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样品化验与质量评述

样品化验与质量评述

样品化验与质量评述
样品化验与质量评述

商州区潘河钼矿区化学样品

钼元素分析质量总结

受综合地质大队地调所的委托我室于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承担了商州区潘河钼矿区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分析项目Mo共1种元素。依据DZ/T 0130.4-2006及GB/T14352.2-1993标准要求,我室采用了721-100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分析测试。

本次工作共采钻孔基本分析样5394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4-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2部分: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和第2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的要求,分别对样品进行加工和分析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1、试样制备

我室对钼矿石的分析,样品加工遵循切乔特(Чечотт)经验公式,即:Q = Kd2。样品的K值采用0.5. 分析试样的制备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碎、中碎和细碎。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道工序。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见下图

粗碎阶段损耗率低于3%、中碎阶段低于5%和细碎阶段低于7%,且过筛率大于95%。样品经过加工后,分析样置于60~80℃的烘箱中烘干,分析。

2、样品化验

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352.1-1993和GB/T14352.2-1993作为分析钨钼的主要方法。称0.1000-0.5000克样品至镍坩锅中,经过氧化钠熔融,水浸取,钼呈钼酸盐进入溶液中,钼酸盐在9%~10%的硫酸介质中以铜盐催化,用硫脲将钼还原至五价状态,与硫氰酸盐结合成可溶性橘红色硫氰酸钼络合物,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46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钼量。

每一批样品,插入2个或2个以上标准物质或监控样与样品平行测定。标准物质插入分布在该批样品的前、中和后部位。每一批样品随机抽取25%样品作为检查样,并编成密码交由不同人员分别进行基本分析和检查分析。每一批样品插入2份空白试验,与样品平行测定,插入位置为前部和后部。统计基本分析与内检分析成果的相对偏差,再用《DZ013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数学模型计算(也可查表求得)相对偏差允许限,相对偏差小于等于允许限时为合格,大于允许限时为不合格。在准确度判定后按批次统计试样的合格率,内检合格率大于95%。基本分析成果从正样中抽取样品总数的5%送外检。统计外检分析成果与基本分析成果的相对偏差,确定相对偏差允许限,在准确度判定后计算合格率,外检合格率大于90%。达到了《DZ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3、内、外检质量

本次工作共采钻孔基本分析样5394件,内检由陕西省地矿局综合地质大队地调所项目组抽取粗副样交由我室进行自检代替,自检合格后出具化验报告和对应的自检报告(见附表1),共抽取自检样540个,自检率10.01%,大于内检要求的总样品数的10%,内检合格率97.04%,达到《DZ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内检合格率大于95%.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双差值RD=(基分结果-内验结果)/ (基分结果+内验结果)×100;

相对偏差允许限Yc=C·(14.37·X-0.1263-7.659)

Yc—重复分析试样中Mo的相对偏差允许限,%

X—重复分析试样中Mo的平均质量分数,%

C-某矿种某组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Mo=1

当RD> Yc时,检验结果为超差。

当RD< Yc时,检验结果为合格。

外检样从内验合格且高于矿体边界的副样中提取,重新编号后送西安矿产地质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分析。共抽取外检样270个,占样品总数的5%。外检合格率94.07%,其中超差16件,达到《DZ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90%以上。内外检质量统计表见附表2。

