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环境卫生--环境和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卫生--环境和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卫生--环境和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卫生--环境和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A.相乘作用

B.拮抗作用

C.相加作用

D.协同作用

E.增强作用

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 )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摄入量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13.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 )

A.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降低

B.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益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只要暴露频度低,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14.目前认为某些有害物无阔值,它们是( )

A.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

B.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

C致敏物 D.环境致畸物 E.遗传毒性致癌物

15.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6.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异常的变化

B.生理代偿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17.人群易感性是(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感染以后产生的

18.下列有害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9.关于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

B.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

C.对人体健康毒害严重的主要有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

D.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癌性

E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畸性

20.下列都是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哪项除外( )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真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21.微量元素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产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高或过低

E.以上都不是

22.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

A.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进人环境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D. A+B

E. A+B+C

23.下面哪项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4.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征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5.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哪项除外(

A.DDT

B.氰化物

C.PCBs

D.镉

E.铅

26.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是( )

A.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

B.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高

C.环境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

D.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经口吸收

E.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呼吸道吸收

27.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物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8.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 )

A.DNA损失剂

B.染色体断裂剂

C.不包括以DNA为靶的诱变机制的致癌物

D.促进细胞凋亡的物质

E.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

29.肺癌高发人群是( )

A.城市居民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

D.燃煤农户的居民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

30.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哪项除外( )

A.三卤甲皖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31.导致出生缺陷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中,环境因素单独作用的比例为( )

A.20%

B.10%

C.30%

D.40%

E.60%

32.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存在敏感期

B.剂量-反应关系仅在特定条件下存在

C.种属差异性大,存在个体差异

D.致畸物的胎盘转运和转化影响致畸性等

E.以上都是

3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英文缩写是( )

A.ECDs

B.CDEs

C.EDCs

D.CEDs

E.EDBs

无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为EEDs

34.目前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与下列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错误的是( )

A.某些癌症

B.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代谢紊乱

D.出生缺陷

E.生殖障碍

35.环境卫生标准的制订原则不包括( )

A.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B.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

C.保证居民不发生慢性危害

D.不需要考虑经济因素

E.选用最敏感原则

36.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卫生单项标准( )

A.环境空气卫生标准

B.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E.环境医学评价技术规范

原始答案为C,经查阅7版教材,认为答案应为AC,请核对。

37.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常用指标( )

A.人群接触的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

D.骨髓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8.生物有效剂量是( )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39.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高危人群

E.以上都是

40.生物标志物是( )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41.生物标志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应用于( )

A.生物有效剂量的测量

B.内剂量的测量

C.早期效应的测量

D.宿主易感性的评价

E.以上都是

42.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哪项除外( )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

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

C.更能反映对人的有害效应

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

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

43.制定某物质的卫生标准的依据是( )

A.中毒剂量

B.最大无作用剂量或阈剂量

C.耐受剂量

D.吸入剂量或吸收剂量

E.以上都不是

44.环境卫生学的研究中( )

A.环境流行病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B.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C.环境毒理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D.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最佳方法

E.需要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45.以下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哪项除外( )

A.未知毒性化合物基本毒理学特征评价

B.建立动物模型,确定病因

C.毒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研究

D.应用于环境生物监测

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

46.现场生物监测与传统的环境监测相比,其特点是( )

A.能够迅速反映对生物体、特别是其遗传物质产生的影响

B.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经济

C.能反映总体的污染水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D. A+B

E. A+C

4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

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健康

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D. A+C

E. A+B

48.下面哪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 )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49.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4种类型,哪项除外( )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和(或)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E.发育毒性(致畸性)

50.关于致癌强度系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指一个个体终生(70年)暴露于某一致癌物后发生癌症的概率的95%上限估计值,其单位以[mg/( kg·d)] -1表示

B.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m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上限,以[mg/( kg·d)] -1表示

C.它是指一个个体终生( 70年)暴露于某一致癌物后发生癌症的概率的90%上限估计值,其单位以[μg/( kg·d)] -1表示

D.致癌强度系数可因暴露途径不同而异

E.此值越大,则单位剂量致癌物的致癌概率越高

51.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作用阈值的化学物可计算出( )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

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

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D. B+C

E. A+B+C

二、问答题

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上有何意义?

