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厂常用染料

染厂常用染料

染厂常用染料

7 染厂中碰到的常用染料

常黄色系:分散黄E-GL 、分散黄E-3G (Y54#)、分散橙S-4RL(O30#)、分散金黄SE-3RL、分散嫩黄SE-4RL(Y119#:1)(艳色)、分散荧光黄8GFF(O82#)、分散荧光黄10GFF、分散黄S-6GSL(Y114#)。

红色系:分散红3B(R60#)、分散红FB(R60#)、分散红S-5BL(R167#)、分散红玉SE-GFL、分散红SE-2GF、分散大红GS(R153#)、分散红SE-3B(R343#)。

蓝色系:分散蓝2BLN(B56#)、分散蓝2BLM、分散蓝EX-SF、分散深蓝HGL(B79#)、分散蓝C-RE(B366#)、分散蓝SE-2R(183:1)、分散蓝FBL(B366#+B165#)、分散蓝BBLS(B165#)、分散翠蓝S-GL(B60#)、分散海之蓝S-R、分散彩蓝B

黑色:分散黑ECT、分散黑ECO、分散黑S-3BL、分散黑H2BL。

常规分散染料生产厂家主要有龙盛、闰土、吉华。

山峪主要是荧光黄系列。生产2bln主要有德欧,博澳。亚邦主要是艳蓝系列,艳红系列。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供组织学诊断用的优秀常规染色剂,不仅须使细胞核和细胞浆有选择性着染,也要使结缔组织着色。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切片适当分色,可使这些结构得以区分,胞核表现为蓝色,胞浆和结缔组织纤维呈各种色调的粉红,因此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常规染色剂。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基本原理 苏木素是最早用于生物学上的天然染色剂之一,百余年来,一直是生物学实验室最常用的组织学中细胞核的染料,它是从苏木树的树心中提炼出来的,为浅褐色结晶或淡黄褐色的粉末状物。易溶于乙醇、甘油,也可溶于热水。苏木素本身没有染色能力,它经过氧化后,能产生具有染色能力的苏木红,苏木红又称为氧化苏木素或苏木因。 苏木素变成苏木红的过程叫作“成熟”。成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配制好的苏木素液在开口瓶中放置两个月以上,让其在日光和空气中的氧的作用下使之氧化。故一般地盛苏木素的瓶子放在向阳处,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好。常配制一大瓶,备长期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在苏木素液中加入氧化剂,如磺酸钠,过锰酸钾,氧化汞,双氧水等。用这种方法成熟与用第一种方法者不同的是,它放置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低。这是因为苏木红被继续氧化可生成无色的化合物,故一次不宜配制过多,还应放置40C冰箱内避光保存以延长使用时间。它的优点是配制后即可使用。 成熟的苏木素对组织并无亲和力,须加入含金属离子的媒染剂,才能达到染色的目的。一般用于明矾苏木素的媒染剂为钾明矾或氨明矾。主要是利用明矾中的铝离子和苏木红结合形成的铝沉淀色素为紫蓝色,对染色质有很大的亲和力,水和酒精都不能使其褪色。用于铁苏木素的媒染剂是三价铁离子,苏木红的铁沉淀色素为黑蓝色,不溶于水,因此,故不能配制大量含媒染剂的混合液,一般用时现配,或在染色过程中,先用铁明矾媒染,然后再染苏木素,如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即是。 常规苏木素染色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也有采用焰红,因为焰红比伊红色泽更鲜明,此外还有采用橘黄G,比布里希猩红,波尔多红等作为对比染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组织病理学中,是一种日常使用最为广泛的常规染色方法。一张优质的染色切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此作为病理诊断的确切依据。再根据此染色切片所见,分别进行不同的特殊染色。 二、染液的配制 在实验室内常用的苏木素染液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仅是染色时间以及比较每种染色方法彼此的优缺点,不过各有优劣。 (一)苏木素染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Harris氏苏木素液 甲液:苏木素1g 无水酒精10ml 乙液:硫酸铝钾20g 蒸馏水200ml 丙液:一氧化汞0.5g 经典的配制方法是,先将甲液加热溶解后,密封待用,再将乙液加热溶解至沸,去火,待溶液仍处于小沸腾状态时再将甲液徐徐倾入其中,全部混合后,再使溶液在短时间内加热至沸腾,去火,最后,将氧化汞缓慢倾入溶液中(氧化汞一定要慢慢少量分次加入,切忌急躁。因氧化汞倒入后,溶液会迅速膨胀易沸出容器外而发生危险。)此时液体变为深紫色,待氧化汞全部放入后,再将溶液加温至沸腾片刻,立即将溶液放入流动的冷水中,并缓缓地连续摇晃至溶液完全冷却为止。隔夜后过滤,加入冰醋酸(按5%比例)混匀,再过滤后保存于

