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二、图表信息提取类

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表格、地图、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节就此专题进行讲解。

一、表格式

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

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一是划分层次: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星期日为第一层次;星期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第二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星期日、星期日合并,因为1995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劳动节、国庆节合并,因为2000年后小长假出现或增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并,因为2008年后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三是时间分析:与1950年比较,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

【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2016·二模·4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1913年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68.5 67 64

手工业7.7 7.7 7.4

现代制造业0.1 0.6 2.5

采矿业0.2 0.3 0.8

电力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一是划分层次:种植业、渔业、林业、手工业为第一层次;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电力为第二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种植业、渔业、林业、手工业合并,因为都是传统经济,占主导地位,且有所下降;

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电力合并,因为都是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采矿业、电力合并,因为都是重工业,且有所发展,但仍十分落后。

三是时间分析:1890-1933年为中国近代阶段,自然经济不断解题,民族工业产生并缓慢发展。

【答案】示例: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二、地图式

地图式一般以中外古近进行对比,这一般涉及到社会的转型。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转型。如有小图,大图小图结合看,小图往往可以看出不同。

1.(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一看文字: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和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二看时间: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三析转型: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

【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我们认为,除“参考答案”提供的两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作答:

信息1:汉代各州围较大,唐代长江流域各道围较小;

说明1:唐代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中央对长江流域控制加强。

信息2: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

说明2: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

信息3: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说明3:汉至唐边疆民族关系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

信息4:从汉代的交州到唐代的岭南道,、所辖围变化不大:

说明4: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2016?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41)(12分)(12分)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图13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14 新航路开辟

比较图13、图14,提取两项有关全球围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二看时间:古代中国;新航路开辟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三析转型:中国仍然为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阻碍近代化进程;欧洲为工业文明,促进近代化进程。

大图小图结合看:从线路上看,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从贸易中心来看,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从性质上看,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掠夺之路;从交换产品上看,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围传播;从贸易性质上看,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

【答案】示例一:

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2分)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4分)

示例二:

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2分)

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4分)示例三:

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掠夺之路。(2分)

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巾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4分)示例四:

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围传播。(2分)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围扩散交流。(4分)

示例五:

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2分)

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4分)

(说明:只要答出两项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得12分。)

三、柱型式

柱型式的解题技巧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

1.(2016·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均国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2000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纵坐标单位是1990 Int.GK$(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横坐标单位是年(year)。

从上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解析】第一,分阶段:第一阶段1-1000年;第二阶段1500-1820年;第三阶段2000年。第二,看趋势:1-1820年中国人均GDP领先于世;1820年后中国落后于世,但到2000年中国不断增长;西欧和世界从1500年开始呈上升趋势,2000年西欧发展最快。第三,析时间:1820年中国为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500年可以看出西方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艺复兴解放人们思想,人文主义精神发展;1820年可以看出西方处于工业革命时期(18C60S—19C中期),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思想的不断发展;2000年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

示例一:信息: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

说明:西欧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思想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示例二:信息: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说明: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示例三:信息:1~1000年西欧的人均GDP有所下降,中国的人均GDP有所上升。

说明: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战乱不断,经济衰退;中国经历了汉唐宋大一统的局面,政局相对平稳;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步,小农经济发达;江南大开发,海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四、折线图

1.(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年高考模拟考试二?41)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四年级下册文字题专项训练

四年级下册文字题专项训练 38.填空。(口算) (1)130加上20与5的积,和是()。 (2)7除280的商减去25,差是()。 (3)100减去240除以8的商,差是()。 (4)8与25的积加上70得()。 39.列综合算式计算。 (1)581减去6个72得多少? (2)46的27倍加上382得多少? (3)1450比69的16倍多多少? (4)785减去1476除以12的商,差是多少? 40.列综合算式计算。 (1)1800减去15乘24的积,差是多少? (2)434加上16个36得多少? (3)15乘18的积除以27得多少? (4)602加上14的13倍,所得的和再减去750,差是多少? 41.填空。 (1)一个数加上45的和乘以5得300,这个数是()。 (2)90减去一个数的差除450得10,这个数是()。 (3)380减去一个数的差再加上150得350,这个数是()。 (4)25乘以15与一个数的和,积是5000,这个数是()。 4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7除782的商比150少多少? (2)1030比28乘35的积多多少? (3)1240比740与295的差多多少? (4)18的47倍与1200相差多少? 43.列综合算式计算。

