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单元考点复习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

高考数学单元考点复习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

高考数学单元考点复习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
高考数学单元考点复习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在购物付款方式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用科学的、辨证的眼光观察事物,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4、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也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例题中的分期付款问题进行独立探究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方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在购物方式上的一个应用.此前学生已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公式,并学习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单利计息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

其次,《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将研究性课题列为必修内容,是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会学习和研究,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本研究性课题,是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又由于它在本小节中首次出现,学生对如何学习研究性课题比较模糊,所以能否将研究性课题中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体的特点突现出来,也影响着今后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效果.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很有必要在研究课题之前让学生了解课题的产生背景.所以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既自然地创建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幽默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与一位美国老太太在黄泉路上相遇.美国老太太说,她住了一辈子的宽敞房子,也辛苦了一辈子,昨天刚还清了银行的住房贷款.而中国老太太却叹息地说,她三代同堂一辈子,昨天刚把买房的钱攒足.

指出:我国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贷款购物,分期付款已深入我们生活.但是面对商家和银行提供的各种分期付款服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好呢?

2.基本公式: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

)(1n n a a n S +=

, 2)1(1d n n na S n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① 或q q a a S n n --=11 ② 当q=1时,1na S n =

特殊数列求和--常用数列的前n 项和:

2

)1(321+=++++n n n 2)12(531n n =-++++

6

)12)(1(3212222++=

++++n n n n 23333]2

)1([321+=++++n n n 3.求和的常用方法:

特殊数列求和公式法、拆项法、裂项法、错位法 二、问题:

某学生的父母欲为其买一台电脑售价为1万元,除一次性付款方式外,商家还提供在1年内将款全部还清的前提下三种分期付款方案(月利率为1%):

⑴购买后2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

⑵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 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

⑶购买后4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2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3次付款

你能帮他们参谋选择一下吗?”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

1.启迪思维,留有余地:

问题1: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少?

每次付款额是10000的平均数吗?(显然不是,而会偏高)

那么分期付款总额就高于电脑售价,什么引起的呢?(利息)

问题2:按各种方案付款最终付款总额分别是多少?(事实上,它等于各次付款额之和,于是可以归结为上一问题)于是,本课题的关键在于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少?

——设为x

2.搜集、整理信息:

(1)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2)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即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

例如,由于月利率为1%,款额a 元过一个月就增值为

a(1+1%)=1.01a(元);

再过一个月又增值为1.01a(1+1%)=1.012a(元)

3.独立探究方案1

可将问题进一步分解为:

1. 商品售价增值到多少?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训练卷三角函数(理科) B卷(详解)

2021届单元训练卷?高三?数学卷(B ) 第4单元 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2sin(π)3α-=- 且π (,0)2 α∈-,则tan(2π)α-=( ) A B . C D .2.已知π4 cos()45 α-=,则sin 2α=( ) A .725- B . 725 C .15 - D . 15 3.已知π1 sin()63 α-=,则πcos(2)3α-=( ) A .79 - B . 9 C . 79 D .9 - 4.已知π3sin()45α-=,π5π (,)24 α∈,则sin α=( ) A B . C .± D . 5.函数()g x 的图像是由π()sin(2)2f x x =+的图像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得到,则()g x 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π6 x =- B .π6 x = C .π12 x =- D .π12 x = 6.已知1tan 4tan θθ+=,则2π cos ()4 θ+=( ) A . 1 5 B . 14 C . 13 D . 12 7 .函数()cos f x x x =-,[0,π]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2π[0, ]3 B .π2π [, ]23 C .2π[ ,π]3 D .π5π [, ]26 8.若π1sin()6 3α-=,则2π cos( 2)3 α+的值为( ) A .1 3- B .79 - C . 13 D . 79 9.函数π()sin(2)(||)2f x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且()g x 是R 上的奇函数,则函数()f x 在π [0,]2 上的最小值为( ) A .2 - B .12 - C . 12 D . 2 10.设π (0,)2α∈,π(0,)2β∈,且1sin tan cos α βα += ,则( ) A .π32 αβ-=- B .π22αβ-=- C .π32 αβ+= D .π22 αβ+= 11.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 (0)2 ??<< 个单位长度得到()y f x =的图象.若函数()f x 在区间π[0,]4 上单调递增,且()f x 的最大负零点在区间5ππ (,)126 --上,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ππ (,]64 B .ππ(,)62 C .ππ( ,]124 D .ππ( ,)122 12.函数πsin sin()3 y x x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0)m m >个单位后,得到()y g x =为偶函数,则m 的最小值为( ) A . π 12 B . π2 C . π3 D . π6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 .函数2 3 ()cos cos 2 f x x x x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卷 第一讲 坐标系

