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分析案例》

《经济分析案例》

《经济分析案例》
《经济分析案例》

《经济分析案例》期末考试题A

案例1: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 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 4 位,低于美国的 5 倍多,没有GDP 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 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 元,而你支出了10 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讨论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哪些方法?

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怎样计算的?

GDP 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 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 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和生产法,但以支出为准。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 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据国家统计局专家讲,我国的GDP 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 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 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 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 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 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

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 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 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案例2: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

高储蓄率往往是高GDP 增长的后果。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GDP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中国目前还是处在高GDP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道,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在中国,企业存款增加后,广义货币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2005 年的M2 同比增长18.3%,很多人推测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企业高达1.2万亿元的利润。所以,老百姓不投资不是孤立的现象。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40%放在银行里。但是,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15 万亿元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让13 亿人平摊存款余额,人均不过只有一万多元。假定那些存款都来自 5 亿城镇居民,人均不过三万元。一个典型的城镇三口之家,也就是大约10万元存款。这个平均家庭存款数,购买房子不足,供养车不够,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教育费也让普通家庭不敢轻易花费银行存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在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形成的。

老百姓储蓄多是对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没有信心。美国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人储蓄较多。随着经济改善和各种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大多数美国人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2005年,美国人的储蓄率是负数,说明他们不光不存钱,而且开始花过去的存款。不过,美国人并没有过度担心。储蓄是个复杂的现象,需要把居民存款余额放到更大的图像里去看。美国的老百姓只想花费,不愿储蓄,而中国的情况稍稍不同,老百姓感到银行里有储蓄,心里才能获得一些安全感。

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19.1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讨论题: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

2.中国老百姓偏爱储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点评:

我们把增加的收入中所增加的消费(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称为边

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曾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经济学家从消费统计资料中发现,在发达国家,消费是稳定的,并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这个规律在我国现阶段是存在的。为什么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储蓄这么多?凯恩斯把未雨绸缪的谨慎动机作为储蓄的原因之一。谨慎动机的储蓄就是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谨慎动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不确定性越高,社会保障越不完善,储蓄就越多。凯恩斯还指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通常来说,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低,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高。当收入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富人手中时,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低了。这种收入分化格局决定了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消费不足。这种谨慎动机在我国储蓄的增加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案例 3

乘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建筑业增加投资100 万,它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支出与收入也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在乘数的作用下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 5 倍,使国民收入增加500万。为什么会有这种倍数关系,让我们举一例来说明。例如,你花了50 元去买了10 斤苹果,这样卖水果的小贩收到50 元后,留下20%即50×20%=10 元去储蓄,拿其余的80%即50×80%=40 元去购买其它商品,这40 元又会成为其他人的收益。假如这个小贩把40 元用去购买蔬菜,这又使菜农收益增加了40 元。菜农再20%即40×20%=8元去储蓄,其余40×80%=32去买大米,这样,卖大米的农户又会增加32 的收益。如此连续循环下去,社会最后的收益上升到250,其计算方法是:50+50×80%+50×80%×80%+50×80%×80%×80%……=50×(1+80%+80%×80%80%+80%×80%=50×[1/(1-80% )]=250元。250元是最初需求增加量50元的5倍,这就是乘数效应的结果。但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如果上述例子的相反会使国民收入减少250 元。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的剑。”

讨论题:

1.乘数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

案例点评: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乘数理论回答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量之间的关系。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如果上例的边际消费是90%乘数就是10 倍,最初需求50 元乘上10,社会收益就是500 元。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得更多。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确实存在着乘数理论所反映的这种连锁反应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

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增加需求,导致加工业膨胀,但我国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无法满足新增需求,在旺盛的需求面前能源、原料等初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案例 4

背景资料:

2007年7月,国家统计局报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这其中:

(1)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746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农民务工收入人均658元,增长20.3%。在务工收入中,本地务工收入人均361 元,增长18.5%;外出务工收入人均297元,增长22.6%。

(2)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884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售农业产品的收入人均497元,增长16.5%;出售林产品的收入人均25元,增长10.3%;出售牧业产品的收入人均331元,增长21%;出售渔业产品的收入人均31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3)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人均304 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工业收入人均64元,增长12.3%;建筑业收入人均36元,增长16.8%;第三产业收入人均204元,增长9.1%。

(4)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57 元,增长22.4%;转移性收入人均103 元,增长21.9%。

我们的问题是:

1. 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试分析农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

2. 根据相对收入理论,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而言,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增加会改变社会整体消费倾向吗?

3. 政府可出台哪些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分析思路:

根据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下降,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收入的增加速度大于消费增加(统计数据同学自己到中国统计年鉴查询)的速度,使得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根据相对收入理论: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增加使居民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费倾向的变化。城市居民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提高;农民工相对收入提高,其消费倾向下降;如果这种变化相互抵消,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不能抵消,则会变化。

政府可出台的措施包括:

1.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增加农民消费信心,引导农民的收入预期。3.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稳定和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

4.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用市场,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增收。等等。

案例 5

背景资料:

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延续高增长趋势。1~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045 亿元,同比增长25.9%。尽管增幅低于2003 年开始的投资启动以来的27.4%平均增速,但是投资增速仍然大大高于消费增速,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失衡的局面难以扭转,并且投资增幅随时存在反弹的压力。一方面,产业链较长的房地产投资呈反弹走势,1~5月份完成投资额7214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较去年全年加快了5.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电力等能源供给约束缓解的情况下,高耗能产业出现快速反弹,前 5 个月大多数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钢材产量1.96亿吨,同比增长20%;铁合金643.9万吨,同比增长38.8%;氧化铝761.6 万吨,增长55.4%;焦炭1.28 亿吨,增长21.7%;电石560.6 万吨,增长27.2%。1~5 月份,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反弹。

我们的问题是:

1. 从上面这段资料来看,引起投资增速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2. 投资过快增加的后果将会如何?

3. 从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来看,政府应如何抑制投资增速过快?

分析思路:

引起投资增速过大的原因主要是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从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看,居民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而储蓄的增加,引起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加。从目前我国的状况来看,由于各种现实和预期的因素影响,居民的消费率偏低,甚至降至50%以下,对应着低消费率必定是高储蓄率。据统计,截至2007年3月末,银行存贷款差额已经高达11.46万亿元。这表明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间市场,使得可供借贷的资金规模大(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企业通过银行借款来扩大投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增加。投资的过快增加,再加上投资乘数的影响,必然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但是要注意两方面的影响(参看教材第240页)。一般来说,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高,投资需求相应减少;利率越低,投资成本越低,投资需求相应增加。为了抑制投资增速过快,政府应提高利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减少投资需求。2007年以来,政府几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可以看到政府抑制投资过快的政策着眼点和政策力度。

案例 6

背景资料:

2007 年7 月19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各项数据。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 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

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我们的问题是:

1. 从投资对总需求的影响看,2007年社会总需求(AD)的状况如何?

2. 2007年的社会总供给(AS)状况如何?

3. 画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图,请你判断一下2007年经济的总体态势如何?

