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性原则意见

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性原则意见

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性原则意见
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性原则意见

关于制订2011级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

通知

各教学单位: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现将制订2011级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原则意见下发,请各教学单位遵照执行,同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规定:

4月15日上午10点前将2011年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纸质稿与电子稿各一份)交至教务处办公室(2-205)。

二、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格式规定:

(一)Word文档:

1、主标题(如:2011级XX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2、一级标题(如:一、专业代码:XXXXXX)黑体5号加粗;

3、二级标题[如:(一)知识结构]楷体5号加粗;

4、三级标题(如:1、招生对象:XXXX)宋体5号;

5、四级标题[如:(1)XXXXXXX]宋体5号;

6、五级标题[如:①XXXXXXX]宋体5号;

7、正文宋体5号;

8、行间距:单倍行距;字间距:标准;

9、页面设臵:上2厘米,下1.5厘米,左2厘米,右1.5厘米;

(二)Excel表格:

具体格式按本次下发制订2011级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原则意见附表格式要求来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一:制订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原则意见

附件二:2011级XXX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附表1:XXXXXX专业课程设臵、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附表2:XXXXXX专业课程设臵及学时分配表

附表3:XXXXXX专业实践(上机)课程表

附表4: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

附表5:XXXXXX专业实践教学进度表

附件三:制订2011级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原则意见

附件四:2011级XXXXXX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五:高职课程设臵及课时分配表

附件六:南昌工学院课程代码编码说明

教务处

二○一一年四月四日

附件一:

制订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学分制改革的特点及要求,教务处组织制订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做好此项工作,特提出以下原则意见及要求。

一、指导思想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不断探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二、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在培养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夯

实理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继续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协调发展原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压缩课内学时,为学生的自由学习和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减少课内总学时,以便为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理、工、管、经济类专业,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1-7学期按30、30、26、26、20、18、14的周课时作为参考;语言、法学、艺术类专业,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700学时以内,1-7学期按30、30、27、27、26、24、15的周课时作为参考。其实现途径,一是课程内容整合;二是精简课内,加强课外;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4、整体优化原则

按照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课程设臵,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先进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臵中,既要设臵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厚基础的课程,又要设臵一定比例的体现专业方向和特色、体现知识交叉与融合的应用型课程。要将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先进的

科学技术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实现课程体系优化要摒弃每门课程自成体系的观念,精简课程,避免重复,加强课程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要防止“因人设课”和“无师不设课”的倾向。

5、加强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原则

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强化实践环节,对实验(实训)、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实训),深化毕业设计(论文)和各类实习的改革。结合学分制的启动和深入,构造一批独立设课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条件的课程都应努力增加可开实验(实训)项目数,以供学生选择。

6、注重个性,贯彻因材原则

共性与个性,统一与灵活相结合,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重要原则,必须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和志向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在保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建立起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结构多样化。

三、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培

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专业代码:

2、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层次:

3、培养目标:

4、培养要求:(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

5、主干学科:

6、主要课程:

7、课程介绍:

8、必考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省级或国家级)

9、可考证书:

10、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1、教育平台构成及学分要求

12、授予学位:

13、就业面向

(二)时间分配与学期安排

1、四年总周数200周,其中教学130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考试8周,机动14周,社会实践8周,假期40周。

2、实行二学期制。每一学期20周,其中教学16周、复习考试1周、机动2周(第2、7学期各一周)、社会实践1周;寒假、暑假12周;全年共52周。

(三)学时与学分的规定

1、学时的规定

(1)课内教学总学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计划学时,课内教学总学时理工类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文法类控制在2700学时以内),各课程学时数原则上以8的倍数为宜,长学时课程一般不超过96学时。

(2)课外教学总学时为30-35周。

2、学分的规定

(1)理论教学

每门理论课程(含体育课程)原则上在每学期标准教学时间(16周)内每周平均上课1学时计1学分,即16学时计1学分(语言、文学、艺术类除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社会实践课外的其他课程以18学时计1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学分。

(2)实践教学

①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指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等,原则上集中进行的每周计2学分,分期进行的16学时计1学分。

②实习

实习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集中进行的每周计1学分,分期进行的32学时计1学分。理工类专业为35学分左右,文管类专业为25学分左右。

③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为社会调查,原则上集中进行的每周计1学分,分期进行的32学时计1学分。

3、总学时及总学分

课程教学总学时为理工类2500学时(文法类2700学时),155学分,实习与社会实践时间35周,35学分,应修总学分为185学分左右。

(四)课程

1、教育平台构成及学分要求

由基础教育平台(70-80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基础实践课)、专业教育平台(50-70学分,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平台(55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组成,毕业生至少应修满185学分。

2、课程设臵

课程设臵要体现不同学科门类专业的要求,同类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学时和执行学期一致;基础课在按基本要求设臵的课程外,提倡开出程度高一级的课程,部分课程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以体现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择取。

