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公共品牌的构建思路

区域公共品牌的构建思路

区域公共品牌的构建思路
区域公共品牌的构建思路

区域公共品牌的构建思路

梳理全县已有农特产品、生鲜产品、工艺品等进行包装升级改造,开发设计新产品,形成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方案,打造全县特色产品上行的区域公共品牌。

深入打造全县公共品牌品牌体系,以品牌战略提升全县农特产品整体社会知名度,以品牌为载体,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增加企业和扶贫对象的销量与收益;以点带面,通过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升级改造;以企业带动扶贫对象,企业、产业收益的提升将带动农户和扶贫对象的收入增长。

以全县物产及全县系列文化艺术手工制作等特色产品为重点,倾力打造“全县公共品牌”农产品地域知名品牌,鼓励企业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协助建立品牌管理机构,建立配套的市场运营监督管理规范、制度。全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重点在深化“全县公共品牌”品牌效力,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辅助,为品牌产权保护及市场运营监管工作保驾护航。

1、总体思路

一是建立公共品牌农产品地域知名品牌,二是重点围绕全县“三品一标”产品,按照全县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依托全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标准体系,建立品牌企业准入标准。三是建立品牌市场经营与监督管理及品牌保护制度,并以信息化手段保障品牌效力。四是线上线下结合,协助“全县出品”品牌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坚持保护全县产品本色、放大优势特色、美化设计包装,打好产业、文化、个性3张牌。

针对全县项目所阐述的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多种推广方式来实现全县农特产品的品牌体系建设,打造县域公共品牌,进行品牌体系建设,通过活动策划、媒体宣传、营销推广、渠道维护和拓展、视频拍摄,积极推动县域公共品牌升级,推动全县“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农产品网上营销,建成县域品牌管理机制,建立省县两级资源对接,让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以便捷的方式、通畅的渠道进入市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1)品牌建立

①启动工作

1)组建品牌管理组织结构

以“一村一品”项目组织结构和分工为基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结构。由县政府组织成立品牌管理领导小组、品牌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品牌管理办公室由相关部门人员抽调组成,设在商务局,合署办公。各乡政府职责分工总体保持“一村一品”项目分工不变。

2)成立公共管理机构(运营)

由品牌管理办公室授权成立管理机构进行业务的实际运营。品牌管理办公室授权品牌管理机构使用公共标识与许可商标、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授权。

市场开发部:主要负责意向企业信息采集、企业招募、招商谈判、企业授权、产品开发、零售区域及渠道分布策划、零售店准入管理、店面监督管理、市场监管、运营管理、市场宣传、隐性品牌侵权行为保护、品牌收益催缴与统计等品牌授权、监管与保护的基本工作。由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新闻播报与品牌宣传;由质检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对零售店商品进行抽检。

品牌保护:由管理机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实行不定期对市场经营行为进行整顿、检查,打击侵权与隐性侵权行为。委托工商、公安、城市管理局负责市场监督管理与打击隐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财务部:针对品牌管理机构的财务收入与支出进行管理。

信息化:跟进品牌经营管理系统、防伪系统、追溯系统的实施进度,根据市场运作情况提出系统改进意见。

综合管理:负责对品牌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及品牌管理机构的内部各部门、各部门与管理机构领导之间进行沟通、协调。

②品牌建立

1)品牌申请

委托专业设计师设计精美图案作为公共品牌的形象标识。由品牌管理办公室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商标注册工作。

2)公共品牌相关品牌设计

委托专业的机构,对公共品牌核心价值、市场定位、品牌表现关键词、品牌视觉设计等品牌相关设计策划。

公共品牌相关形象设计:车辆、包装箱、包装袋、易拉宝、广告牌等。

(2)公共品牌产业与标准建立

公共产业确定

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及全县系列文化艺术手工制作等都可以纳入品牌产品打造,本阶段重点以2-3个特产作为品牌试点产品。

公共品牌质量标准

根据“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普通”维度,对全县农特产品经销品牌分级,建立对应产品质量标准。

(3)公共品牌管理和保护制度及信息化支持

①公共品牌企业准入制度

品牌管理机构制定准入制度的意义在于提高进入品牌体系的门槛。有利保障品牌的经营计划顺利进行,维护全县域品牌的形象,推广品牌理念与渠道建设管理。

品牌运营的准入机制,包括企业四方面能力:开发创新能力、渠道建设管理、行业运营经验、财务保障能力。

主要准入审核内容如下:

种植基地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商准入审批:

地块资源、合作社种养殖能力、资金基础、诚信基础、当前消费者口碑、生产能力、环保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等方面;

零售商审批:

审核资金实力、运营经验、诚信体系、售后服务能力、销售渠道建设、销售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

②公共品牌授权经营企业生产规范(暨公共品牌食用农产品合格供应商通用规范)

建立公共品牌企业生产规范暨公共品牌食用农产品合格供应商通用规范,覆盖种植环节(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加工环节(采摘过程、卫生要求、真菌毒素限量、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包装)、贮藏运输环节(常规贮藏、保鲜贮藏、运输)、产品检验(检验设施、抽样与检验、检验形式)、产品认证、监管、追溯要求,包括对野生产品的特殊规范。

