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价格是运行的综合反映,是各方面经济活动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机制,是市场的棱心。本文首先对从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市场价格机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政府在价格上的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价格机制;宏观调控

一、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

价格形成于市场,是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作用的结果。价格在市场形成的机理及其运行就构成了市场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风险四个机制,而价格机制是核心。在通常情况下,形成价格的市场是竞争性市场,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这一市场所应具备的条件为:

一是自利原则。市场是建立在各方面自利原则的基础上的,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是由于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二是完全信息。在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掌握完全的市场信息,双方对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都完全了解。

三是资源可以流动。各种经济资源可以任意选择,自由流动。而且生产者没有准人限制,可以自由进入或者退出某一行业。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的市场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在这一市场中,供求变动是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价格波动是市场机

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市场的自我平衡机制使价格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这一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是不需要政府干预管理的。这时的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着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调节着整个经济活动。然而,现实经济的市场是复杂的,充分竞争市场的条件并非完全具备。如信息的不对称、资源的不充分流动性等等因素,使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和意愿,从而背离价格的本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价格存在着缺陷。

二、市场价格机制缺陷的主耍表现

1.垄断问题

主要表现:一是禁止竞争者进入产生的垄断。如烟草专卖。二是专利、版权、商标权使其它竞争者无法竞争。三是自然垄断,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如自来水。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破坏了价格机制平衡配置资源的功能,会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2.信息不完全问题

信息不对称在不同市场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一般来说,信息偏在卖方;而在资本市场上,则信息偏在买方。

3.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外部是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外部效应分正负外部效应。负效应,如工厂施放的污染物,工厂虽获利了,但整个社会却为此而承担外部。正效应,如某发明,产生更大的效益,发明者获得一定的收益,社会则获益更大。无论是正、负外部效应,都会造成市场价格机制的失灵。

4.市场不能提供或只能少量提供物品问题

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和准公共物品(如高速公路)。在这里,市场不再是竞争的,从而市场价格机制就失灵了。

5.农产品(粮食)问题

粮食生产从客观上来讲,其生产周期长,使得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从主观上来讲,国家的粮食安全、脆弱的农民利益、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弱质特性等观点和主张也使得许多国家都没有把粮食生产完全交给市场。

6.生产要素问题

这里的生产要素是指工资、资本利息、土地租金及货币的价格(汇率)等,市场价格机制在这些要素市场上的作用是不充分的。如政府采取工资最低保障、市场汇率的制约等。

7.价格总水平问题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自发波动调节资源配置,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引发资源浪费、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进而造成价格总水平的不稳定。

三、条件下的价格

(一)政府价格管理的目标

价格本质体现为价格本身属于交换的范畴,它实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反映着商品交换中经济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从本性上看,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它是一种激励因素,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相互沟息的方式而形成于市场。因此可以说,价格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修补,政府价格管理的目标主要应包括两

个方面:

一是通过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保证价格能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动和资源稀缺程度,向传递正确的资源导向信号,合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给企业以优化配置资源的压力和动力;

二是使价格的作用与国民经济的总体目标相一致,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矫正、弥补市场价格的缺陷,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二)政府如何实施价格管理

通过前面的分析,表明了市场经济是通过组织而达到有序的,市场经济有组织得力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然而,这只手却不是万能的,必须在宏观经济领域导入政府的作用,要求政府适当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

1.力口强和改善价格调控,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政府对于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是价格管理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建立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价格走势的研判,正确把握经济形势,才能有效地进行价格总水平的调控,使经济良性运转。目前的价调基金制度、临时干预等措施调控还较单一,要进一步健全价格宏观调控系统,丰富调控措施和加大调控力度。

2.力口强特殊行业产品的价格管理

这里的特殊行业,是指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的领域。如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生产领域以及等,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权力)垄断等商品也包括在内。政府要通过科学界定特殊产业分别采取不同的管

理政策。一方面,把自然垄断行业中的非自然垄断业务从自然垄断业务中剥离出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价格形成市场化。另一方面,对于纯自然垄断业务及行政垄断行业则通过建立约束机制,提高企业效率,有效发挥优化配置作用来推动产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_加强价格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价格管理水平政府定价实际上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规则,政府制定的价格尤如看不见的另一只手,作用市场的效果更大。因而,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规范是必要的,要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定价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价格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成本监审、价格听证、专家咨询、集体和定期审价等制度,使政府价格行为向法制化、科学化、化不断迈进。

