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地方税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核心问题就是要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我国当前的地方税收入很不稳定,地方政府的各项职能无法充分满足。如何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其他国家的经验也只能作为一种趋势借鉴,我国进行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具体方案。本文以云南省为例,从地方税收结构入手,分析了影响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继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构建地方税体系及完善地方税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税地方税主体税种云南省一、云南省税收结构概况

长期以来对云南省而言,营业税是云南省地方税收收入中贡献最大的税种,贡献率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增值税;排名第三的是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云南省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总体贡献程度高达60.22%,2007-2015年云南省各税种占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和云南省分享税收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情况通过表1呈现。

从贡献率的变化而言,增值税的贡献率逐步下降。2007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22.64%;2015年,该比

例降低至15.72%。企业所得税占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持?m 下降,从2007年的14.71%下降至2015年的12.18%。然而,营业税占云南省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持续上升,2007年为29.7%,2014年为30.37%,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高达34.45%。具体的变化趋势请参见图1。

除此之外,其他税种对云南省税收收入的贡献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1)个人所得税对云南省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逐年下降,2007年个人所得税占云南省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5.07%,2015年该比例下降至3.65%。(2)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也呈现逐

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不大。(3)房产税和印花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略有上升,但变化幅度也不大。(4)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有明显的上升,2007年,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约为1.04%;2015年,该税种的贡献率上升至2.07%,翻了一翻。(5)土地增值税对云南省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也明显上升,2007年,土地增值税的贡献率为0.99%;2015年上升至4.65%,翻了四倍。(6)车船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也有明显的上升,2007年车船税占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为0.57%;2015年该比例达到1.28%。(7)耕地占用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同样有

所上升,2007年耕地占用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为0.84%,2015年上升为5.54%。(8)契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率有较大的波动,但总体来说是上升的。(9)烟叶税对云南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略有下降,但是幅度不大。

由此,从结构上来看,对云南省税收收入贡献较大的是共享税,尤其是营改增之后,初步估计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贡献之和超过60%。从云南省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对比情况来看,云南省主要偏重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二、影响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税源是否充足

在地方税体系中,一个具有充足税源特性的主体税种,其收入额应高于其他税种,且占地方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要在30%以上。以云南省为例,2007年至2015年,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平均值为857.397亿元。其中,营业税273.69亿元,占地方税总额的31.92%,不论是绝对额还是比重,都远高于其他地方税。收入排在第二位的是增值税,为134.96亿元,占比为15.74%。第三位企业所得税为107.72亿元,占比为12.56%。其他税种占比均在10%以下。可见,从税源充足性上看,还没有哪个税种到达或基本达到这一标准,即实现税源充足。

(二)税源是否稳定

税源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征税对象是否稳定,而征税对象稳定程度的高低又是相对得出的。具体到各征税对象,首先,财产税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稳定性最好的,特别是房产税以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其不易随纳税人的变化而波动,如发生纳税人收入变化、纳税人变更等,都不会对税源产生影响。其次,所得税是以各类收入所得作为征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税款会受纳税人的流动而波动,从而影响税源稳定性;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实质上是资本,而资本跟人员一样,也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同样对税源稳定性有影响。再次,商品税因受商品自由流通、交易地点多样等因素的影响,其流动性更高,税源的稳定性更差。云南省2007年至2015年的税收收入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从贡献率的变化来看,财产税中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对云南省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率都有不同程度

的上升;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云南省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逐年下降;商品税中的增值税的贡献率逐步下降。

(三)增长是否有潜力

一个地区的主体税种对其发展经济、实现政府职能意义重大。为了应对经济和财政收支的频繁波动,地方主体税种必须具有长期的增长潜力。我国目前以商品税为主,所得税和财产税的比重较小。营改增后我国地方税制结构的不足之

处凸显,可以判断,我国地方税发展会出现几大趋势:第一,商品税比重将下降。虽然营改增后增值税在表面上是上升的,但其产生的减税效应将使税额不增反降;依附于“三税”的城市维护建设会也会随之下降;而烟叶税的征税范围非常窄,其提升幅度也会十分有限。第二,所得税比重将有所提升。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社会公平重视程度的提升,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具有很大的提升幅度。第三,财产税、资源税比重将提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收入和人均财产存量也会增加,随之财产税也会增长。如房产税收入会随着政府出台的改革政策、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有所提升。三、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

