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焦化厂总体设计篇

北京焦化厂总体设计篇

北京焦化厂总体设计篇
北京焦化厂总体设计篇

总体设计篇目录:

1 特色与愿景

特性

需求

愿景

立意

2 挑战与对策

挑战

机遇

功能

对策

3 保护与再利用

框架

评判

原则

方式

4 规划与设计

垡头规划优化

总体结构与用地布局

空间形态组织

道路交通组织

开敞空间规划

景观系统规划

地下空间布局与利用

重要节点设计

市政与竖向规划

5生态与环境

场地自然条件分析

场地污染状况

生态修复策略

6 经济与行动

经济测算

行动安排

7 附录

基地分析

案例借鉴

规划控制

普查与评估

正文:

1 特色与愿景

特性

独特、丰富、壮观的煤化工工业遗产资源集聚地

●我国煤化工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北京焦化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专营企业之一,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焦炭生产厂和北京市商品煤气供应的主要基地。北京焦化厂历史上创造了商品焦产量第一、自主建设我国第一座6米大容积焦炉等多个中国“第一”。

●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北京焦化厂是国庆十大建筑的配套工程,开创了北京燃气化建设的历史,“因环保而生,也因环保而停”,见证了新中国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

●独具特色的工业空间形态表征

错落的厂房、高耸的烟筒、林立的水塔、火光通明的炼焦炉等为主要特征,煤化工工业特色显着,富有特色的构筑物及设施比较集中,运输铁路、皮带运输通廊和架空的管线设施遍布全厂区,呈现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需求

●北京产业升级需求新的空间---高端服务和文化创意的兴起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将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金融街、中关村等专业化服务集聚区不断成长,为垡头集团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全球已进入产业升级、更新换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2007年其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工业建筑的技术之美、结构之美为现代艺术家所钟爱,以工业遗产为载体发展而来的有北京798艺术区和正在策划中的首钢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寻找新的生长空间。

●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被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从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互联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北京要实现“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体验经济”将会快速发展。

●后工业时代棕地再开发需要新的视角--工业遗产保护的觉醒

“棕地(Brownfield)”一度被视为工业时代给今天的城市留下的“疤痕”,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棕地的再开发逐步成为后工业时代城市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并积累丰富的经验。近30年来,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也在不断拓展,工业化历史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遗产和遗迹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工业区改造不再是一个拆除工厂的过程。2006年4月8日,首届中国工业遗址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自此,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首钢、北京焦化厂等工业遗产保护成为北京“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景

●地区复兴标杆——中国产业地段转型示范区

产业地段更新是近30年欧美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出现了诸如德国鲁尔、英国伦敦道克兰地区改造等一批经典案例,带动了地区经济复兴、创造了新的城市形象和经济价值。因发展阶段不同,我国产业类地段改造近些年才开始出现,呈现出以点状改造和自下而上的特征,从工业遗产的高度进行的整体转型研究很少,建成案例更是凤毛麟角。

北京焦化厂的整体转型从慎重对待建国后工业遗产的高度进行研究定位,不仅重视工业遗产本身的保护和再利用,也更加关注对城市新功能的创造和带动,其成功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产业类地段转型的示范,并为我国即将面临的大量类似地段转型改造提供比照。

●工业棕地再生——京津冀地区重要工业遗产

作为国庆配套工程,北京焦化厂具有显着的政治意义,其后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专营企业之一,与新中国煤化工工业文明关系紧密,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焦化厂原厂保持完整,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在京津冀地区都比较突出,是宝贵的工业遗产。

●社会活力再造——北京创意创智产业发展极、垡头集团综合性服务中心

结合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创智产业,是产业地段转型的常见模式。北京具有发展创意创智产业的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北京现有的十大创意产业基地,利用产业建筑形成的首钢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和798艺术区,均已形成较大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焦化厂及其周边厂区遗留的工业场景、厂房等资源是发展创意创智产业的优质资源,通过政策引导、交通可达性提升、与周边组团关系加强等措施,将成为北京创意创智产业新的发展极。

RBD(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可直译为“游憩/休闲商务区”,不仅担当着地区经济、文化、信息服务中心的职能,更成为旅游活动中心。焦化厂地段独具特征的工业遗产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而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垡头集团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是地段的重新定位的重大契机,具备这几大要素,使得以北京焦化厂为核心,打造垡头集团综合服务中心具有明显优势——焦化厂工业景观在独特的历史氛围下,与现代都市生活相融合,可演绎出时尚、现代的休闲旅游功能。

●生态复育典例——我国生态复育教育示范地

北京焦化厂生态复育的目标是转移或转化土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消除或减弱污染物毒性,恢复或部分恢复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以焦化厂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段为载体,普及生态安全知识、展示生态复育过程,使体验者感悟维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将成为一处集生态体验和参与于一体的生态教育场所。

立意

重生:后工业时代城市棕色地带的复兴

新千年,北京迈入新时代-后工业时代,北京焦化厂经历了近三十年的辉煌,衰退、污染开始困扰这个工业时代的宠儿,怎样带着历史的荣耀开创新的未来,摆脱传统城市棕色地带衰败、废弃的命运,重新焕发新的生命,走向复兴之路,成为规划的立意所在。

首先,保护工业遗产、建设工业遗址公园,以焦炉为中心集中保护和展示独特的煤化工业;

其次,修复地区生态,提升环境品质,改善棕地形象,增强地区活力;

再者,建设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土地价值和投资潜力;

最后,更新城市功能,创意创智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主导地区发展,突现棕色地带的全面复兴。

2 挑战与对策

2.1挑战

2.1.1 区位的边缘化

相对于北部城区而言,南部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垡头集团自建国时期开始一直是北京的化工基地,城市功能相对较弱。垡头集团南有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中心、西北有建外CBD、东北为通州新城中心,地处“三中心”的“洼地”,实现与周边中心的错位竞争是实现本区发展的重要挑战。

2.1.2 较高的生态修复成本

传统的污染处理方法带来的巨大资金需求,而耗费较低的生物方法则会大大延长处理周期,如何在经济效益和环境安全之间达到平衡是本次设计不可回避的挑战。

2.1.3 不确定的发展前景

垡头集团原来以化工产业为中心功能,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大量外迁,而新的房地产开发逐渐增多,如果没有新的替代产业进入,则可能沦为新的“卧城”。

在北京的产业布局中已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也形成了等级和规模不等的城市中心体系,确定在城市中心体系中的恰当位置,也是焦化厂地段乃至垡头片区面临的重要挑战。

机遇

●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价值的觉醒

随着全球性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基本共识。在此背景下,城市产业地段成为建筑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人们逐渐认识到,产业建筑――这些工业时代的文明遗存中的产业景观不仅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显着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作为物质载体,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见证了人类社会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包括产业建筑等对象在内的“保护和改造再利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具有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大北京地区功能空间整合

“大北京规划”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城市沿区域交通轴,呈葡萄串式分布发展等一系列战略设想。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的建设正是北京和天津传统产业功能向外疏解并重新集中的战略结果。北京焦化厂、首钢的搬迁均是此战略下的实施步骤。大北京地区城市功能空间的整合、优化是本地段的功能重新定位和产业发展抉择的重大机遇。

●北京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趋向

根据《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2005年上海和北京就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其在经济方面的基本特征是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也明确提出疏解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目标,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政治和文化职能,强化边缘组团的都市产业功能。

垡头集团作为北京传统工业集聚区之一,伴随产业的升级,城市土地的使用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在鼓励都市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宏观战略的背景下,地段的产业更新、土地更新必将得到更多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北京及垡头地区环境品质提升的需求

垡头集团建国以来成为北京三大工业集聚区之一,几十年的发展均是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组织城市功能,其公共基础设施比较缺乏,城市公共环境和居住品质都不高。随着以焦化厂为龙头的化工企业搬迁,垡头地区将转变为综合城市功能区,亟待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地区整体环境品质。

●交通条件的改变

规划的地铁7号线将大大提高地段的可达性,提高地段的区位价值,进而带动新的公共功能的集聚。线路贯通中心城东西方向,长度为28.1 公里,共设17 座车站,焦化厂站是其东端,远期考虑东延。南侧的化工路规划为红线90米的城市主干道,是垡头组团沟通东四环和五环的主要通道,焦化厂北路和西路分别是40米和35米的城市次干道,这些道路可进一步提升地段的交通可达性。

2.3 对策

生态之城(ecology)告别工业文明,回归生态文明

T型公园与U形绿带连接渗透,构建网络状绿化网络,形成连续的开放空间。

集中污染土壤堆山造林,利用植被净化土壤,建设湿地公园,利用水生植物清洁水环境,利用自然坡度,设计生态雨水管理系统,持续降解污染。

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利用废弃铁道,修建环状MONORAIL,倡导非机动出行,设立环行非机动车游线,鼓励步行,布置U型步行带。

智慧之城(episteme)关停资源产业,发展创意产业

利用令人震撼的工业外观,营造影视拍摄者的理想场景。

改造构建筑物宽阔的室内空间,成为设计者和艺术家的创作天堂。

重饰焦炉的精致工艺肌理,成为表演者的梦想舞台

体验之城(experience)重塑工业遗产,提升地区活力

结合工艺留线,组织焦化工业科普教育,体验遗产历史价值

改造塔仓,开展极限运动,体验遗产生活价值

靠近遗址公园,布置休闲游憩区,体验遗产文化价值

财富之城(economy)引入高端服务,打造地区中心

依托独特的工业遗址,发展服务于创意产业的高端服务,如风险投资、传媒推介、产品展示等;利用交通枢纽,发展大型商业,形成地区综合服务中心。

混合土地利用(mix-use),提高用地效率,开发地段办公商业居住适度混合,遗址公园体育文化绿化相互渗透,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增强用地功能弹性(flexibility-use),商务办公与商业金融兼容,创意创智与休闲游憩共存。