2.如何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基础?

3.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4.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5.试说明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多样性,研究环境因素联合毒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6.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

7.试述影响人群健康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易感性。

8.环境污染急性和惺性危害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9.什么是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10.试述环境与健康相关标准体系的内容?

11.环境卫生标准与基准的区别与联系?

12.试述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3.D

4. C

5.A

6.D

7.D

8.E

9.C 10.B 1l.A 12.E l3.B 14. E 15.C 16.A 17.C 18.E 19.C 20.A 2l.D 22.E 23.A 24.E 25.B 26. A 27.A 28.C 29.E 30.B 31.B 32.E 33.C 34.B 35.D 36.C 37.D 38. B 39.D 40.C 4l.E 42.C 43.B 44.E 45.E 46.E 47.D 48.B 49.D 50. C

51.E

二、简答题

1.答:( 1)人类的环境条件是变动的,人体对环境的变化形成一定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状态的变动。适应性提供一种保护机制以维持机体的健康。机体的适应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遗传特征。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对各种异常的外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性。(2)另一方面,人体对环境变化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剧烈的异常变化(如气象条件的剧变,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等),超越了人类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人体某些功能、结构发生异常反应,使人体产生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2.答:(1)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机体的基因多态性有关。敏感个体的生物学本质就是由机体内在的遗传特征基因决定的。

( 2)环境交互作用在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3)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健康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的,全面认识环境因素和机体的遗传易感性,就可准确地对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有害因素的危害,也可以帮助敏感个体较准确地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暴露可导致的健康风险,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身体健康。

3.答:无论是人为排放的还是天然的环境化学物质,在进入环境以后会在空间位置、形态特征或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1)环境物质的迁移是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的过程。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通过转化作用可形成二次污染物。

( 3)环境化学物和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产生的影响:①扩大人群暴露的范围;②增加暴露途径;③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④影响暴露剂量。以柔和S02等环境污染物的实例说明。

4.答:环境暴露时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

( 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反应关系,根据阔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阁值和有阔值(包含必需微量元素)两种

类型,无阔值有阔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

(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数月或数年内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两个要素。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所以它们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5.答:(1)环境有害因素是多样的,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每一大类又包含许多亚类和具体的因素。环境有害因素的类型多、数量庞大,以致人体吸人的空气、饮用的水、摄人的食物中的污染物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物质同时存在。

(2)多种环境物质同时存在时对人体的作用与其中一种单独存在时有所不同,他们往往呈现复杂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生物转运、转化、蛋白结合或排泄过程等,使机体的毒性效应发生改变,加强或减弱。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称为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环境因素联合毒作用在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订混合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以及采取防治对策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6.答:(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

(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之称。临床所见的疾病患者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预防医学需要了解和掌握"冰山"的全貌,即了解整个人群有害效应的分布。只有了解人群反应的全貌,才可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

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答: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大类。( 1)影响人群易感性的非遗传因素: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生活习惯、暴露史、心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易感性可能有较大差异。婴幼儿解毒酶系统尚未成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老年人生理、生化、免疫等功能降低,DNA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因此婴幼儿和老人对环境有害因素的作用往往有更高的易感性。(2)影响人群易感性的遗传因素:如性别、种族、遗传缺陷和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等。

8.答:(1)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类型: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核泄漏事故;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慢性危害的类型:非特异性影响;引起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根据《环境卫生学》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举例。

9.答:( 1)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和危险度特征分析4大部分。(3)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1)危害鉴定:依据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资料,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有害效应的特征。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是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有阈化学物和无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不同。来自于动物实验的资料需要外推到人。对有阈化学物,应用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或最低观

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来计算参考剂量。对无阈化学物以致癌强度系数来表示化学致癌物剂量与致癌反应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外推时,需应用数学模型从试验高剂量的反应外推至低剂量。3)暴露评价:是要确定暴露剂量和暴露人群的特征。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暴露人群的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易感性等情况。4)危险度特征分析:它通过综合暴露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结果,分析判断人群发生某种危害的可能性大小,并对其可信程度或不确定性加以阐述,最终以正规的文件形式

