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护现状与展望

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护现状与展望

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护现状与展望
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护现状与展望

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护现状与展望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Wearable Medical Health Monitoring

[摘 要] 可穿戴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得医疗健康监护倍受关注。可穿戴健康监护设备,旨在实现实时监测人体各项健康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建议,为用户提供科学健康的指导。针对日益增加的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等问题,本文从慢病管理和健康监护两方面应用着手,介绍了可穿戴技术在医疗健康监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不足,对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护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健康监护;医疗设备;可穿戴技术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earable technology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aging society,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popularization of health concept, wearable medical health monitoring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arable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s aimed at monitoring human health information in real-time and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 and experts’ advi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health guidance. This paper sumed up the applica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in the medical monitoring field from the aspects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health monitoring,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summarized the trend of wearable medical health monitoring.

Key words : wearable technolog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health monitoring; medical device; wearabl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17.06.001[文章编号] 1674-1633(2017)06-0001-05

周旺1,3,贾天震1,2,3,陈贤祥1,方震1,3

1.中国科学院 电子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 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江苏 无锡 210018;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ZHOU Wang 1,3, JIA Tian-zhen 1,2,3

, CHEN Xian-xiang 1, FANG Zhen 1,3

1.Institute of Electr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Internet of Thing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xi Jiangsu 210018, China;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动健康产品健康快速发展。

栏目主编:任海萍

任海萍,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光机电医疗器械检验室主任,从事十余年注册检验和国家监督抽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源医疗器械、医用软件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检验经验丰富。曾主持和参加国家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学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用电器技术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

收稿日期:2017-03-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43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项目(Z16003)。

通讯作者:任海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光机电医疗器械检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源医疗器械、医用软件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通讯作者邮箱:renhaiping@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

1

2017年第32卷 06期VOL.32 No.06

专 论FEATURES

专 论FEATURES

引言

可穿戴技术(Wearable Technology,WT),将嵌有微处理器的电子设备舒适地依附于躯干的一项技术[1]。可穿戴技术起源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2]、游戏娱乐[3]、教育文化[4]、军事[5]等领域,并积极促成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明显,健康需求、保健意识与日俱增,可穿戴医疗技术强势兴起,可穿戴医疗设备层出不穷。

如今,研制的可穿戴设备基本覆盖人体全身[6]:可监测、调节大脑活动的智能头带;可监测运动、检测跌倒和跟踪位置的智能项链;可监测心率、呼吸和情绪的智能上衣;可监测运动、睡眠、心率、体温、血氧、血压的智能手环或手表;可监测心衰患者的肺积液重量及流动情况的智能马甲;可监测运动、坐姿的智能指环;可采集血糖、红血球、血小板等生化指标的智能腰带;可监测环境参数与婴儿睡眠的智能脚环。

从现代医学模式来看,“4P”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可穿戴技术更是迎合该模式理念,旨在实现人体生理病理信息多参数、实时、在线、精准、智能化检测与分析,有助于用户进行疾病自我诊断与自我监护。

从社会背景来看,大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致使许多慢性疾病在人群中蔓延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面对大众对慢病管理日益迫切需求,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一种院内治疗结合院外健康监护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从可穿戴技术在慢性疾病管理和安全健康监护的应用展开介绍。

1 慢病管理

1.1 血糖监测

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科学运动缺乏,使得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慢性疾病悄然而至,其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为突出。据报道,目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而血糖监测是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

血糖监测,传统采用生化分析仪,直接取血进行测量。该方法应用广泛,精度较高,但是直接指尖取血较为麻烦,特别是对于需要多次测量的患者,从身心上都有一定畏惧。而可穿戴医疗设备广泛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微创/无创血糖测量),不直接获取血液,通过测量血液替代物的葡萄糖浓度来反映血糖浓度,或是采用光谱测量血糖浓度等。1.1.1 方法一:血液代替法

血液替代物包括尿液、泪液和组织液。

(1)尿液测量:Bishnoi等[7]发现,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8-OH-Gua(8-hydroxyguanine,一种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8])含量高于正常人,它为诊断糖尿病提供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但该项目还处于研发阶段,目前暂没有产品问世。

(2)泪液测量:美国谷歌公司和中国诺华制药公司[9]采用智能隐形眼镜测量泪液中葡萄糖浓度,此种方法缺陷是左右泪液存在差距,检测误差较大。

(3)组织液测量:雅培Free Style Libre Flash血糖监测仪[10],采用微创敷贴式传感器。其传感器敷贴于用户上臂,将血糖监测仪扫描传感器即可测出结果,使用便捷,最长可以敷贴14 d。不足之处是对于低血糖精度较差。

1.1.2 方法二:光谱测量法

光谱法主要采用近红外光[11]、远红外光[12]、偏振光旋光技术[13]、拉曼光谱分析[14]、光散射谱的分析[15]和声光谱的分析[16]等。其原理是利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在光谱上吸收与反射存在特异性。光谱测量法的缺陷是,没有找到对血糖值最有效的检测光谱长度,当前光谱会非特异性地被血液中其他成分所吸收,易对信号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1.2 血压监测

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有逐年增高及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因而,血压监测对于日常健康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它能够让用户及早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做出预警,从而尽早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发生。

血压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用特制导管穿刺动脉,直接测量动脉压力。该方法准确度与灵敏度高,但需要专业人士操作,且存在感染风险,并不适合日常血压监测。间接血压测量法是采用柯氏音或示波法等原理,测试简单方便,但无法得到连续数据,另外测试过程也给测试者带来不适。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是可穿戴式血压发展趋势,目前主流方法有:①多普勒法,是依据多普勒效应,测出充气袖带远端动脉壁的声波频率来测量出血压;②恒定容积法,该方法通过手指上动脉压传感器,发射透过手指的红外线来记录每次心跳产生的血压数据,如Finapres Medical Systems公司的指压式血压检测仪Finometer NOV A[17];③动脉张力测量法,在桡动脉位置安装压力传感器,内置电子系统会将传感器置于桡动脉合适位置上,以准确测量动脉搏动信号,如SphygmoCor Atcor Medical公司的SphygmoCor?[18]。此法缺陷在于,若传感器受到碰压,会影响其测量准确性。