功能

●创意创智类

影视剧本与拍摄、音乐创造与演艺、工艺设计与展示

●文化娱乐类

露天与室内剧场、运动与拓展训练、教育与科普展览、庆典与游憩休闲

●服务办公类

金融与风险投资、培训与产品推介、酒店与旅游接待、商业与餐饮购物、办公与商务会议

3 保护与再利用

框架

焦化厂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将按照如下的工作框架来进行,保证其过程理性化,方法科学化:

首先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基础调研,将调研数据加以整理建立产业建构筑数据库;再归纳出决定产业建构筑综合分值的7个因子,通过各因子的分值及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决定每个产业建构筑的综合分值。量化的分值科学地衡量出对象的价值,并据此判断其保护与否及其保护方式,最终为后续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判

3.2.1 整体价值(原厂区工业遗址的综合评价)

(1)示范(政治)价值

工业建筑和棕色地段的改造如今已逐渐被广泛关注。通过该厂的改造与合理利用,即可有力地见证北京市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进程,体现出政府重视历史遗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成为示范性的切实举措。同时,该地块的综合保护及开发又可带来环境、资源、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为将来北京的产业用地开发及再利用提供借鉴。

(2)历史价值

北京焦化厂历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其发展与新中国煤化工工业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保存重要的产业建构筑,并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无疑将昭示出这段不容抹煞的光辉历史。

(3)经济价值

该厂现有很多建筑还未达到使用寿命极限,尚有利用价值。同时其生产厂房、综合仓库等大空间建筑在改造上具有改变功能使用的灵活性。其结构比较艰固复杂,如果拆除反而可能要付出比改造利用更高的成本。保留有价值的产业建构筑,并对其实施适应性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识。

(4)景观价值

工业建、构筑物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审美价值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明显的可识别性。北京焦化厂保留着大量的工业厂房、炼焦炉等生产线及一些特色的设施设备,具有明显的煤化工工业特征,并极具景观标志性特色。

(5)旅游价值

产业遗产旅游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

焦化厂的主要生产流程将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将形成工业遗产公园中的产业旅游的参观游线,创造出生动独特的旅游价值。

3.2.2个体价值(建筑单体和构筑物的价值评价)

(1)北京焦化厂总建筑面积约29 万平方米,建筑功能有办公建筑、工业厂房建筑、配套附属用房及大量的建、构筑物;建筑形态基本上是20 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工业建筑。北京焦化厂还保留着大量的工业厂房、炼焦炉等生产线及一些特色的设施设备,具有明显的煤化工工业特征。

(2)北京焦化厂现存建筑物主要分为四类:办公建筑及服务用房;工业厂房与仓储类用房;特殊建筑及构筑物,例如炼焦炉、水塔、烟囱、皮带运输通廊、管道设施等;大型设施设备,例如堆取料机、推焦机、除尘装置、脱硫塔等。

(3)强制保留的建筑沿生产流程依次展开,主要生产流程将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将形成工业遗产公园中的产业旅游的参观游线,创造出生动独特的旅游价值。

(4)该厂现有很多建筑还未达到使用寿命极限,尚有利用价值。同时其生产厂房、综合仓库等大空间建筑在改造上具有改变功能使用的灵活性。

(5)焦化厂的构筑在场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强烈的焦化厂特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景观识别度。

(6)通过建、构筑物的价值评价,本案保留建、构筑物68项。(任务书中,强制保留32项,建议保留47项,共79项)

3.2.3评定分级

通过上述的保护工作框架的详细步骤,可得出每个产业建构筑的多因子分值,结合权重得出每个产业建构筑的综合分值,最终根据此综合分值进行评定分级:

(1)强制保护――(80-100分)

(2)建议保护――(60-79 分)

(3)拆除――(0 -59 分)

原则

3.3.1原真性保护

作为见证世界工业发展进程的物质载体,产业类建筑长久以来在建筑领域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北京焦化厂作为中国着名的工业遗址,其保护应遵循原真性准则,将其面貌完整全面多层次地展现。

3.3.2 表达焦化厂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也是工业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将流程的脉络和重要节点完好保留,有利于完整呈现工业遗产的整体面貌。

3.3.3 尊重建构物的类型特征

(1)就改造对象特征而言,分为:

a) 建筑物――

b) 构筑物――

c) 附属设施――

(2)就改造对象空间属性而言,分为:

a) 竖向高耸空间

b) 横向宽广空间

c) 工业特征空间(韵律空间、完形空间、隧道空间、异形空间)

d) 灰空间(构架、管道等)

3.3.4 尊重场地的生态环境

方式

3.4.1保护的层次与对象

通过科学的保护工作框架和数据库等量化手段,根据综合评价分值得出场地现有建筑的三种处理方案:强制保留、建议保留、拆除。

3.4.2保护的等级与范围

遗址公园核心保护区内遗产保护相对较为严格,而核心区与开发地段之间的环境协调区形成缓冲绿楔。

3.4.3 保护和利用的要求

产业建构筑改造再利用对于今日人类生活环境的特殊意义在于通过“改造再利用”这种方式,人类的过去可以以“活”的面貌出现在今日,并且与现时共同成为将来的见证。换句话说,改造再利用提供了人类在文化资产上的连续性。

3.4.4 保护和利用的方法

总体而言,保护再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顺应

对象:极具焦化工业特征,面貌完好

策略:保留为主,适当改造

(2)交织

对象:工业特色,有空间利用可能

策略:改造再利用

(3)对峙

对象:工业大空间

策略:新与旧的强烈对比

4 规划与设计

垡头地区规划优化

强化联系、梳理结构、融为整体

4.1.1规划结构优化

通过道路交通、开放空间体系梳理,形成“一核、两心、三区、四轴”清晰的垡头结构——一核:焦化厂地区核心

——两心:欢乐谷、北京物流港

——三区:以双丰铁路、东五环路为界,将垡头集团分为三个东、中、西三个片区

——四轴:规划一路东西向的垡头主轴,垡头中路、经二路、豆各庄西路分别为三个片区内部的南北向轴线

4.1.2道路交通优化

将焦化厂北路向西打通连接弘燕路,规划一路的西端局部调整连接邱家庄路、向东穿过东五环打通连接豆各庄南一路,形成两条东西向的联系轴,将垡头三大片区连接为整体,并特别强化焦化厂地区与欢乐谷两个功能核之间联系。

4.1.3开放空间优化

以调整后规划一路、孛罗营东一路—经二路—半壁店东三路为依托,加大两侧绿化,构筑垡头“十字型”的景观绿轴;加强蓝道的保护及垡头集团外围生态绿化;共同形成网络状的开放空间体系。

总体结构与用地布局

4.2.1规划原则

(1)产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景观塑造是本地段空间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将工业遗址公园与开发地段有机地整合是整个设计的重点。

(2)公共交通导向的地区开发形成空间设计的基本支撑,也是空间设计的重点地区,同时成为连接工业遗址公园和开发地段的主要枢纽。

(3)将车辆段以下嵌的方式布置在地下,既能保证车辆段与地铁正线之间的连接,又能保持上盖开发的完整性、交通组织的合理性、以及景观塑造的连续性。

(4)以工业遗址公园为核心,形成层级分明、功能合理、交通便捷的空间结构,保证不

同区域之间的良好的景观和交通互动。

(5)在确保工业遗址公园空间关系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开发地段的开发强度,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市中心产业的聚集。

4.2.2功能结构

T形遗址公园+U型开发地段的功能结构。

T形遗址公园:以遗址保护为主题,由北部的运动休闲区——包括体育馆、游泳馆、极限运动等功能,中部的体验观演区——包括室内外剧场、拍摄基地等功能,南部的科普教育区——包括生态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功能组成。

U型开发地段:以高端服务为主题,由外侧的商务办公区——包括商务办公、旅游接待、金融投资、SOHO等功能、内侧创意休闲区——包括酒店、综合商业、休闲娱乐、影视剧作、音乐创作、工艺设计等功能组成,中间为绿化与公共活动环。

4.2.3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图)

“一心、一环、两轴、三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功能、交通、空间核心

以地铁7号线焦化厂站为核心,开发地区商业服务空间、布置与轨道交通连接的地面公共交通枢纽,形成地区商业服务、交通转换中心,同时也是遗址公园、开发地段与车辆段衔接的重要节点。

“一环”――景观与公共活动环

在焦化厂原有铁路的基础上,植入一些工业遗产建构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形成开发地段内的开敞空间环,它既是串连开发地段的绿地空间环,也是服务与周边商业地块的公共活动环,同时又是连接遗址公园的工业遗址空间环。

“两轴”――地区空间与景观轴线

以规划一路为东西轴,线连接焦化厂地段与欢乐谷公共活动中心;以经二路为南北轴线,连接北部通州中心和南侧城市级绿地开敞空间。两个轴线不仅是焦化厂地段的空间骨架,也是北京东南部地区的道路景观骨架。

“三片”――功能与空间特色片区

根据功能定位和空间形态,规划地段形成三片各具空间特色的功能片区:工业遗址公园片区、商业服务与创意产业片区、以及商务办公片区。其中景观与公共活动环是商务办公区与商业服务创意产业区的分界,也是城市高强度开发与遗址公园相关产业的分界,同时服务于两侧的用地。

4.2.2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占规划用地总面积(%)

