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穴性(上)

穴位穴性(上)

穴位穴性(上)
穴位穴性(上)

穴位穴性(上)

今天讲一下穴性,大家知道中药有药性,针灸同样有穴性,所有的穴位都有穴性,“针之理即药之理”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临床当中好多人在针灸的时候,对穴位的穴性几乎不去考虑,考虑的只是这个穴能够治疗哪些疾病。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那么穴位有什么?穴位有升、有降、有动、有静的特点。另外,穴位和中药区别的最大一点是: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同一个穴位,当针刺手法、深度、角度、方向不同,它的作用可能是迥然有别的,所以说穴性和药性并不完全相同。药物虽然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但是具有这种功效的药物并不是很多。但是穴位大多数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还有同一条经的不同穴位的治疗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相临的穴位因为它所处的经络不同,它的作用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掌握穴性、穴位的功用,然后才能谈主治。所有经穴有一个共同特点,可以治疗本经疾病,也可以治疗局部疾病。特定穴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大家记住,有一些穴位专门治以某一方面为主。中药有解表药,升清降浊药,清热泻火药,理气药,理血药,滋阴药,温阳药,益气药,平肝熄风药。严格的讲这些作用穴位都有。所以说要把穴性跟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相结合,才能够提高针灸的疗效。每个穴的穴性是不完全相同的,穴性最主要掌握的

就是穴位功用,因为主治刚才说了,可以治疗局部疾病,可以治疗本经的疾病,当然还有治疗表里经的或者表里脏腑的疾病,这都是根据经络学说或脏腑学说来的。今天就以补气穴位为例,进行一个讲解。我们先看具有补气作用的穴位有几个?我们知道百会可以补气,膻中也可以补气,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同样可以补气,这些穴位都具有补气之效,不是补益之效。那这些穴位都有什么区别?我们看除了一个三里以外,其余几乎都是在任督脉,因为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以下分别讲解一下,首先说第一个穴位百会,百会补气不是以补为主,而是以升提为主,所以百会的作用有举陷升阳,在补气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气不摄血、中气下陷,这时候用它补气升阳。百会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百会这个穴更为特殊,它位于巅顶,具有可动、可静、可升、可降、可补、可泻,这是它的特点,可静就是可以让一个躁动的病人安静,也就是镇静安神;可动就是当出现不省人事的时候,可以苏神醒神;可升就是举陷升阳;可降当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的时候平肝潜阳;可补就是补气;可泻可以清肝泻火。它的双向调节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补气方面的时候,它是以举陷升阳为主,督脉是阳脉之海,巅顶是阳气最高之处,所以它可以举陷升阳。第二个穴是膻中,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属任脉穴,是八会穴中的气会,气会肯定能够治疗气病,所以它也是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它的双向调节作

