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探究基本方法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探究基本方法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探究基本方法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探究基本方法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一、基本原则

药品获准上市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证批间产品质量一致性有重要作用。当药品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地点和生产规模等发生变更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是比较变更前后产品相似性或差异程度的重要方法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微小的处方、工艺、产地等方面变更,一般通过溶出度和释放度比较研究已可以证明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方法需符合药典有关规定。由于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可能需采用与原上市注册时不一致的方法,此时应注意进行相应的方法学验证,注意研究这些方法对区分药品质量及体内行为的分辨能力。

二、药物溶出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口服固体制剂给药后体内吸收主要依赖于制剂中药物溶解、溶出及药物在胃肠道的通透性等方面,基于这一过程中药物溶解、溶出的重要性,体外药物溶出行为与体内药物吸收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关的。药物的水溶解性、药物对肠壁的通透性是溶出比较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特性的药物研究工作侧重点不尽相同。

药物水溶解性、通透性本文附注有相应说明,具体界定及研究工作可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

如果无法判定药物是属于高通透性,还是低通透性的,建议根据

药物的水溶解性,分别参照下述1.2项或1.3项进行变更前后溶出行为比较研究。

1、实验方法

1.1、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高通透性的

一般认为餐后胃平均保留(排空)T50%是15~20分钟。因此,当此类药物在0.1N盐酸中15分钟溶出85%以上时,一般认为药物体内吸收速度与程度不再依赖于胃排空速率,这种情况下,只要处方中不含显著影响药物吸收的辅料,药品一般不会有生物利用度方面的问题。反之,如果药物溶出比胃排空速率慢,则需要在多种介质中对药物溶出行为进行考察。

此类药物溶出比较试验介质建议首先选择900mL0.1N HCl,可采用药典收载的转蓝法(转速100rpm),也可选择药典收载的桨法(转速50rpm)。如果15分钟内药物溶出85%以上,则不需要再比较其他pH条件下或介质中药物溶出情况。

如果15分钟内药物溶出未达到85%,则需要按下述1.2或1.3对变更前后溶出行为进行比较。

1.2、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低通透性的

此类药物由于通透性低而溶解性好,体内吸收的主要限速步骤是药物的渗透过程,而不是药物的溶出过程。因此,一般不需要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产品变更前后溶出情况。溶出比较研究可选择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检查方法进行,如标准中未收载溶出度检查方法,可选择产品申请上市注册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中选择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一般每批样品至少采用12个剂量单位(如片剂为12片,胶囊为12粒)进行测定,除0时外,一般至少选择3个时间点进行测定,如5、15、30、45min,或采用其他适宜的时间间隔取样,直到药物溶出90%以上或达到溶出平台,计算各时间点药物溶出百分比,绘制每批样品药物溶出曲线。除0时外,第1个时间点的变异系数不得过20%,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的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参考文献6]。

各批样品测试需采用相同的仪器,尽可能在同一天进行。

1.3、原料药属于低溶解性、高通透性的(盐酸埃克替尼)

由于此类药物通透性高,药物的溶出过程可能成为体内吸收的限速步骤,因此,建议考察不同pH条件下变更前后药物溶出情况,可选择水、0.1N盐酸及pH 4.5~7.5缓冲液三种介质进行比较。对于胶囊或含明胶包衣的片剂,可采用含酶的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进行。如无特殊情况,溶出比较研究一般不使用含有机溶剂的介质(如乙醇-水体系)进行。如有充分的依据,介质中可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果原料药或处方中辅料属于pH非敏感型的,溶出曲线比较可仅采用2种缓冲体系进行。

一般每批样品至少采用12个剂量单位(如片剂为12片,胶囊为12粒)进行测定,除0时外,一般至少选择3个时间点进行测定,如5、15、30、45min,或采用其他适宜的时间间隔取样,直到药物溶出90%以上或达到溶出平台,计算各时间点药物溶出百分比,绘制每批样品药物溶出曲线。除0时外,第1个时间点的变异系数不得过20%,从第

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的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参考文献6]。

各批样品测试应采用相同的仪器,尽可能在同一天进行。

2、比较方法

变更前后溶出曲线比较可采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进行。

溶出曲线比较通常选择非模型依赖方法,如可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比较变更前后溶出行为的相似性,当f2数值在50~100范围认为两条溶出曲线是相似的。

f2=50·log{[1+(1/n)∑=n t1(R t-T t)2]-0.5100}

上述公式中n为时间点(n≥3),R t是变更前制剂药物溶出平均百分数,T t是变更后制剂药物溶出平均百分数。采用相似因子比较法需满足以下条件:

●取样时间点除0时外,至少有3个

●每个处方样品至少采用12个剂量单位

●计算时药物溶出达到85%以上的时间点只能选取一个

●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保证药物溶出90%以上或达到溶出平台

如果药物在15min内溶出达到85%以上,可以认为两批产品溶出行为是相似的,不需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分析判定。

溶出曲线比较也可采用模型依赖法,即一些用于描述药物溶出曲线的数学模型,如线性模型、Weibull模型等。如果可以提供充分的

依据和数据分析,这些证明溶出行为相似性的统计学方法也是可以接受的。统计学比较一般先根据变更前的代表性批次的溶出曲线,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建议采用不超过三个参数的模型(例如线性、二次方、对数、概率和Weibull模型),再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基于对已批准的标准批次的测试单位(例如胶囊或片)的匹配模型的参数变化设置相似区间,以测试批次和参比批次间的模型参数计算MSD,估计在两个批次间真实差别的90%可信区间,比较可信区间和相似区间的限度。如果可信区间是在相似区间的范围内,则认为测试批次与参比批次有相似的溶出曲线。

三、药物释放研究比较基本方法

1、实验方法

1.1、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处方、工艺、产地等变更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显著影响,需注意对变更前后不同pH条件下药物释放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和了解。除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释放度检查方法外,释放行为比较研究建议另外选择至少三种介质进行,如水、0.1N盐酸、pH4.5及pH 6.8的缓冲液。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释放介质中可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

一般每批样品至少采用12个剂量单位进行测定,除0时外,建议在开始检查后1、2、4小时(4h后每间隔2小时)取样直到药物释放80%以上或达到平台[参考文献4],计算各时间点药物释放百分比,绘制每批样品药物释放曲线。各取样时间点变更前后样品药物释放数

据的平均值之差应小于15%[参考文献4]。

各批样品测试需采用相同的仪器,尽可能在同一天进行。

1.2、肠溶制剂

肠溶制剂处方、工艺、产地等变更后,需注意对变更前后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药物释放情况进行全面考察。除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释放度检查方法外,建议采用标准中规定的释放度检查仪器,依次考察在0.1N盐酸中(2小时)及pH4.5~7.5缓冲液中药物释放情况,除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规定的转速外,需考察其他两种转速条件下药物释放情况。例如,如果标准中释放度检查采用转篮法,则转速可选择50、100、150rpm进行考察;如标准中释放度检查采用桨法,转速可选择50、75、100rpm。

一般每批样品至少采用12个剂量单位(如片剂为12片,胶囊为12粒)进行测定。取样时间除0时及在0.1N盐酸中考察2小时外,可在缓冲液中15、30、45、60、120分钟取样,或采用其他适宜的时间间隔取样,直到药物释放80%以上或达到平台[参考文献4],计算各时间点药物释放百分比,绘制每批样品药物释放曲线。各取样时间点变更前后样品药物释放数据的平均值之差应小于15%[参考文献4]。

各批样品测试应采用相同的仪器,尽可能在同一天进行。

2、比较方法

变更前后释放曲线比较可采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进行。

释放曲线比较通常选择非模型依赖方法,如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的方法比较变更前后释放行为的相似性,当f2数值在50~100范围,则

认为两条释放曲线是相似的。

f2=50·log{[1+(1/n)∑=n t1(R t-T t)2]-0.5100}

上述公式中n为时间点,R t是变更前制剂药物释放平均百分数,T t是变更后制剂药物释放平均百分数。采用相似因子比较法需注意满足以下条件:

●取样时间点根据剂型特点及产品特点合理设置(详见正文)

●每个处方样品至少采用12个剂量单位

●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释放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且各取样时间点变更前后样品药物释放数据的平均值之差应小于15%

●保证药物释放80%以上或达到释放平台

释放曲线比较也可选择模型依赖法。如果可以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数据分析,这些证明释放行为相似性的统计学方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附注】

1、药物的水溶解性

主要反映药物在生理pH条件下的溶解性情况。研究工作一般在37±1℃条件下,pH1~7.5的水性介质中进行测定,绘制被测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可根据药物的离子化特性选择pH测定点,例如,当药物的pka为3~5时,药物的溶解度建议在pH=pk a, pH=pk a+1, pH=pk a-1, pH=1和pH=7.5处测定。药典收载的缓冲溶液可用于药物溶解度的研究。

