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委用《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

评委用《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

评委用《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
评委用《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

《物态变化》概念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知识忖标简单、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编写短小精悍。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载体’作用”就成了本章的主要任务。

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级主题“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态变化相关现象的探究和学习,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其它热学理论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主对物态变化现象及相关的知识应该掌握的比较透彻。作为九年级复习,学生因长时间没有知识反馈,遗忘非常大;加上我校地处偏远乡村,各种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复习有难度。但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难度应该不很大。

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以探究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为主线, 对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全面回顾,突出晶体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现象等重点内容。通过冰的熔化图象和水的沸腾图象,突破熔点和沸点等难点内容,复习用图像法描述物质特征的方法。

三、复习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复习U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3)理解晶体的熔点和液体的沸点,能够将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与晶体的熔

点或液体的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对用图象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态度。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本章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4、重难点:

重点:

1?探究各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思考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 用图像法反映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难点:

用图像法反映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四、复习方法、学法

复习方法:针对本节的复习LI标、复习重难点,我将采用我校的“三段六环节”模式进行复习。

学法: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学法是:知识梳理、小组合作、图像对比、展示评价、练习巩固等方法。

五、复习过程

本章的复习,我将按我校的“三段六环节”模式进行。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情景导入目标

(二)教师复习指导

1?引导学生针对复习LI标有U的复习。

2.主要针对复习LI标提出相关复习要求。

(三)学生自主复习

通过阅读,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学案上的这些相应题L1,其U的是让学生初步梳理各种概念,简单理清各物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对《物态变化》这一章有一个整体的回顾。

练习

(四)分组合作探究

1、首先以水的三态变化为线索,通过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的实例先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物质三态变化的整体印象。

2、其次通过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探究来突破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扩大到其它的物态变化。

练习

3、之后我设计了儿道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

(五)展示评价提升

以上设计的题LI学生自己完成之后先在小组内部展示评价,再由小组推荐优秀成员在全班展示,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则根据惜况适当引导,以保证评价过程不偏离复习LI标,同时做适当补充。最后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共同总结,使学生自主建构并完善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

(六)当堂反馈检测

通过以下这些精选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

六、板书设计

—[气体) 液 化I

浚体] 凝t 固I

——

「原

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

i 使用方法

LI 「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卜

「单位:摄氏温度

七、评价反思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知识梳理,帮学生理

? ??? ????

清了知识脉络,让学生记住了相关概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

? ? ? ?

学生巩固了相关概念;展示评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对比分析和联系的能力,让学

? ? ? ?

生真正理解了相关概念;最后通过反馈检测,让学生会运用相关概念,使三维U ? ? ? ?

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现。整个教学过程应用我校的“牙段木环节”教学模式,始 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充

? ???? ??? ???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以提高课堂效果。

? ? ? ? ? ?

'汽 化 八升

华 A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 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

物态变化实例

物态变化实例 1、熔化 (1)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海货市场的小摊贩为保证海货新鲜,常把冰块放在海货上。 ②烙铁的温度很高,可以使金属锡熔化成液态。 ③电焊的高温,使得钢铁熔化。 ④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⑤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 (2)熔化吸热的危害 ①下雪不冷,化雪冷。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雪后寒”指的是雪在熔化时要不断的吸收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②吃冰糕吃多了,容易闹肚子。 2、凝固 (1 )凝固的实例: ①冬天水结冰 ②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③冰雹 ④冬天晾在窗外的湿衣服变成硬块。 (2)凝固放热的应用 冬天防止地窖里储存的菜被冻坏,放几桶水,水凝固会放热能够对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3)凝固放热的危害 ①炼钢厂内炼钢炉中的钢水要凝固,放出的大量热使得工人容易中暑。 ②火山爆发,岩浆凝固过程放热,烧毁大量森林、村庄等。 ③蜡烛滴在手上,要凝固,放出的热量使人感到非常烫手。 3、汽化 (1)汽化的实例: ①雨过天晴,地上的水逐渐消失。(蒸发) ②做饭炒菜,忘了,干锅底了。(沸腾) ③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蒸发) ④烧水,水开了,并且水逐渐减少。(沸腾) ⑤不管春夏秋冬,湿的衣服干了。(蒸发) ⑥倒入锅中的油正在翻滚。(沸腾) (2)汽化吸热的应用: ①有人中暑,涂抹酒精,清凉油,水等解暑。 ②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③狗喜欢把舌头伸出,通过蒸发体液,吸走身体的热量。 ④炎热的夏天,用湿毛巾擦脸感觉很凉爽。 ⑤炼钢厂使用水帘降温。 (3)汽化(蒸发、沸腾)吸热的危害 ①洗完澡,如果不迅速把身上的水分擦干会感觉很冷,甚至感冒。 ②冬天在室内比较暖和,如果出汗,而迅速走出室外,很容易着凉。 ③夏天一身汗,进空调房间,容易着凉。 ④夏天出汗,对着电风扇猛吹,容易感冒。 4、液化 (1)液化的实例:

物态变化常见现象

初二物理第四章现象过关 一、熔化物体状态物态变化 1、夏天吃冰棒解热,是冰棒在口腔或体内熔化吸热 2、冰雪融化(固态液态熔化吸热) 3、铁变成铁水 4、蜡变成蜡油 二、凝固 1、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 使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 2、铁水变成铁件(液态固态凝固放热) 3、严寒的冬天,湿手沾附在门把手上 4、铜水浇注铜像 三、汽化 1、拖地后,地面变干 2、夏天晒湿衣服 3、摸在手臂上的酒精不见了(液态气态汽化吸热) 4、晒粮食 5、大旱时,河底干裂 6、湿头发变干 7、非洲人,使用的土冰箱 四、液化 1、雾露 2、冰糕周围的“白气” 3、打开冰箱门,出现“白气” 4、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5、冬天带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时,(气态液态液化放热) 眼镜模糊不清 6、照镜子时,对着镜子哈气,变的模糊不清 7、夏天自来水管出现水珠(流汗) 8、冬天,门把手流汗 五、升华 1、冰冻衣服变干 2、樟脑球变小 3、雪人在严寒的冬天变小(固态气态升华吸热) 4、灯丝变细 5、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 6、人工降雨 7、对玻璃管内典加热,出现红色云雾 六、凝华 1、灯壁变黑 2、雾凇(气态固态凝华放热) 3、窗花 4、霜雪

达标练习一、下列实例对应的物态变化都有错,请改正 1、晒粮食(液化) 2、雾凇(凝固) 3、灯丝变细(汽化) 4、冬天带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模糊不清。(凝华) 5、严寒的冬天,湿手沾附在门把手上(液化) 6、雪霜(凝固) 7、湿头发变干(升华)8、大旱时,河底干裂(凝固) 9、人工降雨(熔化)10、铜水浇注铜像(液化) 11、樟脑球变小(熔化)12、打开冰箱门,出现“白气”(汽化)13、铁变成铁水(液化) 14、对玻璃管内典加热,出现红色云雾(凝华) 达标练习二、 1、把水滴到炽热的炉盖上,听到“滋滋”声并看到冒出“白气”,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__________后________。 2、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发现它变湿,马上用抹布擦拭却擦不干,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发生的物态变化先________后________。 3、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的“白气”,而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其中“白气”产生的过程是,先_______成水蒸气后_______成液态的小水珠。 4、家庭使用的冰箱,在冷凝室内:液态的氟利昂发生了_______现象;在冷冻室内,气态的氟利昂发生了_______现象______热,从而使冷冻室内温度比较低。 5、“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谚语”说明了,霜由于气温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形成的;雪后由于______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觉到冷。 6、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_ ,它还说明了冰室一种_____(晶体或是非晶体) 7、“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使停止水的沸腾,他们分别利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方法停止水的沸腾的。 8、夏天,从冰柜里拿出冰棒时,会看到硬邦邦的冰棒上有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出“烟”;把这支冰棒放在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 形成的。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物态变化

