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研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研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研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研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研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服务区

前言:

在冬季里守望春天,在春天里守望温暖, 在温暖里守望友情,在友情里守望着你我心灵的沟通......在这里,我们期待着您把教学中的问题和建议相互分享;在这里,我们期待着您把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工作总结和我们共同研讨;在这里, 我们可以相互切磋,共同琢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这里,让我们用平等的心态促进彼此的不断进步,沐浴着晨曦,挟两袖清风进来,去陶冶心情的浮躁,轻轻踏上这片柔软而新鲜的土地,您会醉倒在这幽幽的清泉里。

1、教学问讯处(对教学中的问题的处理和建议,不同课型的要求等等。)

问题一:当学生上了二年级,生字很容易混淆,如何解决生字回生?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在文章中认读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让学生早识字、快学字、多学字,并能尽早进入阅读阶段,一年级学生能独立阅读幼儿读物,二年级学生能阅读一般书报,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习兴趣浓了,对低年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十分有益的。可是,当学生认识了250—500个生字以后,学生的识字出现了障碍——生字出现回生,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尤其是对区分度小的字,错别字因此而生;与此同时,教师的一些识字教学方法对学生渐渐失去吸引力,面对这么大的识字量,学生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帮助学生突破了生字回生这个障碍点,他们对字形的记忆会从机械记忆过渡为理解记忆,就可以调动他们自身的潜力,也能“多识字、快识字”,同时为他们打开生活经验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但是怎样变革我们的识字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个障碍呢?

首先是注意方法和手段。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去找寻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彻底变革原先呆板的生字教学模式,使一个个抽象、枯燥的汉字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牢记。一个汉字往往是音、形、义的结合。它们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学习象形字时:我们把抽象的汉字与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教学“山”字,我们先让学生观察山峰的形状,再结合生字“山”进行比较。这样,借助图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能在自己的识字实践中初步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他们的识字就变得轻松了。

学习会意字时:引导学生抓住“部件”,利用编故事或做动作来理解字义,记住字形。如教学“拿”字,让学生先做这个动作,然后与“拿”字中的“合”结合起来,就像一个人张开手取东西。学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而且加深了印象。

形声字的形旁多表义,声旁多表音。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识记一连串的汉字。如学习“晴”之后,我们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或生活中遇见的与它相近的字,这样,在学生面前出现了不少带有“青”的字(请、清、请、蜻、情)。

通过实践,针对汉字的构字特点,掌握造字规律,不仅能有效地便于学生识字,而且能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其次是重视复习与巩固。

日常性复习:经常把学生学到的一些难以识记的生字贴在教室的周围,每天不定时地让学生读读、记记。同时,会让学生把生字组成一些词语或句子,在早读课中,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梳理生字(“小老师”领读、四人小组交流读……),加深印象。

阶段性复习:将一阶段中有共性的汉字进行归类,利用其差异来辨别其音形义。如将“拉、推、打、拍……”,“蝴蝶、蜻蜓……”这些有相同偏旁的汉字归在一起,刚开始我为学生尽心归类,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找出并相互交流,帮助他们温故而知新。

扩展阅览: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是不可能学好生字、记牢生字的。所以,除了每天固定在家里完成的拓展阅读作业外,每星期会打印几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共同读背儿歌中积累语言,巩固旧知,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恰当地安排复习的次数与复习时间,学生掌握生字的遗忘率降低了。绝大部分同学能在新的语境中进行认读。

我的看法是:大胆变革识字教学方式,就是要让学生能顺利地突破识字的障碍点,消除对学习生字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当然,我们在教学刚开始时可以适当放慢识字速度,强化识字环境,重视对所学汉字的梳理与巩固,再科学合理地进行复习。我们的主导作用就是能根据学生已掌握生字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物、图画、媒体,肢体语言等),加深生字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一些学习生字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巩固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暨大附小林丽青

问题二: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阅读的体会?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中年级学生回答问题仍然习惯于像低年级孩子那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照着读出来去作为自己的回答。由此,我意识到,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用正确、完整、通顺的话语回答问题。

我们知道,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我开始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用自己简明准确的话语回答问题。

在通读了《玩出了名堂》后,学生知道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由此,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他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很快,就有学生照读第4小节的有关语句作为自己的回答。我鼓励学生:“你能从这些语句中挑选重点词语,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列文虎克的发明和发现过程吗?”

