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37039238.html,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郭肖肖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的喜爱程度和养殖规模也在日益加

深。随之而来的,动物疾病的发生情况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疾病、寄生虫疾病、传染性疾病三种动物疾病的具体分类;其次,从合理用药、标本兼治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动物疾病的治疗要求;最后,围绕清洁消毒、疫苗注射、检疫隔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动物疾病与管理、检疫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生长环境;疾病疫苗

随着我国食品市场的发展,畜牧养殖业的行业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人们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并未完善,使得动物疾病在区域内呈现出多样、频发的趋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近年来,基于我国针对动物疫病防治的法律保障力度的切实强化,河南省的综合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出分析研究。

一、动物疾病防治的种类分析

第一,普通疾病。动物的普通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内科疾病,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皮肤系统、骨骼系统等发生在动物体内的、非手术所能治疗的疾病变化,例如心肺疾病、代谢障碍等。其病因多种多样,基因遗传、食物中毒等皆可引发动物出现内科疾病;第二,外科疾病,即体表创伤、四肢疾病、头颈部疾病、蹄病等发生于身体表面的、手术可切除或治疗的疾病变化,例如蹄裂、肿瘤等;第三,产科疾病,即发生在动物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疾病变化,例如流产、难产、新生动物疾病、畸胎死胎等。

第二,寄生虫疾病。寄生虫病可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两种。其中,内寄生虫多为病原虫或蠕虫,常以虫卵的形式进入到动物体内,并经过较长时间完成生长发育,最终引起动物肠道、脑等部位的病变;外寄生虫主要有蚊子、跳蚤、牛虻、蜱虫等,大多与动物间产生暂时性的寄生关系,当吸取到足量的养分后,便会脱离。外寄生虫是传播细菌疾病、病毒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对动物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第三,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是动物死亡的“第一杀手”,其主要通过体液、饲料甚至空气中的病毒扩散侵入动物体内,进而造成规模性的发病问题。传染性微生物病原体对宿主类型的适应性各不相同,例如猪瘟病毒只对猪类动物产生作用,而炭疽杆菌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

二、动物疾病的防治要求

中小学生六种常见疾病的预防

桐柏高级中学学生六种常见疾病预防制度 (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网络图暨学生“六病”防治领导小组) (一)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与效果 一、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粪便检查工作,及时统计调研,按要求指导学生服药, 然后到各班询问服药情况,做好排虫的统计工作,并登记在学生健康卡上。 二、对感染学生发放告家长书,督促家长在家做好学生的个人卫生工作,从几 方面抓好学生的卫生。 三、对学生进行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 本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健康教育课等途径,向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和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教育。 四、加强学生饮食和饮水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食堂管理,对炊事员个人卫生进行督促,对餐具进行消毒,教育学生不喝生水等。 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个人卫生的检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等,定期组织卫生员到班级中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以便进一步改善不良的卫生习惯。 (二)学生沙眼防治及效果 一、今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沙眼普查,3月对疑沙学生进行复查, 如发现沙眼或疑沙者,及时通知其家长,进行治疗。 二、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沙眼是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眼病所造成的,培 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定期检查学生个人卫生。 四、采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途径,对学生进行沙眼知识预防宣传。