药物水溶解性可根据pH1~7.5范围溶解药物单次最大给药剂量

的介质的体积来决定。在pH1~7.5范围,如果单次最大给药剂量的药物可溶于不多于250 ml的介质中,则该药物认为是高溶解性的。

2、药物的通透性(Permeability)

药物通透性分类以测定药物透过人体肠壁膜量为直接依据,而药物在人体吸收程度(指药物吸收比例,而不是系统生物利用度)只是间接依据。

药物通透性的测定可采用人体实验方法或其他能预测药物体内吸收程度的非人体实验方法。人体实验方法包括质量平衡法、绝对生物利用度法和小肠灌流法等。多数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变异程度大,一般应优先考虑采用其它方法。以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测定口服原料药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某些情况下可以间接反映药物吸收情况,如无法证明药物在胃肠道内是否稳定的情况下,药物吸收程度达到90%以上时,该药物被认为是高通透性的。其他能预测药物体内吸收程度的非人体实验方法也可作为判定药物通透性的依据,如使用适宜的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或在体灌肠研究,使用人或动物肠组织样本进行体外通透性实验,体外表皮单层细胞培养通透性实验。上述实验可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考虑药物在透过胃肠壁膜前可能会有部分降解,为证明药物从胃肠道消除是由于药物透过胃肠壁膜而不是发生降解,研究中需注意考察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多数情况下,一种实验方法已经可以说明药物的通透性(如90%以上的药物可在尿中回收)。当一种方法不能确定药物的通透性时,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此外,药物的化学结构或某种理化性质(如分

配系数等)也可为药物通透性提供有用的信息。

对于前体药物,其通透性取决于前体药物向活性药物转化的机制和部位。如果前药在透过肠壁膜后转化为活性药物,则需测定前药的通透性;反之,如果前药在胃肠道内已就转化为活性药物,则应测定药物的通透性。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1007-273X(20 11) 12-0033-01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 织或管腔中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给药少、 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现将畜禽几种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介绍如 ,供参考。 1 注射原则 1.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术者须消毒,所用注射器必 须是经过清洗消毒 的。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 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 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 待碘酊干后用 75% 酒精以同样方法脱 碘,酒精干后方可注射。 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药品有无变质、混浊、沉淀、 变色,药物是否 已过有效期以及药品包装有无破损等现象。如果混合注射两 种以上药液,应注意查对有无配伍禁忌。注射前应排出注射 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子。 1.3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 根据注射动物、药物类型及 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 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炎症部位、硬结、 瘢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中图分类 t=r. 号 S85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次性注射器及针头应做到一畜一套。可重复利用的注 射器及针头,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注射结束后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 注射方法 2.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方 法。凡是 易溶解、无强烈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等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于皮 肤皱褶处的三角形凹窝刺入皮下约2?3cm,回抽活塞不见回 血,针头可自由活动时,即可推动活塞注入药液。注射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拔出针头,再用碘酒涂布针孔。注射药量大时,可采取分点注射法。 2.2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内的方法。肌肉内 血管丰 富,注射后药液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液,疫苗的接种大多采用肌肉注射法。凡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可进行肌肉注射。猪、羊多在颈侧部,大家畜在臀部和颈侧部,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 品? ?? ?名? ?? ?? ?? ?备? ???? ?? ?注 1细胞色素C注射液?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

3青霉素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v钾片剂? ??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 14胸腺素注射剂? ?? ??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 15白喉抗毒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3) 16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 ??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4) 17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 ?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6)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外文缩写速查表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qh每1小时一次st立即 q2h每2小时一次prn需要时(长期)q3h每3小时一次sos必要时 q4h每4小时一次Dc停止 q6h每6小时一次Aa各 qd每日一次Ad加至 bid每日两次Rp,R处方 tid每日三次Inj注射 qid每日四次Po口服 qod隔日一次OD右眼 biw每周两次OS左眼 qm每晨一次OU双眼 qn每晚一次AD右耳 am上午AS左耳 pm下午AU双耳 12n中午12点ID皮内注射 12mn午夜12点H皮下注射 hs睡前IM/im肌内注射 ac饭前IV/iv静脉注射 pc饭后ivgtt静脉滴注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qh st q2h prn q3h sos q4h Dc q6h Aa qd Ad bid Rp,R tid Inj qid Po qod OD biw OS qm OU qn AD am AS pm AU 12n ID 12mn H hs IM/im ac IV/iv pc ivgtt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拉丁语全拼qh每1小时一次 q2h每2小时一次 q3h每3小时一次 q4h每4小时一次 q6h每6小时一次 qd每日一次quaque die bid每日两次bis in die tid每日三次ter in die qid每日四次quater in die qod隔日一次 biw每周两次 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 am上午 pm下午 12n中午12点 12mn午夜12点 hs睡前 ac饭前 pc饭后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st立即 prn需要时(长期)sos必要时 Dc停止 Aa各 Ad加至 Rp,R处方 Inj注射 Po口服 OD右眼 OS左眼 OU双眼 AD右耳 AS左耳 AU双耳 ID皮内注射 H皮下注射 IM/im肌内注射 IV/iv静脉注射 ivgtt静脉滴注

