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入手。该文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以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研究。

1、投资战略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较大规模后,并不意味着可以终止投资,以求维持现状。事实上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无时不在推动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加大投资,适应发展的需要则是唯一选择,这是不以举办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在民办高校中流传这样一句名言:“腰缠万贯没钱花,天天过得年三十”。说明民办高等教育是一个成本递增的产业,投资是无止境的。凡是停止投资,保持现状,小富即安者,最终都难逃从落伍甚至濒临停办的命运。

投资必须确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一般而言,选择投入低、获益大,成功率高的项目是举办者的首选。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按国家综合类大学的设置标准还没有符合要求的。从投资战略看,要实现综合类大学的建设目标,投资大、效益低、获益小是不合算的。民办高校在今后一段时间,应走单学科或学科相近或学科相对集中的发展模式。确有实力和必要的,可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适度扩大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得益率。海棠专修学院、汽车科技专修学院均属此类情况。他们分别以中医美容、汽车运用工程为主要专业,同时拓宽中医美容护肤品的生产、营销、中医美容护理、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培训等项目,形成办学经营互补,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民办高校在发展中,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常有重大投资活动,如征用土地、校舍建设、建立新校区、拓展投资较大的工科专业等。这类投资因形成能力周期长,推出功能或转化功能成本较高且有很大的不可逆性,从而导致投资战略本身的灵活度或可调节性的丧失,最终可能造成重大投资风险和战略经营失误。国贸专修学院、理工专修学院、科技培训学院等均属此类情况。我们务必从中吸取教训,在资金不能基本到位或筹措资金来源受阻时,且不可盲目动工。而一旦上马,务必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否则形成烂尾工程将很难再恢复元气。一些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民办高校也会因多次搬迁校址、购置教学设备、进行房屋装修、购买汽车等投入,从而引发学校现金周转困难,直接酿成学校的生存危机,因为这些资产尽管可以跨行业进行转投,但仍会形成转投成本,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也有的学校因投入时机不当而造成项目的额外风险。青华专修学院租用203所投资一千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因生源不足及其他原因。原来投资全部打了水漂,使学院处于全面陷入困境。科技商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投资不当的问题,若不能及时充实投资,前景堪忧。

投资战略的另一重要关注点在于扩大资金来源。银校合作是当前一次性筹措巨额资金的主要渠道。目前民办高校仅从农业银行贷款的受信额度已超过35亿元,从中国银行贷款的受信额度超过5亿元,极提升了民办高校投资的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民办高校最有效、最直接、最可行、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就是学费收入,建立和实现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体制,即提高学费和杂费是扩大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而政府支持、享受各项政策优惠、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则是开源节流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公办高校的收费标准仅占办学成本的25%左右,而民办高校的收费与公办高校又相差无几,二者相比,民办高校的收费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有些民办高校企图采取低成本战略,降低收费标准,这一做法在短期有效,但长期会严重损害学校的利益,最终失去竞争优势。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市属的一些民办高校为了拉拢生源竞相降价,无法形成积累,最终全面崩溃。民办高校如果提高收费,则使一些贫困家庭子女无法承受较高学费。这一问题应当依靠国家和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制度,依靠教育贷款解决。贷学金制度应设置贷款项目、提高贷款比重,完善还款体系。国家应鼓励扶持民办高校建立奖学金制度,奖学金的来源可以采取国家、社会和民办高校三方共同筹措的办法,以激励在德智体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不断上进。

民办高校在依靠学费扩大经费来源,依靠贷学金、奖学金在成本分担和补偿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应重视社会捐赠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遗产继承法、捐赠法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民办高校的发展,一批有志之士会认识到捐赠办学的必要性,相信不久的未来这类活动会不断增加。

2、体制战略民办高校在起步阶段许多采取家族式管理,七大姑八大姨聚集一校,亲朋好友比比皆是,裙带关系十分严重,认人为亲、各种关系网十分普遍。学校名为董事会或校委会领导,实际上是家长型董事会或咨询型董事会,一人说了算,很难发挥共同研究集体决策的作用,形同虚设。这种模式在机会成功阶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一定的合理性。

民办高校进入战略成功阶段后,原有的家族式管理已成为学校向纵深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进行改革。首先要建立健全董事会、评议会和监事会制度。董事会负责学校重大活动的决策,评议会负责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讨论,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决定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和监督董事会成员的工作情况。董事会、评议会和监事会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形成权力制约机制,避免董事会取代校长的职权或校长大权独揽凌驾于董事会之上,克服家族式办学和家长式管理中难以逾越的决策局限性。这种三权分立的体制是战略成功的基础,是被国外私立大学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其次,学校的管理拟采用集权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各块结合、以条为主。学校为决策中心、学院为管理中心,系、处、室为质量中心。学校拥有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审定权,学院拥有微观决策权和一定的自主权。学校以立章建制的形式予以确认,学院以制度的形式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第三,学校的管理要充分吸纳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并受国家法律法规、督导评价等外界的束缚,增强参与意识。如教师参与制度、社会人士参与制度、学生参与制度、家长参与制度等。建立发展规划制度、专业课程设置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收费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学校不可违背国家法律规定,擅自制定土政策渗入学校管理制度之中。如《教师法》规定,教师在寒暑假有带薪休假的权利,而一些民办高校却不执行这一规定,擅自停发教职工的寒暑假期工资。

3、人才战略人才是现代大学不断前进的在动力,知识决定命运、能力决定前程。建立一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民办高校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永恒的意义。民办高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位著名专家、教授或学科带头人,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建设或一个课题的开展,甚至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选拔、聘用人才是学校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要有胆识、有勇气接纳有志之士、有才之士,要舍得用较高的物质待遇聘用并留住他们。目前在民办高校的经费开支中,教职工工资、兼职教师课时费、奖金等人头费所占比例约为10%-15%,若能达到25%,则更有利于学校依靠物质手段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体制。从人才战略出发,要加大高素质、高水平专职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要积极吸纳一批德高望重、富有才学,能带领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图书馆建设、开展科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民办高校工作。要逐步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职工队伍,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精简高效、按需设岗、以岗定酬、优劳优酬,强化岗位聘任力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设立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和一般岗位,建立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激励机制,形成人才战略的导向指标体系。

对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导的民办高校,选聘双师型教师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在理论、实践、开拓创新上有所作为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骨干,优化师资结构,带动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一批本校毕业生。他们一般学历较低,且主要从事招生等工作。随着学校国家统招生比例的不断增加,以招生为主项的留校生将逐渐失去饭碗。我们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深造机会,一方面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我们既要保证关键岗位、重要岗位的人才质量,又要为“办学功臣”提供生存空间,前提是适应发展需要。