分散染料上染率

涤/氨双组分织物分散染料染色的研究 錢紅飛,宋心遠(1﹒東華大學,上海200051﹔2﹒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紹興312000)作者簡介﹕錢紅飛(1964-),女,浙江嵊州人,教授,東華大學在讀博士,主要從事印染加工理論与技術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分散染料在滌綸/氨綸雙組分織物上的上染規律,并對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在兩組分上的分配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在低溫階段,分散染料主要對氨綸組分上染﹔隨著溫度的上升,分散染料開始從氨綸組分轉移到滌綸組分。分散染料對滌綸/氨綸兩組分的分配因分散染料的品种而异,淺色品种對氨綸組分表現出較高的上染率,深色品种則對滌綸表現出較高的上染率。 關鍵詞﹕染色﹔分散染料﹔織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聚氨基甲酸酯纖維 0前言 目前,滌綸/氨綸彈力織物染色主要采用分散染料。由于很多分散染料對氨綸的親和力高、可染性好,因此分散染料對氨綸的沾染嚴重[1]。在服用過程和耐洗牢度測試時,氨綸上沾染的分散染料很容易從纖維中遷移出來,影響滌綸/氨綸紡織品的濕處理色牢度。很多分散染料在滌綸上具有良好的耐洗和耐光色牢度,但在氨綸上的耐洗牢度只能達到中等水平,這使得對耐洗色牢度要求高的產品在染色加工中存在較大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一般有[3]﹕ 在現有的分散染料中進行篩選,選用對氨綸親和力較小,或對氨綸染色具有較好沾色牢度的分散染料[4,5]﹔ 開發專用染色助劑,即氨綸沾色防止劑(防染劑),減輕分散染料對氨綸的上染﹔ 加強還原清洗,洗除沾污在氨綸上的分散染料。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對分散染料在滌綸/氨綸上的上染規律与分配情況進行了初步探索,期望有助于生產實踐。 1試驗 1﹒1材料与儀器 材料4﹒4tex(Lycra)氨綸裸絲﹔11texDFY+ 8﹒25texPOY滌綸織物,168g/m2。 染料分散紅3B、分散紅SE2GF(200%)、分散大 紅SBWFL、分散大紅GR、分散紅玉S2GR、分散黃H3GFL、分散黃RGFL、分散黃棕S2RFL、分散黃棕SE2RL、分散黃棕2RLW、分散嫩黃SE4GL、分散嫩黃H4GL、分散藍2B、分散深藍EXSF、分散翠藍SGL、分散紫HRFL、分散藍2BLN、分散深藍HGL、分散藍SE2R(以上均為商品染料)。 試劑氫氧化鈉、保險粉、碳酸鈉、硫酸銨、丙酮(以上均為化學純)。

常用抗体标记荧光染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常用抗体标记荧光染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1、FITC: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525nm。 1)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488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 2)在流式细胞仪的FL1通道检测; 3)可用于荧光显微镜技术 4)荧光强度易受PH值影响,PH值降低时其荧光强度减弱。 2、Alexa Fluor 488: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519nm。 1)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488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 2)在流式细胞仪的FL1通道检测; 3)具有超乎寻常的光稳定性,非常适用于荧光显微镜技术; 4)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保持稳定(PH4~10)。 3、Cy3: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570nm。 1)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488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 2)在流式细胞仪的FL2通道检测; 3)适用于荧光显微镜技术; 4)为小分子染料,非常适合需小分子染料的流式细胞术,荧光强度低于P E。 4、Cy5:激发波长633/635nm,最大发射波长670nm。 1)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633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 2)在流式细胞仪的FL4通道检测;