第一讲 坐标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点M 的直角坐标为 ),则它的球坐标为( ) 5.2,,.2,,444453.2,,.2,,4444A B C D ππππππππ???? ? ????? ???? ? ????? 解析 :2,1,tan 0,tan 02,x 0. 4 11,,1 5.4 r y x ??θ?θπθππ θ=== === <-=-= <= =由≤≤得又≤所以 答案: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1,1)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在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以Ox 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 ) () B.. C. D.44A ρθρθππρθρθ? ?=- ? ? ?? ?- ?? =- =?=- 解析:由题意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1)2 +(y-1)2 =2. 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1)2 +(ρsin θ-1)2 =2.

∴0.40 4,04044 . . ρρθρθρρππππθρθρπ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过极点与等价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答案:A 3.在极坐标系中,点(ρ,θ)与(-ρ,π-θ)的位置关系为( ) A.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 B.关于极点对称 C.重合 D.关于直线θ= 2 π (ρ∈R)对称 解析:点(ρ,θ)也可以表示为(-ρ,π+θ),而(-ρ,π+θ)与(-ρ,π-θ)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故选A. 答案:A 4.在柱坐标系中,两点24,,04,,333M N π π???? ? ?? ??? 与的距离为( ) A.3 B.4 C.5 D.8 解析:解法一:由柱坐标可知M 在Oxy 平面上,N 在Oxy 平面上的射影坐标为 N |MN |4,24,,0MN 5.3. , C π'∴'===?? ??? 再由勾股定理得故选 解法二:可将M ?N 化为直角坐标 ,N(MN 5.. C =-∴=故选 答案:C

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函数(北师大版必修一)

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函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江西文,2)设全集为R,集合A={x|x2-9<0},B={x|-15}, ?A∩(?R B)={x|-35}={x|-3

C .y =-x 2+1 D .y =lg|x | [答案] C [解析] 利用偶函数定义及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求解. A 项,y =1x 是奇函数,故不正确; B 项,y =e -x 是非奇非偶函数,故不正确; C 、 D 两项中的两个函数都是偶函数,且y =-x 2+1在(0,+≦)上是减少的,y =lg|x |在(0,+≦)上是增加的.故选C. 4.已知a =5log 23.4,b =5log 43.6,c =(15)log 30.3,则(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a >b [答案] C [解析] ≧-log 30.3=log 3103>1且103<3.4, ?log 31031, ?log 43.65log 3 103>5log 43.6 即5 log 23.4>(15) log 30.3>5 log 43.6,即a >c >b . 5.(2013·浙江高考)已知x ,y 为正实数,则( ) A .2lg x +lg y =2lg x +2lg y B .2lg(x +y )=2lg x ·2lg y C .2lg x ·lg y =2lg x +2lg y D .2lg(xy )=2lg x ·2lg y