1.3 心脏监测

心脏病的发作往往带有随机性、突然性,由于缺乏有效监护,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使病情恶化,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心脏监测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脏相关疾病意义重大。

心脏检查方法主要分为侵入式检查和非侵入式检查。侵入式检查方法监测虽然结果准确度高,但会给患者带来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32卷 06期 V OL.32 No.06 2

专 论FEATURES

一些创伤,并不适合家庭使用;非侵入式检查主要是通过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方法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常规心电图与Holter动态心电图,此类方法无创伤,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心脏的生理功能,监测结果准确度比较高,然而常规心电图方法只能记录短时间心电信号,Holter 动态心电图存在穿戴舒适度较低,难以做到长时间监测的缺陷。

翟红艺等[19]研制一款监测心电异常的可穿戴镀银织物,克服了传统上通过导联线来检测的缺点,采用织物电极以及连接导线的衣服来记录心电信号。V italconnect公司研制可贴式心脏监护仪设备HeartPatch[20],用户通过贴附至胸部便可检测出心率、体温、运动参数等八项指标测量。此外,对于可能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的患者,ZOLL公司研制的可穿戴式除颤器LifeVest[21]能帮助患者监测心律失常等情况,并且对于遭受严重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可以进行紧急除颤,病人出现丧失意识情形时,设备通过电击让患者恢复正常心律。

1.4 睡眠监测

睡眠是帮助人体恢复机能最直接方式,良好睡眠对人们保持充沛精力有着积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骤增,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与工作一大因素[22],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加强睡眠监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改善睡眠质量。传统睡眠监测是采用多导睡眠图,记录睡眠时期脑电、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人体生理参数,通过以上生理参数分析睡眠呼吸、睡眠结构、心血管功能,并对相关睡眠疾病进行诊断。然而,多导睡眠监测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受试者需要在身上连接多个电极,导致受试者入睡困难[23-24],因而不适合于院外使用。

胡裕轩[25]研制一种便携式呼吸睡眠监测设备,其测量指标包含脑电、心电等六种电生理信号,该设备可以实现睡眠时各项生理参数采集与记录。Rofouei等[26]研制一款可穿戴睡眠监测仪,用户将它穿戴在颈部,用以测量颈部活动及耳部的血氧饱和度。以上两种设备能一定程度上对睡眠进行监护,但其穿戴舒适性并不是很好。智能手环[27]是一款佩戴方便,设计小巧的多功能设备,能记录用户步行数、卡路里消耗,还能对睡眠进行监护,此外大多数智能手环有相应APP,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获知深/浅睡眠时间等信息。

(2)加强睡眠监护。对睡眠实时监测可以预防在睡眠时发生危险,有助于及时发现与睡眠相关疾病。数据表明,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社会压力陡增,呼吸睡眠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4%,其中,42.7%存在有呼吸睡眠障碍。呼吸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如单纯鼾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具体说来,它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低通气或睡眠中断等现象。我国对此病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至少有5200万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目前中国,至少有5200万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Inspire公司针对呼吸睡眠暂停患者研制了一种小型植入式呼吸睡眠暂停监测设备[28],由小型发电机模块、呼吸传感器模块和刺激模块构成。其原理是针对个体呼吸特征差异,系统给出相应神经刺激,这些刺激会控制舌头和其他关键呼吸道肌肉运动,使之在睡眠时保持打开状态。

1.5 慢阻肺监测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常态化出现,加之庞大的吸烟人群,导致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患者每年居高不下。关于呼吸系统疾病检测设备主要是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设备仪器设备昂贵,不利于院外诊断与筛查,与此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监测。

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测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VC(用力呼气总量)是否<70%,这两项指标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常见流量计有涡轮式流量计、压差式流量计、热敏式流量计以及超声波式流量计,意大利MIR公司Smart one[29]采用涡轮式结构,通过涡轮旋转将发光-光敏二极管进行遮掩,来实现脉冲计数,设备本身不带有任何显示模块,与用户交互通过手机端进行,设计小巧,续航时间长。中科院智能所采用双压差式方案制作肺功能仪[30],操作简单、精度较高,可用于慢阻肺院外监测。

2 健康监护

可穿戴技术的健康监护应用,主要针对特殊儿童、老人、孕妇群体可能存在的摔伤、烫伤、早产等意外情况。应用可穿戴技术进行监护,能减少意外事件发生。下面对这3类人群应用实例逐一进行介绍。

2.1 儿童监护

患有脑性瘫痪儿童,存在走路困难和易摔倒症状。该疾病导致这些孩子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不利于他们成长。脑瘫治疗采用药物治疗配合矫正手术,为了评估手术效果,需要对术后孩子进行日常步态分析。Smith等[31]研制了一种穿戴式步态分析设备,用户只需要佩戴一个小腰包,便可以对日常行为活动与跌倒行为进行监测,并记录下治疗前后步态和跌倒信息。

2.2 老年监护

患有帕金森、癫痫、脑中风的老年患者存在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病情时容易造成摔伤、烫伤等意外,因而对这些特殊老年群体安全监护也是十分必要,下面具体举例说明。

目前,帕金森病治疗只是改善症状,尚无较好的系统康复方案,多是坚持药物治疗,辅助运动方案。Giansanti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32卷 06期 V OL.32 No.063

专 论FEATURES

等[32]研制一款针对帕金森患者步数测量设备,它是一款绑贴在小腿处腓肠肌扩张测量单位(Gastrocnemius Expansion Measurement Unit,GEMU),该文作者在3种不同步速下重复10次、每次500步对GEMU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平均误差<0.5%。另一款设备是Biosensics公司的LEGSys?[33],进行步态分析的同时,还使用摄像头进行动作捕捉,数据通过蓝牙传输到APP,步态报告直接通过E-mail发送至手机端。