3)适用于荧光显微镜技术; 4)同样为小分子染料,非常适合需小分子染料的流式细胞术,荧光强度低于APC。 5)与单核和粒细胞非特异性结合多,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5、PE: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575nm。 1)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488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 2)在流式细胞仪的FL2通道检测; 3)其荧光泯灭性强,不适用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技术,但适用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6、PE-TR: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615nm。 1)在Beckman Coulter流式细胞仪的FL3通道检测; 2)可适用于小功率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也可使用于大功率激光器的大流式细胞仪。 7、PE-Alexa Fluor 610: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628nm。 1)在Beckman Coulter流式细胞仪的FL3通道检测; 2)荧光强度高; 3)可适用于小功率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也可使用于大功率激光器的大流式细胞仪。 8、PE-Alexa Fluor 647:激发波长488nm,最大发射波长668nm。 1)在Beckman Coulter流式细胞仪的FL4通道检测,BD细胞仪FL3通道检测; 2)不易湮灭;

染色常用助剂

染色常用助剂 一:酸类 1:硫酸分子式 H2SO4无色或棕色的油状液体,强氧化剂,腐蚀性机吸水性极强,遇水大量放热,稀释时必须将酸加到水中去,而不可以相反地进行,用作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酸性铬合染料的助染剂,羊毛炭化用剂等。 2:醋酸(乙酸)分子式 CH3COOH,简写HAC,无色透明有刺激臭液体,冰点14度,有腐蚀性,能灼伤皮肤,用作弱酸浴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中性络合染料的助染剂 3:蚁酸(甲酸)分子式 HCOOH,无色透明有刺激臭液体,有还原作用,腐蚀性很强,在寒冷天气容易结冰,蚁酸蒸汽可燃烧,有毒性,用作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的助染剂等。 4:草酸(乙二酸)分子式 H2C2O4.2H2O,白色结晶,在干燥空气中能分化成白色粉末,酸性强,有毒性,易分解被氧化,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和醚,用作洗除铁锈斑渍。 二:碱类

1:氢氧化钠(烧碱)分子式 NaOH,氢氧化钠含量固体95—99.5%,液体30--45%,固体氢氧化钠为白色,容易潮解,溶于水放出高热,腐蚀性极强,能使动物纤维破环,对皮肤能起剧烈的灼伤,容易自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成碳酸钠,容器应当蜜蜂,用作还原染料溶剂以及体论染色后取出净色用的净洗剂。 2:碳酸钠(纯碱)分子式Na2CO3,无水碳酸钠为黛色粉末或细粒状,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结块并生成碳酸氢钠,溶于水,含水碳酸钠有一份水,七份水,十份水三种。用作羊毛助洗剂,直接染料、硫化染料染棉以及粘纤的助染剂,活性染料固色剂,羊毛炭化中和剂。 3:氢氧化铵(氨水)分子式NH4OH,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有刺激臭味,能使人流泪,应盛于密封的容器内,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体积膨胀容易爆破容器,千万要注意不要使装氨水的容器受热或者阳光直晒。用作助洗剂,酸性络合染料染色后中和剂。 4:三乙醇胺分子式N(OH2CH2OH)3,无色粘稠液体,微具氨的臭味,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黄,有吸湿性,可溶于水,对铜铝有腐蚀性,用于脲醛,氰醛树脂初缩体的中和剂 三:氧化剂 1:过氧化氢(双氧水)分子式H2O2,工业用含30--40%的水溶液,无色或者淡黄色刺激性液体,容易分解出氧气,