大类中类小类

C 公共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

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

商务办公

SOHO

车辆段办公

C2 商业金融用地

C21 商业用地

C22 金融保险业用地

C23 贸易咨询用地

C24 服务业用地

C25 旅馆业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C31 新闻出版用地

C32 文化艺术团体用地

C36 游乐用地

C6 教育科研用地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R 商业居住综合用地

公寓

S 道路广场用地

S1 道路用地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UC 交通商业综合用地

交通商业综合体

G 绿地

G1 公共绿地

G11 公园

G12 街头绿地

规划总用地143

空间形态组织

4.3.1 理念

以工业遗址公园为核心,塑造城市特色空间

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原则,合理配置开发强度

以TOD开发方式为手段,建构区域服务中心

以整合城市空间环境为目标,提升地区城市活力

4.3.2 凹型空间形态

遗址景观区、创意休闲区、商务办公区三个片区在空间上形成从开敞到密集、从低到高的凹型空间形态。

4.3.3建筑空间组合

为提高用地划分的标准性,同时加强不同功能建筑排布对场地景观的适应性,设计以边长200-300米的矩形地块作为基本街区用地大小,并根据周边景观条件,将街区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全围合式街区:以商务和居住功能为主,位于规划用地外围,周边可利用景观条件较差,以建筑围合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塑造良好的院内景观。

(2)半围合式街区:以酒店休闲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中间圈层,单方向景观条件良好,建筑呈三面围合,面向主要景观方向敞开,将景观引入街区内部。

(3)通透式街区:以创意创智产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中间圈层,南北方向景观良好,建筑呈局部围合,留出景观视廊,保证景观的通透。

(4)全开敞式街区:以综合商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的核心处,各个方向均有良好的景观,建筑呈点式布置,充分利用周边的景观条件。

建筑空间组合除考虑功能和景观条件外,尽可能利用道路和彼此间的空隙,形成南北向通风道,保证建筑良好的通风。

4.3.4天际线控制

天际线是凸显规划用地内建筑风貌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既勾勒出城市建筑形式的特征,也反映出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图-底”关系。为营造整体完整有序,局部视觉焦点突出,现代建筑外轮廓与工业遗址外轮廓相得益彰的天际线,设计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方面强调“众星拱月”,突出视觉焦点——产业遗址。围绕产业遗址,由近及远,建筑高度依次增加,天际线呈U形,既保持与产业遗址的协调,又突出了视觉焦点。

另一方面则要求“错落有致”,注重建筑设计的合理布点与体量设置。加强多、低层建筑高度与体量在视觉上的水平延续性,高层建筑则在外围以纵向拔升的竖向特征与多、低层建筑的水平延续态势形成对比,营造空间序列,达到建筑轮廓高低起伏、疏密相间的景观效果。

道路交通组织

4.4.1理念

建构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空间和交通设施系统,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良好运行和有效转换。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各交通流线明确清晰、短捷通畅、互不干扰。

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结合用地布局规划,力求把握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重点,提高对未来交通发展的预见能力,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超前于用地的开发。

4.4.2道路系统规划

(1)外部连接

北京焦化厂地段的道路交通外部连接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是区域层面的交通连接,主要通过五环快速路和京津第二高速公路两条高等级道路。五环快速路连接北京范围内的区域交通,而京津第二高速公路连接天津方向的交通。

第二是主城层面的交通连接,与北京主城区相通的城市干道有化工路和焦化厂北路,以及规划的地铁7号线,保证焦化厂地段与主城和其它城市组团的交通联系。

(2)道路系统

规划区内部道路交通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紧密结合用地规划,结合规划区不同区域的功能布局,充分考虑开发地段和遗址公园的交通流特性和强度,利用各种外部条件,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和设施配置研究,充分发掘道路交通网络的潜力。

主次干道

除了地段外围的化工路、焦化厂北路、焦化厂西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外,根据城市用地和交通需求,规划区内新增东西向(规划一路)和南北向(经二路)两条城市次干道,以满足规划区交通集散的需求。其中规划一路立体交叉穿越五环路向东延伸,提高规划区与东部地区的交通联系。

支路系统

支路主要承担功能规划区内部的交通,直接服务于地块。开发地段作为高密度开发的商务地段,采用高密度的支路网系统,合理控制开发地块的规模,使得开发地段内的支路能够高效便捷地服务于相临地块。

道路断面

化工路红线宽度70-90米,断面形式为四块板;焦化厂北路红线宽度40米,断面形式为三块板;焦化厂西路红线宽度35米,断面形式为三块板;规划一路红线宽度30米,断面形式为一块板;经二路红线宽度40米,断面形式为三块板;主次干道部分交叉口红线宽度放

大。规划区内其他支路红线宽度14-26米不等,断面形式以一块板为主。

4.4.3公共交通组织

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推荐的交通方式之一,本次规划的公共交通系统概念包括:巴士、地铁、monorail等方式。

大力提倡基于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公交导向开发模式的功能布局规划,将焦化厂地段规划与公交线路、场站规划等紧密联系。

提倡“公交优先”,可以通过设置巴士专用道,在交叉口设置优先通行系统等方式实现这一原则。

(1)巴士交通

巴士交通应该保证规划区与北京中心区和其他城市组团的联系。在规划区内部设置公共巴士换乘中心,增强规划区的公共交通运量。根据道路网的结构,规划将在规划一路和经二路上设置至少四组公共汽车站点。另外,在化工路南侧靠近五环路的地段设置公共巴士停车场。

(2)轨道交通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地铁7号线东西向穿越北京南部,位于规划一路和经二路交叉口的焦化厂站是一期的终点站,远期向东延伸。地铁7号线焦化厂站点将成为规划区公共交通的集散中心,也是TOD开发的核心地区。另外,地铁7号线的车辆段也设置在规划区内,规划将其设置在地下,保证上盖开发的完整性。

(3)monorail内部交通

在规划区内设置一条环形monorail高架单轨观光交通系统,连接开发地段和工业遗址公园,为游客提供连续的空中观光路线,作为内部公共交通的补充。Monorail站点结合重要建筑节点设置,方便旅客的使用。

(4)交通换乘组织

结合地铁7号线焦化厂站设置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实现轨道交通、巴士交通、出租车交通、和私家车交通的快速转换。

4.4.4慢性系统规划

(1)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以遗址公园为核心,连接主要功能区和公共空间,充分考虑行人交通的安全性要求,在空间上实施机非隔离,最大程度保障行人的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形成点、线、面相互衔接的步行空间网络。

遗址公园步行区

遗址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为保证公园内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内部交通以步行为主,其中设置不同等级的步行道、步行广场等,形成工业遗址公园步行系统。

公共活动环步行带

以绿地和公共休闲活动为主的公共活动环同时也是贯穿于整个开发地段的公共步行带,将遗址公园、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以及各个功能地段连接起来,组成地段步行网络骨架,为步行者创造舒适的空间。

道路人行道

道路人行道是构成规划区步行网络的重要组成,对关键节点如出入口、交叉口等,应严格区分行人和机动车流线,通过斑马线、地道、天桥等过街设施,保证行人的交通安全。(2)自行车交通系统

自行车交通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工业遗址公园内的游览自行车道系统,可与步行道公用空间,通过自带或出租自行车游览遗址公园;另一部分是城市自行车道系统,通过在城市各级道路上设置自行车道,为自行车交通提供空间。另外,结合交通换乘枢纽、各功能地块,

适当设置自行车停车空间,满足自行车的停车需求。

4.4.5静态交通规划

结合用地布局规划,在规划区主要出入口、大型公共建筑及交通枢纽等主要交通集散点的地下、地上空间配置停车场 (库)。规划区内主要的社会停车场(库)主要有四个:位于车辆段上盖的社会停车楼、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地下停车库、分置于工业遗址公园南北两个入口的地面社会停车场,其中后两处停车场安排一定比例的旅游大巴停车位,以满足旅游团停车的需求。

除社会停车场(库)外,规划各地块根据用地功能停车配建标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空间,满足地块内部的停车需求。

开敞空间规划

4.5.1 理念

整体优先的理念:整合区域城市开敞空间资源,形成结构优良、功能健全的开敞空间体系。生态优先的理念:结合污染治理、生态抚育,建构生态型开敞空间。

遗产优先的理念:通过开敞空间展示和利用工业遗产,规划具有文化氛围的开敞空间。4.5.2 开敞空间结构

焦化厂地区的开敞空间的主体是工业遗址公园,整个开敞空间系统以此为核心,形成以工业遗址公园为面、以公共活动环为带、以主要道路为轴的总体空间结构。

工业遗址公园:以工业旅游、休闲健身、生态修复与展示等功能为主,是垡头地区重要的特色公园。

景观与公共活动带:以创意沙龙、商务休闲、健身乐园为主题,为周边地段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与休闲场所。

主要道路轴线:规划一路和经二路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带,形成道路线形开敞空间,联系规划区周边地区的开敞空间。

4.5.3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以“将工业遗址公园绿色引入开发地段”为目标,以“大、中、小”和“点、线、面”相互结合为原则,合理布局,均匀分布。通过合理安排规划区内各级公园、道路绿地,保证城市绿色空间的连续性。

工业遗址公园形成专类公园绿地,景观与公共活动环形成带状公园绿地,规划一路和经二路两侧各控制20-30米宽的道路绿带,在各开发用地内部形成点状的组团绿地,以及多处街头游园绿地,共同构成规划区的绿地空间系统。

4.5.4公共活动空间组织

公共活动空间由各级城市广场组成。

中心广场:位于规划一路和经二路交汇处的公共交通枢纽广场,分别由道路交叉口四角的广场组成,通过地下空间和天桥联系在一起。内设下沉广场与地下商业空间和地铁站相连,地面与公交枢纽相接,是焦化厂地段主要的人流集散空间。