附表2

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图像的运动模糊参数来估计出图像由于运动而造成的信息损失量,并通过信息损失的多少来评价图像的质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客观地体现出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与运动模糊参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图像的质量评价特别是有参考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价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根据活动度和图像灰度梯度能客观地表示图像细节部分的特性。将图像分块,并从8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分析,客观地评价出无参考条件下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关键词:质量评价;运动模糊参数;信息损失;直线运动模糊;活动度 图像的去模糊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获取图像过程中,由于物体与相机之间的相对运动会造成得到的图像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在现实生活中,运动模糊图像广泛存在,图像会因为摄像者与对象之间的角度和物体与相机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等的差异而导致所得到的运动模糊图像有着不同的质量,这种差异即为图像的运动模糊参数的差异。找出图像的质量与其运动模糊参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去除这些模糊之前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来估计出图像的质量,能否准确地估计出图像质量对图像后期的去模糊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对模糊图像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主观的评价方法,但是主观评价不能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而且由于主观差异的存在,不同人的知识背景和主观目的、兴趣等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适用于很多场合。而客观质量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无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和有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1 传统的图像质量分析算法图像的质量分析一般为有参考条件下的质量分析和无参考条件下的质量分析两种[1-4]。无参考判断图像的质量评价是指在不借助任何参考图像的前提下,对模糊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而有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是指将模糊的图像与参考图像(即原图像)进行对比,得出图像的质量。传统的图像质量分析算法:(1)梯度函数。在数字图像中,图像的梯度函数可以用来对图像进行图像的边缘提取及其图像的二值化,一般来说,可以认为图像越是清晰,其图像的灰度就会变化越剧烈,就应该具有相对比较大的图像梯度值。利用梯度函数估计图像的质量一般有灰度梯度能量函数、Robert梯度和拉普拉斯(Laplacian)算子。下面以Laplacian(四邻域微分)算子和梯度幅值介绍图像的梯度函数的评价方法。对于一幅图像,对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在2×2的领域内采用Laplacian算子,得到四邻域微分值,然后再将得到的每一个微分值求和。Laplacian算子(四邻域微分)的方法如下:利用相邻像素之间的方差[6]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分析,图像质量越好,相邻像素点间的灰度差值就越大,从而S值也就越大。(3)基于图像相似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在有参考图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价,图像的相似度[7]主要利用均方差误差、平均绝对值误差、修正最大范数、多分辨率误差、均方信噪比及峰值信噪比等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判断。此方法主要是将模糊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二者误差越小,它们的相似度就越大,然后通过与原始图像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图像的质量。以均方误差为例,一幅图像中,其均方差为:式中,b(x,y)是图像抛出点的边缘信息抛出量,I(x,y)是图像在像素点(x,y)的信息量。一般情况下,通过式(8)在有参考图像的条件下,只要估计出图像的运动模糊参数就可估计出图像的质量。(2)统计边缘信息一幅图像的主要信息,主要是通过其边缘信息量的多少来显示,边缘不明显的图像,可以认为其模糊度越大。一幅m×n的图像,对其进行边缘提取之后,图像中所显示的轮廓信息就是其包含的信息量。即边缘信息量: 通过对图3~图6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同一幅图像下,由于运动而导致的模糊图像中,越是模糊的图像的边缘信息抛出率η越大。而对于不同的图像,可以通过计算η来比较其质量,η越小,图像越清晰,则e越大,与图像的内容没有关系。在这一规律情况下,

样品管理制度

样品管理制度 1 目的:规范本厂样品的管理。 2 范围:本规程适用所有化验留样、商检留样及外寄样品的管理。 3 职责:服务中心和化验室责本规程的实施。 4 程序(内容): 4.1样品瓶的灭菌:玻璃样品瓶在160 C干热灭菌2小时,塑料样品瓶用二氧化氯(150ppm,30分钟)灭菌。 4.2样品的采集 采样方法: 无菌操作法,既将样品袋拿回实验室,在无菌室用75%酒精棉球对样品袋盖子、启盖器及工作人员的手处进行酒精消毒,然后再倒出所需样之数量,之后再对盖子和盖口进行消毒,消毒之后,立即盖上盖子将样品放回原处。 4.2.1对每生产批次(共N桶)的产品,在灌装开始30min后取第一次样品(2个小无菌袋,采样各2L), 4.2.2在罐装一半时取第二次样品(6个小无菌袋,每袋采样2L),作为本批次产品中间样品。其中,一个作为本批次样品复测用样,标识为批次号,中间样(复测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取样结束后,一个作为本批次产品微生物检验用样,表示为批次号,中间样(微生物检验用样),取样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取回样品,并交微生物检验员。另一个作为本批次产品理化指标检验用样,标识为批次号,中间样(理化检验用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取样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取回样品。另外三个做为商检留样,标识为批次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 4.2.3在灌完结束前30min采第三次样品(2个小无菌袋,采样各2L),标识为批次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一个化验室留样;一个商检样。 4.2.4 所取样品应只与对应批次同类、应置于样品桶内成品包装袋上方,顶部加盖,桶外加贴“留样桶(商检样)”或“留样桶” 4.3 标识桶的贮存 服务中心负责将样品桶按对应批次放置于成品垛的前面,存放条件为采样员易采样为宜。4.4 已售成品样品的管理 发货前,服务中心应及时通知质检部发货的批次及发货的时间,样品管理员于发货前将该批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