4、管理战略管理战略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复杂地组织学习的过程,要求学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管理战略首先要解决民办高校的“方向路线”问题;其次要满足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解决合理回报问题;第三,与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相匹配,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变化环境。第四,组织建立并不断完善部信息交流系统,调整学校的管理观念、办学方式和资源配置。第五,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素质与快速反应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最终实现以管理求效益,以效益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战略管理通常分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与控制。战略制定包括制定学校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及各阶段的实施、组织、调度和可操作性计划。战略实施包括制度设计、制定年度目标和分解、资源配置、组织调整。战略评价和控制包括对任务的评价、测度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并加以修正。

战略管理要求学校的举办者尽可能以理性的、客观的判断,加之经验和直觉做出重大决策。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决策质量。举办者必须尽可能收集和选用与决策有关的信息,而不是仅仅依靠那些容易获得但实际作用不大、质量不高的信息进行决策,客观的拟出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并谨慎的抉择最终方案。

管理战略的核心是管理治校,要寻求新时期的治校方略,重视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注重向管理要水平、要效益,追求科学性、规性,坚持科学治校。民办高校的发展一般遵循有小到大,由单学科向多学科发展的规律,因此组织机构具有动态性、多维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优化结构是提升系统功能的重要措施,适度规模是组织系统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充分的挑战性、创新性和开拓进取性,其结构要坚持去除脂肪、精干主技,建立扁平化、网络型组织。战略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随着结构的调整管理也要相应的作出调整。一般采用跨职能的任务团队方式来提高管理效能,剥离管理层级的束缚,去除部门间的障碍,设立多功能、多单元与灵活的授权工作小组,使管理者的工作日益扩大化和容丰富化,充分释放自己的精力、智慧和自信。这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团队更适合民办高校变化快的特点,也更容易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更富有工作激情。法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取消了大学的院系建制,改为“教学与科学研究单位”,既适应了新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其改革思想值得借鉴。

民办高校具有许多共性特征,质量、效益和特色是办学者追求的共同目标,三者的和谐统一是未来的主要特征。但每一所民办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任务和外部条件,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适合本校发展的合理结构,而适度的规模为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留下灵活的空间,个别民办高校一味追求超能力招生、超大规模

发展未必可取,犹如一个人被装在箱子里,如果箱留有空隙,则可以来回转身,一旦箱子的六壁与身体紧贴,则失去活动的可能。

在学校管理中,以理念治校是办学者面临的新课题。历史上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成立的私立南开大学以“允工允能”、“文以治国、工以强国、商以富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哈佛大学以“为增长智慧而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而去”铭刻在校门口。理念治校是一所高校成熟的标志。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理念,是管理战略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应从自身的办学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积累、社会功能、培养目标等确立自己的教学理念,办出特色,形成优势,创出品牌。

5、品牌战略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日益进入深刻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时代,而品牌竞争是教育领域竞争的集中体现。一个知名的民办高校的品牌,不仅可以压缩竞争者的生存空间;同时又能为自身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品牌声誉的溢出效应使民办高校获得招生链和就业链的先手优势,获得在同类高校中的领导者地位,获得社会资源的不断涌入。品牌的增值相对于资本的增值往往是惊人的,品牌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竞争的原子核,谁能拥有品牌并成功地运用品牌战略,谁就能获得办学优势,赢得教育市场。

民办高校的品牌要素包括:一个易写、易读、易记的全称和简称;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标志,如校旗、徽标;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等。西京大学就是一个极佳的校名,符合名称要素。外事职业学院的徽标以“鱼化龙”传说为设计元素,立意追求鱼化龙精神。整体图案采用正方形、矩形、圆形组合而成。中心图形为鱼化龙变化图样,方形和圆形取无规则不成方圆之意,展示学校规管理,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图案上部为英文学校全称;中部为英文校训:多元集纳、综合创新;下部为矩形英文XAIU为学校英文缩写。标志的标准色为蓝色和橘红色,取崇尚科学和充盈活力之意。

简析这一品牌,具备了知识要素、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直接和间接的带有情感价值、市场价值和竞争价值。体现了“西外”品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

我们树立一个品牌,就是树立他的价值观、信誉度和亲和力。通过品牌,让社会、公众、家长、学生感受到民办高校有上乘的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给学生带来光辉前程和丰厚待遇,是值得广大学生追求的求学目标,是社会进步需要依赖的智囊库,是科技进步的实验地。

我们实施品牌战略,可以用这一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资产,可以减轻民办高校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压力,可以提升办学效益,可以用“信用”取得贷款吸纳社会资本,可以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如世界著名的私立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都是以百余年甚至800多年的历史打铸了世界名校的品牌,这个品牌影响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

学校的品牌达到一定的知名度后,可以发展品牌的关联资产,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服装艺术职业学院以企业带学院,又以学院品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确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形成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关联资产的发展。

6、竞争战略战略的基本属性是竞争。民办高校的竞争首先是生源竞争,有生源则有财源,有财源才有投入和结余,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争取生源,就必须确保学校的品牌、专业、质量、就业等,使学校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谁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谁就能胜出。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公布实施,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必然导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处于以下态势:现有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69所,其中实施本科教育的9所,在校生约40万人,民办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370所,在校生约35万人。民办高等教育自考助学机构660所,在校生约70万人。另有按民办机制运作的独立学院160所,在校生约40万人。随着经济开放度的加速提高,更高水平的竞争正迅速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展开。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都将成为竞争的主导因素。民办高校的发展,占有先手之利,以“起得早、干得快”制胜。现在各省、市、区都已醒,今后民办高校谁来领跑,只有在竞争中见分晓。

竞争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办学水平的高低。在开放和竞争状态下,求学者对民办高校选择的成本降低、围扩大、学校、专业增加,从而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日益成熟的求学者的需求,不断超越竞争对手,是新环境下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竞争的加剧,为其克服部组织的惰性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对学校变革和创新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从而形成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可靠的动力。竞争的胜出者会进一步吸引高质量的求学群体,高质量的生源是学校提高质量的前提。有了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改变社会对民办高校鄙视、歧视、蔑视的现状。

竞争战略可分为外部竞争和部竞争,外部竞争首先要确立竞争对象,明确谁是自身的主要竞争对手。对民办高校而言,与本校招生生源争夺强度最大者即为主要竞争对手。明确了对手,就要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搜集竞争情报,随时监视对手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可以通过报刊、杂志、报告、文件、交流材料、简章、广告、会议、教师、学生、客户等渠道获取情报。对新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和总体分析与评价,以便掌握对手可能进一步采取的战略、阶段目标和能力基础等。要对对手的财务状况、运作能力以及可能在竞争中采取的强烈报复手段等有所认识和