分子生物学常用荧光核酸染料

由于只需简单温和的物理方法(光照)激发和检测,荧光染料是研究生物学微观世界特别是核酸时最常用的示踪工具之一。这里的荧光核酸染料主要指能特异结合核酸并改变发光特性的化合物,DNA电泳后检测凝胶的EB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荧光核酸染料吧。除了染胶,荧光核酸染料还可用于荧光原位杂交中作为常见的复染剂,它们能以非共价键的方式与DNA/RNA结合从而显示原位杂交中的细胞背景信息。根据它们能否穿透细胞膜进入活细胞体内,还可分为两大类:通透性核酸染料和非通透性核酸染料。生物通在此简单比较一下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细胞学实验中常用的荧光染料。 分子生物学常用荧光核酸染料 荧光核酸染料在分子生物学最常见的应用无疑是电泳凝胶染色,以及定量PCR。 EB EB(溴化乙锭)本身在紫外下不发光,能与单链、双链甚至三链DNA高效结合并发出明亮的橙色荧光。因其廉价且灵敏度高,一直是琼脂糖核酸电泳最常用的荧光染料。EB的使用非常简单方便,电泳结束后染色可获得最佳效果,也可以在制胶时加入进行前染。前染有利于节约时间,但是易出现条带变形拖尾等问题。EB-DNA结合物会导致染料的光漂白和DNA单链断裂,且具有潜在的诱变作用。虽说以前的实验室里总会有个别做起实验来“精神可嘉,行为可怕”的家伙,一时找不到手套他们敢徒手拿EB胶,但大多数人对EB还是“敬而远之”的,没事谁都不愿靠近实验室里跑胶、看胶那一块地方。偏偏对于搞分子生物学的人来说,跑胶就像吃饭一样平常,于是大家只能硬着头皮天天和EB打交道,盼望EB的替代品早点出现在实验室。生物通在此简单回顾一下这几年纷纷登场的EB替代品。 SYBR系列染料 说到EB的替代物,首先想到的是Invitrogen旗下Molecular Probes专利持有的SYBR系列。自1993年SYBR核酸染料推出以来,就因其灵敏度和易用性而迅速大受欢迎,成为明星产品之一。这一系列包括4种染料:SYBR Safe、SYBR Gold、SYBR Green I和SYBR Green II。

染料的种类

染料的种类 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

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染色的类型 纺织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可以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1、散纤维染色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2、毛条染色这也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纤维染色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3、纱线染色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 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 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但随着经轴落筒

分散染料上染率

錢紅飛,宋心遠(1﹒東華大學,上海200051﹔2﹒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紹興312000)作者簡介﹕錢紅飛(1964-),女,浙江嵊州人,教授,東華大學在讀博士,主要從事印染加工理論与技術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分散染料在滌綸/氨綸雙組分織物上的上染規律,并對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在兩組分上的分配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在低溫階段,分散染料主要對氨綸組分上染﹔隨著溫度的上升,分散染料開始從氨綸組分轉移到滌綸組分。分散染料對滌綸/氨綸兩組分的分配因分散染料的品种而异,淺色品种對氨綸組分表現出較高的上染率,深色品种則對滌綸表現出較高的上染率。 關鍵詞﹕染色﹔分散染料﹔織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聚氨基甲酸酯纖維 0前言 目前,滌綸/氨綸彈力織物染色主要采用分散染料。由于很多分散染料對氨綸的親和力高、可染性好,因此分散染料對氨綸的沾染嚴重[1]。在服用過程和耐洗牢度測試時,氨綸上沾染的分散染料很容易從纖維中遷移出來,影響滌綸/氨綸紡織品的濕處理色牢度。很多分散染料在滌綸上具有良好的耐洗和耐光色牢度,但在氨綸上的耐洗牢度只能達到中等水平,這使得對耐洗色牢度要求高的產品在染色加工中存在較大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一般有[3]﹕在現有的分散染料中進行篩選,選用對氨綸親和力較小,或對氨綸染色具有較好沾色牢度的分散染料[4,5]﹔開發專用染色助劑,即氨綸沾色防止劑(防染劑),減輕分散染料對氨綸的上染﹔加強還原清洗,洗除沾污在氨綸上的分散染料。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對分散染料在滌綸/氨綸上的上染規律与分配情況進行了初步探索,期望有助于生產實踐。 1試驗 1﹒1材料与儀器 材料4﹒4tex(Lycra)氨綸裸絲﹔11texDFY+ 8﹒25texPOY滌綸織物,168g/m2。 染料分散紅3B、分散紅SE2GF(200%)、分散大 紅SBWFL、分散大紅GR、分散紅玉S2GR、分散黃H3GFL、分散黃RGFL、分散黃棕S2RFL、分散黃棕SE2RL、分散黃棕2RLW、分散嫩黃SE4GL、分散嫩黃H4GL、分散藍2B、分散深藍EXSF、分散翠藍SGL、分散紫HRFL、分散藍2BLN、分散深藍HGL、分散藍SE2R(以上均為商品染料)。 試劑氫氧化鈉、保險粉、碳酸鈉、硫酸銨、丙酮(以上均為化學純)。 儀器L24H1振蕩染色机、722型分光光度計、FA2104S電光分析天平、H24CF快速試色机。 1﹒2試驗方法