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辅导讲义

选修4经典回顾 主讲教师: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开篇语 选修系列4在高考中主要考查4—1中的几何证明选讲、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中的不等式选讲三个专题内容.围绕着三部分内容的试题,既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围绕上述核心考点,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求解训练,提高解决不等式问题能力 开心自测 题一:不等式|21|35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题二:如图,,AB CD 是半径为a 的圆O 的两条弦,他们相交于AB 的中点P ,23 a PD = ,30OAP ∠=?,则CP =_________. 考点梳理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部分: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4.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推论: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5.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7.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选修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部分: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ρ,)θ, 则 cos, sin. x y ρθ ρθ = ? ? = ? 或 222, tan(0). x y y x x ρ θ ?=+ ? ? =≠ ??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项复习教案设计22.doc

9.4两个平面平行 ●知识梳理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点击双基 1.(2005年春季,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不同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分别在两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D.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答案:C 2.设a、b是两条互不垂直的异面直线,过a、b分别作平面α、β,对于下面四种情况:①b∥α,②b⊥α,③α∥β,④α⊥β.其中可能的情况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①③④都有可能,②不可能,否则有b⊥a与已知矛盾. 答案:C 3.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在下列条件下,可判定α∥β的是 A.α、β都平行于直线a、b

B.α有三个不共线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a 、b 是α两条直线,且a ∥β,b ∥β D.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 ∥α,b ∥α,a ∥β,b ∥β 解析:A 错,若a ∥b ,则不能断定α∥β; B 错,若A 、B 、 C 三点不在β的同一侧,则不能断定α∥β; C 错,若a ∥b ,则不能断定α∥β; D 正确. 答案:D 4.a 、b 、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直线均不在平面,给出六个命题: .????;????????????????????αγγαβαγβγαααβαβαγγ∥∥∥⑥∥∥∥⑤∥∥∥④∥∥∥③∥∥∥②∥∥∥① a a a c a c c c b a b a b a c b c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将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④⑤⑥ ●典例剖析 【例1】设平面α∥平面β,AB 、CD 是两条异面直线,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A 、C ∈α,B 、D ∈β,求证:MN ∥平面α. 剖析:因为AB 与CD 是异面直线,故MN 与AC 、BD 不平行.在平面α、β中不易找到与MN 平行的直线,所以试图通过证线线平行达到线面平行这一思路受阻,于是转而考虑通过证面面平行达到线面平行,即需找一个过MN 且与α平行的平面.根据M 、N 是异面直

人教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全套—(含答案)及参考答案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题全套 (附参考答案) 1. 已知:函数()()2411f x x a x =+-+在[)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设,x y 为正实数,且33log log 2x y +=,则 11 x y +的最小值是 . 3. 已知:()()()()50050A ,,B ,,C cos ,sin ,,αααπ∈. (1)若AC BC ⊥,求2sin α. (2)若31OA OC +=OB 与OC 的夹角. 4. 已知:数列{}n a 满足()2 1 123222 2 n n n a a a a n N -+++++=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 (2)若n 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n S .

姓名 作业时间: 2010 年 月 日 星期 作业编号 002 1. 2 2 75157515cos cos cos cos ++的值等于 . 2. 如果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2 110,220x x y x y x y ≥??-+≤+??--≤? 则的最小值是 . 3. 北京奥运会纪念章某特许专营店销售纪念章,每枚进价为5元,同时每销售一枚这种纪念章还需向北京奥组委交特许经营管理费2元,预计这种纪念章以每枚20元的价格销售时该店一年可销售2000枚,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在每枚20元的基础上每减少一元则增加销售400枚,而每增加一元则减少销售100枚,现设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为x 元(x ∈N *). (1)写出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销售这种纪念章所获得的利润y (元)与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当每枚纪念销售价格x 为多少元时,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利润y (元)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4.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 x ,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条:①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②(1)1f =;③若12120,0,1x x x x ≥≥+≤,都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则称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 (1) 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求(0)f 的值; (2)判断函数()21x g x =-])1,0[(∈x 是否为理想函数,并予以证明; (3)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假定?[]00,1x ∈,使得[]0()0,1f x ∈,且00(())f f x x =,求证 00()f x x =.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79

学案37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导学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自主梳理 自我检测 1.(2010·)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等于( ) A.f(x) B.-f(x) C.g(x) D.-g(x) 2.(2010·质检)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为有理数集,R为实数集,C为复数集): ①“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 ②“若a,b,c,d∈R,则复数a+b i=c+d i?a=c,b=d”类比推出“若a,b,c,d∈Q,则a+b2=c+d2?a=c,b=d”; ③“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3.(2009·)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4.(2010·)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月考)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其演绎推理的“三段论”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归纳推理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9.