防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部竞争主要涉及人事运作,应坚持实行岗位聘任制,建立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以便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形成激励机制。反之,在人员任用上采取暗箱操作,或是感情用人,把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员安排到较为重要的岗位任职,则会从另一个方面极大的损害有工作能力而不善于拉关系的人的自尊心和向心力。近几年民办高校中跳槽现象的增加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用人竞争机制,一些人的“抱负”不能得以实现而产生。我们民办高校切不可形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封闭用人机制。

7、环境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环境、人文环境、需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对民办高校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民办高校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有的学校举步维艰,已面临生存危机,接近被淘汰出局的边缘,但决策者仍然习惯用固有的思维面对已经发生变化的新态势。

民办高校的环境战略,首先应该调整决策者的思维习惯,减少惯性,时刻准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用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建立环境研究系统,提高环境研究能力,根据环境变化的趋势和性质,不断调整现行战略。快速反应能力是民办高校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重要素质。分析那些因重大投资失误而面临生存危机的民办高校,许多是在投资决策阶段对环境判断失误,缺乏理性盲目投资,看到其他学校大干快上,便不切实际的盲目跟进,以致陷入被动。

从经济环境而言,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比例不断加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消费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接受优质教育的欲望日益强烈。而民办高校已进入稳定增长期,超常规发展的机遇开始减少,举办者如果能给予这种变化以足够重视,采取适度负债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以往在高速发展期形成的高比例负债经营的决策习惯对今天的决策者未必适宜,发展思路若不作调整,很容易产生新的重大失误。

从人文环境而言,民办高校的生源由本地化向异地化演变,由往届生向应届生演变,由自考生、高教学历生向国家统招生演变。专业不断发生变化,从文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向工学类、医学类、理学类专业发展。社会成员对民办高校的认识也从非正规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变,上民办院校不再是“备选”。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最新一次调查显示:有21.6%的人对民办高校的态度相当积极,认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没什么区别”;有7.4%的人认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各有所长;也有19.2%的人认为在考分受限不能上公办高校的情况下才选择民办高校。

从自身环境而言,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是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国家统招生计划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与日俱增;二是实行民办机制的实施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风起云涌,目前经教育部审核同意了160所;三是民办高校的分布趋于均衡,原来、较多;现、、、、都有一批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我们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只顾低头拉车,不愿抬头看路,对时刻都在变化的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反应迟钝或安居现状。在招生策划、专业设置上的运作,很容易被对手掌握并采用。各校要保持办学优势,必须有新思路、新举措,立足创新,赢得先机。

8、创新战略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创新战略的意义不断凸现。创新战略是指民办高校通过构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运作规则,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教育容和发展目标,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种思想。创新旨在办学过程中建立并创造新的要素组合,其容包括办学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规章制度创新、科学研究创新、后勤管理创新等,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简单地说,一切可以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形成差异化优势,为社会、家长、学生认同的开创性活动和行为都可以纳入学校创新的畴,而社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则是学校创新最为重要的动力因素。创新战略需要转变民办高校原有的工作思路、调整组织结构、改革教学形式和容,重组人力资源等。

创新战略是一个涵盖学校各个层面的重大决策,特别是管理层要有意识的借助科学手段和工具,从战略高度理性分析、研究、审视和规划创新过程的每个重要环节,重视与创新战略相匹配的资源储备和组织安排。

创新是典型的创造性活动,要求宽松、平等、和谐和有利于交流、沟通的氛围,建立创新型组织是实施创新战略的基本保障。学校领导在组织工作中除了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外,还要求在组织中淡化等级概念,在尽可能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组织方式体现参与群体共同的利益,消除大家的分歧,使学校的创新目标与部门、个人的目标相一致。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是学校创新系统得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激发教职工积极性的关键。学校是无形资产的聚集地,其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很难做出量的界定,在分配上必须遵循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学校的激励机制要以激励团队和整体利益为目标,要积极引导和促使全体教职工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个人与学校共存共荣的群体意识,培养大家对学校的认同感、忠诚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大家高度协作和共同超越,为完成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民办高校的创新与整个国家的教育政策、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学校制定创新战略时的重要参考。学校创新的效率将受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创新靠什么?一靠资金,二靠人才,三靠信息。资金是创新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信息是创新的重要资源。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中介服务组织的不断涌现,如咨询公司、信息中心、评估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他们在创新中行使撮合、催化、裂变、促进、

服务等功能,学校创新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发挥他们重要的桥梁纽带和补充作用。

9、宣传战略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在外在行为上的差异之一就是民办高校更注重利用广告宣传自己。民办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她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更为紧密,自然在办学活动中更多借助、借鉴市场运作的手法。任何一所民办高校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都离不开广告的作用。广告是学校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利用广告宣传自己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等,以便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认识学校。

广告是为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并希望得到一定回报的宣传活动。民办高校的广告可分为招生广告、宣传广告两大类,俗称硬广告和软广告。广告的投入成本较大,一定要进行先期调查,量入为出、合理预算、选择媒体、精心策划、增加创意、认真设计、诚信公布、信息反馈等多个环节,以期达到理想效果。以为例,每招生一名学生广告费投入约为400-800元。有实力的民办高校一年广告费投入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如果运作成功,招生达到预期目标,其广告支出约占学费收入(以三年计)的5%-10%,是学校可以承受的。若盲目运作,招生数量与广告投入比例失调,则会陷入沉重的经济负担。服装艺术职业学院2003年招生投入1000万元,招生仅千余人,其代价是巨大的,同样投资1000万元的外事职业学院却招生13000人,其效益十分可观。

广告投入会产生瞬时效益和长远效益,特别是宣传性广告更具潜移默化的功能。经实验证明:广告会产生103=1000的有效传播效果。即一个人对自己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事,都会在一定时期至少向10个人传播,以此类推,其有效传播层次至少在三层。正面宣传可以使学校获得良好口碑,赢得更广泛、更多的生源;负面宣传也可以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没有生源甚至流失生源。

广告战略的核心是扩大学校的正面影响,提高社会认可度,获得资金、生源、政策及相关社会资源的支持,取得最佳办学效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除广告宣传外,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外开展公益性、文化性活动,加大传播力度,扩大学校影响。如赞助公益性事业、社会捐款、抗洪救灾、扶贫助残等。开展这些活动应选好主题,把握机会、系统策划、认真实施,以社会效益拉动办学效益。