每门课程原则上应从课程信息库中调用,学时、学分按课程信息库中的要求安排。如需要新增课程或调整课程学时、学分及课程属性,请单独按要求申报。

3、课程性质与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基础实践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社会实践课和公共选修课。

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基础实践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社会实践课为必修课程。

4、课内学分学时分配(155学分,2500学时)

(1)必修课(115学分左右,1800学时以内,占总学时的74%以内)

公共课基础课:47学分以内,728学时以内,占总学时的29%以内;

学科基础课:20学分以内,320-360学时以内,占总学时的13%以内;

基础实践课:1-5学分以内,16-80学时以内,占总学时的3.2%以内;

专业必修课:25学分以内,400-450学时以内,占总学时的16%以内;

专业必修课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应控制在5——10门,原则上不得超过10门。

专业实践课:20学分以内,320学时以内,占总学时的13%以内;

(2)选修课(40学分,640学时,占总学时的26%以内)

专业选修课:20学分,320学时,占总学时的13%以内;

公共选修课:20学分,320学时,占总学时的13%以内。

5、有关课程的安排意见

(1)“两课”教育课程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臵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本科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2学期开设,共计6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1学期开设,共计3学分)、形势与政策(在1-7学期开设,共计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第1学期开设,共计3学分)等课程,文科还应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中国近观代史纲要(在第1学期开设,共计 2学分)。

(2)军事教育课

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时间四周)由学校统一安排,共计2学分(其中军事理论计1学分,军事技能训练计1学分),具体由人武部、保卫处、学工处、团委、基础教学部和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3)体育课

体育课在一、二年级时按要求开设120学时,共计8学分,三、四年级可开设一些选修课或者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等群众组织形式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以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不断线。

(4)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VF程序设计(文法类必修)、C程序设计(理工类必修)、“两课”课程等。高等数学I、II分别在第1、2学期开设,物理学第1、2学期开设,化学在1、2学期开设。大学英语课教学分4学期,每学期4个学分,共计16学分;专业英语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列入计划。鼓励外语教师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确保外语教学不断线。

(5)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各学院可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开设,但应按照能力结构或知识结构开设出模块式选修课(能力结构模块是指将课程分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专业能力拓展等模块,知识结构模块是指将课程按知识群组成不同的模块),学生可根据要求在每个模块中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或选修几个模块的课程。各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数,原则上不能低于45学分(控制在20门课程以内)。

(6)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包括文化素质选修课、学科专业拓展选修课以及提高型选修课。

6、实践教学

课内学时安排的实践环节应尽可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必须重视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素质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整合,在培养计划中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的比例,加强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综合训练,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贯穿于培养计划的始终。专业课外实践教学时间一般安排不少于24学分(相当于16周)。有课内实验(实训)的课程,如属多个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程,为便于学生选课,应单独开设实验(实训)课。

五、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要求

1、本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发给每一个学生,作为学生选课及导师指导的主要依据。请各二级学院务必严格根据培养目标及培

养要求设臵好各专业的课程。课程设臵既要能体现培养目标,也要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各二级学院务必认真落实每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及开课教师,不能出现因人设课的现象。应该开设的课程,如本校无任课教师,请各二级学院作好外聘教师的计划。

2、课程整合、体系优化、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重点和难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应发挥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深入行业、区域和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同行、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经验,整合课程设臵,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一些实用的专业知识可根据学生就业去向和兴趣开设选修课或课程设计(实训),或者利用毕业实习或设计予以补充。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制订,各二级学院应明确具体院级负责人及专业建设责任人。制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务处将组织专家逐个审核,并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通过,主管校长批准后才能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具有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如确需变动,需经二级学院主管教学院长签字同意,报教务处审批后方可变动。

附件三:制订2011级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2011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充分吸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3、体现我校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的整体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发展的原则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同类型专业中,既要体现对理工科类学生强化人文社科类素质教育,也要体现对文科类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素养的教育,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坚持突出技能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技能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教学重点,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原则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职业技能训练环节。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多证书”制度,并把“多证书”制度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5、坚持贯彻产学结合思想的原则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

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学生在校的全部修业时间和内容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规划之中。课内课程应“少课时、多课程”,同时,减少公共课程课时,适当增加专业课程课时。要精简课内学时,加大课外学时,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以安排课外教学活动为主;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安排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

7、坚持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可多样化。

三、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体现出各自的专业特色。

四、课程体系构成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三模块构成,三模块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程模块。

1、公共基础课(约占总学时的20-25%左右)

公共基础课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和身心素质,教学内容注意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公共基础课由学院统一安排,规定各专业学生均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必修课程。考虑到政治、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授课老师全年都有教学任务,由教务处对这些课程的安排与各二级学院进行协调。

2、专业技术课(约占总学时的25-30%左右)

专业理论课程应清晰专业培养目标,反映第一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此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指专业目录中学科门类下的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专业课程:是指该专业直接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所要求的、工作中频繁应用的、反映该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3、实践技能课(约占总学时的50%左右)