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36讲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一.课标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13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

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数乘分配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平行于记作∥。 注意:当我们说、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

第七单元概率与统计( 基础过关)-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七单元 统计与概率 A 卷 基础过关检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某校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为研究某作物种子的发芽率y 和温度x (单位:°C )的关系,在20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由实验数据(,)(1,2, ,20)i i x y i =得到下面的散点图: 由此散点图,在10°C 至40°C 之间,下面四个回归方程类型中最适宜作为发芽率y 和温度x 的回归方程类型的是 A .y a bx =+ B .2y a bx =+ C .e x y a b =+ D .ln y a b x =+ 【答案】D 【解析】由散点图分布可知,散点图分布在一个对数函数的图象附近, 因此,最适合作为发芽率y 和温度x 的回归方程类型的是ln y a b x =+. 故选D. 2. 【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理)】等差数列x 1,x 2,x 3,…,x 9的公差为1,若以上述数据x 1,x 2,x 3,…,x 9为样本,则此样本的方差为( ) A . 20 3 B . 103 C .60 D .30 【答案】A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样本的平均数为 129 55555 522229 9 x x x x x x x x x ++ +++++= =,

所以该组数据的方差为()()() ( )2 2 2 2222 1 5259524321209 9 3 x x x x x x ?+++-+-+ +-= = 故选A 3.【2020山东青岛高三其他】如图是一个22?列联表,则表中a 、b 处的值分别为( ) A .96,94 B .60,52 C .52,54 D .50,52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33258c =-=,212546d =+=,1064660a ∴=-=,60852b =-=. 故选B. 4. 【2020山东青岛高三其他】中国有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每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对应了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的一种.现有十二生肖的吉祥物各一个,已知甲同学喜欢牛、马和猴,乙同学喜欢牛、狗和羊,丙同学所有的吉祥物都喜欢,让甲乙丙三位同学依次从中选一个作为礼物珍藏,若各人所选取的礼物都是自己喜欢的,则不同的选法有( ) A .50种 B .60种 C .80种 D .90种 【答案】C 【解析】 解:根据题意,按甲的选择不同分成2种情况讨论: 若甲选择牛,此时乙的选择有2种,丙的选择有10种, 此时有21020?=种不同的选法; 若甲选择马或猴,此时甲的选法有2种,乙的选择有3种,丙的选择有10种, 此时有231060??=种不同的选法; 则一共有206080+=种选法.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20

A 级 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0·山东)函数y =2x -x 2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2x 与y =x 2的图象可知,当x ∈(-∞,m )∪(2,4),y <0,;当x ∈(m,2)∪(4,+∞)时,y >0,(其中m <0),故选A. 答案 A 2.(2012·合肥模拟)已知函数f (x )是(-∞,+∞)上的偶函数,若对于任意的x ≥0,都有f (x +2)=f (x ),且当x ∈[0,2]时,f (x )=log 2(x +1),则f (-2 010)+f (2 011)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解析 ∵f (x )是偶函数, ∴f (-2 010)=f (2 010). ∵当x ≥0时,f (x +2)=f (x ), ∴f (x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f (-2 010)+f (2 011)=f (2 010)+f (2 011) =f (0)+f (1)=log 21+log 22=0+1=1. 答案 C 3.(2012·人大附中月考) 设函数y =x 3与y =????12x -2的图象的交点为(x 0,y 0),则x 0所在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2,3) D .(3,4) 解析 (数形结合法)如图所示. 由1