学生开始沉默,我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如“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把一片……固定,让另一片……调节”,由此指导学生用串联、加工的方式练习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列文虎克先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后来又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再随意调节另一片放大镜,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由此,我让学生结合本人的理解,用这种抓住重点语句加工自己语言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列文虎克怎样发现微生物的?”通过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此法正确回答了问题。

我想:掌握方法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即便是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也是有方法可循的。不过,这种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需要我们长期坚持,逐步培养。尤其是要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如进行课前演说,组织辩论,举办故事会等,只要大家重视并和学生一起摸索与练习,就不难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口才。

————棠下小学王爱伦

问题三: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看书,学生不看,家长也不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方法一: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指导学生制定“周快乐阅读表”。里面细节关系到家长签名和评价,假如家长没有签名,将会收到我们的“孩子阅读补签通知书”老师定期统计,看哪个家长收到通知书最多,将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如此一来,家长也会比以前更加配合。另外,读书要有主题。基本上我们每个星期的阅读都会有主题,比如,第二单元,我们学了关于名人的故事的课文,那当周的阅读主题就是读名人的故事,名人名言等;学了第六单元描写祖国风光的课文,就布置学生看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因为,有些学生没有落实阅读有的原因是因为阅读没有方向。其次,向学生推荐好书。在开学初,我们就向学生发了一张”好书推荐表“,让家长带孩子去购书中心去买书。老师还要负责落实有没买。最后还要发“学生阅读兴趣调查表”。阅读如果从学生兴趣出发,效果会更好。但有一点要指出,老师要指导哪些书是适合看的,哪些书是不适合看的。所以我们除了周阅读表是有主题外,其他课余时间,都是让学生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每个学生每天书包里都会装有一本课外书,在课余,如中午饭后午息前那段时间可以利用起来看书。还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换看书。

————林职小学三年级组

方法二:

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两本必读书。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然后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如:本学期开学时老师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要求学生在1个月内读完这本书,在这个期间利用早读时间不定期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进度,学生有了比较后,自然就会比较自觉地读书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因此,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背诵4个好词、2个好句,小组长负责检查,同时要求学生在写循环日记的时候至少要用上两个自己积累的好词,作上标记。

在全班学生阅读完这本书后,在班上举行“好词好句大比拼”(背诵)比赛和“《爱的教育》人物赏析”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树种人物,做成研究报告,利用语文课进行研究结果发布。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由于老师要求必须要度完整本书才能参加活动,孩子们会抓紧时间读书,否则他只能做活动的旁观者。

另外,老师还特别鼓励孩子读整本的书,只要他读完了一本书就可以来老师这里过关,老师一般会提以下几个问题考学生——1、能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吗?2、能说说这本书最吸引的是哪一部分吗?为什么?

3、细节问题。学生过关以后就在全班发一张表扬卡,那一刻,学生是非常自豪的。

————昌乐小学林晓兰

问题四:学生写得文章不够具体,城乡结合部学生害怕写作文,怎么办?

如何引导学生把活动或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写具体,这是师生教学中的难点,对于这块硬骨头得想办法啃下来。我回想起自己十来年前在先烈东小学教三年级时,为了辅导学生写好命题作文《第一次……》,我就向学校厨工借了脸盆和肥皂,亲自在课堂上边洗红领巾边引导学生观察我的动作,指导他们按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事后写作的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因此,我记忆犹新。不过,我也知道当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老师唱主角,“告诉”学生如何写,是灌输式教学模式;二是大多数学生在我的暗示下,几乎都写第一次洗某样物品,局限了他们的思维。如今,我仍然要坚持在课堂上再现生活场景,但必须比以前有所改进。

在口语交际课上,(可以说是为习作指导作铺垫。)我在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及喜爱的原因后,请两位学生分别作汇报,(他们着重谈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说话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要把事情的过程说具体,别人才能体会到自己对这项活动的喜爱之情。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表演。表演之后,不需我多说,学生就知道要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我请他们与同桌互相交流后,就请了一名中等生说前半部分,让一名学困生讲后半部分,再相机指导他们把话说通顺,注意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和相关动词。