常用染料的激发与发射

常用染料的激发与发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常用荧光染料的激发和发射波长

荧光染料的使用 吖啶橙:吖啶橙是最经典的灵敏的荧光染料,它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同时染色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荧光,DNA呈绿色荧光,RNA呈橙红色荧光。EB:染色DNA和RNA 荧光素双醋酸酯(FDA):FAD本身无荧光,无极性,可透过完整的原生质膜。一旦进入原生质体后,由于受到酯酶分解而产生具有荧光的极性物质荧光素。它不能自由出入原生质膜,因此有活力的细胞能产生荧光,无活力的原生质体不能分解FAD无荧光产生。 5mgFDA溶于1ml丙酮中,避光4℃下贮存,使用时取贮存液加入L甘露醇中.使用时,使最终浓度为%。荧光染料Ho33342和若丹明123:活细胞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和线粒体。一般的生物染料不能穿透细胞膜,只有当细胞被固定后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染料才

能进入细胞内。但有些活体染料能进入活细胞,并对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荧光染料Ho33342和若丹明123都是活体染料。Ho33342能与细胞中DNA进行特异的结合,若丹明123能与线粒体进行特异的结合。采用两种荧光染料的混合染液可对一个活细胞的核和线粒体同时染色。 荧光组化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每种荧光染料,均有自己的最适PH值,此时荧光最强。当pH改变时,不仅荧光强度减弱,而且波长将有所改变,因此荧光检测时要在一定的PH值的缓冲液中进行。2.一放荧光染色在20℃以下时荧光比较稳定,温度升高常出现温度猝灭。3.在荧光观察中,常因激发光的增强而使样品荧光很快衰竭,造成观察和照相困难。为此最好用能量小的长波长光进行观察,需照相时再适当增强激发光。4.一般荧光染液的浓度在万分之一以下,甚至亿万分之一,也能使标本着色。在一定的限度内,荧光强度可随荧光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强,但超过限度,荧光强度反而下降, 这是由于荧光分子间的缔合而使自身荧光猝灭所致。

关于荧光染(资料集合)

