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境引入

情境引入

情境引入
情境引入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有人说,一堂好的数学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入入胜;有人说,一堂好的数学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还有人说,一堂好的数学课更象一部合理而巧置悬念的侦探小说,一开始就诱动读者心理上、感情上、思想上的参与,犹如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启发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经受智慧、毅力、勇气的磨砺,数学课的引入是高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育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思维,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激情……一句话是否唤醒学生智慧,然而,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在新课引入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和“电灌”的情境(滥用多媒体).有的牵强附会,使情境中的数学与学生经验中的数学相距甚远,不能引发正迁移,或情境中的数学现象繁杂,主题不明,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或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有的缺乏问题性、缺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冲动性;有的偏离阶段性,其呈现方式对不同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不同年级(班级)不加区别.创设情境如同建造桥梁一样,如果把数学情境的“合理性”视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把“问题导向性”看作是对桥梁功能的设计要求,那么,“有效性”则可看作是对桥梁工程质量的总体考虑,那怎样的情境被引入课堂才有效?

1.运用实例、故事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1设计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情境引入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新教材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每章都出现了不少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实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燃起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1“函数”概念的情境引入

在一次学科组内公开课上,上课的老师居然迟到了,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在“他为什么迟到了?”的疑惑中等待了一分钟,任课的老师匆忙进教室后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对不起,我迟到了,大家一定想知道我迟到的原因吧,那是因为

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发现所骑的摩托车没有汽油了,于是就到路边的电脑加油站加油了,在加油过程中我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如5. 80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生答:一个是油量,一个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进油时,油量会发生变化,油量变化了,金额就

跟着改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11章第1节函数的概念”,单价5. 80 元坍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我们把它叫做“常量”,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z升,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5.80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z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z的函数.我的摩托车油箱最多能装10升汽油,那么自变量z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答:0≤z≤10)….

“函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历来困扰着我们数学老师,而这样的一节课所创设的引入问题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和感悟.在传统教学中,对“函数”概念的引入都是采用“直接告诉式”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函数的定义,这个定义冗长、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这节课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设置“迟到”——“加油”——“函数”的导入过程,引入入胜.

案例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情境引入

一位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对学生说: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返回1分钱,第二天给我返回2分钱,第三天给我返回4分钱……即后一天返回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

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

案例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情境引入.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老师提出: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看看所砌的墙是否经过这条细绳.然后问:为什么若墙面经过这条绳子,所砌的墙就与地面垂直呢?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门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垂直?转动门扇是否还与地面保持垂直,奇怪吗?为什么?到底隐藏着数学上的什么奥秘?由这些亲切真实情景,导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水到渠成了.

1.2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故事情境引入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新教材在-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介绍了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史料,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数学审美能力,

案例4坐标系(平面)概念的情境引入

一位教师在教学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笛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闪耀广大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故事;有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与高中数学有关的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很多,如等差数列小故事(高斯用倒序法求1到100的所有整数和)、与集合有关的小故事(理发师与刮胡子的悖论)、与无理数有关的故事(毕达哥拉斯与第一次数学危机)、与图形有关的故事(阿基米德墓碑圆柱容球,高斯与正十七边形)、与线性规划有关的故事(线性规划之父丹齐克(Dantzing)的发明单纯形法)、与密码学有关的故事(数学家韦达利用数学方法破译西班牙的军事密码,为他的祖国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等,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都可以用来作为导入数学新课的案例(素材).

2.运用旧知、悬疑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1设计温故知新的旧知情境引入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情境,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推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的认知结构上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建立新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谓水到渠成.

案例5复数概念的情境引入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已经历过的数集扩充有哪几次事实?

生1:正整数、自然数、非负有理数、有理数、实数,

师:上述数集扩充的原因是什么?

生2: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得在已有的数集内有些运算无法进行,

师:数集的扩充过程体现了哪些规律?

生3:每次扩充都增加规定了新元素.

生4: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运算规律,在数集扩充后的更大范围内仍然成立.

生5:扩充后的新数集里能解决原数集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请哪个同学将上述几个同学的理解作一个概括?