实践技能课程主要是指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能按照系统化要求设计体现学生的动作技能与创造性技能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独立设臵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教学内容要结合实践流程设臵必要的实践项目,做到学历与证书相结合,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程课时与理论课程课时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

五、教学周数及学时安排

1、教学周数

(1)教学总周数为120周。每学期周数为20周,其中教学周为16周,考试、机动2周,社会实践2周;

(2)理论教学总周数80周以内(含课内实验、习题课以及上机等);

(3)实践技能教学环节一般在40周左右,包括军训、认识实习、生产(专业或综合)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其中认识实习不超过2周,生产(专业或综合)实习不超过3周,社会实践安排不少于2周。各专业实习应相对集中安排,以便公共基础课程的安排。

2、学时安排

(1)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理论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总学时以1600-1800学时为宜。一般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最后一学期为实践教学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就业培训等内容。

(2)实践技能教学(含课内实习实训)理工类不得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文管类不得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

(3)周学时的安排遵循“前紧后松”的原则。第一学年每周一般不超过26学时,第二学年不超过24学时,第三学年不超过20学时。

六、综合教育课程的设置安排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2005 ]5号)的文件精神开设课程如下:

“形势与政策”课在第一至五学期安排讲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该课程的具体组织与管理由相关部门专门制定有关办法。

2、大学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安排112学时,开设在第一学年的一、二学期。课程结束时应通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3、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课程安排48学时,教学内容应包含应用文写作知识,开设在第2或第3学期。

4、计算机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分三段进行:即①计算机文化基础48学时;②计算机应用基础60学时(理工类专业,可选C语言或VB)或50学时(文管类专业,可选VF);③专业计算机课程,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设。计算机课程要与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强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内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有条件的要上机进行,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上机条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上机时数不少于120学时,并且实现计算机教学3年不断线。计算机专业学生根据专业情况

开设计算机课程。

5、高等数学课程

高等数学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理工类高等数学安排48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安排6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纳入专业技术课程,外语、人文、艺术、旅游等相关专业可不开设。

6、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安排152学时,其中课内教学56学时,在第一、二学期完成;课外教学96学时,分别在第三、四学期完成。

7、军事课程(国防教育)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共36学时,在入学军训时安排教学。

8、就业与创业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办发[2007]26号和教高厅【2007】7号文件精神,就业指导课程安排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安排在校外执行。

9、民族专科预科(1+2)的公共课安排见附件四。

七、其他具体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实践教学课程由学院统一安排。各专业只制订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

2、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S)和考查(C)两种。公共基础课程

的考核方式由学校确定,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确定,考试课程原则上每学期不超过4门。考试课程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二,考查课程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一。

3、课程名称的表述要规范,不可以使用简称并且要有课程代码。课程代码的编写见附件。

4、每门课程必须注明开课单位。为了充分利用学院各二级学院的教学资源,课程必须按学科归口管理。

5、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每门课程都要进行论证,包括开设课程、学时及学时分配、课程开设学期等论证。

八、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构成

1、专业代码

2、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层次

3、培养目标

4、培养要求

5、主要课程

6、课程介绍

7、必考证书: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一级

8、可考证书(职业资格证)

9、就业面向

10、教学安排

(1)课程设臵及课时分配表(见表一)

(2)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见表二)

(3)教学环节按周分配表(见表三)

个性化辅导方案和教学计划一

XXX的个性化辅导初案 ◆学员基本情况: 姓名:XXX 性别:女年级:初二辅导科目:物理、语文学校:省实附中 ◆学科情况: 该生各科成绩一般,现在学习动机很强,学习自觉性一般。该生学习很勤奋、努力、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学科知识网络尚未建立,同时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指导与提高。比如说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习笔记等。 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牢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有欠缺,表现在做题时不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解题只是凭以往的经验,熟能生巧,缺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指导。 物理,知识点的学习, 英语,平时考试能考80多分,但是不是很稳定,英语学习不是很主动,有点懒惰,不善于记忆单词,语法上仍有欠缺,不是很系统。大的知识点都知道,但是掌握的不是很细致,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的不好,因为做题时容易出错。 ◆辅导初案 各科任课老师在前期的教学中首先对孩子在各科的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上做一个全面的摸底。根据结果作出这个学科的详细的辅导计划。也就是黄金计划法。老师会在各个教案中做出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到公式、概念的详细的学习方案,按照每一块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大体的授课大体是重点难点梳理,提供同步作业、巩固作业试题,典型例题讲解等(不同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在前期对学生的初中知识进行补漏,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其知识网络图,建构学习。同时,由于学生即将进入初三,辅导内容也要紧贴中考,某些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应试技巧的指导也很有必要。 数学首先是夯实基础,其实是提高高。老师应该注意指导孩子建立数学知识网络,让学生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有个清晰的了解与掌握。还要注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指导,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专题训练等。同时,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视野,可以辅以相关的中考题讲解,让学生对中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期站在一个新的层次上,高屋建瓴的学习。 英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摸底情况,对相应的掌握欠缺的知识点应及时的补上,并且针对家长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更要开阔其视野,扩大其阅读面和知识面,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英语的辅导要在基础辅导上提高其能力。 在此期间,学习管理师和咨询师将会全程跟踪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心理老师将会全程的跟踪孩子的学习心态等,学生课后巩固复习时,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该生有点小粗心,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着重帮助其改正这个缺点,并且有点内向,不爱与人交流,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应注意引导,肯定孩子的进步,慢慢的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辅导计划 英语每周1次、数学每周1次(周六和周日全天学生都有时间) 辅导时间:XXXX.5.2-XXXX.5.1,陪读巩固时间根据学生要求再具体安排。