癫痫发作通常不受控制,长期频繁发作对患者身心会产生严重危害。一方面是容易出现摔伤、溺水、烫伤等意外,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可能遭遇到的歧视。癫痫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经过治疗后,约70%患者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Bonnet等[34]研制了一种基于以太网通信的癫痫监测传感器,用户通过佩戴该传感器可以持续监测癫痫,一旦发生病情,会自动触发报警系统。Artefact公司的Dialog[35]是专为癫痫治疗设计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及时检测抽搐并快速提醒家庭或医护成员,并提供记录病人心情和药物服用情况的日志。

脑中风是以出现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死亡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许多脑中风患者存在着难以恢复的肢体偏瘫。治疗中风方法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尤其是针灸疗法,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瘫痪肢体和语言功能。Richard等[36]研制了一款针对中风患者恢复的训练器,训练器会事先指导患者学习一系列神经运动练习方法,内置传感器会记录患者运动量,分析数据后反馈给患者建议。

2.3 孕妇群体监护

母婴健康监护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孕妇各项生理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孕妇分娩时期;另一方面是对胎儿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实现优生优育。陈满妮等[37]研制一款便携式宫缩压力检测仪,能实时监测宫缩,但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对胎儿进行监护。麦海涛等[38]设计了一款母婴呵护平台,能对母婴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存储,并发送至远程医护人员进行分析监控,然而该系统目前存在网络连接不够智能、网络寻址方法繁琐等缺点。Head-med公司的Compass Pregnancy Monitor[39]是首款医疗级胎儿健康家庭监护产品,集成多种传感器,操作简单,只需将设备敷贴至用户腹部,准妈妈们就能安全、准确、轻松地评估胎儿的健康情况及孕期。

3 总结与展望

在医疗领域,可穿戴技术在慢病管理、健康监护两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步地受到大众认可,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监护技术,它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存在技术瓶颈。如设备本身续航能力、佩戴的舒适性、生理指标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数据的隐私保护等方面。

(2)缺乏传感器网络系统。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监测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传感器之间联动互通,只能用于疾病检测或者是院外护理,没有形成监测-治疗-康复的闭环系统。

(3)缺乏行业标准。主要是复杂的医疗环境,在缺乏行业标准规范下,各公司都希望依托自身核心产品来形成自身的标准与规范,难以整合资源。

(4)缺乏公众信任。可穿戴技术在医疗健康上的产品形态、护理模式、诊断准确度等方面,还没有为用户建立起可信赖的使用体验。

可穿戴技术在医疗健康监护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诸多不足。随着人们对可穿戴技术逐步认知,新型传感器技术、微能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柔性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以及互联网相关技术(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不久的将来,可穿戴技术在医疗监护上的应用将大有突破。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穿戴舒适度将大为改善,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地监测人体各项健康指标,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上传到后台服务器,结合大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用户健康状况,给出相应治疗措施和就医指导,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What is Wearable Technology? What are Wearable Devices?

[EB/OL].(2014-03-26)[2017-03-02].http://www.wearabledevices.

com/what-is-a-wearable-device.

[2] Gao YW,Li H,Luo Y.An empirical study of wearable techno-

logy acceptance in healthcare[J].Ind Manage Data Syst,2015, 115(9):1261-1267.

[3] Jackson MM,Valentin G,Freil L,et al.Facilitating interactions

for dogs with occupations: wearab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for working dogs[J].Pers Ubiquit Comput,2015,19(1):155-173.

[4] V allurupalli SD,Paydak H,Agarwal SH,et al.Wearable technology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a cardiology fellowship program-a feasibility study[J].Health Technol,2013, 3(4):267-270.

[5] Shore JH,Aldag M,McVeigh FL,et al.Review of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for military mental health[J].Mil Med,2014,179(8):865-878.

[6] 祁麟,文彦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

国医疗设备,2016,31(12):77-79.

[7] Bishnoi S,Goyal RN,Shim YB.A novel nanogol-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modified sensor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8-hydroxyguanine,a diabetes risk biomarker[J].Bioelectrochemistry, 2014,99(10):24-29.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32卷 06期 V OL.32 No.06 4

专 论FEATURES

[8] Tatsch E,Bochi GV,Piva S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NA strand

breakage and oxidative,inflammatory and endothelial biomarkers in type 2 diabetes[J].Mutat Res Fundam Mol Mech,2012,32:16-20.

[9] Product information[EB/OL].[2017-03-23].https://www.alcon.

com/products.

[10] 辅理善瞬感传感[EB/OL].(2016-01)[2017-03-23].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

[11] Blank TB,Ruchti TL,Malin SF.The use of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for the non invasive predic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J].LEOS, 1999,13(5):9-12.

[12] Bruulsema JT,Hayward JE,Farrell TJ.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diabetics and noninvasively measured tissue optical scattering coefficient[J].Opt Lett,1997,22(3):190-192.

[13] Chou C,Han C,Kuo W.Noninvasive glucose monitoring in

vivo with an optical heterodyne polarimeter[J].Appl Opt,1998, 37(16):3553-3557.

[14] Wicksted JP,Erckens RJ,Motamedi M,et al.Raman spectroscopy

studies of metabolic concentrat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in aqueous humor species[J].Appl Spectrosc,1997,49:987-993. [15] Esenaliev RO,Larin KV,Larina IV.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

Opt Lett,2001,26(13):992-994.

[16] Kinnunen M,Zhao Z.Pulsed photoacoustic techniques and glucose

determination in human blood and tissue[D].Oulu:University of Oulu,2002:57-59.

[17] Finapres Medical Systems|Finometer PRO[EB/OL].[2017-03-23].

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Products/Finometer-PRO.

[18] 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 waveform analysis and pulse wave

velocity from the industryleader[EB/OL].(2017-03-17)[2017-03-23].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healthcare-professionals/products/.