生6:由于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得在已有的数集内有些运算无法进行,为此对数集必须进行扩充.在扩充过程中体现了如下规律:①每次扩充都增加规定了新元素;

②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运算规律,在数集扩充后的更大范围内仍然成立;③扩充后的新数集里能解决原数集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负数不能开平方的事实说明实数集不够完善,因而提出将实数集扩充为一个更为完整的数集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了上述准备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借鉴上述规律,为了扩充实数集,引入新元素i,并作出两条规定.(下略)

以上创设承先启后,温故知“新”,以旧导新的情境,使学生对i的引入不会感到疑惑,对复数集概念的建立也不会觉得突然,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轨道中,为概念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2设计推波助澜的悬疑情境引入

心理学认为,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设置悬念可能引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产生一种非学不可的迫切心情,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山穷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乐,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新课的开始,故意创设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刺激学生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6对数概念情境引入

一位教师在引入对数计算一节内容提出下面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对折五十次,你们想想大概多厚”,有的学生回答:“怕有几尺厚吧,”老师回答“差远了,你们尽量往多的地方想,”有学生回答“能有几丈吗?”老师回答“再大胆些”;有学生半信半疑地说:“总不能有几百米吧?”老师回答“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高过月球了.我们可以顺着这爬上月球见嫦娥和吴刚呢!”这时学生几乎没有一个相信这个结论,老师回答:“不相信就算算”.学生也憋不住了,个个紧张地进行对数计算,算错了的学生自觉地找同位的同学纠正.

抽象的对数计算,经过这样的引入,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状态,学生兴味盎然,不知不觉地学上了对数计算这节内容,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案例7余弦定理的情境引入

一位教师在讲《余弦定理》时,设置了如下‘情境: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 a2+ 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 - a-+62一z?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

思维从问题开始,以上通过巧设悬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数学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3.运用课件、游戏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3.1设计情景交融的数学课件情境引入

电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较强演示力与感染力,能把平淡文字表述演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把抽象知识演化为动态的发生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值得运用,

案例8正弦型曲线图像变换的情境引入

在讲解正弦型曲线y= Asin(wx+φ)的图像变换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对正弦型曲线y= Asin(cox+9)的图像进行动态演示,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A、ω、ψ,屏幕上随即显现相应的曲线,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看清同类曲线内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方向发展.

3.2 设计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实验)情境引入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做些游戏(实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学得轻松.

案例9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情境引入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设计如下: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给每位同学发一张,让大家按这样的步骤进行,①在圆内部任意找一个不同于圆心的点A;②在圆周上30个等分点,分别记为B1、B2、…、B30;③折叠圆纸片,使圆周上的点Bi与点A重合,展开纸片后得到一条折痕;④重复上一步骤,使圆周上其余各点与A点重合,得到30条对应的折痕;⑤最后展开纸片,可以发现未被折痕覆盖到的区域正是一个椭圆的形状,

再如,在讲解“数学归纳法”时,可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多米诺”骨牌游戏,使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本质.在立体几何起始可通过让学生利用六根火柴摆四个三角形,引出空间问题;通过“切西瓜”的实验,体验平面分割空间的奇妙……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注意“问题情境”设置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注意“问题情境”设置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果是不好的“问题情境”,反而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现将一些自认为不成熟的情境列举一二,分析在问题情境设置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与同行交流。 误区一:“生活味”>“数学味”。 [情境描述] 8加几 课件展示:“儿童乐园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了儿童乐园很好玩,有小火车、有碰碰车、还有滑滑梯。 生2:我发现了儿童乐园有很多小朋友。 生3:我发现了儿童乐园有五颜六色的花朵。 生4:我发现那些花会动。 生5:我发现花的旁边还有一只蝴蝶。 …… 【反思】: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合适的生活情境切入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支点,但多数只停留在原型的塑造和气氛的营造上,真正有质量的情境并不多,这样一来,“生活味”是浓了,但“数学味”却明显感觉淡化了。 像这一情境,可谓“生活味”十足,熟悉的场景配合精美的动画,孩子们喜欢啊,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画面上有什么就说什么,可就是发现不了老师想要的,把老师急的……类似场面,相信好多