个性化辅导方案和教学计划三

XXXX个性化辅导方案 姓名:XXXX 学校:广园中学年纪:初三姓别:男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该生很聪明,但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上进心、不刻苦,初一初二的时候不想学习,现在初三了,想最后努力冲刺一下,考上重点高中。但是由于基础太差,学习困难比较大,特别是物理、化学,XXXX的基础比较薄弱,因为从一开始就觉得比较难又烦,不想学。 学生有提高学习成绩的决心,学习态度不错。但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对于学习没有太强的主动性,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不足,但学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没有真实的表露出来。因为没有明确而坚定目标,没有动力,学习起来就不可能全身心的去投入。但学生内心也迫切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上来。他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有成功感来激励,使其自信起来。学习态度不太坚定的原因在于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明确目标、增强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决定因素。 同时他的自尊心又很强,觉得自己远远没有达到亲友的要求,也担心别人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好,想好好的学习,提高成绩,但由于自己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向目标靠近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侯容易气馁。 咨询师建议: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与学生的理想、学习生活的经历、教育机构的引导以及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是有上进心的。首先,咨询师和心理老师以及班主任要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激发他的斗志,让他有奋斗目标,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自主进行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一定要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程度和时间上的紧迫性。让学生马上行动,按照我们的教学计划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并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只要在这段时间内努力学习,拼了这一段时间就能够靠近自己的目标,在这段时间内努力学习不让自己后悔自己的选择。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只要坚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有动力,自主学习,按照计划,有坚持,有自信,有自制力,那么学生一定会考试时有非常大的飞跃。其次,通过XX教育的授课老师传授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好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学科成绩能够有较大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认识到我也是优秀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激励的目的。 初三将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将成为其人生的转折点,但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易忽视,所以我们要在初三这半年,紧密跟踪学生的学习及情绪变化,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让孩子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希望能积极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面貌,让学生变得自信,乐观,爱上学习,让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MHRA的GMP数据完整性定义和行业指南 (2015年3月发布)

MHRA GMP Data Integrity Definitions and Guidance for Industry March 2015 MHRA的GMP数据完整性定义和行业指南/2015年3月 Introduction: 背景介绍 Data integrity is fundamental in a 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 which ensures that medicines are of the required quality. This document provides MHRA guidance on GMP data integrity expectation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complement existing EU GMP relating to active substances and dosage forms, and should be read in conjunction with national medicines legislation and the GMP standards published in Eudralex volume 4. 数据完整性在药品质量体系中是基本要求,它保证药品具有所需要的质量。本文件向制药行业提供MHRA关于GMP数据完整性方面期望的指南。本指南意在对现有关于活性物质和制剂的EU GMP进行补充,应与国家药监法规和欧洲法规第4卷的GMP标准联合解读。 The data governance system should be integral to the 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 described in EU GMP chapter 1. The effort and resource assigned to data governance should be commensurate with the risk to product quality, and should also be balanced with other quality assurance resource demands. As such, manufacturers and analytical laboratories are not expected to implement a forensic approach to data checking on a routine basis, but instead design and operate a system which provides an acceptable state of control based on the data integrity risk, and which is fully documented with supporting rationale. 数据管理系统应与EU GMP第1章中描述的药品质量体系相结合。给数据管理提供的努力和资源应与产品质量的风险相称,还应与其它质量保证资源需求相平衡。因此,并不期待生产商和分析实验室实施一种辩论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常规检查,而只需要设计和实施一种系统,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完整性风险的可接受控制状态,并对支持性理由进行完整记录。 Data integrity requirements apply equally to manual (paper) and electronic data. Manufacturers and analytical laboratories should be aware that reverting from automated / computerised to manual / paper-based systems will not in itself remove the need for data integrity controls. This may also constitute a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rticle 23 of Directive 2001/83/EC, which requires an authorisation holder to take accou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nable the medicinal product to be manufactured and checked by means of generally accepted scientific methods. 数据完整性要求等同适用于手工(纸质)和电子数据。生产商和分析化验室应明白将自动化的/计算机化的系统转换为人工/纸质的系统并不能消除数据完整性控制的需求。这可能也会是违反法条2001/83/EC第23款的,该条款要求自动化的持有者要考虑科学技术进步,使得药品采用普遍被接受的科学方法进行生产和检查。