③公共企业清退制度

清退制度是由品牌管理机构建立的清退标准与执行办法,用于约束全部品牌授权企业;

在发生因产品质量导致的消费者投诉时,品牌管理机构判责后启动保障金机制先行垫付赔偿资金,同时品牌管理机构拥有向导致商品品质发生

问题的企业追索、追加追缴保证金金额的权利;

品牌授权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纠纷时,品牌管理机构判责后先行冻结企业保证金,未在指定时间内如期支付、结算交易纠纷金额,在保证金中扣缴相关费用,并对企业的保证金进行追加、追缴,情节严重的将启用清退体制;

品牌授权企业授权经营期间,因社会责任问题,导致品牌社会形象受到损害,或因社会舆论造成的品牌形象隐性和非隐性的损失,取消企业授权资质同时,追究其经济损失赔偿。

被强制清退的企业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及相关的经济赔偿;

对于被清退的企业,需要在品牌网站、微信、微博以及主流媒体上进行公示,取缔品牌企业品牌生产经营资质。

④品牌保护机制

品牌授权经营企业缴纳履约保证金,作为履行品牌授权经营合同和相应规范的保证;

发生责任纠纷时,品牌管理机构向消费者先行垫付,保障消费者利益;

实行完善的质量监管与质量抽检体系,品牌管理机构聘请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的针对授权生产企业、生产基地、授权零售企业、授权商品零售店内的授权商品抽检产品质量、审查企业生产规范执行情况;

政府组织的品牌市场保护行动(打假/消费者服务);

品牌管理机构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或部门建立品牌客户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电话咨询和投诉受理渠道;

政府组织的品牌市场保护行动(隐性侵权行为);

品牌管理机构委托政府所辖权威执法部门(以工商局为主,公安局、城市管理局、检察院、法院为辅)进行联合执法,针对市场隐性侵犯品牌知识产权的任何行为,进行打击。

以防伪技术和追溯体系,保障品牌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

⑤品牌授权管理

——认证监管

1)规范化种养殖的农特产品,根据品牌产品相关规范,结合溯源体系采集,可以预估产品产量,对企业生产加工的可销售商品数量、重量与申请的上市数量进行风险管控,可以杜绝类似拉菲红酒中国销量为其总产量10倍的现象。

2)结合监管体系,管理者可以清晰的掌握品牌商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整个情况,可有选择性向消费者展示商品整个流通过程,展示本商品二维码的扫描次数、验证次数、首次验证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快速确认是否为正品。

——授权监管

对于授权生产企业申请认证产品上市数量通过防伪授权标识控制,通过品牌标识的工艺、使用不可复制二维码专利防伪技术等技术手段,杜绝品牌授权标识的仿造。为品牌授权保驾护航,提供更强的监管力度和手段。

⑥品牌管理与运营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化系统建设围绕品牌管理与运营相关制度,进行企业入驻审查(基地、合作社、生产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品牌授权、履约金管理、

品牌企业监控与清退、便捷的品牌商品防伪认证(PC、微信、APP)、品牌投诉咨询受理等业务处理,建立品牌宣传门户和品牌产品直销渠道。

(4)品牌推广策略

1)品牌故事打造

委托专业的策划团队,策划品牌与产品故事。

2)品牌宣传材料制作

委托专业的机构,制作公共品牌相关平面、多媒体宣传材料。

3)线上推广宣传

通过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以品牌故事为基础,策划宣传推广。

4)政府背书推广

县域品牌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才能将质量规范落实到位,由政府背书,举行品牌发布会,借助媒体力量,将会对新品牌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力。

2、组织实施

(1)“双品牌”运营机制

公共品牌作为主品牌,由公共品牌管理机构建立产品质量与标准体系,结合品牌保护手段,将主品牌以授权方式授权准入企业使用共同推广,形成主副品牌协作发展的格局。

主品牌+副品牌运营模式,有利于通过主品牌形象打造,提升副品牌形象,副品牌的销售推广渠道帮助主品牌扩大影响。

(2)品牌示范企业引入

初期通过政府推荐引入示范企业,后期通过宣传自然引入。散户符合公共品牌产品标准的,由品牌管理机构牵头或由散户自行联系已具备生产资质的授权农产品生产商,由授权农产品生产商负责该产品的申报工作。

(3)试运营

根据品牌管理流程和规范,采用“标准+修订”的模式,辅助纳入品牌体系的示范企业启动品牌管理与运营工作,并对本次试运营工作中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调节机制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试运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及时调整。

(4)正式运营

正式向社会公开征集优质的企业加盟,严格按着既定的准入体系与门槛招商,吸引优秀的企业参与到实际运营的工作中。对在试运营期间,表现良好的企业,如有意愿继续参与的,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同时,正式向社会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及地域特色产品。重点在旅游景区、商业街区、交通枢纽以加盟或品牌节点企业既有销售网点整合方式,建立1-2家特色零售网点,推出赋予文化内涵与性价比较高、切合销售场地的特色产品,吸引消费者关注,购买该产品。并向广大消费者告知,可以通过O2O的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实体店购买、提货的方式,购买公共品牌的产品。