老师都曾遇到。其实,这个情境的创意还是不错的,非常适合一年级儿童的爱好,欠缺的就是情境中少了点“数学味”,假如我们换个角度让学生观察,比如: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坐小火车?有几个小朋友玩滑滑梯?你知道坐小火车和玩滑滑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相信学生的发现肯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整堂课也会因此更加精彩。 误区二:“趣味性” >“挑战性”。 [情境描述]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件展示:“五一”节到了,新时代电器城正在举行促销活动,规定凡是购买两件促销商品且金额满500元者,均可参加抽奖“彩色电视机”活动。今天的促销商品如下:万科电饭煲280元,希格落地扇140元,大亚电吹风80元,格兰仕微波炉340元,灿坤电熨斗150元。 师:如果是你,怎么购买才能参加抽奖活动? 生:…… 【反思】:现在老师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多把新、奇、趣、美放在第一位考虑,而对情境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具有思考价值往往忽视掉了,其实,数学还是那个数学,激趣固然重要,但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了使单调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气,教者创设了“购物抽奖”情境,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情境中供学生选择的方案是唯一的,既不符合学生的购买意愿,也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能把其中某些商品做些调整,如“希格落地扇140元”调整为“美的落地扇240元”等,这样让学生选择的空间就比较大,也比较具有挑战性,当然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见,我们在设置问题情境

巧妙创设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

巧妙创设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 发表时间:2012-11-01T14:22:37.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20期供稿作者:陈月 [导读] 牛津小学英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 陈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211102 对话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策略:模拟生活情境、创设动画情境、设计游戏情境、营造音乐情境。 一、模拟生活情境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必须将学生从课堂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才能表现出来。”换言之,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目前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中的许多话题如“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第九单元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病人可模拟出各种生病时的症状,医生可对病人进行检查。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又如教师节来临时创设送老师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的场景,三八妇女节时创设让学生买礼物送给妈妈的场景,既贴近学生生活,无形之中还进行了道德教育。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动画情境 牛津小学英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现代媒体的运用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录像、电视、电影及计算机媒体制作一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为对话学习创设各种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唤起学生的对话欲望,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学节日时,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同时呈现几个节日场景,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节日的图片和歌曲,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各种节日都能有所了解,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三、设计游戏情境 在对话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做游戏,只要运用得法,就能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牛津少儿英语》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根据其中的内容设计很多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在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学习氛围下,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并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如:我在教“Sorry.That’s OK.”“Are you ready?Yes.”这组对话时,利用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拿出几个沙滩球,告诉大家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玩球,学生都跳跃起来,非常高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到前面,笑着问:“Are you ready?”而且从表情、神态中尽量流露出含义,但不讲出来,提示学生可以回答“Yes or No”,然后把球抛给他,故意抛得太高,让他接不到,我很悲伤地说:“Sorry.”引导他说:“That’s OK.”随着活动继续开展,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反复感受语言,已不经意地领悟出了这段对话的具体含义,并在反复的游戏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这组对话。 四、营造音乐情境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同样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境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唱,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境;更可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歌曲,或将歌词进行替换使用,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牛津少儿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学生学习了“Who’s he?He’s my father.Who’s she? She’s my mother.”的句型,并配有一首歌曲,教师可将歌词替换成brother、sist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人物练唱,还可采用让一部分学生问,另一部分学生答的形式进行对唱。在兴味盎然的对唱中,这组对话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必然能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情境,使之为对话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 作者:贾玮 所谓情境设置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与情感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 具体说来,情境设置在公民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设置的直观性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遵循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时期。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必须得到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录像,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物化为充满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训练了抽象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二、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内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可见,好奇心是人们固有的。但中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一旦这种瓜得以回报、满足、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情境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这是由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决定的。 情境设置运用电化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表演的再现等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充分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情境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若忽视情感因素,公民课教学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投入到公民课学习中来才有可能达到公民课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在情境之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导入法的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导入法的感悟 李春宝 寿乐镇土官口中心学校 数学知识大多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学生往往对此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恰当地运用情境导入,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 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景创设,一般分为:激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入、活动导入、故事导入等多种形式。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以1-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 然而并非所有新授内容都必须进行各式各样的情境导入,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例如:一位老师讲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使用了童话导入。具体课堂实录如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看一个动画:白雪公主。(课件动态演示:白雪公主戴着冠军奖牌回宫殿,紧随其后的是四个小矮人,并配以画外音,小矮人:“白雪公主,你今天太美了,天下没有人能和你比。”)噢,刚刚结束的全国舞蹈大赛,白雪公主获得了第一名,四位小矮人是跑去祝贺的。白雪公主决定拿出自己最爱吃的苹果招待她的好朋友。(课件动态演示,小矮人围坐在桌旁,白雪公主拿出12个苹