4.正确履行在价格管理中的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需要进一步搞活市场,放开价格。但价格放开并不等于价格不需要管理,而放任自流。现代市场经济是有限自由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还存在着“垄断失灵”、“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宏观性失灵”等缺陷。因此,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在现代市场经济领域的定位就是要履行“定规则、当裁判、搞服务”的职能。

(1)定规则。政府要为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行定制度框架。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一定的制度框架,政府要通过制定价格政策、宏观调控措施、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立法及相应法规规章和工作制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首先我们先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日渐尖锐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逐渐显露,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在长达30多年的增长中,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在“政绩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下,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结果就必然是不断累积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经济无效增长的部分占整个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出现了明显的延缓趋势,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模式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来,相反,社会资源越来越大规模地向政府手里集中,行政配置资源的特征愈加明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不断弱化。 三是,中国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正日益走上一条与现代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道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其主渠道与主机制都是资本市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角都是股市而不是银行,而中国经济在最近10年的发展中,却大大强化了银行功能并同时弱化了市场功能,股市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了“圈钱”的工

具,其本身与生俱来的资源配置机制与资源配置功能都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使得资本市场在运行中缺乏应有的功能与效率。 在一个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都发生不同程度变形的环境下来调整经济结构,其难度与复杂程度都会远远地高出人们的想象。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要有效地完成结构转型,必须跨越五座山。 第一座山是弃速度。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当速度与效率发生矛盾时,我们都往往是优先考虑速度。 第二座山是转理念。经济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似乎早就解决了的问题有必要重新研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且是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全面转换。经济的发展不能以GD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必须把人民福祉的提升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作为目标。 第三座山是创机制。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发展中转型。发展中转型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并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先进产能,这种转型方式虽然残酷但社会的代价最小,经济的波动也最小。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控制的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想在发展中完成,其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种是在危机中转型。危机中转型的社会成本最高,经济的代价最大,但在整个经济的全面转型已

论市场机制的缺陷与政府的经济职能(一)