区域品牌打造思路

区域品牌打造思路 1、品牌VI(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对于区域品牌战略规划我们分别从:企业的名称、标志logo、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进行统一标准设计建设,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基础形象。这必须要由专业团队来操作,要有强大的设计运营团队,操作过大量的品牌推广,在公共品牌建设区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才足以胜任。 2、品牌包装设计建设 区域品牌包装设计建设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建设:第一种是在已有品牌的产品中加入现有知名的VI标识,使现有客户了解区域品牌信息。第二种是根据产品筛选,筛选优质产品包装成本地自有品牌产品。 3、产品溯源品牌建设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成功做法,应用商务部 CPC 商务产品编码体系,围绕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农产品生产溯源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记录全程进行“电子化”管理,为农产品建立“身份档案”。 将所销售的农产品的产地、工艺、人文、等方面,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档案,规范农产品品牌、包装。让每一款产品具备可追溯依据。加入溯源系统的产品,可推荐企业使用二维码溯源标签-- “产品身份证”,作为产品生产溯源信息的载体,创新营销

模式。用手机扫描溯源标签上的二维码,产品信息将显示在手机上,主管部门可通过溯源标签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监管。标签可根据当地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4、品牌文化塑造建设 充分利用本地历史人文典故,根据不同的产品借鉴人文,塑造包装产品文化品牌。由当地政府统一注册区域内规模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商标,制定品牌使用标准,设立品牌监管机制,采用“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运营方式。区域公共品牌由专业运营公司负责品宣策略及实施方案,政府宣传部门协调资。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探析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探析:五指攥成拳打好特色牌 2013-08-12 “阅读提示” 山西农业以特取胜,不乏历史悠久传统名品,也不乏后起的市场新宠。在产业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山西特产,已经从提篮小卖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但横向比较,市场表现仍不能尽如人意,至今还不敢说有称霸全国的品牌。特色这张牌打得不够有力,品牌多散乱是重要原因之一。同类企业各自为政,各打各的牌,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公共品牌的维护。合力没有形成,内耗反而不少,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品牌让特色农业更具魅力 长子县玉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才俊说:“总以为把菜种好就有市场。”后来他才意识到,没有品牌让合作社吃亏不少,名气不响,超市难进,菜再好别人也记不住。注册商标后,合作社才在周边市场有了点名堂。尝到品牌甜头的农户已经越来越多,品牌的力量在寿阳县则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地用10年时间持续打造“寿绿”蔬菜品牌,终成正果。这个牌子不仅打开了沿海地区市场,而且走出国门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站稳脚跟。过硬的质量和品牌的影响力,还让“寿绿”摆上了世博会和奥运会的餐桌。在寿阳,“寿绿”品牌的辐射带动面积在十万亩以上。 近几年,山西省种养和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目前,全省特色农产品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4个,获中国名牌产品7个,入选“中华老字号”企业27个,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300多个。某种程度上,品牌是现代农业标志,推动传统农业转变升级就是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靠品牌整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靠品牌开拓市场,已经成为山西省推动特色农业的重要手段。 省农业厅宣传中心主任赵文志介绍,合作社、企业打造品牌,政府则为他们营造展示的平台。从2009年起,山西省以品牌推介为主题,连续四年交替举办“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和“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很多山西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 小散乱使品牌影响力大打折扣 为自己的农产品注册商标,打上字号,是品牌意识的觉醒,值得鼓励。不过,我们也发现,近几年省内农产品品牌是多了,但小、散、乱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同质化严重、辨识度不高、甚至形成了内耗。 目前,山西省杂粮、红枣等看似品牌众多,产品丰富,但论及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很难拿得出手。以小米为例,省内品牌上百个。个别主产县,一县就有十几个,同样的产地、同样的品质、牌子却是五花八门,而且企业规模很小,几乎就是作坊。这种品牌过于繁多的格局,不仅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选择习惯的养成,而且还冲淡了特产的整体形象。 一个成功的农产品品牌价值有多大?《2012胡润品牌榜》的答案是,“伊利”两个字值105亿元,“蒙牛”值99亿元,“双汇”值84亿元。这些品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已经突破了省域的界限,消费者的广泛认知让企业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去年,双汇的年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已接近山西省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额。在这些品牌航母面前,我们所熟知的冠云牛肉、沁州黄小米、甚至几大陈醋品牌,仅仅只是小舢板。 某种程度上,山西省很多知名农产品还停留在吃老本的阶段,占有市场主要依靠历史沉淀和古已有之的口碑,市场营销的手段和力度则远远不够。甚至有一些传统优势农产品已经失去竞争力,山西红枣正在被新疆红枣代替,