分析思路:

投资的增加使产品市场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得社会总需求AD扩大。从2007年的投资状况来看,是“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 亿元,同比增长25.9%”,这种投资的快速增长,必然造成社会总需求AD的扩大。同时,国民收入Y 增加,上面资料中可以看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从上半年的我国的进出口状况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可以看出,进出口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这反映了我国社会总供给状况是充裕的,是保持较高增长幅度的。

通过画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动图示(略)可以看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增加,使得均衡国民收入Y 增加;同时,均衡价格P 上涨。并且,从上半年我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增速来看,社会总需求应该大于社会总供给,这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均衡国民收入Y和均衡价格P 的增加。综合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情况分析,我国经济的总体态势是增速明显加快,转热的迹象趋于明显。

案例7

背景资料:

2007 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达到了3.2%。专家预测,中国下半年的物价将继续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肉价尤其是猪肉价格的继续上升。从2006年底,猪肉价格上涨以来,母猪存栏量已开始恢复,但受到时间制约,本轮肉价偏高和供应偏紧至少将持续至2008年5月。

其次,中国粮食价格上涨。中国今年不少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对夏粮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受到粮价上涨因素影响,下半年秋粮耕种面积将有所增长,按此趋势,中国粮食价格上涨势头在2007年秋季便可稍获缓解,但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到肉蛋等食品价格上涨之间存在滞后期,中国2007年全年食品价格将保持较快上涨幅度。

再次,近年来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售价正逐渐向租赁价格传递。今年第一季中国普通住宅租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3%,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涨幅,由于房地产销售价格不直接计入消费价格,但租赁价格计入消费价格,租赁价格的上涨将会对消费价格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后,价格预期的因素也将促使CPI维持上涨态势。根据中国央行所作调查显示,44.3%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物价会继续上行,较去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居民和企业对价格上涨预期心理未消除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势头极可能再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的问题是:

1. 从物价上涨的因素来看,你认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是何种类型的?为什么?

2.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其关系由何种因素决定?

3.防止通货膨胀可采取那些经济手段?

分析思路: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从目前CPI 的涨幅来看,已经达到了3.2%,可以判定我国经济领域存在通货膨胀现象。从物价上涨的因素来看,目前的通货膨胀属于混合型通货膨胀,即由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肉价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起以其作为原料的食品成本上升,而食品成本的上升又引起食品销售价格的全面上涨;同时,居民上涨的住房需求不断推动房地产租赁价格的升高;再加上消费者对价格上升的预期,又引起他们对现实消费的强烈需求。这样,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从世界范围来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两种:正向关系和反向关系(参见教材302页)。当然,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理想的状态是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但这一点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决于社会上是否有充足的资源可供配置,例如,原材料和能源等,如果资源出现短缺,产生供给不足,势必引起资源价格的上涨。那么,经济增长就会伴随着通货膨胀,反之亦然。

防止通货膨胀可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手段,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可以二者双管齐下,政策的效果就更加及时和明显。

案例8

资料表明,1995年天津市鸡蛋生产量减少1亿斤,这除了生产成本上升的冲击之外,与补贴制度的缺陷是不无关系的。一方面,价格补贴的存在使鸡蛋的实际收购价达到3.5-3.80元/斤的水平,当生产者手中不受管制的鸡蛋由非国营门市部征购时,生产者心目中已有了一个很高的心理价位,更希望通过此举弥补由于受到价格管制而遭受的损失(即使政府对生产者由于低价出售而遭到的损失进行了补贴,而且补贴额很高,名义收购价很低,也使生产者形成吃亏的错觉),于是市场价被拉动到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较低的价格刺激了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双方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在不受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就表现为价格的上涨。调查资料显示,当定点门市部被迫以3.30元/斤的价格出售鸡蛋时,农贸市场的鸡蛋价格却一度达到了3.9-4.1元/斤的水平。讨论题:

1. 价格补贴属于什么价格政策?

2.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案例点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价格管制反而使鸡蛋的市场价格上涨和不稳定,这是一项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失败的制度安排,最终要被设计者放弃也就是必不可免的。事实证明,像鸡蛋、大白菜这类生产周期较短、替代性较强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和供求关系,最好由市场来调节:在短期内,鸡蛋价格的上升,一方面正好刺激了其替代品(如肉类消费等)的消费量上升,调整了消费结构:另一方面,吸引了外部(地)市场供给.,很快就能增加本地供给;同时刺激资源向生产领域流动,养鸡的人就增加,从而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使本地鸡蛋供给上升,价格又会再度回落下来。由此看来,至少在某些产品领域里,即使从维持物价稳定、保证人民生活安定的目的出发,选择市场调节也是最理想的制度安排。

案例9

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调查数据,恩格尔系数:印度51%,墨西哥33.2%,以色列21.0%,日本17.8%,德国17.7%,法国15.2%,澳人利亚14.6%,英国是11.5%,美国是10.9%.。我国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a,综合起来看,到2005 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2007 年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从1978 年到2006 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特别是1996年至2006年之间,恩格尔系数降速明显加快,下降了15.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北京人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富裕迈进。恩格尔系数说明我国人民以吃饱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它说明,我国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正稳步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用于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用于子女非义务教育和自身再教育的支出大幅度提高。

讨论题:

1. 什么是收入弹性?

2. 收入弹性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

案例点评:

恩格尔系数:1957 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标准:59%以上贫困;50~59%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30%以下为特别富裕。恩格尔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出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这是因为食品属于缺乏弹性,我们收入增加几乎不增加食物,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是弹性大的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个国家越穷,其恩格尔系数就越高;反之,这个国家越富,其恩格尔系数

越是下降。这就是世界经济学界所公认的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在生活质量提高的背后是什么呢?无疑是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了解收入弹性的原理,作为个人消费、企业决策、和国家制定政策都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你的即期收入很高而预期稳定和收入不断增加,你就应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企业决策者应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不断生产出高品质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国家的决策,应根据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适时地调整产业布局,需求收入弹性人的部门,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应该快些,而需求收入弹性小的部门,发展速度应当慢些。根据收入弹性还可以分析各部门人员的收入现状等。

案例10

背景资料:

人们说2007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到现在的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带来了足够的刺激。进入 5 月份以来,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2007年5月上中旬,全国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 4.4元,涨幅43.1%。在北京市,5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14 次上涨。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10 年罕见。猪肉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导致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是:

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何

分析思路:

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因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年6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

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第三,2006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案例11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反而是负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不可不吸。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讨论题:

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与关系是什么?

2. 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我们就从罗斯福总统让记者吃面包说起。假定,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0 效用单位,2 个面包是总效用为18 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总效用还为18 个效用单位。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10 效用单位,2 个面包是边际用为8 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 3 个面包边际用为0 个效用单位。这几个数字说明记者随着消费面包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从边际效用理论的角度看,“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十分正常的。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碗里的肉越来越多,而且很容易满足,对于很多人来讲,肉的边际效用非常低,价值也不高。他们放下筷子骂娘骂得并不是碗里的肉少,而骂的是边际效用高的东西,比如工作不如别人好;福利不如别人高等。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好了之后,人们的追求享受和发展,边际效用高的诸如医疗服务、物业管理等软的东西。这就要求政府要从过去只是关注人们碗里的肉转变到要关注堵车、看病难、福利等事情上来。

案例12

有一对夫妻,花了3个月时间才找到了一只他们非常喜爱的古玩钟,他们商

定只要售价不超过600美元就买下来。但是,当他们看清上面的标价时,丈夫却犹豫了。“哎哟,”丈夫低声说,“上面的标价是800美元,你还记得吗?我们说好了不超过600美元,我们还是回去吧。”妻子说,“不过我们可以试一试,看店主能不能卖便宜点。毕竟我们已经寻找了这么久才找到了。”夫妻俩私下商量了一下,由妻子出面,试着与店方讨价还价,尽管她认定600美元买到这只钟的希望非常小。妻子鼓起勇气,对钟表售货员说:“我看到你们有只小钟要卖。我看了上面的标价,而且价标上有一层尘土,这给小钟增添了几许古董的色彩。”停顿了一下,她接着说:“我告诉你我想干什么吧,我想给你的钟出个价,只出一个价。我肯定这会使你震惊的,你准备好了吗?”她停下来看了一下售货员的反应,又接着说:“哎,我只能给你300美元。”钟表售货员听了这个价后,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就爽快地说:“好!给你,卖啦!”你猜妻子的反应怎样?夫妻俩欣喜若狂了吗?不,事实的结果是正好相反。“我真是太傻了,这钟本来恐怕就值不了几个钱……或者肯定是里面缺少了零件,要不为什么那么轻呢?再要么就是质量低劣……”妻子越想越懊恼。尽管后来夫妻俩还是把钟摆到了家中的客厅里,而且看上去效果很好,美极了,似乎走得也不错,但是她和丈夫总觉得不放心,而且他们一直被某种欺骗的感觉所笼罩。面对出现的这种结果,我们的问题是:

1、用消费者效用理论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如果钟表店的售货员坚持不降价或只稍微降价,你认为这对夫妻还有可能购买这只钟表吗?为什么?