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五)每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质量监督员、样品管理员与设备管理员考核

...../ ...../ 2 质量监督员考核部分 2.1 检测一组(内检)质量监督员 2.1.1 考核项目 1、样品状态、数量和标识; 2、样品检测流程; 3、样品存放区域; 4、按标准规定制样、检测; 5、检测记录数据的真实性,严禁不经检测编写结果; 6、检测报告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 7、仪器设备使用、环境记录和各项记录; 8、检测室内设备、电、火及其他安全,其他物品和非受控文件放置. 2.1.2 检察周期及记录

1、每周两次:检查工作检查记录(附录1表1.1); 2、每月一次:考核记录汇总表(附录1表1.7)。 2.1.3 期间检查 样品检测流程。 2.1.4 记录汇总上交时限 每月初2个工作日内将各项考核记录上交质量负责人。 2.1.5 考核项目引用制度、规范和办法名称 1、《员工行为规范》; 2、《检测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

2.2 检测小组(外检)质量监督员 2.2.1 考核项目 1、下达任务: 1)接样室应在两小时内通知外检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 2)外检负责人应做到主次分明、合理安排非配; 3)外检人员应服从上级安排和调度 2、接受任务; 1)任务下达后,相关人员应在规定或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外检任务(特殊情况除外),若有困难,应向上级汇报并作出合理解释;2)责任人在接受外检通知单后,办理相关外出设备领用登记, 同时检查设备状态,经领导批准后领取设备。 3、执行任务: 1)必要时,应编制检测方案:

2)检测人员开始检测前,应同委托方签订委托书,并核对委托书,并核对委托书和检测对象状况的一致性,必要时并应核对设计文件; 3)检测人员检查设备状态、环境条件,并参照相应规定作好记录; 4)检测人员进入检测现场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5)检测人员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监测方案、作业指导书实时检测,填写检测记录; 6)现场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环境条件放入变化情况,当条件发生变化并超出允许范围时,应停止工作,直至恢复到规定的条件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 4、结束任务: 1)外检人员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将委托书交于接样室当天时间办理委托手续; 2)检查设备状态,清理后退还仪器设备室并按要求放置原处,同时填写外出设备登记中归还时间,核消本次领用; 3)将现场的各项记录及相关情况与波高出具人员交接。 5、整理记录: 1)报告出具人员签收任务单并参照外出设备领用登记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2)报告出具人员应及时整理检测记录; 3)报告出具人员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2.2.2 检查周期及记录 1、每周两次:检测工作检查记录(附录1表1.1);

化验室管理制度68712

化验室管理制度 1 化验室人员岗位职责 1.1 化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1.1.1 负责化验室的全面工作。 1.1.2 负责公司所有原料、过程产品及最终产成品的检验并发送报告工作。1.1.3 负责标准溶液、滴定液的配置标定工作。 1.1.4 负责实验室数据准确性的控制工作。 1.1.5 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1.6 负责组织领导化验室员工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1.1.7 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1.1.8 负责实验室药品器皿及其他物品的申请购买工作。 1.1.9 负责化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1.1.10 负责保留样品的保存工作。 1.1.11 负责有毒试剂药品的管理、使用工作。 1.1.12 负责贵重物品(白金坩埚)的保管工作。 1.1.13 负责领导化验室人员做好杜绝浪费、降低成本的工作。 1.1.14 负责实验室的资料管理工作。 1.1.15 负责实验室方法更新、技能加强工作。 1.1.16 负责实验室的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化验室员工要爱岗敬业的思想工作。 1.1.17 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2 化验员岗位职责: 1.2.1 负责按规定的方法和规定时间内对样品进行所需的检验工作。 1.2.2 负责对检验结果的记录工作(包括纸质版及电子版)。 1.2.3 负责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出现异常要“三查”(查仪器、查试剂、查方法步骤)。 1.2.4 负责对所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2.5 负责保持和清扫所在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 1.2.6 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3 制样员岗位职责 1.3.1 负责按规定的方法和规定时间内对样品进行制备工作。 1.3.2 负责对备样的保留和废料的处理工作。 1.3.3 负责对所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2.4 负责保持和清扫所在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 1.2.5 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 2.1 门窗、玻璃清洁,无灰尘。 2.2 不存在卫生死角,墙面无蜘蛛网。地面无杂物、积水、垃圾。 2.3 电器开关插座无灰尘、设备表面整洁,仪器表面无油渍。 2.4 物品摆放做到定置管理、整齐划一,用完后及时摆放归位。 2.5 实验台保持整洁,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干净,药品、样品勿摆放在试验台上。 2.6 严禁长明灯、长流水现象。 2.7 水池保持清洁,无堵塞现象。 2.8 药品试剂、试剂瓶标签完整,对外放置,方便取用。试剂瓶按高低顺序依次摆放。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 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扫描MR检 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 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的胶片,对 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 否。 CT质控量指标,CT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 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 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 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五)每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化验室取样管理制度

