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19-01-15T15:04:50.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夏宏宝吕施

[导读] 摘要:在前工业化时期,各地区之间的建筑在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蕴含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态势,建筑设计师和修筑工匠基本来源于当地,对地区文化符号的建筑工艺较为熟悉,使得地区特色在地方建筑上面得到鲜明的体现,建筑与当地民族、民风等之间和谐而统一。

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在前工业化时期,各地区之间的建筑在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蕴含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态势,建筑设计师和修筑工匠基本来源于当地,对地区文化符号的建筑工艺较为熟悉,使得地区特色在地方建筑上面得到鲜明的体现,建筑与当地民族、民风等之间和谐而统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不同的信息、价值观之间快速流转传播,碰撞出热烈的火花。这就使得不同建筑师的设立理念、建筑工艺、建筑材料等存在较大的趋同性,使得各地区的建筑在实现量产,追求建筑速度的基础上,忽略了对地方特色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形成我国中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危机”。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

1我国中小城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1.1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特色城镇化建设首先应强化对特色的重视,注重对地区历史文化和遗产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在我国中小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城市之间的发展常常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是地区的文物古迹,还是历史遗留建筑、亦或是具有年代感的街道,都是该地区经过岁月洗礼和历史轮回的见证,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时代文化的浓缩,是城市前进所留下的足迹,对地区和民众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一旦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失去这些城镇文化的凭证,也就失去了地区的个性和最大的魅力。面对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旧街道和历史文化遗迹聚集的老城区建筑进行任意拆毁,随意扩建现代化建筑,使得地区的历史遗留建筑被大面积破坏和损毁,割裂了城市建设与传统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城镇的生命力和价值持续减弱。

1.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从民众的视觉体验,还是情感认同来看,布满现代化建筑的新城镇再怎么美丽耀眼,也不及旧城镇好,主要是因为旧城镇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蕴含了无数关于这个城镇的故事,对民众而言,更具有亲切感和关联性。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在新旧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引发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但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即都是城市塑造的目标之一,是城市建设的指引者。通过好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可以营造出建筑与地区之间的历史空间感,而现代科学理念也能够借助于传统建筑形式予以充分地表达。两者对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塑造,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相反还可以通过推陈出新,保留特色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创新,让地区建筑不仅具有现代风貌,也能展示地域特色。 2特色小城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最终目标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人口数量和农村人口数量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没有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迁移,也没有大规模的人口向农村迁移。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特色小城镇作为中国未来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方向。按照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其创新性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面积和容纳人口的有限性,特色小镇在发展空间上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往往人口都在三十万左右,面积在三十平方公里以上。要符合中国城镇化发展实际情况和国外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并不是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最终实现形式。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特色小镇为核心圈层,在特色产业不断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小镇人口集聚功能和完善就业结构,实现圈层的不断扩大,形成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小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50万人以内,面积控制在一百平方公里以内是比较适宜的。

3中国传统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命脉。因此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城镇化进程中,都要将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国家要发挥好自己的组织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中来,要积极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沟通与合作,尽可能多地扩充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力量。政府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做好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规划古城镇的工作,进一步将古建筑、传统村落、古街道等体现传统历史文化的事物显示出来,并重点保护。同时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手段去约束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加以破环的人群。 4注重历史文化与当代创新的协调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足迹,凝聚着民众的情感和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规划与功能和定位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的规模与经济效益,而摒弃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而应将城市在历史发展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传统进行去粗取精,扬长避短,结合现代建筑风格、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例如,通过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可以得知,那个时代的建筑不讲究对称和平衡,而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些历史文化思想和元素融合在建筑之中,不仅具有强烈的时空色彩,也更加引人入胜。由此可见,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解的。以重庆为例,该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又编了一个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对重庆市成长的历史阶段进行了盘点,对现在各个历史阶段还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盘点,然后做了一个衔接。在此基础上,现代城乡需要利用现在的材料和技术服务于当代的生活,创造出属于当代的特色建筑。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应该在城市里留下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5形成以城镇特色作为竞争力的规划理念