(一)增值税作为暂时性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

由于营改增后地方亟待弥补财政缺口,而财产税又无法作为主体税种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因此,应考虑暂时寻找一个过渡期的主体税种,为改革赢得时间。综合考虑改革成本和税源充足性问题,应将增值税作为地方暂时性主体税种,一方面,增值税并非新税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改革阻力和纳税人税负的增加;另一方面,增值税可以缓解在改革过渡期内地方财政不足的情况。

第一,增值税的改革成本较低。首先,经过长期的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增值税制度都已十分完备。其次,增

值税是共享税,在中央和地方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就为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改革途径,即重新划分分配比例,而不是提高税率或扩大税基。由于这一途径只是重新划分收入比例,对于纳税人来说,不会增加税收负担,从而大大降低了改革阻力,改革成本相对较低。

第二,增值税可以保障财政收入充足。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营改增后,营业税消失,增值税的地方分享比例提升至50%,而增值税收入总额一直以来都是高于营业税的,因此,增值税短期内是可以保证财政充足,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

但是,与财产税和所得税相比,增值税的税基稳定性不够,不利于组织财政收入,发挥政府职能和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不稳定的税基还会促使地方政府采取不规范的政策招商引资,过渡干预市场,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增值税由于具有收入水平高,改革成本低的优势,可作为临时的地方主体税种,是我国主体税种改革的过渡措施。

(二)资源税、房地产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

1、理论可行性

第一,资源税、房产税具有非流动性特征。征税对象具有非流动性的税种是地方政府的理想财源。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极具流动性,地区间易造成“税收竞争”;流转税则易导致税负转嫁,造成税制扭曲。而资源税和房产税的税基固定,

符合地方税的属性要求,适合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第二,资源税、房产税符合地方税确定原则。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福利,是与地方税收收入相对应的,即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应由受益人负担。而资源税和财产税的确定原则即受益原则。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维护、水土治理、环境保护等都依赖于当地政府,直接受益者是本地的居民。一定区域内房产价值取决于该区域的环境、设施等主要因素,而教育、卫生、安全、交通等基础设施都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体现,因此,依据补偿原理,资源税、房地产税应划归为地方税。

2、现实可行性

第一,资源税、房产税的征?对象交叉重叠、具有共性特征。首先,土地属于自然资源,同时又构成房产价值;而房产和一些自然资源如矿产,都附着于土地,适合由地方管理。其次,自然资源、房产都会产生级差地租。由于资源、房产本身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加上本身的资质不同,其产生的价值和收益会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级差地租Ⅰ;由于不同生产效率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又会形成级差地租Ⅱ。这两种级差收入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调节。再次,资源和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可凭借所有权收取费用,如在将权利让渡给企业时,要向企业收取“土地出让金”、“矿区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这时政府和企业之间是平

等的关系;国家也可凭借其政治权利,向纳税人征收相关税收,如房地产税、资源税,这时的收入具有强制性的特征,体现分配关系。可见,资源税和房产税在征税对象上是交叉的,且具有共同特征,适合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共同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二,资源税、房产税具有收入稳定性和成长潜力。一方面,房产税具有特殊的征税对象,如房产、土地、耕地等,其存量能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增加并增值,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其税源充足,是地方财政的有力保障。此外,这一趋势会随着房产税改革,以及物业税的推行而日益显著。因此,房产税收入的稳定性及成长性,可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另一方面,对于资源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作为主要征税对象,既包括不可回收的,如石油、煤炭、天然气,也包括可回收的,如矿产资源;还有可再生的资源如森林、草场。而即使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探明的储量也可满足人类相当一段时期的需求,且一些可替代资源也不断被发现。另外,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在不断扩大,如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加入,将大大增加资源税的税源,特别是一些将旅游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资源税可成为其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大部分资源税划归地方,归属中央的资源只有海洋和石油,资源税实质已是地方税。许多地方直接将资源税收入用于矿管部门经费预算,特别是属于资源型

的地方,资源税被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的财政保障,财政贡献十分显著。因此,资源税也应是地方主体税种的必然选择。