4.(2011·四川)函数y =????12x +1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 函数y =????12x +1的图象如图;作其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图象,可知选A. 答案 A 5.(2010·辽宁)设2a =5b =m ,且1a +1b =2,则m =( ). A.10 B .10 C .20 D .100 解析 由已知条件a =log 2m ,b =log 5m ,又1a +1 b =2,则log m 2+log m 5=2,即log m 10=2, 解得m =10. 答案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若直线y =2a 与函数y =|a x -1|(a >0,且a ≠1)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数形结合法) 由图象可知0<2a <1,∴0<a <1 2. 答案 ??? ?0,12 7.若3a =0.618,a ∈[k ,k +1),k ∈Z ,则k =________. 解析 ∵3- 1=13,30=1,13<0.618<1,∴k =-1. 答案 -1 8.若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文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文 第一节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教材通关◆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A B [必记结论] 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的规律为:含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个子集,有2n -1个真子集(除集合本身),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2个非空真子集(除集合本身和空集,此时n ≥1).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A ∩?=?,A ∪?=A ; (2)A ?B ?A ∩B =A ?A ∪B =B ??U A ??U B ?A ∩(?U B )=?; (3)A ∪(?U A )=U ,A ∩(?U A )=?,?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小题诊断] 1.(2017·高考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2},B ={x |3-2x >0},则( ) A .A ∩ B =?????? ??? ?x ??? x < 3 2 B .A ∩B =?

2019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单元练习题:集合

2019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单元练习题:集 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A 、B 、C 为三个集合,C B B A ?=?,则一定有 ( ) A .C A ? B .A C ? C .C A ≠ D .φ=A 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a ,a b ,1},也可表示为{a 2, a +b ,0},则a 2006+b 2006 的值为 ( ) A .0 B .1 C .-1 D .±1 3.若集合}03|{},2|||{2 =-=≤=x x x N x x M ,则M ∩N = ( ) A .{3} B .{0} C .{0,2} D .{0,3} 4.已知全集I ={0,1,2},满足C I (A∪B)={2}的A 、B 共有的组数为 ( ) A .5 B .7 C .9 D .11 5.设集合M ={x |x = 412+k ,k ∈Z },N ={x |x =2 1 4+k ,k ∈Z },则 (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 6.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a ,b )=(c ,d )当且仅当a =c ,b =d ;运算“?”为:),(),(),(ad bc bd ac d c b a +-=?,运算“⊕”为:),(),(d c b a ⊕ ),(d b c a ++=,设R q p ∈,,若)0,5(),()2,1(=?q p 则=⊕),()2,1(q p ( ) A .)0,4( B .)0,2( C .)2,0( D .)4,0(- 7.设}5,4,3,2,1{=??C B A ,且}3,1{=?B A ,符合此条件的(A 、B 、C )的种数( ) A .500 B .75 C .972 D .125 8.设集合P ={m |-1<m ≤0},Q ={m ∈R |mx 2 +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 系中成立的是 ( ) A .P Q B .Q P C .P =Q D .P ∩Q =Q 9.设集合∈<≤=x x x A 且30{N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 A .16 B .8; C .7 D .4 10.设集合(){},|,,1A x y x y x y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A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界的阴影部分) 是 ( )