3、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如果这对夫妻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以550美元成交,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分析思路:

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从消费主体考察,消费者消费商品对自己某种需要满足程度的感觉,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感觉或感受;进一步说这种主观的感觉或感受,是一个心理的感知过程。故事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那个钟表售货员居然以300美元把那只钟卖给那对夫妻,售货员这种爽快的行为使那对夫妻认为钟表不值300美元,没有实现他们消费时的效用实现。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反应,就是他们在购买那只钟的同时,没有从购买行为中获得一种价值感,没有获得效用最大化

的实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价买这东西值了;相反,就感觉上当受骗了。如果售货员坚持不降价或只稍微降价,这对夫妻仍然可能购买这只钟表,因为他们花了3个月时间才找到了这只他们非常喜爱的古玩钟,他们对这只钟表具有特殊的偏好。尽管他们商定只要售价不超过600美元就买下来,但他们心里认定他们看上的这只钟表不止值600美元,所以如果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以大于600 元购买后还能使这对夫妻获得心理满足,仍然可能购买这只钟表。如果你此时计算消费者剩余为600-300=300(美元),那就错了,因为当售货员爽快地答应把钟表卖给这对夫妻时,他们心理愿意为此支付的最高价格就不再是600 美元了,也可能立即将为200 美元,从他们的心里反应过程看,此时消费者剩余应该很小,甚至是负值。如果这对夫妻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以500 美元成交,消费者剩余是50美元。如果售货员掌握关于效用、消费者剩余等经济理论,可能就会在营销技巧上提高,使消费者在购买其商品时获得比较大的效用享受。

案例13

笔者所在的天津市某鞋城它的促销口号是“公开成本价让顾客自由加价”此口号一时间在天津有线电视台连续播放数日,一日我带者好奇也去这个鞋城买鞋。广告的效应不错,鞋城门庭若市,买鞋的人很多,我当时看到了一双喜欢的鞋标价是149.8 元,拿出150 元就和售货员小姐说:“我加 2 角”。售货员小姐说:“加价一般都在 2 元之上,如果都向你这样的顾客我们就赔了”。我说:“我1 分钱不加,你们该赚的钱都赚到手了,不信你问你们老板。”说着走过来一位先生,好像是管理人员。同意了我加 2 角钱。我买走了这双鞋。鞋的实际成本包括鞋的进价,租用鞋城的场地租金,水电费,税收以及雇佣店员等销售费用的开支。假定实际成本支出是10万。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可能得到的收入。鞋的机会成本包括,开鞋城需要投资10 万元,如果不用来开鞋城这10 万元放在银行的利息 1 万,鞋城的老板如果不开鞋城他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每年工资收入是 2 万,这二项之和 3 万,就是开鞋城的机会成本。这 3 万也是开鞋城的正常利润,是开鞋城的老板的报酬。

讨论题:

1. 上述案例中哪些是会计成本?哪些是机会成本?

2. 简单说明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有什么不同?

案例点评:

现在我用经济学的原理阐述鞋城的“公开成本价让顾客自由加价”的这句促销口号。他的“公开成本”就是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13万,如果顾客一分钱不加,鞋城老板把该赚的钱都赚到手了,如果顾客高于公开的成本价买鞋,假如一年顾客高于成本价累加起来是1万,对鞋城老板来说,这1万是超额利润。鞋城老板为什么放弃原来稳定的工作而开鞋城?我们还是用机会成本来判断,鞋城老板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他不开鞋城一年工资收入是 2 万,开鞋城获利是3 万。不开鞋城的机会成本是 3 万,开鞋城的机会成本是 2 万。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投资决策应选择成本低收益大,这是一个连小孩都知道的道理。鞋城老板选择成本低收益大的进行投资决策应是明智选择,他使他拥有的资源得到了最佳的配置。鞋城所公开的成本就是经济学的成本,而不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讲的会计成本,“公开成本价”所讲的成本即有实际成本(会计成本),又有机会成本。鞋城老板利用了经济学的成本与会计学成本差异,创造了这一新的销售方式,赚取的了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案例14

背景资料:

宝洁公司是美国大型的消费品企业,为保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其在降低成本、提高销售产量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长期以来宝洁公司把一部分产品出售给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利用沃尔玛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5100多家超市出售宝洁的产品。尽管这种销售方式要面临沃尔玛不断的压低价格,宝洁公司每年仍然通过沃尔玛要销售价值80亿美元的消费品。通过合作,宝洁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系统追踪其所有产品,以促进存货管理和成本降低,沃尔玛也可以帮助宝洁快速推广其产品;同时,宝洁也把自己的客户数据与沃尔玛进行分享,以期得到更有效的销售规划。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宝洁尽量满足沃尔玛对销售产品方面的要求。例如为解决沃尔玛超市产品容易失窃的问题,

宝洁派出300 名员工专门负责监督公司分部向沃尔玛的供货,这些员工的工资是由宝洁支付的,而他们的工作性质更多地是在为沃尔玛服务,并且对其产品外包装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防止盗窃问题。2005年宝洁公司以540亿美元大举收购了吉列公司,使销售收入增加到100亿美元。此次收购,宝洁预期将每年节省140亿到160亿美元,销量将增长5%到7%,而利润也将有25% 的增长。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宝洁公司的玉兰油新生系列产品让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就可以得到抗衰老的效果;Whitestrip 美白牙贴使得大部分消费者以25 美元的低价就可以轻松美白牙齿,不必再去牙科医院做昂贵的牙齿美白手术;Actonel 骨质疏松药物让妇女在商店里就可以轻易进行骨质密度的测试。这些新产品一经推出,马上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时间人们争相购买,产品销售量猛增。

我们的问题是:

1、从成本角度考虑,尽管不断有来自沃尔玛公司的压力,为什么宝洁公司坚持利用沃尔玛公司销售其产品?

2、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宝洁公司要收购吉利公司?

3、从产量角度考虑,为什么宝洁大力进行新产品研发?