提供给危险管理人员,作为他们进行管理决策的依据。

10.答:(1)我国的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分为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准体系和由卫生部门制定的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居民健康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五类三级,即按照内容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按照级别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此外,按照效力可以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3)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包括环境卫生专业基础卫生标准和环境卫生单项(个性)标准,各类单项(个性)环境卫生标准是直接为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服务的,它是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核心和主体,也是法规实施的技术保证。而专业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是制订和实施环境卫生标准的技术支柱。

11.答:( 1)基准和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准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

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它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

( 2)基准和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两者的数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基准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而确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基准的内容必然要随之而修订。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会随基准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和人们的要求等而变化。

12.答:( 1)制定的原则包括:①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②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③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④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⑤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

(2)制定的方法包括:①环境毒理学方法。②感官作用测定方法。

③环境流行病学方法。④其他研究方法包括: a.人类受控实验(志愿者试验);b.人体负荷量测定;c.混合污染物质的容许水平研究;d.数学计算方法; e.危险度评价

第二章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 A1型题 1.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 ) 1.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2.生物性、放射性、化学性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癌物 5.致癌物、致突变物、内分泌干扰物 2.当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天然污染物 2.化学性污染物 3.物理性污染物 4.生物性污染物 5.内分泌干扰物 3.当前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 1.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形成的 2.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3.工业污染造成的 4.燃料燃烧造成的 5.交通运输造成的 4.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中最主要的是 1.工业污染 2.农业污染 3.生活废弃物污染 4.交通运输污染 5.生产事故造成污染 5.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有害物质 2.汽车废气 3.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4.燃料燃烧 5.地面扬尘 6.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工业燃料是 1.石油制品

