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

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 6.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杜甫《登高》中,“______ ,______ ”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

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 ,______ 。”两句表露乐视人清高孤傲、

与世不合的性格,为整首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使人进入官场却最

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 ,______ ?”两句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建功立业。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①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注】①春盘:古代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

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皇帝也于立春前一日向臣僚赐春盘。②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写于立春日,《登高》写于重阳节,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

然不同。

B.首联“忽忆”一词,表明诗人是由眼前的春盘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

回忆。

C.颔联诗人具体回忆了昔日在两京时立春日庆祝的盛况,与今日之现状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D.除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外,诗歌还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及人物的自身行为等方式来抒发

感情。

诗中说“杜陵远客不胜悲”,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

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理论上“知音”的内

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而经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

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

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而现实生活中,“知音”往往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 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

音译。在基本内涵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

“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

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

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往往特指

大众文化的欣赏者。

③在文本辨识力方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

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伪存真,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

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

力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

学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在参与方式上,粉丝欣赏文学作品,要求突破“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

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

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

是以文化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

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的释放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

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有删节)

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知音”的内涵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两方面,其中之一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深度契合。

B.“粉丝”的名称有些不伦不类,它属于“fans”的音译词,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对

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C.“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他们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文学批评的旨趣更理

性、客观。

D.“粉丝”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在文学批评上更具主观

随意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称谓的来历、内涵等,令读者对两个

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B.文章第①段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

厚的文学色彩。

C.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阐述,使读

者对“知音”和“粉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第④段中

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知音”与创作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相互尊重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

“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

衍生产品。

C.金庸的“粉丝”能去伪存真,使那些用“金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可见“粉

丝”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D.知音能够写出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却很难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可见他们的生

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

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

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

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

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

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

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

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

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

天“ 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

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

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

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

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

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

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

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

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

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

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

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

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

“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

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

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

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

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

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

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只要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就

能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C.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

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表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欣赏,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

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修养,所以我们要变换一定的方式,满足听众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写出两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幸会,妈妈

张春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

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

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

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

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

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

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

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⑤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

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

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

能也哄哄我吗?”

⑥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

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

妈妈后来几次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

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⑦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

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

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

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⑧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

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

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

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

仙,能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

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

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

到北京继续上学。

⑨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

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

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走路先要知道目的地,迈开步就要专心

致志。途中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一脚一脚地走。这样,走多远,也

不会累着。”

⑩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

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幸会,妈

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

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这一对母女历经生活的几多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

的地步,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

C.“幸会”一词,其本义表示与人初次见面感到荣幸。标题运用“幸会”,新颖别致,易激发读者兴趣;结尾运用,则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D.写身边的人和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

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请简要概括。

第⑨段划线句,不只涉及到如何走路,更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请分点作答。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6.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

“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

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

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

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

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

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

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

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

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

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

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

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②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这些人或物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

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

8.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

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

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

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但他们懂得爱戴

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

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

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

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

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 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

量的象征。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C.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人类的渺小和宇宙之大。

D.如果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推而广之以身作则煞有介事锦上添花

B.推己及人身体力行盛气凌人繁花似锦

C.推而广之身体力行煞有介事繁花似锦

D.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盛气凌人锦上添花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真的是这样吗?①______,是因为桃性温,与杏和李子比较,相对平和,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的

功效。桃子中富含的果胶,能够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不仅能够预防便秘,还具有

一定的养颜美容功效。②______,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正因为

如此,桃子又被称为“寿桃”“仙桃”,从这点来看,桃子确实能养人。但专家表

示,③______,适量食用杏和李子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而桃子吃多了也容易引起

上火。

10.用简略的文字表述如图图表中的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题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小题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析】故答案为: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登)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重点字:韵)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重点字:廉)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

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

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归园田居》(其一)名句积累: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1)A.“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错,《立春》

《登高》虽然写作的时间不同,但是都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苦之情。

(2)结合诗中的重点此句作答,可通过“忽忆两京梅发时”和注释中的“本诗为杜甫

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飞分析,时过境迁,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结合“此身未知归定处”可知“诗人萍踪难定,前途渺茫”,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

答案:(1)A

(2)诗人之悲体现在:作为“远客”的飘泊之悲、思乡之痛;欲归两京,尚无定处,

前途难料之悲;面对江水流逝而生的岁月飘零、年华老去之悲;今昔对比,为两京今日

之萧索而悲;无法改变目前困境,只好诉诸笔端的无奈与悲愤。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

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概括要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进行具体分析。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3.【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1)D.“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错,原文第三段为“他们会因为极度