201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知识结构 1.温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摄氏温度的规定:(0℃和100℃) 温度计: 使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计和寒暑表的特点也要知道) 2.物态变化: 熔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熔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需要____________(填吸、放热) 液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需要______________(填吸、放热) 升华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去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在无雨、无雪的冰冻天气里,由于水蒸气不断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冰,使得包裹在输电线上的冰柱逐渐加厚,致使输电线的拉力逐渐______,输电线、输电塔架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倒塌。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 露 雾 雹 冰 雪 霜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雾淞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物态变化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四) 1、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把相应的物态变化填在横线上。 (1)冬天从室外到教室,带眼镜的同学镜片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现象。(2)在寒冷的冬夜窗户上出现的冰花,这是现象。 (3)严冬,屋顶上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却越来越少,这是现象。 2、如图,小红利用烧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了一个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原理来工作的;使用中发现,微小的温度变化液柱升、降不明显.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办法. 3、在寒冷的冬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它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的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_______而变为水蒸气,这个过程中冰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如图所示,由温度计的读数可知,房间的温度是。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这个房间里,冰(“能”或“不能”)继续熔化。 6、如图所示,为小聪同学描绘的两种晶体熔化时的熔化曲线,则由曲线可看出:的熔点较高;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较长。 7、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示数是℃;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示数是℃. 8、夏天,将一罐可乐从冰箱中取出放在桌面上,一会儿可乐罐外面有一些水珠,有同学认为这些水珠是从可乐罐中渗出来的,你认为这个同学的观点正确吗?______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认清它的______.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从第分钟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 11、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研究水的沸腾规律时获得的曲线。从曲线可知,加热时水的初温为,加热到第分钟时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为,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上画出冰熔化的图象。 (2)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与同学交流时发现,在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请你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学生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妥的是(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D.用30℃酒精擦身降温

物态变化专题(常见现象汇总)

物态变化专题 一、在横线上写物态变化名称括号中填吸放热 1.初春,河里的冰化成水_________() 2.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露水_______( ) 3.深秋的清晨,草地上会有霜_________( ) 4.冬天,有时没看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________( ) 5.“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_________( ) “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________( ) 6.樟脑丸变小了,属于_______( ) 7.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_______( ) 8.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_______( ) 9.永久的灯泡发现灯丝变细_______( ) 10.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________( ) 11.洒在地上的水马上干了______( ) 12.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粘有“白粉”_______( ) 13.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_______( ) 14.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冰棒“流汗”属于________( ) 15.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________( ) 16.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_________( ) 17.夏天,湿衣服变干________( ) 18.冬天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_______( ) 19.游完泳上岸后感到有点冷_______( ) 20.春天,北方的冰雪开始消融_______( ) 21.写在纸上的毛笔字过一会墨迹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 ) 22.钢水浇铸成钢件是_______( )

23.利用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________( ) 24.水烧开后,从壶嘴力冒出“白气”________( ) 25.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________( ) 26.吃冰棒解暑_______( ) 27.夏天,自来水管“出汗”_______( ) 28.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________( ) 29.碘加热时变成碘蒸气________( ) 30.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_______( )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边面出现了一层小水珠,这种现象是________( ) 31.新鲜的白菜会慢慢干瘪_______( ) 32.冬天,室外飘起雪花_______( ) 33.湖面结了厚厚的冰________( ) 34.小露珠在阳光下消失了_______( ) 35.水壶中的水沸腾了________( ) 36.炎热的夏天,给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减轻病人的病情,这是________( ) 37.将石油气变为液体装在钢罐里________( ) 38.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___( ) 39.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_________( ) 40.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面会有一层水珠________( ) 41.永久了的灯泡会发暗,是钨的气体在灯泡玻璃上遇冷后产生________现象 42.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了________() 43.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___() 44.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____()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例子大全

说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冬天,河内冰层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霜、雪的形成 (4)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5)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管壁发黑 (6)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7)冰箱冷冻室里的冰变小 (8)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9)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10)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11)暖瓶口出现朦胧的“白气” (12)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 (13)铁矿石变成了铁水 (14)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 (16)冰雕没看见“化”就变小了 (17)从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子上面有一层“汗” (18)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水雾 (19)①冰棒从冰柜里拿出后,发现冰棒粘着白花花的“粉” ②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冒“气”; ③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外出“汗” (20)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21)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22)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消失,出现紫色的碘气体(23)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24)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25)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 (26)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27)狗喜欢把舌头伸出 (28)开锅盖,带眼镜看不清,哈上一层“雾” (29)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30)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31)夏季,冰雹的形成 (32)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 (33)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①先向外拉动活塞,乙醚液体消失 ②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 (3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①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语文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复习教案