用体现在虚可补,实可泻,膻中一般的时候以理气为主,但补气作用也很好,大家要注意一条,如果是用行气的时候那必须用泻法,如果用补气作用的时候,必须用补法,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膻中穴具有通乳之功,但是好多人在通乳的时候效果不好,为什么?是针刺方向不对,临床常规针刺就是直刺,往下刺,如果你通乳的时候,不管是气血不足的,还是肝郁气滞的导致乳汁不通的都要注意一条,都要分刺,向左右分刺使针感达到乳房,只有这样效果才好。这个穴位它是气会,所有气虚病人也可以用。肺气不足的,脾气不足的都可以用。第三个穴中脘,中脘是什么特定穴?一个是腑会,一个是胃的募穴。脾胃互为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补气作用,但是它补气以补中焦气为主,以补脾气为主,肺气不足的时候加用它可不可以?可以,那是培土生金,直补的主要是以脾气为主。它除了补气,也可以理气除胀,胃脘胀满疼痛都可以用它,所以这个穴位也是一个双向调节作用为主的穴位。第四个穴气海,气海也是一个任脉穴,气海这个穴大家记住是补气的要穴,它为气根,它距离肚脐近,肚脐是神阙穴,神阙是生命起于脐带的地方,气海穴以补元气为主,行气作用为辅,其他脏腑的气虚可不可以用?可以,通过补元气达到补益其他脏腑之气的作用,它是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泻的作用不是很大,所以这个穴在临床当中都是以补为主。第五个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关元它的位置在脐下,关元是温阳补气,补气方面主要以补肾气为主,它是以补先天为主,所以说当先天不足时,气虚达到了阳虚的时候用关元更多,而关元又是小肠的募穴,它还有分清泌浊的作用,所以它也是一个双向调节的作用,所以说穴性我们要理清。最后说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它补气的时候是以补脾胃气为主,它是后天补先天。另外,培土生金也好,它主要是补脾胃气为主。我们看一下这几个补气穴,我们已经知道它们的具体功用,它的功用不同,它的穴性不同,治疗的疾病是有区别的。当某个人是中气不足,肯定是用中脘和气海为主;假如是中气下陷,必须加百会,不加百会是没有用的。至于肾阳不足,有人说了肾阳不足可不可以加用中脘、足三里?可以,但这是后天补先天,但是温补肾阳最好的是关元,这我们理解的时候就好办了,所以说每个穴都有它的穴性。补气穴位举了这么几个例子,这样大家能够把同一类的穴位它的不同适应症给掌握了。再举一个相关的穴位很近,都有同类作用的穴位,我们如何去取,三穴五针,这几个穴并排,命门、肾俞、志室,这三个穴都有什么区别?临床当中同时用三穴的时候少,有的时候今天取命门,明天取志室,后天取肾俞,有的时候是弄不清楚的,今天把这几个穴位把这分析一下。首先说肾俞,肾俞是什么特定穴?是肾的背俞穴,背俞穴定义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腰背部的地方,是直接与脏腑相关,脏腑的

精气都输注于此,所以它以补肾为主,不管是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可以用它,并且肾脏其他的功能有问题的话也可以用它,所以肾俞是一个补肾的要穴,不管虚证、实证都可以。再说志室穴,志室为什么叫志室?有时候看看穴位取名的时候,大家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一些。我就先问一句,心俞旁边的穴位叫神堂,肺俞旁边的叫魄户,肝俞旁边的叫魂门,脾俞旁边的叫意舍,肾俞旁边的叫志室。大家去看五脏藏五志,凡是五脏相关的旁边就是所主的志的东西,这回再去理解志室的作用你就好理解了。第一它可以治疗局部疾病,第二它可以治疗因肾脏引起的神志疾病,我们用这个很少,甚至没有人去用,好这回我们知道了它具有补肾作用。我们再想一下志室的别名叫精宫,肾主藏精,它除了治疗局部疾病,它还可以填精补髓。这就是肾俞和志室的区别,它们俩平的,都属于膀胱经的穴,一个是第一侧线,一个是第二侧线,作用差别就这么大。临床当中经常用的就是这两个穴都可以治疗肾虚腰痛,但是区别在哪没人太注意。最后说命门穴,命门跟肾俞、志室是平着的,但命门属什么?为什们是叫命门?命门是生命之门。我们知道人始生先成精,那必须有火,这火藏于命门。所以说当阳气不足,尤其是肾阳不足的时候,这是一个温补肾阳的最好的一个穴位。肾俞是补肾的要穴,只要肾的问题都可以用,不管阴阳;志室是管神志疾病,同时具有填精补髓的功用;另外一个命门,就是温补

元阳,补命门之火。这三个穴位的区别就这么简单,但是大家临床的时候是不是会用,希望大家把这些穴位的穴性都理解清楚。理解清楚不单单是为了理论,而是用这些理论指导临床,你把穴性弄明白了,针灸的时候才能跟开中药一样,真正达到理、法、方、穴、术步步紧扣的程度,才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大部分针灸医生治疗疾病,取穴时所用的都是某穴主治什么病,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经常问学生为啥这个穴能治这个病,能够用中医理论回答的少之又少。所以大家要掌握的不单是穴位的主治,更重要的是穴位的穴性,就相当于中药的药性一样。大家细看中医用中药的时候都说这个药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可是针灸的时候恰恰把这块儿丢了,只记得这穴位治头痛,这穴位治肩痛,这穴位治腰痛,这是舍本逐末。还有一条因为对穴位穴性不太了解,我们组方不太合理。假如说这个人肾阴不足,你给他扎命门合适吗,虽然有腰痛,你这么扎合适吗?不太合适。如果肾阴不足,补肾的时候用什么穴呀?用太溪、肾俞,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并且它主水,这时候我们用这个补肾阴效果才好,所以把穴位的穴性千万千万弄明白了。我再说两个穴,是临床当中是比较常用的,一个太冲,一个行间,这两个穴大家经常用,但对这两个穴的穴性,临床如何应用,我估计大家有很多人不了解。太冲和行间离的很近,但这两个穴位我们记住一条,它们的穴性是