果、4个盘子放在桌上。)白雪公主怎么分合适呢?(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然而我觉得这位老师用该童话引入,会分散孩子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把注意力转移到白雪公主的故事内容上。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导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课开始,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分桃子,而且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一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握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懑状态了,然后吴老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桃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其“挑战性”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学生的心从平静到波澜跌宕起伏,主动学习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了。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导入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有效调节和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水平。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Word文档(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 新课导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散,都与新课的导入有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巧妙开头,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若能在开始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扣人心弦,对上好一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引入方法,在本文中将探讨以下八种方法: 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首要的一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探究科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导入方法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新课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新知识学习的“大门”。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就是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时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教材、教师、学生四者的关系,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且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入,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有些教师对新课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新课导入无足轻重。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往往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或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或离题万里,弄巧成拙;或缺乏准备,演示失误。他们的这些新课导入很难从心深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和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也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无法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如何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直接关系到能否尽快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究,谈几点个人的体会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课堂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每一节课的开头好坏,决定着本节课的效果。可见,能否恰当的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 果,也是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本人

高中政治课堂中情境导入法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中情境导入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5:37:30.560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兰玲[导读] 高中政治课堂创新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在政治课堂中导入的有效性和有趣性,用情境导入法能够使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得以完全利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通过作者的教学实际来谈情境导入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兰玲乌苏市第一中学 833000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创新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在政治课堂中导入的有效性和有趣性,用情境导入法能够使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得以完全利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通过作者的教学实际来谈情境导入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境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43-01 高中课程难度比较大,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而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就在于导入的环节,笔者认为在导入课堂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最为合适。高中政治课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因此一节课的效果如何,与导入密切相关。在导入新课的策略上下功夫,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优化课堂效果。因而首先谈谈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所谓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也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手段。因此,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有效的导入,既可先声夺人,又可引人入胜,能够迅速将学生引领进入知识学习的特定情境,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情境导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经常用到,通过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生活情景导入”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完成课堂教育教学目标。 二、情境导入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的误区 虽然情境导入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情境导入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使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出现了尴尬的现状。 (一)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教学的情境的时间把握的不够准确,使得教学目标的完成存在一定的问题。情境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课堂教学中去,但是高中政治老师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为学生学习设置情景,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在情感上比较能够感受到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还不够系统,教师并没有系统的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得到的只是浮于表面的浅层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情境导入是知识教学的方式之一,情境导入的目的在于让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但是高中政治教师在使用情境导入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 (二)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实现。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设置,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教学氛围之中,但是教师往往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学生在观看相关的视频之后,思维往往比较发散,教师缺乏对学生问题设置的针对性。 三、情境导入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具体操作 (一)展示时政新闻进行情境导入 政治课的时效性要求政治老师时刻关注时政热点,并且在课堂中展示时政新闻从而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节内容中,可以以中美贸易战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上课前搜集资料,展示《中美贸易摩擦》的视频,设置问题,进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必修二第九课第三课《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这一框内容中,可以用盘点2018年中国外交的视频导入,为学习我国外交政策奠定基础。 学生对于时事政治新闻比较感兴趣,但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具体的新闻内容并不了解,因此在利用时事新闻进行导入的时候需要教师提前安排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对于有些比较艰涩难懂的政治热点,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引导,从而提高情境导入的有效性,也可以为学生做以热点为背景的主观题奠定基础。 (二)利用地域特色创设情境 学生为什么觉得知识枯燥乏味?很大程度在于觉得知识离自己的生活遥远。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调动,课堂效率便难以提高。