后来,在习作指导课上,我要求学生尽量不写有关洗东西的事情,要写自己独有的材料,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去写别人没有写的内容。于是,在小组交流时,大家所讲的内容就各不相同。学生的思维就能天马行空,自由习作,习作的内容自然也就会丰富多彩了。

同样是把生活场景搬入课堂的两节课,却令我感触颇深: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不应是仅仅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解决重难点,我们更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使其有兴趣去听、说、看、想,我们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激活、拓展他们的思想、视野,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乐趣,是与人沟通的必要手段。

————棠下小学王爱伦

问题五:学生在习作中记流水帐多,如何避免?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文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大胆放手,鼓励他们把所见所想大胆地、心情愉快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我也多次遇到类似问题,每每在这个时候,我会先

创设情景,请同学做“啄木鸟”或作文医院的医生,我会说:“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帮大树或病人查出的问题多,谁就是“名专家”了。对这个头衔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然后在投影上把这篇文章投出来,但先不告诉学生这是谁的作文,要每个学生都来仔细地、从头到尾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我为这篇文章找到了几个毛病。最后,全班交流,这篇文章哪个地方应该删掉,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怎样把不具体、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修改好(在这里可能要请平时写作较好的同学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如此反复,每遇到这样的作文,除了利用作文课外,可能还要经常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只要机会合适,哪怕只抓住一点都要进行训练,这样的效果应该是较有效的,我的学生现在基本没有记流水账的现象了。

————龙口西小学张丽

问题六:如何使学生爱动笔写作,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小学生作文练笔要生活化、情趣化、童心化。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练笔和终身用笔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的练笔兴趣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写作练笔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练笔时,要与学生作平等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认真完成练笔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写《做不倒翁》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带来(准备)了哪些材料?再让学生看着老师做“不倒翁”,要注意步骤。然后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不倒翁”。老师巡回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学生完成制作后,让他们玩一玩,体会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一片兴高采烈的氛围中,我让学生说一说你做的“不倒翁”的样子和制作的过程。在这以后我才鼓励学生“你们能把‘不倒翁’的样子和制作过程写下来吗?”课堂上发出了一片‘能’的欢快声。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作文是用我笔写我心,即每个人要学会练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并要让别人看懂(听懂)你的话。为了达到作文的这一目的,我们就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应该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如:对于一个刚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我在批改他们的作文前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读自己的文章,并要求把发现错误的字、词、标点改过来;有时我让他们交换读同伴的作文,把错误的地方划出来,告诉同伴改正错误;有时,我指名读二、三篇学生的作文,让大家提提意见,发表自己的评价(优、缺点),让学生学有榜样,有错必改。总之,初学作文,就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建立两稿作文法,即先打草稿,再进行修改,然后等自我满意后誊写成文。这样既实现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又养成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正确的良好习惯。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作文时要紧紧抓住最能表达学生的童心童趣的句、段进行点评,张扬优秀,成效就会更好,不妨大家试试。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在语言喷发时,即在有情感欲表达之时,让学生去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美国教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之时,一定要多角度去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展开想象,促成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

特感受,结累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之时,首先考虑的是要创设一种激情,表情达意的语言氛围。即怎样去激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如:游览参观时,让学生尽情活动,接受信息,全身心地投入。教师事前不要刻意要求,让学生轻松上阵。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发现的见闻和感受,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畅谈中的独到之处,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体验去确定写作内容,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境界。另一方面,刚走上作文练笔的三年级学生的自主作文,教师在指导时,切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要求太高。对他们来说词汇量不多,社会阅历浅。作文要从他的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和事件的见闻开始,所以,在指导学生的自主作文练笔时,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去实践劳动,去观察身边的人,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去听自己喜爱的故事,观察自己最喜欢的自然美景。让他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介绍爸爸、妈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梦,自己看到和听到的故事;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自己最杰出的作品;写写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最伤心的一件事……;慢慢地学生走上了自我表情达意的写作之路。正如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所说:“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于学生的背后,悄悄地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受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暨大附小林丽青

问题七:课外阅读的指导如何在课堂进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举一反三,练成学生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引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思索。”这应当是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阅读教学改革应沿着这条路经去进行探索。