论市场机制的缺陷与政府的经济职能(一) 摘要外在性的存在与公共品的属性是市场机制难以处理的问题。实质上是市场机制的局限。市场机制在外在性与公共品的领域表现出无奈。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并不是由它自己确定而是由市场来规定的,这就要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深层次的问题上,以市场有效和市场失效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点。 关键词外在性市场失灵公共品1市场失灵的外部性分析 外在性的存在与公共品的属性是市场机制难以处理的问题。实质上是市场机制的局限。市场机制在外在性与公共品的领域表现出无奈。经济学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贡献有相当的差别。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完全且对称、规模报酬不变、分散决策等等)能保证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交易瞬间完成,交易费用为零。在一般性领域,由于市场机制能有效地在长期发挥作用于自发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些规则与体制实质上已经自发地演化出来了而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经济学的贡献只在于对这些规则的产生与功能给予科学的说明,进而揭示人们行为的一般规律。然而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由于市场机制在此碰了壁,一般来说,人类的交易活动并不能自发地演进出有效的规则来处理这些问题(只有科斯定理除外,科斯定理可以是对人类自发地或以“私了”方式处理外在性问题的经验的一个理论总结)。因此,在这一领域,经济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论总结和说明,而是理论设计,原因是人类自发的以满足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为目标的交易活动没有演进出这类规则,这些规则与体制有待于设计。 于是科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自由价格机制已经被公认为最有效率的协调和指导配置资源的工具,为什么还有企业的存在呢?这说明进入市场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用企业来代替价格机制可以减少交易费用,这就是交易费用的提出。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别人的行为。外部性包括外在费用和外在收益,即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外部负效应指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这将导致资源存量的浪费;外部正效应指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效益,这将导致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激励失灵。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之所以重要,在于科斯定理阐明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促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2市场的有效与失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并不是由它自己确定而是由市场来规定的,这就要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深层次的问题上,以市场有效和市场失效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点。 2.1市场有效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历经几百年发展,才逐渐形成的复杂而精巧的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根本条件。市场经济长期运行的效果,证明它在以下方面是有效的: (1)信息传递。传递信息是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它是指由于商品价值,供求的变化,引起商品价格的涨落,同时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稀缺状况的足够信息的功能。市场传递信息,就是市场发出价格信号。因此,市场传递信息的功能也就是价格的功能,即价格充当信号机的功能。市场经济中信息传递的关键作用,是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便捷的信息传输渠道和方式给交易双方提供尽可能全面、客观、及时的信息,以减少当事人同某种环境相联系时的不确定性,提高当事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另外,市场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分散性,还会节省经济当事人在搜集、加工、整理和使信息各环节的成本费用。(2)利益刺激和竞争激励。这种刺激和激励,对企业(生产者和投资者来说就是利润刺激;对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来说就是选择最有效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组合的刺激;而对作为劳动力供给者的居民来说,就是自愿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和教育,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4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摘要:对当前企业市场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总之,分析、总结、管理、学习、借鉴、创新是解决企业市场策略缺陷的根本途径。 前言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销环境、营销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管理者及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营销观念,低素质的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不健全,高层营销管理缺位等等市场营销的缺陷日渐明显,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发现这些缺陷,对其进行全面地检视与考察,以促进营销观念的转变,使企业营销管理更加成熟与完善,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策略常见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一、企业营销观念需要转变 市场营销观念在营销实践中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尤其是石化生产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从事生产销售,形成相对固定的以生产定销售的营销观念,当然这与资源的长期垄断、炼化企业各自为政的企业特点分不开;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目前的市场营销是“制造或提供我方能卖得出去的产品”,还有企业认为“依靠广告及推销以确保销售量”,由上可以认为,相当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还停留在产品观念和推售观念阶段,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进入营销时代。 我们石化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同质化的大宗产品在卖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对一些买方市场的产品没有很好的策略,盲目加大产量,结果产品库存大量积压。 所以,营销观念真正应该强调的是,对顾客所需所欲所求之价值的满足。这样就可回归和凸现企业与顾客之间交换的本质关联。那么,在企业营销中引入和谐营销、用博弈观念指导营销等更新更好的营销观念,就显得很有必要。和谐营销有助于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 WTO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协调解决成员方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贸易纠纷与争端,在GATT 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各成员方经过长时间讨论与协商,拟定出《关于争端处理规则与程序谅解书》(DSU),设立了常设性的争端解决专门机构,使WTO的争端解决更具明确统一的程序、规则和时间限制。 从WTO成立以来到2003年年底,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共受理了301件争端案件,它在国际贸易领域定权止争的功能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在近十年的运行过程中,WTO争端解决机制所固有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诉程序的缺陷 WTO上诉复议程序是使WTO争端解决机制更趋向司法化的一项制度创新,是WTO争端解决机制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但由于这种新生的制度没有赋予上诉机构一些重要的审查权力,导致争端解决机制在运作中出现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越权,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根据DSU第17条6款和13款的规定,上诉限于专家组报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所作的法律解释,上诉机构的职能是维持、修改或推翻专家组的法律裁决和结论。这一规定不仅将事实问题明确排除在外,而且还把案件本来可能涉及但专家组报告中没有涉及的法

律问题排除在外。在国内民事诉讼法中,上诉法院有权对当事人的上诉是否符合上诉法院的受案范围进行审查。同样,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上诉机构可以受理的案件范围是有限的,只有符合上诉条件的案件,上诉机构才有权进行实质审理。因此,争端方在行使上诉权时,上诉机构理应有权对其上诉的适格性进行审查,并对不符合上诉条件的争端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但DSU并没有赋予上诉机构以审查权,也不允许上诉机构驳回不符合上诉条件的诉讼请求,而是规定一旦争端一方在合理期限内将上诉决定通知DSB,案件就自动进入上诉程序,上诉机构必须予以受理。这样的规定与国内法相比无疑是个缺憾,在实践中对争端的解决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证明问题上的不足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举证责任的确定问题。国际性司法机构中的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是指各争端当事方根据可被接受的规则,证明其主张直至主张能为法庭所接受的义务。但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对举证责任规则的明确规定,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实践中大量的运用自由裁量权,针对个案将举证责任酌情在争端双方间进行分配,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稳定性。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问题。任何纠纷的核心问题就是证据问题,整个纠纷的解决活动也是围绕着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来进行的。证据规则是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是在协商程序,斡旋、调解与调停程序,仲裁程序,还是在专家组程序及上诉审查程序中,证据的运用都是导致当事国胜诉或败诉的关