新课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新课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1 高三学生首先要做到“听话”,这里的“听话”是全方位的。如果你认为高三学习是 第一位的,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要求,那你就错了,学校和老师在高三一年中不 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加重,而放松对纪律的要求,反而会强化纪律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 学习上更要听话,教高三的老师都是经历了几次或十几次高考授课,非常有经验,复习的 进度、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顺序,都是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考的变化及新要求,都会在复习中渗透进去。而不听老师的教诲,认为自有一套很好的复习方法的学生每年都 有最后会碰的“头破血流”的。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2 高考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讲”,这就要求学生 上课时紧跟老师,仔细听讲,积极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完 成对知识、方法、能力的提高。如果高三任课教师发生变化,大家应该尽快适应。而不应 该因为不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就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不喜欢这门课程,这样受 损失的只有学生自己。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3 复习每天都要进行,即使今天没有数学课,也要对知识加以复习,这就要求有一个计划,首先对时间加以计划,每天都要有数学的复习时间,四十分钟一节课左右,周末应有 两节课的时间;其次对学科加以计划,哪个时间段看哪个学科,要做到心中有数,计划有 了贵在坚持。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4 作业应该是检验听讲和复习效果的手段,不应看成一个负担,作业要认真对待,把每 一次作业看成一次考试,不能敷衍了事,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与同学研讨,但不要直接抄写,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练习的机会,不要错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5 高三复习阶段的考试是非常多的,考试是对知识、方法、能力、经验的检验,每次考 试都是一个积累,大家应该充分运用它。首先,考试要独立完成,不要看别人的,否则会 掩盖你的漏洞,失去老师对你的关注,也会失去对自己的正确估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什么,考好了不证明你就没有问题,考不好也不是说你彻底不行了。考试成 绩不真实,最后会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其次,考试要注重基础题的 解答,要明确考试是靠做“对”会做的题得分,而不是去做不会做的题得分你得不到分, 取得好成绩是依靠做“对”多少,而不是做“了”多少,因此大家要学会“放弃”,不要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单元能力测试卷9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单元能力测试卷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曲线 x 2 m +4 +y 2 9 =1的一条准线方程为x =10,则m 的值为( ) A .8或86 B .6或56 C .5或56 D .6或86 答案 D 解析 由准线是x =10及方程形式知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所以a 2=m +4,b 2 =9,则c =m -5,于是 m +4 m -5 =10,解得m =6或86.∵m +4>9,∴m >5,均符合题意. 2.已知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的面积为S =abπ,现有一个椭圆,其中心在坐标原点,一 个焦点坐标为(4,0),且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差为2,则该椭圆的面积为( ) A .15π B.154 π C .3π D.2554 π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得? ?? ?? a 2- b 2= c 2=42 , 2a -2b =2,则? ?? ?? a + b =16, a - b =1,得到????? a =17 2,b =15 2. 所以S =abπ=172×152π=255 4 π. 3.过抛物线y =14x 2 准线上任一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若切点分别为M ,N ,则直线MN 过定点( ) A .(0,1) B .(1,0) C .(0,-1) D .(-1,0) 答案 A 解析 特殊值法,取准线上一点(0,-1).设M (x 1,14x 12),N (x 2,14x 22 ),则过M 、N 的切 线方程分别为y -14x 12=12x 1(x -x 1),y -14x 22=12 x 2(x -x 2).将(0,-1)代入得x 12=x 22 =4,∴ MN 的方程为y =1,恒过(0,1)点. 4.设双曲线16x 2 -9y 2 =144的右焦点为F 2,M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点A 的坐标为(9,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一) 集合与函数

高考一轮复习(一) ——集合与函数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B A ? (或)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1)A ?A (2)A ??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 A(B) 或B A 真子集 A ≠ ?B (或B ≠ ?A ) B A ?,且B 中 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 ≠ ??(A 为非空子集) (2)若A B ≠?且B C ≠?,则A C ≠ ?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 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 A (1)A ?B (2)B ?A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2019-2020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垂直问题。 【知识梳理】 1.斜线长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重要公式 如图,已知OB ⊥平面α于B ,O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 直线AC ?平面α,设∠OAB =θ1,又∠CAB =θ2,∠OAC =θ.那么 cos θ=cos θ1cos θ2. 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 ②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 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的主要应用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尤其是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此外,还可以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抓住平面和平面的垂线,简称“一个平面四条线,线面垂直是关键”. 【点击双基】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平面的一条斜线可以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D )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 、b 也是相交直线 2.直线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1、b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若a 1⊥b 1,则a ⊥b (B )若a ⊥b ,则a 1⊥b 1 (C )若a 1//b 1,则a 与b 不垂直 (D )若a //b ,则a 1与b 1不垂直 3.直线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不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则a 与b 是 (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 (C )异面直线或相交直线 (D )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 4.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 C α D A B O