零售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研究

零售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研究 营改增的全面实行带来了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地方主体税种的构建是税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從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探讨零售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问题,通过研究本文认为零售业税可以作为地方的主体税种。 标签:零售业税;主体税种 1零售业税的界定 关于零售业税的界定,吕冰洋认为零售税是针对消费者的零售商品征税,属于商品税的范畴[1]。还有学者认为,营改增之前的营业税以及零售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本质上就属于零售税的范围。 本文所研究的零售业税指的是商品在由零售商转至最终消费者时向消费者征收一种税,税基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指企业(包括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销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2] 2零售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理论分析 什么样的税种才能作为地方的主体税种?大多数学者认为地方的主体税种应该满足受益原则、征管便利原则、可持续原则和避免恶性税收竞争原则等,而零售业税税基宽广、收入稳定且可持续,而且符合受益原则,征管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零售业税可以作为地方的主体税种。 2.1符合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交换说,受益原则认为税收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遵循市场分配原则和规则公平。受益税作为一种交换关系或市场交易过程,很好地实现了受益与代价的对等,可以改进个人的福利水平,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受益原则是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负分配的标准,其理论依据是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了利益。受益原则的使用范畴为准公共产品,比如说水、电、气等。当然,零售税的课税对象主要为基本的生活用品和服务等消费,税收可以理解为购买公共产品的对价,对于私人商品而言,谁受益谁支付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原则,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同样可以从零售业税中体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受益原则。 2.2符合量能负担原则。 零售业税是对消费者的零售商品征税,一般来说,收入多的人在商品上的花

地税税种及税率

地税税种及税率(2009-11-24) (一)营业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均应缴纳营业税。 征税范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以及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 %,娱乐业税率为20 %。 纳税期限:每月十日前申报缴纳,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每季度十日前申报缴纳。 (二)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率:基本税率为33 %。另设两档照顾性税率: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 万元( 含) 以下的,减按18% 税率;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 万元以上10 万元( 含) 以下的,减按27 %税率。 纳税期限:季后十五日内预缴,年终四个月内汇算清缴。

(三)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率:(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 %—45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 %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 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 %的比例税率。 纳税期限:按月申报,次月七日内缴纳。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 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均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三资”企业暂不征收) 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 %;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纳税期限:每月十日前申报缴纳,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每季度十日前申报缴纳。

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分析

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日期:

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分析-企业管理论文 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分析 韩笑 中图分类号:R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08-05 1.引言 2012年1月1日,我国“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首先在上海开启试点,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在“1+7”行业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后续又逐步扩大到铁道运输、邮政电信业,目前,“营改增”的推广还剩下一年的时间。为了更加有序的推进增值税扩围,在现阶段的改革中,地方政府仍然对新增的增值税全权掌控,短期内用以缓解地方财政收入的“流失”。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增值税扩围的逐步完成,地方收入势必也会越来越少,地方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土地财政或者行政性收费等不规范收费行为。地方税体系中主体税种的缺失对地方财政收入、产业经济及其结构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急需新的主体税种替补来解决这一问题。 2.“营改增”后地方政府收支现状 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归属于地方税种的固定收入,二是由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收收入。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营业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其中,营业税是地方税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到了地方总体税收收入的32%,足以说明营业税在地方税种中的主体作用。2009至2013年间,营业税收入基本上是国内增值税份额的2-3倍,平均收入比重达到32%,

合肥市地方税主要税种讲解提纲

合肥市地方税主要税种讲解提纲 一、营业税 (一)、纳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 (二)、税率 1、税率3%行业有 交通运输业(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装卸搬运) 建筑业(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 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 2、税率5%的行业有, 金融保险业、转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销售不动产(销售建筑物及其他土地附着物)。服务业(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及其他服务业。 3、税率20%的行业有。娱乐业(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保 龄球、高尔夫球、游艺)。 4核算原则兼营不同税率的纳税人应当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三)计税依据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一般情况下应全额计税 特殊情况下应按差额计税 1.、交通运输业,总价减去国外部份,减去其他运输公司承运部份 2、旅游业,可减去国外部份,减去门票、交通、房费、餐费、和其他旅游团的费用 3、建筑业,总承包人的营业额减去分包给他人的价款后的余额。并是法定扣缴义务人 4、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减去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5、单位和个人转让不动产,可减除购买不动产的原值。 6、劳务公司的营业额为减去付减去代收转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办理社会保险 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7、从事广告代理业务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 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8、从事物业管理的单位,以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全部收入减去代业主支付的水、电、燃 气以及代承租者支付的水、电、燃气、房屋租金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9、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 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四)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1、单位和个人出租土地使用权、不动产的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土地、不动产所在地;单 位和个人出租物品、设备等动产的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出租单位机构所在地或个人居住地。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信单位提供电信业务的营业税纳税地点为电信单位机构 所在地。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单位提供的设计(包括在开展设计时进行的勘探、测量等 业务,下同)、工程监理、调试和咨询等应税劳务的,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单位 机构所在地。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单位通过网络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培训、信息和远程调 试、检测等服务的,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单位机构所在地。 5、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人从事运输 业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 6、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人转让其他无形资 产,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 7、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8、合肥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建筑安装项目,其纳税地点为项目所在地。方法是,项目 地应缴的税款,由该企业在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开具税票,指定缴入项目所在地的区级金库。如蜀山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高新区开发了一个项目,该企业在蜀山地税分局申报纳税时,对高新区开发项目应缴的税款,其入库级次栏中填写“区级5”,由该企业在其开户行直接划和金库。 二、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选取地方税主体税种:参考特征、潜力分析与总体思路