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故本题选D项。

(2)B.“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错,应是引出“知音”的话题,探索“知音”一词的起源,为后面的分析作铺垫。故本题选B项。

(3)A.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为“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

互尊重的关系”,不是“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而是“接受者”;B.“更注重”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为“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D.“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错,原文最后一段为“而‘知音’呢,

他们的生产力的释放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故本题选C项。

答案:(1)D

(2)B

(3)C

(1)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

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

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

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

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

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

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

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4.【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A.“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错误,材料二主要论

述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题,材料三则是探讨传统艺术要坚守底线的问题。C.“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错误,

该说法无中生有。D.“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错误,文中说的是“假如为

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由此可见,他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故选B项。

(2)A.“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错误,“梵文”不是德国的。B.“只要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错误,“只要……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材料一中说的是“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

勃生命力的可能”,文中说“有了……的可能”。D.“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一定的

文化积累和修养,所以我们要变换一定的方式,满足听众的需要”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与原文表意相反。文中说“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

吗还要200个剧种,”“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由此可知,他反对为迎合而改变。

(3)材料一中“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

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

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材料二借助二胡直播和古筝直播受欢迎来说明传承传统

文化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材料三中“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

迎合”,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1)B

(2)C

(3)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

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②加强对传统

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③创新发展的同

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

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就去迎合。

(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

正误。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

符合题干的选项。

5.【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B.“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错,并无如此严重的描写。

(2)“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

草片”“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我一边伤心地大

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

人给你写这样的信’”可见,母亲对女儿从生活、到精神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十分注

重女儿的感受。“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

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

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

最后对症下药”在女儿生病时竭尽全力救助女儿。

(3)“走路先要知道目的地,迈开步就要专心致志”指人生要有目标,要专一地朝着

目标前进,才能实现;“途中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一脚一脚地走”提示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前进,不要试图抄近道,也不要绕弯路。“途中不要突然变快,也不

要突然变慢,要一脚一脚地走”,这样的人生会让我们既有收获,也不会过于疲惫或懒

散。

答案:

(1)B。

(2)①生活上,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细心关怀;②心理上,设身处地、润物无声的教化;

③女儿得病时奋不顾身地照顾。

(3)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

的需要和可能,脚踏实地地向前。这样的人生就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

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

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

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

理解句子。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

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

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

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

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6.【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

【解析】(1)“谒”和“哭泣”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陛下,因此“哭泣”前要断开,

“道路”是所在句子的主语,意思是道路之人,因此前面要断开,排除BD;“蒿莱满目”“鸡犬无声”结构对称,因此中间要断开,排除A.故选C.译文: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之人为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二陵,亲自见到泗、凤杂

草荒凉满目、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悲愤。希望能慎终如始。

(2)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每月初一叫‘晦’”错。农历每月初一叫

做朔,最后一日叫做晦。

(3)B.“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有误,原文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

大铖计议”,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故选B。

(4)①行,行进,指出征;以故,因为这个原故,因此;死,拼死效力,效死力。译

文:军队出征,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士兵)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

②素服,名词作动词,穿素服;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次,驻扎;发,派遣;师,

军队;示,昭示,显示;以,连词,不译,引出后面的对象。

译文: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在郊外驻扎,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

天下。

答案:

(1)C

(2)D

(3)B

(4)①军队出征,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士兵)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

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

②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在郊外驻扎,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

参考译文: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

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家必定昌盛。”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屋

舍,生史可法。以孝顺闻名。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

事,依次担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短小精悍,面貌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

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

得到将士的拼死作战。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守丧期满回朝,起用为户部右侍

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救援皇上。军队

渡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被攻破,便身披白衣(丧服)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

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内朝见,福王羞惭想要躲避。史可法说:“王不必

躲避,应该正式接受。”朝拜结束,商议战守之事。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在郊

外驻扎,调发军队向北出征,把必定报仇的决心昭示天下。”福王连声答应。史可法祭

告凤、泗二陵结束,上疏说:“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之人为

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二陵,亲自见到泗、凤杂草荒凉满目、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

悲愤。希望能慎终如始。”福王嘉许而回答他。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骛不训。

史可法开诚布公,用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非常感动醒悟,听从指挥。高杰率师北征,

到睢州,被许定国所杀。部下士兵大乱,屠杀睢州附近二百里,百姓几乎被杀光。变故

传来,史可法流泪顿足叹息说:“中原不能再有作为了。”于是到徐州。不久报告说盱

眙已经投降大清,史可法一天一夜奔回扬州。大清军队大规模到来,迫近城下,城于是

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一名参将带着史可法出小东门,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说:

“我是史督师。”于是敌人杀死了他。史可法年龄到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儿子,妻子想

为他娶妾。他长声叹息说:“国家的事情正多,敢考虑儿女之事吗!”史可法死后,过了一年,家人举袍笏招魂,把他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7.【答案】同行

几度云卷云舒;几度潮起潮涌;几度花开花落。世事变迁,然而那唯一不变的是你

和那份至深的爱。幸福这一条短短的小路,我们可不可以不走?