化验室取样管理制度 为确保理化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及对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必要时实现可追溯性,同时规范取样和留样过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专职检验员根据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测分工要求,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实施取样。 2、取样前,根据物料性质准备取样工具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磷酸取样时,应注意 防止溅到皮肤上。 3、取样所用设备、工具、盛样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坚固耐用,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 水分样品的容器必须是密封、用非吸潮性材料制成。 4、取样完毕,做好现场取样记录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取样地点、产地、 取样日期、单重、工号、取样者等。 5、取样后应及时进行检测,防止受潮变质和污染。 二、原料取样 1、由专职检验员根据原料取样分工规定,对入厂的每批原料实施取样。 2、袋装原料的取样:最好是在装卸时,从各部位分别随机抽取,总取样袋数不少于15 袋,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总取样量约200克;取样时尽量不扎破包装袋,取完后及时扎好口,防止原料受潮变质和污染;所取样品在检测前要充分混合均匀,尽量减小检测结果误差。 3、块状原料的取样: 1)取样方法:根据料堆的大小,划分上、中、下三个部位,在每个部位沿料堆一周分别确定3-4个取样点,由每个取样点向料堆内深挖约300-400mm处铲取样品,全部取样点取完混合后,根据情况在生产现场或化验室破碎至做样所需要的粒度; 如无法按以上方法取样时,可在料堆的上、中、下部位的表面直接铲取样品,并在生产现场破碎至所需的粒度。 2)同一批料在不同时间入厂时,每次入厂的料均要单独取样,待本批料全部入厂后,将每次单独取的样品混匀后再做样。 4、所取样品外观颜色、粒度、包装质量等有异常时,要及时汇报处理。 三、半成品取样 1、由专职检验员根据半成品检测分工要求,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到现场取样,现场取样 时,要注意现场作业环境,必要时找操作工配合取样。

图像质量评价2

基于空间域统计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 摘 要 煤矿井下的安全高效生产离不开清晰流畅的监控图像,针对煤矿井下拍摄图像光照不均匀的问题,对常见的几类可以改善非均匀照度图像视觉效果的增强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分析,分析了灰度图像空间域统计特性相关参数,对图像质量做出了客观评价。实验表明,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方法在处理低照度图像方面有不错的视觉效果,但由于它在均衡化过程中会对灰度级进行四舍五入,使得部分灰度级丢失,容易造成图像失真。 关键字:图像增强 空间域统计特性 质量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煤矿井下,调度人员了解井下重要设备、人员及生产过程的现场状况,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相关第一手图像资料。由于井下摄像头采集到图像受到光照影响,导致在获取图像信息后对图像分析和决策等变得困难,因此在进行图像分析与决策前首先对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并对增强后图像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以获的人们认为较为理想的处理结果以及算法。 1 图像增强算法 基于图像处理所应用的空间不同,图像增强方法通常可以分为频域增强方法和空域增强方法两类。频域增强方法首先将图像看成一种二维信号,然后再对该信号进行基于域变换的增强。常见的空域图像增强算法有直接对比度增强、反锐化掩模增强和直方图均衡化增强。 1.1 直接对比度增强 直接对比度增强是根据特定的算法规则对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逐点改变,以此达到改变图像灰度值动态范围的目标。在图像处理中,一般将输出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值与其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值之间的对数关系称之为图像的对数变换,该种方法常常用来压缩高灰度值范围、扩展低灰度值范围,从而使低灰度值的图像细节更加清晰的目标。其一般公式为: (,)log[(,)1]g x y C f x y =+ (1) 在式(1)中,(,)g x y 表示变换后输出图像像素点灰度值,而(,)f x y 表示变换前输入图像像素点灰度值,其中log 表示以10为底。同时,上式也可选用自然对数ln 为底。 为了增加变换的动态范围,适当考虑变换的灵活性,可以加入一些调制参数,上述公式可变为: log[(,)1](,)log f x y g x y a b c +=+ (2) 式中a 、b 、c 是可以选择的变换参数,(,)1f x y +项是为了避免对零求对数而设置。当(,)0f x y =时,log[(,)1]0f x y +=,则(,)g x y a =。而a 是(,)g x y 轴上的截距,可见参数a 的大小反映确定变换曲线的起始位置的变化关系,b 、c 两个参数可以确定变换曲线的曲率[1-2]。对数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 f x y (,) g x y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二)承诺出报告时间: 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 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特殊情况须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或与临床相关医师联系。 (5)报告修改由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并在PACS系统中留有修改时间及内容。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 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样品化验与质量评述