实施性教学计划

附件1 江苏淮海技师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实施性教学计划 (2009级) 二O一O年九月一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教育为特色,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面向汽车维修(服务)第一线需要,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就业岗位(群) 学生毕业后,可在综合性汽车维修公司、汽车4S特约服务站、汽车快速保养连锁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及汽车性能检测站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或与此相关的汽车服务工作。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基础知识; (3)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视图等专业知识; (4)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等专业技术知识; (5)掌握汽车整车检测与维护专业技术知识; (6)具有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专业英语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基本能力: a、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b、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 c、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d、具有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e、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 a、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能力 b、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能力 c、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能力

WHO《数据完整性指南:良好的数据和记录规范》(最终稿)(中文版)

WHO 数据完整性指南:良好的数据和记录规范(最终稿)中文版 红色文字部分为与原草案对比有变化的地方。 1.介绍 1.1.世界范围的药品监管系统常常依赖于企业在开发、生产和包装、检测、销 售和监控药品方面的知识。在评估和审核过程中隐含的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相信注册文件中提交的和用于日常决策的信息是全面、完整和可信的。因此基于此做出决策的数据应该在完整的同时也要是可追溯至产生数据的人的、清晰易读的、同步产生的、原始的和准确的。通常这个被称作“ALCOA”。 1.2.这些基础的ALCOA原则和保证数据可靠性的相关良好的规范的期望都不 是新的,许多高和中水平的规范性的指南已经存在了。尽管如此,近几年,在GMP、GCP和GLP检查中出现与良好数据和记录管理规范相关的缺陷项的数量还在增加。卫生监管机构对数据可靠性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原因毋庸置疑是多方面的并包括增加的关于行业选择和适当的现代的控制策略之间的差距的法规意识和关注。 1.3.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没有实施耐用的系统来约束数据风险、没有改进对数据 可靠性的丧失的状况的可检测性、和/或当失效出现时没有调查和找到根本原因。 例如,遵从药品良好规范的企业已经使用计算机化系统几十年但很多没有充分地回顾和管理原始电子记录仅仅是常常回顾和管理不完整和/或不充分的打印出来的资料。这些缺陷强调了制药行业使历史的控制策略现代化和对当前的经验模式(比如外包和全球化)也对当前使用的技术(比如计算机化系统)应用时髦的质量风险管理和合理的科学原则的需要。 1.4.可能需要开发和强化以确保良好数据管理策略的控制的例子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方面: 1)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确保管理层的期望和实际过程能力相一致来有效 保证患者安全和产品质量及数据有效性。管理层应该对通过一开始就根据工艺、

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案计划 <2018级)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 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专门化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所 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主要的实现手段。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维护 与管理的技能,能进行计算机实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在校期间,学校组织参加国家 劳动社会保障与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取得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管理)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资格证书。9lG7r83k2Kb5E2RGbCAP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及办公室计算机岗位,从事计算机系统 安装与维护、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等工作。9lG7r83k2Kp1EanqFDPw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思想素质要求 1. 具有敬业、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 4. 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知识结构与要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知识结构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要素,可分为文化基础知 识、专业知识和专业互补性知识。9lG7r83k2KDXDiTa9E3d 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体育、美育、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 础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电工、计算机电路、计算机原理、脚本语言、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

临床试验大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实用标准文档 附件3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进一步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要求,保证药品检查质量,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目的 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有效性试验等临床研究数据开展核查,确认其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二、组织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统筹和监督管理。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负责指导全国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负责组织对国内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抽查;负责组织对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内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负责组织对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抽查;负责对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在技术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临床试验数据问题开展有因核查。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所受理的国内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 三、程序 (一)国内仿制药品 1.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补充申请资料进行接收、受理和形式审查。一般在形式审查后30日内组织临床试验数据核查。 2.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申请人提交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报表》(附1)制定核查方案,选派核查组。

核查组一般由2~4名核查员组成,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开展核查,并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问题》(附2)、《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附3)。 3.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进行审核。 4.核查中心依据各省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进展情况,定期制定抽查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二)进口仿制药品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对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补充申请资料进行接收、受理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后将资料送核查中心。 2. 对申请人提交的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内临床研究数据,核查中心一般在收到资料后30日内组织核查。 核查中心结合申请人提交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报表》制定现场核查方案,选派核查组。核查组一般由2~4名核查员组成,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开展核查,并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问题》《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 3. 对申请人提交的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心依据申报情况,定期制定抽查计划,开展境外现场核查工作。 4. 现场核查结束后,核查中心将核查结果转交一致性评价办公室。 四、基本要求 (一)确保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得到保护 所有的试验方案及其修改均应经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核后方可实施,而且必须在得到受试者候选人或其合法代表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后才能开始试验。 (二)确保评价产品的一致性 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有效性试验的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应与拟供应市场的产品具有一致的生产条件、生产批量、生产工艺处方、原辅料来源和生产设备。涉及变更的,应当与变更后的保持一致。 (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试验开展的合规性

