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现象知识梳理一

光现象知识梳理一

光现象知识梳理一
光现象知识梳理一

光现象知识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是一种自然光源

B、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2、在右图中画出烛焰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分析

小孔成像的特点:

(1)所成的像是(正立/倒立)的

(2)(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不

能)用光屏接收,这样的像属于(实/虚)像。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3、现象辨识: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有______(多选)

a. 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江清月

近人”

c. 倒影、平面镜成像

d. 眼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e. 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

f.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手影表演

g. 汽车后视镜、自行车尾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等

h. 筷子在水中折断、在岸上看水里的鱼、光的色散

i. 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三点一线)、站队看齐等

第二节光的反射

1、在右图中我们能直接看到灯泡,是因为灯泡发出的光由于

进入人眼。我们能看到砂子是因为灯泡发出

的经砂子后进入人眼。

(以上两空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

2、如右图,

(1)若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0,则入射角为度,

反射角为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度。

(2)法线ON与镜面,同时也是∠AOB的线

3、如右图,该实验操作可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拿一面小镜子,调整镜子的角度,当你通过镜子可看到同桌的眼睛时,同桌(一定也能/一定不能)通过镜子看你的眼睛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A、B可绕ON折转.

(1)除图中器材外,小明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

仪器是________.

(2)为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______(选

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3)实验中,硬纸板的表面应该________(选填“光

滑”或“粗糙”)些;硬纸板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小明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纸板AB________放在平面镜上,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纸板射向O点..

(5)小明测量出一组∠AON和∠NOB的度数后,马上就得出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着小明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表格中的错误数据是第_____次实验.错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次数1234

入射角/°20305060

反射角/°20304060

(7)①让入射光线EO远离法线ON,会看到反射光线OF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反射角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8)②实验中随着入射光位置的不断改变,反射光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是他们始终位于ON两侧,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

(9)接着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激光笔沿EO射入并将纸板NOF向后折,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光沿着B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10)实验中小明发现从硬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创新设问)同组的小红实验时将图中的两纸板(连同激光笔)同时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

A. 仍在纸板上呈现

B. 被纸板挡住

C. 在纸板前方

作图训练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相应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自行

车尾灯的

结构如图4.2—7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图4.2—7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

(3).如图4.2—8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两种反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理课本上的文字是光的______反射,而大城市高层建筑安装整体玻璃造成光污染是属于光的________反射

.雨后有月光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例 2 如图甲是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

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画出的器材,本实验中还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实验时小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种实验方法叫,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的好处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_____________.

(3)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 2 mm的两块玻璃板,你认为应选择_______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选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5)器材选取后,小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________桌面放在白纸中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__的位置.

(6)接着小强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____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白纸上记录这两个位置.

(7)移动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标记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并用刻度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1 8 8

2 12 12

3 16 16

(8)测量结束后,小强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11)如图丙所示,小强将一枚硬币放在平面镜前,则硬币的像

在________处,将硬币逐渐靠近玻璃板时,硬币的像向

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若小

强将硬币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 3 cm,则硬币与它的像

之间的距离变化了________cm.

(12)同组的小丽进行实验时,某时刻发现蜡烛A在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偏高且倾斜,则你认为丁图________(选填各图对应的字母)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3)小丽分析自己测量的数据时发现,每一次测出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丽认为这是由于自己测量粗心引起的,小强认为像距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你认为小丽和小强谁的看法正确?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专第四章 光现象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光的反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 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误区警示: ①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②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③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关于该定律的几点拓展: 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 B.光路可逆原理 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5、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月亮,钻石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5、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内能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微波炉)。 7、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用紫外线灯) 9、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月亮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月食: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 小孔成像:①形成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③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位置不变,物到孔的距离越近(远)像越小(大),物位置不变,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远(近)像越大(小)】(简记:像定物远像变大;物定像远像变大)。④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孔的形状无关。(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10、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分别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模型,光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方法叫建立模型法。 1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①选择茶色玻璃板,在较暗的地方做实验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选用两个一样的棋子: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③用薄点的玻璃板原因:防止成两个像 ④无论怎么移动物体,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⑤成像特点:成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⑥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比如潜望镜、反光镜、后视镜、水中倒影等