价格机制

1、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引起价格的变动。 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供求联结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反映与表现。供求运动是市场内部矛盾运动的核心,其它要素(如价格、竞争、货币流通等)的变化都围绕供求运动而展开。 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容之一,是商品经济活动中优胜劣汰的手段和方法。它反映竞争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4、所有权市场是指交易的对象是所有权,是所有权让渡的市场。占有权市场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财产总是归所有者占有,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为非所有者按照法律的规定或所有者的意志而占有,如企业的银行贷款,是企业占有或控制的财产。这种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分离,就形成了占有权的转让关系,从而形成了占有权市场。使用权市场是指转让财产使用权的市场。 5、价值规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6、供求规律(Law of supply-demand),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价格变动引起供求变动。 7、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通过竞争,实现产品的价值与市场价格;通过竞争,促使各种商品生产实现优胜劣汰;通过竞争,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创新。 8、自愿让渡规律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9、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简论市场机制的缺陷

外在性存在与公共品属性是市场机制难以处理问题。实质上是市场机制局限。市场机制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表现出无奈。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责并不是由它自己确定而是由市场来规定,这就要把研究视野拓展到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深层次问题上,以市场有效和市场失效作为研究问题基点。 1市场失灵[de]外部性分析 外在性[de]存在与公共品[de]属性是市场机制难以处理[de]问题。实质上是市场机制[de]局限。市场机制在外在性与公共品[de]领域表现出无奈。经济学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de]贡献有相当[de]差别。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完全竞争[de]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完全且对称、规模报酬不变、分散决策等等)能保证资源配置[de]最优化,交易瞬间完成,交易费用为零。在一般性领域,由于市场机制能有效地在长期发挥作用于自发[de]交易过程中,交易[de]一些规则与体制实质上已经自发地演化出来了而不是人为设计出来[de],经济学[de]贡献只在于对这些规则[de]产生与功能给予科学[de]说明,进而揭示人们行为[de]一般规律。然而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由于市场机制在此碰了壁,一般来说,人类[de]交易活动并不能自发地演进出有效[de]规则来处理这些问题(只有科斯定理除外,科斯定理可以是对人类自发地或以“私了”方式处理外在性问题[de]经验[de]一个理论总结)。因此,在这一领域,经济学[de]主要任务不是理论总结和说明,而是理论设计,原因是人类自发[de]以满足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为目标[de]交易活动没有演进出这类规则,这些规则与体制有待于设计。 于是科斯提出了这样[de]问题:既然自由价格机制已经被公认为最有效率[de]协调和指导配置资源[de]工具,为什么还有企业[de]存在呢?这说明进入市场是要付出代价[de],因此,用企业来代替价格机制可以减少交易费用,这就是交易费用[de]提出。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de]效用函数[de]自变量中包含了别人[de]行为。外部性包括外在费用和外在收益,即从事一项经济活动[de]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外部负效应指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这将导致资源存量[de]浪费;外部正效应指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效益,这将导致从事该项经济活动[de]激励失灵。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之所以重要,在于科斯定理阐明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促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2市场[de]有效与失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de]职责并不是由它自己确定而是由市场来规定[de],这就要把研究[de]视野拓展到政府与市场[de]关系这一深层次[de]问题上,以市场有效和市场失效作为研究问题[de]基点。 2.1市场有效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历经几百年发展,才逐渐形成[de]复杂而精巧[de]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de]资源配置功能,是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最优配置社会资源[de]根本条件。市场经济长期运行[de]效果,证明它在以下方面是有效[de]: (1)信息传递。传递信息是市场[de]一个基本功能。它是指由于商品价值,供求[de]变化,引起商品价格[de]涨落,同时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商品[de]稀缺状况[de]足够信息[de]功能。市场传递信息,就是市场发出价格信号。因此,市场传递信息[de]功能也就是价格[de]功能,即价格充当信号机[de]功能。市场经济息传递[de]关键作用,是尽可能以较低

