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戴远

摘要: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本文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本人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影响

口语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

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本人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本人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那么,我们就先从Krashen 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Krashen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Krashen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习得者也不

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习得者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language)。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由此可见,Krashen自己的主张是“习得”加“学习”。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换句话说,按照他的观点,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的程度。因为按照他的观点,仅依靠“学”是学不“得”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在国外的文献中,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区分,只是Krashen的一家之言。比如,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美誉的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提到,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learning)。

至此,本人希望说明的问题是: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不加以区分的,除非涉及到Krashen 的理论,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语言习得”这个用语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所处区域的方言,因此,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往往产生误会,带来不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对人类思维、交际,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有其“利”,也有其“弊”,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有必要分析和了解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

1、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2、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3、心理上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物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

文化具有排他性。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4、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

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5、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

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若是刚开始跟着方言学,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便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载承着一方水土风情的方言对这种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或是为了利用有利的影响,克服不利的影响,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习得语言,加强国际的文化交流。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或克服方言对学研习得的影响呢?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有不少人误认为:普通话就是方言加声调。其实不然,因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诸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区域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或是同为北方方言,或在同一区域,也有各

论文—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胶东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胶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

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 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之大的原因 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方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人之间通过方言的交流也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用的,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在一般情况下,方言形成的同时也在这个地域内形成了文化。方言和这个地域内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的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总体上来说语言反映着民族文化,而方言则反映着地域文化。由此可见,方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使用相同或者相似方言的人们,往往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风俗习惯,在心理、情感、思维、气质、行为等方面也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方言也说明他们的文化环境上的某种差异。从各地方言中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现象,我们能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方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汉语方言的读音,也会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形成。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

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现实生活的例子和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方言离不开文化,方言和同一地域内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长期的共存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透过方言可以研究一地域的文化,通过文化也可以更好的研究本地的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3 分类:我的阅读 2006.9.1 00:34 作者:ittho | 评论:0 | 阅读:323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四) 复旦大学游汝杰 第五节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语言 一、关于底层语言理论 底层语言理论(Substratum theory)认为在一种上层语言里有可能残留底层语言的成分;底层语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对上层语言产生影响;上层语言的演变与底层语言的影响有关;如果一个地区的语言被另一种语言所替代,那么前者就有可能成为后者的底层。所谓底层语言(Substratum)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竞争的结果,战胜的语言所吸收的战败的语言成分。战胜的语言即是上层语言,战败的语言即是底层语言。 语言底层须有民族底层作为前提。外来民族在征服土著民族或移居到土著民族的住地的时候,同时带来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语言如果在文化、经济或使用人口上占优势,那么就可能成为上层语言。土著民族不得不放弃土著语言,改而使用新的语言。他们在使用新的语言的时候,一方面受到原有的语言习惯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有规律的错误;另一方面有时候在新的语言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多是词汇),就保留原来语言中那些有用的成分。这些有规律的错误和保留下来的有用的成分,即是底层语言成分的两大源流。底层语言成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但是以词汇为最常见。 底层语言的产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用现象。底层成分和一般的所谓借 词(loan word)都是指从一种语言渗透到另一种语言的成分。但是借词的产生不必以底层民族作为前提;底层成分的渗透更深入、更隐秘、更不易觉察;底层成分 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底层语言理论最初是由意大利语言学家雅科夫布列兹托尔夫(J H Bresdoff 1790-1841)奠定的,其代表作是“Om aarsagerne til spiogenes forandringer”(1821),法译本名“Des causes des changements Linguistiques”(1933,哥本哈根)。而后意大利语言学家阿思科里在1881年的著作里,具体运用底层影响的概念来说明语音演变。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且差异程度不等,在沟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得推广一种国家通用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方言是传承各地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是让中华文明永葆青春的土壤。另外,普通话从本质上讲也是来源于方言,是方言孕育了普通话,不断充实发展着普通话。所以,方言与普通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方言要采取保护的态度,并且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原则,二者是可以兼容并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交通、通信的发展,各地区的人民交流日益密切,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操各种方言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造成了诸多不便。推广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的要求应