在全球化的时代,城镇特色就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所讲的特色,不仅仅是自然地域特色,也不仅仅是针对历史文化而言,而是城市基于自身特色而构建的文化自信,甚至于把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城市发展体制和质量的竞争。这才是我国中小城镇由特色向综合竞争力的转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一个城市、乡村的特色提升到城镇发展的精神层面,直接体现于城市建筑之中。例如经典的莫干山案例,就是以特色建筑推动地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典型案例: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目前我国特色小镇中存在的问题 1、开拓创新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众多区域的职能部门对特色小镇一直处于理论观望的阶段,没有相关方案规划的出台,具体建设工作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即使部分区域存有一定的理论规划,但其大多直接照搬其他区域的经验,创新意识严重缺乏。 2、对特色小镇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益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与建议。举例而言,在我国各区域都有建设一定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科技园区,并确立多方面的创新示范基地。同时,我国还设有经济自贸区、大数据统计审核区域等

经济型区域。而部分区域尽管对特色小镇有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由地方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划却没有较好落实,尤其是部分区域呈现出明显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 3、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未能突出体现 我国是历史文明四大古国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保有无数的经典著作,动人心弦的各族音乐艺术,以及各民族区域的特色文化等。本文仅举几例,以供各职能部分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首先,“竹林七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群体,可适用于各类具有文化特色背景的特色小镇主体建设。其次,我国有数量庞大的诗词曲赋,不论是唐朝的李白、杜甫,还是宋朝的苏轼、辛弃疾,都是十分适合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建设主题。尽管我国的文人墨客各具特色,但仅使用一两位文人作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依据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利用我国大型、综合性较强的文学著作,作为特色小镇的文化背景。如《诗经》,包含各方向的文化诗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能够探寻出更多属于我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利用好其中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提升特色小镇的价值,以期更好将我国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人民群众贡献不一样的文化产业园区。

特色小镇建设专题报告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共谋划建设小镇、小镇、小镇、小镇4个乡镇,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一)小镇。位于县域东北部赵村乡境内,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到高速连接线东侧,西到村西,北到高速以南,南到九支渠。依托高速、大广高速,小镇正逐步成为承东启西、资源传输的重要通道节点,北接南融的东南门户,通达的路网骨架对改善小镇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知名度和影响力,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小镇周边已建成五个万头奶牛牧场,奶牛存栏3万头,建成标准化饲草种植基地4万亩,种养加一体化旅游观光区已建成,准备申报3A级景区,16万吨液体乳生产线已建成;12万吨“悦鲜活”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建设。 (二)小镇。小镇于县域东部,涉及常庄和梨园屯两个乡镇部分用地。主导产业为汽车配件,拥有企业190多个,其中梨园屯区片73个。入驻景丰滤清器、清城科技、万盛塑胶制品、伟源橡塑设备制造、等规模企业3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9200多人。主要产品有各种汽车密封件、橡胶件、转向盘、空气悬挂座椅、进气道、滤清器、内饰件、拉索、底盘件、冲压件、锻压件、铝件、管件、防滑链、排挡杆、传动轴支架、各类汽车轴承等一百余种。其中年产内饰件64万件(套),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县汽车密封件产量36000万米,位居全省第二位,年产进气道、滤清器等注塑件32.5万件,拉索223万件,位居全省前列。 (三)小镇。小镇位于县城北部,以镇东村为基础打造小镇,东村现有188户、750人,耕地283亩,全部种植,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8 万元。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资质。拆除村内陈旧房屋28处、残垣断壁23处,粉刷墙壁2.4万平方米。硬化村内外街道、胡同3万余平米,安装路灯120盏,粉刷街道4万余平米,绘制文化墙80处;新建村史馆230平方米,以及集村民健身、文艺演出、娱乐游园为一体的综合公园。栽植树木1200余棵,搭建长廊700米,新建游园5处、池塘2处,加上周边环绕的田,形成一幅独具特色的冀南自然田园风光。2016年以来,在这里先后举办4届旅游文化节。 (四)小镇。方营镇小镇,西邻“航空城”,东临“风景区”,南临村农田,北临村田园;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50米,总规划面积约为1.89平方公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 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

“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 化的平台和高地。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一是建立现代 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 幸福产业链模式。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五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使区域社会整体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运营模式之中。 3. 区别现有城镇发展,创新利用地区空间。一是与城市及 城镇相比,更多考虑人的尺度、创新服务和“三生融合”, 突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色。