2019年加强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调研报告

加强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调研报告 按照《价格法》规定,我国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一方面,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定价的范围和内容愈来愈少;另一方面,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手段引发的价格违法行为更加复杂多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程度将愈显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方法、管理方式必将发生转变。为了使物价工作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就如何加强价格监管、服务经济发展等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从物价管理方面探索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指出,“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因此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来认识价格监管工作,找准定位,完善机制,在价格监管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加强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格监管是政府监

管市场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形成。截止20**年底测算,全市市场调节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到95.6%,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占97.1%,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占92.4%,而政府定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分别仅占2.6%、1.1%和5.4%。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包括粮、棉、油、肉、蛋、菜、奶、住房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化肥、农药、煤炭、钢材等重要生产资料,也都已经实行市场调节价。这些价格如果政府不通过调控、监管来保证其处于合理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势必会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价格工作必须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把重点转移到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方面来,着力健全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提升价格监管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的价格环境。 (二)加强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是协调兼顾市场经济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必要手段。市场价格机制有其自身的缺陷,当前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强势的有偿服务主体向弱势的被服务对象实施的“霸王条款”等行为,这些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可能造成较大的市场价格波动,给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价格杠杆调节着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当前众多的社会矛盾背后归根到底都是利益分配的矛盾,且大都要通过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客观上要求各级价格部门完善价格监管机制,建立起价格调整、利益调节、合理补偿三位一体的价格改革良性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举例说明不同市场结构特点及其优缺点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在组织和构成方面的一些特点影响着厂商的行为和活动,或者某种物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数目;二是产品的相互替代程度。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传统观点,市场结构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要了解这四类市场的各自特征及其相应的优缺点。那么我们就首先来谈谈市场结构吧! (1)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的竞争是充分的,在这个市场上,任何买者或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无法用增加或减少自己的购销量对价格施加影响,只能按市场既定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购买量或销售量。 这个市场具有五个特征:⑴买卖者人数众多;价格既定 ⑵产品是同质的;单个厂商无法提价 ⑶无人为限制; ⑷要素的自由流动,厂商进出自由; ⑸信息是完全畅通的,不会有高价购买或低价出售。 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只有农产品市场勉强有点挂钩。那么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优缺点呢? 就其优点而言,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常具有经济效率的市场。 第一,产量在理想产出之下生产;所谓的理想产出就是在最适宜的规模下生产的最适宜的产量。对生产者来说,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正常利润;对消费者而言能用最低的花费购买到所需的产品。 第二,社会的无谓损失达到最小; 第三,可以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当然完全竞争市场的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企业进行研究和发展计划没有刺激力,因而不利于技术进步; 第二,不能充分反映价格竞争之外的非价格竞争包括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质量等。 (2)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而言的,它主要是指单个生产者或销售商对某种原料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具有完全决定权的市场结构。如矿业、电力、电话、自来水、军火等;有时也指单个的购买者对某种原料或产品的收购价格与数量具有决定权,如粮食、烟草等部门收

论当前企业价格行为规范问题

论当前企业价格行为规范问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20年来价格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逐步放开由政府直接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价格体制,即“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说到底,就是让企业享有充分的价格决策自主权,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企业价格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研究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如何规范企业价格行为问题,使企业正确行使价格自主权,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当前,我国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三种价格形式。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化,目前有90%左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政府定价所占比重已经很小,市场价格机制基本形成。也就是说,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和价格决策主体,已在市场价格形成中

唱起了“主角”。这就意味着,企业价格行为规范与否,事关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企业价格行为”,主要是指享有充分定价自主权的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约束的价格活动。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价格活动是一种微观价格行为。企业价格行为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价格决策自主权的行使,它是企业运用价值规律,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取合理利润,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调节价的决策活动是以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为依据,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放价格决策权于企业,实行市场价格机制,就是要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但也须看到,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盲目性、自发性、逐利性以及价格信号的滞后性等缺陷。因此,企业自主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既要接受竞争法则和效率法则的约束,也要受到法制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只有用“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规范企业价格行为,才能实现企业价格行为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企业价格行为的规范化应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其一,坚持双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价格是调节买卖双方经济利益的均衡点,存在着双向或多方的经济关系。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要想卖出去,必须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获得应有的效益。就其实质而言,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社会效益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计划经济优点 1 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 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 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2 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 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 3 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 尤其是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 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4 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 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 实现收入均等化 稳定经济 从而稳定社会 5 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缺点 1 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 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 主动性 2 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3 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4 信息不完全 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市场的功能 1 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 是根据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导企业生产 2 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节 自动平衡的功能 这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来进行的 3 市场机制是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器 这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进行 4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 应变能力强 5 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 缺陷 1 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 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 2 对于大的结构调整 市场机制显得软弱无力 3 调节具有局限性 4 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公平竞争 5 市场竞争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问题 6 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 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金融危机中的市场经济 然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由于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支配,必然出现了社会人群贫富的两极分化。而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贫富差别的扩大,就必然造成有效需求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不足,由此必然导致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市场经济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竟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来解决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的经营和管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即资源如何配置,都由市场自发调节。然而,这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可以不要政府。为了克服垄断和外部性弊端、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调节收入、控制经济波动等诸多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都需要有政府的参与,以实行对经济的监管和调控。但同时,他也强调“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失误的地方”,必须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市场监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搞市场经济必须要监管市