面对阅读材料的大量涌现,而现行语文课本课文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本年段使学生突破阅读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充分利用现配套的语文课外同步阅读课本,带出类似的几篇课文,让学生自学运用,过去的一篇课文教2——3课时,改为相同的时间内教2——3篇文章,大大的增加了阅读量。我们的教学程序一般是:

第一步:示范学习一篇,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尝试学习一篇,巩固前面所学到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第三步:带动自学同类的文章一篇或几篇,运用和发展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天府路小学三年级组:谢汝安、蔡燕玲、黄钰

问题八:怎样上好语文复习课?

上好语文复习课,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复习内容的整体性。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

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

第二,复习过程的开放性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第三,注意知识之间的互融性;。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龙岗陈丽恒

关于不同课型的要求:

识字课教学建议: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姓名:何炜怡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经过一年的实践,我对识字教学做了一些总结和反思,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会方法,体会识字乐趣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识字方法。

1、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等。

2、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3、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4、比较法汉字在文本里的出现遵循了先易后难先繁后简的原则,所以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在具体的语音环境中,也同样用比较的办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游戏”等。“作”是进行工作或活动,如“写作”、“作品”、“假装”等几种意思。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5、游戏法在巩固汉字阶段,我们可以设计了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红灯、绿灯”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红灯”和“绿灯”。读对了,大家亮出“绿灯”并一齐说:“过”;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一齐说:“停”。读错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读对后还能得到“绿灯”通过。这个游戏因为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还有“找朋友”“玩生字扑克牌”“猜一猜”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创新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师生共同实践探索,发现并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汉字小故事”“汉字儿歌我来编”“猜猜看”“换衣服”“变魔术”“画一画”。接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叶”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张口”;学习一个“果”字,学生们就想出了好几个办法,有的编谜语“一棵树长得高,一直插进太阳里”,有的用“日”加“木”的办法记,有的用“棵”减去“本字旁”的办法记……

二、改换汉字出现的语言环境,检测学生的识字能力

改换汉字出现的语言环境来检测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是识字教学评价最基本的方法。识字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识字,并不在让学生仅能认识出现在固定的某篇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别的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基本了解意义,进而能独立运用。因此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在儿歌、故事的阅读中,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雪孩子》一文共有孩、让、起、玩、往、觉、烧、知、道、化等10个生字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后,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儿歌:

孩子们,要知道,玩起火,不得了。

烧了房,化成灰,可你还在睡大觉。

往后起,不玩火,让我把它记心头。

儿歌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识字评价的有效方法,也更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

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评价识字能力的形式还有很多,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

如: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想想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

A、早晨,我向妈妈说“在见”后,到学校来上学。()

B、今天,我的做业作得最好,老师表扬了我。()()

三、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在教室里,我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卡片贴于座位上,学生们在互相认识的过程中,把姓名中的汉字也认记了下来。在学习完《在家里》一课后,我又把教室里各种实物,如黑板、讲台、电脑等贴上词卡,学生就能根据实物认识汉字。

家庭生活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杂志、标牌等,上面会有很多汉字。我引导他们主动收集学习这些汉字,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小小识字册”。这本“小小识字册”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为学生的生活识字提供展示机会,使他们感受到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和“识字擂台”我在教室开辟了一个“汉字小能手大比拼”展示栏,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卡,可以把在生活中所认的字剪贴到展示卡上,每两周师生共同总结评比一次,给识字多的同学颁发“识字小能手”证书。班上还定期开展以识字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主题都是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如“玩具总动员”“可爱的小动物”等。比如在开展“玩具总动员”实践活动时,学生把从各种途径搜集到的玩具或玩具图片,配上名称或简单的文字介绍,在班级的展台上展示出来。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当然觉得乐趣无穷。

四、对课本中“会认字”认识

对于会认字,我们只要求会认即可,但是家长们却往往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觉得孩子们必须要会写会默,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们就盲目地让孩子把当课所有的会认字抄几遍,结果不但孩子们叫苦连天,还白白浪费了孩子们许多课外阅读的时间,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