不相同的。第一,行间是肝经荥穴,肝经五行属木,阴经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与木火土金水相配,肝经的井穴大敦属木,为本经本穴,木下边是火,行间是本经子穴,实则泻其子,同时荥主身热,所以它是泻火为主。而太冲呢?是原穴还是输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所以太冲主要以疏肝理气为主,但是一直有一个问题大家不太清楚,它除了疏肝理气以外,还有养肝血、柔肝阴的作用。气有余便是火,如果气郁化火,单用一个行间,肝气郁结没有解除,没有解决肝火之源,效果欠佳;肝火上炎,单纯用一个太冲效力也不够,必须两穴同用。如果肝阴不足,虚火上炎,两个穴位一个降火,一个滋阴,也可以同时用,但还要加用一些其他的穴位,本经母穴曲泉,肝肾同源,也可加用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以增强滋阴之效。临床当中把这些穴位的穴性弄明白了,才能正确处方,针灸疗效才能更好。今天主要说了一下穴性、药性的区别与联系,第二就是临床当中要掌握穴性,而不是掌握某个穴治疗某个病。如果掌握了穴性之后,好多病就迎刃而解了。针之理即药之理,穴性和药性是相通的,但是穴性更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欢迎大家转发、传播。)

人体经络穴位走向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 7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一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 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一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 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 — 20 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一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 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 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 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 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完整版)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 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 名称 如何找穴位备注 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足三里 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 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 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 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 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 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 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 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 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 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 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 天枢 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 三指宽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 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 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 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 压,或作圈状按摩。 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 摩大肠俞。 大肠俞 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 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另外,取干薄荷5克,用热水冲泡饮用, 能有效缓解便秘。或是将少量黑芝麻和杏 仁粉混合用水冲泡饮用。】 头疼头晕者,可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可自我按摩风池。风池 穴 在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 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 与耳垂齐平。

女性功能性保健饮品广告策划书

前言:功能性饮料是饮料市场的一大细分,而功能性保健饮料是又一细分门类,目前市场上仍属于空白状态。而针对女性研发的饮料产品在市场上也难觅其踪。因此女性功能性保健饮料有着巨大的市场空白。另一方面,作为该细分市场下的女性消费者的确有着巨大的需求。现代社会女性越来越注重健康、美丽,希望青春永驻,但同时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又在摧残着她们,不少城市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了健康何谈美丽呢?于是作者从这一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假想了一款女性功能性保健饮料—花果晶,并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商品具体的广告活动进行策划,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战术。 市场分析:(1)功能饮料市场分析:一、功能性饮料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功能性饮料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期,上市品种不断增加,品类进一步丰富,消费者认可度增长迅速,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功能性饮料的目标客户狭窄功能性饮料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在饮料中添加了一定的功能因子,并不适合所有人群,适合儿童老人饮用的,也许并不适合于成年人非运动状态下使用,反之亦然。 三、品牌忠诚度低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品牌种类繁多,既有本土品牌:激活、脉动等,也有洋品牌:红牛、佳得乐等等。除了中国消费者最早接触的红牛外,其它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对全国消费者来说或多或少有些陌生,很难谈得上对某个品牌绝对忠诚。 四、产品同质化严重 (2)目标市场分析:功能性饮料品类很多,但其中真正适合女性的并不多,主 要有益生菌类饮料、低能量类饮料和粗粮类等,但也不是专为女性打造,更多的是没有选择下的无奈之选。同时,现代女性对健康和美丽的追求的需求日益增强,甚至有人戏说,女人愿意为了年轻两岁,不惜一切代价。这也说明了女性保健市场的庞大。品牌名称:花果晶女性功能保健饮料 品牌形象:花果晶以“促进健康、永驻容颜”为定位,从健康与美丽两方面关注女性需求。它不仅有益于改善女性亚健康状况,而且有助于延缓衰老,保持青春容颜。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女性保健饮料将会越来越受欢迎。这一定位策略,使它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休闲生活方式。 产品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女性作为经济主体已经越来越独立,催生出了一大批的城市女白领,俗称“白骨精”,但与此同时,女性也承担了越 来越大的压力,亚健康、抑郁症、妇科病、婚变,工作了的女性从健康到美丽再也找不回年轻的感觉,所以女人都在感叹,青春太短了。。。纵使有再多的化妆品,做再多的整容,也难掩青春已逝的凄凉和无奈。 花果晶女性保健饮料就是针对女性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花粉、果糖、蜂王浆、库拉索芦荟精华、乳清蛋白等等,绿色纯天然,无添加剂,无化学合成物,口味甘甜,让人一喝就不能停。这些主打成分都是具有良好功效的营养产品,相当于中医中的“食疗”。但同时也注定了它功效要慢慢显示的特点,就像护肤品一样。因此产品广告要能提到这一点,以便培养客户忠诚度。 广告目标: ((((1))))企业目标 A、短期目标:以品牌形象宣传为主,通过一定阶段的广告宣传,使大众知晓该品牌及该产品。 b、长期目标:以产品形象带动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培养消费者群体,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