选取地方税主体税种:参考特征、潜力分析与总体思路

————————————————————————————————作者:————————————————————————————————日期:

选取地方税主体税种:参考特征、潜力分析与总体思路-行政 管理 选取地方税主体税种:参考特征、潜力分析与总体思路 苏扬 (吉林财经大学,长春130117) 内容提要:选取、培育新的地方税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体系是“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财税领域重要的改革内容。本文从“地方税”和“主体税种”两方面阐释选取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参考特征,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潜力分析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潜力,提出地方税主体税种选取的总体思路,从空间维度来看,应根据各地税源特点,确立各地区主体税种,不宜保持全国范围内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统一性,从时间维度来看,逐步形成以房产税为代表的财产税作为主体税的地方税收入格局。 关键词:地方税主体税种潜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44( 2015 )08-0062-05 [收稿日期]2014-12-22 [作者简介]苏扬,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现行地方税体系中主体税种不够明确,辅助税种税源贫乏,导致地方税收入增长乏力,进而妨碍了地方税体系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的发挥。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取和培育,是实现地方税制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选取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参考特征

从实现财政职能角度来看,一些具有周期性特征且收入较为稳定的税种、主要依托于居住地的税种及依据非流动性生产要素课征的税种适宜成为地方税(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1959年)。地方税主体税种,除了要满足“地方税”特征,还应满足“主体”特征,要保证地方税主体税种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入总额的比重突出。地方税主体税种应同时具备“地方税”和“主体”两大参考特征,以保证地方税主体税种选取的合理性。 (一)地方税 1.受益原则 地方税的选取应遵循“受益原则”。起源于洛克和休谟社会契约论的利益交换说,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使用价格或者说是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本,即纳税人以缴纳的税收购买社区提供的诸如卫生、教育、治安等公共服务。①选取地方税种需遵循“受益原则”,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能够将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用于本地公共产品的提供,并且地方政府为本地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所产生的效应范围仅限于本辖区,不会出现利益外溢现象,并且公共产品的提供为本辖区内纳税人带来相应的收益,该收益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地弥补辖区内纳税人缴税发生的支出。基于受益原则,纳税人缴纳的税收越多,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的益处越多,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越好。 2.避免恶性税收竞争原则 地方税的选取应遵循“避免恶性税收竞争”原则。如果某一地方政府想增加本辖区内的地方税收收入,就会通过降低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居民和企业迁移到本辖区来,这样就会使其他地方政府也容易采取类似的税收优惠来争取更大的税基进而增加地方税收收入。各个地方政府实施的税收竞争策略,将会导致

国税地税税种一览表

国税一览表 一、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3%,应交税额=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3% 二、消费税: 征收围:烟、酒、珠宝、首饰、护肤品、鞭炮、汽油、柴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等11种商品。 征收率:分14个档次,最低3%,最高45%。 地方税费一览表 一、营业税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省财政厅 省地方税务关于调整煤炭资源税额标准的通知》(湘财税〔2005〕 102号) 资源税税目税率表

除法定税率以外,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征收中,地税部门对不具备查账征收的企业实行1%-5%比率附征。 四、个人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市地方税务局关于重新修订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附征率的通知》(郴地税发〔2008〕1号) 项目和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额减除3500元费用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税率表如下: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3500元 全月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对于在中国境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在计算其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除了可以按月减除费用3500元以外,还有附加减除费用。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税办法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生产、经营收入总额减除与其收入相关成本、费用、损失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税率表如下: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年度生产、经营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全年应该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际征收中,地税部门对不具备查账征收的个体生产经营所得实行1%-5%比率附征。 (3)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税办法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前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计算应纳税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项目收入额-800元(或者应税项目收入额×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5)财产转让所得计税方法