关于荧光染料(资料集合) ●人肉眼对光源波长的颜色感觉 红色770-622 nm 橙色622~597 nm 黄色597~577 nm 绿色577~492 nm 蓝靛色492~455nm 紫色455~350nm ●理想的荧光染料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高的光子产量,信号强度高; 2.对激发光有较强的吸收,降低背景信号; 3.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距离较大,减少背景信号的干扰; 4.易与被标记的抗原、抗体或其他生物物质结合而不影响被标记物的特异性; 5.稳定性好,不易受光、温度、PH、标本抗凝剂和固定剂的影响。 ●染料在生物化学中最早的应用是直接对切片进行染色,然后进行观察。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荧光光谱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染料尤其是荧光染料在细胞检测、肿瘤基因蛋白分析、毒物分析、临床医疗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染料泛指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能发射出另一大于吸收光波长的光波的物质。利用荧光染料进行抗体标记分析在现代生物免疫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并逐步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下面简要介绍应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染料及其种类: 1.荧光素类染料,包括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羟基荧光素(FAM)、四氯荧光素(TET)等及其类似物。这是一类具有较多苯环的化合物。应用最广泛的是FITC(如图为FITC标记的组织荧光图),在488nm 处由氩离子激光激发,发射525nm的蓝绿色荧光。FITC能够与各种抗体蛋白结合,并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呈现蓝绿色荧光。 2.罗丹明类染料,包括红色罗丹明(RBITC)、四甲基罗丹明(TAMRA)、罗丹明B(TRITC)等。TRITC在550nm处被激发可发射出570nm的黄色荧光。 3.Cy系列菁染料,菁染料通常有两个杂环体系组成,包括Cy2、Cy3、Cy3B、Cy3.5、Cy5、Cy5.5、Cy7及其类似物。 4.Alexa系列染料,它是由MolecularProbes开发的系列荧光染料。其激发光和发射光光谱覆盖大部分可见光和部分红外线光谱区域,应用广泛。以高亮度、稳定性、仪器兼容性、多种颜色、pH值不敏

高中生物 染色剂(精选.)

高中生物课本中(必修+选修)中的所有染色剂? 1、斐林试剂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简介 荧光定义 荧光染料会发出荧光,所谓荧光是指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光后发出的可见光荧光以及吸收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荧光。 荧光发生机理 每个分子具有一系列严格的分立能级,室温下物质分子大部分处于"基态",当这些物质在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后,进入新的状态,称为"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可以通过以10-9-10-7秒的极短时间内发射光量子回到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荧光发射, 也就是发光。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任何发荧光的物质分子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在测定时,用以激发荧光的吸收光谱,一般称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它是指相对于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所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简称为发射光谱,是指某一波长激发光引起物质发射不同波长荧光的光谱。 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 分子能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物质的分子必须具有吸收一定频率光能的基团--生色团,二是必须具有能产生一定光量子的荧光团。 而物质发射荧光的能力用荧光效率表示。荧光效率为荧光团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与生色团吸收的光量子数的比值称。 荧光效率往往小于1。如罗丹明B的乙醇溶液的荧光效率为0.97;荧光素的水溶液的荧光强度为0.65,荧光效率与物质结构有关,还与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而对于某种荧光 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下它的荧光效率是固定的。 在一定范围内,激发光越强,荧光也越强。即荧光强度(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等于吸收光强度乘以荧光效率。 提高荧光强度的根本方法 选择适当强度的光源作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源,和选择适合于被检荧光物质选择性吸收的光谱滤光片作为激发滤光片,是提高荧光强度的根本方法。许多染料的最大吸收峰并不是 紫外光,而是在400nm-500nm的蓝绿光,所以紫外光不是这些染料的最佳激发光源,可 见光才是这些染料的最佳光源。 常用荧光色素波长