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思路与PPP融资模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工程技术 2016年11月43 249 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思路与PPP 融资模式 李 涛 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 河南省工业规划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本文以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出发点,探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思路,设计特色小镇PPP 融资模式的组织架构,并对于特色小镇运用PPP 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PPP 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7;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6)11-0249-02 引言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 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 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2 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思路 特色小镇始于改革创新,也必须成于改革创新。作为新生事物,特色小镇创建必然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1)规划理念新,实行“多规合一”。 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 (2)运营机制新,实行“企业主体”。 特色小镇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 3 特色小镇的打造要点 (1)落实城镇化的功能要求,构建“产城人文”一体化的城镇 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与泛旅游产业的整合为支持;大量就业人口及休闲化消费的聚集为动力机制;配套设施及服务 的配置为基础依托;就业人口的居住建设与旅游人口的度假居住建设为居住配套;管理、金融、运营的创新为相关保障。 (2)发挥区域引擎综合效应,带动周边乡村城镇化 特色小镇注重产业培育、注重经营持续、注重区域带动等三个方面。 (3)结合具体环境特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特色小镇遵循“不占耕地”的用地原则,“大力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原则,“挖掘文化,打造美丽特色小镇”的文化原则。 4 特色小镇应用PPP 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前PPP 模式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得到广泛运用,而PPP 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运用尚未得到合理的运用。 (1)减轻财政压力,开拓融资渠道 目前,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出各种各样的特色小镇,但是政府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特色小镇必须以产业为主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大,持续的财政输出显能不太可能。要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才能够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因此,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 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 (2)降低和分散风险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采用PPP 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相应的合同,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这有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参与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雄厚的资金积累,进而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PPP 模式的初衷是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就引入社会资本,这样社会资本可以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本身的相关风险进行甄选和识别,进而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管控风险。 (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引入PPP 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利,在PPP 模式下,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有获得其他衍生利益。在PPP 模式下,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提高政府资本的投资效率,拉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投资需求,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还有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区域的经济建设中去。 5 对特色小镇运用PPP 模式的政策建议 (下转第 282 页)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从目前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来看,国家鼓励支持建设的“特色小镇”有两种类型: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文)所指的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一般为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主要特点是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浙江省模式的特色小镇。根据浙江的经济结构、地域产业关系,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定义: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综观全国各地的实践和国家三部委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包括不同模式的探索。它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它不是单一的旅游景区或产业园区,也不完全是建制镇,而是旅游景区、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功能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浙江特色小镇的特征和建设经验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报告 导语: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平方公里。 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

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许露月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许露月 发表时间:2019-01-02T16:39:16.860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许露月[导读]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特别重视特色小镇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重要作用,各地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突出当地特色的发展,营造出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现代科技等形式多样的特色小镇。 引言 特色小镇是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在效仿国外特色小镇建造的同时,也在发挥着我国特色的产业系统。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仅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通过特色小镇是带动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在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时,也解决了农村普遍收入低下的问题,做到了城市和农村协调创新发展。通过对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初步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仅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参考。 1 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体现 一是世界各个发达国家对本国特色小镇都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使得特色小镇成为一种特色产业链条,也是国家竞争力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小镇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发达国家几乎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1]。而截至现在,我国城镇化占有率比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一大截,这也从侧方面反映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在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创新必不可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并结合实际,有效的通过借鉴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案例,综合发展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得新型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独具创新,从而逐步改善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而缓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让特色小镇成为城市与农村的中转站,农村也可以享受城市的生活,城市也可以回味农村的恬静。 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构建城市与乡村连接的重要平台,从而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特色小镇的建立,带动大批农村人口就地就业,也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建设,使得城乡产业逐步构建融合。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良好发展。 2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对特色方面的内容和内涵掌握不够准确,依旧是通过传统的农业和工业进行建造。面对老旧的思维模式,跳不出现有的框架,导致特色小镇的建设毫无特色可言,千篇一律,甚至建设成为工业园区,这就是特色小镇的市场主体、市场发展、市场建设、市场创造发挥的不够充分[2],导致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二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昙花一现的尴尬局面。大部分地区特色小镇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创造的市场价值远远低于预期,导致没有了后续发展的动力与资金,甚至特色小镇建设搁浅,就地就业的农民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继续外出务工,同时还造成了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是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极度匮乏,特色小镇的建立在缺少资金投入的同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如农民就地就业时的住房问题,孩子受教育问题,交通通讯问题,以及老人养老问题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导致特色小镇举步维艰,难以实施。 四是特色小镇成为一些企业圈钱的工具,通过特色小镇的建立,其目的是缓解当地就业,提升当地农民收入,使特色小镇成为城市和乡村连接的纽带,但是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文字游戏,偷换概念,使得特色小镇成为了表面虚拟的特色小镇,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 五是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开发变成面子工程,根本不考虑特色小镇所承担的市场意义和市场用途。在理念上建立特色小镇,实际上只把特色小镇变成一种所谓的政绩。没有真正发挥特色小镇在城镇转变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不结合市场的特色小镇只会渐渐沦落为毫无意义的样品。 3 如何正确的开发特色小镇 一是通过对当地特色产业的梳理,明确发展思路,规划特色小镇可以带动周边的那些产业,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如物流公司、交通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综合服务咨询窗口等[3]。随着相应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特色小镇的建设就会显得顺利成章。 二打造传统文化理念,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当地文化的深入发掘,形成科学生态的旅游产业链,从而带动民俗、农产品、养生、美食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进而吸引各地人员前来观光旅游。 三是引进高科技企业,打造科技含量高、生态文明的特色小镇。通过引进高科技企业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入开发,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健康养生的特色产品。同时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改善,建立相应的学校、医院、住宅公寓、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在适宜人们长期居住的基础上,才可以广泛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而通过人才的引进,加上适宜长期居住的生活环境,建设成为高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就很简单。 四是发展有特色田园风光的特色小镇,通过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打造,吸引大批周边城市人员前往特色小镇,享受恬静的特色田园风光。通过民俗体验,农产品加工、原生态农产品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及餐饮娱乐休闲一体化发展[4]。 五是建设生态安逸的养老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小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设施也要相应建立。建立养老、医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从而满足不同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 六是打造拥有特色产品的特色小镇,通过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打造特色农产品,使这类农产品以及农产品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商品,成为当地特色小镇的招牌。 4 结束语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在,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必要阶段。通过形式多样的特色小镇的建立和完善,在发展农村的同时,也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特色小镇也可以让老人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特色小镇恬静、安逸、祥和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军.合肥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145-146. [2]吴伟权.特色小镇小平台撬动大产业——关于创建广西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6(10):8-27. [3]张晶晶.对建设宜居宜游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以扬州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494-494. [4]杨红梅.对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7(22):39-39.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 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03-08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三方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利益捆绑,在特色小镇平台上共同运行,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整体推进和运营。那么,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选择适当的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为特色小镇培育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属于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出于风险隔离及可操作性考虑,特色小镇投融资应以项目为主体,以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融资安排和融资成本直接由项目未来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决定。经过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风险分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相互协调,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由SPV根据特色小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相应担保扶持来安排融资。融资规