4、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所有企业家特别关心产量、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分析思路:

虽然不断有来自沃尔玛公司压低价格、对销售产品等方面的压力,宝洁公司仍然和沃尔玛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沃尔玛公司作为大型的零售商,拥有自己比较先进和完整的销售网络、销售程序管理系统,这是宝洁在产品销售方面所急需的。通过沃尔玛销售其产品宝洁公司产品的价格虽然被压低,但是可以减少组建营销网络所需要的长期投资成本,也可以减少具体营销产品的短期成本,例如广告费用。宝洁利用沃尔玛的先进销售系统追踪所有产品,促进了存货管理以及成本降低。沃尔玛可以帮助宝洁快速推广其产品,提高销售量,降低了每单位产品的可变营销成本。作为生产商和零售商,宝洁和沃尔玛通过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双方的不足,这种合作是“双赢”的。宝洁深知这种合作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战略意义,坚持利用沃尔玛公司销售其产品,并尽量满足沃尔玛的要求,协助沃尔玛做好销售产品等工作,以维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宝洁收购吉列后,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使产量增长率大大快于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使生产达到一种规模效益,实现宝洁所期望的每年节省成本140亿到160亿美元,销量增长5%到7%,利润将有25% 的增长。宝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可以迅速占领市场,打开销路,提高其产品销售量,实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

案例15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纳什均衡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是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 1 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的食品同时也

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小猪则可以获得 4 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讨论题:

1.什么是博弈论?

2.“搭便车”的含义。

3.小猪与大猪的博弈说明了什么问题?

案例点评:

案例中小猪与大猪的博弈采取的是等待,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比如,在某种新产品刚上市,其性能和功用还不为人所熟识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新产品生产的不仅仅是一家小企业,而且还有其他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更强的企业,那么,小企业完全没有必要首先去投入大量广告做产品宣传,以达到和其他企业品牌竞争并取得优势地位的目的。“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台阶。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非常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案例16

在我们的心目中,选举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大家根据多数票原则,通过投票推举出最受我们爱戴或信赖的人。然而,通过选举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呢?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阿罗采用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于1951年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定的结论,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假定有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他们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发生了争执,他们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三人谁更受观众欢迎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张三排的顺序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李四排的顺序是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王五排的顺序是郭富城、刘德华、张学友。到底谁更受欢迎呢?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如果规定每人只投一票,三个明星将各得一票,无法分出胜负,如果将改为对每两个明星都采取三人投票然后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次序,结果又会怎样呢?

首先看对刘德华和张学友的评价,由于张三和王五都把刘德华放在张学友的前边,二人都会选择刘德华而放弃张学友,只有李四认为张学有的魅力大于刘德华,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一轮刘德华以二比一胜出;再看对张学有和郭富城的评价,张三和李四都认为应把张学有放在郭富城的前边,只有王五一人投郭富城的票。在第二轮角逐中,自然是张学有胜出;接着再来看对刘德华和郭富城的评价,李四和王五都认为还是郭富城更棒,只有张三认为应该把刘德华放在前边,第三轮当然是郭富城获胜。通过这三轮投票,我们发现对刘德华的评价大于张学有,对张学有的评价大于郭富城,而对郭富城的评价又大于刘德华,很明显我们陷入了一个循环的境地。这就是“投票悖论”也就说不管采用何种游戏规则,都无法通过投票得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结果。如果世界上仅限于选明星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问题在于一些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事情的决定上,

也往往会出现上述的“投票悖论”问题。对此很多人进行了探讨,但都没有拿出更有说服力的办法。在所有人为寻找“最优公共选择原则”奔忙而无获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阿罗经过苦心研究,在1951 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提出他的不可能定理。并为此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讨论题:

1.什么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2.为什么多数票原则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案例点评: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思是,“只要给出几个选择者都必然会接受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的规定下,人们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不可能找到一套规则(或程序)在个人选择顺序基础上推导出来”。由此进一步推出,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无法找到能保证所有选择者福利只会增加不会受损的社会状态。

阿罗所说的几个选择者必然接受的条件是:广泛性。至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被选方案,以供选择者选择;一致性。既一定的社会选择顺序以一定的个人选择为基础,但必须符合公众的一致偏好;独立性。不相关的方案具有独立性;独立主权原则。对备选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应由公民完全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定,不能由社会强加;非独裁性。不能让每一个人的喜好决定整个社会对备选方案的排序顺序,应坚持自由和民主的原则。阿罗认为上述五个相互独立的条件每一个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构造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导致不可能的原因在于1—5个条件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因此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他从中得出了一个似乎不可思议的结论:没有任何解决办法能够摆脱“投票悖论”的阴影,在从个人偏好过渡到社会偏好时,能使社会偏好得到满足,又能代表广泛的个人偏好这样一种排序方法,只有强制与独裁。这样寻找合理的社会选择机制的努力就几乎陷入了困境。阿罗不可能定理,打破了一些被人们认为是真理的观点,也让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们所推崇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社会选择方式不能满足“阿罗五个条件”如市场存在着失灵一样,对公共选择原则也会导致民主的失效。因此多数票原则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案例17

在二手车市场上无论所卖的车质量如何,卖家总比买家精。如果买家不能区分车的质量的话,不管是好车还是坏车,他们都会付同样的钱——这会使销售好车成为一种毫无吸引力的交易。比起保养良好的旧车来说,次车可能更好卖。假如你去买某种型号的汽车,市场上正好有两辆你要想买的汽车,外观差不多但价位不同,一辆价位是在10万元,另一辆车价值在7 万元,那我现在问你,你愿意付多少钱买这辆车,你可能说8.5 万,因为平均价值是8.5万,10万元的车主因为自己的车质量高不会8.5万卖给你,而7万元的车主愿意卖给你。这样来看,好东西不一定都卖了去。这就是次品充斥市场、质量好的商品被驱除出市场的逆向选择。

讨论题:

1.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出现逆向选择?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逆向选择?

3.用什么办法解决逆向选择?

案例点评:

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出现了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案例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你在二手车市场上有可能买到的是质量差价格高的汽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是价格低质量好的东西先卖出去,向案例所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好东西不一定都卖了去,而出现的逆向选择,也叫作“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这种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比如你可以告诉买者你卖的是好车,如果买者不信,你可以负担全部或者大部分费用找专家检验汽车;或者与买者达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规定如是坏车则包赔一切损失,等等。这样一来,买车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借此判断出车的好坏,因为只有好车的卖者才敢承担费用请人验车,卖坏车的人是绝不敢做这样的事的。这实际上是在做信号传递的工作,这是一种克服市场无效率的方法。另外政府管理部门要进行行政干预,建立二手车交易的管理部门设立权威的鉴定部门等。

案例18

在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企业,上游企业排除的工业废水经过下游企业,造成下游企业的河水污染,为此两个企业经常争吵,上游与下游企业各自都强调自己理由,怎样使上游企业可以排污,下游企业有河水不被污染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企业呢?对此经济学学家科斯拿出二个好办法。

讨论题:

1.什么是外部性?

2.科斯定理的含义是什么?

3.举例说明哪些生产消费有明显的外部性?

4.解决外部性有什么办法?

