在空气中,因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接触生成盐酸小液滴会形成白雾。“雾”是液体小珠滴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 ② 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二、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注意:① 实验室配制使用的石蕊试液呈紫色,也可叫做紫色石蕊试液,它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即仍显紫色。而酚酞试液呈无色,也可叫做无色酚酞试液,它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里都不变色,即仍呈无色。所以不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

② 使用指示剂试液时,用量不能多,应用滴管滴加1~2滴试液于待测溶液中,振荡,即可观察其颜色变化。 三、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NaOH+HCl=NaCl+H2O Cu OH2+2HCl=Cu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u OH2+H2SO4=CuSO4+2H2O 注意:① 硝酸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出除此而外与盐酸和硫酸相似,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 ② 使用指示剂试液时要用滴管滴入1~2滴试液于待检溶液中,振荡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四、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新授课: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 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竞赛等方式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对学生来说最熟悉,根据反应所需条件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Zn、Fe之间的活动性强弱通过这个性质,就很难做出判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顺利进入中等层次,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解决。在探究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与酸反应的金属可以通过此方法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但是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又如何判断呢?这就要求学生再寻求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反应来判断,要求学生调动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进入第三种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探究学习中。这样,通过问题,将三个不同的层次串联在一起,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探究

活动之中,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建立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后利用小结,就可以将学生在三个层次中得到的活动性片断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活动性顺序。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酸碱盐知识点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酸碱 盐知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章酸碱盐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溶液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指示剂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 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 后,看到有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 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室

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生成黑色的碳。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会腐蚀皮肤、衣物。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步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不慎将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涂上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把稀硫酸中和掉-----生成无腐蚀性的物质。 (三)、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溶液中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活泼金属+酸=盐+H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