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不同屈伸角度时提携角的变化,为肘关节畸形矫正及假体设计、置换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名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组,每组50名,分别测量每位学生两侧上肢在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提携角的大小,并比较不同性别同侧肢体及同性别左右肢

体提携角的情况。[结果]提携角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变小;在同一肘关节屈曲位女性提携角平均值明显大于男性提携角

平均值(P<005):活动为主的肢体,提携角大于对侧(P<005)。[结论]不同性别及同一性别两侧肢体的提携角明显不同,进行肘关节畸形矫正和假体置换时,要保留恰当的提携角,以期肢体外形和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关键词:肘关节;提携角

Abstract:[Objective]To measure the

carrying angle of elbow (CAE) at different elbow flex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index for correction of elbow malformation and elbow prosthesis design[Method]One hundred adult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erm of sex,each fiftyCAE at

0,30,60,90,120 flexion were measur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E and a number factor such as sex,handedness was evaluated[Result]The CAE decreased when the angle of elbow flexion increased in the same flexion angle of elbow,the average degree of females CAE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males°;女性提携角平均°,男性提携角平均°,经统计学分析,女性提携角明显比男性提携角大(P<005)。在同一肘关节屈曲角度时,不同性别同侧肢体女性提携角明显大于男性

提携角(P<005)。在男性中左右侧提携角相同的有6例(占12%),女性中有3例(占6%)。

22 正常成年男性两侧肢体在肘关节不

同屈曲角度时提携角的变化

在肘关节屈曲0°时,男性右侧肢体提携角平均为°,左侧为°,经统计学分析,右侧明显大于左侧(P<005)。如将所得成年男性肘关节屈曲不同角度下提携角的数据

于同一坐标上相连,各组数据均连为一直线,仅各条线的斜率不同,即各提携角的变化率不同。右肘提携角的变化率明显大于左肘提携角的变化率。在肘关节屈曲≥90°时,右侧肢体提携角与左侧差异无显着性(P>005)。当屈曲120°时,提携角为内偏的右上肢19例,左上肢17例(表1)。表1 男性肘关节屈曲不同角度提携角的变化(略)

3 正常成年女性两侧肢体在肘关节不

同屈曲角度时提携角的变化

在肘关节屈曲0°时,女性右侧肢体提携角平均为°,左侧为°,经统计学分析,右侧明显大于左侧(P<005)。提携角的大小与肘关节的屈曲角度成负相关,女性右侧提携角的变化率明显大于左侧。在男、女双上肢提携角的变化率中,以女性右侧提携角的变化率最大,男性左侧提携角的变化率最小。

在肘关节屈曲>90°时女性右侧肢体提携

角与左侧肢体提携角差异无显着性(P>005)。当肘屈曲120°时,提携角为内偏的,右上肢25例,左上肢21例(表2)。表2 女性肘关节屈曲不同角度提携角的变化(略)

3 讨论

31 提携角的形成

提携角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由于肱骨

远端及尺骨近端的几何形态决定的,肱骨下端两侧的隆起为内外髁,均为非关节部分,前者较大,居于较下之平面且突出,后者与肱骨小头之间无明显界限,由于肱骨小头的横轴与肱骨干不相垂直,而向内侧倾斜,且由于肱骨滑车外旋角造成肱骨滑车尺侧低

于桡侧5~6 mm,使其横轴与水平线形成4~8°夹角〔4〕;同时鹰嘴的横轴与尺骨干形成一小于90°的外偏角,尺骨近段从鹰嘴到尺骨干有两次偏斜,这两个角参与了提携角的形成,因此在肘关节伸直时,肱骨长轴和尺骨长轴并不在一直线上。肘关节屈伸过程中,前臂约有10°左右的轴向旋转变化,在屈曲

0~80°过程发生内旋,肘屈曲超过80°以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