次广场:包括毗邻化工路的南入口广场和工业遗址公园中段的节事广场。南入口广场原是焦化厂的行政办公区,规划将其改造成焦化产业展览场所,通过广场公共艺术的设计,成

为焦化厂地段的南大门空间。工业遗址公园的节事广场为举办各种节事庆典和展示活动提供场所。

附属广场:结合基地保留的产业建筑,形成各个地段内的小型公共广场,是等级规模更次一级的广场,它们直接附属于各功能区块、并同其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景观系统规划

4.6.1 空间景观格局

形成三区一轴的景观格局

特色景观区:

——沧桑厚重,环境优美的工业遗址景观区

——高效现代,空间紧凑的现代建筑景观区

——自由随意,时尚前卫的创智建筑景观区

规划一路景观轴:连接焦化厂地段与欢乐谷的空间景观道路。

4.6.2 城市标志系统

地标是占有视觉支配地位、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物体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为使用者共同认知的场所。用地中的地标主要可划分为产业遗址类、开敞空间类、现代建构筑物类等,设计充分考虑用地内这些地标的视觉可达行,从主要道路、开放空间等地留出必要的视线通道,帮助人们在城市中进行定位。

产业遗址类地标:可延续和增强场所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产业遗址类地标以其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造型有着强烈的标志性,与其他建构筑物形成明显反差,成为视觉中心。

开敞空间类地标:增强了场所的方向感和场所感。规划主要以广场为主,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参与性,同时又为识别其他地标提供了场地条件和视线通廊。

现代建构筑物类地标:以其突出的高度和独特的造型对城市中某一地区进行定位。在用地内两条重要景观道路交叉口处,规划一处占据用地制高点的超高层建筑,成为该地区在城市中的标志。

4.6.3夜景照明规划

夜景照明作为一种手段,将城市景观进行提炼,提供了解城市、欣赏城市的一个独特视角,是城市设计的延伸。夜景照明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功能先行;层次有序,因地制宜;节能环保,讲求实效。

规划夜景观结构为“一区、二带、四节点”。

“一区”呈L形,即地铁站周边综合商业区和产业遗址的体验观演区。

“二带”即南北向的经二路两侧街区和东西向的规划一路两侧街区。

“四节点”为地铁站点、南入口广场、西入口建筑群和东部产业遗址地标。

根据夜景观规划结构,将建筑照明划分为四个等级:地标建筑、重点照明建筑、次要照明建筑和控制照明建筑,合理确定各建筑单体的照明等级。

地下空间布局与利用

4.7.1 规划原则

焦化厂地段地下空间和设施体系规划应符合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坚持整体化、人文化、生态化、高效率、安全可行的基本原则。做到地面上下部协调发展、有机衔接。

4.7.2 规划策略

(1)综合开发、安全使用

地下空间开发与焦化厂地段内的大型公建及活动场所相结合,尽量提高地下公共空间的

比例,其基本形态以街区或地块为基本单位,彼此联结并形成网络。同时,地下空间与市政设施和防灾设施规划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地下空间体系。

(2)结合换乘、便捷使用

地下空间形态与轨道交通站点及和地下停车场相衔接,以利便捷使用,并改善地下换乘空间的品质,提高利用率。

(3)浅层为主、上下协调

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以浅层为主(3—15米),浅层空间主要用于地下公共活动、人行步道、交通换乘、停车、设备、市政共同沟、人防等,便于与地面层形成自然便捷的联系。

(4)整体规划、动态适度

地段内的地下空间开发应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基本策略。按照规划目标适时建设地下空间,逐步形成该地区完整的地下空间体系。地下空间开发亦应留有余地,有利于形成持续动态的潜力。

4.7.3 功能结构

根据整个焦化厂地段的规划结构关系,整个地段的功能结构由T型遗址公园和U型开发地段两大部分组成,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集中在U型开发地段部分。

对于U型开发地段的地下空间而言,由于U型开发地段的功能被U型绿化公共活动环划分成两大部分,即外侧的商务办公区和内侧的创意休闲区,以及在U型开发地段北侧布置的地铁七号线车辆段,因此,焦化厂地段地下空间总体上分成三大部分:外侧商务办公区部分、内侧创意休闲区部分、以及车辆段部分地下空间。这三部分内部自成体系,各自构成地下空间网络。

其中,外侧商务办公区部分地下空间功能以综合服务和停车为主;内侧创意休闲区部分地下空间功能以交通集散和商业为主,配建停车设施;车辆段部分地下空间主要是提供车辆检修、保养、测试及管理服务功能。

4.7.4 空间布局

(1)外侧商务办公区部分地下空间:地下一层为综合服务功能,主要为该地下空间上部的商务办公、旅游接待、SOHO、金融投资提供一些地块内部的商业保障服务,地下二、三层以地下停车库、设备空间为主,其中配套一些仓储服务空间。

(2)内侧创意休闲区部分地下空间:地下一、二层为交通疏散和商业功能,其中,一、二层北部即靠近地铁站点部分地下空间,与地面的公交换乘中心及地铁站厅站台层一起,共同组成高效的交通疏散系统,同时适当配套公共停车及商业服务。一、二层南部是为商业功能,为上部的酒店、综合商业、休闲娱乐、影视剧作、音乐创作、工艺设计提供商业服务,也是上部商业功能在地下的延续。地下三层以地下停车库、设备空间为主,其中配套一些仓储服务空间。同时区块内部各地下空间之间设置联系通道,加强地下空间之间的交通联系,共同构筑地下空间系统。

(3)车辆段部分地下空间:提供地铁车辆的检修服务、保养、测试及管理等功能。该部分地下空间独立于另外两部分地下空间,自成体系。

重要节点设计

4.8.1 景观与公共活动环(图)

4.8.2 核心枢纽地段(图)

4.8.3 入口接待区(图)

市政与竖向规划

4.9.1 市政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焦化厂地区由京沈高速路现状配水管线与垡头西路配水管线联系供水。地段内的多层、低层建筑利用管网压力直接给水,高层建筑自行解决加压问题。规划区内的给水管道建设,与道路同期设计同期施工,使规划范围内形成环状枝状相结合的供水管网。

消防给水:消防给水采用与生活管网合一的低压制,室外消防栓设置间距不超过120m,消防给水除利用给水管网外,还可利用其它水体作为消防备用水源。

中水: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规划范围内的中水管道引自于化工路,中水优先用于绿地浇洒、道路冲洗、建筑冲厕及景观水面补水。

(2)排水工程规划

为保证规划范围内的污水能够集中收集和妥善处理,保护水环境,规划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分别建设污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

污水:在规划范围内按道路坡度布置污水管道,本次规划的地块总体地势比较平坦,略呈西高东低之势,污水大致由西向东流入污水干管,再向下游进入垡头污水处理厂。

雨水:雨水管道布置时,为使雨水排泄通畅,并节省管材,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采用暗管与暗沟收集,汇入大柳树沟和萧太后河排放。雨、污水管道d≤400采用PVC-U市政排水管,d>500采用钢筋砼管。

(3)电力工程规划

根据区块内各类负荷,以及参照垡头集团控规,考虑安排和设立10kV电力开闭所3座。

中压进线由区块外南侧的能源中心和区块外北侧的垡头中区110KV变、垡头东区110KV 变。10kV电力开闭所,原则上考虑为二进六出,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10kV电力开闭所宜与其它公共设施联建。

区块内采用10kV中压配电和低压配电的二级配电系统。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均采用地下型式。

在公共设施区域,规划建议以楼为单位,布置附设式10/变电所。

(4)电信工程规划

区块内考虑安排电信业务发展用房一处,可与公建等建筑联体建设。电信主干线路以下地处理为主,走向原则确定为南北向道路走西面,东西向道路走北面。各级电信线路在室外部分,应下地穿管敷设,在室内部分应穿管埋墙敷设。

区块内有线电视线路和因特网线路走向与通信线路走向同侧。

(5)燃气规划

规划范围内燃气气源以天然气为主,输配管网按天然气介质设计。管道天然气来自垡头东区和垡头西区规划的天然气调压站,管网接自京沈高速路、五环路次高压(兆帕)天然气管网。

规划范围管道燃气输配系统选用中——低压两级调压系统,采用区域调压箱调压、低压

供气的方式。道路城市燃气中压管网沿主要干道布置,尽量形成环网系统,实现稳定供气,从调压箱出来的低压管则采用枝状布置。

(6)供热规划

区块内供热热源来自于化工路南侧的能源供应中心,

规划热力管网采用以枝状布局为主。热力管道材料采用钢管,蒸汽热力管道建议采用地下敷设。在用户前设置用户蒸汽引入口装置和集中热力站。

(7)管线综合规划

管线沿道路敷设,原则上给水管、电力管等位于路南、路东;污水管、燃气管、电信管等位于路北和路西。雨水管在三块板和红线宽度在36米以上的道路下,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给水管道及污水管道在50米宽以上级的道路上两侧布置管道。

水平布置,由路北至路南或由路西至路东依次为:电信管、燃气管、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电力管。

垂直布置,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为:电力管、电信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工程管线交叉时,它们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8)环卫设施规划

垃圾收集站:结合公园绿带,规划建设1处小型垃圾中转站,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米。

公共厕所:规划范围内主要道路按300~500米左右间隔布置一所公共厕所,其它道路按800米左右间隔布置。

废物箱:废物箱的设置应满足废物的分类收集要求,废物箱的种类与垃圾分类种类基本对应。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间距按道路功能及人流密集程序设置: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区域的街道25~50m;

主、次干道、快速路的辅道50~80m;