--题记

天边那淡淡的蓝蓝的小小的云朵,你是否也如我一样,陷入了回忆的旋涡,无法自

拔?

小时候,幸福是唾手可得的棉花糖。

“妈妈,是不是我把这页练习全做完,你就带我去买棉花糖?”幼稚的我眨巴眨巴眼睛,

满是渴望。妈妈笑了,甩甩那乌黑浓密的长发点头答应了。我欢欣雀跃,有了奋斗的目

标,就离胜利不远了,多么幸福啊!那时我眼中的幸福便是能够美滋滋地吃上一口棉花

糖,幸福对于我很简单。

上学了,幸福渐渐成了一次次的考试。在我印象中,童年时代的幸福被局限在一块

小小的范围之内。每一次考试之后的小小成就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我邀功的保证。没有人在意一个小屁孩的心理,也不会有人理解我面对考试时的兴奋感从何而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考试之后我脚下仍旧踩着一片幸福的云彩。但是云彩也有打盹的时候,它漂浮不定,时而高挂蓝天,时而低降洼池。而我在这起起落落中,隐约感觉到幸福没那么简单。

从一个懵懂的小女生过渡到一个叛逆时期的不驯少女,我步入了中学时代,也迎来

了我与幸福最惨淡的时期。初中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没有香甜的棉花糖,没有幸福

的云彩,却有着严厉的老师和满是威严的教鞭。我散漫的行为习惯与中学里的“孺子”

气氛格格不入,于是厌学的念头日益萌芽,常在课上走神、讲小话,成绩也随之上下波

动。老师一次次找我谈话,家长在家里也定了不少家规,他们的苦口婆心只会让叛逆气

息更加猖狂。

第一次,我觉得幸福很遥远。殊不知,谆谆教诲我听不进去,却被邻家小孩的嬉闹

之话彻底催醒。我是他们眼中坏孩子榜上的第一名,这地位无可动摇。我突然间竟然束

手无策了,难道我真的有那么坏吗?回到家,正好看见妈妈在做菜,她瘦弱的背影忙忙

碌碌,皱纹稀稀疏疏耷拉在脸上,银线般的发丝在乌黑里特别刺眼。她笑者叫我洗手,

准备吃饭。我快步转身进了房间,脆弱的眼泪悄悄滴落在冰冷的地上。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幸福很短,偷偷在指缝溜走。不是我离幸福太远,而是一直

没发现幸福一路伴我前行。

【解析】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写作空间较大,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状物,只要紧

扣话题“同行”即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随意发挥,率性而写,而

首先要认真领会出题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话题前面部分的“引语”材料,

因为出题者的意图,往往体现在话题的“引语”材料之中。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是

单纯地叙写“人”或“物”,而要紧紧围绕“人”或“物”对自己产生“鼓舞、智慧、

力量”来写,这样才能切合出题者潜在的意图,所写的文章才算得上是切合题意。

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

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

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

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

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

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

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

小小的切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

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

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

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子联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

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

“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

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

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

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

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

泛泛而谈。

8.【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1)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是”使用错误,根据语意,这个句

子应是并列关系,故根据前面的关联词“不是”,应改为“而是”,排除AB;二是语序不当,“不是……而是……”这种复句,它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

意思,故应把关联词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即“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

在我们的骨髓里”,排除C项。故选D。

(2)根据前面的句子“这也许怪不得他”,说明所填句子应是不怪他的原因,可排除

BD两项。再根据前文“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

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还有后面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

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可见这句话应有假设之意,所以可排除C 项,再看A项,“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补在此处恰当。故选A。

(3)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推己及人:意思

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是爱护植物进而

会爱惜动物,所以填“推而广之”。

第二处,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

亲自体验,努力实行。此处是说“每一个人”,文后有“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句,

所以填“身体力行”。

第三处,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

人。此处是说故作姿态,应选“煞有介事”。

第四处,锦上添花:意指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

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繁花似锦:意思是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就像

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根据语境“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

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应选“繁花似锦”。

故选C。

答案:(1)D

(2)A

(3)C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

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

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语意的提示。

(3)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

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

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正确使用成语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