民办高校的广告可以分为广播广告、电视广告、报刊广告、广告、招生简章、学院简介等。一般具有时效性强、时间集中的特点,但宣传工作要贯彻始终。如通过广播新闻、电视新闻、报纸新闻、参加庆典活动、公益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竞赛活动、投资城乡公益性建设、资助福利事业和有新闻价值的会议等。平常也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协调。向社会公众传播学校的信息,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学校、认同学校、接纳学校、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欺骗、误导、失实是广告宣传的大忌,诚信、客观、真实是它的灵魂,凡是做假广告的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综合自修大学等一些学校的灭亡都是由于进行欺骗性宣传而被新闻媒体曝光后自食其果的。

10、集群战略教育集群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即在既竞争又合作的一定区域,彼此关联的学校在宣传、招生、专业、后勤、基建、就业推荐、社会服务等方面既有市场化因素,又有一定专业分工,从而形成教育产业的聚积效应。民办高校借助地理上接近、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形成专业化、多样化的办学体系,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区域竞争力,形成规模效应和积累效应。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除诸多因素外,得益于民办高等教育的群体优势。它已成为高等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育产业的集聚要讲科学分工和有效协作,防止出现互相攻击、恶意中伤、不讲信用、自我封闭和自成系统。

就而言,民办高校在生源上,要坚持国家统招生、高教学历生、高教自考生并行,逐渐以实施学历教育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层次上要坚持多层次办学,即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预科生并举,近期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学科上坚持以文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为主,适度发展工学类,对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与加入WTO需要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地、与发展西部建设相关的,以及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专业要加强建设和发展。集群的同时也要避免学校之间在专业设置上过多的重复或一哄而上。一些学校办学规模虽然不大,却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能在这一链条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是可以创造奇迹,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举办服装、烹饪、汽车、美容、舞蹈、影视专业的民办高校。

11、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是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用的一种扩手法。民办高校发展初期,从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专业设置等普遍存在形式单一的现象。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民办高校采取多元化模式,实现了新的扩,取得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民办高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统招生、高教学历生、高教自考生、大专预科生、中专生、职高生共存,学历、非学历并举型;二是以高教学历生、高教自考生为主、兼顾中等层次的非学历型;三是以高教自考助学为主要形式,兼顾职业技能、文化短期培训的培训型。民办高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完全实行以教育为主导经营的纯民办高校,并将以上三个层次的办学格局逐年上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二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成人高校联合办学,招收研究生、本科生,走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三是民办高校后勤管理实行社会化或依据专业特点设置,其他经营业务,举办校办企业等,以无关联形式实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发挥社会功能,扩大办学规模,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学

校对外扩,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具发展潜力。多元化战略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失误:即原有优势丧失,或是由于扩过快,负债过重而难以自拔;或是因管理层的知识老化,结构失调、信息不畅等局限,影响到正确的决策。多元化战略的另一不足是会增加管理成本和经营其他项目的费用,这对实力有限的民办高校而言,更要慎重选择。

民办高校的发展呈两极分化不断加大的趋势,民办高校之间进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本重组、机构重组、员工重组的现象频频发生,一所学校兼并另一所学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从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看,学校之间的重组与兼并具有普遍意义,是学校从原始积累进入资本积累,实现垄断办学的必然选择。

联合办学是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一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联合;二是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联合;三是企业与民办高校联合。联合办学可以避免相互间的兼并或重组,在法律上仍保持独立的实体地位,更容易被法定代表人认可,目前出现的独立二级学院则具有公办、民办双重属性。民办高校采取的行业性联合、地域性联合、规模性联合较为普遍。联合办学的突出优势在于它的快速发展和低风险,没有一方吃掉一方的担忧。联合的目的是实现双方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优化,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对资源的配置和机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联合的关键在于选择合作伙伴,双方需各自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双方的资产应具有互补性,战略应具有一致性,规模与实力应基本相当,双方决策者的人品、个性,能使联合办学健康实施并保证双方受益。

有的民办高校跨省、区进行投资办学,以开拓新的增长点,获得新的生源,稳定或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竞争力。作为多元化发展战略,不失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尝试。当然,决策者务必对新校址所在省的基本情况、高等教育资源、政策扶持力度、投资回报等进行综合评估、充分论证,以免陷入因战线太长,力不从心或因“水土不服”而陷入被动局面。

12、国际化战略所谓国际化,就是使本校逐渐意识到与国际教育活动接轨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并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和进行教育交流、教育合作等,以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国际化是高等教育适应世界变化的需要,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国民办高校由于受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因素的制约,虽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和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中,不要说与国际接轨,就是与国公办高校的交流或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交流也是很少。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教育作为服务性产业之一,也将按照GATS有关开放服务市场的规定,对加入WTO的所有成员国开放。教育劳务的不断渗入以及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必然出现引进大量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局面。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即为证明。

教育国际化包括课程国际化、教师流动和学生流动三个因素,而课程国际化是重中之重。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从国战略向国际化战略延伸的必要和可能。民办高校的办学成就与其国际化的程度存在正相关。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近期实施国际化战略应侧重于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增强开放意识,增加教师与国外的交流与交往,在教学中追踪教育国际化信息,体现教育国际化精神。从课程国际化来看,目前各校开设的国际合作、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外国语、外国文学、外国史等课程,应首先达到国际化标准;对涉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生物化学等课程也应紧跟国际发展步伐,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许多高校还不具备制定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可能,但不排除部分学校可以涉足这一领域。因为这既是扩的需要,也是不断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国外一切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容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外事职业学院加强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学校在外语教学等方面积极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学方法,受益匪浅。一些学生也可以通过双联课程及学分转移,进入国外大学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

以上我们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基本涵盖了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制定战略与实施战略相比,后者更困难。不可忽视的是,在实施战略中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施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机械执行过程,由于学校外部及部条件的动态变化,往往会比预定计划碰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学校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新的战略实施的适应性存在缺陷和不足;三是整个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影响往往会使本校的战略实施出现位移;四是学校部各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可能导致总目标的偏离。因此,要将学校的战略实施到位,需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统一指挥。民办高校的战略实施关键是高层领导的统一指挥是否卓有成效,是否能把各方面的工作相互协调、平衡得失。学校施行不同的战略与不同的领导者类型密切相关:当民办高校侧重于扩大办学规模、注重数量的发展时,应选择征服型领导;当侧重于数量、质量均衡发展时,应选择冷静型领导;当侧重稳定办学规模、强调提高质量时,应选择行政型领导。