2.天然气 3.生物燃料 4.煤气 5.煤 7.用煤量最大的企业是 1.火力发电、冶金、化工、机械、建材 2.造纸、纺织、印染、石化、轻工、化肥 3.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玻璃制造 4.建材、印染、石化、轻工、化肥 5.造纸、纺织、焦化、印染、玻璃制造8.在交通运输工具中产生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 1.火车 2.轮船 3.飞机 4.汽车 5.电车 9.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1.二氧化硫、烟尘 2.二氧化碳、铅 3.汽车废气 4.地面扬尘 5.植物花粉 10.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 1.室外空气污染 2.生活炉灶 3.烹调油烟 4.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 5.人体代谢废物 11.室内的氡主要来自 1.地基土壤和建筑材料 2.装饰材料和物品 3.室外空气 4.燃料燃烧 5.香烟燃烧产物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受到损害。为了健康、愉快,为了事业成功,为了个性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必须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习一些优化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当代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1.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类型 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显然,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所指的人际关系不是这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概括的广义概念,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概括的狭义定义。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静态描述,而人际交往则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动态描述。人们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建立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它又是从人际交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基础。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双方作为信息对象的相互作用,并引起相互间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果。情感因素在这种认知结果的基础上发生的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情绪的敏感性、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等。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眼神、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人际关系不同,对人的认知和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识成分较为主要,而在各项服务性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中动作成分则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其中情绪的成分即对人的亲近、喜爱、相互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人际关系的突出特征。 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主要反映了人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少知心朋友 案例1 张同学,大三女生,进校以来一直担任班干部,在寝室里同学关系不错,象个大姐姐,同学一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向她倾诉,她也会尽力想办法为别人化解,人际关系显得不错。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人,但在咨询室她却常常止不住的哭,说自己内心非常压抑,自己总是强装笑脸为别人解忧了,而自己其实很苦,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主要靠自己在学校勤工俭学和外出打工,家里问题很多,全家的希望都在她身上,她压力很大,但她很好强,却不愿向人提起,感到缺少可以信任的知心朋友,因此不愿向人说起自己的困难,所以宁愿到咨询室来一吐心事。 案例2 杨同学,大四女生,人很瘦,一眼看去精神状态不好。她谈到自己学习成绩很好,同学都认可她的聪明,表面上她和许多同学关系不错,甚至可以和男生打打闹闹,许多男生也愿意陪她玩,很关心她,她也愿意为他们出主意,可内心里,私下里,在安静的时候,她还是感到空虚落寞,其实她并没有和他们说心里话,她因为失恋一直都很痛苦,但她没有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他们,她相信也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表面上的嘻嘻哈哈掩盖的是内心真正的孤独,他们并不是是她真正值得信任和可以交心的朋友。 案例点评: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这样一类同学在大学生中不算少数,特别是在大一新生中,由于过去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亲戚、老师,学习成长样样有人关心,但到了大学,从各地来的同学素昧平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师生关系也不象中学那样密切,有时甚至几天看不到,感到没有人可以倾诉。加之中学时大多依赖性较强,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 学,新的伙伴,新的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或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48 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8 学分:1.0 适用对象: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 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 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 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对 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 1.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节次名称学时分配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1学时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原则 1学时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1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 3、让学生理解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4、通过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列举的实验与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字数在2000字以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引入: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找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吃东西,但太长了,永远都吃不进自己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用着同样的筷子,吃着同样的食物,但是个个都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他们用长筷子吃饭,吃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饭,也其乐无穷。) 这个故事包含了人际交往方面的什么寓意呢—→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积极的人际关系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与人体健康、疾病甚至死亡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环境污染物大都以各种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物)为载体,通过呼吸、饮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会受到各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响。 第一节 空气 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始终处于空气环境之中,机体依靠与空气环境不断的物质交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密切相关。 空气自地表向上,可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空气密度最大的一层,空气总量的95%集中在这里,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该层的空气有较强烈的水平及垂直混合现象,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温度递减),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5℃。但有时也可出现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气温逆增)。对流层与地球表面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处于对流层上方,向上一直到50~55Km高度。其主要特点是空气主要以水平流动。由于太阳紫外线的作用,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原子态的氧,再与氧分子合成臭氧,在平流层形成臭氧层。臭氧能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地球表面的生物。 一、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空气的化学组成 自然状态的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包括:氮78.09%、氧20.95%、二氧化碳0.03%和微量惰性气体。大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尘埃、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成分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各种成分的分压和绝对浓度也随之下降。 (二)空气的物理性状 空气的物理性状是指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气象因素,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的离子化等。空气的物理性状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引起气象因素变化的99%以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人类机体本身对这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讲解学习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摘要: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交往与心理问题分析,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引言: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进入了大学的殿堂的新生们,可能首先发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大学,人际之间的交往占了很大的一部份,你必须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同学、老师、宿管以及社会上的人等等。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交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与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马加爵事件,那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际交往,从而使自己心理扭曲,而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愉快、欢乐和幸福,而紧张、冲突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烦恼、郁闷和痛苦。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人际网络。人际关系沟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态和想法的良好工具。通过人际交往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我们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更要对清晰地认识人际交往,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原则,避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危机,形成良好顺畅的沟通,增加了解,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未来。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与其照看着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形成稳定的亲密关系,以满足其强烈的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缺乏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A型题 1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 B.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 C.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D.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E.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 2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紫外线消毒 C.臭氧消毒 D.碘消毒 E.煮沸消毒 3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A.Cl2 B.HOCl C.Cl— D.Ca (OCl)2 E.OCl— 4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 A.加氯量 B.有效氯 C.余氯量 D.水的浑浊度 E.细菌学指标 5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 A.降水 B.江、河水 C.泉水 D.深层地下水 E.水库水 6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错误的是 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7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 A.缺钙 B.缺硒 C.高钙 D.缺碘 E.高硒 8水俣病属于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食物中毒 9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 A.肺炎球菌总数 B.结核杆菌总数 C.细菌总数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 10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苯 E.砷 11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12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概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 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作为一个生活常识,被大多数人重视,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隐形条件却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人们所理解的身体健康,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不生病,但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却很空泛。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心理,即心里所想的东西,它反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折射出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是积极向上、生活乐观,总给身边的人带来欢笑,容易相处,进而人缘好,朋友多,困难时有贵人相助,不顺时有好友相伴,所以这类人群的生活大体上顺风顺水,即使有波折,他也能很好处理,继而东山再起。而心理不太健康的人会心情偏执,易暴易怒,很难相处,进而人缘不好,朋友少,心情不顺畅时无人倾诉和排解,面对困难时总是孤军奋战,无人共享欢乐和悲伤,所以这类人群的生活大体上坎坎坷坷,偶尔燃起生活的希望也会被自己很快浇灭,进而恶性循环,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上面的情况,这就给我们大学生一个警示了,要想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学到与社会接轨的能力,第一点就是要摆正心态,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举止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当马加爵、药家鑫这类惨案发生时才会掀起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何避免这类惨案的发生,我们大学生该做些什么,值得我们思考。以我之见,当务之急是要保持心理健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 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的就是适应环境。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枯燥而繁忙的,但仍然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仍然在父母的庇佑下,陡然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入学之前尽可能的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就不会措施不及而心情抑郁了。正式入学后,才会涉及到真正的人际交往。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中,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一个环境,到了大学后,一切从零开始,身边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我们需要抛弃以往的印象,重新树立一个自己,这就是考验人的地方。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