政治经济学第十一讲市场机制的缺陷与政府经济职能

公共产品: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财政政策: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而制定的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国家(一般由中央银行代行职责)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 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哪些缺陷? 市场机制作用的缺陷,包括两个方面: 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运作失效,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即市场机制不起作用。 2市场机制在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性效果: 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最终会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失衡。(供求失衡,经济周期性波动因为盲目性滞后性逐利性) 微观规制(反垄断行为√对总需求的管理×) 含义:政府利用国家强制权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直接的经济、社会控制或干预,其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方式 1、政府直接供给:直接介入生产过程,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资源配置。 (1)采取政府直接生产方式(纯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性很高的准公共品领域) (2)采取政府间接生产方式:指政府利用财政预算安排和其他政策安排形成某种经济刺激,诱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品生产:第一,与私人签订生产合同,如养老服务;第二,政府授权经营,如供水、新闻等;第三,政府资助,如高新技术研发等;第四,政府参股,如基础设施供给等。 2、政府公共政策:通过公共政策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1)市场准入规制;(2)价格规制;(3)数量、质量规制;(4)资源环境规制。 宏观调控 含义:中央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进行调节与控制,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目标:(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平衡,国民经济运行状态趋于稳定的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1、经济政策:政府制定的用以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以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规章制 度、法令等的总称。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进行调节)。 2、计划手段:政府依据和运用经济规律,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指导性 计划和必要的指令性计划形式,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协调、控制和监督。 (1)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动,使各种经济杠杆的运用相互配合; (3)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预期,使之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相衔接。 3、法律手段:指依靠立法和执法机构,通过各种法规、条例来管理经济的手段。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传统薪酬制度的缺陷

传统薪酬制度的缺陷 按传统薪酬理论的做法,制订薪酬方案,先进行市场调查,而后排出职级职等,将同等级同类别的职位归类归档,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本企业的薪酬标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所谓的经典做法实际上很难行得通。这种做法“四处碰壁”的可能性有如下三点: 首先是薪资调查的不正确因素。一般而言,制订企业薪酬方案决不能粗线条地观察市场总体行情,而须根据本企业行业性质、产品、规模、人员结构、支付能力、平衡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市场调查。采集的样本数据要尽可能真实可靠,否则,只会“以讹传讹”。 其次是职级职等的设定有许多因素导致巨大的偏差。例如“长官意志”的影响,有些岗位,管理者认为很重要,职级定得很高,事实却并非如此;有的岗位职级定得较低,但以该职级的薪酬在市场上根本无法录用到合适人才。这种不科学的排序,必然导致薪酬方案的失效。 三是企业已有的薪酬结构很难整合。有些老企业早已“一个萝卜一个坑,各人自有一本账”,忽然间要“科学管理”,众人便难以接受。假如薪酬标准是往上抬,肯定没问题;如往下调,则必定招致大家的反对,新方案极有可能不了了之。薪酬方案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堪称治企之本。仅靠生搬硬套所谓的经典做法,很可能难达到预期效果。 现代薪酬观念: 从“公平给薪”到“职责给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上市企业、民营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制度。