支路80~100m。

4.9.2 竖向规划

规划对现状地形进行合理利用,基本保留现有地形特征,对地块进行局部的平整。根据土壤污染治理流程,结合填挖方和景观创造的需要,在地块东侧堆砌8~30米的人工山体,其高程控制在~60.00米。此外,在“U”形绿化空间内,为了创造良好的地景效果,也做了部分微地形处理,其高差变化在4~8米之间。

各地块内平均控制在-33.00米。(注: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5生态与环境

场地自然条件分析

5.1.1场地自然条件评价

北京焦化厂是以化工行业为主的企业,近年来污染企业陆续搬迁,用地性质逐渐改为公建与居住用地。其中的北厂区为生产车间集中地,主要包括备煤、炼焦、筛焦、回收、煤气精制、精苯、焦油、制气等各分厂,辅助设施包括热电、污水处理、机修、运输等分厂以及中试基地、库房、办公楼、食堂。自2006年停产以来,由于直接的污染源消失,场地正在自然力作用下逐渐恢复。例如表层煤屑的备煤分厂、油污污染土层的炼焦分厂等重污染区的有些地段已成片出现杂草;污染不严重地段的自然植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成片出现抗性较强的先锋树种,而且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5.1.2现状植被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我们将场地的植被(以乔灌木为主)划分为园林景观型、环境绿化型、

废弃地型。

1)园林景观型

厂区内有些地段的绿地条件非常好,这些地段的绿化原先都是经过种植设计和长期精心管护的,具有种类多、层次丰富、长势佳的特点。例如厂区入口及办公区(G1-4)、回收一分厂、精苯分厂、煤气精制分厂(G15-17)等。特别是仍然在使用的厂区入口的绿化由于管理到位,整体绿化状况很好。主要树种有雪松、圆柏、白皮松、黑松、水杉、银杏、臭椿、胡桃、垂柳、榆树、泡桐、杜仲、玉兰、毛白杨、国槐、梨、毛樱桃、枣、紫叶李、小叶黄杨、珍珠梅、蔷薇等。回收一分厂、精苯分厂等区以四旁绿化为主;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良好。但由于无人管理,杂草较多,需要整理。中心花园:石榴、紫叶李、金叶女贞、月季、火棘、龙爪槐、国槐、臭椿、龙爪槐、桃树、大叶黄杨。建筑周边绿化:龙爪槐、木槿、女贞、火炬漆、国槐、杨树、五角枫、紫穗槐、月季等。

这些绿地在新一轮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并结合到厂区景观设计或建筑外环境设计之中去。

2)环境绿化型

厂区内有相当部分地段的绿化条件较好,这些地段原先大都为环境绿化,由于废弃或缺乏管护,现已杂木丛生。一部分是建筑或设施的周边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大乔木多,但是多为杂生树种。例如冷却塔周边绿地(B1),植物长势较好,部分野生草本在冷却塔周边富含野趣,景观性较好。有些厂房由于废弃,周边绿化缺乏管护,次生树种与绿化树种相混杂,特别是一些抗性强的种类,例如火炬漆、构树、臭椿、紫穗槐等有占群落主导的趋势(G5、G6)。主要树种有国槐、杨树、火炬漆、构树、圆柏、臭椿、垂柳、石榴、胡桃、柏木、月季等。另一部分为废弃的绿地,例如原足球场以开敞的草坪空间为主(G22),四周列植杨树、胡桃,旁边绿地有臭椿、榆树、梨等。原厂区小游园(G20、G8),有一定面积的水塘,现水塘干涸,充斥着大量自然性生长的植物,杨树、垂柳、构树、紫穗槐、丝棉木等形成的群落郁闭度高。沿动力煤场西端的疏林草地(G9)中有一球悬铃木、臭椿、国槐、杨树、紫穗槐。

环境绿化中还有一部分是沿道路的绿化,分行道树绿化和较宽的绿带两种。厂区内有多条道路绿化条件优良,主要树种有白蜡、加杨、臭椿、毛白杨、国槐、泡桐等,均长势良好。有些路段浓荫蔽日,道路绿化效果很好。还有一些沿道路较宽的绿带(G7、G11、G15),树木生长良好,层次丰富,树种多杂生,下层灌木层因无人管理而生长杂乱。主要树种有紫叶李、臭椿、大叶黄杨、白蜡、锦葵、杨树、榆树、构树、火炬漆、圆柏、国槐、泡桐、旱柳、紫穗槐等。

这些绿地在新一轮建设中可结合规划需要加以保留与利用。特别是一些原先为绿地的地块和浓荫蔽日的道路绿化应尽量保留并在厂区景观设计或建筑外环境设计之中充分利用。

3)废弃地型

厂区内因厂房拆除、设施搬迁、铁道荒废等形成的废弃地形成了一部分废弃地。由于近年才闲置,这些地段的绿化条件一般,均没有郁闭度高的树群或高大的乔木。新近闲置、污染条件不严重的地段以自然恢复的草灌为主要植被群落。废弃时间较长的地段次生灌木生长茂密,以构树、火炬漆、盐肤木等杂生树种为主,生长良好。这部分通常面积大,在调查中没有专门列项,主要包括制气分厂南半部、备煤分厂铁道段、炼焦三分厂西部等。

这些绿地在新一轮建设中可结合规划需要加以保留与利用。大片闲置地应尽量结合规划中需要大块场地的内容进行布置。

场地污染状况

5.2.1污染组成

北京焦化厂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煤气和焦炭,并主要从粗焦油中提取各类煤化工产品。

主要产品为煤气和焦炭,同时还生产焦油、硫铵、轻苯、工业萘、蒽、沥青、酚类等40多种化工产品。主要污染物包括苯系物(单环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酚、氰化物、钒、砷等。

5.2.1污染方式

根据污染场地评估报告,焦化厂现有场地污染途径主要是大气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扩散,物料储存、运输、加工过程中的遗洒、渗漏,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线的渗漏。

1)排放沉降污染:焦化厂通过大气扩散形式污染场地的主要是焦炉无组织排放,排放持续时间长,且建厂初期环保设施不完善,排放强度大,对厂区及周边地区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炼焦过程中生成的多环芳烃等物质主要吸附在颗粒物上,随大气扩散和沉降污染焦炉周边区域,由于多环芳烃向下迁移的速度很慢,因此,主要污染表层土壤,对深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很小。随着焦化厂停产,排放造成的污染不复存在,但是业已形成的污染需要处理。

3)物料转运污染:大规模的生产原料堆场造成场地中的土壤污染,例如备煤分厂至今仍有大片的煤堆。物料转运过程中的遗散也容易造成表层土壤的污染,当遗洒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存在污染深层土壤的可能。

4)设施渗漏污染:焦化厂有各种物料储罐、槽,且部分为地下或半地下式,主要分布在回收一分厂、回收二分厂、焦油分厂、煤气精制分厂、精苯分厂、制气分厂等处,根据现场调查,原料和成品储罐一般采用钢质,发生罐、槽破裂物料渗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污水处理厂、酚水泵房、各装置区酚水池等水泥构筑物因使用年限较长后产生裂缝,造成高浓度污水渗漏。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酚水泵房、各装置区的酚水池,这些构筑物均为水泥材质,使用年限较长后容易产生裂缝,高浓度污水渗漏造成构筑物下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另外,污水管线的渗漏也可能造成沿线土壤污染。

5.2.1污染空间分布

焦化厂污染场地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苯系物:焦油分厂、精苯分厂、原粗苯车间超标较严重。从深度变化来看,表层土和深层土污染较轻,中间的弱透水层上和弱透水层超标点较多。

2)多环芳烃:回收一分厂、焦油分厂、酚水泵房、原硫铵车间超标较严重。从深度变化来看,表层土污染最重,随深度加深超标点比例明显降低。

3)重金属:全厂所有测点的砷全部超标,其它重金属均不超标。

4)挥发酚:所有测点的挥发酚均不超标。

5)氰化物:表层土均不超标,弱透水层上在煤气精制分厂有1点超标。

6)石油烃:主要集中在校办厂地段,只有弱透水层测点超标严重,表层土和弱透水层上层超标量不大,透水层下均不超标。

表5-1 场地污染物及其空间分部

生态修复策略

5.3.1生态修复方法比较

治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生物修复技术,另一类是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技术按修复的地点又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处理方法是将受污染土壤在原地处理。处理期间,土壤基本不被搅动。异位处理方法(现场处理法、预制床法、堆制处理法、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法)。实践表明:生物恢复技术是经济有效、快速的土壤恢复技术。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微生物修复技术

1)原位生物修复:原位处理方法是将受污染土壤在原地处理。处理期间,土壤基本不被搅动,最常见的就地处理方式是土壤的水饱和区进行生物降解。生物恢复处理采用地下水抽取和过滤系统,可采用由抽水井、油水分离器、曝气塔、营养物添加装置、过氧化氢添加装置、注水井等部分组成的生物恢复系统。具体方法是从几个深井和一些分布在处理地区周围的井中抽取地下水,然后用真空泵送到曝气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输送到颗粒滤槽中,经过滤后重新渗入地下。在此过程中,采用注入表面活性剂和营养物、曝气相接种优势微生物等强化措施以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在污染区设置一些井,往井中注入含有营养盐的磷酸氢钾,氧源(质量分数35%的H2O2,100 mg/L)和表面活化剂的溶液,并接种能促进多环芳烃降解的微生物,对污染区进行处理。污染土壤经过4个月处理,所有多环芳烃的降解都很明显。

2)异位生物修复

(1)土壤耕作法:是一种广泛采用的处理土壤污染的方法,被污染的废物施在土壤上,通过施肥、灌溉和加石灰等管理措施,保持氧气、水分和pH的最合适值,并进行耕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确保在污染废物和下面土层中污染物的降解。降解过程所用的微生物多为土着微生物,但是要提高效果还需要引入驯化的微生物。这是一项节约成本的方法,适于处理石油工业废物及污泥,可在几个月时间使石油浓度降低。