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

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

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

后内容重复。

9.【答案】之所以说桃养人桃子对治疗肺病也有一定功效再好的果品也不能过量食用

【解析】语段介绍了桃子的相关知识。第①空根据后文“是因为”“具有补中益气、养

阴生津、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知应该填写“之所以说桃养人”,第②空根据后面的“肺之果,肺病宜食之”可知应该填写“桃子对治疗肺病也有一定功效”;第③空根据前文“桃子又被称为‘寿桃’、‘仙桃’”可知应该填写“桃子确实能养人”。

答案:

①之所以说桃养人

②桃子对治疗肺病也有一定功效

③再好的果品也不能过量食用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

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

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

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

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

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10.【答案】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桑蚕立体养殖图。根据主题和生活常识可知,应

该是从“桑树”开始,根据主题可知,桑树是栽种在鱼塘边上的。农民栽种桑树之后,

用桑叶养蚕,然后用蚕沙进行养鱼,最后从鱼塘里挖出塘泥为桑树的成长提供养料。这

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养殖。

故答案为:

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入鱼塘喂鱼,最后从池塘里挖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

【解析】该题考查图文转换。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图文转换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在读懂图表上下功夫。就表文来说,要做好“读”的工作,需要先有一个整体把握,即对表头、表中文字、表脚(包括图示)有个综合把握。其次,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其三,注意答题表述细节。最后表述答案时,字数有限制。本题,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简述图表所反映的内容,然后据此写出的建议。

2019-2020上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9-2020上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 下列对“精神拾荒三步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精神拾荒”是指通过学、思、录获取生活中的新思想。 B. 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中的“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 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 “精神拾荒三步曲”中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1.D (“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1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所有的题答在答卷上。 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刘慧玲审题人:贺孟辉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竹篁.(huáng)牛山濯濯.(zhuó)形骸.(hái)糟粕.(pò)B.度.(duó)长絜大执拗.(ào)牲醴.(lǐ)脑髓.(suǐ) C.间.或(jiān)涸.(gù))辙之鲋炮.烙(páo)修禊.(qì) Array D.谬.种(miào)窈.(yǎo)窕畏葸.(xǐ)瞋.(chēn)目 2、选出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 A、逡巡相形见绌雾霭人情世故 B、荒谬秋毫无犯凫水名闻暇迩 C、崛起脍炙人口门槛惊心动魄 D、忌讳放浪形胲自栩生财有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 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B、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C、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D、影片中著名演员唐国强将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演得栩栩如生,形似神更似。 5、下列句子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从文的小说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 B、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是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最新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 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群臣侍殿上者. D.不然;籍何以至此. 5.下列划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荫庇无精打采栖息融会贯通B.苑囿礼尚往来浮浅牙眦必报C.梦魇摧山柝地喋血再接再厉D.屠戳言简意赅休憩殒身不恤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去掉“的”字的一项是() A.中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千 万要珍惜。 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 的损失。 C.或者倒可以说,恰恰是由于这一点,反而更加显得他(的)平易近人了吧。D.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的),看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食虫 蠹,分明是一头益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不过因为大批量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更是废物。 ③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④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前往的. A.当然显然欣然毅然 B.宛然当然毅然欣然 C.宛然当然欣然毅然 D.当然显然毅然欣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 逆来顺受 ....。 B.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 情舒畅,真有个“如坐春风 ....”的感觉。 C.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 ....,仿佛也有满肚子的衷曲告诉我一样。 D.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 ....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 杜鹃却是花鸟类同名,最为难得。B.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对我们却是可以理解的。 C.那位美国老人在去机场途中才发现遗失在饭店房间三个钻石戒指。 D.他每天背着药箱给社员看病,从早上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忙到深夜才休息。6.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A.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B.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C.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表示衷心的欢迎 D.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两文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 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 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 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 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 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 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 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 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 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 ....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 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二、阅读与理解 (一)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 (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 (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 (二) 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取之于.蓝(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最新语文试卷-附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翠幄(wò) 呕哑(y?) 笑靥(y?)畏葸不前(x?) B.俨然(y?n) 桌帏(weí) 炮烙(pào) 哄堂大笑(hōng) C.句读(dòu) 间或(jiàn) 呜咽(y?)少不更事(gēng) D.忖度(cún) 朱拓(tà) 鞭笞(chì)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嗔怪膏粱子弟皮开肉绽弃甲拽兵 B.寒喧祸根孽胎沸反盈天敛声屏气 C.饿殍揭杆而起流血漂橹刨根究底 D.聒噪功亏一篑度长絮大扪参历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②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③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④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⑤石油测井作业常使用到的放射源,是国家专控的危险物品,与放射源打交道的测井员工常被社会误解,有着难言之隐的苦衷。 ⑥2016年马来西亚年度汉字为“贪”,新加坡年度汉字为“变”,日本年度汉字为“金”,而年中国“汉语盘点”结果也呼之欲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虽然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C.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 他。”___ _ 。_ 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准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本题共15题,每题 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A.慰藉(jí)干瘪(biě)曝晒(pù)给予(jǐ) B.跬步(kuǐ)蛟龙(jiāo)怪癖(pì)瞠目结舌(chēng) C.赭(zhě)色诳(kuáng)语饿殍(piǎo)自怨自艾(ài) D.戕害(qiāng)摭(zhí)拾什刹(chà)海恣(zì)意妄为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仅仅隔着窗子,看漂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 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B.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不过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 家家有院子,能够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C.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地搅在一起,在峭壁之 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 D.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 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能够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很少看见人,除了隔着玻璃窗向我们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 公园游客。