运而生。我国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通用语言文字法总则》) 推广普通话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更加方便,促进经济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国民语言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再次,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推行了统一的、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

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意义语言习得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语言、方言与文化

语言、方言与文化 语言是一个抽象出来的系统,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由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约定俗成的语音符号根据语法规则按照语用需要构造而成的复杂的开放性层级系统。 文化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制度文化(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心理文化(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 语言与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制度文化层次。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系统符号,言语作品记录文化,言语系统本身反映文化发展。文化通过语言巩固保存下来,并通过语言传播开去。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现代语言学术语中,方言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地域变体,二是社会变体。一般意义上至语言的地域变体。 方言与语言是特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语言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存在于个别中。方言是现实的,具体的,是语言的一种具体形式的承载。 普通话也是语言的变体,是日常生活中具体使用的语言变体,不是抽象的,一般的语言,只是它对方言起示范作用。 现代汉语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方言的分布: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分类的依据是共同性和差异性;语言分区有其复杂性,必然伴随着地理区域的划分,而地理区域又包含了各种历史的、行政的、文化的、族群的复杂因素,因而方言分类不可能是纯粹的语言学分类,只能称为方言分区。 早期的汉语方言分区:1896年由穆麟德提出的四大分区为粤语、闽语、吴语、官话;1990年张炳麟的《訄书》将方言分为10区;1922年《中国语言区域分化图》将方言分为5大区:官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早期的分区均无说明所依据的语音标准,属于感性认识。 直至1935年,王力在《中国音韵学》中提出了一组语音标准,将方言分作5大区,官话音系、吴音系、闽音系、粤音系、客家话。并对各大音系的语音特征作了描述。 后来的七大方言分区又增加了湘方言和赣方言。发展到一九八几年时,李荣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又提出十大方言分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晋语、徽语和平语。现当代对晋语的独立分区有很大的争议。 山西方言的早期研究,早在1910年时,瑞典学者高本汉对山西的七个点(大同、太原、兴县、太谷、文水、凤台——今长治、平阳——今临汾)做了调查,并著成《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还在书中的《方音字汇》中列出当时的字音。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张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专科调查报告《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姓名:张力 学号:1161001407729 指导教师: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春 学校:咸阳分校

浅析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别极大,好像是另一种语言,北京人听不懂广东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伏在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低于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 (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 1、方言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我们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这就不无道理了。如果仔细推敲,其实,地方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1、定位不同 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解决的是全国各地区人民的交流、商贸的社会活动,而地方方言立足于解决地区间的语言交流。 2、使用范围不同 方言在一些表达特定的感情方面具有普通话不可比拟的地方,方言更加生动、更加亲切,在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传递感情。 3、使用人数悬殊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而方言只是少部分人使用。 (二)、普通话和方言的共性 从表面上看,地方方言确实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面存在差异,尤其在语音上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仔细研究,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普通话与这众多方言区的语音对应规律。毕竟它们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尽管几千年来它们的发展趋势、变化的方向、速度不同,但都综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在语音方面,就拿绍兴方言为例,绍兴方言里有一套全浊塞音、塞擦音,如“蓬、叛”的声母b,“豆、头”的声母d ,“共、柜”的声母g,“旗、忌”的声母dz, “治、重”的声母dz等,方言中以这些音为声母的字有相当一部分,而在普通话里却没有这些全浊声母,方言中的这些浊声母在普通话里均念成相应的清声母。语音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目录 一、论文题目 (3) 二、内容摘要 (3) 三、关键词 (3) 四、正文…………………………………………………………………………………3-10 引言 (2) (一)解析语言习得 (4)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4) 1、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5) 2、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6) 1、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6) 2、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7) (四)结论 (8) 五、参考文献 (10)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内容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 引言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一些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