(1)26乘以98与59的差,积是多少 (2)3588除以108与48的和,商是多少? (3)765与387的差乘以24,得多少? (4)2319与11311的和除以235得多少? 44.列综合算式计算。 (1)42乘391与145的差,积是多少? (2)27除3923与1234的和,商是多少? (3)24与31的和除3630得多少? (4)125与69的差乘38,积是多少? 45.把下列式子改写成文字题。 (1)1350-14×27 (2)2852÷23-115 (3)132×(494-458) (4)1245÷(29+54) 46.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749减去46乘38的积,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1749-46×38 B.(1749-46)×38 C.1749-38×46 D.38×(1749-46) (2)36除18加上450的和,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36÷18+450 B.18+450÷36 C.36÷(18+450) D.(18+450)÷36 47.把下面各式改写成两种不同叙述方式的文字题。 (1)160+368÷23 (2)64×27-1325 (3)(403+59)×34 (4)266÷(141-122) 48.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计算。

初中地理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 1.右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地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地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地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神州九号于2012年4月9号运抵酒泉(39.44o N,98.31o E)卫星发射中心, 将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 交会对接,担负此次任务的飞乘租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结合图完成2-5题。 2.卫星发射地“酒泉”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酒泉”所处的半球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4.假如“神九”于7月份某日上天与“天宫一号”相会,到进地球行到上右图中的() A. a与b之间 B. b与c之间 C.c与d之间 D.d与a之间 5.这一天潍坊的季节与昼夜长短情况是()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分A. ①c B. ②a C. ①a D.③b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完成6-7题。 6.四图中小河自西向东流的是( )A 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7.四幅图中等高距最大的是:()A 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读下图,据此完成8~9题 8、在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点是A ① B.② C.③ D.④ 9.下面对图中四个点的位置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点在④点的正北方 B.②点在④点的正东方 C.6月21日在①点可以看到极夜现象 D.③点每年有两次太阳光的直射现象 10.读“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①、②两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______。 (2)A村所在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_____℃ (3)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 佳坝址。修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_ _ 据报道,2012年4.5月间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东经117。,北 纬16。)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了某邻国军舰的干扰。 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A地立即前往事发 地点进行处理。结合右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渔政船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应该选择的前进的方向 大致是()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季节一天中B处比E处先日落 B.ED两地之间比BC两地之间的距离长 C.图中E点的位置是(10度S.105度E) D.图中C点在E点的的西南方向

中考数学图表信息题汇编

中考数学图表信息题汇编 图表信息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通过图象、图形及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的一种新题型,在解决图表信息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细读图表:(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2、审清要求:图表题往往对答题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题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较对象、变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图表题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类型之一图形信息题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找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图形问题的时候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图形的简单性质入手。 1.(沈阳市)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第8个图形中有个圆. 2.(聊城市)如下左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A.54个B.90个C.102个D.114个 3.(?桂林市)如上右图,矩形A1B1C1D1的面积为4,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2B2C2D2四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3B3C3D3,依此类推,求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是。 4(?襄樊市)如图,在锐角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画2条不同射线,可得6个锐角;画3条不同射线,可得10个锐角;……照此规律,画10条不同射线,可得锐角个. 类型之二图象信息题 此类题目以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用函数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需要要把所给的图象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加工,再合成. 5.(?莆田市)如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轮船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C.轮船比快艇先出发2小时 B.快艇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 D.快艇不能赶上轮船 6.(?滨州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 A.10 B.16 C.18 D.20 7.(?龙岩市)下表为抄录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公布的三种球类比赛的部分门票价格,某公司购买的门票种类、数量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专题16 地理图表的分类分析