个性化教学计划表-伍键华英语1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方案》 学员姓名:黄日中年级:四年级学校:华阳小学辅导科目:英语教师:汪音音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优点不足 日中同学聪明可爱,性格开朗,学习积极努力,能主动思考问题,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发音较好,愿意主动记忆单词,能表达部分句子。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词汇量不足,语法模糊;句型结构不清。对于简单的题目容易掉以轻心,会出现粗心、马虎的特点。 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序 号 知识考点学生掌握情况备注 1 单词一般部分单词读音有待矫正 2 音标较好单词拼读能力有待提高 3 语法:一般现在时 现在进行时 一般语序、时态,要强化训练 4 特殊疑问句较好特殊副词的运用要加强 5 一般疑问句一般该考点在运用时要继续加强 6 陈述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较好行为动词的否定句要强化训练 7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较好行为动词的变化要加强训练 8 话题一般问候、告别、祝贺、邀请、购物、 访问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要加强 9 词组的区分一般主要注意介词的选用 10 听力一般填词听力要加强训练 个性化辅导计划 总体辅导思想: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及语法知识,巩固和提高本学期出现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四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习英语的时间短,接触语法比较少。所以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再把语法当成一种技能教给学生。英语教学中语法技能的传授,会使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序 号 辅导内容预计课时备注

1 M1重点复习2h 复习某人的身份、姓名、年龄、职业、 外貌及正在进行的活动等等。 2 M2重点复习2h 现在进行时否定句和疑问句式及综合 运用。 3 M3重点复习2h 修饰动词,表示程度的副词:slowly, fast, low, high, well, badly 4 M4重点复习2h 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肯定句、 否定句、 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并达到灵 活运用 5 M5重点复习2h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概念 6 M6重点复习2h 复习巩固,重点是how much,购 物用语 7 一般现在时2h 复习巩固 8 现在进行时2h 复习巩固 9 含情态动词2h 在情态动词后面接动词原型 10 固定搭配2h 三四年级的重点词汇 11 名词:可数名词和不数名词2h 名词的运用占分比例很大 12 常用话题2h 英语话题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环 节之一,培养兴趣。 13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及考点技巧点拨2h 综合练习,查漏补缺 14 听力专项训练及考点技巧点拨2h 训练学生反映能力及听力技巧的 讲解 15 口语专项训练及考点技巧点拨2h 争取不失分,对常考话题进行练 习 预期目标 通过暑假的学习,能帮助进一步巩固四年级下学期所学知识,并提高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对听力,口语及专项进行相关训练,将课内、课外涉及到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英语浓厚兴趣,以便进入高年级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务处建议

WHO 数据完整性指南中文版

WHO数据完整性指南:良好的数据和记录规范 红色文字部分为与原草案对比有变化的地方。 1.介绍 1.1.世界范围的药品监管系统常常依赖于企业在开发、生产和包装、检测、销售和监控药品方面的知识。在评估和审核过程中隐含的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相信注册文件中提交的和用于日常决策的信息是全面、完整和可信的。因此基于此做出决策的数据应该在完整的同时也要是可追溯至产生数据的人的、清晰易读的、同步产生的、原始的和准确的。通常这个被称作“ALCOA”。 1.2.这些基础的ALCOA原则和保证数据可靠性的相关良好的规范的期望都不是新的,许多高和中水平的规范性的指南已经存在了。尽管如此,近几年,在GMP、GCP和GLP检查中出现与良好数据和记录管理规范相关的缺陷项的数量还在增加。卫生监管机构对数据可靠性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原因毋庸置疑是多方面的并包括增加的关于行业选择和适当的现代的控制策略之间的差距的法规意识和关注。 1.3.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没有实施耐用的系统来约束数据风险、没有改进对数据可靠性的丧失的状况的可检测性、和/或当失效出现时没有调查和找到根本原因。例如,遵从药品良好规范的企业已经使用计算机化系统几十年但很多没有充分地回顾和管理原始电子记录仅仅是常常回顾和管理不完整和/或不充分的打印出来的资料。这些缺陷强调了制药行业使历史的控制策略现代化和对当前的经验模式(比如外包和全球化)也对当前使用的技术(比如计算机化系统)应用时髦的质量风险管理和合理的科学原则的需要。 1.4.可能需要开发和强化以确保良好数据管理策略的控制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确保管理层的期望和实际过程能力相一致来有效保证患者安全和产品质量及数据有效性。管理层应该对通过一开始就根据工艺、方法、环境、人员、技术和其他的当前实际的能力设定事实求是的并可实现的期望的方式来实现良好的数据管理负责。 2)工艺的持续监控和由管理层分配必要的资源来确保和根据需要加强基础设施(例如,持续改进工艺和方法;确保建筑、设施、设备和系统的充分设计和维护;确保充足可靠的电和水的供应;提供对人员必要的培训;为确保外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满足质量标准分配必需资源去监管等)。以管理层积极参与的方式来修复和降低可能增加数据完整性风险的错误的压力和潜在来源; 3)采用在公司内部鼓励人员在失败面前坦率光明正大的质量文化,以便管理层对于风险有准确的了解然后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去实现期望值和满足数据质量标准;应为此提供一个独立于管理层级的报告机制。 4)在数据生命周期中绘制数据流程图并实施时髦的质量风险管理和合理的科学原则; 5)确保所有现场人员在良好文件规范(GDocP)方面都能赶上时代潮流以确保ALCOA的GXP原则被理解并采用过去已经应用于纸质记录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电子数据; 6)在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期间实施并确认所有电子数据的良好文件规范的必要控制已到位并能使发生数据错误的可能性最小化。 7)对使用计算机化系统和审核电子数据的人员培训计算机化系统是如何工作和如何去有效审核包括元数据和审计追踪的电子数据的基础知识; 8)在质量协议和合同中定义和管理合同提供者和合同接受中适当的角色和职责,包括对代表合同提供者的合同接受者生成和管理的数据基于风险的监控的需要。