案例点评:

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科斯提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市场化和内部化。按照科斯理论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两个企业要明确产权;二是两个企业可以合并。明确产权后上游企业有往下游企业排污的权利;下游企业有河水不被污染的权利。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上游企业要想排污将给予下游企业一定的赔偿,上游企业会在花钱治污与赔偿之间进行选择。总之,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可转让,那么市场交易和谈判就可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就会趋于一致。除此明确产权的外,还有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办法。按照科斯定理,通过产权调整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将这两个企业还合并成一家,合并为一家以后,必然减少上游对下游的污染,因为是一个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得失,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污染会减少到最小限度,即把上游生产的边际效益等于下游生产的边际成本。还比如,一个湖泊里的鱼的数量是有限的,大家都来捕鱼,鱼越捕越少。对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湖泊里捕鱼太多会使鱼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就是有害的外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用明确产权的办法,即由某一个企业或个人来承包这个湖泊的捕鱼作业;也可用征税的办法,即对捕鱼者征税,并把税收用于投放鱼苗。也可

以用法律手段明确规定休鱼期禁止捕捞的时间。

项目经济评价案例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某拟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案例 学习目的 通过本案例掌握工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包括费用与效益估算、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特别是熟练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所要求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财务分析内容,掌握项目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中编制财务报表与指标的方法。 案例资料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该拟建投资项目是新建项目,且其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即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选择,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设施规划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并确定了最佳方案)进行的。 该拟建投资项目生产的产品是在国内外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产品,且该项目投产后可以产顶进(替代进口)。 该项目拟占地(农田)250亩,且交通较为便利。其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供应均有保证,该拟建投资项目主要设施包括生产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以及有关的管理、生活福利设施。 该拟建投资项目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3万件。 (二)编制依据 本经济评价的编制依据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条件、建设工期、《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现行财税政策、会计制度与相关法规。 (三)计算期 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该拟建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3 年,从第4年开始投产,其中第4年的达产率为80%,第5年的达产率为90%,第6年以后均为100%,项目的生产经营期为15年,则项目计算期为18年。 二、费用与效益估算 (一)总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额估算是根据概算指标估算法进行的。根据概算指标估算法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200万元。 (2)建设期利息按投资借款计划及估算公式估算为4650万元。即: 建设期第一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000÷2×10%=500(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500+9000÷2)×10%=1500(万元) 建设期第三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500+10500+9000÷2)×10%=2550(万元)

技术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________之比,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存货后与______之比。 2、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能评价三个步骤。 3、“年利率为15%,按季计息”,则年名义利率为________,年实际利率为________,季度实际利率为________ 。 4、经济效果表达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差额表示法,一种是比值表示法,还有一种________表示法。 5、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称为________。 6、经济持续增长来源于________的持续活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费用中()不是现金流量。 A.原材料 B.折旧 C.工资 D.管理费用 2、方案A初始投资20000元,年收益5500元;方案B初始投资为10000元,年收益3000元,则相对追加投资回收期为() A.4.3年 B.4.0年 C.3.64年 D.3.33年 3、(C )是指设备在市场上维持其价值的时期。 A.设备自然寿命 B.物质寿命 C.技术寿命 D.经济寿命 4、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 A.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 C.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 D.采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 5、当我们对某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参数不确定,而且这些参数变化的概率也不知道,只知其变化的范围,我们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 A.盈亏平衡分析 B.敏感性分析 C.概率分析 D.功能分析

技术经济学典型案例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案例教学 案例1:(1)总投资估算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工业项目,由国内A、B两投资方组建的公司建设和经营,是该项目的财务分析主体。 项目的计算期为8年,根据计划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6年。生产A、B、C、D四种产品。 该项目建设投资为2494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费用222850万元(包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20683万元),无形资产费用5000万元(其中场地使用权为1800万元),其他资产费用500万元,预备费21119万元,固定资产进项税为20683万元。项目计算期为8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6年。建设期内建设投资分年投入比例为第1年50%、第2年50%。 该项目初步融资方案为:用于建设投资的项目资本金91246万元。建设投资借款158223万元,年利率7. 05%,采用项目资本金支付建设期利息,利率按单利计算,且假定建设期借款在建设期每年年中借入,当年按半年计息。 项目投产第1年负荷90%,其他年份均为100%。 满负荷流动资金为10270万元,投产第1年流动资金估算为9598万元。计算期末将全部流动资金回收。流动资金的30%来源于项目资本金,70%为流动资金借款,流动资金借款的年利率为%。

要求: 1.估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并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 2.估算项目的建设期利息,并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估算项目的总投资,编制项目的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

案例(2):建设期利息估算 某项目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为注册资本和债务资金两部分。贷款总额为60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款为8000万美元,外汇贷款利率为6%(按年计息),人民币贷款利率为10%(按季计息)。每年的借款计划按建设投资年投资比例来安排,汇率为1:。按有关规定,项目的建设期为4年,生产期为15年,计算期合计为19年。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分年投资比例为15%,25%,35%,25%。 要求: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技术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

技术经济学概论项目报告书 班级: 小组成员: 111145A

项目介绍 一、项目名称 某新建电子配件厂 二、基础数据 1.生产规模该项目建成后拟生产目前市场上所需的计算机配件,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00 万件。 2.实施进度 该项目拟二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12 年计算,计算期为14 年。 3.建设投资估算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5700 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预计形成固定资产4910 万元,无形资产490万元,其他资产300万元。 4.流动资金估算该项目的流动资金估算总额为1150 万元。 5.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来源建设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投入2000 万元,第二年投入3700 万元;流动资金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 该项目的资本金为2110 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1700万元,其余用于流动资金。建设投资缺口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6%;流动资金缺口部分由中国工商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4%。 6.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含税)为80 元/件。本产品采用价外计税,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率分别为7%和3%。 7.产品总成本估算 (1)该项目正常年份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不含税)为5000 万元; (2)据测算,该项目的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150 万元; (3)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年限为12 年,残值率为5%; (4)无形资产按10 年摊销,其他资产按5年摊销; (5)修理费按折旧费的40%计取; (6)年其他费用为320 万元; (7)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应计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建设投资借款在生产经营期按全年计息;流动资金当年借款按全年计息。 8.利润测算(1)所得税率按33%考虑;(2)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取。 9.评价参数 设基准收益率为15%;基准投资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分别为20%和30%;基准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年和10年;中国建设银行对这类项目所要求的借款偿还期不能超过6 年。 三、设计内容 1.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 (1)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及利润分配表(后两项可选择)。(2)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包括: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净利润率;借款偿还期等指标。 2.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通过计算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单位产品售价的盈 亏平衡点进行分析。 (2)敏感性分析分别就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变动(假设变动范围为± 10%,变动幅

技术经济学典型案例及答案.docx

《技术经济学》案例教学 案例 1:(1)总投资估算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工业项目,由国内 A、B 两投资方组建的公司建设和经营,是该项目的财务分析主体。 项目的计算期为8 年,根据计划建设期为 2 年,生产运营期为6年。生产 A、B、C、D四种产品。 该项目建设投资为24946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费用222850 万元(包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20683 万元),无形资产费用 5000 万元 (其中场地使用权为1800 万元),其他资产费用500 万元,预备费21119 万元,固定资产进项税为20683 万元。项目计算期为8 年,其中建设期 2 年,运营期 6 年。建设期内建设投资分年投入比例为第1 年50%、第 2 年 50%。 该项目初步融资方案为:用于建设投资的项目资本金 91246 万元。 建设投资借款 158223 万元,年利率 7. 05%,采用项目资本金支付建设 期利息,利率按单利计算,且假定建设期借款在建设期每年年中借入, 当年按半年计息。 项目投产第 1 年负荷 90%,其他年份均为100%。 满负荷流动资金为 10270 万元,投产第 1 年流动资金估算为 9598 万元。计算期末将全部流动资金回收。流动资金的30%来源于项目资本金,70%为流动资金借款,流动资金借款的年利率为 %。

要求: 1.估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并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 2.估算项目的建设期利息,并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估算项目的总投资,编制项目的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建设投资估算表(形成资产法)单位:万元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 设备购置其他费 合计比例( %)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 费用 1固定资产费用 2无形资产费用 其中:土地使用权 3其他资产费用 4预备费 5建设投资合计 比例( %)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合计建设期 12 1借款 建设期利息 期初借款余额 当期借款 当期应计利息 期末借款余额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合计计算期 1234 1总投资 建设投资

