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整体文综试卷满分120分,单选题50分、非选择题70分,从试卷结构、题量、题型的难度看比较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强调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材料题的中的改革问题,国防与外交、民主与法制、民生问题等),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切合的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课标准为准绳,以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

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中考命题的改革方向,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二、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不透彻选择题部分试题明显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注重了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的考查。

但不少考生平时对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出现问题。

2、识图能力欠缺

试题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仍然出现了漫画、图片以及表形式的题目。这次的市模拟考试第

4、12、17、19题就是这样类型,个别学生就不善于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出现的失误比较多,这些问题特别考察了学生能不能根据图中信息,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

系,有最基本的分析能力,但在这一点上还做的不够。

3、分析问题不深,解析材料能力欠缺31题和34题考察的是政史中的热点,即:民主与法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相当一部分考生只从某一个方面分析,把一个要点答成了一簇花,对材料不做整体分析,发散思维差,辨析能力弱,分析和回答问题不善于变换角度。如34题第二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加答问题的角度很局限,角度不能扩展,所以造成失分。

三、考试内容的特点

1、落实基础,紧扣课程标准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针对今年时政中的奥运、十七大、改革开放20周年等,这次模拟考试试卷将时事热点渗入多种题型中,有效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题型新颖,突显课改魅力

从总体上看,试题贴近现实、联系热点、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其他学

科知识、课外阅读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

念。

3、难度尚可,有较高区分度

因为开卷考试相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考出优异成绩,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从考生来看,多数学生感觉比以前的试卷略难。因此平时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成

绩普遍较好,最高达98分,85分以上也不在少数,而70分及以下也有不少个别学生甚至不到60分,差距明显。

四、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选择题总体上得分率较高,统计人均得分12.80,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有几个还取得该题满分。学生失分严重的小题依次是5、7、11、13、17、21.23小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辨析和比较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知识和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差。

(2)简答题:学生28题第一问基本上都能拿满分。但第二问中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比较大,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和比较,实际上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很多学生思维比较狭窄,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造成失分严重。

29题学生普遍答的比较好,多数同学第一问、第三问能够得满分,第二问个别学生出现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答题时不能看分值答题,给出的答案太简单,点较少。

(3)探究实践题:

此题得分尚可,但无一人得满分。第二、三小题失分较严重,只有2人全做对,连成绩好的学生都出现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学习掌握不准确,不求甚解。民族文化、世

界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部分知识本来就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加上复习进度没到这部分,造成这样的结果。

(4)活动与探究题:31题第一问学生大多能得满分,第二问失分主要原因是:①审题

能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确理解题意。②分析综合能力差。③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偏离主题,不善于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表达。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理解归纳能力亟待提高。32题学生第二、三问普遍没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是第一问中的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掌握的不熟练,个别想当然地乱写一通,没有自己的思考。说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33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二问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多表现为答题角度偏少。34题,第一问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对解放以来,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掌握的情况不好,个别学生乱写一气。

而对第三问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一题,却答的比较好,反映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这是值得肯定的。

从以上各大题情况分析来看,造成学生的答题失误主要是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获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等能力低、

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习惯,审题和解题能力弱所致,

但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有关。如过于着重抠课本、

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未重视主题知识的复习、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迁移知识的教学,等等。

总的来说,这次模拟考试,学生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优秀率达到了23%,及格率也达到了64%,只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及格。当然,考试只是对之前工作学习的一个检验与

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之后的教学和学习,

我们也不能就此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继续努力。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切实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要求学生不仅记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

还要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基础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迁移、联系和比较能力。复习课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理清知识联系,完善知识网络,进行重要专题的整合。

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解决审题不严密的问题,提高答题“质量”。努力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审清题意基础上再答题的习惯。答题时注意理论实践结合,运用规范化语

言作答。

3、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沟通、多交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要提高复习最后阶段的效率。要让学生将复习目标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自己平日勾画出的重点等,逐一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

一下,,以便能在答题时,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另外要再翻阅笔记,强调讲过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以前做错了的地方。

5、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中考信息,研究各地模拟试题,把握中考的方向和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必由之路,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迎着课程改革的朝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让我们期待今年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20xx-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历史部分: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内容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内容,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99人,不及格人数22人,及格人数77人,优秀人数25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68.3,优秀率25.3%,及格率77.8%。

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0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政治部分:

一、试题分析和特点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为文科综合模拟试题,共两大部分:卷I选择题部分(50分),卷II非选择题部分(70分)。卷I选择题政治部分共10道题为1-10题,其中前4题为时事政治,每题一分,侧重国内时事政治重大事件,5-10题为基础知识考察为主的选择题,同样以国内和人民、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材料为背景和教材知识相联系,形式以组合式选择题为主这样使试题知识考察更宽,涵盖的知识点也更多。21题至27题为政史综合部分,充分体现了本试卷的综合性。