关于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doc

关于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 Ml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重点是查阅学校开设的各专业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教职成[2011]64号)中,对设置专业的基本依据、设置条件、设置程序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在设置条件中,要求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 2号)等教育教学文件有关要求,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实施性教学计 划和相关教学文件。 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又称教学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文件。它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过程的整体规定,是学校全面展开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由教育部或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及有关行 业和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以下部分组成: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课 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实习教学计划表和有关教学计划的说明。

其中的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实习教学目标(含学生毕业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教学 实习课题和实施要求、生产实习安排、时间分配等。 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8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教职成[200U5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等19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X教职成[2003]99 号)。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具体构成见下图:

(完整版)个性化教学计划

个性化教学计划 学生:年级:科目:数学教师:刘老师 一、学科知识分析 1、数学成绩70分/100分,因式分解掌握的不好,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2、解题思路不够灵活,没有明确的技巧与方法,基础知识不会灵活运 用到大题里,解题步骤不够系统不是很规范。 3、涉及基础知识部分的题目掌握的很好。 二、学习状态分析 1、学习比较认真,但在理解上有些欠缺,导致做题的正确率下降。 2、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只是缺少应用。 3、逻辑思维欠缺,没有形成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不完善。 4、上课积极性有待提高,能认真听老师讲解,学习态度非常好。 三、沟通情况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点运用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孩子建立信心和勇气,促使其敢于思考并叙述自己的思路,增强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树立知识体系,补上知识漏洞,提高做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材分析 教材同步内容: 第12章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 12.1.1平方根 12.1.2立方根 12.2 实数与数轴 本章复习 第13章整式的乘除 13.1幂的运算 13.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3.1.2幂的乘方 13.1.3积的乘方 13.1.4同底数幂的除法 13.2整式的乘法 13.2.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3.2.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3.2.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3.3乘法公式 13.3.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13.3.2两数和的平方 13.4整式的除法 13.4.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3.4.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13.5因式分解 13.5.1提公因式法 13.5.2公式法

本章复习 第14章勾股定理 14.1勾股定理 14.1.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4.1.2勾股定理的证明 14.1.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2勾股定理的应用 本章复习 第15章平移与旋转 15.1平移 15.1.1图形的平移 15.1.2平移的特征 15.2旋转 15.2.1图形的旋转 15.2.2旋转的特征 15.2.3旋转对称图形 15.3 中心对称 15.4图骺的全等 本章复习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6.2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16.2.1 矩形 16.2.2菱形 16.2.3正方形 16.3梯形的性质 本章复习 五、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计划,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有所调整:第12章数的开方(1课时)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 12.1.1平方根 12.1.2立方根 12.2 实数与数轴 本章复习 第13章整式的乘除(6课时) 13.1幂的运算 13.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3.1.2幂的乘方 13.1.3积的乘方 13.1.4同底数幂的除法 13.2整式的乘法 13.2.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3.2.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FDA数据完整性和cGMP合规指南最新

数据完整性和CGMP合规 行业指南 指南草案 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 食品药品管理局 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 ) 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 ) 兽药中心(CVM 2016年4月发布 药品质量/生产标准(CGMP)