(2)预制床处理法:现场处理中土壤耕作处理最大的缺陷是污染物可能从处理区迁移,预制床的设计可以使污染物的迁移量减至最小,因为它具有滤液收集和控制排放系统。首先将受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地区挖掘起来,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扩散,随后将其运输到一个经过处理的地点(布置防止渗漏底,通风管道等)堆放处理。预制床的底面为渗透性低的物质,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将污染土壤转移到预制床上,通过施肥、灌溉,调节pH,有时还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剂,使其最适合污染物的降解。

城市道路工程总体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工程总体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0T11:53:30.18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董凯 [导读] 本文就城市道路工程总体设计要点展开探讨。 山东崇瑞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道路建设项目的增多。城市道路工程具有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协调量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在进行总体设计时,除了要制定设计原则;明确道路性质、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确定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工程范围等内容外,还应使道路工程整体协调、与周边场地相适应、与相邻工程互相衔接,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道路工程总体设计一般由道路专业负责,其他专业配合完成。进行总体设计需道路专业会同其他专业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在设计过程中做好项目外部的衔接及项目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本文就城市道路工程总体设计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总体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私家车数量逐年上升,造成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对道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道路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成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途径。对道路进行扩建,难免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工程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扩建道路的质量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如何做好工程总体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会为今后改扩建道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基础资料的收集 城市道路工程总体设计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地形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项(防洪、环保、水保、地震等)评价报告等。此外,还需组织相关专业进行现场踏勘,对拟建项目有较为直观地认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现状及规划资料(如相交道路、河道、铁路、周边建筑物、沿线市政管线等),验证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准确合理。基础资料收集的越齐全、越详细、越准确,越有利于总体方案的合理设计。 2注重路段的衔接和曲线组合 在道路交通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根据相邻几个路段交汇处的具体情况形成特定的驾驶习惯。例如,如果连接是平滑的,没有上下起伏,驾驶员将直行而不减速;相反,他将绕道或缓慢通过。通常,相邻路段之间的速度差是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依据。当相邻路段的车速小于10km/h时,线形设计的效果最好;当相邻路段的行驶速度在10~20km/h时,线形设计的效果一般;当相邻路段的行驶速度超过 20km/h时,线形设计的效果较差。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顶点重叠是理想和令人满意的,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顶点交错度是1/4,这更令人满意;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顶点交错度是1/2,这很差。如果设计中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半径较大,则在线路设计中不能观察到上述限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当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之间难以实现有序协调时,并且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半径都不超过所确定的最小值时,应在它们之间画出一定距离,并且曲线应该放置在直线上。 3加强细节部位的优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应用中,包括道路台阶的设计、坡道的设计和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等。首先在台阶设计细节优化中,应充分考虑台阶的设计高度、宽度和尺寸标准。比如关于天桥台阶的高度设计,避免台阶过高给残疾人士、小孩、老人和孕妇攀行造成不便。为此,在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台阶建设的应用中,要突出对台阶高度和宽度的优化,天桥的台阶高度不能>15cm,宽度则不能<20cm。在城市坡道设计细节优化中,为给弱势群体出行提供便利,首先,要求行进的坡道宽度不能太小,要保证坐轮椅的残疾人士能顺利安全地通过。其次,对于缘石坡道的建设也不能太高,至少保证坐轮椅的残疾人士可以凭自己的力量通过。此外,在坡道处应合理设置标记或图案砖,帮助盲人或视力障碍人群在不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就能顺利通行。对于视力障碍人群,在未来应该发展语音提示功能,或者通过图案砖的方式帮助他们能快速准确地辨别交通信息,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方向指示,在标志设计上除了要简单直观,还要注意添加鲜明的色彩,并将标志设置在显眼位置,这样也有利于其他人群快速安全地通过。 4城市道路工程总体设计与项目外部的衔接 (1)设计与规划的衔接城市道路设计一般以城市总体规划、项目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为依据,拟建道路的平面设计坐标、交叉口设计高程均应与规划坐标和竖向高程一致。设计过程中,经现场踏勘并收集到详细资料后若发现按规划设计道路实施较困难或者有更好的设计方案时,应进行不同方案的比选,经比较分析后推荐最优方案报规划部门审批。(2)设计与相邻工程的衔接。道路工程建成后主要为所在片区内的居民出行服务,道路工程设计应考虑与两侧小区的衔接。在建或规划小区应收集小区的总平面设计图并将其反映到道路总平面图中,道路平面设计应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开口,纵断面设计应与小区场坪标高衔接,以便于道路两侧小区内的居民出行。现状小区应严格控制道路竖向设计,确保道路与小区顺接,避免因修建道路导致小区出行困难。(3)设计与水系的衔接。道路工程所在片区内的水系对道路建成后的安全运营影响较大,设计时应调查道路沿线分布的河流、沟渠等,计算其流量,结合河道、沟渠治理方案合理布置桥梁、涵洞等构筑物,以确保水系畅通,保障道路安全。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桥涵、涵洞跨越水系处应满足防洪要求。 5优化盲道的设计 在盲道设计建设方面,首先要充分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为避免实际应用过于形式化,在设计方案中要充分体现细节部位,比如完善盲道的感知功能,加强对方向的辨别能力。具体设计施工中,可以在盲道中间的路砖表面增加不同的图案,可向盲人表达不同的方向信息。尤其在盲道的行进、路口转弯和提示等方面,突出盲道感知设计的指向性,便于盲人出行,保障他们的出行安全。此外,除了要重视盲道的砖面图案设计外,还要注意位置的选择和设计,提高道路的指向性和定位功能。 6增加绿植墙的设计 绿植墙是一种近年来才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道路设计名词,它的意义就是在道路建设中不再用混凝土、砖石等建筑材料做墙体,而是使用绿植作为建筑材料。这一设计对于环境来说有巨大的美化效果,能够降低噪音,减少建筑的占地面地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对于其周边的环境也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和调节湿度、温度的作用。这些绿植墙中种植有大量各种各样的植物,他们把建筑和道路分割开来,使行车的道路中灰尘和噪音都减少,空气更加干净,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兴奋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除此以外,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烟囱的设计

烟囱的设计 1. 设计参数 : 车间平均温度:25℃ 环境温度:-9℃ 当地气压:100KPa 按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浓度排放:60mg/m^3 假设处理风量:6000m3∕h ;出口流速: 2.计算: (1)烟气热释放率: 式中:H Q —烟气热释放率,kw ; a p —大气压力,取邻近气象站年平均值; v Q —实际排烟量,s m 3 s T —烟囱出口处的烟气温度,433K ; a T —环境大气温度,K ; 取环境大气温度a T =293K ,大气压力a p =978.4kP =0.35*1000000*6000/3600*(25+9)÷(25+273)=665KW (2)烟囱出口内径: m A d 376.014.311 .044=?==π

(3)由H Q ≤1700KW 或△T <35K △ H=2*(1.5Vd+0.01Qh)÷v =2*(1.5*0.376*15+0.01*665)÷3 =10m (4)则以大气污染物地面绝对最大浓度来确定烟囱几何高度(这里U S 采用危险风速计算)。其公式为: 式中:H S1 - 烟囱口距地面的几何高度,m ; Q - 污染源源强,mg/s ; ΔH - 烟气抬升高度,m ; U S =B/H s 危险风速(此时ΔH =H s ),m/s ; C 0 -污染物规定浓度限值,mg/m 3; C B - 地区污染物背景浓度,mg/m 3; бz/бy-垂直与横向扩散参数之比。 H s 烟囱最后确定的选取高度H S 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H S 应高于或等于H S1和H S2中的较大值; ②H S 应符合烟囱设计模数系列,即30、45、60、80、100、120、150、180、210、240m 高度。 即所取高度为45m 。 ()H C C eu Q H B o s Y Z s ?--?≥πσσ/21; 0.15.0-

焦化厂循环水处理方案(详细版)—北京邦驰世纪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焦化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最完善版) 文章系统说明了焦化厂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方案,分为以下:焦化厂循环冷却水预处理、焦化厂循环冷却水化学药剂处理、系统清洗预膜。焦化厂循环冷却水正常运行处理方案。 焦化厂循环冷却水处理前言 某公司新建10万吨/年高等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为此该司委托我司制定焦化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根据这一要求,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现场考察,取样分析并结合我司在循环水处理项目中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经济合理的宗旨,筛选出了对该焦化厂循环冷却水系统适用性强的高效缓蚀阻垢剂和杀菌灭藻剂配方,正常使用时焦化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的腐蚀速率低于国家标准,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阻垢性强,浓缩倍数k可达2.5,为安全生产运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 1焦化厂循环冷却水预处理 某焦化厂循环水系统的补给水为该司附近的河道水,根据河道水表观现状和取样分析的结果,我们建议循环水系统前设置一个清水调节池。其作用如下:一是调节缓冲焦化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量;二是使大颗粒的悬浮物质自然沉淀;三是定期投加絮凝剂(聚合录化铝)可去除河道水中微小粒径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节省后期处理用药量。 1.1焦化厂循环冷却水清水调节池容积确定 1.1.1依据: 循环系统保有水量500m3和现有场地。 1.1.2清水调节池 有效容积:100m3 有效水深:2m 尺寸:10×5×2m