流式细胞所用试剂配置及荧光特性

、流式细胞术常用试剂 1、10%NaN 3:将 10gNaN3 溶解于 100ml 蒸馏水中,室温保存;活体实验或在辣根过氧化 酶反应中可不使用 NaN 3。 2、 3% BSA/PBS : 100ml PBS 中加入 3g BSA ,使之溶解,再加入 0.2ml 10%的 NaN 3。 3、500mmol/L EDTA :将 186g EDTA?Na 2?2H 2O 溶解于 400ml 蒸馏水中,用 NaOH 将 PH 调 至 8.0 ,补充蒸馏水至 500ml ,分装,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4g 多聚甲醛溶于100ml PBS ,加入数滴 NaOH ,在通 PH 至 7.4,使用前新鲜配制。 5、消化液: 0.25%胰蛋白酶(用培养液或 PBS 配制)或 0.25%胰蛋白酶与 0.02% EDTA 的 混合液。 6、红细胞裂解液: NH 4CI 4.16g , KHCO 3 0.5g , EDTA?2Na 0.02g ,溶于 100ml 水中,调 PH 至 7.2,补充蒸馏水至 500ml , 4 度储存,使用时需恢复至室温。 7、流式细胞抗体稀释剂: 0.1mmol/L PBS 液(PH 7.4)+ 1 % BSA + 0.1% Na 2N 3。 8、常用细胞破膜 剂: PBS 液(PH 7.4) + 1% FBS (或 BSA ) + 0.1% NaN 3+ 0.1% saponin (Sigma 的效果不错) 。 9、流式细胞染色洗涤液:含 2%的 BSA 、 0.1%NaN3 的 PBS (PH 7.4)。 10、PI 染液(保存液,10务用于细胞周期和凋亡检测):10mg PI 溶于10ml PBS ,加入2mg 无DNA 酶的RNA 酶,4度保存备用。应用时,10倍稀释,每管加 0.3ml ?0.5ml PI 染液。 11、Hanks 液的配制(BSS ,主要用于培养液、稀释剂和细胞清洗液,不能单独作为细胞、 组织培养液) 原液 A NaCl 160g MgSO 4?7H 2O 2g KCl 8g MgCl?6H 2O 2g CaCl 2 2.8g 溶于 1000ml 双蒸水 原液 B 1) N a 2HPO 4?12H 2O 3.04g KH 2PO 4 1.2g 葡萄糖 20.0g 溶于 800ml 双蒸水 2) 0.4%酚红溶液:取酚红 0.4g 置玻璃研钵中,逐滴加入 0.1N NaOH 并研磨,直至完全溶 解,约加入 0.1N NaOH 10ml 。将溶解的酚红吸入 100ml 量瓶中,用双蒸水洗下研钵中残留 的酚红4、4%多聚甲醛:在磁力搅拌下,将 风柜中于 60 度加热,使其溶解,调整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配制方法与洋红相似,通常也多溶入醋酸中(2.2%)染色。现在已多用其人工合成染料。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E型染料;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称为S型染料;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称为SE型染料。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二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故要依靠加入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常用染色剂

常用染色剂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生物标本常用染料性能简介 (一)天然染料(Natural Dyestuff) 1、苏木精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Synthetic dyestuff)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他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他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他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刚果红可

生物切片常用染料

常用染料性能简介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 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 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 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 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他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他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他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刚果红可以跟苏木精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于他能溶于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 3、甲基蓝 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他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他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 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他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分散染料的性能

分散染料的性能 分散染料的性能 一、涤纶超细纤维专用分散染料具体如下特征: 1、具有较低的初染率和较高的最终上染率,故匀染性,染深色性好。 2、对染色的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重现性好。 3、染浴PH适应范围较宽。 4、具有较好的提升率。 5、具有较优良的染色坚牢度。 二、筒子纱染色专用分散染料特征: 1、具有优良有分散性和渗透性,减少筒子内外层色产差。 2、优良的染色坚牢度,适用于色织和针织后加工整理工艺。 3、配合合理的染色工艺,减少涤纶低聚物析出。 三、速染型分散染料特征: 1、具有优良有分散染料稳定性,在纤维上吸附均匀,能获得优良的匀染性。 2、当温度达到130℃时染料基本全部上染,能大幅度缩短染色工时。 3、染色完毕后可不还原清洗,用皂洗就能达到色牢度要求。 4、三原色具有优良的相容性和提升率。 5、PH适应范围广,尚可用于活性染料同浆印花。 四、高温型染料特征:

属高能量分散染料、升华牢度好,匀染性差,适用于高温高压染色,热熔 染色和印花。 五、中温型染料特征: 属中能量分散染料、升华牢度中等,匀染性中等,热熔曲线平坦,适用于 高温高压,热熔染色和载体染色。 六、低温能量分散染料、升华牢度差,匀染性好,适用于高温高压和载体 染色。 分散染料 定义: 1、何谓分散染料?适用于哪些纤维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类在水中溶解度低而呈高度分散性的非离子型染料。 染料通常与分散剂混和,在水中呈悬浮体。 分散染料适宜于:醋酸纤维、涤纶、锦纶、氨纶、PTT纤维、DLA纤维染色外,还能用于氯纶、丙纶的原浆着色以及塑料的着色。 2、分散染料的分类如何?各类分散染料的性能如何? 按化学结构分:主要有偶氮型和蒽醌型两大类、还有硝基苯乙烯,苯骈咪 唑等含杂环结构的。 按应用性能和染色牢度通常分为: (1)、低温型(E型)适宜于高温高压染色和载体染色,染物升华牢度差,匀 染性好。 (2)、中温型(SE型、M型)适宜于高温高压、热熔轧染,也可用于载体染色,升华牢度中等,匀染性中等。