光现象总复习-知识点例题习题全

分析: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红光和绿光混合是黄色,红光和蓝光混合是品红色,绿光和蓝光混合是黄色;三种色光混合是白色.解答:解:转盘上红色部分反射出红光,黄色部分反射出黄光,红光和黄光混合是白色. 故选D. 例3 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考点:. 专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 解答:解: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黄花只反射黄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月季的绿叶黄花所反射的绿光和黄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和黄光都不会通过红色玻璃,没有光线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黑花,选项C正确; 故选C. 例4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例5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考点:. 专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单色物体只反射与本身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不反射. 解答: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A正确. 故选A. 例6 如果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如果一个透明的物体是蓝色的,是因为它只. 考点:. 专题:. 分析:(1)彩色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和它本身相同的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2)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本身相同的色光. 解答:解:(1)红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红光. (2)蓝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蓝光.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光源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影子小孔成像 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1 2 3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现象

2m 1m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现象 知识点1: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应 用: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 ,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m 。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 .立竿见影 B .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C .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 .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3、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 A .射击瞄准时使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直线传播 C .电灯一定是发光体 D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路线会弯曲 知识点2:在光的反射中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反射类 型分为 反射和 反射,他们都遵守 。能从各个方向 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的表面发生了 。 应 用:1、下列相关光的现象中,准确的说法是: (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 在纸上,熄灭室内灯光,用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 所示。从侧面看去:( )选择并说明理由。 A .白纸比镜面亮 B .镜面比白纸亮 C .白纸与镜面一样亮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 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成像原 理:根据 成像。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应 用:1、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坚直放置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大小不变 D .无法确定 2.利用平面镜能够: ( ) A .成缩小的像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成倒立的虚像 D .成正立的实像 3、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节省空间. 如下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 A .3m B .4m C .5m D .6m 4、杨刚和程力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桌面上 竖一块玻璃板,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 一只没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根据实验 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光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射击、激光准直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10 m/sC=3×10。,计算中取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3)(水中88 m/sC=2.99792 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12 km 光年=9.4608×101年内传播的距离。(距离单位)光在1光年: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2(. 探究平面镜成像: 1.将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蜡烛的像没有成在桌面上,会造成放到B位置的蜡烛和A蜡烛成的像无法重合)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观察蜡烛成的像(B)(正立、等大、虚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无像,因为成的是虚像) 4.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大小相等) 5.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距离相等) 6、改变蜡烛A的位置再重做2次(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注:(1)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3)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左右相反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完整版)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 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 m/s=3×105 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 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1光的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 2.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见图: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 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A 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光现象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光线是虚拟而成的,运用了模型法,只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物理的光现象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中光现象要点整理一、... 光线是虚拟而成的,运用了模型法,只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物理的光现象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光现象要点整理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

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创A集团一财校区 第二章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九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班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 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 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立向人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月食:月球太卩II 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旦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3的位置看到旦坯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龙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宜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貞?空屮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X 10?m/s今X 10$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皤: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讲义复习提纲(3. 4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做光的折射。 注: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2、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④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 逆的。 分界面 注:右图中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射入另一种介

质“水”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这个过程其实还有一部分光线被水平面反射回去,这里没有画出反射线。折射中光路可逆的意思是:如果有一道光上图水中按折射光线向空气中照射,那么这道光会按上图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也就是光的路可以互相逆转。 4、光折射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是透明的介质交界面会发生两种光现象:折射和反射。如果介质不是透明的,比如钢板等等,就只会发生“反射”。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 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0。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光现象 2011考点及知识点讲解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只有在同一种 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 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概念 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 人造光 源 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 自然光 源 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 说明 注意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如月亮是 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或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并不 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 位 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1 2 3