专题16 地理图表的分类分析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报道,联合国近日警告称,南苏丹今夏将有530多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 A.800千米 B.600千米 C.1 110千米 D.400千米 2.南苏丹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下列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A.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B.完全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 C.大力发展畜牧业,节省粮食 D.提倡全民节约粮食 【解析】1选A,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苏丹的领土南+北最大跨度约为8°,由此可以估算其领土南北最大距离约为800千米。第2题,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可以緩解粮食危机问题,其他三项都是不可行的。2016年5月20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计量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海南省分公司、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三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计量日》纪念邮票和纪念封发行仪式在三沙市驻海口办事处举行。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被选中作为纪念封的图案。读曾母暗沙地形图,完成3、4题。

3.曾母暗沙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A.大陆架 B.海沟 C.海盆 D.大陆坡 4.下列是沿E-F线所画的四幅剖面图,正确的是( ) 【解析】3选A,4选A。第3是题,由图可知氵海底水深浅,小于52米,是浅海大陆架地区,海沟、海盆、大陆坡的水深大于200米。第4题,图示是等深线,沿E-F线水深由深变浅再变深的变化过程中经过2个礁丘,一个礁坑近F一侧等深线密集,坡度大,E侧等深线稀硫,坡度小。 2016年5月15日,遥感卫星三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完成5、6题。 5.下列事象遥感卫星可以完成的是( ) A.提供天气云图 B.制定农业生产措施 C.制定减灾预案 D.检索有关数据 6.遥感卫星的关键装置是( ) A.太阳能电池 B.传感器 C.地面接收装置 D.运输火箭 【解析】5选A,6选B。第5题,天气云图是利用遥感卫星完成的,而制定农业生产措施、制定减交预案和检索有关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第6题,遥感卫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7、8题。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独特,且海运发达。南非的农业和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下图分别为南非地形地势、耕地和降水量分布。 (1)概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点。 (2)归纳南非耕地的分布特征。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中低纬,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南非耕地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高原上;多分布于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南非的耕地分布等。 (1)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南非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海陆位置来看,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交通位置来看: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在筹划建设的中—老—泰高速铁路是中国与老挝、泰国跨境合作重要交通项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中—老—泰铁路的起点;老挝、泰国则位于中南半岛上。

简要分析该铁路线沿线的地形特征。(6 分) 【答案】地势北高南低,且由北向南地势降幅较大;(2 分)北部为山区,山高谷深,高差悬殊;(2 分)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2 分) 【解析】本题需要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里南共和国(简称苏里南)国土面积为16.4万平方千米。平时,人们衣着、服饰比较简约,下午2时后的大街上人员稀少,社交活动一般安排在晚上。苏里南华人多来自广东,客家话是国家法定语言,春节是法定节日,节日期间,华人互相拜年、恭贺佳节,赶庙会是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如图示意苏里南位置。