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

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介电常数: 2.助溶剂: 3.增溶剂: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药物的介电常数和溶剂的介电常数越接近,药物在该溶剂中溶解性越好。( ) 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脂质接近,因此常用作模拟生物膜测定分配 系数。( ) 3.通常所测定的溶解度是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6.将维生素K3制备成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改变维生素K3的药理作用。( ) 7.在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顺序为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 8.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的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9.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10.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 11.苯巴比妥在2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00ml,在4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 /100ml,在90%乙醇中溶解度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 12.碘溶解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增溶。( ) 13.灰黄霉素溶解时加人胆酸钠的目的是增溶。( ) 14.药物溶液的pH值的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的溶解 度。( ) 15.药物的pK a越大,碱性越强。( ) 16.同一药物的多晶型中,亚稳定型比稳定型的溶出速率与溶解度均大。( ) 17.药物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吸收,吸收也越快。( ) 18.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 ) 19.介电常数大的药物其极性小,介电常数小的药物极性大。( ) 20.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 三、填空题 1.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时药物在该溶剂中的 溶解度,反之,则。 2.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3.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4.增溶剂对难溶性药物的主要作用有;;。 5.用聚山梨酯80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进行增溶时,正确的加入方法是。 6.药物的溶出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可分为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12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四章注射法 第五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重点: 1、常用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2、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 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难点: 1、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 2、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 学时分配: 第四章注射法............................................. 第一节注射原则.................................... 5min 第二节药液抽吸法................................. 5min 第三节常用注射法................................ 35min 第五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7min 第二节链霉素过敏实验法............................. 8min 第三节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 8min 第四节普鲁卡因与碘过敏实验法 (8) 教学内容: 第四章注射法 第一节注射原则 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工作人员自身准备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齐,注射后洗手。 2.注射部位常规皮肤消毒,保持无菌。 3.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的针梗、针尖、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菌。(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六)注射药物要现配现用 (七)排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八)检查回血 (九)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的体位,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 3.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快而推药慢而且均匀 4.同时注射物的配伍禁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后注射刺激性 较强的药物,同时注意药忌 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针头宜粗长且进针要深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一、基本原则 药品获准上市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证批间产品质量一致性有重要作用。当药品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地点和生产规模等发生变更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是比较变更前后产品相似性或差异程度的重要方法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微小的处方、工艺、产地等方面变更,一般通过溶出度和释放度比较研究已可以证明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方法需符合药典有关规定。由于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可能需采用与原上市注册时不一致的方法,此时应注意进行相应的方法学验证,注意研究这些方法对区分药品质量及体内行为的分辨能力。 二、药物溶出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口服固体制剂给药后体内吸收主要依赖于制剂中药物溶解、溶出及药物在胃肠道的通透性等方面,基于这一过程中药物溶解、溶出的重要性,体外药物溶出行为与体内药物吸收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关的。药物的水溶解性、药物对肠壁的通透性是溶出比较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特性的药物研究工作侧重点不尽相同。 药物水溶解性、通透性本文附注有相应说明,具体界定及研究工作可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 如果无法判定药物是属于高通透性,还是低通透性的,建议根据