第一章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 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第二章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答: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看,人

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另一方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变化加以适应。 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 理学改变。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

生活环境与健康答案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答案 A型题 1. D 2. A 3. B 4. C 5. D 6. A 7. B 8. B 9. C 10.E 11.A 12.B 13.C 14.A 15.D 16.B 17.D 18.B 19.D 20.C 21.E 22.C 23.C 24.C 25.C 26.B 27.A 28.E 29.B 30.B 31.B 32.C 33.B

35.C 36.A 37.D 38.C 39.D 40.D 41.C 42.E 43.B 44.A 45.A 46.E 47.B 48.C 49.A 50.A 51.C 52.A 53.E 54.B 55.D 56.E 57.C 58.A 59.D 60.A 61.D 62.B 63.E 64.C 65.E 66.D 67.B 68.D

B型题 1. B 2.D 3.C 4.B 5.C 6.A 7.B 8.D 9.B 10.D 11.E 12.B 13.A 14.A 15.C 16.D 17.A 18. B 19.D 20.C C型题 1. E 2. C 3. D 4. B 5. A 6. C 7. A 8. B 9. B 10. A X型题 1.ABCE 2.ABC 3.ABCD 4.ABCD 5.ACD 6.ACD 7.ABCE 8.ACD 9.ABD 10.ABCDE 11.AC 12.ABCE 13.BCDE 14.ABE 15.ABC 16.ABCDE 17.BD 18. ABC 填空题 1.末梢神经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障碍、共济失调 2.低、好、高、差 3.燃料燃烧、人类活动、建筑和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4.筛除作用;接触凝聚作用;沉淀作用 5.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预防医学(自考)历年真题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选择题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是: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变态反应 D.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可导致: A.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病原体加速繁殖 B.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发病率增加 C.湖泊中水生生物死亡、建筑物腐蚀、森林枯萎 D.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发病率增加()3.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机体免疫力降低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气候变化 ()4.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5.常用的氯化消毒剂主要有: A.高锰酸钾溶液 B.臭氧 C.液氯 D.漂白粉精[Ca(OCl)2] E.漂白粉[Ca(OCl)Cl] ()6.属于介水传染的疾病是: A.克汀病 B.甲型肝炎 C.氟斑牙 D.水俁病 ()7.水质处理的常规方法包括 A采集水样 B过滤 C消毒 D澄清 E混凝沉淀 ()8.目前在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物质是: A.甲醇、氨和氡 B.甲醇、氡和铅 C.甲醇、其他VOCs和铅 D.甲醛、其他VOCs和氡 ()9.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物理消毒方法B.碘氟消毒方法C.氯化消毒方法D.紫外线消毒方法 ()10.饮用生物性污染水导致的疾病是: A.皮肤病 B.心血管疾病 C.脑血管疾病 D.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11.生活饮用水应符合的基本卫生要求有: A.感官性状良好 B.流行病学安全 C.水量满足需要 D.水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E.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12.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温、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D.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二、填空题 1.环境污染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和皮肤。 2.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病例分布与 _范围相一致。 三、名词 1.温室效应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范文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范文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看看“人”字的结构,一撇一捺,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人要生活得开心快乐,离不开人际交往。尤其在遇到困难时,人际交往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有助于对自我的了解 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和在社会中的地位,才 能对自己的各方面有比较清楚地了解,从而不断在行为中调控自我 和完善自我。 (二)信息交流功能 (三)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共同的需求,需求满足的重要条件是交往。在交往中,人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人欢喜时,与他共同分 享快乐,他人悲伤时,多一份理解与宽慰,正是友谊分担了压在心 头的重担。友谊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实践证明,交流越多, 感情越深,交往越少,感情就会淡漠,距离越远。 (四)有利于身心健康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讲,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人际交往有关。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尤其是 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会因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 尊重而使学生心情更加抑郁或急躁等,久之,会积郁成心理问题。 相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使学 生的心理需要获得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缓解心理紧张 和压力具有直接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要想拥有一个好人缘,在交往中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尊重原则 尊重的需要是人类的共同心声,也是每个学生内心渴望的需求。只有尊重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何谓尊重? ?与学生交谈时,目光注视着对方; ?与学生相遇时,微笑着与其打招呼; ?在得到学生的帮助时,说声“谢谢”; ?如果自己有不当的语言、教育方法时,及时说声“对不起”;?别人在说话时,注意聆听,不随意打断。 ?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好坏而有区别; ?学生有过错,不当众惩罚学生; ?不当众批评指责学生 (三)宽容原则 师生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这些均源于风俗习惯和个性差异及认识水平的不同等。遇到这些矛盾,宽容要体现在理解和忍让。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重要条件。理解就是要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处处体恤他人。 一位学生今天发了脾气,如果你能想到:可能是他遇到了烦恼的事情,你就能谅解他的反常行为; 在交往中,如能做到理解他人,善解人意,心理位置互换,一定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学生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一)缺乏交往的技巧