从实践摸索中我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对于学生而言,每课生字逐一过关,反复重现,积少成多,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的确十分关键的。但是光靠单一的抄写和听写是不能解决的。我从一位从事生本教学的老师那里得到了启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非常实用。学生采用了“生字大挑战”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掌握“会认字”的情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操作说明:

1、先给每课后的生字编号,然后对照“生字大挑战”表中的序号在会认的字

序号后打“√”,不会认的字则把序号圈起来,会认后随时再考。

2、每学完一课,教师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请同桌当小考官互考,回家请父母

再考。

3、学习本课时,有能力的学生在课外认识的字也可以写进最后两行内。

4、每会认5个生字可盖一个印章,隔一段时间评比谁的印章多,按等级发奖。

这种检测操作非常简单,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除了家长的忧虑,由于激励机制明确,学生识字的热情也很高涨,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多,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生字,还在课外认识了不少新字,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成功感,在识字上真正做到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五、抓住规律,注重方法引导,提高复习效率

1、把规律性的东西反馈给学生。

如:基本字组字——青情晴睛静请清;扁篇偏遍;直值植;由油邮等

——这些字可以采用形声字记忆法(音旁表音,形旁表义,既能记字音,也能帮助理解字义),或联想记忆法(看到一个字,可以从音、形、义等联想到无数个字)。

再如:同偏旁的字——反文旁、言字旁、竖心旁、提手旁、女字旁、木字旁、三点水等偏旁的字——三点水

的字和水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言字旁的字和说话有关;在字音方面,让学生给学过的生字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以达到辨析巩固的作用

2、指导记忆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字。首先让孩子们回忆学过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

编儿歌、形声字、联想记忆法,然后筛选出不会的生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前面说过的办法自己来识记生字。

3、指导运用字义记忆汉字,如组词、反义词、近义词、做动作、联系上下文扩词练习

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对语言文字感悟、运用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各学段的阅读教学任务各有侧重。第一学段主要是识字、理解词句、初步理解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主要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主要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确立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是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策略。目标的确定是要根据课程标准各年段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安排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认知策略掌握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根据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设定阅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的内在联系来设定阅读课教学的环节和教学思路。

2、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3、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教研室蔡小白):

略读课文是小语教材安排的一种内容。对这样的课文教学,老师们存在很大的疑惑。有些把它上成跟精读课文教学一样,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有的是放养式,让学生自读,然后找两三个人回答一两个问题就OK了。很多老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根据老师们教学中的问题,下周的区教研活动,我们专

门来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的探讨。实际上个月的网络教研,我们五年级老师就略读课文的教学已在网上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下周就有两位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专上两节五年级的略读课文教学。怎样上好略读课文?先提醒各位老师明确几点:

1、略读课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有关略读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2 略读的内涵:略读就是大略的读。快速阅读以了解内容大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它的优点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

3 略读教学:它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从以上几点,我们了解到略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捕捉主要的信息,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今天下午我在四海小学听了两位老师上略读课文《最后的辉煌》一课,感觉老师们抓得太多,太细。请两位老师注意,怎样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要根据阅读提示,做到以下三点:一、浏览全文,了解大意,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三、有针对性的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拓展延伸。至于两位老师在解读教材时有两种看法,我觉得无关要紧。

比如第一种解读可以这样做,多媒体导入,了解这是诺贝尔的颁奖典礼,然后引发学生思考诺贝尔是何许人也,让学生展示诺贝尔的资料,然后提示他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分几方面来介绍诺贝尔,也就是这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先讲他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为了发明炸药他舍生忘死……,再讲他献出自己的巨款,设立诺贝尔奖……)。这样做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读书理清文章的顺序。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诺贝尔在捐献自己的巨款给人类时,他先怎么做,再怎么做,再讨论你从诺贝尔这些做法中感受到什么?“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最后可以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人对人类能无私奉献。

第二种解读时,让学生读题,理解辉煌的意思,说说“最后的辉煌”是送给谁的?再让学生介绍诺贝尔。然后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文,想想“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一部分款项支持祖国的医学和教育事业,其余款项在全世界设立诺贝尔奖。)可以简单说说他为什么要支持医学、教育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接着让学生再回顾他生病前有哪些辉煌?前期的辉煌和最后的辉煌构成了诺贝尔一生的辉煌,再讨论从他一生的辉煌里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最后可以推荐一些有关诺贝尔事迹的书目给学生看。

作文课教学建议:

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

员村小学罗建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1、习作指导什么?