分散染料染色基本原理

分散染料染色基本原理 1.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 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容积增加,提高染色速率 染料按自由体积模型扩散 可采用升高染色温度(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或使用纤维膨化剂及染色促进剂(载体染色法)两种途径实现。 2.染料与纤维间的作用力 氢键——涤纶中酯基含量约46%,分散染料含有-OH、-NH2,此外涤纶苯环也可形成氢键范德华力 疏水键力——纤维与染料间通过疏水部分相互作用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染料可看作“溶解”在固体纤维上的无定形区中。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3.上染速率 (1)温度: 升高,A.纤维大分子运动加剧,大分子链发生剧烈转动,纤维自由容积增大,扩散空间阻力减少,扩散速率增大;B.染料扩散动能增加,有利于更多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C.染料溶解度提高,提高染色速率 染色温度从85℃提高到100℃,扩散速率增加近48倍。 (2)纤维膨化剂或染色促进剂: 膨化剂有利于纤维膨化,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使纤维自由容积增大,从而提高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促进剂促进染料纤维表面吸附,增加纤维表面染料浓度,提高内外浓度差,提高染色速率部分载体同时具有纤维膨化剂和染色促进剂的双重作用 适量渗透剂可缩短染色时间,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3)染料溶解度的影响 提高溶解度,有利于单分子染料的吸附和扩散,提高染色速率 但染料溶解度不能太高,否则染料亲水能力大于亲纤维的能力,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常用染料的激发与发射(20201127111621)

常用荧光染料的激发和发射波长

备注:发射波长的颜色及频率

荧光染料的使用 吖啶橙:吖啶橙是最经典的灵敏的荧光染料,它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同时染色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荧光,DNA呈绿色荧光,RNA呈橙红色荧光。EB:染色DNA和RNA 荧光素双醋酸酯(FDA): FAD本身无荧光,无极性,可透过完整的原生质膜。一旦进入原生质体后,由于受到酯酶分解而产生具有荧光的极性物质荧光素。它不能自由出入原生质膜,因此有活力的细胞能产生荧光,无活力的原生质体不能分解FAD无荧 光产生。5mgFDA溶于1ml丙酮中,避光4C下贮存,使用时取贮存液加入L甘露醇中. 使用时,使最终浓度为%荧光染料HO33342和若丹明123:活细胞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和线粒体。一般的生物染料不能穿透细胞膜,只有当细胞被固定后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染料才能进入细胞内。但有些活体染料能进入活细胞,并对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荧光染料HO33342和若丹明123都是活体染料。Ho33342能与细胞中DNA进行特异的结合,若丹明123能与线粒体进行特异的结合。采用两种荧光染料的混合染液可对一个活细胞的核和线粒体同时染色。 荧光组化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每种荧光染料,均有自己的最适PH值,此 时荧光最强。当pH改变时,不仅荧光强度减弱,而且波长将有所改变,因此荧光检测时要在一定的PH值的缓冲液中进行。2. 一放荧光染色在20C以下时荧光比较稳定,温度升高

常出现温度猝灭。3.在荧光观察中,常因激发光的增强而使样品荧光很快衰竭,造成观察和照相困难。为此最好用能量小的长波长光进行观察,需照相时再适当增强激发光。4.一般荧光染液的浓度在万分之一以下,甚至亿万分之一,也能使标本着色。在一定的限度内,荧光强度可随荧光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强,但超过限度,荧光强度反而下降,这是由于荧光分子间的缔合而使自身荧光猝灭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