技术经济学案例分析

技术经济学案例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公选课)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概述 1.1项目概述 保护区是具有“境内关外”特性的经营区域,享受我国保护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为了拓展保护区功能,提高保护区在新形势下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保护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设立物流园保护库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实现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功能。财务基准收益率为6%。 1.2 基础数据 1.2.1 建设规模 本工程计划建设两层仓库,一层仓库面积40598.6平方米,二层仓库面积28433.2平方米,堆场面积82000平方米,设计仓储量为10万吨。 1.2.2项目的计算期 本项目计算期按21年计算,其中,建设期为1年,营运期为20年,第二年投入使用。 1.2.3 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本项目工程建设投资总额估算为15566.48万元人民币。(2)流动资金估算:本项目所需流动资金采用扩大指标法进行估算,按每年营业收入增加部分的10%估算流动资金。全部自筹。 (3)资金来源:本项目建设投资资金50%自筹,其他由商业贷款筹集,贷款利率为6.12%,按等额还本利息照付的方式还款,10年还清贷款(含建设期)。建设投资估算见下表。 表格 1 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折旧年/年残值率合计/万元 1 工程费用14161 1.1 主体工程费用12763 1.1.1 土建工程25 0.04 7921 1.1.2 钢结构25 0.04 2189

1.1.3 电气工程25 0.04 722 1.1.4 给排水工程25 0.05 48 1.1.5 采暖工程22 0.04 89 1.1.6 通风工程22 0.04 151 1.1.7 消防工程25 0.04 893 1.1.8 提升门,装卸平台25 0.04 750 1.2 厂区工程费用25 0.04 1398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05 2.1 建设单位管理费165 2.2 工程建设监理费139 2.3 工程质量监督费21 330 2.4 前期工作费、勘察 费、设计费 2.5 施工图审查费21 2.6 消防评估审查费28 2.7 合同公证费0.3 2.8 环境评估费 5 2.9 地震安全性评价10 2.10 劳动保险统筹445 2.11 建筑工程险28 2.12 消防系统检测费 2 2.13 人防费8 2.14 其他费 3 3 预备费200 4 建设投资合计15566 (4)资产形成:工程费用、全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形成固定资产原值;无其他资产形成和无形资产费用。 1.2.4 营运收入及营业税金估算 (1)营运收入 ①库房出租率:库房出租率见下表。 表格 2 库房出租率

技术经济学典型案例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典型案例及答 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技术经济学》案例教学 案例1:(1)总投资估算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工业项目,由国内A、B两投资方组建的公司建设和经营,是该项目的财务分析主体。 项目的计算期为8年,根据计划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6年。生产A、B、C、D四种产品。 该项目建设投资为2494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费用222850万元(包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20683万元),无形资产费用5000万元(其中场地使用权为1800万元),其他资产费用500万元,预备费21119万元,固定资产进项税为20683万元。项目计算期为8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6年。建设期内建设投资分年投入比例为第1年50%、第2年50%。 该项目初步融资方案为:用于建设投资的项目资本金91246万元。建设投资借款158223万元,年利率7. 05%,采用项目资本金支付建设期利息,利率按单利计算,且假定建设期借款在建设期每年年中借入,当年按半年计息。 项目投产第1年负荷90%,其他年份均为100%。 满负荷流动资金为10270万元,投产第1年流动资金估算为9598万元。计算期末将全部流动资金回收。流动资金的30%来源于

项目资本金,70%为流动资金借款,流动资金借款的年利率为6.56%。 要求: 1.估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并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 2.估算项目的建设期利息,并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估算项目的总投资,编制项目的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 表。(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技术经济学案例

某新建工业项目财务评价案例 一、项目概况 某新建项目,其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环境保护、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的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项目财务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基准折现率为12%,基准投资回收期为8.3年。 二、基础数据 (1)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生产规模为年产1.2万吨某工业原料。产品方案为A 型及B型两种,以A型为主。 (2)实施进度。项目拟两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8年计算,计算期为10年。 (3)建设投资估算。建设投资估算见表1。其中外汇按1美元兑换6.83人民币计算。 (4)流动资金估算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估算总额为3111.02万元。流动资金借款为2302.7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见表2。 (5)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为7121.43万元,其中用于流动资金808.32万元,其余为借款。资本金由甲、乙两个投资方出资,其中甲方出资3000万元,从还完建设投资长期借款年开始,每年分红按出资额的20%进行,经营期末收回投资。外汇全部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外借款,年利率为9%;人民币建设投资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提供贷款,年利率为6.2%;流动资金由中国工商银行提供贷款,年利率5.94%。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60%,第二年40%的比例分配。 (6)工资及福利费估算。全厂定员50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8000元估算,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400万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7)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售价以市场价格为基础,预测到生产期初的市场价格,每吨出厂价按15850元计算(不含增值税)。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7%。本项目采用价外计税方式考虑增值税。城市维护和建设税按增值税的7%计算,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的3%计算。 (8)产品成本估算。按100%生产负荷计: ①外购原材料9448.80万元; ②外购燃料动力1231.20万元; ③固定资产原值中除工程费用外还包括建设期利息、预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中的土地费用。固定资产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折旧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见表6。 ④建设投资的其他费用中其余部分均作为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为368.90万元,按8年摊销。递延资产为400万元,按5年摊销。 ⑤修理费按年折旧额的50%提取。 ⑥年其他费用520.20万元。 ⑦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包含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动力费以及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固定成本包含总成本费用中除可变成本外的费用。 (9)损益和利润分配。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33%计取,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

技术经济习题及案例(答案)

《技术经济学》习题(一) 第一章绪论 一、思考问答题 1、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如何(总体和具体)? 技术经济学侧重研究其中哪些方面的具体关系? 2、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技术经济研究的作用意义如何? 4、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内容、原则与程序? 5、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6、经济效益的内涵与衡量反映。 二、讨论题 1、关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议题的讨论 2、关于“经济效益议题”的讨论 第二章技术创新与技术评价 一、思考问答题 1、技术进步及其作用意义? 2、从选择意义上可将技术划分为哪些类型? 3、为什么说“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意义? 4、为什么技术创新是属于经济范畴而不仅仅是一技术概念? 5、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程序与模式? 6、技术评价与选择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二、关于MOTOROLA铱星通讯案例的讨论 第三章经济评价基本原理 一.思考问答题 1.资金时间价值及其存在的本质原因?项目评价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如何衡量资金时间价值? 2.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现金流程、累计现金流量及其表示方式? 3.现金流量与会计核算“资金流量”有何区别? 4.现金流量的基本构成? 5.经济分析假设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假设? 6.什么是等值与等值换算,项目经济评价为什么要进行等值换算? 7.不同时点的两笔资金等值与否取决于什么? 8.什么是现值P,终值F,年值A?考虑它们有何意义? 9.什么是间断复制和连续复制?区别意义如何? 10.普通复利计算有哪些基本情况和形式? 11.什么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实际利息周期,周期利率,年利息周期数? 它们的意义、区别及关系如何? 12.什么是经营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它们在费用效益分析中有何意义? 二.计算分析题