环境卫生学考试重点习题集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在家里,由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在学校,有同学、老师,在工作中,有同事、上下级等等。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大学新生,刚一到陌生的环境,开始过集体生活,这时候他们的人际交往比中学时代要广阔得多。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恰当处理各种交往,使每一个学生面临首要问题,也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心理幼稚同时又承受着超负荷压力的群体。面对来自社会、学校、环境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种种压力,有的学生能够建立某种程度的社会平衡和社会守常,保持着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常常不知所措,表现出压抑、茫然与失落,常被无名的烦恼所困扰,或因无端的恐惧而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导致心理崩溃、精神分裂和人格错位等。尽管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这个比例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呢?这涉及到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我们就会更健康、更快乐。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或者社会关系很糟糕,我们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无助等消极情绪。建立人际关系是最让人感到快乐和振奋的正向生活事件,而失去人际关系则是最糟糕、最让人难过的事件之一。所谓人际交往是指我们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些人互动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群体生活合作的方式而产生的,因此,带有明显的社会性。人际交往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人类使用在劳动中所发展起来的语言进行交往。除了语言,人们还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声调等进行互助交往。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打破了旧的交往模式,引发了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即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与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当人们采用这种方式交流的时候,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和工具以及一些特有的网络语言都有很大的不同。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什么是心理健康?当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指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切合和谐。“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三、人际交往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危机是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的。在同宿舍里,同学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生是否对学生生活感到满意。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宿舍中的大学生,常常出现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于合作的特点,情绪的满意程度低。在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大学生,则以欢乐、注重学习与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个性成熟的人,都同别人的关系良好,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别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还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搞心理健康水平的优秀者,往往来自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人际交往状况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佐证。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受到与别人交往状况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二章温热环境复习题