模、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特色小镇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价值直接相关。可用的融资方式包括政策性(商业性)银行(银团)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专项、产业基金等)管理、PPP融资等。模式一:发债根据现行债券规则,满足发行条件的项目公司能够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能够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也能够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能够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债券产品结构设计模式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集金融、贸易、服务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结构设计 融资租赁的三种主要方式:直接融资租赁,能够大幅度缓解建设期的资金压力;设备融资租赁,能够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改进企业财务状况。模式三: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务院在《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62号)中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利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产业政策导向性;◎产业投资基金更多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崇明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为此,我们民进崇明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崇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当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崇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崇明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由于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这必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生态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壮大实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小镇的繁荣,必须有产业去支撑。我县农、林、渔业等资源丰富,仪器、仪表、轻工机械等制造、加工、贸易产业链拓展空间广阔,药材的种植、研发、销售大有可为,养殖业、种植业、海洋捕捞业等发展潜力巨大,每一项产业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不只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

河南特色小镇政策文

河南省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12月05日特色小镇地方政策中研普华 (此文件为河南特色小镇主要文件) 为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豫发〔2014〕1号)、《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选择68个建制镇作为我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加快推进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示范范围。以纳入全国重点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镇为重点,兼顾其他特色镇,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区位优势较为突出的非县城驻地建制镇,作为全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二)主要思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最大限度向县城集中的基础上,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为重点,推动示范镇通过完善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镇功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示范镇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地位,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区域“三农”发展的重要载

体,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为全省小城镇发展提供示范。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产业为基。把增加示范镇就业岗位作为人口转移的基本前提,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和公共资源配置,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示范镇流动。 2.规划先行、提高质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发展潜力、产业特色、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风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修编完善示范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3.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突出产业和地域特色,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矿业、旅游、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 4.改革创新、示范先行。纳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范围的镇,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制镇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纳入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镇,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等开展改革探索;其他镇重点围绕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产业支撑、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等开展实验示范。 5.市县为主、形成合力。尊重省辖市、县(市、区)发展规划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发挥省辖市、县(市、区)主体地位作用,充分调动示范镇积极性,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推进示范镇建设。