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要在写什么、怎么写上限制学生。老师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是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老师在课上通过各种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我觉得从作文指导来说,特别是从三年级作文指导来说,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是最主要的。对于怎么写,老师也提一些基本的要求。如:语文园地三,写秋天,提出的习作要求:一个是抓住特点,一个是有趣、真实,不要提得太多,不要在写法上提什么条条框框限制学生。

2、课时如何安排?

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指导,这个时间比较合适。一堂课40分钟,指导15分钟左右,后面还有二十多分钟留给学生写。

3、习作如何讲评?

老师的讲评着重抓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充分地展示。可用各种方式来讲评,既展示习作的题目,又展示习作的内容;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既有当着全班展示的,又有小组的展示。展示得比较充分,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第二个环节是引导修改。既有拿出一篇文章来示范性地讨论,又有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还有学生的自己修改。习作的讲评抓住这两个环节也是有成效的。

如果我们的习作教学一次一次这样的进行,那学生的写的能力,改的能力,以及对习作的评价的能力都会逐步得到提高。

4、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如,有这样一个习作片段:“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同学当老鹰,一个同学当鸡妈妈,其他同学当小鸡。小鸡们都抱着鸡妈妈的腰,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像这样的习作应不应该修改呢?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小鸡都抱着鸡妈妈的腰,这就是属于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加以修改。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关于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

什么关系。

关于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员村小学罗建知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昌乐小学张惠萍)

口语交际课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语文课型。口语交际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往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

1、体现口语交际的阶段要求。

我们上任何一节课,首先应该明确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也是如此。从表达的角度,老师主要是训练学生要把话说清楚,让别人听明白,能转述;从说的角度,培养的是认真倾听,不理解的地方要提出问题,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商讨,总之,老师对于目标的把握要基本正确。另外,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准确把握好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以及阶段目标,将阶段目标细化或具体化,要针对本节课口语交际的特点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如,羞于开口,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

2、引向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小伙伴和老师、父母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自自然然、无拘无束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尽可能真实、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积极投入,主动交际,提高训练质量。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游戏活动,将学生引向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中,调动学生说的欲望,人人都想说,这本身就是我们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任务。其实,教材已经安排了一定的活动内容,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情境,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丰富教材内容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重要的是丰富教材内容,充实教材内容,才能满足生与师、师与生双向互动交流的需要。如《我们的画》一课,除了让学生讲清自己所画的内容外,还要让学生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同时办一个图画展览,给学生一个最大的交流空间。

(2)呈现生活情境。根据口语交际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再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

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让学生直接面对。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生活,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或者借助录像、表演都手段再现已经发生的事件或者业已存在的某种现象,以此营造真实的交际情境。

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另一幅图画的是妈妈洗菜时浪费了自来水。图上的事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毕竟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有些地方的学生甚至还没有见过草坪。教学时,在学生观察插图,说明图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如,可以是本校的某些同学,踩坏了学校的草坪,或者折断了学校的花草树木等,可以是校外有些小孩经常会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可以是本校的卫生设施经常发现有同学没有及时关上水龙头,而浪费了自来水。课前可以带学生实地看看,有条件也可以拍下录像、照片,课堂上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交际活动。这样,话题就源于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学生就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交际活动,易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易于打开学生的话匣。

(3)模仿生活情境。模仿现实生活进行交际,甚至可以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参与交际,如,扮演记者、售货员、推销员、导游,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相互间展开交际活动。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十分感兴趣。如《小兔运南瓜》可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引出故事。

3、体现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设计多个回合的交流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能力的通俗含义是学生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原来说的不好的现在说的好了,原来说的简单的现在说的丰富了。这才能体现“教”与“学”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设计多个回合,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体现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新教材第一册有六次口语交际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形式,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老师在课堂上营造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了大胆与人交际,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听,想、说多样。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如《有趣的游戏》一课,要求是: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教学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做“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鼻子”等游戏,然后再让学生带着亲身感受互相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在交流汇报时,可采用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说,教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教师说,学生补充;教师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使课堂上充盈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和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