为了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除了应用时政新闻,还能利用乡士事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可以将本地方的特色和课堂内容相结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价格变动的影响》这课内容中,将乌苏市最具代表的娄楼超市搞特价活动时的照片作为背景材料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三中,可以以乌苏啤酒节、乌苏市古尔图镇的胡杨林为背景来创设情境。通过利用地域特色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三)利用生活问题创设情境导入 政治课程在高中的时候,课程中实际上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正是由于这原因,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知识的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必修一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使用了哪些外国产品或者品牌,从而创设情境,引入本节内容。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际中,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进行导入,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课程内容等多种因素。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导入,目的都是要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发表时间:2016-04-14T10:45:41.9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作者:叶成荣[导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叶成荣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二中276100 教学是一门艺术,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则更是一门艺术。“问题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朽的话题。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 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时适时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话题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遗传规律》的教学时,开始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肖伯纳。有一位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便生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到:“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对于这种针锋相对的说法,到底孰是孰非?学生开始争论不休。我就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进入《遗传规律》新知识的探索。 二、创设矛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难点 针对某些特殊的生物问题,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心灵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在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后,我在课堂中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精细胞?”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信口而答:“4种”。显然,学生学习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得到了这样的一个错误答案。当时我没有评价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接着又问:“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精细胞过程中,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尽管对我这样的设问感到意外,但大多数学生开始回忆相关的知识。有反应快的学生回答:“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假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产生4种精细胞,那么按照上面的理论,这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就能产生8个精细胞了。”至此,学生才幡然醒悟刚才的结论错了,正确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趁热打铁,继续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卵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精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动物(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卵细胞?”可见,抓住契机,富有技巧的问题创设,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问的“矛盾”,不能故弄玄虚。 三、创设求异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应注意问题创设的角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对课本“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一经典实验的学习,在分析完课本实验并得出结论后,可进一步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①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什么?②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误差,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在学生思考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经典实验的过程和理论结果,课本上都有。但实验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很少能留意思考,教材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经过教师的设疑,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四、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能力 要上好一节生物课,单靠一两个设问是不够的,它需要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的问题创设,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将括号内的内容去掉,结果又如何?如果将一个精原细胞改成一个生物体,结果又如何?如果将精原细胞改成卵原细胞,结果又如何?这些条件和设问角度的改变,可以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等多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做到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有效、丰富并充满乐趣的问题情境创设来完成整个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教学,是新课标理论指导下的新一轮教学创业。学以致用,教以树人,新课标理论的科学内涵正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唯有充分地进行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知识的有效传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法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法 新民街小学谈学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可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景创设,一般分为:激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入、活动导入、故事导入等多种形式。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以1-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 1. 激疑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导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课始,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分桃子,而且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一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握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

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懑状态了,然后吴老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桃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其“挑战性”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学生的心从平静到波澜跌宕起伏,主动学习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了。 2.谈话导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让我们坐火车到数学王国去玩一玩好不好?(课件出示数学王国画面) 生:好。师:那么谁来当司机呢? 生:大家推选。师:一名同学当司机,剩下的就是乘客,你们手中数字卡片的数,就是车厢号,该坐哪节车厢呢? (生汇报车厢号) 师:火车出发了。(放《火车开》音乐,生边唱边做动作) (二)观察探究,引学新知。师:同学们,我们来到数学王国,谁来迎接我们? 生1:阿姨和小朋友。生2:阿姨和小朋友在绿化环境。生3:阿姨和小朋友在给花和树浇水。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数学王国“A站”有多少盆花。(课件出示数学王国“A站”画面)生:9盆…… 3.实验导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播放动画,乌鸦喝水。乌鸦为什么能喝着水呢? 为什么要放若干块石子? 教师演示实验:两个同样烧杯中相同高度水面放入大小相同

案例教学情境的设置

案例教学情境的设置 内容摘要:教学情境能否紧紧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本文从营造学生感到“安全”、“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等角度探讨了案例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案例教学、情境、生活化 案例教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应用对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重视案例的分析过程,忽视了教学情境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设置案例教学的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呢?通过多年的政治课教学,我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营造学生感到“安全”、“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 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