某市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某市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的要求,近年来,我市结合贯彻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充分发挥旅游、文化、生态和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社区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努力探索我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路径。 20XX 年 x 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规划引领、产业主导、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生态立镇、市场主体的思路,分类分批、梯次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 x 个左右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一批全省

乃至全国闻名的艺术小镇、旅游小镇、生态小镇、体育小镇、休闲小镇和工业小镇。 2016 年启动了首批 x 个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各项建设有序展开,力争 2018 年底基本建成。目前, xx 镇、 xx 镇跻身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xx 镇和 xx 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 xx 镇、 xx 镇、 xx 镇、 xx 镇入围省旅游局公布的首批 x 个省级旅游小镇创建示范单位名单。认真摸排今年特色小镇重点项目,明确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机制,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谋深谋实各类储备项目,充实健全特色小镇动态项目库。加强交流学习,适时开展特色小镇观摩学习活动,交流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和经验。实行高位推动,建立推进新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将特色小镇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我们重点抓了几个方面工作: 一、前阶段所做工作

心得体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心得体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如何定位?特色小 镇谁来建?自发性基础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X市5县1市1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结合X实际,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坚持以目标和理念引领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1.解放思想,调动全民(镇民)参与积极性。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 是行政区划,而是社区特征,是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特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 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土地流转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乡风民俗。比如绩溪县可以利用徽菜发源地、徽菜技校、自然生态等优势,创建徽菜特色小镇。 2.突出政策引领,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多方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一要建立市、县、乡镇财政专项特色小镇建设基金,鼓励股份经济合作社、民间资本和私人投资者积极参与,成立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加快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二要

加快制定《X市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引领示范一批、创建认定一批、培育预备一批”特色小镇发展目标,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资金筹集渠道、规划设计、体制机制等核心问题。 3.加大宣传,形成合力。 一要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宣传特色小镇建设政策、意义,让“特色小镇”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生态容量评价机制,完善行业认证和运营标准。加强泾县桃花潭、查济古民居与广德新杭太极洞、旌德江村等区域间乡村旅游资源的衔接和互补的特色小镇。三要要高度尊重和重视发挥企业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让广大建设者接受,让全社会认可。 二、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 1?精准定位,分类实施。一要调查研究,寻找具有X特质的人文历史、文房四宝等适合发展特色小镇的点,集中有效资源,重点打造有深厚文化底蕴、历史传承深远、人文

2020年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分析报告

2020年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一、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概况 (3) 二、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资源优势突出 (9) (一)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源丰富 (9) (二)河南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10) (三)河南区位优势突出 (11) (四)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类别齐全,产品丰富多样 (12) 三、河南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14) 1.历史文化小镇 (15) 2.运动休闲小镇 (16) 3.民俗风情小镇 (17) 4.生态度养小镇 (18) 四、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0) (一)政策保障不足,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20) (二)思想认识滞后,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20) (三)特色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21) (四)配套建设落后,组织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五、推动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23)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顶层设计 (23) (二)出台专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 (23) (三)突出地方特色,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24)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25)

特色小镇发端于浙江,近几年顺应时代潮流,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蓬勃发展。它对于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有重要意义,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河南省以建制镇为基础,开展工、农、旅、商多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工业园区特色小镇、商贸物流特色小镇、矿业资源加工特色小镇、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养殖种植特色小镇,特色突出,产业鲜明,生态良好。目前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河南的特色小镇中,4个小镇都属于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特色小镇。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河南的11个特色小镇中,在公布名单的同时也出台了专家评审意见,明确提出以“文化”作为小镇建设关键词的有5个,以“生态”“环境”作为建设关键词的有5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占全部特色小镇的93%,可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河南省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也是河南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模式,对于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整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概况 目前,河南省共有国家级特色小镇18个,其中住建部选出两批共15个特色小镇、国家体育总局评出3个特色小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2个(安阳水冶镇和信阳明港镇),河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100个,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68个,河南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个。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综述(资料汇编)

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综述 2016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出台,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接下来在8月3日,根据培育工作通知的要求,《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出台,引起了学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响应。 一特色小镇提出背景 “特色小镇”的提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颇有渊源。“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相关的文件中。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2013)。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而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产业投资在不断地下降,要推进经济的转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中央提出来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创业,人才的创新。要创业、创新总得搭建条件,要有资金的支撑,要有一块地方、有个政策,所以我们把特色小镇的建设放在经济的转型升级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2014年10月浙江省省长李强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 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