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策略探索

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策略探索 常国山 (凯里学院 旅游与经济发展分院,贵州 凯里 556000) [摘 要]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要想成功创建农产品品牌,需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做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加强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与保护。 [关键词] 区域;农产品品牌;策略;品牌意识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535(2009)05-0021-04 On the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Regional Brands of Native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ang Guoshan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Kaili Uniwersity, Kaili 556000, China) Abstract: The brand establishing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voiding the market risk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ing farmers ' income, breaking the trade barriers to green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f you want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br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you need to 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green brand , promot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erfect the controlling system of quality standar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rove the arrangements of quality certification, strengthen regional brand imag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utilizing the resources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enforce the regist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native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regional; br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trategy; brand awareness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一群农业生产经营者所共同使用的公共农产品品牌标志。一些区域名、特、优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后进一步强化了地域特性,其品牌标志代 收稿日期:2009-08-11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一般项目(S0903)的主要成果之一 表生产者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和信誉保障,成为有价值的地域公共资源。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步有序对外开放,国外品牌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面对国际农产品的激烈竞争,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对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将逐步上升,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加快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建设 第19卷第5期梧 州 学 院 学 报No.5V ol.19 2009年10月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Oct.2009

地方政府对发展区域品牌的作用

地方政府对发展区域品牌的作用 BBI研究员 张亚萍 发展区域品牌,不仅是企业的事,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从区域经济的宏观管理角度,政府作为管理者、监督者,不仅是旁观企业赚钱而去收税,而要对区域产业经济实行必要的干预;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行政职能的角度,为区域产业经济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提供服务,发展区域品牌、使政府营销力量作为企业的强力支撑,成为地方政府公共 服务职能中的重要内容。 一.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品牌发展的基本思路 现阶段,我国地方众多中小企业品牌普遍面临着发展瓶颈,这与国际国内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市场作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单个企业及其品牌在应对这些市场危机时势单力薄,需要有政府及同业联盟的更多支持;而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需求,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地级城市经济转型等各种动向都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重新制定规则。中小企业要想在这种新形势下生存,必须改变单个企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无序、盲目竞争局面,走向聚合与集约,依托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大营销。这个过程中对各方资源的引导与协调,政府是最有力的中间角色。 在某些地方政府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对发展区域品牌的指导思想已经逐渐明晰:打造区域品牌,应当“加快区域产业集聚、培育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步伐,由政府主导,推动行业组织、企业的广泛参与,整合并协调企业、行业、各区市的各类优势会展资源、构筑企业品牌营销联盟平台,同时转变企业品牌观念,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品牌营销或单一企业品牌营销向区域品牌营销和行业品牌营销转变,有力推动本地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整体提高。”1[1] 二.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品牌中的主要职能 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品牌中的职能与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推动区域品牌经济平台建设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农产品品牌分类 按面向市场不同,可分为出口型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国家战略安全型农产品品牌和内销型农产品品牌。;按照品牌知名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地方级农产品品牌、地区级农产品品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国际级农产品品牌和世界级农产品品牌。 按照品牌拥有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区分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标记、符号及其组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简称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许可使用、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 发展特点: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分布基本呈现东部地区最多、“三品一标”发展最快,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其次,西部农产品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发展最慢的状态;从农产品品牌的种类来看,我国现有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农产品(瓜果蔬、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和初加工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的产品,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从农产品品牌的主体结构看,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主体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机构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10%-20%,而在其他产业中,该比例还不到2%。 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与经营 (一)品牌定位、形象塑造与传播 品牌定位可从产品特征、文化理念和竞争导向三个方面进行 (二)质量提升与优势创新 (三)品牌整合与规模扩张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类型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所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评价,是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例如: 传承地方传统加工工艺。地方传统加工工艺是人类智慧的创造,经过这些加工工艺加工的农产品变成了经年流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比如,我国的金华火腿、西湖龙井、山西老陈醋等等。 开发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一些地区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民俗,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特色、民俗故事等构成品牌的特殊价值。 扩大传统产地声誉。一些地区的区域公用品牌则利用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产地声誉,进一步扩大声誉优势。比如,福州茉莉花茶,萧山萝卜干等。 创建新兴产业集群。如涪陵榨菜,借助产业集群,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下的子品牌集群,

品牌建设方案

湖南富栊新材料有限公司 品 牌 建 设 方 案 建设思路部分

概述 品牌的价值来自客户,产品的功能、质量最好,不一定卖得好,但产品的品牌好,就一定卖得好。 作为企业,“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树立了品牌形象,就有了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企业品牌企业经济的细胞,是带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企业品牌的建设,首先要以诚信为先,没有诚信的企业,“品牌”就无从谈起。其次,企业品牌的建设,要以诚信为基础,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才能培育出客户的信誉认知度,产品才有市场占有率。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几个步骤。 所以公司的品牌建设要围绕提升公司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来做,从增强客户心目中的诚信、对质量的信心、供货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着手开始。

品牌建设的作用 1.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仅能使团队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之愿意留在这个企业里,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产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使员工关注企业发展,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奋斗。 2.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辐射力,有利于企业美誉度与知名度的提高。好的企业品牌使外界人羡慕、向往,不仅使投资环境价值提升,还能吸引人才,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集聚和合理配置,企业品牌的吸引力是一种向心力,辐射力则是一种扩散力。 3.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强化竞争力的一种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企业实力、活力、潜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中体现在竞争力上,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又同提高企业知名度密不可分。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来自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是靠“品牌”这种无形的文化力。 4.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因素。企业品牌不是停留在美化企业形象的层面,而成为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进而促进企业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后拿到市场上“推销”。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下,成就自我。 品牌建设的三个阶段 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 我们要做粉未行业中一个好的品牌,就先要精心规划,一个好的规划等于完成了一半品牌建设;一个坏的品牌规划,可以毁掉一个事业。做规划时要根据粉