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在这种“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下,很难想象会出现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倾听与共舞”式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感到安全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教师要多关心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生敢讲话,敢讲真话。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教师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学生一个说“不”的权利,既然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不妨也让政治课堂呈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新气象,同时,“蹲下身”用虚心的态度以学生为师,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让政治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舞。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庇护优等生,不歧视后进生,真正面向全体,创设一个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到“平等”、“安全”、“自由”的氛围,从而为案例教学情境的设置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美国教育家布郎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然而,由于教材滞后于现实,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空洞说理,学生

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金塔县第三中学白林义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激活或唤醒思维材料的刺激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信息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贴近学生生活,生动直观,富于启发、善于运用直观演示、试验探索、多媒体技术、趣味实例、知识复习、制造悖论、反思析题等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情趣,要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过易或过难,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教科书,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既为学生所熟悉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1、用诗词来创设问题情境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古诗词为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培养自己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图文并茂的问题情境: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下,在一个绿色环绕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示意。。。。。。。然后打出一首诗来: 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坐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两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释,湖水如何知深浅。 诗词入课堂,课堂顿时沸腾起来,我适时提问:同学们,通过这美妙的诗意,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知道这湖水的深度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再也按捺不住了,跃跃欲试! 整堂课学生体验了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一扫过去那种启而不发的沉闷气氛。 2、用小品、游戏、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式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小品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如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路游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游客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的劝阻,也有喜的鼓励,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有游戏公平吗?” 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个

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长乐乡初级中学张红鲜 摘要:历史教学情景设置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就需要广大奋战在一线并富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师语言描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 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需求。情境设置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于我们进行中学历史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的形式和方法是多元化的,教育者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课堂的环境等灵活运用、随机应变。而不必拘泥于统一的范式,以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做简要的分类: 一、问题情境设置 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新课改条件下学生体现主体性地位的重要实现途径。问题情境也是教学过程当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圆满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几乎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往往回答问题早已成为老师眼中好学生的专利。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地运用问题创设情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情境是指教育者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运用问题的形式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因此,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只有抓住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这个“魂”,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这种情境设置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通过思考,知识才能得到消化,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而思考的期望与动机又得依靠具体的目标才可得到激发。问题就是一个既定目标。一个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提出了一个以解决该问题为内容的目标。因此,设置情境就是向学生提出具体目标,激发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变知识接受为知识吸收,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做向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境界。但问题情境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如果问题提的不合理,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就有可能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游戏情境设置 游戏在我们的童年中扮演过多少美好的回忆,那些耳熟能详的游戏至今还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没有人让我们刻意记得儿时的游戏,却依旧记忆犹新。而需要我们识记的定理公式有时却无法从大脑中提取出来。柏拉图给出的定义是“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而在辞海中游戏是

巧妙创设情境,激发积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38164366.html, 巧妙创设情境,激发积极性 作者:蓝荣元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新世纪需要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就要给以学生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数学科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性,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的思维,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同样离不开生活。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学生身边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当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后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为此,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再现自然,回归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和感悟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教学《购物》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性和优越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快”。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望旺盛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师要将质疑引入课堂,还给学生“自主权”,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补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尽可能适合于学生质疑的舞台,放手让学生疑问。借此激励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

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摘要】 情境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很像将“类似于食盐,难以下咽”的知识,溶解于“情境的肉汤”中,将知识变成美味。本文结合自己在信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探讨如何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优秀作品展示导入情境、教师操作引领、创设生活化情境等,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教学情境故事游戏作品展示操作引领 【正文】 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别的什么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情境教学与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情境中揭发矛盾能诱发求知欲。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要善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高。 一、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例1]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缩放;清除选定内容等操作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农场里住着一只孤单的小鸡(课件出示),它非常需要朋友。可是巫师对这个农场施了魔法,这个魔法只有聪明的小朋友才能破解,你们愿意帮助小鸡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巫师给小朋友们设置了三关,你只有闯过三关,才能帮小鸡找到朋友。 第一关:移动一根火柴,使算式成立。 师: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开始吧! 学生完成第一关,在操作过程中复习画图打开的方法、透明与不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