(三)学生视力不良防治干预措施 一、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之中,徽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期 末有小结。 二、将新发病率和眼保健操检查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坚持每年9月、3月对 全校学生的视力检查,每年12月,6月对新发病学生的复查工作。认真统计分析9月和3月的相关数据,计算近视眼的患病率和新发痫率。对患病的学生及时发放通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近视眼的发病率。 三、开展第七周防近周活动与“6.6”爱眼目的宣传工作,定期出预防近视卫生 黑杨板报、上健康教育课。 四、抓好卫生员的培训,纠正眼保健操的穴位。 五、卫生室每学期对卫生员进行一眼保健操的培训,并定期对班级眼保健操进行 检查、反馈。 六、总务处定期检查黑板、课桌椅、目光灯、教室墙壁每学年粉刷一次。 七、在寒暑假期间,做好学生假期近视眼的理疗、防近工作。 八、动员学生参加眼保健咨询日活动 (四)学生牙病防治干预措施及效果 一、通过今年“9·20”全国爱牙日主题活动,向学生宣传爱牙护牙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课,卫生室进行全校性广播,出一期口腔卫生保健黑板报,高一年 级各班出一期电子小报配合宣传。同时推广正确刷牙方法开展口腔护理活动,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展牙龈炎防治——龈康水防治工作,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进行专题广播,向学生进行预防龋齿等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三、定期进行牙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配合街道医院和牙防所的医生做好学生的牙病普查普治工作,根据牙防所的检查结果,分别作出不同的处理,及时反馈家长,对患深龋齿未充填的学生,要求他们及时到医院治疗。 四、学生熟记牙防五步曲,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五、要求100%的学生做到早晚刷牙、正确刷牙和使用保健牙刷、保健牙膏。

(整理)动物常见病防治.

动物常见病防治》复习资料一、选择题 1.亚硝酸盐中毒时,其特效解毒药是(C.美蓝 2.膀胱炎时,可出现(A.频尿 3.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依据包括(A.有过食精料的病史

4.手术疗法治疗公猪的鞘膜内阴囊疝,在切开总鞘膜,送回脱出的内容物后,在精索根部结扎1~2道后将腹股沟管外环做(A.纽扣状缝合.四肢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是(D. 跛行 6. 下列传染病中,使用青霉素治疗有效的是(A.猪链球菌病 7.下列感染途径中,牛炭疽罕见的是(B. 胎盘 8.典型鸡新城疫罕见的临床表现是(D.关节炎

9.牛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为(A. 残缘璃眼蜱 lO.日本分体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A.钉螺 11.鸡球虫病易感日龄为(C. 4~6周龄鸡 12.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的是(D. 乳汁的检查13.胎向是指(C.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14.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用促卵泡素50~IOO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注射方法是(C.肌肉注射15.水杨酸制剂疗法常用于治疗(C.急性风湿病 2.下列传播途径中,不属于水平传播的是( C.生殖道 4.以下哪项是脐疝常用的疗法?( A.手术) 5.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杀菌,可用( D.紫外线灯照射)

6.应用消毒和灭菌方法抑制或杀灭手术区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手术创感染的措施称为(C。无菌技术)7.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和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多为( A.急性经过 8.下列哪种检查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 D.乳汁的检查) 9.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时 用促卵泡素:牛50~100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请问用以下哪种主射方法是正确的?(C.肌肉注射) 10.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反刍兽的(A.肝脏胆管13.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B.人和犬)。14.砒霜(砷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 B.二巯基丙醇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癌或肝硬化。 2、主要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3、应急要点: (1)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的隔离。 (2)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4)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5)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消毒。 (6)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 4、日常预防 (1)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 (2)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3)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5)不喝生水。