中考数学图表信息题专题训练.docx

第 6 课时图表信息题 表信息是中考常的一种型,它是通象、形及表格等形式出信息的一种新型,在解决表信息 的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1)注重整体。先材料或表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 向。要通整体,搜索有效信息;(2)重数据化。数据的化往往明了某 ,而可能正是个材料的重要之;( 3)注意表。表中一些不能忽,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表下 的“注”“数字位”等。 2、清要求:表往往答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要求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象、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表需要用明的言行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表中所列内容 的相互系,从中找出律性的西,再概括一个。在表述要有具体的数据比、分析,要客地反映 表包含的信息,特要注意目中的特殊限制。 型之一形信息 找律是解决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找律既需要敏的察力,又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在解决 形的候从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形的性入手。 1.(·沈阳市)察下列形的构成律, 根据此律,第 8 个形中有个. 2.(·聊城市)如下左是某广用地板的部分案,中央是一正六形的地 板,周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从里向外的第 1 包括 6 个正方形和 6 个正三角形,第 2 包括 6 个正方形和18 个正 三角形,依此推,第8 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 A.54 个B.90 个 C.102 个 D.114 个 3.( ·桂林市 ) 如上右,矩形A1B1C1D1的面4,次 各中点得到四形A2B2C2D2,再次四形A2 B2C2D2四 中点得到四形 A3B3C3D3,依此推,求四形A n B n C n D n,的面 是。 4(·襄樊市)如,在角AOB 内部,画1条射,可得 3 个角;画 2 条不同射,可得 6 个角;画 3 条不同射, 可得 10 个角;??照此律,画 10 条不同 射,可得角个. 型之二象信息 此目以象的形式出,有用函数象 的形式出,有以的形式出,需要要把所的象 信息行分、提取加工,再合成. 5.(?莆田市)如表示一艘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从甲 港出到乙港行程随化的象,根据象下列 的是() A.船的速度20 千米 / 小 C .船比快艇先出 2 小 B.快艇的速度40 千米 / 小 D .快艇不能赶上船 6.(?州市)如,在矩形 ABCD中,点 P 从点 B 出,沿 BC、 CD、 DA运至点 A 停止,点P 运的路程x,△ ABP的面y,如果 y 关于 x 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词语专项巩固提升训练习题及答案

词语专项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suìdào shātān biān fúlǎo yīng bèn zhòng ()()()()()chōng shuāyōu lǜténg luóxiāo sǎsuìdào ()()()()()zǐsèwǎn xiáǒu rán pìrúmímàn ()()()()()qiān bǐyōng yǒu chúchòu qián kūn wéi chí ()()()()()guījǔdùjuān tǎo yàn tíxǐng jiěmèn ()()()()() 二、我会写出下面缺少的量词。 一()风景一()玻璃一()小河一()桃花 一()画卷一()母鸡一()铃铛一()花瓣 一()春雨一()鸭子一()丝绸一()松脂 一()松树一()黑影一()衣服一()轮船 一()毫毛一()刺刀一()项链一()民房 一()材料一()枪响一()冰凌一()木桌 一()光华一()冷汗一()盘子一()壮举 一()线团一()醉拳一()芦苇一()阳光 一()英雄一()活鱼一()钻石一()眼睛 一()镜子一()火车一()花园一()死尸 一()步枪一()下午一()森林一()帐篷三、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风趣——()朴素——()时令——()华丽——()独特——()鲜嫩——()率领——()照例——()倘若——()甜蜜——()慰藉——()闪烁——()真切——()阔达——()复杂——()怒吼——()仍旧——()推测——()详细——()冲刷——()迟钝——()轻灵——()浮现——()根据——()假说——()后代——()过程——()小巧——()支撑——()温顺——()生存——()开辟——()新奇——()兴起——()对象——()具备——()特性——()功能——()效力——()交叉——()指挥——()节拍——()寂静——()朦胧——()的确——()尽职——()解闷——()勇猛——()淘气——()跌倒——()反抗——()理由——()讨厌——()忠厚——()心事——()预备——()必然——()啼叫——()即将——()呵斥——()昂首——()不仅——()聚集——()允许——()主宰——()荒凉——()尸首——()岗位——()侍候——()附近——()敏捷——()譬如——()分辨——()明艳——()念书——()慌忙——()发愣——()规矩——()每逢——()观赏——()清静——()合适——()名目——()宽广——()

地理位置专题训练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专题训练 答题要点: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所处纬度带、热量带,如五带或高中低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答题技巧: 1.半球位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160oE~180o~20oW位于西半球;20oW~0o~160oE位于东半球。 0o~90oN(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 0o~90oS(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 2.纬度位置: a五带划分:热带(23°26′N~23o26′S)、北温带(23o26′N~66o34′N)、南温带(23o26′S~66o34′S)、北寒带(66o34′N~90oN)、南寒带(66o34′S~90oS)。 b高中低纬度划分:低纬度地区(0o~30o)、中纬度地区(30o~60o)、高纬度地区(60o~90o) 3.海陆位置:位于某大洲或国家的什么位置,濒临什么大洋又如:岛屿、半岛、大陆东西部,太洋东西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大陆,海岸线… 4.相对位置:在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什么方位