(2)减少干预,以最低成本解决问题。战略实施过程也是成本投入过程,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举办者时刻要关注的问题。当在战略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问题时,决策者应视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来决定其干预和介入的程度,原则上应尽量减少干预和降低工作重心。如对低层次的问题不要放到高层次解决,能由基层单位解决的不放到董事会解决等,以减少代价的付出。

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 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 简答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论述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 3、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4、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 5、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化2、“三纲领八条目” 3、“稷下学宫” 二、简答题1、教育的政治功能2、“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德育的功能 三、论述题1当今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例举,并就其中一例说明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6.道德情感 二、简答 1. 简述德育途径 2.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 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 杜威教育思想

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创办广西东盟国际科工大学 说明书 一、发展前景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西方国家从17 世纪开始,中国则从19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贯之的特征是: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 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 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

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快速的协调发展,必须是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所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发展,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 民办学校大有可为。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们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的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等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周期更短。 二、学校的经营和管理 1 、国际大学的创建 学术是无国界的,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更显示出这一特点世界各国联合办学,相互学习,或面向世界招生,这是新时代发展之趋。

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资料

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随着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公办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民办学校的一些优势正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所遇到的困难更为突出,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更为重要。 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 由于社会往往把民办学校定位于企业机构,是一种经营性和营利性行为,忽视了其公益性的一面,在政府投入、师资录用、资金筹措等方面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其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费筹措难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举办者投入,收缴的学杂费、赞助费或建校费,银行贷款,社会捐助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等。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渠道众多,但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依然难以筹足,其原因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察:一是因为民办学校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投资,投入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举办者纵然想为举办的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助其运转,但也往往因为前期投入过大,无法满足需求,办学条件无法得到保障,造成招生状况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学校的收入。.

二是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面对公办学校不断优化的办学条件,竞争力相对减小,招生人数也在逐步减少。三是公办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民办学校的生源受到很大影响。生源的减少,对于主要依靠学杂费收入的民办学校来说,在资金的筹措方面更加困难。四是由于风险系数高,民办学校向银行贷款也往往难以成功。社会捐助也只是杯水车薪。我国教育投入原本就不足,而且“教育经费在学级之间分配结构不合理,偏重高等教育、忽视中小学教育”[1],对民办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经费难筹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2.师资状况堪忧 首先,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教师状况极不稳定。由于政策及民众认识等原因,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远不如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师构成,主要是公办学校的退休教师、刚毕业暂时无法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当地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人员稳定性差,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身体状况、工资待遇、找到更好的单位等因素而中止在民办学校的服务,教师流失现象十分普遍。 其次,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民办学校资金筹措困难,投入相对不足,教师数量也相对不足,教师承担的任务相对来说更加繁重,加上学校提供给教师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民办学校迫 切地需要提高质量来提升声誉,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往往容易

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方案120304审核修订版

目录 一、后备人才培养概要1 (一)培养类别1 (二)培养目的2 (三)培养 原则2 (四)组织形式2 二、 精英 人才培养程序2 (一)精英人才选拔标准(基础):2 (二)精英人才甄选程序:3 三、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启动流程4 四、精英人才培养实施4 (一)培养原则4 (二)实施方式4 (三)培养内容5 (四)二月精英培训内容6 (五)过程管控8 (六)培 养 考核8 四、精英人才 广州市润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文档副标题] 人力资源中心 2014-12-3

激励8 五、退出及处罚机制9 六、费用及约束机制(待定)9 七、补充内容9 八、附件10 一、精英人才培养概要 如今行业核爆式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于企业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对从业人员的各项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能否长足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创新力源于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凝聚力源于不断地互动和配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进步,员工的成长同样离不开企业庞大的平台。基于润锦人才战略发展需求,公司决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大家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精英人才库,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在平台中成长和进步,与润锦携手共同发展。 (一)培养类别 精英人才,指为适应未来业务需要自内部选定的,有明确的拟任用职位的,在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管理知识、技能和发展潜力或在技术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和科研素养和发展 潜力,能够快速接任管理职位或担任关键业务岗位,达成公司目标的人员。 1、储备管理人才培养 2、储备技术人才培养

(二)培养目的 1、有发展潜力的精英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 划,发挥核心人才中坚作用。 2、指导和规范精英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精英人才的造血机制及精英人才库,为公 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解决如何尽快地发掘培养后备干部问题。 (三)培养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培养的原则。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 (四)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中心部负责组织实施精英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提 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精英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二、精英人才培养程序 (一)精英人才选拔标准(基础): 1、在润锦任职1年以上,归属感强,业绩突出; 2、品行优秀,年度绩效考核在良好及以上且未受过通报批评; 3、团队意识强,态度积极,悟性高且有发展意愿; 4、对工作富有激情,思维开拓,可塑性高,具有创新意识; 5、工作认真,善于分享,具有奉献精神;

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_董圣足

教育发展研究2010.20 一、转型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萌芽、恢复和成长,已从“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跃而成为现今“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58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19.39万人; 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2所,各类注册学生85.22万人。全日制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生数已经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8%。 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与崛起,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 作用。”[1] 从总体上看,近30年来,在相继经历了恢 复萌芽期(1978-1991年)、缓慢发展期(1992-1998年)和快速发展时期(1999-2005年底)之后,以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第101号文和2007年初教育部第25号令的发布为标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转型期———调整规范期。[2]我们 认为,这一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从民间自发行为到政府自觉引导发展。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尽管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不少鼓励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当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仍然是民间自发行为,还很难说是国家层面的自觉行动和集体行为。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并未被政府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涉及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产权归属、合理回报、信贷政策、税收优惠及教师同等待遇等),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民办高校机构数量和在学人数的增加、民办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彰显,以及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暴露,各级政府必将更加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自觉地采取措施,引导民办高校规范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从区域领先发展到各地齐头并进发展。以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非均衡性。实践表明,凡是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政策相对优惠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就发展快、发展好。如陕西、江西、浙江和广东等省,由于地方政府思想 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 笮董圣足 摘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当前已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调整规范期。这一时期的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五大特征,民办高校自身则面临着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实证调研,从微观入手,阐述了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所应秉持的三个观念和四种意识,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转型期民办高校可选择的五大发展战略。 关键词: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 董圣足/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上海 201103)上海建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1319) 民办教育 DOI:10.14121/https://www.doczj.com/doc/b36346333.html,ki.1008-3855.2010.20.017