流感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主要症状:重则发烧在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轻则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患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 3、应急要点: (1)有流感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开窗通风。 (2)发生流感时,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不要去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 (3)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餐、分室居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5)重病人应在医院隔离治疗。 4、日常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1)无论何种原因,如身体持续发热,都应尽早就医。 (6)必要时定期注射流感疫苗。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 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和排斥的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是动物健康成长和进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条件。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与外部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内部产生的肿瘤细胞作斗争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 免疫具有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监视和歼灭自身细胞诱变成的肿瘤细胞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保证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也会造成对机体的损伤,出现所谓的免疫性疾病,如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抗感染免疫,主要包括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和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抵抗感染的能力称为免疫力。免疫力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性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是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病原体或其有毒产物刺激而产生的防御机能。它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类,二者均有天然和人工之分。 母源抗体等 免疫血清、细胞因子等 自然感染病原等 接种疫苗等 一、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动物依靠输入其他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而产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1.天然被动免疫 动物通过母体胎盘、初乳或卵黄获得某种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的免疫力,称为天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天然被动免疫在动物疫病防治中非常重要,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动物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免疫系统不够健全,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比较弱。然而,动物可以通过母源抗体增强自身免疫力,以保证早期的发育,这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给产前怀孕母猪接种大肠杆菌K88疫苗,可使新生哺乳仔猪避免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黄痢的发生;给产蛋鹅接种小鹅瘟疫苗以保护雏鹅不患小鹅瘟。当然母源抗体的存在对疫苗的接种也存在干扰作用,尤其是对弱毒苗的干扰更为严重,从而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制订免疫程序,特别时首免时间时,必须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2.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人工输入到动物体内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力,称为被动免疫。主要用于动物疫病的免疫治疗或紧急预防。例如抗犬瘟热病毒血清可防治犬瘟热,鸡新城疫高免血清可防治鸡新城疫,尤其患病毒性疫病的珍贵动物,用抗血清治疗更加重要。人工被动免疫的作用特点是发挥作用快、无诱导期,但维持免疫力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4周。 二、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动物受到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自身所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主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 1.天然主动免疫 天然主动免疫是指动物感染某种病原体后产生的,对该病原体的再次入侵呈不感染状态,即产生了抵抗力。 2.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给动物接种疫苗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所谓疫苗是指用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是:与人工被动免疫相比免疫力产生慢,但持续时间长,免疫期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回忆反应,某些抗原免疫后可产生终生免疫。需要一定的诱导期,出现免疫力的时间与抗原的种类有关。由于人工主动免疫有一定的诱导期,因此在免疫防治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动物机体对重复免疫接种可较快地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反应。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摘要: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动物自身的影响较大,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果不能对动物疾病进行及时防控,会导致疫病大规模传播,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该文对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疾病防控策略,旨在提高养殖水平。 关键词:动物养殖;疾病防控;疾病原因;防控策略 王昊.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J]. 农业工程 技术,2017,37(32):59-6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动物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动物疾病防治可以有效地阻断各种疫病的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对引发动物疾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疾病的发生根源,并且对源头进行防控,提高疾病预防水平。 当前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养殖的动物主要是牛、羊、猪以及鸡鸭等禽类。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分为外界环境影响以及动物自身体质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又包括养殖场环境条件、食物安全问题、免疫条件等;动物自身的问题则主要指的是动物自身的体质,有的动物从出生之后

的体质较弱,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做好防控,提高动物养殖水平。 一、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以及病因 1、畜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当前畜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寄生虫病、传染病以及普通病。 普通病的发病率最高,包括内外科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指的是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外伤、眼病、蹄病等,内科疾病种类较多,比如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产科疾病种类也比较多,病因复杂,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可以分为怀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疾病。 寄生虫病也是动物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寄生虫在动物体表以及体内寄生产生的疾病,寄生虫会吸收动物的营养物质,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宿主体内,比如原虫和蠕虫,外寄生虫则主要寄生在节肢动物的体外,而且传播也是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 传染病指的是通过某种微生物袭击动物引起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传染病的传染介质主要是空气,也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或者食物交叉传染,是一种很难预防的疾病。 2、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常见动物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常见动物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1、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等国家强制免疫的病毒性疾病,建议选用政府强制采购的疫苗,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免疫结束后,抽检血液送往县区畜牧兽医机构实验室检测抗体含量,不合格的强制补免,确保畜禽处在免疫抗体保护期内。免疫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畜禽机体免疫应答高效。 2、猪、牛、羊类常见疫病:病毒病比如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气喘病(支原体)病,羊痘病等,主要还是采取免疫预防的措施,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效果更佳。对于常见细菌病,比如大肠杆菌病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水肿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羊梭菌性疾病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如喹诺酮类,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注射或口服,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病料送往专业兽医实验室做药敏实验,选择高敏药物对因治疗。平时家畜饲养管理,可加强卫生消毒,选用一线药物预防投喂。草食性动物如牛类,易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导致瘤胃臌气,可插入胃导管排气,严重时立即穿刺瘤胃放气治疗,对食用过多干料,引起的瘤胃积食,可通过鱼石脂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水内服;严重病例可结合强心、输液等对症治疗。 3、家禽常见病:肉鸡比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雏鸭的病毒性肝炎,鹅的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建议选用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兽药生物制品,按时免疫;细菌病比如沙门氏菌导致的鸡白痢,球虫病,大肠杆菌病主要还是采取一线药物预防给药,一旦发生群发疾病,采取二线药物,而且家禽养殖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混养,定期卫生消毒和药敏实验,掌握病菌耐药特性,针对性给药。 4、中毒病:比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泪、流涎、口吐白沫,瞳孔缩小,兴奋不安,共济失调,骨骼肌痉挛,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等,可用硫酸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采食玉米秆、山芋藤、小白菜、萝卜叶等青绿植物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厌氧闷煮时候,极易转化亚硝酸盐。如果发生中毒,可在耳尖、尾尖给动物放血,迅速用甲苯胺兰、镁兰注射治疗;黄曲霉霉毒素中毒,可乌洛托品抗炎,内服绿豆浆,注射Vc,禁喂霉烂玉米即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最新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常见病的种类。 2、掌握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阶段,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极低,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也难免会有些常见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有哪些呢? 近视眼、龋齿、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它们防治方法。 1.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