主要税种税率表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w# [5 X4 E# C, l- K- @+ h 1.税收的概念( ^' A9 |5 G4 q: u' a1 Z 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范,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e& f7 C6 w( H) h1 y0 w 2.税收的作用]5 c" c: _ H$ p* ?7 q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x y( Y3 [$ [5 H* L, |6 U a1 W0 E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H* ^! G1 ^- k# |' k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和税收制度预先规定每一种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征税标准等,征纳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固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法定标准征收,二是连续征收。 (三)税收的分类 税收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代表税种 征税对象流转税 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所得税 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 类 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资源税 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行为税 类 印花税、屠宰税 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工商税 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 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关税类进出口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 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中央税关税、消费税 地方税营业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中央地 方共享 税 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 计税标准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

营改增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开题报告.pdf

附表1: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营改增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 学生姓名:学号: 系:专业: 指导教师: 2016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 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生效。 2.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上,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 开题报告的字数须2000字以上。开题报告中,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应在1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 4.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4年9月26日”或“2014-09-26”。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012年1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上海市拉开序幕,试点行业为交通运输业(暂不包括铁路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2013年8月,该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且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2014 年1月,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被纳入试点范围,至此交通运输业全部实行“营改增”。2014年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决定自2014年6月起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推进,地方税体系中收入规模最大、最为稳定的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正逐渐缩小,其主体税种缺失的问题将更加凸显。长期以来,对地方政府而言,营业税都是其重要收入来源,而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的增值税的收入规模则相对较小。所以,一旦将原本课征营业税的项目改为课征增值税,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将会出现明显下降。而且,“营改增”作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之一,若考虑其减税因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将更加明显,其依靠现行地方税体系筹集收入以提供公共服务、履行政府职责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地方财力也会更加紧张。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营业税在地方税体系中逐渐丧失主导地位,使其不再有能力担起主体税种的重任,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财力受到一定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与培育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势在必行。通常而言,地方税主体税种是在地方税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收入来源稳定,能为地方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地方税主体税种往往还具备税源充足、调控能力强、征管便利等特征,如果缺失,不仅地方政府通过地方税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能力受到影响,而且地方政府职能的 履行与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将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地方政府没有了充足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坚实的经济支撑,制约了税收调节功能的有效发挥,更严重的还可能迫使地方政府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这都将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因我国幅员辽阔,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各地的地方税构成情况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在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确保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能够与东部发达地区获得同样充裕的税收收入。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以“营改增”为契机,对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既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税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地方税制的关键。

国税及地税各种税种及其计算方法

1、增值税 小规模:生产加工企业:税率3% 计算方法:含税收入/(1+税率)*税率)=应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税率17% 、13% 税负率(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1% 计算方法:销项税-进项税-上期留抵进项税=应纳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企业)税率25% 计算方法:A、查账征收(按利润征收)=利润总额*25% B、核定征收(一般是收入核定) 商业:=收入*4%*25% 服务行业:=收入*10%*25% 生产加工企业:=收入*5%*25% 交通运输业:=收入*7%*25% 建筑业:=收入*8%*25% 二、常见地税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 1、营业税(不同行业税率不同) 一般性服务行业:5%,包括咨询服务、货运代理、广告业、金融保险、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 特殊行业:建筑工程安装业、邮电业、交通运输: 3% 娱乐业:20% 计算方法:=营业收入*税率 广告业、货运代理业:=(收入-成本)*5% 代表处(外资)、办事处(内资):按费用核定收入纳税(将费用换算成营业额) 计算方法:营业收入=总费用/(-1-15%) 营业税=营业收入*5% 代缴代扣业:劳务中介、物业管理:=(收入-成本)*5% 2、城建税1%、5%、7%教育费附加3%、河道管理费1%、地方教育附加2% 计算方法:增值税+营业税*税率增值税+营业税*税率(注:外资企业不交教育费附加)3、文化事业建设费(广告业)3%、4% 文化体育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3% 广告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4% 4、个人所得税(税率:5%—45%见附表) 境内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境外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48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他:如一次性意外收入(如中奖等):=收入*20% 5、印花税 账本印花税:建账开始,每本账应贴一张印花税票(5元/张) 实收资本印花税:=实收资本*万分之五 合同印花税:=合同交易金额*万分之五 企业所得税 税率目前是按所得税法规定核算的企业所得额小于3万按18%,3万-10万按27%,10万以上按33% 营业税税金=营业收入×税率(交通、建筑、邮电、文化体育业税率3%服务业5%)