例题1: 据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解析:从纬度位置看:位于低纬度热带;从相互位置看: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例题2::根据阿富汗的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瓦汗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问题:从纬度带、海陆位置和该国所处大洲的方位,概述阿富汗的地理位置特征 例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一:太平洋中的甲(日本)、乙(新西兰)两岛国示意图 资料一:太平洋中的甲、乙两岛国示意图 根据资料一,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2、比较甲、乙两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中考冲刺:图表信息专题(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图表信息专题(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中考展望】 内容解读 1.图表信息题就是以图象、图形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类计算题。图表型计算题的题型十分丰富,有实验类计算题、探究性计算题、推理性计算题、学科内综合性计算题、数据分析类计算题等。 2.图表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范围很广,内容可以包括光、电、力、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涉及高新技术,有的涉及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电器或生活现象,有的涉及一些日常电路,有的涉及环境环保或资源利用等等。试题的形式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探究性。 3.试题对学生的考查能力点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象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图表信息题型特点是:图象、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或是问题成立的条件,或是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等等。 能力解读 1.近几年的图表型计算题的试题一般蕴含的信息量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由于学生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往往会因为数学知识或工具运用不熟练或不正确,导致物理问题无法正确解决.此类试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综

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图表型计算题是作为中考的压轴题或综合性的计算题的首选题型。 2.图表信息题的知识容量大,所以通常以综合性试题出现,个别地市的试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题型,也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这也就加大了这些题的分值含金量,往往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关键点. 【方法点拨】此类试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仔细阅读、观察、分析图象、图形或数据表格中蕴含的物理信息,不轻易放弃对试题提供的图象、图形和数据的利用,在解题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充分挖掘图象和图形以及数据表格中包含的物理信息,从而将问题解决。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力学问题 1、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 密度ρ A ,ρ B ,ρ C 和水的密度ρ 水 =1.0g/cm3)之间的关系是() A.ρ A >ρ B >ρ C 且ρ A >ρ 水 B.ρ A >ρ B >ρ C 且ρ C >ρ 水 C.ρ A <ρ B <ρ C 且ρ A >ρ 水 D.ρ A <ρ B <ρ C 且ρ C >ρ 水

06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关系探讨类(六)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六、关系探讨类 关系探讨型是文字材料题的一种变形,但又比文字材料更形象,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图示以及箭头的指向和相互间的关系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那么,对于这类的题型又如何解题呢? 一、公式关系探讨 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是公式关系探讨类试题。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看公式找关系。第二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转换关系确立观点。第四步:史论结合分析观点得出结论。 【答案】 【示例1】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 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 【示例2】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

中考地理专题--图表专题之分布图(含答案)

图1 1.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有( ) A.铁、铀 B.铜、黄金 C.铝土、金刚石 D.石油、磷灰石 2.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四国的共同特点是( ) A.工业很发达 B.物产很丰富 C.粮食能自给 D.是临海国家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图2),完成3~4题。 图2 3.a和b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4.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 A.a B.b C.c D.d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图3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图3 5.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B.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7.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A.稻谷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8.图4中的我国东西部之间明暗交界线与我国( )吻合度最高。 图4 A.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B.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9.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图5),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图5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河流 10.读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图6),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图6 A.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是发展牧羊业的一个有利条件 B.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温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适于发展牧羊业 C.牧羊带从A→B→C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降水量的变化 D.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所产的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二、综合题 11.读埃及和法国农业分布图(图7、图8),完成下列问题。 (1)尼罗河注入的海洋是______________。据河流流向判断,法国地势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罗河两岸种植的最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 (3)分析埃及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6课时 图表信息题(含答案)