[19] 翟红艺,王春民,张晶,等.基于织物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J].吉

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0(2):185-191.

[20] VitalPatch? Shattering the paradigm of patient care[EB/OL].

[2017-03-2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solutions/vitalpatch/. [21] What Is the LifeVest Wearable Defibrillator?[EB/OL].[2017-

03-2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medical-professionals. [22] 胡大一,郭艺芳.中国心血管病领域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

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1),824-825.

[23] 张宏金,杨军,俞梦孙,等.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与多

导睡眠图的比较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6): 476-478.

[24] 郭瑞表,钱小顺,孙宝君,等.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影响因素与干

预措施[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4):392-393.

[25] 胡裕轩.便携式呼吸睡眠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浙

江大学,2014.

[26] Rofouei M,Sinclair M,Bittner R,et al.A Non-invasive Wearable

Neck-Cuff System for Real-Time Sleep Monitoring[C].Body Sensor Networks(BSN),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156-161.

[27] Ellis k,kerr J,Godbole S,et al.A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and type of physical activity from wrist and hip accelerometers[J].Physiol Meas,2014,35(11):2191-2193.

[28] What Is Inspire Therapy?[EB/OL].(2017-02-08)[2017-03-23].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our-technology/.

[29] Paul B,Cesar S,Luigino C.针对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

者的循证管理的用于监视并报告医学信息的便携式设备:中国,201080068582.7[P].2013-05-22.

[30] 任淼,肺功能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1] Smith WD,Bagley A.A miniature, wearable activity/fall monitor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mobility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during everyday living[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0,2010:5030-5033.

[32] Giansanti D,Maccioni G,Morelli S.An experience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new models of care for subjec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by means of a new wearable device[J].Telemed J E Health,2008,14:467-472.

[33] LEGSys TM Fast, Easy, Affordable, and Portable Galt Analysis[EB/

OL].(2016)[2017-03-20].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products/ legsys/.

[34] Bonnet S,Jallon P,Bourgerette A,et al.An Ethernet motion-sensor

based alarm system for epilepsy monitoring[J].IRBM,2011, 32(2):155-157.

[35] Dialog, Designing a Wearable for Chronic Conditions[EB/O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work/dialog/,2017-03-20. [36] Richard D,Gerd L,Privender S,et al.Home Stroke Rehabilitation for

the Upper Limbs[A].Proceedings of the 2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MBS.Lyon[C].France:2007:4015-4018.

[37] 陈满妮,赵治栋.便携式宫缩压力监测系统的研发[J].杭州电

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32(5):85-87.

[38] 麦海涛,任婉莹,张慧连,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母婴智能呵护

系统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1-4.

[39] The beat of life[EB/OL].[2017-03-23].https://www.doczj.com/doc/b33152729.html,/.

本文编辑苏欣C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32卷 06期 V OL.32 No.065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顶级版】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一)产业定义 (二)产业分类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4、科技环境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结构及发展情况 三、201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二)产业规模 1、中国医疗总支出及人均医疗健康支出 2、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3、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在全球的情况 四、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健康产业发展升级(二)医疗健康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加速 (三)大健康产业前端化发展 五、中国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天士力制药(600535) (二)云南白药(000538) (三)江中药业(600750) (四)东阿阿胶(000423) (五)片仔癀(600436) (六)康美药业(600518)

(一)产业定义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分类 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1)医疗设备和服务; (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如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政策环境将在2013年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部分分析。 2、经济环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降低了专利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3、社会环境 (1)人口老龄化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21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亿老年人,为50年前记录的数目的三倍; ●21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亿老年人;

健康产业现状与策略

起品牌的关怀、信心、诚实、爱心等核心主张非常重要,要配合产品的功能性定位,确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诚信关系。 炒概念与跟风都是短期市场行为。 目前一些保健品企业,在品牌资产的积累方面大都认识不足,甚至过于夸大产品的功能,结果使消费者在产品消费的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而当发觉产品并没有宣传中那么好的效果时,则形成巨大反差,品牌再无诚信可言。这些保健品通常都是“火”上一到两年,直到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真实“面目”,销售便一落千丈。 健康产业要成功的运作出一个品牌,首先要有吸引经销商眼球的产品或服务。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认为,在许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企业必须在开发产品时就立足创新,在运作过程中营造人性化优势,实现业务、产品和价格的优化组合,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寻求新的顾客增长点,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才有真正吸引消费者的优势和条件。 找准品牌结合点——有味!

回顾现在的医药保健品市场,已进入相对平衡期,消费市场进入成熟稳定期,营销模式创新的需求日益高涨,运作成功的产品屈指可数,这是一个保健品的非常时期,在这个非常时期,如何审时度势,摆脱现实困惑,减少风险、规避风险、选择好成功路径,是当前医药保健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国家政策:给医药保健品企业带来什 么? 品牌之路,医药保健品企业势在必行! 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说:“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 近年来,“品牌比销量更重要”已经越来越得到众多企业家的认同,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有人开始呼吁“保健品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回顾医药保健品的发展历史,20年来,保健品潮起潮落,明星企业,明星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医药保健品业只能说擅长市场营销,但不是精于真正的品牌营销。 为什么这样讲呢?