商州区潘河钼矿区化学样品 钼元素分析质量总结 受综合地质大队地调所的委托我室于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承担了商州区潘河钼矿区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分析项目Mo共1种元素。依据DZ/T 0130.4-2006及GB/T14352.2-1993标准要求,我室采用了721-100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分析测试。 本次工作共采钻孔基本分析样5394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4-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2部分: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和第2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的要求,分别对样品进行加工和分析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1、试样制备 我室对钼矿石的分析,样品加工遵循切乔特(Чечотт)经验公式,即:Q = Kd2。样品的K值采用0.5. 分析试样的制备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碎、中碎和细碎。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道工序。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见下图 粗碎阶段损耗率低于3%、中碎阶段低于5%和细碎阶段低于7%,且过筛率大于95%。样品经过加工后,分析样置于60~80℃的烘箱中烘干,分析。 2、样品化验 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352.1-1993和GB/T14352.2-1993作为分析钨钼的主要方法。称0.1000-0.5000克样品至镍坩锅中,经过氧化钠熔融,水浸取,钼呈钼酸盐进入溶液中,钼酸盐在9%~10%的硫酸介质中以铜盐催化,用硫脲将钼还原至五价状态,与硫氰酸盐结合成可溶性橘红色硫氰酸钼络合物,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46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钼量。 每一批样品,插入2个或2个以上标准物质或监控样与样品平行测定。标准物质插入分布在该批样品的前、中和后部位。每一批样品随机抽取25%样品作为检查样,并编成密码交由不同人员分别进行基本分析和检查分析。每一批样品插入2份空白试验,与样品平行测定,插入位置为前部和后部。统计基本分析与内检分析成果的相对偏差,再用《DZ0130-2006

化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化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A、目的:规范本厂样品的管理。 B、范围:本规程适用所有化验留样、商检留样及外寄样品的管理。 C、职责:服务中心和化验室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样品瓶的灭菌:玻璃样品瓶在1600C干热灭菌2小时,塑料样品瓶用二氧化氯(15 0ppm,30分钟)灭菌; 2、样品的采集 采样方法:无菌操作法,既将样晶袋拿回实验室,在无菌室用75%酒精棉球对样品袋盖子、启盖器及工作人员的手处进行酒精消毒,然后再倒出所需样之数量,之后再对盖子和盖口进行消毒,消毒之后,立即盖上盖子将样品放回原处; 2.1对每生产批次(共N桶)的产品,在灌装开始30min 后取第一次样品(2个小无菌袋,采样各ZL); 2.2在罐装一半时取第=次样品(6个小无菌袋,每袋采样2L),作为本批次产品中间样品。其中,一个作为本批次