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 C=3×108m/s=3×105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年是长度单位,一光年=9.46×1012km 4、光的反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误区警示: ①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②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③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白色光是不是单纯的光,是复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 成七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 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4、通过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5、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透明物体 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6、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不透明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7、光具有的能量叫光能。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8、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紫外线和 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9、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热效应;紫外线 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0、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1、把手放在发光的电灯和墙之间,墙上便出现了一个暗的影子,这一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3、熟悉一些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激光准直、激光测距、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射击、排队看齐、太阳光斑、立竿见影、日食月食、针孔照相机等。 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表面是平滑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 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相等。⑤像与物以镜面对称的。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 是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从而发现平面镜成的像有大小相等的特点; 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等距的规律;如果用笔 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7、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为对称法。 18、平面镜的主要应用有:(1)、利用平面镜成像;例:照镜子、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2)、利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例:潜望镜等。 19、平面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麻烦或光污染。例: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的像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 20、凸面镜能扩大视野。例: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 像都与光的反射有关。 2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常见光现象解析)

第二章光得传播 一、光得传播 1、光源:能发光得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就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得直线传播得应用: (1)小孔成像:像得形状与小孔得形状无关,像就是倒立得实像(树阴下得光斑就是太阳得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得像。 ①小孔成像得条件:孔得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得距离及孔到光屏得距离。 ②像得大小与发光体到孔得距离与像到孔得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得距离不变,光屏 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得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得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得直线表示光得径迹与方向;(就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得光路都就是可逆得,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就是宇宙中最快得速度;c=3×108m/s=3×105m/s; 6、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传播得距离,光年就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瞧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得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得现象叫做光得反射。 2、我们瞧见不发光得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得光进入了我们得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现象与光折射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2.1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 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K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 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 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 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4光的折射 ㈠、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㈡、光的折射定律(看笔记)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 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光的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光现象》-----光的色彩 颜色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知识点l 光源 1.叫作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皎洁的月亮 2.①太阳、②星星、③火星、④萤火虫、⑤发光的霓虹灯、⑥镜子、⑦正在放映电视 节目的电视机屏幕、⑧水母、⑨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不属于光源的是,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填序号) 知识点2 光的色散 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轮彩虹 B.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拍照 C.电视机能显示彩色的画面 D.春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 4.牛顿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 B.红色光通过棱镜后能分解为其他色光 C.白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 D.绿色光也是复色光 知识点3 色光的混合 5.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黄、绿、紫 B.红、黄、蓝 C.红、绿、蓝 D.黄、绿、蓝 6.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 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呈现色,区域2呈现色. 知识点4 物体的颜色 7.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 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 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白光 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 知识与技能: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光具有能量;了解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光的色散实验探究白光由色光组成; 通过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实验,了解两种混合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让你欣赏一台晚会,但是晚会却没有灯光效果,你一定觉得很差劲,心想,要是配上五光十色的灯光该有多好啊!那么这些绚丽多彩的灯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叫做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生活中哪些是光源,各属于哪一类? 光源必须是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例如:蜡烛不一定是光源,但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二、分析太阳光 活动一光的色散 1、白光不是单色光;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构成。 活动二() (1)猜想: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用手电筒和红蓝绿玻璃纸证实自己的猜想。 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我们将红、绿、 蓝三色光叫光的三原色。 活动三颜料的混合 学生完成P57颜料的混合的活动; 学生对比色光和颜料的重叠区域的颜色。 学生总结结论:4、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情况不同; 5、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多媒体演示:颜料的混合(教参所附的光盘上有) 三、光具有能量 6、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日能、化学能。 (1)激光切割 (2)用凸透镜汇聚太阳光点燃火柴 (3)利用太阳能工作的太阳帽 学生猜想:把色散后的白光再经过一次三棱镜会怎样? 多媒体动画演示(光盘) 总结新课 本节课学到了哪些东西?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