如何打造行业或区域强势品牌

如何打造行业或区域强势品牌 力帆、嘉陵两大品牌带动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规模的形成;伊利、蒙牛两大品牌带动了内蒙古乳业经济的发展;而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等的发展奠定了四川白酒产业链形成的基础。这些并非是偶然的巧合。 中国品牌学会的副秘书长李生告诉本报记者:在国外,打造行业或区域的强势品牌,很多年前就已成了企业界和经济学家的共识。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等,都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就已制定了长期的品牌战略规划。”李说,上述企业的决策者对于品牌的认识更多地源于规模扩张的效应。因为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企业和产品知名度、信誉度、企业文化等共同构成的品牌价值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并且深入人心,从而占据了消费市场的主流。 “奔驰、宝马、通用、空中客车等,这些著名品牌对全球的影响固然是通过现代战争而被广泛传播的,但其产品质量打造的品牌信誉却是有口皆碑。”中国策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肖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报:由著名品牌产生的效应凝聚了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了其市场的占有率。 肖天说,品牌并非是一般概念上的产品、企业或者行业代表的名称,而是构成品牌的诸多要素比如质量、技术、理念、文化、资本实力等,尤其是知名度、信誉度、影响力等的综合反映。品牌价值是由该品牌在大众化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综合评估价值。 “品牌具有人所共知的文化特征。比如茅台和五粮液,在白酒业界无人齐肩;比如海尔、长虹、TCL等在家电行业无人不知。”肖天告诉本报记者:品牌的作用在于提高品牌体系下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时甚至代表所在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是品牌经济能够形成的根源。”中国品牌学会的李生说:品牌正是以其在行业和社会的影响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硅谷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源于微软等著名IT品牌的诞生。”王小广认为,品牌凭着其影响力以及其发展需要,带动和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推动行业或区域规模经济格局的转变。而在中国,茅台酒带动了仁怀县200家白酒企业的发展;五粮液和剑南春成就了四川白酒全国雄霸的格局。“一些著名品牌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并推动该产业集群成为区域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品牌也正在被广泛地传播和认可。”肖天说,在此前提下,品牌以其本身在行业和区域的影响力而推动着整个行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品牌经济效应。“成熟的著名品牌都有其先进的管理文化。”肖天告诉本报记者:这些管理文化因其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而形成品牌独立的文化体系特质,从而推动品牌经济的。“品牌经济效应因其催生产业集群、凝聚产业链条、促进规模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李生说,品牌经济在中国的区域产业经济规模中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正被事实所放大。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产品品牌分类按面向市场不同,可分为出口型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国家战略安全型农产品品牌和内销型农产品品牌。;按照品牌知名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地方级农产品品牌、地区级农产品品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国际级农产品品牌和世界级农产品品牌。 按照品牌拥有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区分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标记、符号及其组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简称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许可使用、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 发展特点: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分布基本呈现东部地区最多、“三品一标”发展最快,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其次,西部农产品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发展最慢的状态;从农产品品牌的种类来看,我国现有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农产品(瓜果蔬、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和初加工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的产品,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从农产品品牌的主体结构看,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主体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机构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10%-20%,而在其他产业中,该比例还不到2%。 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与经营 (一)品牌定位、形象塑造与传播 品牌定位可从产品特征、文化理念和竞争导向三个方面进行 (二)质量提升与优势创新 (三)品牌整合与规模扩张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方案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方案 1、制定品牌培育方案 结合本区域市场实际,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品牌发展方向,将品牌梳理分类为重点培育品牌、一般培育品牌、试销品牌培育思路并拟定分类服务方案。 农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具有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决定了品牌的类别划分,品牌培育策略也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 2、不同类型品牌的培育思路 重点品牌培育思路。重点品牌主要是指完成品牌周期前三个阶段的品种系列或规格。按照品类管理原则确定重点品牌后,要按照上述策略制定培育方案。采取以下策略: A、广告促销:利用媒体(社会媒体、自办客户园地等)介绍企业状况、宣传品牌文化、推介品种特点。邀请消费者或专家发表感想或评论,提高品牌知名度。 B、市场跟踪,维护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客户经理在走访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重点品牌的质量,处理好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建议重点品牌公布质量承诺。 C、限量稳价,保持市场稳定。 D、利用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状况,增加品牌

系列,利用现有知名度引入不同规格、增加新的特色和品牌功能,挤占新的市场份额 一般品牌培育思路。一般品牌是那些投放市场后不温不火,需要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养和扩大消费群体促使其向重点品牌转化的品牌。要全程关注其成长过程,营销策略上除采取重点培育策略A-C 外,要着重做好销售选点工作,客户经理要严格认真地筛选客户,做好投放客户的选点工作,在选点数量上宜精不滥,根据销售情况逐步扩展;要重点做好控制货源投放节奏,督促零售户做好明码标价,保持价格的稳定,保证零售户有较为优厚的利润,形成价格稳定、供不应求的市场氛围。 试销品牌培育思路。试销品牌属于新品引入范畴,培育内容主要是:选好品牌投放的时间或时段、地点或区域;客户的筛选、投放量的规定,上市的价格及管理办法;宣传促销的方法、形式、内容,宣传促销的目标群体(新品购买倾向的消费),参与的部门与人员;促销期间预计费用等。 品牌包装设计方案 1、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原则 含义:包装设计的原则是科学、经济、可靠、美观。 原则: 1、科学是指包装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包装的功能,达到保护产品、提供方便和扩大销售的目的。符合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同时