1.2预处理流程: 投加聚合氯化铝 河沟水 二、焦化厂循环冷却水化学药剂处理 1焦化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概况: 1.1循环水系统参数: 保有水量:500 m 3 循环水量:500m 3/h 设备材质:碳钢等金属 进水温度:32℃ 回水温度:42℃ 温差(△t ):10℃ 1.2焦化厂循环冷却水水质分析: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精编版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2030年的上海将给人们以惊喜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曾在1986、1999年编制过两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本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产业、民生等方面的促进是比较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进入了世博会前后的新历史机遇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生息的载体,必然需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配适新一轮的蓝图。据悉,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有关方面已经率先启动了针对2012-2030年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城市规划,预计在世博会后的2010年底将形成综合成果;目前规划的概念性设想和初步成果,已经可以让我们先睹为快了。 全市将形成“一中两翼”、轴线强化的基本布局 目前上海所执行的1999版城市规划的布局理念体现了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即中心城——郊区新城(或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或中心城地区中心)——中心村(或中心城社区中心)所构成的四级配置。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中心城以外环线内的680平方公里为限,没有考虑到行政管辖和上海滨江沿海的地理因素;在编制各个分区和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经常局限于规划等级的能级限制,灵活性不强。在规划理念上,郊区各区县在建设新城和布局区域体系过程中一直放不开手脚,并有“以邻为壑”的倾向,例如,西部的青浦、嘉定区直面经济发达的苏

锡常区域,却一直未能规划出一个辐射长三角、服务这一区域企业商务功能的高能级区域,以往的规划理念限制了在中心城以外区域的建设强度;更兼江苏省在这一方面动作迅猛抢得先机,使得上海西部几个区与昆山、苏州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甚大。又比如,闵行区和松江区一直无法很好进行道路体系的对接,使得南新铁路环线成为上海城区向西发展的“暗闸”,产生了严重的衰减效应,以至于松江新城严重空心化。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原有规划过程中“大城市、小郊区”的计划经济思维残余所致。 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洪宣庆谈到,与上海相比,北京的城市布局体系就根据其东、南郊俯瞰华北平原,与天津和东北紧密联系的特点,规划了“城市产业发展带”;根据其西、北郊为燕山山脉和毗连蒙古高原的地理因素,着重强调了“生态保护带”的相关侧重。上海在2004年正式提出的“1966”城市体系,除了临港新城着重强调了其作为深水港新城的重要性外,其余区域的规划要求过分均质化,没有把上海作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城市的特点考虑充分。 新一轮规划的特点,就是将上海西部区域整合成一个以虹桥枢纽和崧泽大道为支点,以沪宁、沪杭发展轴为骨架的“西部城市发展带”,凸现“大门向西开”,把上海的“大堂”前推到紧靠苏浙边界,并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均能合理快捷衔接的地域,实施三产先导的发展战略;把上海东部滨江沿海区域整合为一个“生态产业带”,以国际空港和深水港为支点,以多种先进制造业为归依,并根据浦东区域的特点严格规定

烟囱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本工程设计 烟囱总高度102m,出口内径2.0m,基本风压0.5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水平地震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Ⅱ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基础埋深为4m,烟气温度为150℃~250℃,烟气腐蚀性等级为无腐蚀,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烟囱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设计依据 《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三:烟囱型号 3.1烟囱编号: YC100/2.0-0.55-2-150-b 3.2筒壁型号选用: TB100/2.0-1 3.3基础型号: J100/2.0-4 四:主要建筑材料 4.1 混凝土 4.1.1 筒壁:高度为102m,烟囱采用C35。 4.1.2 基础:采用C30。 4.1.3 垫层及散水:C15。 4.1.4 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 4.1.5 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宜大于0.5。 4.1.6 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应超过45kg/m3,不应低于300kg/ m3(C35)。 4.1.7 环境类别为二(b)类时,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3%、0.2%和0.1%。 4.18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 m3。 4.2 钢筋:HRB335级钢筋,fy=300N/mm2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要求。HPB235级钢筋,fy=210N/mm2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圈钢筋》GB13013要求。钢筋焊接接头时焊条采用E43xx型(HPB235级钢筋焊接)和E50xx型(HRB335级钢筋焊接)。 4.3 钢材焊条 4.3.1 梯子、平台、附件等采用Q235-B,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要求;焊条采用E4300~E4313型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要求。 4.3.2 避雷针及针尖材料采用不锈钢,牌号为0Cr18Ni9Ti,不锈钢焊条为E0-19-10Nb-16。 4.4 内衬及隔热层 4.4.1 内衬、隔热层材料为MU10烧结普通粘土砖,重力密度要求≤18kN/ m3,导热系数≤0.81+0.0006TФcw/mK。 4.4.2内衬、隔热材料应按表4.4.2选用 4.4.2内衬、隔热材料应按表4.4.2选用

基于深圳双提升项目的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总体设计要点浅析

基于深圳双提升项目的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总体设计要点浅析 发表时间:2018-05-17T16:46:25.0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作者:吴桂川[导读] 总体设计应贯彻从项目立项至项目竣工完成,层层从技术、经济、组织、控制与协调,使得项目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州市 510060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引用深圳双提升道路综合整治项目总体方案,提出一般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总体设计要点与方法。关键词: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总体设计;思路;要点Abstract:By summarizing, citing the overall plan of Shenzhen double lift Road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pro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design idea and method of general urban road comprehensive reconstruction. Key Word:Urban road;Comprehensive reconstruction;Overall design; Mentality Key point 1 工程背景深圳双提升项目位于龙华区龙华、民治、大浪三个街道内,涉及共21条城市道路的综合整治工程,其中主干路3条,次干路8条,支路10条,道路总长约18.8km,总投资约7.7亿。建设内容包括旧路综合改造、旧桥改造、慢行系统整治、地下管线改造、电力通信迁改、绿化提升等市政配套工作内容。 2 总体设计思路(1)尊重现状,剖析控制要素城市道路改造是基于现状道路的改善与提升,城市道路作为路网的组成部分,项目的改造势必对沿线及周边的交通产生影响,因此现状的调查除了常规的测量、勘察、物探等基础调查,应详细调查项目的节点、沿线、周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对区域交通进行调查、调研、分析,不但要对道路、结构、交通设施、管线、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要对沿线吸引交通流的重要单元进行摸查, 分析沿线交通拥堵、周边出行通道等原因,梳理出沿线与周边的控制要素。同时,环境影响、社会风险渐渐成为制约项目可实施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结合环评、风险评估,听取周边的居民的普遍意见,项目的实施应使得公众满意。 (2)规划分析1)土地及用地分析一般既有城市道路,由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原因,有的城市道路有规划道路用地,有的道路是属于其他建设用地,因此旧路改造首先应进行城市土地及用地规划分析,应注重是否能够契合城市规划,满足规划用地的要求,在建成度较高的较大城市,超出规划红线需要调整控制性规划(法定图则),将对片区规划、用地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可实施性,因此城市道路的综合改造应尽量在满足规划红线的要求下进行考虑,进行用地及土地利用分析,突破红线应进行方案比选。2)市政专项规划分析旧路改造在结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断面、竖向规划等市政专项规划进行分析和比选,如不契合规划,应提出不响应城市规划的理由与论据。总体设计除了作为道路总体之外,还需要关注综合管廊、管线等总体方案对道路总体的影响。3)结合规划近远期实施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往往由于征地拆迁、公路、水利、铁路等原因,不能一步到位按规划或按最优方案实施,项目应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投资、可实施性等因素,提出近远期的实施方案。例如双提升主干路工业路中人行道由于征拆原因,偏移规划中线后,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的宽度只有2m,人行道外为近期将开工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协调,在不超越红线的前提下,慢行系统利用退缩位,宽度达7m。 (3)注重交通分析1)功能定位分析交通分析是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造项目应基于现状道路节点、沿线、区域的交通调查与分析,结合路网规划、交通需求与预测,并听取主管部门的意见,分析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作为项目的基础定位,将决定项目的建设标准与建设规模。 2)改善交通与影响分析应分析沿线节点、沿线拥堵或现状不合理的根本原因,结合路网功能,提出改造的思路。例如双提升次干路建设路,现状3车道,周边学校、医院、高层小区、商场等,沿线开口多,中央可随意左转,造成现状拥堵不堪,通过扩宽、设置中央隔离,规整左转与调头位置来缓解交通拥堵,调查小区出入口,提出利用路网分流实现小区出行。 (4)注重可实施性旧路改造一般对现状路面、交通、构造物、管线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扩宽改造等综合改造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征地拆迁,应做到: 1)减少征地拆迁,尽量通过压缩断面或调整红线; 2)减少对综合交通(铁路、地铁等)的影响; 3)减少对现状构筑物、边坡、挡墙的影响; 4)减少对大型、大体量管线的影响,避免大迁改; 5)减少对周边出行、重要单位的影响; 6)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7)减少社会影响。 3 全要素总体设计(1)平面总体1)线位 城市道路的平面在有需要的条件下,应结合规划、征拆、可实施性,进行规划线位、减少征拆线位、拟合现状线位等比选,并结合线形指标、经济指标等因素,不遗漏有价值的线位,综合比选得出最优方案。 2)线形指标

焦化技术

国内外焦化技术进步及前沿技术研究 【摘要】 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近几年煤化工逐渐受到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煤焦化是煤化工中最古老的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煤焦化逐渐向低能耗,低污染,高质量方向发展。国内相继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捣固炼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选择性粉碎技术。这些技术国内焦化厂多以采用,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关键词】煤焦化,捣固炼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选择性粉碎,精馏煤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化石燃料[1 -2],我国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产量大[3 -4],而且煤种比较齐全。研究预测表明[5],至少在今后20年内,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在很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由于另一大资源-石油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煤炭资源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处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煤化工主要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包括煤高温与低温干馏、煤气化、煤液化、煤制化学品及其他煤加工制品[1]。其中,煤炭焦化是一种十分成熟的煤化工技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 950 ~1050 ℃,经过干燥、热解、熔融、黏结、固化、收缩、成形等阶段,最终制得焦炭[6]。 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焦炭总产量突破40亿t,出口焦炭约2.5亿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60%。面对日益增长的趋势,优质炼焦煤不足成为国内提高焦炭质量的主要障碍。所以许多炼焦新工艺应运而生,如捣固炼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选择性粉碎等新技术。 1.捣固炼焦技术 1.1发展