医疗报告全球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深度报告分析

全球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深度报告分析 本篇报告对国、内外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和产品以及盈利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深度分析。 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Google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如果说,GoogleGlass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可选消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健康医疗设备就会成为必需消费品。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支出水平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千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ABI预测,用于远程病人监控以及在线专业医疗的应用将在2017年占到整体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而根据BCC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一)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上世界60、70年代的生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56.1%。独居老人增多,人力成本上升是会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发表时间:2015-12-15T14:50:14.2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作者:王静叶苗曾琴 [导读]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灾难”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 王静叶苗曾琴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4000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和损害了人类的财产及生命。医疗系统作为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在灾难面前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但是,作为护理人员本身,对灾难护理知识的掌握有多少,目前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是我们所必须了解的。 关键词:灾难;灾难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 1 灾难护理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1.1灾难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灾难”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灾难发生了。国际减灾委员会对灾难的定义:灾难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1]。 1.2灾难护理学 灾难护理学又名灾害护理,目前还没有对其统一的定义。日本是发展灾难护理较早的国家,引用其对灾难护理的定义即为: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2]。 2 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灾难护理教育的对象 2.1.1在校护理专业人员 在校护理专业人员是未来临床护理的生力军,学习灾难护理相关知识并将它们运用于以后的临床实践。然而,由于我国灾难护理相关概念的引入较晚,灾难护理课程在各大高校的开设并不普遍。根据张清[3]等对国内20所开设本科护理专业的高等护理院校进行了灾害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个别院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如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开设了100学时的野战护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开设了急救和战伤护理,其他少数护理学院在急救护理学中设有2~4学时的灾害护理内容,但是就目前相对来看,护理课程的开展依然较少。 2.1.2 在岗护理专业人员 在岗护理专业人员,是现目前临床护理的主要力量。由于灾难护理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学科,早已进入临床工作,护理人员就更少有机会去了解和学习这一新兴学科,但是根据成翼娟[4]等对汶川地震后本院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灾难护理的知识与技能都有较高需求。 2.2 灾难护理教育的内容 根据查阅的文献大致将灾难护理培训分为几类。第一就是灾难护理的一般知识。第二点就是灾难现场的急救知识。第三就是急救护理知识,包括各种颅脑外伤、急性中毒、骨折等状况下的急救护理。第四点就是心理护理,由于突然遭受意外和打击,病员及家属以及护理人员本身的心理都会受到影响,心理护理对于灾后重建都显得尤为重要。第五点是在灾难现场,救护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包括对灾后环境、流行病、自身安全等方面的防护。最后就是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如病员的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5]。 3 国外灾难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带给我国的启示 由于近年来的灾难发生是世界性的,各国都对灾难护理学给予了重视。兵库县立大学开始致力于灾害护理教育的基础教育、继续教育、教大纲的系统性开发和研究,并且在第一届亚洲灾害护理研讨会上展示研究成果[6]。在日本有专门的国家级灾害救援队伍,护理人员占了最大比重,灾害护理技术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还为培养急救护理专家开设了总计810学时的急救教育课程,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急救专家[7]。美国目前灾难护理教育课程以选修课为主,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8]。哥伦比亚大学提供了亚专业课程,作为护理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9]。 4 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的未来展望 我国近年来各种灾难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护理队伍在灾难救援面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然而,我国目前关于灾难护理的教育还尚处探索阶段,各种理论知识及教育形式还不完善,很多时候依靠的仅仅是护理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和急救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灾难护理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毕业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从实践和研究的高度出发,阶段性地培养优秀的灾难护理人才[10]。当今世界,由于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灾难的发生往往也是波及全世界,我国应与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建立统一的灾难护理国际联盟。 参考文献: [1]李凤英,刘慧敏,孔静.灾难护理学的研究新进展.?1994-200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南裕子,渡边智慧,张晓春.日本灾难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4月第40卷第4期. [3]张清.我国灾难护理学及灾难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护理研究,2009,23(4A):923-924. [4]成翼娟,刘素珍,李继平,等.护士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595-597. [5]娄伟,李红玉.构建灾害护理课程体系的研究[J].护理学报,2009,26(8B):7-8. [6]李凡,史冬雷,李玉乐.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研究现状.Chinese Nursing research,may,2015 vol.29 NO.5C. [7]张利岩,管晓萍,高晓红,等.灾难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3(6)338-340. [8] 陈林,藏渝梨.世界灾害护理学会科研学术会议交流内容介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80-381.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申亚秋 一、大健康产业概况 (一)产业定义 (二)产业分类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4、科技环境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结构及发展情况 三、201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二)产业规模 1、中国医疗总支出及人均医疗健康支出 2、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3、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在全球的情况 四、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健康产业发展升级 (二)医疗健康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加速 (三)大健康产业前端化发展 五、中国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天士力制药(600535) (二)云南白药(000538) (三)江中药业(600750) (四)东阿阿胶(000423) (五)片仔癀(600436) (六)康美药业(600518)

、大健康产业概况 (一)产业定义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 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 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分类 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1)医疗设备和服务; (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 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 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 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 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如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政策环境将在 2013年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部分分析。 2、经济环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降低了专利 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 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 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3、社会环境 (1)人口老龄化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21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亿老年人,为50年前记录的数目的三倍; 21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亿老年人;

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与技术趋势-2019版

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让患者更加健康?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在当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绝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于消费类体育、健身和健康领域。然而,可穿戴设备正在迅速扩展至医疗保健领域,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智能手机的普及、传感器的小型化和易于集成,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数量/种类都显著增加,一些产品现在已经达到医疗用例的性能水平。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让患者更加健康呢?为什么又是现在呢?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价值 可穿戴设备发展历程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目的是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止人体健康出现问题,并有助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面临着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挑战,例如需要多次认证(CE认证和FDA认证等)。然而,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率增加(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患者健康监控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巨大优势远远超过了医疗行业的“繁文缛节”。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或达到医疗级别,例如Ava手环、Apple Watch、Cefaly发带、Ectosens贴片、欧姆龙智能手表和Verily智能手表。这些产品功能从运动追踪到睡眠监测,甚至是葡萄糖监测,作为消费级医疗可穿戴设备具有相当大的前景,但它们必须满足测量准确、佩戴舒适且易于使用。去年,Apple Watch Series 4的“心电图”和“心脏监测”通过了FDA认证。这意味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对批准这些新兴可穿戴技术表现出了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是可穿戴设备中的健康数据如何处理呢?谁将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呢?以及出于何种目的?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新品发布情况,并描述了正在研发中的产品。我们的分析师还探讨了在不同细分领域中应该采用哪种医疗可穿戴技术,重点阐述了使用这些技术的原因,并预测了技术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新品进入市场 医疗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成长! 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以同比31%的速递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市场(包括连续血糖监测(CGM))将在2024年达到28亿美元,2018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1.6%。