民办学校发展状况资料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现状与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1997学年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2920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72.75万所)的0.4%,其中小学1453所,中学1467所;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84.8万人,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194 32.2万人)的0.4%。5年左右的时间,新中国的民办中小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初具规模,从自发自生到步入正轨,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格局,这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近5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主要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各地政府对发展民办中小学的政策差异较大,共同的趋势是加强了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现实表明,其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目前各地政府对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态度与政策差距悬殊,而这种政策又直接受制于当地主要领导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办学人信心较足,学校的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讲,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比较积极宽松,如浙江温州和辽宁鞍山对民办中小学校采取鼓励发展,规范管理的切实措施;上海、广东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大多数得到政府实质上的支持,在那里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中小学校。然而有些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要么是管得过多,卡得太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要么就是只批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办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因而怨气颇多。这种态度与政策上的差距,直接加大了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地区性差距。民办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地区对民办中小学逐步加强了管理。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一方面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办学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加紧制订并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实施细则不久也将出台。许多地区也严格了对民办中小学的审批、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机构,颁布了管理办法。如北京、上海、黑龙江、山西、四川以及广州、济南、福州、温州、青岛、哈尔滨等地都推出了地方民办教育的管理办法。由于在《条例》出台之前,国家没有关于民办教育的法规,各地在发展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问题上,认识不一,政策差异较大。 2.办学类型和办学模式多样化,企业办学和“转制”学校形成热点从类型上看,民办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混合设置的。目前混合设置的多于独立设置的,大多数为寄宿制学校。从层次分布来看,中心城市各类型民办学校结构较齐全,中小城市以初中为多,县镇及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小学。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或投资主体成分比较复杂,有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企业公司、海外人士和公民个人,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公立学校。其中,联合办学多于独立办学。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模式呈多元化特点,目前主要有民办公助、公办民助、股份制和公司企业办学。私立自办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相对较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个人投资办学(私立学校)极少。“民办公助”学校比较普遍,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目前,在上海、温州等地大多数是这种模式。在上海,“民办公助”的形式主要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情况,为民办学校无偿或低偿提供校舍、场地;有的还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或一部分教育设备,如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小学、扬波中小学和明珠高级中学均属这种性质的民办学校,北京的华夏女子中学等也属这种性质。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教育储备金”办学的模式较多,并在教育界内外引起较大争议。这种学校的运作方式是家长和学校签订合同并缴纳教育储备金(每生15万~30万元不等),除此以外,家长不再交任何费用。学校通过运用储备金来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学生退学即退还储备金,毕业时全部退还。广东从1993年5 月开办第一所这种性质的学校,到1996年,全省共有这类中小学70所,在校生11万人。现在有30多所这类学校的投入都超过1亿元,最高的达3亿元。目前,他们吸纳的社会资金已超过30 亿元,同时,每年还吸纳3 亿元的正常经费投入。这类学校投入高,规模大,学校的占地一般在100 亩以上,最大的已达600亩,硬件设施好,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被人称之为“扶贫教育模式”的民办校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学校教育经费匮乏,条件简陋,教师待遇较低,收费也低,有的全年收费仅几百元,教师每月工资一二百元。这类学校主要是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不足。近两年来,企业办学与“转制”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争议较多,成为民办中小学的一个热点。企业办学成为热点,主要是因为办学投入大,标准高,收费昂贵,社会反响较大。企业代表是学校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学校的资金管理和运作一般按企业经营方式运行。有

十四五研究生学院发展规划

中医学院 研究生学院“十四五”(2021-2025) 发展规划 一、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 (一)主要发展成就 1、组建机构。 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后,即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了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学院成立后,逐步组建完善了工作机构,目前共有职工六名,分设行政、招生、学位、培养、学生管理五个工作单元。根据职工个人专业背景情况及工作需求,认真做好所属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恢复独立建制之初,即将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确定为全校的重点工作。首先与上级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取得联系,表达我校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的迫切愿望,并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主持协调下,与医科大学进行了原有授权学科的划分。经周密组织,精心准备,于2020年2月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确认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于2020年4月对我校整体办学情况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5月12日下发《关于中医学院和医科大学有关学位授权事宜的批复》,正

式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3、新增多个学位授权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时,明确我校具有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除以上从医大划转的授权学科外,又积极与各方沟通商洽,在2020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确认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工作中,取得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同时具备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的全国十七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至此,我校共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大部分中医药类学科的博士、硕士学术与专业学位授予权,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4、做好招生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实现平稳过渡。 (1)认真做好现有医科大学学籍在校研究生的注册、考勤、学年鉴定、中期考核、开题、复试、论文答辩、学业奖学金评定、学位评定等日常管理工作,保持了研究生的思想稳定,保证了培养质量。 (2)建设新增我校附属医院、神威药业集团两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场所保障。 (3)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制订了《2020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

我国民办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民办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办学,利用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的方法。这说明民办学校的产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 __对此一直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学校得到了较大发展,对公办学校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其发展状况还显得有些混乱。本文将谈谈我国民办学校的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民办学校的现状 1.办学条件的不足。 在政策的允许和政府的鼓励下,我国民办学校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至xx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85562所,民办小学3510所,民办普通中学5012所,民办职业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798所,民办高等学校402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7.4%,0.55%,3.1%,18.6%和2.1%,已初步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极大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在表面蓬勃发展的同时这些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生源、师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隐患。 经费问题:

目前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学生的学费,一般都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很难在校舍和教学仪器设备上进一步改善,而现行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要求依赖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的修建、教学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加上聘请教师的高薪,使部分民办学校举步维艰。以至于有些民办学校开办几年至今,仍蛰居于租借的校舍之中,而无属于自己的教育场所。 生源问题: 从事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办学设施较为完善、教学设备先进齐全、一般都实行寄宿制的“贵族学校”,由于收取高额的学费,生源主要于极少数“富贵”家庭,一般家庭根本无法问津,学校的工作重心不是放在教学上,而是用在招生上。另一类是建在外来务工人口密集或城乡结合部距离公办学校偏远的所谓“平民学校”,其服务的对象主要为进城务工或经商家庭的子女,以及无城镇常住户口和公办学校服务半径以外的子女,这类学校虽收费不高,但随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圈的变迁,务工人员的大批流动,使这类学校的生源极不稳定。一些民办职业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成立虽然是和国家__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号召相适应,但普通百姓依然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最佳出路,因此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都是些考学无望的“差生”,生源不足可想而知。而一些民办高校的招