目录 I. 介绍 II. 背景 III. 问答 1. 因涉及CGMP记录,请明确以下术语: a. 什么是“数据完整性” b. 什么是“元数据” c. 什么是“审计追踪” d. 当涉及到记录形式时,FDA如何使用术语“静态”和“动态”? e. FDA如何使用§ 211.68(b)中的术语“备份”? f. § 211.68中,在“计算机或相关系统”中的“系统”是什么? 2. 何时允许将CGMP数据从决策制定中排除? 3. 我们计算机系统上的每个工作流均需要被验证? 4. 如何限制对CGMP计算机系统的访问? 5. 为什么FDA关注计算机系统共用登录账户的使用? 6. 应如何控制空白文件 ? 7. 审计追踪应多长时间审查一次? 8. 应由谁来审查审计追踪? 9. 电子副本可否用作纸质或电子记录的准确复制品? 10.对于单机计算机实验仪器,例如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保存 纸质打印件或静态记录而不是原始电子记录是否可接受? 11. 对于主生产和控制记录,可否使用电子签名替代手书签名? 12. 电子数据何时成为CGMP记录? 13. 为什么FDA在警告信中援引“系统适用性”或试检、预检、或平衡运行 中使用实际样品? 14. 仅保留从重新处理的实验室色谱中得到的最终结果是否可接受? 15. 与质量问题(例如潜在的数据伪造)有关的内部建议,能否在记录的CGMP 质量体系之外非正式的处理? 16.应将对人员培训发现数据完整性问题作为日常CGMP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吗? 17. 允许FDA检查员查看我的电子记录吗? 18. FDA建议如何解决在检查中、警告信中或其它监管行动中发现的数据完 整性问题?

实施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通过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既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焊接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 修方面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 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 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 埋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 接性及焊接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 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6.能选择低碳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之一的焊接工艺; 7.能对焊接接头外观检验和进行返修。 一、教学进程与时间分配表(见附表) 五、理论与技能教学内容说明 (一)、专业理论课 1、《机械制图》 讲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线、面、体的投影,轴测图画法,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画法,工程制图

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方案一: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附件3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进一步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要求,保证药品检查质量,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目的 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有效性试验等临床研究数据开展核查,确认其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二、组织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统筹和监督管理。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负责指导全国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负责组织对国内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抽查;负责组织对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内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负责组织对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抽查;负责对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在技术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临床试验数据问题开展有因核查。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所受理的国内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 三、程序 (一)国内仿制药品 1.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补充申请资料进行接收、受理和形式审查。一般在形式审查后30日内组织临床试验数据核查。 2.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申请人提交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报表》(附1)制定核查方案,选派核查组。

核查组一般由2~4名核查员组成,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开展核查,并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问题》(附2)、《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附3)。 3.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进行审核。 4.核查中心依据各省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进展情况,定期制定抽查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二)进口仿制药品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对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补充申请资料进行接收、受理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后将资料送核查中心。 2. 对申请人提交的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内临床研究数据,核查中心一般在收到资料后30日内组织核查。 核查中心结合申请人提交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报表》制定现场核查方案,选派核查组。核查组一般由2~4名核查员组成,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开展核查,并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问题》《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 3. 对申请人提交的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心依据申报情况,定期制定抽查计划,开展境外现场核查工作。 4. 现场核查结束后,核查中心将核查结果转交一致性评价办公室。 四、基本要求 (一)确保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得到保护 所有的试验方案及其修改均应经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核后方可实施,而且必须在得到受试者候选人或其合法代表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后才能开始试验。 (二)确保评价产品的一致性 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有效性试验的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应与拟供应市场的产品具有一致的生产条件、生产批量、生产工艺处方、原辅料来源和生产设备。涉及变更的,应当与变更后的保持一致。 (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试验开展的合规性

中医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中医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 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方向和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系统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接受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训练,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和技能从事护理、预防保健等健康卫生服务的一线护理工作的多元复合型人才。 (二)、对应职业(岗位): 学生毕业后将面向各级中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康复机构、职业健康机构、学校健康保健机构、老人院、家庭护理等服务机构就业,从事中医护理及相关职业。 二、职业能力及要求 具备中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从事社区健康中医护理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数、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由三个模块构成: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 公共课程: 1. 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 时):主要内容是职业分析和选择、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职业 目标、职业潜能、职业发展空间和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旨在对学生 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语文(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42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4.英语(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专业词汇和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5.数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6.体育(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90学时),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计算机应用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

江苏省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调研提纲

附件1: 江苏省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调研提纲 1.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情况:能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有论证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的行业分析报告;依据教育部职成司颁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设置课程,确定教学要求;专业教学计划经有关教育部门审批。“教育部文件”系《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司[2000]2号),“教学指导方案”系教育部颁发的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方案;“省教育厅文件”系《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苏教职[2000]11号)、《江苏省职业高级中学教学管理规范》(苏教职[1999]13号)和《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苏教职[1992]6号)。 2.专业名称和有关文件规范情况:专业名称准确、科学、规范;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及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求明确、具体;课程设置结构合理,课程课时比例恰当,文化必修课和教学指导方案中规定的主干专业课程开齐开足;教学计划格式规范。专业名称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司[2000]8号);教学计划格式规范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3.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修订情况:定期召开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教学计划研讨会;根据市场及有关岗位群职业能力变化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4.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情况: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本校实际,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应时代变化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及时体现相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坚持能力本位,有体现职教特色的校本教材。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