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明目醒脑穴:风池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正面

针灸穴位图一

背面 侧面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 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

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 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 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穴位歌,今天艾蓬轩再和大家分享下人体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神庭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头维 位置: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5、印堂 位置: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前头痛、失眠、鼻疾。 6、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7、睛明(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8、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眉头)。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9、鱼腰 位置: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眉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10、丝竹空 位置:眉梢外侧的凹陷处(眉尾)。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齿痛等。 11、瞳子髎 位置:眼外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减少鱼尾纹。 12、承泣 位置: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主治:近视眼、角膜炎。 13、听宫

针灸常用穴位

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1)针法:用30号1寸毫针成15°角向后平刺入~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一针,成十字刺法。留针30min(预防高血压)~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2)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min或据情况而定。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操作:针法:以1寸毫针自上至下平刺寸。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操作:针法:斜刺,针尖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约~寸,使产生酸麻感,可扩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针直到症情改善,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1)针法:本穴为易发生危险的穴位,作为预防用,必须注意安全。据解剖学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寸最为安全。以针感向眼区、前额或头部放射为佳。留针20~30min。(2)灸法:用艾条作回旋灸10~15min。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操作:针法:1)直刺。以30号1寸针刺入~寸,至局部有酸胀感,用以预防感冒;2)平刺。以30号寸针成15°角向耳尖方向刺入1~寸,用以预防头痛。以上均留针30min。3)点刺。以消毒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以预防感冒和急性结膜炎。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操作:(1)针法:毫针直刺,深~寸,至上腹部闷胀沉重,或放散性胀痛,或胃部有收缩感。注意,毫针以28号~30号为宜,不可过度深刺,避免穿破腹膜。留针15~20min。(2)灸法:着肤灸,灸3~7壮,炷如黄豆大,宜无瘢痕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1)灸法:本法为主,着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疤痕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2)针法:直刺~寸,针尖微向下,使针感如线状放射至会阴部,留针15~20min。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常用穴位的名称

常用穴位的名称、体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边线的交点处。采用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l寸凹陷处。采用坐位或卧位取穴均可。[效能]疏风止痛、消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效能]疏风解热,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4.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效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5.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效能]调胃理气,化湿降逆。 [主治]胃痛、胃溃汤、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6.天枢 [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效能]疏调肠腑,理气消滞。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便秘等。 7 .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 5寸。