中国显示用超薄玻璃基板产业现状分析

国内显示用超薄玻璃产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4-9-3 16:45:47 编辑:lwz 应用于平板显示产业中的超薄平板玻璃主要有ITO导电玻璃、保护玻璃以及玻璃基板三大领域,也是平板显示产业采购量最大的上游关键零组件之一。 当前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我国已有TN-LCD 生产线超过100 条,STN-LCD生产线40 多条,TFT-LCD生产线近20 条。截至目前,我国的LCD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35%,其中TN/STN-LCD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TFT-LCD目前国内有5条4.5代生产线、2条5代线、3条6代线和8条已建和在建的8.5代线。TFT-LCD面板占业界出货量的12.3%,未来有望得到大幅提高。液晶面板产业在大陆的迅速发展壮大,同样也对上游材料玻璃基板需求巨大,其市场商机无限。 目前,大陆已成为全球平板显示最大消费市场,随着技术进一步升级,LED背光电视、3D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类产品的消费将推动产业发展。我国彩电制造能力已占全球彩电产业总加工能力的50%,手机制造占全球80%以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也大多产于中国大陆。另外,我国既是一个制造大国,又是一个消费大国。所以众多的显示终端对ITO导电玻璃的需求自始自终都需求旺盛,这也是大陆成为全球ITO导电玻璃的生产基地的原因所在。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兴起,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出货量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同时移动终端触控输入装置需求也水涨船高。触摸屏产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而占据触摸屏总成本40%的ITO导电玻璃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保护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平板显示业中用途最为广泛地平面玻璃之一,目前,大部分保护玻璃市场仍然以消费性电子产品为主,主要应用的领域在于中小尺寸的移动终端市场。同时它在工业商业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消耗品。中国作为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自然对保护玻璃有着巨大的需求量。 显示屏幕用超薄玻璃只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显示行业用超薄玻璃产业将进一步发展(整理/李文正)。 本土玻璃基板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平板显示产业所采用到的超薄玻璃产品中,相较于ITO导电玻璃、保护玻璃,应用在液晶面板中的基板玻璃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玻璃产品之一。 在玻璃基板领域,目前全球仍以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板硝子等厂商执业界之牛耳,呈现高度寡占的态势。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热销,为玻璃基板产业打开了另一掘金市场。而中国大陆的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兴建与量产,对全球玻璃基板的需求大增,玻璃基板巨头纷纷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就近提供服务。

2016年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现状及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可穿戴医疗设备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界定 可穿戴医疗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指把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眼镜、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中,可以用紧体的佩戴方式测量各项体征。现阶段,可穿戴医疗设备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还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二)基本特征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备相应的基本特征: 1、可移动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用户可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随时使用,这决定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及其应用的机动性和广泛性。 2、可穿戴性:可穿戴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用户可以穿戴在身上,以人体环境为其物理支撑环境,使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更紧密、更和谐的人机关系和更自然的携带方式。 3、可持续性:即可穿戴医疗设备始终保持备用状态,能够保证用户在需要时为其提供服务,这是反映“人机合一,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特征。 4、简单操作性:用户只需将其穿戴在身上,通过传感器便可随时随地自动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再从中央处理器发送至医疗中心,以便医生进行及时分析和治疗,无需任何操作。 5、可交互性:设备可以通过显示仪器把捕捉到的数据以显示方式反馈出来,用于保证系统设备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最独特和最具应用潜力的功能特征之一。 二、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现状 (一)市场态势 国际市场正刮起新一波可穿戴设备潮,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对个人的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尤其是医疗领域里的可穿戴设备将是未来最受消费青睐的,而目前各大巨头都在通过收购或者是发布相关的医疗健康的可穿戴设备,积极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进一步扩大医疗健康领域的市场份额。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 发表时间:2018-05-16T17:23:32.2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王会芳罗莎莎刘晓春(通讯作者)张沫[导读] 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方法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 王会芳罗莎莎刘晓春(通讯作者)张沫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32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方法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朱爱群等编制的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同时明晰急诊护士在灾害护理培训方面的需求。结果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平均分为(2.63±0.48)分,且各个维度的均分也低于3分,因此有必要进行灾害护理培训,且急诊护士也有这方面的需求。结论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较低,对于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强烈,因此医院应加强在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培训需求 近年来,全球各个地域内自然灾害频发,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保障人类安全,战斗于公共卫生服务一线的急诊护理人员理应不断提高灾害护理核心能力[1]。在救援工作中,急诊护士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大部分临床护士都认为急诊护士是灾害救援的主力军,在救灾现场,受伤人员急救、检伤分类、灾后康复乃至转运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来承担,而这些人员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将对灾害救援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2-3]。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4:10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42岁,中位数年龄(29.37±5.20)岁;文化程度分别为:大专46例,本科64例,硕士2例;副主任护师1例,主管护师10例,护师47例,护士54例。 1.2方法 根据调查需求自制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同时应用朱爱群等编制的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对其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量表包括5个维度38个条目,具体为灾害护理基本知识(6个条目)、灾害过程护理(17个条目)、脆弱人群护理(7个条目)、灾害护理管理(7个条目)及灾害护理专业发展(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积分法,5分表示完全具备,4分表示具备很多,3分表示具备一些,2分表示具备很少,1分表示完全不具备。 通过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评价现阶段急诊护士的救灾能力现状,再调查急诊护士对于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通过图书馆及上网查阅文献等相关治疗,自制临床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具体包括急诊护士的灾害救援经历及结果、灾害救援培训经历,对急诊护士对于这方面的总需求度进行探究,明确急诊护士在灾害护理培训方式、途径、内容等方面的需求。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以(±S)来表示计量资料。 2.结果 2.1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评分 此次调查共发放112份调查问卷,回收112份,有效率为100%,对各个维度及各个条目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详情见表1、表2:

灾害救援中护理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灾害救援中护理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贾会 【摘 要】【摘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在灾难中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灾害救援中护理工作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指出对护理人员进行灾难护理培训的重要性。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10(019)008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护士;灾害救援;作用;展望 随着现代急救灾害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各种自然和人为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灾害护理学的出现也为护理人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各种灾害救援活动中,护士总是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工作在救灾第一线,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1]。社会学家及医学家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救援离开了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将难以承担其使命,无法开展工作[2]。 1 灾区伤情特点 1.1 伤亡瞬间发生,准备时间短 医务人员往往在接到预先号令几小时内出发,准备时间短,困难比较大。 1.2 任务繁重 由于大多灾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建筑物多为抗击性能差的土石砖瓦结构 ,因房屋倒塌造成砸伤、挤压或窒息等直接损伤严重,伤亡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医患比例严重失调,急救任务十分繁重[3]。 1.3 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危险 灾害发生后,公共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灾害救援工作需到现场进行 ,人与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缺医少药、缺水少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1.4 军警地联合救援,参与部门多,协同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各地将派出军警联合救援队开赴灾区,医疗队、防疫队、排险队、消防队等,救灾单位多。军队与地方卫生部门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既要对灾民实施救护,又要保障部队;既要与排险、搜救相结合,又要在灾区迅速建立医疗站(医院)进行早期治疗,因此,救援中的组织指挥、协同分工工作相当复杂。 2 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2.1 灾难早期 2.1.1 现场营救和就地抢救 在接到伤员后,迅速对其进行卧位的安置、除去有污垢的衣服。医疗救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4]。在医

中国液晶显示行业概况研究-市场供求状况、行业利润

中国液晶显示行业概况研究-市场供求状况、行业利润 (五)市场供求状况 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产品主要用于工控仪器仪表、车载系统、医疗器械、通讯终端、办公自动化等领域,未来主要市场的供求状况如下: 1、车载显示领域市场前景 随着车联网的不断推进,汽车已不只是代步的工具,逐渐成为一种具有高科技附加值与智能发展水平的、集信息的收集与传输为一身的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在行车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日渐增长。因此,人车交互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加,传统类别的仪表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消费趋势。 车载系统是智能手机的延伸,随着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功能多样化,触控屏在车载显示中的渗透率将逐渐提高。此外,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液晶显示屏对汽车仪表盘、后视屏等的渗透。根据wind 数据,2014 年至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8,700 万辆、9,000 万辆、9,500 万辆,以中控屏渗透率10%、全球年产汽车9,500 万辆计算,则每年汽车中控显示屏的市场需求为950万块。 2016 年,中国汽车产量约2,812 万辆,同比增长14.76%。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的高端车的一些配置正在呈现向中低端车转移的趋势,如更高品质的音响、图形显示仪表盘、后座娱乐影音等。预期中国车载显示屏的增长将高于汽车的增长速度。

2、工控仪器仪表领域市场前景 经典的工业控制系统通常具有测量、比较、计算、矫正四个功能,通过传感器、转换器、发射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五个部件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广泛运用于工业、能源、交通、水利以及市政等,包括许多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例如:核设施、钢铁、有色、化工、石油石化、电力、天然气、先进制造、水利枢纽、环境保护、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 随着工业4.0 和中国制造2025 等概念的提出及实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趋势,高度融合IT 技术的工业自动化应用将会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使用,工业控制系统将更加开放,人与工业设备、信息系统和数据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工业控制系统向外开放、内部互联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显示不可或缺,就需要功能更完善、交互体验更好的工控仪器仪表显示模块。2011 年-2016 年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发展。2016 年中

2020年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况及现状 (5) 1.1产业现状 (5) 1.2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改变我国慢病、职业病等疾病的治疗现 状5 1.3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释放传统医疗资源 (6) 1.4产品情况 (7) 1.5我国市场规模 (7) 1.6市场拓展 (7) 2.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存在的问题 (9) 2.1数据准确度不足 (9) 2.2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9) 2.3产品无法满足患者 (10) 2.4医疗监管问题 (10) 2.5可操作的大数据 (11) 2.6共存与互联 (11) 2.7不一致与多样性 (11) 3.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3) 3.1产品聚焦化 (13) 3.2数据云端化 (13) 3.3体验互动化 (13) 3.4诊断远程化 (13)

3.5盈利模式创新化 (13) 4.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5) 5.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8) 5.1政策利好,可穿戴设备龙头企业将受益 (18) 5.2政策指导, 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18) 6.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20) 6.1可穿戴医疗设备可用于各种慢性病监测 (20) 6.2可穿戴医疗设备可用于各种疾病治疗 (20) 6.3可穿戴医疗设备将带动新的产业模式 (20) 6.4实时监测 (21) 6.5降低治疗成本 (21) 6.6医疗大数据 (21) 6.7智能医疗前景 (22) 7.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投资分析 (23) 7.1可穿戴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23) 7.2可穿戴设备应用于慢性病监测 (23) 7.3可穿戴设备应用于疾病治疗 (23) 7.4可穿戴医疗商业模式分析 (24) 7.5可穿戴医疗市场前景分析 (24) 7.6可穿戴医疗市场投资分析 (25)