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一拳一尺一寸),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不要”: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不要近距离看书、写字。 (2)药物治疗和配戴眼镜。 2.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 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 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龋

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那么如何预防龋齿呢?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既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 (3)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4)少吃甜食,加强锻炼合理营养。 (5)定期检查。 3.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防治方法: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一.选择题 1、近20 多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996 年1月16 日,我国正式宣布消灭了下面哪个疫病(),这是继牛瘟之后我国第二个消灭的动物传染病。 A .猪瘟B.鸡新城疫C.禽流感D.牛肺疫 2、1956 年,在我国宣布消灭了第一个动物传染病是(),为我国近代兽医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A.猪瘟 B.鸡城疫 C.牛瘟 D.牛肺疫 3. 在猪病防制中,我国研制的()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想的猪病疫苗。 A猪蓝耳病B.猪瘟C. 猪流感D、猪伪狂犬病 4. 我国第一个获批准的兽用基因工程菌苗是防制下面哪个疾病的?() A .猪大肠杆菌B.猪沙门氏菌C.猪副伤寒D. 猪痢疾 5.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在防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效果不错。 A. 猪瘟 B.猪伪狂犬病 C.猪流感 D.猪蓝耳病 6.()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A 小鹅瘟B.鸭瘟C.禽流感D. 新城疫 7. )是1984 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 8. 1997 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已于1998 年1 月起正式实施,该法规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法律依据。c A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9.生物安全包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领域3 个方面。 A. 生物技术B 、基因芯片C、基因工程D.预防接种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可疑性炭疽后,应取()进行送检。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耳朵或天然孔渗出血 2.急性猪肺疫的特征性病变是()A A.纤维素性肺炎、 B.坏死性肠炎、 C.脾肿大,边缘梗死、 D.坏死性肝炎 3.生产上一般采用()进行布病的检疫B A.琼扩试验、 B.试管或平板血清凝集试验、 C.中和试验、 D.ELISA 4.猪丹毒主要发生于()B A.仔猪、 B.架子猪、 C.怀孕后期母猪、 D.香猪 5 猪喘气病是由()引起D A.猪喘气病病毒、 B.猪丹毒杆菌、 C.衣原体、 D.猪肺炎支原体 6.牛流行热又称()A A.三日热或辐射热、 B.五日热、 C.七日热、 D.无高热 7.破伤风是由()引起C A.魏氏梭菌、 B.溶血梭菌、 C.强直梭菌、 D. 巴氏杆菌 8.大肠杆菌有()血清型D A.1 个、 B.2 个、 C.3 个、 D.多个 9.猪伪狂犬病侵一个猪场后,往往难以彻底根除,其根本原因是()B A.病毒毒力太强、 B.动物健康带毒、 C.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太强、 D.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10.仔猪水肿病的特征病变为()D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针对xx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笔者就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了10条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概况 xx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24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是四川三大牧