最新民办学校的招生策略与技巧

民办学校的招生策略与技巧 民办学校的招生策略与技巧 ——转自《民办教育信息分析》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无论是新创办的学校,还是创办了多年的老校,在中国当前发展背景下,由于生源的限制,办学中很难做到“长袖善舞”。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民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也来抢分一杯羹,高校不断扩招,民办学校的市场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直接危及到部分民办学校的生存问题。为此,我们总结和归了纳部分民办学校的招生经验,结合目前民办学校的招生形势,推出系列民办学校招生策略,以期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工作能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第一招,以“理”动人 此处的“理”实为办学的理念。就是企业中的“理念营销”。即借鉴企业的销售方式,赋予产品或服务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宣传中使人们通过接受你的理念从而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 2000年夏,大连某民办学校筹建招生,当时学校的各项工程尚未竣工,当地民办教育市场并不成熟。学校在招生中,并没有过多宣传学校硬件如何,环境怎样。而是通过宣传手段,大篇幅地反思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病,提出现代教育理念,把学校定位成一所实施现代教育的重要场所,凭此打动了众多家长的心,创下了当年民办学校筹建之初招生的纪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学校之间以及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在硬件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民办学校要想吸引家长,只有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模式上做文章。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所设计的理念一定是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背景。 第二招,借“势”招生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民办学校招生中,如果“善假于物”,既能迅速扩大学校的影响,也易给社会及家长造成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学校招生目标的完成任务。 民办学校的借“势”有很多方面,此处列举一二:(1)与当地公立重点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如1996年无锡某民办学校创办时,就与无锡最好的高中、初中、小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书,并在媒体上大力炒作,使该校很快在无锡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2)租借公立重点学校的地盘进行招生,故意给当地群众造成一种错误暗示。(3)借其他民办学校的势打造市场,最后异军突起,不战而胜。2001年杭州某民办学校在进入永康地区招生时,进入时,当时已有八家民办学校在此炒得正热,该学校进入后,并没加入到炒作之中,而是在八家民办校招生驻扎的饭店里,找了一个便宜的房间安顿下来,并在大堂里设了一个招生提示牌,同时与饭店里的老总、服务员搞好关系。这样,凡是来这个饭店咨询的家长都会到

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它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并且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案,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现状;可持续发展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民办高校应准确地把握经济全球化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并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形势,以应对全球化给民办高校带来的种种挑战,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现已具一定规模,目前我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有近7万所,占全国学校总数的9.6%左右。其中具备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近20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13%,其中万人以上规模具有学历文凭颁发资格的民办高校有10余所。各类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高达1115.97万人,占全国在校生人数的5.5%。截至2005年,我国具有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有25所,在校生人数有139.6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的10.47%,另外具有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173所,在校生人数总额80余万。 1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 民办高校主要采用多元化筹资,筹资渠道广泛,形成全社会力量办学。其中一些由社会团体、海外华侨设立,一些是由企业投资或资助成立的,使得办学主体多元化,不同于公办高校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形式。 2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比公办高校更加灵活,机构更加精减,且更加注重效率。这样有利于节省学校的办学经费,明确责任和提高办学效率。但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内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现象。所以,需要民办高校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借鉴公办高校的办学经验,取长补短,以使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3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 民办高校聘请的大部分是一些公办高校已退休的老教师,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教育事业十分的热爱。另外,它们还从企

心得体会: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最新) 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挥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作用”。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驱动X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系统。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队”,以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为指南,以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为主线,扎实推进中药学学科群建设,通过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培养一流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学校明确“办精本科教育、办强研究生教育、办优留学生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的目标,坚定落实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指示,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中医思维打造中医药人才“底色”,注重中医人文精神教育和中医思维能力锻炼,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医文化自信、善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中医药人才。落实医教协同要求,构建“学校规范与医院管理相融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融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通”的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和“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延伸专业上下游,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中医养生学新专业,新增中医康复学、健康管理学、儿科学、护理学(助产士方向)等专业。为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新增生物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承担国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按照“学贯中西、国际视野、大师潜质、追求卓越”的要求,通过融通中西的卓越课程体系、顶尖临床实训计划和海外游学计划,培养九年本博一贯制中医药创新型人才。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成立“新中药学院”,在国内首创“4+5”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融合创新造峰一流学科 中医药学是最具中国特色、最具原创优势、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学校立足中国特色,坚持中医药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将“学贯中西、至精至诚”凝练成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基于学科、重建大学”,以此优化大学治理结构和创新学科组织模式。 注重传承中医药学科的“文化基因”,坚持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近年来,学校成功推动了中医药走向海外,大力开展中医学派流派研究传承,推出一批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指南,研制中药饮片制备和智能制造标准等,在中医药学核心概念传扬、方法技术传承、文化传播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着力在学科协同、支撑、交叉、集成上下大功夫,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建设机制,组建包括多位国医大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杰青在内的高水平

市场与竞争环境分析

市场与竞争环境分析 一、行业吸引力分析——MA-CP模型 外部环境力量 政府管制经济形势 行业内部竞争力量 全球化 社会环境 科技环境 行业外部力量分析 一、政治因素 1、我国在“八·五”、“九·五”,通过对工业节水技术的创新开发,使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浓缩倍数普遍提高到3倍左右。国家科技部“十五”期间又重点支持了“工业循环冷却水节水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使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 2、2011年四月颁布的《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我国下一阶段的环保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同时也为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得到的绿色高效缓蚀阻垢工业水处理剂的使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3、2012年7月颁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得到的该绿色高效缓蚀阻垢工业水处理剂的使用,不仅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热污染,同时水资源的有效重复利用也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目标规划不谋而合。 4、在十八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建设发展体系,是中国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现实的政策支持。 二、经济与社会因素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每年GDP都保持8﹪以上的强势增长,具有很强的增长势头和潜力,这就为公司提供了稳固和极具潜力的市场增长空间。 2、畅达股份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工业水处理的环保企业。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工业生产运行的命脉,也是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保障人民生活幸福、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促进水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水资源处理产业化发展日趋严峻,这些都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 3、国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这也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大好条件和机会。 4、受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资源日趋紧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日渐加强,而国际上许多国家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就为我们拥有国家专有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剂产品,为畅达提供了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我们的项目立足于环保和创新,致力于工业水的循环利用及水资源的保护,这一点也是我们企业社会责任最好的证明。 三、科技及全球化因素 1、本公司的专有技术——聚天冬氨酸接枝聚合物缓蚀阻垢剂已经取得国家专利(专利号:),

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现状

现状与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学年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19971996校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万所)的%,其0.472.752920中小学所,中学所;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84.814671453万人,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万人)的%。50.419432.2年左右的时间,新中国的民办中小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初具规模,从自发自生到步入正轨,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格局,这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主要表现了5 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各地政府对发展民办中小学的政策差1.