捣固炼焦技术在装煤推焦车的煤箱内用捣固机将已配合好的煤捣实后,从焦炉机侧推入炭化室内进行高温干馏的炼焦技术。可根据焦炭的不同用途,配入较多的高挥发分煤及弱粘结性煤。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最近几年才用于大型焦炉。其原因可能是有丰富的优质焦煤可以使用以及煤气和副产品的经济效益低。这就使得低粘结性、高挥发分煤在炼焦工业上失去了重要性。随着焦炭市场日益增大的需求量,优质焦煤的短缺。使捣固炼焦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 我国自1995年青岛煤气公司3.8米捣固焦炉的建设及捣固机的引进之后,不断提高自主科研水平。2005年由自行设计4.3米捣固焦炉,2009年5.5米捣固焦炉建成投产。2010年6米捣固焦炉在中鸿煤化公司投产。捣固炼焦技术不断向大型焦炉方向发展。 1.2技术优势 传统顶装炼焦需要优质炼焦煤,生产一级冶金煤,生产成本大。捣固炼焦煤饼堆密度由顶装煤炼焦的0. 74t·m-3提高到1. 1t·m-3,煤料颗粒间距减小,煤饼堆比重增加,有利于多配入高挥发性煤和弱黏结性煤。可选用40%的瘦煤、30%的焦煤和30%的肥煤生产出一级冶金焦[7]。同顶装煤焦炉相比,同样 的配煤比,焦炭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一般M25可提高5%-10%,M50改善2%-7%。[8]。在环境保护方面,产量相同时,与炭化室高450mm顶装焦炉相比较,捣固焦炉具有减少出焦次数、减少机械磨损、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优点。装煤逸散烟尘采用炉顶消烟除尘车进行燃烧、洗涤除尘,完成无烟装煤操作,使装煤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0%[9]。 2.煤调湿技术 2.1发展 煤调湿(CoalMoisture Contro,l简称CMC)主要是指利用焦化厂余热,如烟道废气、干熄焦蒸汽或其它低压蒸汽等,对装炉煤进行加热,使其水分降低到5% ~6%,然后再装入焦炉的技术。煤调湿技术是由日本新日铁开发应用的,到目前共开发了三代技术。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技术,该技术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上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书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 部分一,概况 一、背景介绍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居民对美好城市整体形象的追求越来越高,因而城市设计日益为各级政府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及普通市民所关注,并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北京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与丰台区政府提倡,开发单位北京东兴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城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丰台区政府、丰台区规划局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于2000年12月9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国内高层次的专家评议会,原则肯定了该城市设计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后经综合调整、修改,2001年4月提请首都规划委员会审批,并原则通过。2001年5月将最终设计成果向丰台区政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院做出汇报。 二、设计范围 本区位于北京丰台卢沟桥乡东部,总用地约412.48公顷。其中东管头、马连道、三路居和菜户营四个大队334.52公顷,万泉寺大队67.96公顷。其范围东起西南二环菜户营桥,西至西三环丽泽桥,南北各以金中都遗址公园南侧丰草河和三路居路为界。 三、设计依据 ①北京市总体规划 ②丰台区(河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③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⑤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 四、城市设计的目的 目前在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市设计的要求,因而没有完善的城市设计的法律法规。因此,这次的城市设计也带有探索的性质。 1,什么是城市设计? 我们认为:建筑设计是设计单栋的或群体的建筑物,而城市设计就是设计城市。根据城市所处的区位特点,它的自然、地理条件,它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的发展潜力、趋势和走向等,在一定的空间、环境范围内进行城市的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人为本,进行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创造出具有特定空间形式的体型环境,综合考虑到各类建筑的布局、道路及市政设施的组织、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全面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生态审美等各方面的需要并有利于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城市设计的思想应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设计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阶段的过程之中,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深化。 这次丰台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工作是在《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北京焦化厂总体设计篇

总体设计篇 目录: 1 特色与愿景 1.1 特性 1.2 需求 1.3 愿景 1.4 立意 2 挑战与对策 2.1挑战 2.2机遇 2.3功能 2.4对策 3 保护与再利用 3.1 框架 3.2 评判 3.3 原则 3.4 方式 4 规划与设计 4.1 垡头规划优化 4.2 总体结构与用地布局 4.3 空间形态组织 4.4 道路交通组织 4.5 开敞空间规划 4.6 景观系统规划 4.7 地下空间布局与利用 4.8 重要节点设计 4.9 市政与竖向规划 5生态与环境 5.1 场地自然条件分析 5.2 场地污染状况 5.3 生态修复策略 6 经济与行动

6.1 经济测算 6.2 行动安排 7 附录 7.1基地分析 7.2 案例借鉴 7.3 规划控制 7.4 普查与评估 正文: 1 特色与愿景 1.1 特性 独特、丰富、壮观的煤化工工业遗产资源集聚地 ●我国煤化工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北京焦化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专营企业之一,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焦炭生产厂和北京市商品煤气供应的主要基地。北京焦化厂历史上创造了商品焦产量第一、自主建设我国第一座6米大容积焦炉等多个中国“第一”。 ●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北京焦化厂是国庆十大建筑的配套工程,开创了北京燃气化建设的历史,“因环保而生,也因环保而停”,见证了新中国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 ●独具特色的工业空间形态表征 错落的厂房、高耸的烟筒、林立的水塔、火光通明的炼焦炉等为主要特征,煤化工工业特色显著,富有特色的构筑物及设施比较集中,运输铁路、皮带运输通廊和架空的管线设施遍布全厂区,呈现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1.2 需求 ●北京产业升级需求新的空间---高端服务和文化创意的兴起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将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金融街、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资料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 文化遗物。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遗失了自1927年以来发现的全 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下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20 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 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 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 北京人洞穴堆积层厚40多米,根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 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 万年到20万年。北京人的脑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 性身高约144厘米,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采集。北京人已经懂得 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 了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 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 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的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事 实证明,"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 重要的环节,他们是"南猿"的后代,后来"智人"的祖先。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 作为人的特征。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更充分表明了北 京人的发展和延续。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 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城市道路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共有地铁M线16条,分别为M1至M16线及其支线、延长线组成。 一、M1线:M1线包括1号线、八通线、M1(八通)支线和M1(八通)东延长线 1.M1线:已开通的线路,全长30.44千米,设23站。各站站名:黑石头、高井、福寿岭、苹果园、 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南礼士路、 复兴门、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大望路、四惠、四惠东。其中黑石头、高井、福寿岭站为非运营车站。 附录.“北京地铁”:1950年开始规划北京地铁,名称为“北京地铁”。“一线”:历史线路名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预计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 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1969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为区分两条线路,前者称为 “一线”,后者称为“二线”或“环线”。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线路全长23.6 公里,设17座车站,分别是北京站、崇文门、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复兴门、南礼士路、木 樨地、军博、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村、古城路、苹果园。 附3.“复八线”:历史线路名称。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全长13.5 公里,是贯穿长安街的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其中复兴门至西单近2公里段,于1992年10月投入运营。复八线设有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站、大望路站、四惠站、四惠东站11个车站。复八线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复八线与一线全线贯通, 称为1号线,地铁1号线的运营区段由原来的苹果园至西单站,变更为苹果园直通四惠东站,线路全长 31公里,车站23座。“复八线”随之成为历史名称。 2.八通线:已开通的线路。2000年12月开始修建北京地铁八通线,八通线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东段 延长线,西起四惠站东至土桥站,全长18.964千米,设四惠、四惠东、高碑店、广播学院、双桥、管庄、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临河里、土桥共13座车站。“八通线”之名起源于“复八线”的延伸,“复八线”原计划从复兴门到八王坟,在修建之前即确定了“八通线”之名,此后建设的“八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处,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 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类的遗迹。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概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发现古代人类遗存后被称“周口店第一地点”。 周口店遗址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即“北京人”遗址。1918年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并进行试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12月2日16时,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学术界。 周口店遗址历经80余年时断时续的发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第一地点现已发掘了40余米,但还不到洞内堆积的一半。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

的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数量之多以及用火遗迹之丰富,都是同时代其它遗址所无法相比的。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遗址中发现有5个灰烬层、3处灰堆遗存以及大量的烧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6米。这些遗迹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会保存火种。 遗址中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原料均来自于遗址附近,石制品多为小型器,器型种类繁多,早期石器较粗大,砍砸器居重要地位。中期石器形制变小,尖刃器发展迅速。晚期石器更趋小型化,石锥是这一时期特有的石器。 根据出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周口店遗址地质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围从五百万年前到距今一万多年前为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20万年至10万年的第四地点早期智人、距今3.85万年至4.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这些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 ◎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掌握规划的依据。 认识规划对象。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 (5)类比 三、工作阶段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新发展地区、原有地区、重要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系统分析整理,定性到定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基础资料的内容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地形图(1:10000或1:5000)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 城市历史资料 (二)城市技术经济资料 自然资源 人口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资料 交通运输资料 仓库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学校资料: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科学研究机构资料: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的资料:其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三)城市现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资料 建筑物现状资料: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密度等;现有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工程设施资料: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四)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各厂矿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和分布。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其他有害因素的资料:分布状况、数量、危害情况。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