区域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3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0年21期区域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其形成流程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 区域品牌理念最早由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 Lane Keller教授在其《战略品牌管理》中提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赵占恒,2009)。关于区域品牌的概念,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般认为,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指产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制造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它包括两个要素:第一,区域性;第二,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品牌化可以使人们将某种形象及其联想与这个区域的存在联系起来,通过区域品牌的打造和传播,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当前,区域品牌也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和显著特点。 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一个区域的主体和形象。区域品牌除了具有一般品牌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第一,共生性。区域品牌是一个区域内企业的公共品牌、是一种公共资源。因此,它具有积极的外部效应,在效用上具有良 ■徐卫良(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0093)◆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一个地区拥有品牌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然后单个企业建设各自品牌由于势单力薄并且品牌无法分享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本文阐述了区域品牌建设的内涵及其形成流程,分析了建设区域品牌的价值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与相关战略。关键词:区域品牌 建设路径 好的共生性,能为区域内企业所共享。 第二,持久性。区域品牌是区域内众多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萃取,拥有扎实的基础,其品牌效应更广泛、更持久。 第三,地域性。区域品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根植性。它深深地被当地文化、经济、政治所影响,是区域因素的综合表现。 (二)区域品牌的形式 1.集体商标形式。区域内企业在不改变单个成员身份的条件下申请注册区域企业集体商标。通过共同使用统一的商标把所有单个成员的生产经营能力有效组合起来,形成数量优势,获取规模效应。集体商标不允许本组织以外的成员使用。 2.“国字号”形式。一些国家级行业协会依据各个区域品牌的具体申报情况,有权给各个区域品牌授予国字号美誉。 3.地理标志形式。产自特定地域具有良好口碑、较高质量或某些独特性能的产品,经审核批准以当地地理名称命名。在本质上,这种品牌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这类产品多数为农产品或传统工业产品和手工艺品。 4.泛化的“地理名+产品名”形式。例如,山西陈醋、淄博烧饼、意大利皮具等。 (三)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 区域品牌具有鲜明的特征,并且有自身的形成流程。在我国,区域品牌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其形成流程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是区域品牌建设的主要形成要素,其中包括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产业集群的形成、区域品牌创立和形成品牌经济链。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是形成区域品牌的基础环节,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区域品牌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产业集群的形成则是形成区域品牌的基础,也是区域品牌形成 的前提。区域品牌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品牌经济链。与此同时,区域品牌的创立渗 透在每个环节之中。 构建区域品牌的价值与意义 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单个企业独自打造自我品牌相比,区域品牌的建设能够集中区域内众多企业力量,在广告、促销、研发等多方面获取规模效应;由单个企业独自打造品牌的私有性与其他企业的排斥性和竞争性,走向区域内企业的共有性、一致性与合作性,大大提高了品牌打造的成功率。 区域品牌是品牌资源的整合。区域品牌是区域里众多企业品牌的综合表现,是各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它不仅可以产生更强的品牌效应,还可以带来一定的连带效应。区域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提高区域的综合实力,推广区域文化,扩大区域影响力。同时,区域品牌可以形成相对持久的品牌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和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区域品牌经营战略,是区域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重要途径。 区域品牌的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区域品牌应不断变革与创新,做到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调相一致。 区域品牌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强调产业集群的发展,重视区域品牌意识的培养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前提,所以必须在已有的产业集群规模基础上,强调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这对于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区域品牌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结合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的互联互助机制,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 在重视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区域品牌意识的培养。要提高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紧紧围绕着企业、产品、质量和区域的整体发展开展区域品牌建设。 (二)注重区域品牌营销、宣传和管理,建设区域品牌文化 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区域品牌的形 下转143页 市场营销Marketing