区之一。全州辖17个县市620个乡镇3843个村,总人口430万。据XX年统计:全州大牲畜存栏178.27万头,出栏42.51万头;猪存栏489.23万头,出栏570.41万头;羊存栏547万只,出栏385.91万只;禽存栏1578.22万只,出栏2268.69万只;肉类总产量60.69万吨;牧业产值119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9.3%。 全州有17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6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3843个村防疫室,共有动物防疫人员5524人(县级320人,乡级1304人,村级3900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488人,占8.8%;中专或高中人员1431人,占25.9%;初中及以下人员3605人,占65.3%。

常见疾病预防题目及答案

常见疾病预防 1.引起胃溃疡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胃溃疡有时有家族史尤其儿童溃疡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另外A 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易患此病。 2.化学因素长期饮用酒精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和饮用浓茶似亦有一定关系。 3.生活因素溃疡病患者在有些职业如司机和医生等人当中似乎更为多见可能与饮食欠规律有关工作过于劳累也可诱发本病发生。 4.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忧虑多愁善感脑力劳动过多也是本病诱发因素可能因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 5.感染因素马歇尔证明了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最终祸首而不是以前认为压力过大或者酸性食物引起的。 6.其他因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本病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不同的季节发病率也不一样说明地理环境及气候也是重要因素另外本病还可在其他原发病,如烧伤、重度脑外伤、肝硬化、肾衰的基础上发病即所谓“继发性溃疡,这可能与胃泌素高钙血症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有关。 7.促成溃疡形成的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胃液含有蛋白酶和盐酸盐酸超过一定浓度胃内蛋白质就受到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刺激胃粘膜吸烟影响胃的正常分泌。 2.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七项日常简单的行为就可以使寿命延长11年,它们是哪些行为? 1、每晚睡7-8小时; 2、每天不忘吃早饭; 3、一日三餐外不吃零食; 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 5、适度运动; 6、不吸烟; 7、适量饮酒。 3.判断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睛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没有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住、走路感觉轻松。 4.为什么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铅的危害? 1.吸收多:成人吸收率:5%~10%;儿童吸收率:42%~53%。 ⑴儿童肺部铅吸收率比成人高,铅吸收率是成人的1.6~2.7倍,因为儿童肺组织通透性高; ⑵大气中铅尘易积聚在距地面一米左右的高度,于儿童身高接近,所以儿童呼吸道接触的比成人多。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9、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率达100%。1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疫率达100%,畜禽散养户以乡为单位产地检疫面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疫合格率达100%。11、家禽、生猪及生猪产品凭证凭标入市率达100%。12、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13、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常见病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应列入常见病管理内容。 三、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四、认真做好常见病登记工作,定期对园内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摸索和总结管理经验。 五、常见病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感冒 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日托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配班教师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按时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二)腹泻 秋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止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监督食堂做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幼儿伙食实行民主管理:成立伙委会,由园长、保健医、食堂管理员、会计、教师、保育员、及家长代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伙委会。按照幼儿需要制定膳食计划。每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做到蛋白质、糖、脂肪、微量元素、谷类达到标准量,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4.对患病儿进行隔离:在一般人印象中,幼儿腹泻并不传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课程英文名称:Prevention Diseases of Marine Animal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63 理论课:45 实验课学时:18 学分:2.5+0.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属指定选修课。它是研究海产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课程主要就是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系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原与病因; ?全面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 ?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机制及其免疫学原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学习水产药物的基本种类及各种药物的主要应用范围; ?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治学的能力与作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1.学会一般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对疑难病症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检测的方法; 2.学会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 3.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概论、疾病的发生与控制、免疫学原理与应用、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水产病原检测技术、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海水养殖虾类疾病和海水养殖贝类疾病等共九部分(书本其余部分自学),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第一章概论 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研究范围。 2.海产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简史; a.了解我国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概况 b.了解国外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3.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明确本课程与水产养殖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疾病的发生与控制 1.疾病发生的原因; a.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b.掌握疾病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 2.疾病的控制。 a.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常见方法; b.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c.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明确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 防重于治”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免疫学原理与应用 1.海水鱼类及其它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a.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b.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类型; c.理解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特点; d.掌握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与意义。 2.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a.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主要种类;