地税税种及税率

地税税种及税率 税收分三类: 1、国税征收; 2、地税征收; 3、国税与地税共享征收。 一、国税征收: 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地税征收: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 三、国税与地税共享征收: 1、增值税: 国税75%,地税25%; 2、营业税: 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国税,其余部分归地税; 3、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国税,其余部分国税与地税按60%与40%比例共享。 4、个人所得税: 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 5、资源税: 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国税,其余归地税。

6、xx 维护建设税: 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国税,其余部分归地税。 7、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国税,其余6%和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税。 二、主要税种的税率 1、营业税按提供的服务收入5%缴纳;文化体育业等3%;娱乐业20%缴纳; 2、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7%缴纳;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2%缴纳; 5、文化事业建设费按广告、娱乐业收入的3%缴纳; 6、印花税: 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 7、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 8、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 1.2%缴纳; 9、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 10、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3万元以内18%,3 万元至10万元27%,10 万元以上33%); 11、发放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地方税收各税种税率一览表

地方税收各税种税率一览表

2009年3月30日

地方税税种及税率 一、营业税 1、交通运输业: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3% 2、建筑业: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3% 3、金融保险业:5% 4、邮电通信业:3% 5、文化体育业:3% 6、娱乐业: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游艺5%—20% 7、服务业: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及其他服务业5% 8、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5% 9、销售不动产:销售建筑物及其他土地附着物5% 二、城建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如下: 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 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三、资源税 税目税额幅度 原油8-30元/吨 天然气2-15元/千立方米 煤炭0.3-5元/吨 其他非金属矿原矿0.5-20元/吨或者立方米 黑色金属矿原矿2-30元/吨 有色金属矿原矿0.4-30元/吨 盐 固体盐10-60元/吨 液体盐2-10元/吨 四、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一、大城市1.5元至30元; 二、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三、小城市0.9元至18元; 四、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 六、房产税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纳的,税率为1.2%;

个人所得税:未来主体税种的必然选择(一)

个人所得税:未来主体税种的必然选择(一)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主体税种 个人所得税成为主体税种是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的选择。同时遵循税制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个人所得税种向主体税种迈进是可能的。 一、按主体税种的地位与方向推动个人所得税成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重塑政府与公民个人关系的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与个人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两者的关系是公共管理者与纳税人的关系。政府通过征税获得其行政的财力,提供公共产品,个人通过纳税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每个享受公共产品的人都应向政府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也是税负公平的基本原则:政府行政建立在公民个人纳税的基础之上,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不存在脱离纳税人的政府,也不存在游离于政府之外的个人。每个有纳税能力的人都纳税,既是唤起公民监督政府的动力,也是施加给政府廉洁行政的压力,是民主行政的基础,是塑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个人新型关系的途径。 2.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 公共财政一方面包括为了公共目的,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另一方面是从公众手中取得资金:从运行的角度看,这一过程必须公开透明,政府财政行为要接受公众监督。个人所得税最能满足这一要

求,对于我国从“计划税”向“显性税”转轨的财政体制来说尤其重要。这能够唤起并确立政府和公众双方,也就是“纳税人意识”,一方面政府花钱要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公众也会产生积极主动参与财政管理和监督的“冲动”。这是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最基本要求。 3.组织财政收人的需要 转轨以来财政入不敷出,债务日益沉重,当下之计是尽快提高财政收入能力。在税收构成中,关税的增长潜力在加入WTO以后会越来越小,农业税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限制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增加,国有企业所得税在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之前难见起色,集体企业受到市场竞争及自身的局限发展也受到重重阻力,企业所得税增长幅度也不可能太大。现在课征不足的税种只有个人所得税。在国民收入分配主体分配格局中,个人收入占比重过高。根据1992-1996年的数据,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在GNP初次分配格局中的所占比重平均为64.80:19.34:15.86,在最终分配格局中的所占比重平均为64.20:12.45:18.35,这表明征收个人所得税具有足够的潜力。目前,应该转换筹资机制,把它看作是个人所得税的应税税基,变向社会发债为向个人征税。这是解决财政困境的治本之计。因此,从增加财政收入能力的角度看,个人所得税应承担起组织财政收入的重任。 4.发挥税制调节功能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它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事实上,收入的集中化与不平等正开始妨碍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在这个意