第6课时图表信息题 图表信息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通过图象、图形及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的一种新题型,在解决图表信息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细读图表:(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2、审清要求:图表题往往对答题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题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较对象、变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图表题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类型之一图形信息题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找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图形问题的时候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图 形的简单性质入手。 1.(沈阳市)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 第8个图形中有个圆. 2.(聊城市)如下左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 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 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 是() A.54个B.90个C.102个D.114个 3.(·桂林市)如上右图,矩形A 1B1C1D1的面积为4,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 到四边形A2B2C2D2,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2B2C2D2四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3B3C3D3,依 此类推,求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是。 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 4(·襄樊市)如图,在锐角AOB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 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 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 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 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 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 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C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故选B。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故选C。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自拟论题类(八)【word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全国卷 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八、自拟论题类 2016 年全国卷第41 题继续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从1 卷的“制度构想题”、2 卷的“玄 奘和鉴真出游题”到3 卷的“自开商埠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 角度作答。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其视野开阔,贯通中外,立意高远, 直面热点。 一、解题步骤及方法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仔细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领悟命题意图或试题 立意;其次,根据获取的有效信息,围绕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最 后,调动所学知识对所拟的观点进行严密的论证。 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2016·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仔细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领悟命题意图或试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必修 3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与必修1 欧美民主代议制之间的关系,突出考查了历史主干知识。本题命题意图分析:当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基于这一点,2015 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 试题考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突出科技创新;2016 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 试题“制度构想与实践”,突出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其次,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其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付诸实践,因此可以拟定卢梭共和制构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最后,调动所学知识对所拟的观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比如,选择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如何违背民意,

中考地理专题训练题(答案)

2019学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地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地理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下列地理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类型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工业区 C.经济特区 D.香港特别行政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理区域类型的判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地理区域有的是自然区域,有的是经济区域,有的是行政区域,等等。例如,珠江三角洲属于自然区域;工业区、经济特区属于经济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于行政区域。 2.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 B.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 C.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 D.江西省是沿海省级行政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行政区域的知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因此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省级

行政区;我国纬度位置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海南省;纬度位 置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我国国土的最北端就在该省;江西省位于内陆。 3.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 ) A.深圳、广东 B.北京、重庆 C.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自治州 D.香港、宜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政区域不同级别的判断。广东、北京、重庆、西藏自治区、香港为一级行政区域,深圳、西双版纳自治州、宜昌为二级行政区域。 4.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接近( ) A.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1月份0 ℃等温线(局部)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其北段大致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吻合。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其中昆仑山脉是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它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经过秦岭淮河,接近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1](同名14694).doc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1](同名14694)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下面谈谈图表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图表题她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结 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经典41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及答案 1、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5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二数各是多少? 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32-X)。 3X+(32-X)×5=122 3X+160-5X=122 2X=38 X=19 32-X=32-19=13 答:甲数是19,乙数是13。 2、弟弟有钱17 元,哥哥有钱25 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解:设哥哥给弟弟X 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25-X)×2=17+X 50-2X=17+X 3X=33 X=11 答:哥哥给弟弟11 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3、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 倍,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 分米,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问:这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各是多少? 1+1=2 1+2=3

解:设原来短绳长X 分米,长绳长2X 分米。 (X-6)×3=2X-6 3X-18=2X-6 X=12 2X=2×12=24 答:原来短绳长12 分米,长绳长24 分米。 4、有大、中、小三筐苹果,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 千克,大筐装的是小筐的4 倍,大、中、小筐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设小筐装苹果X 千克。 4X=2X+16 2X=16 X=8 8×2=16(千克) 8×4=32(千克) 答:小筐装苹果8 千克,中筐装苹果16 千克,大筐装苹果32 千克。5、30 枚硬币,由2 分和5 分组成,共值9 角9 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9 角9 分=99 分 解:设2 分硬币有X 枚,5 分硬币有(30-X)枚。 2X+5×(30-X)=99 2X+150-5X=99 3X=51 X=17 30-X=30-17=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