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理)大纲

第1讲集合与简易逻辑(一) 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1.2 集合的基本概念考点总结 1.3 命题及充要条件基本概念 1.4 命题及充要条件的考点 第2讲集合与简易逻辑(二) 2.1 逻辑连接词的基本概念 2.2 逻辑连接词的考点 2.3 习题课 第3讲函数基础(一) 3.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3.2 函数概念考点总结 3.3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基本概念3.4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考点总结 第4讲函数基础(二)

4.1 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4.2 函数性质的考点总结 4.3 习题课 第5讲初等函数(一) 5.1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基本概念5.2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考点总结5.3 指数与指数函数基本概念 5.4 指数和指数函数考点总结 第6讲初等函数(二) 6.1 对数和对数函数基本概念 6.2 对数和对数函数考点总结 6.3 习题课 第7讲函数的应用(一) 7.1 函数的图像的基本概念 7.2 函数的图像考点总结 7.3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基本概念

7.4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考点总结第8讲函数的应用(二) 8.1 函数模型的基本概念 8.2 函数模型考点总结 8.3 习题课 第9讲导数的性质 9.1 导数的基本概念 9.2 导数性质的考点总结 9.3 极值与导数 9.4 极值与导数考点总结 第10讲导数的应用 10.1 导数的应用 10.2 导数应用考点总结 10.3 习题课 第11讲导数的计算

11.1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理)11.2 微积分考点总结(理)11.3 例题精讲(一) 11.4 例题精讲(二) 第12讲导数分析 12.1 例题精讲(一) 12.2 例题精讲(二) 12.3 导数大题精讲(一)12.4 导数大题精讲(二) 第13讲导数大题精讲 13.1 导数大题常见题型(一)13.2 导数大题常见题型(二)13.3 导数与不等式 第14讲三角函数 14.1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202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统计

201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统计 201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统计 必修3 第2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重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考纲要求: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经典例题:某校高中部有三个年级,其中高三有学生1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85的样本,已知在高一年级抽取了75人,高二年级抽取了60人,则高中部共有多少学生? 当堂练习: 1.为了了解全校900名高一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9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900 B.个体是每个学生C.样本是9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90 2某次考试有70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这70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1000名考生数学成绩的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 ③70000名考生是总体;④样本容量是1000,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3.对总数为N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为0.25,则N的值为() A.120 B.200 C.150 D.100 4.从某鱼池中捕得120条鱼,做了记号之后,再放回池中,经过适当的时间后,再从池中捕得100条鱼,计算其中有记号的鱼为10条,试估计鱼池中共有鱼的条数为()A.1000 B.1200 C.130 D.1300 5.要从已编号(1~60)的6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导弹中随机抽取6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6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A.5,10,15,20,25,30 B.3,13,23,33,43,53 C.1,2,3,4,5,6 D.2,4,8,16,32,48 6.从N个编号中抽取n个号码入样,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取,则分段间隔应为() A.N n B.n C. N n ?? ?? ?? D. 1 N n + ?? ?? ?? 7.某小礼堂有25排座位,每排有20个座位。一次心理讲座时礼堂中坐满了学生,会后为了了解有关情况,留下了座位号是15的所有的25名学生测试。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A、抽签法B、随机数表法C、系统抽样法D、分层抽样法8.某校有行政人员、教学人员和教辅人员共200人,其中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的比为10:1,行政人员有24人,现采取分层抽样容量为50的样本,那么行政人员应抽取的人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