地税税种及税率

地税税种及税率 (2009-11-24 09:16:51) (一)营业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均应缴纳营业税。 征税范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以及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 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 5 %,娱乐业税率为 20 %。 纳税期限:每月十日前申报缴纳,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每季度十日前申报缴纳。 (二)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率:基本税率为 33 %。另设两档照顾性税率: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 3 万元 ( 含 ) 以下的,减按 18% 税率;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 3 万元以上 10 万元 ( 含 ) 以下的,减按 27 %税率。 纳税期限:季后十五日内预缴,年终四个月内汇算清缴。 (三)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率:(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5 %— 45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5%— 35 %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 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 20 %的比例税率。 纳税期限:按月申报,次月七日内缴纳。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地方税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核心问题就是要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我国当前的地方税收入很不稳定,地方政府的各项职能无法充分满足。如何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其他国家的经验也只能作为一种趋势借鉴,我国进行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具体方案。本文以云南省为例,从地方税收结构入手,分析了影响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继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构建地方税体系及完善地方税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税地方税主体税种云南省一、云南省税收结构概况 长期以来对云南省而言,营业税是云南省地方税收收入中贡献最大的税种,贡献率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增值税;排名第三的是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云南省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总体贡献程度高达60.22%,2007-2015年云南省各税种占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和云南省分享税收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情况通过表1呈现。 从贡献率的变化而言,增值税的贡献率逐步下降。2007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22.64%;2015年,该比

例降低至15.72%。企业所得税占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持?m 下降,从2007年的14.71%下降至2015年的12.18%。然而,营业税占云南省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持续上升,2007年为29.7%,2014年为30.37%,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高达34.45%。具体的变化趋势请参见图1。 除此之外,其他税种对云南省税收收入的贡献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1)个人所得税对云南省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逐年下降,2007年个人所得税占云南省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5.07%,2015年该比例下降至3.65%。(2)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也呈现逐 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不大。(3)房产税和印花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略有上升,但变化幅度也不大。(4)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有明显的上升,2007年,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云南省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约为1.04%;2015年,该税种的贡献率上升至2.07%,翻了一翻。(5)土地增值税对云南省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也明显上升,2007年,土地增值税的贡献率为0.99%;2015年上升至4.65%,翻了四倍。(6)车船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也有明显的上升,2007年车船税占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为0.57%;2015年该比例达到1.28%。(7)耕地占用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同样有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英文题目: 学生姓名: 院系: 届别: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二0 一年月

摘要 地方税体系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税,税种以及点多面广,如果治理不善,就会造成使用人力较多,消费时间较长,征收的成本高。因此。合理安排地方税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不同的税种,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因地制宜,并且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高效的完成征税任务,完善征税体系。对于我国目前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其结果的根本原因,并且从中得出治理其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一些操作建议。 关键词:地方税;体系;完善

Abstract The local tax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reform of the tax system,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tax system in China. Local taxes, taxes and over a broad area, if poor governance, it will cause more human and consump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cost of collection. Therefore in the local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tax on different and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same tax,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using various management method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tax, tax stipulated in the law, improve local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ocal tax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ivision of local tax power, tax structure design and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local tax; system; perfect

国税地税征收税种及税率[1]

国税: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3% 应交税额=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3% 消费税 一、烟 1.甲类卷烟45% (现在为56%) 包括进口卷烟;白包卷烟;手工卷烟 比例税率: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在50元(含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定额税率:每标准箱(5000支,下同)150元 2.乙类卷烟30% 比例税率: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在50元(含50元,不含增值税) 定额税率:每标准箱(5000支,下同)150元 3.雪茄烟25% 包括各种规格、型号的雪茄烟 4.烟丝30% 包括以烟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不经卷制的散装烟。 二、酒及酒精 1.粮食白酒20% 定额税率为0.5元/斤(500克)或0.5元/500毫升 2.薯类白酒20% 用甜菜酿制的白酒,比照薯类白酒征税。 定额税率为0.5元/斤(500克)或0.5元/500毫升 3.黄酒240元 /吨