民办中异较大,共同的趋势是加强了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 小学发展的现实表明,其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目前各地政府对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态度与政策差距悬殊,而这种政策又直接受制于当地主要领导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 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办学人信心较足,学校的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讲,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比较积极宽松,如浙江温州和辽宁鞍山对民办中小学校采取鼓励发展,规范管理的切实措施;上海、广东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大多数得到政府实质上的支持,在那里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中小学校。然而有s 些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要么是管得过多,卡得太死,学校缺

乏办学自主权;要么就是只批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办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因而怨气颇多。这种态度与政策上的差距, 直接加大了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地区性差距。 民办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 广泛关注,大部分地区对民办中小学逐步加强了管理。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一方面 于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1996规定了办学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加紧制订并出台了《社会 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实施细则不久也将出台。许多地区也严格了对民办中小学的审批、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机构,颁布了管理办法。如北京、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市场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都是贵族式的、精英化的。即使是科举考试大行其道之后,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上没有身份的选择性(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实际上,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参加遴选人才的科举考试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总之,教育不普及,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西方国家从17世纪开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中国则从19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或现代化)。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在这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教育被官方垄断,民办教育是非法的,不存在的。 因此,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立名 牌民校,消灭公校择校风,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教育,以此解决公办学校在择校问题上引发的乱收费问题。他说,“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做法。”周部长的讲话,是国家积极鼓励民办教育政策的明确阐释,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沿海省市走在前边,内陆省市则积极追赶。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二七区出台的《关于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以往一些因条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黑户”学校,不再简单地取缔,而是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培训、配备课桌凳子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2007年10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委对辖区内10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每校1万元的资金奖励,并对50名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予以每人600元的表彰奖励。 另据报道,河北等地,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禁止公办学校录取择校生的规定,以此解决公办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同时也为推进民办学校教育提供了契机。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从严峻的就业形势看民办基础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扩张,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无论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之高校,增幅都相对较低。 在民办教育的领域,情况也大体如此: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快于民办中等学校的发展。换言之,民办中等学校(初中、高中)发展的空间尚很广阔,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省份。 另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日益加剧。很多学校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到令人汗颜的程度。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终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整个教育链条中迅速产生连动效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为高校招生生源的竞争,和高中、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升学率也大幅度的提高,而高考的竞争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急剧,并进而带来中招竞争的加剧。具体表现:一是初中和高中不仅更加追求升学率,而且追逐名牌和重点学校的升学率;二是家长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增加,或让孩子读各种文化补习学校(尤其是寒假和暑假班),或平时就请家教,利用周末或者非周末的晚上,对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三是由于名牌初高中资源有限,

2020年(发展战略)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入手。该文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以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研究。 1、投资战略民办高校发展到壹定阶段具有较大规模后,且不意味着能够终止投资,以求维持现状。事实上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无时不于推动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加大投资,适应发展的需要则是唯壹选择,这是不以举办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于民办高校中流传这样壹句名言:“腰缠万贯没钱花,天天过得年三十”。说明民办高等教育是壹个成本递增的产业,投资是无止境的。凡是停止投资,保持现状,小富即安者,最终均难逃从落伍甚至濒临停办的命运。 投资必须确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壹般而言,选择投入低、获益大,成功率高的项目是举办者的首选。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按国家综合类大学的设置标准仍没有符合要求的。从投资战略见,要实现综合类大学的建设目标,投资大、效益低、获益小是不合算的。民办高校于今后壹段时间内,应走单学科或学科相近或学科相对集中的发展模式。确有实力和必要的,可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适度扩大和之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得益率。西安海棠专修学院、西安汽车科技专修学院均属此类情况。他们分别以中医美容、汽车运用工程为主要专业,同时拓宽中医美容护肤品的生产、营销、中医美容护理、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培训等项目,形成办学运营互补,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民办高校于发展中,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常有重大投资活动,如征用土地、校舍建设、建立新校区、拓展投资较大的工科专业等。这类投资因形成能力周期长,推出功能或转化功能成本较高且有很大的不可逆性,从而导致投资战略本身的灵活度或可调节性的丧失,最终可能造成重大投资风险和战略运营失误。陕西国贸专修学院、西安理工专修学院、西安东方科

中国民办大学现状

中国民办大学现状: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1978年开始恢复,到现在已经是27年的历史了。这27年中,我国有1300多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有300多所。获得专科教育资格的有200多所。获得本科教育资格的有20多所。国家批准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条件完全是和公立学校一样的,特别是本科院校。国家批准的学校,它颁发的学历就是被承认的。没有取得学历教育批准的院校,一般要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学历,或者仅仅是单纯地进修培训。 中国的民办教育,特别是教育部批准学历教育的这300多所,是在和公立学校的竞争中诞生、发展、成长起来的。它必须特别关心自己的教育质量,因此整体上是好的。公立学校因为历史长,有名气,老百姓的心理,认为公办大学比较可靠;再加上一些民办学校不好的做法,所以使得民办大学蒙上了一层阴影。民办教育者不应该为了学校一时的利益而争抢生源,要为自己学校和中国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着想。 我们国家搞了两个教育振兴计划,一个是在1998年,一个是在2004年,都非常肯定要建立一个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这是政府的基本政策。这个格局的实现有一个过程,但是一定会实现的。我觉得竞争是好事,竞争得利者是老百姓。竞争导致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的民办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还没有。这正是我国目前最需要的教育方式,所以民办教育在某种情况下,还是很受欢迎的。民办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就业,家长首先考虑的也是这点。 民办大学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比较灵活,而公立大学结构庞大,历史悠久,调整起来比较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胡大白教授 另外,专科属于高等教育,但不属于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只限于本科 民办大学的不稳定性:2009年11月7日,澳大利亚4所私立大学破产倒闭, 致使大约2700名外国留学生失学,其中数百名中国学生受到影响。(澳大利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那么中国的私立大学也存在类似的潜在危机) 社会对民办大学的态度:2010年12月25日,由山东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 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2010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结果显示,其总体满意度得分仅65.77分,刚达到基本满意,仅有8.72% 的受访者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民办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评价、人才培养能力和师资力量四项测评内容中,师资力量项满意度最高(70.97分),介于基本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基础设施建设项评价最低(60.15分),刚达到基本满意分值,只有47.50% 的学校得分超过了60分,超过70分的学校只有三个:山东英才学院(本科)73.31分、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高职)74.01 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高职)70.57 分。其中,不满意选择比例较高的仍然是餐饮服务及医疗卫生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