卷II部分为非选择题部分共70分,其中28、29、30题为政治题部分,34为政治历史综合部分,题型有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合作探究题、综合回答,试题题型灵活多变充分考查学生的学习灵活性,方法多样性。28题为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责任,权利和自我保护的认识,29题为分析说明题共11分,主要考察学生对食品安全、科学发展观、民生等知识点的认识。30题为探究题共12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的关注能力,对国情、国家责任、公民意识、创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4题为政治历史综合部分共14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55%,中档题占35%,稍难题占1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不是很大。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大,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如6、7、29题。

2、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如21至27题、34题。

3、立意新颖,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6、8、28题。

4、体现新增内容。如34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部分学生出错多的题为1、10、27题,第1题时事考查对数据记不准,学生对国家重要事件不够关注导致丢分。第10题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大部分同学失分原因是对国策的理解不灵活、太窄,不能进行知识的准确迁移。第27题是政史综合选择题,学生选错的原因是对基础知识记不准确。

非选择题为28、29、30题,34题政史综合题。学生失分较多的题29、30题中的意义类,说明类题,主要表现在对材料中事件的意义、说明的观点总结不全面,定位不准确。原因主

要是学生对背景材料不熟悉,一看就蒙了,不知从哪儿下手,对问题分析不清,找不到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综合归纳能力欠缺,方法技巧欠缺,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应重点解决。

三、非选择题分析

28题---“关注生命,简要回答”得分率最高,此题是以“小悦悦事件”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由于学生对此问题不陌生或是深有感触,所以对学生来说这个题不算难。考查知识点:

(1)道德建设

(2)珍爱生命;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

(3)社会责任感

(4)违法行为;犯罪;刑罚处罚

(5)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6)见义勇为;公平正义

失分原因:

(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全面系统的分析思考问题,分析的角度不够。不懂得按点答题。

(2)分析问题不够深入,不透彻。

(3)专业名词术语不能灵活运用

29题---“阅读材料,分析说明”,好多学生不会总结观点,而是照搬照抄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这说明学生们探究实践能力还是不强,还是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不能够灵活运用和迁移知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佳。

失分原因:

其中(1)、(2)题学生失分严重,第(3)问个别失分。

(1)学生审题不清,无法下笔

(2)没抓准关键词,马虎失分

(3)本题政治色彩很明显,学生专业术语缺乏,不能做到准确作答

(4)学生归纳能力不强,答题角度缺乏

30题---“关注科技发展,探究实践”题,第二问: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是否表明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为什么?对此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应该结合国情作答,但不少同学只是一味的判断,不会组织答案,还是没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考查知识点: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说明了什么、青少年怎么做

失分原因:

(1)没抓准关键词,答题不到位

(2)归纳总结能力差,不能全面回答

(3)对此类题型理解较差

四、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抓基础,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万变不离其宗”,中考试题无论怎么考怎么出,都是回归到课本上,因此,对课本的重点纲目、重点知识要熟记,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书本内容,可按书本思路,或按“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社会、国家”,或按道德、心理、法律、国情为主线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体系,做到胸有成竹、灵活运用、随时提取。(二)、专题梳理,沟通课本内容,构建知识专题,培养整合分析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创新性、整体性思考问题能力,复习中就要打乱教材顺序,对相近知识、同类知识加以综合,进行梳理、重组形成专题知识。

(三)、加强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联系能力和应试水平。

每个热点的发生都是多种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重大时事、热点,专题训练,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定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找出与书本知识的联系,用学到的书本知识去思考分析大事热点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分析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开卷考试中很多是开放性的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做题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要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够自己采集、选择、加工、处理。(四)、专项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对于主观性题目,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把握材料主题,结合问题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明确答题方向;再结合信息点,回归课本,多角度多层次的归纳出反映题意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专题练习,以便掌握各种题型的方法和思路。

1.意义类题:注意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回答。

2.建议类题:注意建议的对象一般是“学生、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建议内容,可从“法律、道德”或者“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

3.对于价值判断:注意先断再析。

4.探究题:一定要弄清题意,紧扣材料,提出反映材料本质的问题或写出标语或写出口号,提出的问题,自己一定能解答,写标语口号一定要简明扼要。

(五)、教师要改进教法,要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最后一段时间,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松懈,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考状态,争取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

20xx-20xx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本试卷为文科综合摸底试题,试卷满分120分,单选题

50分、非选择题70分。本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又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还强调了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如20xx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20xx 年左宗棠诞辰2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海防、法制、民生问题)。试题难度比较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试卷结构看,政治题偏多,历史题占的分量偏小。

一、试卷情况分析

历史部分

卷一为选择题,共27个题,有11个题目考查的是历史,它们分别是1-7、11、12、13、15题,有9个题涉及的是中国史,有2个题考查的是世界史。在这11个题目中,出错较多的为1、4、7、15题。1题考查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英雄,而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现的英雄,出错同学,概念不清。4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颁布的宪法是什么,现在用这个教材没有,属于老师补充材料。不同时期会颁布的宪法,以前的课本很明显,如:《钦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在的教材,

部分宪法内容删去了,笔记做的不好的学生,翻课本也翻不到。7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明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