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对此专题的相关要求是: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不改变句子的原意的前提下,选用句子、仿写句子和按要求变换句式等。这其中隐含了对语法(短语、单句、复句)、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教学目标】: 知晓各种句式,并且可以正确选用或仿用句式,还要懂得怎么变换句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江西]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 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 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 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答案】D 【解析】原句强调的是“适应固定的社会制度”,而改句则变成了一个选择句“不是”“就是”,因此与原意不符。 [2015?江西]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房子能盖得高吗?B.房子能盖不高吗? C.房子应该盖不高。D.房子是否盖得高? 【答案】A 【解析】此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选项B的意思正好与划线句相反,选项D,是选择疑问句,没有明确表态。选项C,虽意思相近,但不是“最”,且副词“应该”与原句中的副词“肯定”语气上不符合,该题还有一个干扰考生的地方标点符号,因为原句是“句号”,所以有绝大部分考生选C。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 【解析】仿句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示例,看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掌握句式。事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关键是选取的角度。至于自选话题,可以选取熟悉的,以便有话可说。 答案:(示例1)人生如一支笔,应该多一些笔墨的芳香,少一些熏心的铜臭; 人生如一束光,应该多一些光明的欢乐,少一些阴暗的泪水;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出色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九年级物理 常见的物态变化的单元测试卷 沪科版

第4讲常见的物态变化 (限时: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如图4-1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图4-1 答案:D 解析:A图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B图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C图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所以均不对. 2.咸宁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答案:A 解析:A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B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C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 3.甲、乙两杯水中都有冰块,甲杯里的冰块多一些,乙杯里的冰块少一些,现将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杯里的冰块都没有完全融化,那么( ) A.甲杯里的水温比乙杯里的水温高 B.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C.乙杯里的水温比甲杯里的水温高 D.两杯水的温度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与冰和水的多少无关. 4.扬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答案:C 解析:A是升华现象,B是汽化现象,D是凝固过程,所以均不对. 5.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答案:D 解析:固态的糖变成糖水,是熔化过程,糖水变成固态的棉花糖,是凝固过程. 6.潍坊对下列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答案:C 解析:A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B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D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7.如图4-2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图4-2 答案:C 解析:液化过程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所以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8.烟台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_____,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_______. 答案:雪和霜雨和露 9.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答案:放出上 解析:用水蒸气蒸馒头利用了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特点,要使水蒸气液化,只能在遇冷时才会发生,所以应该发生在温度较低的上层的蒸笼. 10.苏州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

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9.雾淞 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六、你身边的热现象 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 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 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 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

物态变化

专题九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单位:。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性质,分类: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3、温度的测量: 1)选用合适的温度计;看清分度值。 2)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勿接触和。 3)稳定后读数,找,判断零上还是零下;视线与液面相。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A. 120℃ B. 100℃ C. 90℃ D. 80℃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 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 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4、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下左图甲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选填“均匀、不均匀)。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 __(选填“A、B、C”),此时示数是__ __℃,试管中的物质呈__ __态。 5、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上右图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6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C”),示数是____ ℃。 (3)实验中,是通过__ 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 __。

物态变化

第三讲物态变化 1.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 2、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选填“大”或“小”) 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趋于一致。 3.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 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 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 4.向云层中投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被投到云层中的干冰很快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________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 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 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②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6.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______℃,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只有当 _______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 8.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物态变化 易错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易错题题选(1) 一、选择题 1.(2012?株洲)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2.(2012?宜宾)下列现象中届于蒸发的是() A.铁块变成铁水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霜的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3.(2012?烟台)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4.(2012?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A .B .C . D . 5.(2012?上海)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 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 6.(2012?南昌)以下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7.(2012?内江)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8.(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C. D .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9.(2012?聊城)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0.(2012?凉山州)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11.(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2.(2012?黄冈)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13.(2012?广州)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P/?105 Pa 0.98 1.01 1.13 1.29 1.48 1.69 1.80 2.05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资料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淞、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o°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o°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 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C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C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淞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淞。雾淞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 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的例子有哪些? 一、熔化吸热的有: 1、吃冰棒降温医疗上用冰袋降温 2、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 二、凝固放热的有: 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 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 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三、汽化吸热的例子: 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 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 室温一致)。 6、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 冷作用,使水变凉 四、液化放热的例子: 1、被温度一样的水和水蒸汽烫伤,水蒸气烫伤的程度更严重那是 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皮肤会液化放出 大量的热。 五、升华吸热的例子: 1、人工降雨、运输食品、舞台云雾都是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