[效能]调气机,补虚强身。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8.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效能]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9.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效能]解表通阳,清热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背部疼痛。10.肩井 [位置]肩背,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1/2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11.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宣肺,疏风,调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感染,肩背部疼痛。 12.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背痛等症。 1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度,精神分裂症,痛痛等症。14.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人体穴位大全 详细的功能介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上) 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本站共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本站精选了一百多个常用的人体经穴和一百多个常用经外奇穴,制作了直观实用的穴位图解,余下的穴位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ctrl+F查询) 阿是穴 安眠穴 八风穴:八冲穴.阴独八穴 八关穴 八邪穴:八关大刺穴.八关穴 白环俞穴: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 百虫窝穴:血郄穴.百虫窠穴 百会穴: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 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 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百里穴 伴星穴:夹上星穴 板门穴 胞肓穴 本神穴 鼻交頞中穴:鼻交穴.别交穴 鼻流穴

鼻通穴 臂间穴 臂臑穴: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 臂中穴 髀关穴 秉风穴 不容穴 步廊穴:步郎穴 长谷穴: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 长强穴: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 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 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 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 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 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 臣觉穴:巨搅穴.巨觉穴 承扶穴: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 承光穴 承浆穴: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腨肠穴.直肠穴 承灵穴 承满穴 承泣穴: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 承山穴: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精选-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寸的概念: (1)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2)拇指第一关节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节横纹处为准,四脂衡量作为3寸 合谷:伸臂、附掌、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 主治:头痛、齿痛、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炎、耳聋、耳鸣、眼病、面瘫、痛经、手指肌肉瘫痪等。 后溪:轻捏拳,在第五掌纹指关节的手掌横纹尽头凸起的地方。 主治:腰、颈扭伤,腰眼痛、头颈颤动、面肌抽搐、耳聋。 内关:在腕关节掌侧,腕纹正中上二寸(约二横纹)二经之间,与外相对。 主治:胃痛、腹痛、恶心、呕吐、心悸、心绞痛、胸闷、肘臂、手指麻木、疟疾。 外关:在腕关节背侧,腕横纹正中二寸(约二横纹)两骨之间,与内关相对。 主治:腕关节痛、偏头痛、;落枕、耳聋、臂侧外痛,上肢麻痹。 支沟:外关上一寸 主治:习惯性便秘、胸肌痛、肩臂痛。 曲池:肘弯曲成60°角,虎口向上。本穴在肘横纹尽头靠近桡骨边缘处。 主治: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痛上肢瘫痪、发热、高血压、湿疹、神经性皮炎。 少海:屈时,举臂,在肘内侧横纹尽头处取穴 主治: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大陵:伸臂,仰掌,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后,两筋间。 主治: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心悸。 神门:伸臂,仰掌,前肩及小指外旋,在尺侧掌后第一横纹后,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出现凹陷处取穴。 主治:失眠、心悸。 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 腰痛点:手背、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腰痛点掌骨之间,左右共四穴。 主治:腰扭伤。

保健食品与功能性食品申报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 功能食品不等于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经过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的,而国外进口的很多所谓的功能食品其实就是食品,连特殊膳食用食品都不是!虽然在国外可能是功能食品,因为象美国,功能食品是不需要特别注册的,管理是相对宽松的。 功能食品如果没有经过SFDA注册,只能是食品,功能食品只是他的一种叫法。 二、制度管理区别: 在中国,只有保健食品才是功能食品,其他的只是特殊膳食用食品,或者压根就只是食品。要宣传功能,就必须符合规定的27种功能的要求,申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否则只能按照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要求,只能宣传原料的功能。一旦宣传保健功能的就必须是保健食品。 另外还要看原料,如果使用了保健食品可用而普通食品不可用的原料的,也必须申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才行。 从最严格的管理角度来说,普通食品是不能宣称自己的功能的.特殊膳食用食品可以宣传所含的营养素的功能.保健食品可以宣传整个产品的功能。 三、要求区别: 功能性食品或特殊膳食用的食品:是以食品为主,保健功能为辅。其包装上就不可以注明保健功能或特定人群等保健食品专用词汇。在广东省,特殊膳食用食品是需要经过省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而普通食品只需要在当地卫监部门备案而已。