样品复测用样,标识为批次号,中间样(复测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取样结束后,一个作为本批次产品微生物检验用样,表示为批次号,中间样(微生物检验用样),取样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取回样品,并交微生物检验员。另一个作为本批次产品理化指标检验用样,标识为批次号,中间样(理化检验用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取样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取回样品。另外三个做为商检留样,标识为批次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 2.3在灌完结束前30min采第三次样品(2个小无菌袋,采样各2L),标识为批次号,采样序黾采样人,采样日期。一个化验室留样;一个商检样; 2.4所取样品应只与对应批次同类、应置于样品桶内成品包装袋上方,顶部加盖,桶外加贴“留样桶(商检样)"或“留样桶”; 3、标识桶的贮存服务中心负责将样品桶按对应批次放置于成品垛的前面,存放条件为采样员易采样为宜; 4、已售成品样品的管理发货前,服务中心虚及时通知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实验室样品管理规章制度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实验室样品是用于实验室实验时的材料,量比较少,存放于规定容器和条件下,在取用和存放上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室样品管理在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等整个流程中是检测的必须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1.样品管理制度 2.样品管理流程 ◎样品管理制度 1目的 1.1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取样、贮存(4度冰箱)(-20℃冰箱)、识别以及样品的处置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并做好样品的保密与安全工作。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样品的取样、流转、贮存、处置、识别等管理。 3职责 3.1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分析测试实验室样品管理。 3.2实验室样品技术管理人员负责按照样品取样的程序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取样,并记录取样接收时样品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实验室检测人员接收到样品后应对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3.4实验室样品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对检测室样品管理情况进行督查,质量控制主管对样品管理承担管理职责。

4样品的取样 4.1取样人员应根据取样频次到指定地点按时取样,取样人应对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防护负责,保证样品的完整性。 4.2当有突发情况,另时需要取样分析时,由相关样品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登记。 4.3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状态,并登记入账。 4.4 分析人员对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存有疑问,或品管人员对检验结果持怀疑态度,或认为样品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或有异常情况时(包括包装和封签),必须进行再次取样分析。 5样品的识别 5.1 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样品的区分识别和样品不同试验状态下的识别。 5.2 样品区分标识,贴在样品外包装上,标识内容包括检验样品编号、分析项目、注明采样时间和日期。 5.3 样品在不同的试验状态,或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等阶段,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做好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样品识别号,保证各分析室内样品编号方式的唯一性,保证样品分析结果的可追溯。 5.4 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要求,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中,对样品标识转移方式和如何保证样品识别的唯一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规定。 6样品的贮存 6.1质量检测中心应有专门且适宜的样品贮存场所,配备样品间及样品柜(架)。样品间由专人负责,限制出入。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做到账物一致。样品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 6.2 对要求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贮存的样品,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定期加以记录 ◎样品管理流程 1.样品的接收 样品的接收是整个样品检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样品的接收必须由专门的样品接收员来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详细介绍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细则 附表(一) 1.图像清晰度(10分)(一副图像显示不清晰扣1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一副图像不均匀扣1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一副图像不标准扣1分,漏一个常规切面扣2分) 4.伪相识别(10分)(缺伪像图像相关图像扣5分) 5.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缺规定血流图像一副扣2分)6.图像于超声报告相关性(10分)(缺报告相关性常规切面图像一副扣1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纹(10分)(一副图像有斑点、雪花细粒、网纹扣1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报告所选图像与疾病相关性无关扣5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一副图像未达到1/2扣1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一副图像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不符扣1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 1.图像清晰度10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 4.伪相识别10分 5.图像与报告相关性10分 6.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文10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附表(二) 按照超声科常规切面操作规范规定细则如下: 1.肝脏:正常肝脏6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 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 异常肝脏8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2.胆囊:正常1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 异常2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异常部位图像) 3.胰腺:正常2个切面(胰腺的二维+彩色血流图像,显示胰头, 胰体,胰尾,) 4.异常3个切面(胰头,胰体,胰尾,胰腺彩色血流图像) 5.脾脏:正常2个切面(脾脏全长及脾门彩色血流图像) 异常3个切面(脾脏全长切面,异常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 5.泌尿系统:正常双肾2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双肾4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6.膀胱:正常2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 异常4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7.前列腺:正常3个切面(前列腺纵切面,前列腺横切面,前列腺彩