目前许多企业根据人才市场薪酬行情确定内部各职位的“价格”,这种做法称为“职责给薪”,是一种以职责为基础并结合绩效管理的薪酬制度。企业根据人才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内部各项职责的价格;结合绩效考核,按企业目标导向,使工作绩效高者获得较高薪资。目前这一薪酬指导思想已成为各类企业的主导体系。从现有情况分析,由于认识的差异和贯彻的不一,各类企业的实际收效也各不相同。 收效较好的企业,不仅扎实地做好职位描述和职责说明,而且进行科学的职位评估和绩效评估,结合客观可靠的市场薪资行情,依据基本职责条件给薪,因而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有些企业虽也设置岗位职责,界定岗位薪资报酬,但缺乏系统的职位分析,薪酬分配往往根据决策者个人的印象和概念,最终成了领导者个人排序的结果。这种做法,尽管按职务分出级别、档次和待遇上的差别,但在层次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因而实际效果并不佳。我们常能看到,这些企业中职责的要求与实际所做的工作不相符合。许多经理人尽管工作十分努力,辛辛苦苦,其实是做下属主管甚至是职员的工作,降低了工作能级。 那么,“职责给薪”的做法是否比以前有所进步呢?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庄仁甫先生谈了他的观点:我国企业薪资管理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环境。过去,企业工资制是在国家统一指导下,以“公平给薪”原则为导向,因此,学历、年资等条件往往成为薪酬设计的依据。在此制度下,各职务间薪酬差异不大。随着时间的推延,企业发现,人工成本负担甚重但又无法有效激励员工。由于绩效与薪酬之间毫无关系,人们经常看到,员工中薪资最高者往往不是关键岗位的骨干,而是年纪较大、工龄较长的门卫,因为在当时的薪资政策下,

最新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浅谈市场价格机制的缺陷及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价格是运行的综合反映,是各方面经济活动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机制,是市场的棱心。本文首先对从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市场价格机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政府在价格上的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价格机制;宏观调控 一、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 价格形成于市场,是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作用的结果。价格在市场形成的机理及其运行就构成了市场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风险四个机制,而价格机制是核心。在通常情况下,形成价格的市场是竞争性市场,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这一市场所应具备的条件为: 一是自利原则。市场是建立在各方面自利原则的基础上的,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是由于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二是完全信息。在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掌握完全的市场信息,双方对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都完全了解。 三是资源可以流动。各种经济资源可以任意选择,自由流动。而且生产者没有准人限制,可以自由进入或者退出某一行业。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的市场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在这一市场中,供求变动是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市场的自我平衡机制使价格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这一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是不需要政府干预管理的。这时的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决定着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调节着整个经济活动。然而,现实经济的市场是复杂的,充分竞争市场的条件并非完全具备。如信息的不对称、资源的不充分流动性等等因素,使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和意愿,从而背离价格的本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价格存在着缺陷。 二、市场价格机制缺陷的主耍表现 1.垄断问题 主要表现:一是禁止竞争者进入产生的垄断。如烟草专卖。二是专利、版权、商标权使其它竞争者无法竞争。三是自然垄断,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如自来水。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破坏了价格机制平衡配置资源的功能,会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2.信息不完全问题 信息不对称在不同市场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一般来说,信息偏在卖方;而在资本市场上,则信息偏在买方。 3.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外部是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外部效应分正负外部效应。负效应,如工厂施放的污染物,工厂虽获利了,但整个社会却为此而承担外部。正效应,如某发明,产生更大的效益,发明者获得一定的收益,社会则获益更大。无论是正、负外部效应,都会造成市场价格机制的失灵。 4.市场不能提供或只能少量提供物品问题 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和准公共物品(如高速公路)。在这里,市场不再是竞争的,从而市场价格机制就失灵了。 5.农产品(粮食)问题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摘要:通过对国内企业市场策略的缺陷分析,指出国内企业在制定市场策略时应注意的方面,以不断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关键词:企业、市场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全面加入WTO,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国内企业为了生存,频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以期提高销售量和利润,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生存危机。但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诸多为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战略和策略不分,在制定企业市场策略中缺乏长期战略的指引。 战略是对市场全局的把握,例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人员调配,投资方向,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等设计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应在战略里面进行策划和规划。而企业市场策略,仅是应对市场竞争,操作层面的计划和规划,它的变化是异常的没有规律的,不允许按部就班。但必须在企业战略的规划框架内发展和实施企业市场策略。 而我们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很好的企业战略规划,导致企业的市场策略短期行为较多,以眼前利益为主,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科学的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 许多企业的营销计划基本上是依靠经验制定出来的,没有专门的营销职能部门对整体营销工作进行全面规划,使得营销工作随意性很强,缺乏应有的针对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面对实力雄厚的竞争者,自身如何定位、该采取什么战略行动、未来三至年的战略目标、发展前景如何等等,我国中小企业很少研究。许多中小企业从不制定企业营销战略,那行赚钱干那行,追求的是短期销售目标,而不是长期的营销目标。而部分企业虽有战略规划,但确定的