有名的地儿才有人投资——深圳石岩镇“区域品牌建设”案例例子

有名的地儿才有人投资——深圳石岩镇“区域品牌建设”案例 当我们谈到品牌时,很容易联想到商品或企业的品牌,例如品牌西服、品牌轿车、著名企业等等。似乎品牌只与产品、企业有关,而与区域无关。 区域是否有品牌?北京,对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和很多的外国人,都想去一趟,看看天安门、长城;大连召开招商引资会的时候,许多商家、企业家冲着“大连”这个地名就去了,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将投资什么项目,可能只是因为“大连”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海滨城市。这些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区域是有品牌的。目前流行一种说法:“一年看中关村,十年看浦东,二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三百年看香港,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这种说法正是区域品牌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体现。 从开放型经济招商引资的角度最能看出区域品牌经济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表现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直接效应是指投资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解决部分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和政府税收,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间接效应是指区域品牌会产生投资与消费的联动效应,会提高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带动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石岩镇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常住人口1万,暂住人口11.5万人。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7.5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98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5324万元。在宝安区基本上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一个镇。 为什么说它发展比较滞后?为什么其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值均比较小?为什么这里企业相对不多,产值高效益好的企业少?为什么投资者少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区域品牌尚未形成,无法形成对投资者强大的吸引力,更无法获得品牌经济的巨大效益的缘故!本期案例从多个角度对石岩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请看本期深圳市石岩镇“区域品牌建设”案例。 一、调查:良好生态是核心竞争力 建设区域品牌,首先要对该区域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调查研究。只有建立在对本区域实地考察和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区域品牌,才是符合区域实际和发展方向的,才能促进本区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预备研究和调研 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区域品牌定位极其重要。在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主任杨开忠教授和谭成文博士的主持下,近十位博士、硕士对石岩镇发展状况、环境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对重点地域和部分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同时,还对石岩镇周边部分镇(沙

区域品牌品牌营销

是什么阻碍了区域品牌走向全国? 弯道超车,比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车手的判断力、掌控力、协调力!区域品牌的“弯道超车”,不仅是市场操作战术制胜,企业也要建立战略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大市场、大品牌的管理系统,才能战胜全国性大品牌。 事实上,就实力而言,地方品牌和全国品牌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地方军阀,一个是中央正规军,二者不在一个层次上,更不要提相互抗衡了。 但对区域品牌来讲,不抗衡,不走向全国,企业就永远没有出路。即便是“地头蛇”,雄霸一方,不成为全国性大品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失掉其“领土”。 李明利(中国农产品牌营销第一人)认为,品牌的全国化战略,讲究策略先行,然后才能谋定全国市场,如果策略得法,破除地方品牌走向全国的一系列障碍,草鸡一样可以变凤凰。 阻碍区域品牌发展的五大障碍 一、营销思维:缺乏大视野,小打小闹。 区域企业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往往产生小富即安的心态,危机意识、使命感、凝聚力减弱,这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 在方圆(国内唯一专业服务农业龙头的品牌营销机构)品牌营销机构看来,企业运作如逆水行舟,一旦企业发展的步子停止,企业也就寿终就寝。区域品牌也是这样,没有永远的区域品牌,也没有永远不成功的企业,只有停滞的营销思维,画地为牢的发展目标! 因此,区域品牌要想做大,要有雄心、野心,也要有大视野,大营销思维,不能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转悠。 像王老吉,同样是一个区域品牌,却成就了中国第一罐,这就是大营销思维的最典型代表。

二、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区域品牌在走向全国时,喜欢扎根于当地、开发符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这在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同时,恰恰也成为其品牌走出去的绊脚石。 产品的本地化,是敲开当地市场的一个最快的方法,但要敲开其它市场,却并非如此简单。由于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诸多原因,本地化的产品一旦到了外地,往往表现出“水土不服”,此时单一的产品很难在一个更大的市场得到推广,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符合销售地消费习惯或具有更强普适性的产品,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等慢慢占有市场以后,再通过产品的创新,来改变或引领消费者的习惯。 三、缺乏品牌化的经营和运作。 区域品牌一直做不大的原因还在于,缺乏品牌运作。 很多企业都在说,我们一直都在打造品牌,只是不知道该如何打造品牌,打造了很多年,品牌就是一直没打响。在李明利(中国农产品牌营销第一人)看来,打造品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区域品牌来讲,用创造新品类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还可以走出一条市场奇路来。 一般来讲,企业创造品牌一般走两条路。其一,如果某个既有品类还没有代表性品牌,可以通过率先聚焦在该品类上而取得优势,逐步成长为代表性品牌。比如,方圆(国内唯一专业服务农业龙头的品牌营销机构)的客户之一天禾藕业,在行业没有大品牌的前提下,率先打出品牌。其二,开创新品类。新品类不存在竞争,如果某个品牌能率先开创某个品类,那么它自然就是这个品类的代表。就像红牛开创能量饮料品类等。 当然,开创新品类需要胆识和勇气,因为一开始新品类的市场是零,但只有品类营销才能开创出“蓝海化”生存,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桩。 四、通路不畅,渠道策略有问题。

品牌建设工作计划

品牌建设工作计划 篇一: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公司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体系,加快公司发展步伐,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打通全产业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改变公司有牌子没有品牌的现状,通过创建品牌的过程,实现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凝聚企业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企业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使之个性化、人格化、人性化,使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产品与消费者产生“精神共鸣”,形成企业品牌魅力。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由公司文化部负责公司品牌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 三、目标与定位 (一)品牌目标: 1、内部目标:建设一支创新、实干、开放、高效、超越的专业化团队,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外部目标:打造品牌“三度”:社会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 3、年度发展目标: ①建立品牌规划体系和组织保障。 ②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建立顾问团队,弘扬“XXX”的企业宗旨。 ③设立长三角、珠三角销售专区,打造社会影响力。④具有特色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员工达到熟知、熟记等程度,并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⑤公司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品牌形象在公司内外的认知程度达到100%。 ⑥入公司3个月以上员工能够熟知公司的企业形象标准、管理者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且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⑦制定《公司品牌视觉识别手册》,完成视觉形象系统的导入,统一企业标志、旗帜、徽章、色彩等多种个性标识;规范公司及各部门简称,规范公司通讯手册,规范办公设备、办公器具,规范员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广告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征集、确定、录制企业歌曲,使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 ⑧高度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建立一套保证用户满意的全