技术经济学案例1-4

《技术经济学》案例教学 案例1:总投资估算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工业项目,由国内A、B两投资方组建的公司建设和经营,是该项目的财务分析主体。 项目的计算期为8年,根据计划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6年。生产A、B、C、D四种产品。 该项目建设投资为2494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费用222850万元(包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20683万元),无形资产费用5000万元(其中场地使用权为1800万元),其他资产费用500万元,预备费21119万元,固定资产进项税为20683万元。项目计算期为8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6年。建设期内建设投资分年投入比例为第1年50%、第2年50%。 该项目初步融资方案为:用于建设投资的项目资本金91246万元。建设投资借款158223万元,年利率7.05%,采用项目资本金支付建设期利息,利率按单利计算,且假定建设期借款在建设期均衡使用,借款当年按半年计息。 项目投产第1年负荷90%,其他年份均为100%。 满负荷流动资金为10270万元,投产第1年流动资金估算为9598万元。计算期末将全部流动资金回收。流动资金的30%来源于项目资本金,70%为流动资金借款,流动资金借款的年利率为6.56%。

要求: 1.估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并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书上P77表4-4) 2.估算项目的建设期利息,并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书上P80 表4-6) 3.估算项目的总投资,编制项目的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书上P100表4-16) (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增加案例:建设期利息估算 某项目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为注册资本和债务资金两部分。贷款总额为60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款为8000万美元,外汇贷款利率为6%(按年计息),人民币贷款利率为10%(按季计息)。每年的借款计划按建设投资年投资比例来安排,汇率为1:6.7。按有关规定,项目的建设期为4年,生产期为15年,计算期合计为19年。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分年投资比例为15%,25%,35%,25%。 要求: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技术经济学财务案例分析

5.4 项目财务评价案例 5.4.1项目概况 某化学纤维厂是新建项目。该项目是在对市场需求、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及项目实施规划各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后,通过经济评价从多方案中选定的最佳方案。该项目生产国内外市场均较紧俏的某种化纤N产品。这种产品是纺织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一定数量的进口。项目投产后可以产顶进。主要技术和设备从国外引进。 厂址位于城市郊区,占用一般农田66700M2,靠近铁路、公路、码头,交通运输方便。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产地,供应有保证。水,电供应可靠。 该项目7主要设施包括生产主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及相关的生产管理、生活i福利等设施。 5.4.2基础数据 (1)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生产规模为年产2.3万t N产品。产品方案为A型及B型两种,以A型为主。 (2)建设与生产进度 项目拟3年建成,第4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5年达到90%,第6年达到100%。生产期按15年计算,计算期为18年。 (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额为53786万元,其中外币为3454万美元,外汇按1美元=8.7元人民币计算。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合计的10%计算;涨价预备费的计算仅考虑国内配套投资的涨价因素,建设期内平均涨价率取6%。 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值为2689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为5013万元,其中外汇为470万美元。

(4)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是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的,估算总额为7266万元。

【免费下载】技术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

技术经济学概论项目报告书 班级: 111145A 小组成员:

项目介绍 一、项目名称 某新建电子配件厂 二、基础数据 1.生产规模 该项目建成后拟生产目前市场上所需的计算机配件,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00万件。 2.实施进度 该项目拟二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12年计算,计算期为14年。 3.建设投资估算 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57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预计形成固定资产4910万元,无形资产490万元,其他资产300万元。 4.流动资金估算 该项目的流动资金估算总额为1150万元。 5.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来源 建设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投入2000万元,第二年投入3700万元;流动资金从投产 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 该项目的资本金为2110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1700万元,其余用于流动资金。建设投 资缺口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6%;流动资金缺口部分由中国工商银行贷 款解决,年利率为4%。 6.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含税)为80元/件。本产品采用价外计税,增 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率分别为7%和3%。 7.产品总成本估算 (1)该项目正常年份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不含税)为5000万元; (2)据测算,该项目的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150万元; (3)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年限为12年,残值率为5%; (4)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其他资产按5年摊销; (5)修理费按折旧费的40%计取; (6)年其他费用为320万元; (7)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应计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建设投资借款在生产经营期按 全年计息;流动资金当年借款按全年计息。 8.利润测算 (1)所得税率按33%考虑; (2)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取。 9.评价参数 设基准收益率为15%;基准投资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分别为20%和30%;基准的静态 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年和10年;中国建设银行对这类项目所要求的借款 偿还期不能超过6年。 三、设计内容 1.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 (1)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第2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009年案例分析试题 试题二(20分) 某业主邀请若干厂家对某商务楼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经专家讨论确定的主要评价指标分别为:功能适用性(F1)、经济合理性(F2)、结构可靠性(F3)、外形美观性(F4)、与环境协调性(F5)五项评价指标,各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为:F3比F4重要得多,F3比F1重要,F1和F2同等重要,F4和F5同等重要,经过筛选后,最终对A、B、C三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三个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的评价得分结果和估算总造价见表2.1. 表2.1各方案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和估算总造价表 问题: 1.用0-4评分法计算各功能的权重,将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2.1中。 2.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将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2.2和表2.3中。 3.若A、B、C三个方案的年度使用费用分别为340万元、300万元、350万元,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基准折现率为10%,用寿命周期年费用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表中数据保留3位小数、其余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2009年案例分析试题二答案 问题1:

表2.1功能权重计算表 问题2: A方案加权得分=9×0.225+8×0.225+10×0.35+7×0.1+8×0.1=8.825(分)B方案加权得分=8×0.225+10×0.225+9×0.35+8×0.1+9×0.1=8.900(分)C方案加权得分=10×0.225+8×0.225+8×0.35+9×0.1+8×0.1=8.550(分)合计得分=8.825+8.9+8.55=26.275(分) A方案功能指数=8.825/26.275=0.336 B方案功能指数=8.9/26.275=0.339 C方案功能指数=8.55/26.275=0.325 A方案成本指数=6500/(6500+6600+6650)=0.329 B方案功能指数=6600/(6500+6600+6650)=0.334 C方案功能指数=6650/(6500+6600+6650)=0.337 A方案价值指数=0.336/0.329=1.021 B方案价值指数=0.339/0.334=1.015

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分析实例 一、项目概况 该房地产投资项目位于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贸易园内,根据该市规划局关于该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其规划设计要点如下: 1、用地面积:12243平方米 2、建筑密度:≤35% 3、容积率(地上):≤4.62 4、绿化率:≥25% 5、人口密度:≤1085人/公顷 6、规划用途:商住综合楼 二、规划方案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规划设计要点的要求及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拟在该地块上兴建一幢23层的商住综合楼宇。 楼宇设两层地下停车库。裙楼共4层,1~2层为商业用途,3~4层以配套公建为主,包括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区级中心书店、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办公室等。裙楼顶层作平台花园。塔楼2个,均为20层高,为住宅用途。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参见表6-1与表6-2。 表6-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 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 占地总面积平方米121243 居住人数人1071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55338(地上) 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平方米124 居住面积平方米37899 平均每户居住人数人 3.5 公建面积平方米5077 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35.38 绿化用地平方米3060 道路面积平方米5233 居住户数户306 车库面积平方米7500 表6-2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二) 层数功能所占面积(平方米)总面积(平方米)裙楼 4 商铺11248 15528 公建面积4280 塔楼19(2个)住宅1942(每层)36898 地上总建筑面积52426 地下室 2 停车库7200 7764 设备面积300 人防面积264 三、项目开发建设及经营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1、有关工程计划的说明 项目总工期为36个月(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当完成地下室第一层工程时,开展预售工作。