目标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有可行性。 三、缺乏市场营销调研。 企业的营销决策和执行活动需要大量有用信息的支持,然而大多中小企业至今没有系统、深入和专业的市场调查分析工作,没有专业的市场部门、人员和专项市场调查预算,委托专业市场公司进行市场调查的也屈指可数,中小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往往只重视对微观环境的分析,而忽视了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在认识和分析微观环境时,也只重视企业内部环境和营销渠道、价格、成本等因素,而忽视对公众和竞争者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主要凭道听途说以及企业领导的主观经验和判断;就是在分析宏观环境时也只是重视人口、经济、自然等直观环境的变化,而忽视对政治、文化等不直观的环境变化的分析。由于环境分析的不全面、不系统,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营销决策中常常发生重大失误。 四、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市场营销观念在营销实践中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发展阶段。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真正采用“依靠事先的市场需求分析、进而改进产品和服务”这一正确的营销方法的中小企业不多。调查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目前的市场营销是“制造或提供我方能卖得出去的产品”,还有不少认为“主要依靠广告及推销以确保销售量”,由上可以认为,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还停留在产品观念和推售观念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真正进入营销时代。 五、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普遍较低。 众多中小企业没有经营特色,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内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中小企业常常在规模小时贪大,规模大时又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大多数中小企业做不到通过潜心研究市场需求去开发产品并使自身在一个行业或领域取得优势。产品创新应根据用户需求,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还要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环保化、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

《政府管制经济学》第二章市场失灵和市场经济缺陷

《政府管制经济学》 第二章市场失灵和市场经济缺陷 一、基本概念 1.市场失灵2.外部效应3.政府干预4.公共物品 5.公共需要6.公共提供7.非竞争性8.非排他性 9.免费搭车10.帕累托最优11.洛伦兹曲线12.吉尼系数 13.贫困指数 二、填空题 1.要使某种产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符合下面三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 2.帕累托效率的实现条件是_________。 3.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_________、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5.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_________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三、判断题 1.经济学家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视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并把“公平”作为衡量社会资源状况的标准。()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服务。() 3.垄断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4.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仅表现在微观经济领域。() 5.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6.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7.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8.垄断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9.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10.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 1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12.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13.经济学家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视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并把“公平”作为衡量社会资源状况的标准。() 14.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行机制的不同来决定的。() 15.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可以分割和量化。() 16.免费搭车问题是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生产的原因之一,是市场无法解决的。()17.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18.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必要条件是生产该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19.对纯公共物品的需求与对准私人物品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 20.拥挤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对有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增加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管理经济学-简答

历年简答和论述题总结 1、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2、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2) 答: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概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等。 3、比较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这两个概念的异同。P19-20 答: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企业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用途可以得到的净收入。它是一种机会损失,这种损失是企业在选择资源用途,也就是决策时所要考虑的。 4、试分析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的不足。(市场失灵的原因)(4) 1、垄断因素的存在。(价格机制发生作用是以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为前提的,可现实生活中垄断因素大量存在限制着竞争的展开)

2、外溢效应的存在。 ·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 ·外溢成本: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外溢效益: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 3、公共物品的存在。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 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这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 4、信息的不完全性。 另外,市场机制本身还有一定的缺陷。(如收入分配的不公) 5、试述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P47-48 (1)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的可替代性。 (3)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价格信号)(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6、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2)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7、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P49 供求平衡(即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此时,价格上涨,能刺激生产,抑制需求;价格下跌,能抑制生产,刺激需求,从前对各种商品的有效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又没有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资源浪费,资源的分配获得了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8、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P30 答: (1)产品的价格 Px 反方向 (2)消费者的收入 I 同方向(除了低档商品)(3)相关产品的价格 P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