(3)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地了。 A.熟悉偶然消逝 B.熟悉偶尔消失 C.熟习偶尔消失 D.熟习偶然消逝 4、下列语句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能够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水准,但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②勇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骇人听闻的一幕展示给我。 D.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一年级语文试卷超好的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5 基础知识部分(49)% 一、下面的计算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只要你细心,一定会算得又对又快! (共41分) (1)口算高速路(每题1分,共13分) ①50 + 30 = ②80 – 20 = ③65 + 4 = ④78 – 6 = ⑤88 – 88 = ⑥67 – 50 = ⑦39 + 60 = ⑧43 – 20 = ⑨9 + 36 = ⑩20 + 65 = – 9 = 84 + 7 = – 80= (2)小小神算手(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①42 – 8 =②63 + 7 = ③32 + 22 = ④39 – 17 = ⑤47 + 35 = ⑥36 – 18 = (3)计算(每题4分,共16分) ①13 + 34 + 45 =②97 – 39 – 27 = ③65 – 56 + 11 = ④44 + 33 – 55 = 二、“动动脑”,请认真填一填(每空1分,共8分)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83。 (2)数一数 ★★★★★★★ ★★★★★★★ ★★★★★★★ ★★★★★★★ ★★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6,个位上的数是1,这个数是()。 一共有()颗★

(4)右面的机器人拼图中有 个 ,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智 力 大 冲 浪(31%)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智力大冲浪”活动,下面的数学问题与大家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要你自信、沉着、积极思考,一定会收获成功! 三、动物园里养了一群仙鹤、狮子和斑马,小芳数了数,记录下来做出下面的 统计表。(①-③小题各3分,④小题每种创意加1分) ①请你在下面的格子里涂上颜色,记录它们的个数。 ②算一算这三种动物一共有( )只。 ③斑马比狮子多( )只。 ④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四、先找一找规律,再在方格内填上数。(4分) 五、在○时里填上“>”、“<”或“=”(6分)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青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共2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B.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 ....,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C.谁知,王远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金剑虚晃一枪,掉头向周艳儿劈去。 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 穷匕见 ...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堂哥叫穆旦。徐志摩和穆旦都是近代赫赫有名的诗人。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象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C.一到会场我就看到无数面彩旗和一片兴奋的歌声。 D.为了避免这类恶性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市交通局对广大的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3.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子:古代对男子尊称;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B.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 D.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具告以事 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 《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大缺点 一一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

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

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共26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抹煞.(shā)摭.(zh?)拾诧.(chà)异蛮横.(hang) B、薄.(báo)片甄.(zhēn)别思忖.(cǔn)跬.(kuǐ)步 C、犄.(jī)角擂.(l?i)鼓纤.(qiān)巧槎桠 ..(chá yā) D冰雹.(báo)碾.(niǎn)成刹.(shà)那间自艾.(yì)自怜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怨天尤人入不付出望眼欲穿鬼谜心窍 B、妄自非薄恪尽职守完美无暇暝思苦想 C、举棋不定势不两立苟延残喘百无聊赖 D、无精打彩一如既往熠熠闪光恣意妄为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内地作家 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 _____ 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 _____ 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 .作客逐渐简洁 B .作客逐步简捷 C .做客逐步简洁 D .做客逐渐简捷 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幢清寒的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 ....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B、考古工作者只要能找到确实属于王陵区内的墓葬,便可顺藤摸瓜 ....,有更多的发现。 C、我有个不情之请 ....,如果您能设法找到的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D、“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 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 ....的“古”墓。 5、下列选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试题21440

黄陵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