药物的水溶解性,分别参照下述1.2项或1.3项进行变更前后溶出行为比较研究。 1、实验方法 1.1、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高通透性的 一般认为餐后胃平均保留(排空)T50%是15~20分钟。因此,当此类药物在0.1N盐酸中15分钟溶出85%以上时,一般认为药物体内吸收速度与程度不再依赖于胃排空速率,这种情况下,只要处方中不含显著影响药物吸收的辅料,药品一般不会有生物利用度方面的问题。反之,如果药物溶出比胃排空速率慢,则需要在多种介质中对药物溶出行为进行考察。 此类药物溶出比较试验介质建议首先选择900mL0.1N HCl,可采用药典收载的转蓝法(转速100rpm),也可选择药典收载的桨法(转速50rpm)。如果15分钟内药物溶出85%以上,则不需要再比较其他pH条件下或介质中药物溶出情况。 如果15分钟内药物溶出未达到85%,则需要按下述1.2或1.3对变更前后溶出行为进行比较。 1.2、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低通透性的 此类药物由于通透性低而溶解性好,体内吸收的主要限速步骤是药物的渗透过程,而不是药物的溶出过程。因此,一般不需要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产品变更前后溶出情况。溶出比较研究可选择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检查方法进行,如标准中未收载溶出度检查方法,可选择产品申请上市注册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中选择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药物脉冲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药物脉冲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摘要] 脉冲制剂是指药物在一定的时滞后,药物迅速、完全的释放出来,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根据时辰药理学的研究,人体内的血压、血糖等存在昼夜节律性,相应的一些疾病的发作也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根据此特点,可把一些药物,研制成脉冲制剂,提前服药,经过一段时滞以后,在疾病发作前释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现将笔者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脉冲时滞时辰药理学 人体内部存在着有规律可循的周期性运动,即“生物节律性”。同时,发病的过程、人体对致病原的反应也是有节律性的。例如:人体血压在9:00~11:00和16:00~18:00最高;人体在凌晨4:00左右对胰岛素最敏感。过敏性鼻炎、心绞痛、偏头痛、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均呈现近似昼夜波动[1]。可根据时辰药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如何实现脉冲给药,这样可减少用药的盲目性,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临床用药更为科学、合理。 《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脉冲制剂归属于迟释制剂的范畴。国外文献中多采用Pulsed Drug Delivery System(PDDS)的名称形容脉冲释药系统,亦有采用Time clock system、Time-controlled explosion system、Pulsed release system等来称谓脉冲释药系统。 1.脉冲释药系统的特点 一是它可按照病人治疗的需要做到定时定量释药;二是它可预防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三是因为用量减少,可降低病人产生耐药性的几率;四是因为给药次数减少,可增加病人的顺应性;五是口服的脉冲制剂一般在结肠或小肠释放,可避免发生肝脏首过效应。 2.脉冲释药系统的释药机理 一种是服用后并不立即释药,而是在病人发病时爆破式完全释药,通常称之为定时脉冲释药系统(定时爆破系统)。另一种是脉冲-缓释制剂,所用到缓释材料和包衣材料常会对其释药速率产生直接影响。 某些脉冲制剂不需要外界化学触发因素,就可使药物按照预定的步骤自动、有序地进行。按照自身触发机制,分为体系降解形成的脉冲释药、膨胀压形成的脉冲释药、体系降解和膨胀压共同形成的脉冲释药系统这三种[2]。尤其是体系降解和膨胀压双重作用形成的脉冲释药,可供选择的核心材料多,制剂本身可控性强,可满足各种治疗需要[3]。 几种常用的脉冲释药系统有: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为了确保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内卫药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请各科室依照《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执行。 一、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认真详尽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询问“特别注意”情况),并明示记载于病历上。 二、皮试对象 所有拟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如停药一天者,应重作皮试。 特别注意: 1、对有高敏体质的人,在作皮试期间应严密观察; 2、凡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曾发生过敏症状者(胸闷、气促、皮痒、微循环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3、曾有青霉素皮试阴性,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过敏反应者。 禁作 ..头孢菌素皮试 三、皮试液配制 1、头孢菌素皮试必须使用拟投药品为原液 ..进行配制,不得用其他药品代替。 2、头孢菌素皮试液的浓度为300ug/ml,每次皮内注射0.1ml(30ug) 四、皮肤过敏试验判断标准: 1、阳性:局部晕团和红斑,直径≥1cm或伴伪足; 2、阴性:局部无晕团和红斑,直径≤1cm; 3、观察时间:15分钟,注意受试者有否胸闷、气促、皮痒、发麻、头晕等症状,如有症状,即使直径≤1cm,局部无晕团和红斑,亦作阳性判断。 五、皮试过程中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抢救:肌注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病情危重者可静脉给药。本品可重复应用,剂量同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可同时酌情给予。气促严重,及早作气管切开。另外,应按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填写报告表,记录产品品名、厂家、批号等,并保留原使用药品,药剂科须在观察时间内报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等相关部门。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 (一)灌胃法 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 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灌胃量10~20ml/kg 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不要象其它动物灌胃时插的太深,如动物不挣扎,插针头又很顺利,即可将药液经口或食管上端罐入胃内。罐入速度要慢。