技术经济学典型案例--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典型案例--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案例教学 案例1:(1)总投资估算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工业项目,由国内A、B两投资方组建的公司建设和经营,是该项目的财务分析主体。 项目的计算期为8年,根据计划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6年。生产A、B、C、D四种产品。 该项目建设投资为2494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费用222850万元(包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20683万元),无形资产费用5000万元(其中场地使用权为1800万元),其他资产费用500万元,预备费21119万元,固定资产进项税为20683万元。项目计算期为8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6年。建设期内建设投资分年投入比例为第1年50%、第2年50%。 该项目初步融资方案为:用于建设投资的项目资本金91246万元。建设投资借款158223万元,年利率7. 05%,采用项目资本金支付建设期利息,利率按单利计算,且假定建设期借款在建设期每年年中借入,当年按半年计息。 项目投产第1年负荷90%,其他年份均为100%。 满负荷流动资金为10270万元,投产第1年流动资金估算为9598万元。计算期末将全部流动资金回收。流动资金的30%来源于项目资本金,70%为流动资金借款,流动资金借款的年利率为6.56%。

要求: 1.估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并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 2.估算项目的建设期利息,并编制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估算项目的总投资,编制项目的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结果取整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序号项目合计建设期 1 2 1 借款 1.1 建设期 利息 1.1.1 期初借 款余额 1.1.2 当期借 款 1.1.3 当期应

技术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技术经济学案例分析理工大学(公选课)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概述 1.1项目概述 保护区是具有“境关外”特性的经营区域,享受我国保护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为了拓展保护区功能,提高保护区在新形势下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保护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设立物流园保护库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实现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功能。财务基准收益率为6%。 1.2 基础数据 1.2.1 建设规模 本工程计划建设两层仓库,一层仓库面积40598.6平方米,二层仓库面积28433.2平方米,堆场面积82000平方米,设计仓储量为10万吨。 1.2.2项目的计算期 本项目计算期按21年计算,其中,建设期为1年,营运期为20年,第二年投入使用。 1.2.3 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本项目工程建设投资总额估算为15566.48万元人民币。(2)流动资金估算:本项目所需流动资金采用扩大指标法进行估算,按每年营业收入增加部分的10%估算流动资金。全部自筹。 (3)资金来源:本项目建设投资资金50%自筹,其他由商业贷款筹集,贷款利率为6.12%,按等额还本利息照付的方式还款,10年还清贷款(含建设期)。建设投资估算见下表。

(4)资产形成:工程费用、全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形成固定资产原值;无其他资产形成和无形资产费用。 1.2.4 营运收入及营业税金估算 (1)营运收入 ①库房出租率:库房出租率见下表。 表格 2 库房出租率

②仓库堆场收入:仓库建成后计划用于出租,一层仓库日租金按1元/㎡计,二层按 0.8元/㎡,堆场0.4元/㎡。出租天数按照365天计。 ③车辆收入:供需车辆3辆,平均每辆车的单位收入为200元/天,一年按照365天计。 ④装卸收入:两层仓库若全部出租,每层每年可以装卸5万吨,装卸费率为20.31元/吨(每层装卸量=设计装卸量×出租率)。 ⑤其他收入:2万元/年。 (2)营业税金 营业税金及附加按年营业收入的5.55%计算。 1.2.5 营业成本估算 (1)固定成本 ①折旧:按现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采用分类法计算折旧,建设期利息及预留费按比例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及残值见投资估算表。 ②摊销费:无其他资产和无形资产,所以摊销费用为0 。 ③修理费:按折旧的20%计。 ④工资:工资支出12万元/年。 ⑤企业管理费:按收入的10%计。 ⑥其他费用:按50万元/年计算。 ⑦利息支出:主要是建设投资借款利息。 (2)可变成本 ①劳务费:为5.5元/吨(每层仓库达年产的仓储量为5万吨/层)。 ②临时修理费:按30万元/年计算。 ③其他可变成本:按20万元/年计算。 1.2.6 利润总额计算 所得税税率33%,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15%提取

技术经济学案例答案

一,创新引领世界(P1) (一)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 重大举措;(2)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 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 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代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三) 创新型企业定义: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二,谷歌:互联网时代(P9) (一)书上写 (二)主要特征 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有: (1)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 (2)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 (3)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创新型企业颁奖 (4)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机制; (5)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英国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1921—)列举了创新型企业的十大特征: (1)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能力相当强; (2)从事基础研究或相近的研究; (3)利用专利保护自己,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价; (4)企业规模足够大,能长期高额资助R&D(研究与开发); (5)研制周期比竞争对手短; (6)愿意冒风险; (7)较早且富于想象地确定一个潜在市场; (8)关注潜在市场,努力培养、帮助用户;

技术经济学案例答案

1,创新引领世界(P1) (一)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 重大举措;(2)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 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 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代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三) 创新型企业定义: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2,谷歌:互联网时代(P9) (一)书上写 (二)主要特征 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有: (1)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 (2)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 (3)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创新型企业颁奖

(4)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机制; (5)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英国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1921—)列举了创新型企业的十大特征: (1)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能力相当强; (2)从事基础研究或相近的研究; (3)利用专利保护自己,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价; (4)企业规模足够大,能长期高额资助R&D(研究与开发); (5)研制周期比竞争对手短; (6)愿意冒风险; (7)较早且富于想象地确定一个潜在市场; (8)关注潜在市场,努力培养、帮助用户; (9)有着高效的协调研究与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家精神; (10)与客户和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关键。[1]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可以看作是创新型企业: (1)有自主品牌,不是代工企业; (2)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研发人数在30人以上; (3)有较大的营业规模,年营业收入在8000万元以上; (4)有较好的成长性,年收入增长率在20%以上; (5)有创新性,不是纯模仿企业; (6)有较好的市场地位,在行业或细分市场上居于前5位; (7)主要通过内生方式实现增长,而不是依赖并购方式实现增长。 符合上述3个以上特征的企业,我们可以看成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高科技行业、消费品行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国家最有活力的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成为政府重点扶植的对象。创新型企业也是风险投资机构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三,“众包”昭现民主化创新的流行(P11)(一),书上 (二) 民主化创新特点:

创新案例分析——联想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分析——联想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有两家,其中之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 2002年12月3日,联想又一次聚焦了世人的目光,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在联想大厦隆重举行,来自英特尔、微软、甲骨文、德州仪器等世界级信息产业顶尖技术精英亲临联想,参加各种论坛和产品展示活动。 多年来,“World”基本上是国际优秀信息技术企业的通行证,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在其中只能是充当一个配角的角色。联想代表国内IT企业首次坐庄“World”。这使得中外知名企业巨头坐在了中国人的企业里谈经论道,这件事本身正是这种国际化合作潮流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已经开始崛起,能够与世界对话未来。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曙光。联想的技术创新之路 据联想有关人士称,此次联想之所以能够举办此次盛会,根本的原因是联想在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的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经济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持续的创新力,创新再生产通过对扩大再生产的否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如果说创新是新经济的动力之源,那么技术创新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创新要求技术创新作为其坚实的基础,而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法则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的整体进程,从而更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身处IT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看到,技术创新正在加速前进。例如半导体产业过去用了28年时间才使微处理器的速度达到1GHz;而近20个月以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了3GHz的新高峰! 一.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在坚定走技术创新道路的企业发展道路中,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业界称之为“爬北坡”和“爬南坡”。所谓“爬北坡”,指的是企业从发展一开始就把自身定位在技术驱动型企业上,在研发方向上直接切入核心技术的领域,在此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爬北坡”道路笔直,但比较艰险。 所谓“爬南坡”指的是企业从产品、应用技术层面开始研发,逐渐在技术、资金上积累,逐渐向核心领域进军,最终把自身塑造成技术驱动型企业。“爬南坡”道路平缓,但比较安全。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爬南坡”从产品、应用层面向核心技术层面逼近有它天然的优越条件:首先,中国企业位于中国市场的最前端,灵感来源于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