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技术 1.动物传染病的概念动物传染病是由活的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与流行性,引起动物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疾病。 2.动物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⑴传染来源,⑵传播途径,⑶易感动物。这三个基本环节,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是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疫病都无法发生与流行。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控制传染来源或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动物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的目的。 3.动物传染病的基本特征⑴由活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⑵具有传染性与流行性,这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困难⑶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浆细胞根据进入机体的特异性抗原产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或侵害机体的免疫器官产生免疫抑制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由非易感动物变为易感动物,为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极为不利。⑷耐过动物或治愈动物能够抵抗某一种特定的疫病这使控制与消灭动物疫病成为可能。⑸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经验丰富的兽医可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迅速作出判断果断采取措施,为传染病的扑灭与降低经济损失打下坚实的基础。⑹动物传染病具有一定流行规律,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禽流感一般在冬季多发而在夏季发病较少。 根据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规律与特点动物疫病的防空措施主

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查明、控制和消除传染来源 1、查明传染来源 动物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时,通过诊断查明传染来源是防疫工作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它关系到能否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诊断(diagnosis)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对就诊动物或动物群进行检查,对疾病表象进行分析,从而对疾病性质、发展和预后作出判断。诊断动物传染病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病原学诊断(病原分离鉴定、病原基因检测)和免疫学诊断(血清学试验、动物变态反应)等方法。准确的诊断来自正确的思维、合理的方案、可靠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重大疫情,应全面了解、系统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材料、数据及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各有特点,疫病诊断方法多种多样,许多诊断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等方面并未达到尽善尽美。因此,实际工作中特别强调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诊断结果的综合分析,确保诊断结论准确无误。大型养殖场疫病的确定,应注重诊断的群体性。所谓诊断的群体性,是指在一个相对隔离的养殖场,在检出一例或少数几例某些疫病患病动物或 阳性动物时,要考虑全群染疫的可能性,如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支原体性肺炎等疫病。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疫检验、疾病研究、动物诊疗及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活动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的相继出台和我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县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支柱,但与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和食品安全形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认真反思,基础防疫监管措施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已经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漏洞,如何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基础防控工作做牢做实,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保护屏障,已成为当前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将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一是养殖户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认为饲养的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防疫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没病时就省事省钱,存在一种碰大运的侥幸心理,也有的因曾经遇到免疫后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病、甚至死亡而未得到及时救治、赔偿,则对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二是病死动物不按规定处理。尤其是小规模和散养户,他们的社会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为减少

经济损失,不少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变价处理,另一方面对处理不出去的有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乱丢乱甩的陋习难以彻底改变,即使采用掩埋,但是对掩埋的地点、深度和方法达不到科学规范要求,掩埋坑中根本不加消毒药,基本上形同虚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养殖户千方百计逃避检疫。为逃避检疫费,养殖户逃避检疫,致使病害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二)乡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一是乡镇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人员负担重。按照我省要求乡镇区域所人员不少于4个,而我县乡镇区域所最多4个人,有的乡镇只有1人,却承担着22项职能,最繁重、最基础的工作都压他们身上,压力大、责任大、工作经费少也导致他们长期牢骚满腹,都不愿意做负责人,形成乡镇区域所所长无人干的怪现象。此外,我县现有乡镇区域所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住在县城,而在乡镇工作需要坐车上下班,各乡镇山高皇帝远,县局监督不到,人员素质再不高,很容易形成空城计。很多地方常年轮流值班,对上级安排工作应付了事。二是村防疫员工作量大、经济待遇低,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他们在最基层开展免疫、消毒、加施耳标、填发免疫卡、建立免疫档案、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