保健(功能性)食品审批程序 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保健食品的审批;负责进口保健食品的受理、形式审查;组织对保健食品检验机构进行认定。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负责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受理和形式审查;对保健食品试验和样品试制现场进行核查,组织对样品进行检验。检验机构负责注册前的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其他必要的检测,负责注册中的样品检验和复核检验。 二、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者按照《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核酸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氨基酸螯合物等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补充规定(试行)》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资料准备。 2.在确认的检验机构进行相关试验 (1)安全性毒理学试验。 (2)功能学试验(包括人体和/或动物试验)。 (3)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 (4)卫生学试验。 (5)稳定性试验。 (6)兴奋剂、违禁药物等检测报告(申报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功能时为必测项目)。 (7)原料鉴定、菌种毒力试验等。 3.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资料,由其进行形式审查和试验现场核查并进行样品复核检验后,提出审查意见,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处。 4.保健食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评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符合要求的产品颁发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二)进口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应当是已经在国外销售1年的产品。 2.在确认的检验机构进行相关试验 (1)安全性毒理学试验。 (2)功能学试验(包括人体和/或动物试验)。 (3)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 (4)卫生学试验。 (5)稳定性试验。 (6)兴奋剂、违禁药物等检测报告(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 (7)原料鉴定、菌种毒力试验等。 3.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资料,由其进行形式审查,必要时进行试验现场核查并进行样品复核检验后,提出审查意见,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保健食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评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符合要求的产品颁发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常用穴位取穴法

常用穴位取穴法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操作:向上斜刺正~寸。 3.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寸。 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 操作:浅刺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井穴 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 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操作:直刺~寸。 7.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 操作:直刺~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 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 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寸。

人体穴位图及穴位功能主治

人体穴位图及穴位功能主治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 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中真正了解穴位的人并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这里小编搜集了穴位图解的一些知识,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一、头部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说明 1、头部侧面穴位功能说明 头维穴、上关穴、下关穴、翳风穴、颊车穴、颧髎穴、大迎穴 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2、头部穴位功能说明 神庭穴、阳白穴、丝竹空穴、睛明穴、四白穴、巨髎穴、水沟穴、兑端穴、上星穴、攒竹穴、瞳子髎穴、承泣穴、迎香穴、禾髎穴、地仓穴、承浆穴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 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 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

头疼头晕者,可按摩太 阳穴和风池穴。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可自我按摩风池。风池 穴 在人体的后颈部,后 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 窝中,相当于与耳垂齐平。 黑眼圈:加班、熬夜所 形成的黑眼圈,可按摩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攒竹穴。 眼部疲劳:看书或工作时间较长,为了缓解视力疲劳可按摩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攒竹穴。 两手食指弯曲,从内眼横揉至外眼角,再从外眼角横揉至内眼角,用力适中;再用食指尖按太阳穴数次。每日早、晚各做一遍,不仅可推迟眼老花,还可防治白内障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太阳穴 头部侧面,眉梢和外 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 处。(在耳廓前面,前额 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 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 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 “死穴”之一。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 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睛明穴 在眼部内侧,内眼角 凹陷处。 四白穴 双眼平视时,瞳孔正 中央下约二厘米处。 攒竹穴 眉毛内侧边缘凹陷 处,此穴位有两个。 因为疲劳出现心慌,或者心脏不太好者,以及经常晕车者,可按摩穴位:内关。 内关穴的功效非常强大,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可缓解打嗝、手心发 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用。它常用的功效有15个:治心源性哮喘、治打嗝、治胃痛、治呕吐、治恶心、治胁痛(肋骨痛)、双向调节血压(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内关 手掌内侧手腕处横 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手和手腕之间有一个 界限,叫做腕横纹。将右 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 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 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 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 的中点,就是内关 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 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 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 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 在两根筋的中间。 总体来说,内关穴的功效就是心、胃、 胸全管。但内关穴不是一个补穴,只 是通的效果比较好,有阻滞、觉得不舒服 堵了的时候,可以揉内关穴。 如果您比较虚弱,没精打彩,就别揉内 关穴,因为它是用您的气血来通的,一 通就要耗费气血。 按摩要点:如果有心慌的症状,要按10 分钟以上,手要持续用力,左右手可交 替进行。如果是晕车,要按到不呕吐为好。 按摩“内关”穴可以增强心脏的无氧代谢能 力,有效预防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