OFweek深度解析中国LED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OFweek深度解析:中国LED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LED企业苦练内功,抓住国内有利发展契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取得可喜的成绩。在成绩和机遇的背后,中国LED 企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和重重危机。缺乏LED外延片和芯片技术专利,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成本居高不下,都是我国LED企业的硬伤。表面上,核心技术缺失是我国LED企业的发展瓶颈;实质上,战略问题才是我国LED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企业因经营而盈利,因管理而发展,因战略而成功,因文化而常青。技术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但是只有在战略的指导下,技术才能发挥重大作用。金海湾咨询总经理裴中阳先生言:“战略定位决定扩张方式,扩张方式决定资源配置。”反过来,技术资源配置由扩张方式决定,扩张方式由战略定位决定。所以,战略定位决定技术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所以,我国LED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战略,实现战略突围。 ?led完整产业链分析 ? ?一、上游芯片产业, LED行业上游主宰下游。在LED产业变局中,上游企业受到的冲击小于下游企业。 LED产为具有典型的不均稀产业链结构,一般按照材料制备、芯片制备和器件封装与应用于分为上、中、下游,虽然产业环节不多,但其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技术工艺多样化,上下游之间的差异巨大的,上游环节进入壁垒大大高于下游环节(上游外延片制备的投资规模比一些下游应用环节上出上千倍),呈现金字塔形产产业结构。 其中,上游和中游是典型的技术或资本密集的“三高”产业: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在某些环节技术难度极大、工艺精度要求极高、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极强,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壁垒很低,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为。衬底材料是LED照明的基础,也是外延生长的基础,不同的衬底材料需要不同的外延生长技术,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芯片加工和器件封装。因此,衬底材料费的技术路线必然会影响整个头为的技术部路线,是各个技术环节的关键。 外延片生长主要依靠生长工艺和设备。制造外延片的主流方法是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但即使是这种“最经济”的方法,其设备制造难度也非常大,国际上只有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中数量非常有限的企业可以进行商业化生产,设备非常昂贵,但欧美企业对材料的研究有限,因此设备的工艺参数不够完善。而行业内最领先的日本企业对技术严格封锁,其中对GaN材料研究最成功的日本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的MOCVD设备则根本不对外销售,呬家技术比较成熟的日本酸素公司的设备则只限于日本境内出售。 ?芯片制造的难度公次于材料制备,同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仍然很高。其技术上的难题主要包括提高外量子效率、降低结温和有效散热。目前核心技术同样也掌握在大企业手中,如美国HP、Cree、德国Osram等。 目前LED产业的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热门趋势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热门趋势 对于医疗消费者、医疗组织以及新兴企业而言,随着不同创新工具和服务进入新医疗经济中,2019年已经成为开拓创新的一年。以普华永道旗下的医疗研究所〔HRI〕所作的2019年全球医疗医药消费者调查为基础,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的专家团队结合国内行业形势,总结了2 019年对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十个趋势,并就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当前行业形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7月5日,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团队在北京推出?2019中国医疗健康、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十大热门趋势?报告,认为,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在2019年将呈现以下十个趋势: 趋势一:社区医疗水平将提高 迫于利润压力,全球医疗系统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减少住院护理。社区医院、无病床医院和虚拟护理中心等社区扩张策略已被众多医院所考虑。 对于中国来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两大重点目标,并在远期的十三五规划中被再次强调。 专业高效的分级诊疗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及社区的医疗可及性,同时并不会过度增加大型社会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负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合适的诊疗服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地区性医院集团,以及它们在附近社区中所建立的附属健康中心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项选择择,增加了他们对于医疗服务的信心。我们需要利用诸如无病床医院等各种模式来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和覆盖面。 趋势二:高科技数据库助力医疗发展 2019年,全球医疗产业将开始以新的高科技方式处理这些数据,即所谓的〝非关联型〞数据库,以充分利用海量的消费者和医疗数据。 在中国医疗行业内,越来越多具有医疗实力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致力于建设基于整合型电子病历的医疗质控体系。国内医院的临床质控管理水平在多年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提升并日趋完善,已针对终末质量

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 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 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

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教学提纲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 2015-05-14 20:32:09来源: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慢性疾病在人群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人们的健康要求和保健意识与日俱增,这一切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医疗模式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医疗设备的发展也从复杂的、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转向既能适用于医院又符合家庭和个人需求的小型穿戴式,甚至是片状植入式。除此之外,某些特殊行业和领域,如深水作业、运动员训练和航空航天等对可穿戴医疗设备也有着迫切和广泛的使用需求。为了满足大众群体和相关行业的此种需求,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加大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力度和投资,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研究成果。随着Google glass、Jawbone up、Fitbit flex以及Galaxy gear等“明星效应”的扩散(图1),可穿戴医疗于2013年一举成名,并成为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 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颠覆式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压、血糖、心率、体温、血氧含量、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对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直播等。可穿戴医疗设备现阶段主要应用于生理参数的连续监测,对掌握许多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患者全面的身体情况尤为关键,其血糖、血压、血氧、心率的示值准确与否对改善病情,维护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监督管理基本属于空白,由于其在使用佩戴的过程中频繁使用,经常受到各种震荡,摩擦,敲打,使它受到磨损,变形等,其量值就会变化,从而损失精度,产生超差现象。根据iiMedia Research 数据,2012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其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计量测试需求,迫切需要开展其相关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研制适合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检定装置,制定其行业标准及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从而保证其量值准确一致,正确可靠。 1 可穿戴医疗设备概述 可穿戴医疗设备(Wearable Medical Devices)可将生命体征信号检测技术融合在日常穿戴的饰品、衣物当中,具有操作便捷、连续不间断工作、智能显示监测结果、异常生理信号报警及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监护、特殊人群监护、应急救治救护、家庭综合诊断、睡眠质量分析等方面。目前所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体适应性研究、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优化、躯域传感网络开发、电池寿命延长、无线 实时传输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等。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载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体随身物品,如指环、腕表和手套等;另一类是电子织 物(e-textile),前者的优势在于移动操作、易于便携,后者则在于可以同时监测多种类型的生命体征信号。将这两者结合,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可穿戴医疗设备。 2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 可穿戴设备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医学传感器来进行监测的,分为运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生物医学传感器是指可将各种生命体征信号转换为医疗仪器可用的电生理信号(电信号比较适合传输、转换、处理和定量运算)的元件或模块装置,主要由敏感器件、电子线路和转换扩展器件组成,敏感器件中广泛应用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为一种有源器件,可在外加机械激励下输出与激励成正的电信号,能用来设计测量心音的压电听诊器、血压传感器、胎儿心音、微音器和测微震颤的加速度计等。 2.1 生理参数无创连续监测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