试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试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1 目的 为确保试验室所提供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应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试验室向委托方提供检测数据的检测过程的控制和仪器校准。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下达任务,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检测结果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年末对年度检测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 3.2 试验员负责按计划进行实验,上交结果,必要时写出试验报告、对样品复测。 4 质量控制方法 4.1 统计技术 4.1.1由质量负责人从检验项目中选择几个常检项目,指定试验员采用性质稳定、状态均匀的样品或标准物质按同一方法进行定期检测,一般每两月一次。 4.1.3当某次结果超出警告线时,应及时对检测过程和环境、材料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预防超差的发生。 4.1.4如果检测结果连续位于标准值同一侧,则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应对检测环境进行检查. 4.1.5如果某次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应立即停止检测,按上述方式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找出原因,同批样品全部复测;对上批的结果应进行抽查,若有问题也应复测。 4.1.6检测人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形成报告交质量负责人,经质量负责人整理、汇总后与原始记录一同归档保存。 4.2能力验证和试验室间比对 每年定期参加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来验证检测能力的准确可靠性。4.4 样品复测 4.4.1 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不定期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或两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提供给委托方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4.2 由质量负责人不定期安排试验员进行复测。 4.4.3 若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查找原因,并对与错误结果同批检测的样品进行复测。 4.5 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 4.5.1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 4.5.2由质量负责人不定期的安排承检室进行相关性检验。 4.5.3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5结果评价及后处理 5.1 若经确认检测结果错误,且结果已发至委托方,应尽快与委托方取得联系,发更正报告,以避免或挽回由此引起的损失。 5.2 质量负责人对上述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下一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5.3质量负责人应将有代表性的和重大检测差错及时报技术负责,并将质量控制情况汇入本年度检测质量汇总报告。 5.5 有关检测原始记录、试验报告、汇总报告、结果评价资料一并归档。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实验室样品是用于实验室实验时的材料,量比较少,存放于规定容器和条件下,在取用和存放上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室样品管理在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等整个流程中是检测的必须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1.样品管理制度 2.样品管理流程 ◎样品管理制度 1目的 1.1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取样、贮存(4度冰箱)(-20℃冰箱)、识别以及样品的处置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并做好样品的保密与安全工作。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样品的取样、流转、贮存、处置、识别等管理。 3职责 3.1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分析测试实验室样品管理。 3.2实验室样品技术管理人员负责按照样品取样的程序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取样,并记录取样接收时样品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实验室检测人员接收到样品后应对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3.4实验室样品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对检测室样品管理情况进行督查,质量控制主管对样品管理承担管理职责。 4样品的取样 4.1取样人员应根据取样频次到指定地点按时取样,取样人应对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防护负责,保证样品的完整性。 4.2当有突发情况,另时需要取样分析时,由相关样品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登记。 4.3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状态,并登记入账。 4.4 分析人员对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存有疑问,或品管人员对检验结果持怀疑态度,或认为样品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或有异常情况时(包括包装和封签),必须进行再次取样分析。 5样品的识别 5.1 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样品的区分识别和样品不同试验状态下的识别。 5.2 样品区分标识,贴在样品外包装上,标识内容包括检验样品编号、分析项目、注明采样时间和日期。 5.3 样品在不同的试验状态,或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等阶段,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做好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样品识别号,保证各分析室内样品编号方式的唯一性,保证样品分析结果的可追溯。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四)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五)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食品化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化验室管理制度 1目的: 确保化验室环境符合检测要求,检验工作顺利进行,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化验室检验工作。 3化验室工作职责: 3.1执行质检部规定,对原料、出厂产品样品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数据,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3.2检验过程中,认真据实填写各项记录,严格按照检验规程检验,不得有漏检、错检等现象。 3.3定期维护保养试验设备仪器,保持设备仪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4化验室环境要求: 4.1化验室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仪器、设备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4.2化验室工作人员上班前要打扫室内卫生,做到无积灰、无垃圾。 4.3化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化验室要换工作服,不得在化验室摆放私人杂物。 4.4化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环境条件符合试验设备、仪器的环境要求。 5试验设备、仪器的管理: 5.1试验设备、仪器必须是经培训合格并取得操作证的人员方可使用。 5.2试验设备、仪器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完毕要对设备仪器进行清洁、整理。 5.3试验设备、仪器应定期送检或校准,严禁使用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试验设备、仪器。 5.4试验设备、仪器应定期维护保养,保持设备仪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6检验工作程序: 6.1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化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对样品进行编号登记。 6.2化验室工作人员根据要求检验项目及相关检验规程,对所送样品进行检验。 6.3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程操作,确保检验过程符合要求,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6.4化验室工作人员应认真据实填写检验记录。 6.5检验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整理检测数据,填写检验报告。 6.6检验报告由化验室工作人员出具,并由质检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生效。 6.7检验样品由化验室负责标识保存,流程样品一般保存10天。 6.8检验形成的各种记录由化验室工作人员负责保存,定期归档。精品文档word 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页脚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