语言和方言

语言和方言 打从我们上了初中后,我们就开始接触新的一门科目---英语。这对很多中国的学生来讲,确实令人懊恼的一门科目,背单词,背课文,练听力,学了好多年,或许每场英语考试我们都可以轻松地拿一个“A”,甚至英语四六八级都能顺利通过,那么,假设我们偶然在大街上遇到一个很有热情的外国朋友,他很有好与我们打招呼,又或者更多的交流,我们是否能够对答如流吗?答案,可能在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会给出一个否定答案。这就是一门新语言的的无奈。 然而,在我的身边却有这样一群“神人”,他们不是久居此地的闽南人,他们有一大部分都来自北方,他们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未毕过业,但是他们却能说上一口流利的闽南语,我是惊讶又惊讶,我根本不相信她们不是闽南人,而且他们还没有一个腔调,闽南语作为全国最难学的方言,没受专业训练的他们是怎么把闽南语学习得如火纯青的,他们是IQ很高的人吗?不是,他们甚至有的小学没毕业。 于是乎,我带着极大好奇心问他们,但是他们总会笑着,不好意思说:我们是从骂人学起的,特别我们经常说的“塞尼姆”,听完,我想都不想笑了,或许有的根本不知那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断定那是骂人的话,于是他们学了,学着学着他们就渐渐懂了,最终不知不知什么时候潜移默化变成闽南人了,或许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他们确实学会了。

我汗颜,但我也敬佩这群人,能够学的如此精湛,而我们这一代人,学生啊,接受那么多年高等教育,我们的英语烂得不能再烂,连现在和一个外国人说上几句话都不会,就算现在会,没就会和外国朋友交流,早晚也不会。 环境,那么重要,外地人和闽南人生活,对话,在这样给他们一个最基本语言环境;兴趣,他们喜欢骂人,从骂人学起,结果他们学会闽南话,后来,知道什么意思就不再骂了。 因此如果你不是闽南人没关系,想说闽南话,从骂人开始,哈哈哈哈哈。

汉语言文学论文 方言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刘洋 2015年4月13日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学习中的影响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学习中的影响 本网讯(通讯员朱晓燕)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身为教师会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然而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地方方言无时不在对其产生干扰和影响。现就方言在幼儿普通话学习中的影响作点肤浅的探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了解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的常见现象 (一)影响幼儿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如若幼儿在这学语言的最佳时期受到了某些因素的限制、干扰和影响,对他日后语言能力发展很不利,甚至影响到心理的发展。如只会地方方言,日后可能会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比如我们这里常以长江为界将巴东分为前乡和后乡,前后乡方音就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别人常会说着这样一句话问你,“你是后乡的吧?”好象一种标志定义了,这正是因为方言的影响。所在的班级部分孩子来自后乡或父母是后乡长大的,即使说普通话也能听出浓浓的乡音,可见,方言的影响是无形的、根深蒂固的。 (二)导致幼儿语音错误和交流的困扰 如果孩子长期用地方方言交流,很少开口讲普通话,那么再说普通话的语音中就会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我们常把n与l 混淆,前鼻音韵母、后鼻韵母混淆,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r不分,还有音节yi、yu不分的等等。这些语音错误也会造成普通话交流的困扰,而且有很多语序语法带到普通话中,容易让人产生不解。方言中的“胡子”是“毛巾”的意思,而普通话中的“杯子”方言中常说成“盅子”,这些方言常让人疑惑不解。显然方言中的种种弊端导致了幼儿的语音错误和交流上的困扰。 二、探析地方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的原因 为什么地方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方言是一种情绪。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普通话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因此对普通话的使用产生畏难的情结,故平日里仅使用地方语与幼儿交流,这大大减少了幼儿练习普通话的机会。大部分家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自身的条件不允许。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相同的语言回应,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二)方言是一种情结。 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方言词汇是记录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地方文化的结晶。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更有思想保守者认为在乡亲面前说普通话是南腔北调、格格不入。 三、普通话学习中克服地方方言的影响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