又如,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的口语交际课,也可以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先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动脑思考,动手拼图。儿童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拼出的图案很少与别人相同。而后,让同座互相拼图,说拼图(我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出来的),做到人人开口。接下来,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带上拼图上台和自

己交流(老师的拼图贴在自己胸前),这既是师与生的互动,又是交换司在互动中示范、引导,交流的内容比同位之间交流的丰富了,有问有答,有介绍有补充。接着,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看、说、评议。由于老师示范在先,交际的水平有所提高。再往后,教师设计两个情境:一个是分组“开拼图商店”,一个是邀请听课的老师欣赏自己的拼图(此时,已将每个同学的拼图贴在教师四周的展板上),向老师介绍自己的拼图。这样,这节课,训练的密度大,回合多,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中渗透了教师的指导,体现了训练的过程,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落实口语交际的核心任务,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课,语文课主要是用来学习语言的,口语交际课主要是用来提高口语语言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口语交际课要发展口头语言,但无需讲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等方式,加以规范或指导。如,就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点评、强调,以期引起注意。此外,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规范和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一要充分重视,二要认真落实。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要拘泥于任何形式,激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进行口语交际。如《该怎么办》一课,讲述了小明每天帮助王爷爷取牛奶,不要报酬,王爷爷过意不去,定要付钱答谢,小明感到很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教学时,要让学生自由表述。如学生说:“收下钱,每天照样送奶”、“不收钱,以后也不送奶”。“先收下钱,照常送奶,以后用钱给王爷爷买礼物”、“找朋友说服王爷爷收回决定”等,都符合故事情节,应给予肯定。在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对其所说办法不表示随意否定,只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

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口语交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诸如讲故事、朗诵作品、表演角色等口语实践,得到锻炼。当然小学生的内部语言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有些学生举手发言后都不知所云,也表现在有些学生发言时东一句,西一句,重复颠倒。因此,教师要及时用鼓励性评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学会倾听,正确评议。激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把握口语交际的特点,将倾听、表达和交流有机结合起来。

以往的听话说话课,注重训练听和说,忽视对学生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课标要求,“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其中“交流”“沟通”“交往”等内容是以前所没有的,课程标准以“口语交际”取代“听话说话”,提法的变化暗示着观念的变化。这也是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区别所在。

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住口语交际课的这一特点,不仅让学生学习倾听、表达,而且通过提问、商讨、转述、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习“交流”“沟通”“交往”。卢静老师的这节课,对于我们处理好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课是有启发作用的。如何把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都上出口语交际的特点来,将多种训练形式结合在一起,是需要老师们动脑筋的。方法有:

(1)在讲述中安排交流。如,《小兔运南瓜》,先就教材的三幅图,展开独白式训练,让学生说清图意,然后就这三幅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兔子妈妈,有的扮演小兔子,以“谁运回南瓜,怎么运回来”为话题展开“对话式”训练。又如,“该怎么办”,老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进行交流,相互说说自己的办法,进行提问、补充、商讨、质疑,体现多种方式的融合。

(2)在交流中安排讲述。如“该怎么办”,学生也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都来替小明想想办法,他应该怎样做,然后可以推举代表把小组交流的意见完整地说出来。

对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的设想

————教研室蔡小白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它不仅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个学段有不同的阅读量,(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5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要达到145万字,)而且大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许多学校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量,除了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外,还在每一周的课程里专门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据我调查,一些学校虽然课表上安排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而实际上很多老师都用它来上语文课,就是有老师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也跟平时上语文课没有多大区别。比如这次参加“广州市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研讨活动”,会上展示了两节“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课例,除了在手段上与平时阅读不同,学生是在计算机上阅读,但阅读指导的方法与平时的语文课大同小异。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来上阅读指导课。本人思考,既然我们把课外阅读指导课排在学生的课表里,当成一门课程来施教,那么我们就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研究,使老师们既明确它的意义,又能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我谈谈开设这门课程的设想。

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尽早,尽快让学生遨游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想课外阅读指导课可尝试用以下几种课型来上,而且每周上的课型不同,通过不同的课型,充分展示学生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成果。

1、阅读推荐课:

每个月(时间灵活自定)的开始一周上阅读推荐课。每个月的阅读确定一定的主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推荐书籍,可以介绍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和交流作者的生平,还可以说说这些作者还有哪些作品。目的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期待和阅读的兴趣。

2、阅读欣赏课:

第二周上,这种课纯粹是以读为主,学生朗读,教师朗读媒体朗读,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动听的朗读,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享受朗读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3、阅读分享课:

第三周上。就是让学生将最近读书当中的感受进行充分的交流,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交流,交流中可以提问题。提建议。交流完毕还可以写读后感。

4、阅读竞赛课:(

第四周上,这种课用来检测学生阅读的成果,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查的内容注意多元化,包括

词语的积累,句子的运用,内容的感悟,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延伸等等。

采取不同课型的阅读指导课,能使我们的指导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也能由此慢慢地激发和养成,另这四种不同的阅读指导课型在时间的安排上,不一定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课型可以增多时间,比如阅读分享课,可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各种不同课型的方法研究我想只要老师明确了每种课型的目标,老师们就能朝着这个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会想出许多有效的办法。不过,不管哪种课型都要注意突出以学生为本,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享受各种课型带来的快乐和成功,强化巩固阅读的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的粗略设想,有兴趣的学校和老师可以尝试尝试,我们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尝试的感受和结果。

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靠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坚信书本的厚度将提高人生的高度!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构建一方学习语文的乐土(长湴小学黄跃红)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定,尊重学生意愿,引发学习兴趣,其乐无穷;成果的展现,注重多样方式,体验成功快乐,乐亦无穷;活动的延伸,实践评价多元化,发展个性品质,乐不可言。

一、主题的确定,尊重学生意愿,引发学习兴趣,其乐无穷。

教与学是互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

1、从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

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立也应紧紧围绕课堂来进行。根据课堂的学习,我们不同年级确定的不少主题对课文进行拓展和延伸,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低年级“漫游古诗王国”、“有趣的十二生肖”、“可爱的树叶”中年级:“神奇的南极”、“花卉”、“美丽的校园”、“校园诗会”、高年级:“走近李白”、“畅游成语王国”等实践活动有趣、富于时代气息都是大家喜欢的活动。

2、从主题活动中提取主题。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对一些节日很感兴趣,于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春天来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展了一个“我与春天交朋友”的活动。在春风中背古诗,做游戏,观察种子发芽等。端午节来临,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端午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大家搜集端午节由来、端午习俗,讲屈原的故事,调查粽子的形状、口味,了解各地粽子特色,玩赛龙舟游戏,亲身体验制作粽子的乐趣。“中秋话月”的活动也吸引不少年级的学生参与。大家一起背中秋诗词,唱中秋民俗歌曲,制作中秋祝福短信等。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也异才纷呈。学生们在主动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从社会实践中提炼主题。

从社会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可以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一组关于自然科学方面内容的课文,从其

中一篇课文延伸出去,开展“2010年的一天”的综合性学习。再如,二年级开展“社区绿色报箱”的实施活动,三年级“火炉山水系调查”等。开展这种活动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收获。

其次,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可以自主展开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起来后,就能倾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认真地进行学习。同样,学生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积极开展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所选择问题的价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与督促。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同时强调二者,他们的作用才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也才会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二、成果的展现,注重多样方式,体验成功快乐,乐亦无穷。

1、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展示学习的成果,注重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并注意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定位差异性。

(一)、小学低年级

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持久性不够;对明显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认识水平还较稚嫩。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三个目标: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话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贴一贴、画一画、说一说”是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其主要步骤是:第一,孩子通过自己的想像来构图;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或贴一贴;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小朋友听。如:我校教师在上《美丽的树叶》这个实践活动时,学生不但收集许多的树叶,还把树叶拼成各种美丽的图画,学生把图画又编成各种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贴、画、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贴、画、说”既不是单纯学习绘画,又不是单纯学习语文,它训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

到了二年级,可以增加“剪一剪“的活动。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的知识,如学生在学到国旗时,就会回家收集一些有关国旗的资料,把它贴在自己的小研究本里。这本研究本里需填写如下内容:我研究的内容、我研究的方式、我的成果、我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

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不太复杂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动手动脑的成功、愉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