包括各种原料酿制的黄酒和酒度超过12度(含12度)的土甜酒。 4.啤酒220元/吨 包括包装和散装的啤酒。 无醇啤酒比照啤酒征税。每吨出厂价(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在3000元(含3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单位税额250元/吨; 在3000元以下的,单位税额220元/吨 5.其他酒10% 包括糠麸白酒,其他原料白酒、土甜酒、复制酒、果木酒、汽酒、药酒用稗子酿制的白酒比照糠麸酒征收。 6.酒精5% 包括用蒸馏法和合成方法生产的各种工业酒精、医药酒精、食用酒精 三、化妆品30% 包括成套化妆品 四、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1.金银首饰5% 仅限于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首饰,以及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的镶嵌首饰。 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2.非金银首饰10% 包括各种珠宝首饰和经采掘、打磨、加工的各种珠宝玉石 在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四、鞭炮、焰火15% 包括各种鞭炮、焰火。 体育上用的发令纸,鞭炮药引线,不按本税目征收。 五、护肤护发品 自2006年4月1日起停止征收。 六、高尔夫球及球具10% 七、高档手表 20% 八、游艇10% 九、木制一次性筷子5% 十、实木地板5% 十一、成品油

国税及地税各种税种及其计算方法

一、常见国税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 1、增值税 小规模:生产加工企业:税率3% 计算方法:含税收入/(1+税率)*税率)=应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税率17% 、13% 税负率(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1% 计算方法:销项税-进项税-上期留抵进项税=应纳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企业)税率25% 计算方法:A、查账征收(按利润征收)=利润总额*25% B、核定征收(一般是收入核定) 商业:=收入*4%*25% 服务行业:=收入*10%*25% 生产加工企业:=收入*5%*25% 交通运输业:=收入*7%*25% 建筑业:=收入*8%*25% 二、常见地税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 1、营业税(不同行业税率不同) 一般性服务行业:5%,包括咨询服务、货运代理、广告业、金融保险、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 特殊行业:建筑工程安装业、邮电业、交通运输: 3% 娱乐业:20% 计算方法:=营业收入*税率 广告业、货运代理业:=(收入-成本)*5% 代表处(外资)、办事处(内资):按费用核定收入纳税(将费用换算成营业额) 计算方法:营业收入=总费用/(-1-15%) 营业税=营业收入*5% 代缴代扣业:劳务中介、物业管理:=(收入-成本)*5% 2、城建税1%、5%、7%教育费附加3%、河道管理费1%、地方教育附加2% 计算方法:增值税+营业税*税率增值税+营业税*税率(注:外资企业不交教育费附加)3、文化事业建设费(广告业)3%、4% 文化体育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3% 广告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4% 4、个人所得税(税率:5%—45%见附表) 境内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境外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48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他:如一次性意外收入(如中奖等):=收入*20% 5、印花税 账本印花税:建账开始,每本账应贴一张印花税票(5元/张) 实收资本印花税:=实收资本*万分之五 合同印花税:=合同交易金额*万分之五 企业所得税 税率目前是按所得税法规定核算的企业所得额小于3万按18%,3万-10万按27%,10万以上按33%

六大税种引领税制改革

六大税种引领税制改革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完善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改革目标是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 ......制度。下一步营改增范围将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十二五”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目标,相应废止营业税制度,适时完成增值税立法。 ?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进征收环节,增强消费税的调节功能。 ?加快煤炭资源税改革。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 ....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 ?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按照重在调控、清费立税 ....、循序渐进、合理负担、便利征管的原则,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进一步发挥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由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强调研,立法先行,扎实推进。 ?探索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抓紧修订《税收征管法》等。

改革税种和完善税收体系 优化税制结构。这是税制改革的要点。改革目标重点包括逐步提升直接税比重,与货物和劳务税一起构成政府收入的主体,研究推进环境、资源、财产等方面的税制改革,以构成更为完整的现代税制体系,以匹配现代财政制度,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具体来说,要加大间接税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包括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要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促进社会公平。包括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制,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财力,包括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和环境保护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拓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等。 1.流转税体系的完善。 (1)推进增值税改革。增值税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转型 .., 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由于不包括固定资产中的小动 产部分,所以并不彻底;二是扩围 .......。 ..,即将增值税的实用范围扩大到服务行业当前进行的“营改增”,正是完善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的重要步骤。 目前的“营改增”是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头戏”,其经济效益是多方而的,但是,“营改增”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地方收入的冲击。营业税作为地方财力的主要来源,近一年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自保持在26%一29%之间,地方收入的减收是“营改增”推行中无法回避的,这就需要对财政收支的划分作适当调整:将相关税种划归地方支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将财产税作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等。 另外,目前“营改增”中的税率有多档,与增值税的中性原则不相适应。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应“适当 ... 简化税率”,以 ...。 .......2.~.3.档为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