推进商标战略打造区域品牌

推进商标战略打造区域品牌 品牌是生产经营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市场化的集中体现。一个有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富农,对于**这样一个拥有15.45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富农”创建工作,围绕“立足自身资源、抓好商标注册、带动特色品牌”的商标助农思路,立足于优良的生态和气候环境,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把打造品牌富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近几年来我县的商标注册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整合资源,培育品牌 为促进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做大做精,我县针对长期以来不注重产品品牌打造,产品不形成整体优势,市场份额不多,入市的优质农产品因无名无姓,叫好不叫座的特点,高度重视“商标富农”品牌创建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把培植本地农产品品牌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创品牌,工商部门把商标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为涉农企业提供设计、查询、申请注册商标的一条龙服务。经过发展,目前我县共有注册商标43件,注册类别共14个大类。其中,农产品商标13件,注册类别为第30类,核定用于茶、冰茶、茶饮料、茶叶代用品、食用糖果、鱼皮花生、豆浆、魔芋粉、蜂蜜、玉米片等商品。仅

茶叶产业,我县就有注册商标11件。截止2010年底,我县茶叶面积达6.5万亩,受益农户达6200余户,每个农户年收入3000余元。仅2010年,全县茶青产量达3175吨,干茶产量为756吨,实现茶产品价值9072万元;茶产品销售731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75万元,上交利税101.8万元,全县茶叶综合产值达到了15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长春、深圳、广州、贵阳等省内外大中小城市。二是指导和推进新商标注册,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涉农商标。近年来,我县加大挖掘培育,指导服务力度,形成扶持一批,申请一批,争取核准一批的品牌培育梯队,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企业培育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坚持每年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全县农产品资源状况、数量、类型、分布、品质特征、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和规范化运作等进行全面普查和重点调研,对全县的农产品商标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措施。经长期的培育发展,“**茶”等农产品商标于2007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2010年,我县的“***”和“**”商标又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现我县共有**省著名商标5个,其中茶叶类著名商标4个。计划到2014年,争创7个以上品牌,其中省级6个、国家级1个,形成1—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加大帮扶力度。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茶质好,销路广阔,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和打造茶叶品牌是我县历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按照“基地建大、龙头扶强、市场搞活”的经营运作思路,充分发挥

我县县域公共品牌建设思考培育

我县县域公共品牌建设的思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为了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引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概念,推动农业大县向品牌大县转变,是新时期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农业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产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同、生态环境各异,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和品质方面也存在差别。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正是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下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因此,打造标识农产品独特品质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具有巨大牵引作用和特殊重要意义。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就要立足地方特色,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把特色打造成

品牌,以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能够优化农业布局,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推出一些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产品,品牌意识淡薄。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很好地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建设深化。 为加快推进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扩大我县农特产品知名度,辨识度,提高我县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我县农特产品统一标识,做好我县网货公共品牌培育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产供销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大县向品牌大县转变,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需要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 我县需要在品牌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业态开发、品牌文化打造等方面创新求变,激发品牌农业新活力。对延长苹果的品牌价值、管理和保护进行重新梳理,对品牌战

深圳石岩镇区域品牌建设案例(1)

深圳石岩镇“区域品牌建设”案例 当我们谈到品牌时,很容易联想到商品或企业的品牌,例如品牌西服、品牌轿车、著名企业等等。似乎品牌只与产品、企业有关,而与区域无关。 区域是否有品牌?北京,对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和很多的外国人,都想去一趟,看看天安门、长城;大连召开招商引资会的时候,许多商家、企业家冲着“大连”这个地名就去了,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将投资什么项目,可能只是因为“大连”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海滨城市。这些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区域是有品牌的。目前流行一种说法:“一年看中关村,十年看浦东,二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三百年看香港,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这种说法正是区域品牌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体现。 从开放型经济招商引资的角度最能看出区域品牌经济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表现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直接效应是指投资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解决部分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和政府税收,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间接效应是指区域品牌会产生投资与消费的联动效应,会提高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带动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石岩镇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常住人口1万,暂住人口11.5万人。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7.5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98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5324万元。在宝安区基本上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一个镇。 为什么说它发展比较滞后?为什么其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值均比较小?为什么这里企业相对不多,产值高效益好的企业少?为什么投资者少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区域品牌尚未形成,无法形成对投资者强大的吸引力,更无法获得品牌经济的巨大效益的缘故!本期案例从多个角度对石岩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请看本期深圳市石岩镇“区域品牌建设”案例。 一、调查:良好生态是核心竞争力 建设区域品牌,首先要对该区域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调查研究。只有建立在对本区域实地考察和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区域品牌,才是符合区域实际和发展方向的,才能促进本区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预备研究和调研 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区域品牌定位极其重要。在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主任杨开忠教授和谭成文博士的主持下,近十位博士、硕士对石岩镇发展状况、环境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对重点地域和部分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