第二章温热环境 复习题 一、概念: 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 热射病、热性喘息、饱和差、露点、风向玫瑰图、贼风 二、填空 1. 因素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 2.直肠温度的测量应将温度计感温部位深入直肠一定深度,大家畜为 __________cm,猪羊等中等家畜为__________cm,小家畜禽为 __________cm。 3.静止代谢是要求动物在、、条件下用间接方法测定的动物的产热量。 4.炎热高温季节,为缓和家畜热应激,可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增加添加,以保证家畜的营养需要。 5.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__________。 6.炎热地区,如果色被毛和色皮肤相结合时最理想的。前者善于反射太阳辐射能,后者吸收紫外线,使不至于穿透皮肤。 7.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__________。 8.机体的热调节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 9.饥饿家畜采食饲料后,数小时内的产热量高于饥饿时的产热量。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__________。 10.皮肤蒸发散热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机制进行。 11.四种散热方式中,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这部分热能使畜舍_________升高,故又称为__________。蒸发散热使畜舍_________升高,又称 _________。 12.没有汗腺动物如鸡、兔,高温时只能加强和蒸发散热。 13.高温对母畜生殖的不良作用主要在配种前后一段的间内,猪在配种后 的天内、第天和天是对高温敏感的关键时期。 14.公对高温非常敏感, 26.7 ℃可使精液品质下降,超过35 ℃,可使精液完全失去受精能力。在纬度35°地区,这种动物的公畜常发生。 15.判断温热因素对家畜的综合影响,常用、、和 等指标。 三、判断 1.平均体温=0.7×直肠温度+0.3×皮肤温度。 2.以纯养分而论,脂肪的热增耗最大,蛋白质的热增耗最少。 3.高温能提高公畜禽的精液品质和性欲。 4.机体散热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四种方式。 5.蒸发散热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两种途径进行,不同的畜禽这两种途径散失的热量差别不大。 6.环境温度不是影响畜禽生产和健康最重要的因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否与领导、同事、亲人、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自己的身心健康。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理解上、情感上建立起的不同水准的联系。它是一种简单而复杂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产生心情愉悦、舒畅或苦闷、忧伤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一般比较持久,将会影响人生的某个阶段,以至人的整个一生。 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业负担加重了,尤其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多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原来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很难保持不败记录。成绩的下降,会使某些心理承受水平差的学生,由自负变成自卑,由乐观变成悲观,由期望变成失望,由开朗变成抑郁,由积极变成消极。这种失落感和挫折感如果得不到消除,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老师、同学疏远,与家长关系紧张,而人际关系的不正常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正因为如此,有意识地密切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中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1.要有准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存有的理解,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等的理解。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它影响个人的知觉、思维、学习行为。自我意识越准确,就越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合环境,越有利于自我发展,越有利于准确的人际交往。 2.要掌握适当的“度” 处理人际关系,要讲究“适度”。“万物皆有其度”,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的内在涵养。讲究“度”就是讲究辩证法,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长处,也要看到他人的优势、长处;既要说明自己的为难之处,也要体谅别人的为难之处。在待人接物时,努力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谦而不自卑。 3.珍视友谊,发展友谊 健康真挚的友谊能够成为行动的内驱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精神支柱。中学时代的友谊相对稳定、持久,有的能够保持终生,成为人生旅途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重在参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 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合新的学习环境,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培养自己今后能更好适合社会的水平,每个学生都应该抓住各种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提升自己,在活动中展示自己。 5.创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 作为一个学生要想获得充足的知识和信息,就必须经常持续地与老师、同学交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方法上,每个人都有一己之见;在知识结构上,每个人也都有所专长。 6.准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严于律己、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以诚恳、公正、谦和、宽厚之心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偶尔的过失。 7.学会对感情的合理宣泄

幼儿卫生学试题第二章.

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 一、概念解释 1、生长 2、发育 3、成熟 二、填空题 1、生长发育是一个_________的过程,既有________的变化,也有________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__阶段。 2、婴儿期的动作发育首先是会抬头、转头,然后会翻身、直坐,最后会站立、行走,这是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3、人的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_________上升,而是 _______________上升。 4、幼儿生理的缺陷会引起幼儿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正常,如斜视、耳聋、口吃的幼儿常会产生自卑感。 5、遗传决定了幼儿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_性,环境决定了幼儿生长发育的 ___________性,幼儿的生长发育就是个体的__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6、营养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基础。

7、_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______________手段。 8、铅、汞等污染物会影响幼儿_____________的发育;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尘粒等能引起_________________疾病。 9、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父母的素质及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体现了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因素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幼儿的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人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大多数器官和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一次是在(,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初期。 A、胎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幼儿期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尤赠强 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健康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疾病负担和健康长寿。睡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的环境观、健康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健康本身,而是更深层次的关注“身心与环境的完美适应”——和谐的环境与健康发展观。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也就是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如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特别是环境污染加重,造成空气、水源的污染,直接导致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变差,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致使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与“报复”,导致人类许多旧的和信得疾病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来,人畜、人禽共患的传染病就是例证,使人类的健康已经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二、生物、化学环境、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