给药的基本原则教案

汇报课教案科目:护理学基础教者:姚立超项目给药的基本原则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药物的种类药疗的原则难点掌握药物的保管原则 教学任务任务一:了解药物的种类; 任务二:掌握药物的保管原则; 任务三:熟悉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 教具多媒体授课时间6月12日班级166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旧知: 1、简述灌肠的注意事项 2、什么是1、2、3溶液 3、 新课引入: 上午9时,某实习护士为病人王某进行静脉输液准备,为便于与另一位重名的患者进行区分,将含有复方维生素的生理盐水置于阳光直射的窗台,于下午4时携治疗盘为王某进行静脉穿刺,整个过程无任何沟通。 知识回顾 找学生完成习题 导课: 说一说该实习护士的错误操作。

展示教学任务:任务探究:一、药物的种类 1、内服药:片剂、丸剂、胶囊等 2、注射药:溶液、油剂、结晶、粉剂 3、外用药:酊剂、洗剂、软膏、栓剂 4、其他药剂:粘贴敷片、胰岛素泵 二、药物的领取 病区应具备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根据消耗填写领药本;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三、药物的保管原则 1、药柜放置---光线明亮,不宜阳光直射 2、药物放置---按内服、外用、注射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并根据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3、药瓶标签---内服药为蓝色标签 外用药为红色标签 剧毒药为黑色标签 4、定期检查---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过期、变质、变色、混浊、发霉、沉淀、等现象,均不能使用。 5、分类保存---根据药物性质采用相应的保管方法;患者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应单独存放 (1)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 (2)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 (3)容易被热破坏的药物 (4)容易燃烧的药物 四、药疗原则 1、根据医嘱给药学生看图片说一说:图中的药物都属于什么种类? 小组讨论: 完成课件的表格 举例分析: 不同性质的药物保存方法。

给药护理教案培训资料

给药技术 给药是治疗的具体执行过程的综合,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护士必须了解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评价用药后的疗效与反应,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第一节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一)种类 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新颖药。 (二)药物的领取 病区内应备有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消耗量填写领药单,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三)药物的保管原则 药瓶、定期检查、分类保存 二、给药原则 (一)根据医嘱给药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给药过程中必须做到“三查、八对”。 1、“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八对内容)。 2、“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有效期。 (三)正确实施给药 (四)观察 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毒副反应较强的药物,应加强用药前的询问,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观察,必要时作好记录。 三、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病变部位、组织对药物的吸收、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情况有所不同。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吸入、直肠给药、气管滴药、外敷等。

四、给药的时间安排 为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维持在最满意的治疗水平上,又不至于引起毒性反应,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外文缩写表示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1.药物的吸收 2.药物的分布 3.药物的代谢 4.药物的排泄 (二)机体因素 1、生理因素年龄和体重、性别、遗传因素。 2、病理因素于疾病可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改变及体内过程改变而影响药效。 3、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和对药物的信赖程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尤为密切。 (三)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饮食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会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从而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或干扰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 (四)给药方法的影响 1、药物的剂量 2、给药途径 3、药物的剂型 4、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给药程序 一、评估 二、计划 三、实施 四、评价 第三节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可起到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但口服给药吸收慢,故不适于急救,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用此法给药。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药品名称试敏液的要求及配制试敏方法及判断过敏反应的处理备注 青霉素G 1ml皮试液含青霉素200~500U。配 制方法:以1瓶含80万U青霉素钠 为例。 1、向含有80万u青霉素的密封 瓶内注入生理盐水4ml,则为20 万 U/ml。 2、用1ml注射器吸取上液 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为2 万 U/ml。 3、弃去0.9ml,余0.1ml,加生理盐 水至1ml,则为2000U/ml。 4、再弃去0.9 ml,余0.1ml (或弃 去0.75ml,余0.25ml)加生理盐水 至1ml,贝U 1ml内含青霉素200u (或500u)。 注意:每次配置时,均需将试液混合 均匀,以下各项药均需如此。 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于患 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皮试溶 液0.1ml (含青霉素20~50u ), 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皮试 结果。 【判断标准】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 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 适表现。 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 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 伴局部痒感,可有头晕、心慌、 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 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 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 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 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 险期。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 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行 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 可刹米、诺贝林等呼吸兴奋药。 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 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 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 气管切开。 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 200 ?400mg加入5%^ 10%葡 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 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 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 40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 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 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 去甲肾上腺素滴注。 1、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次 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改用 不同生产批号的制剂时,需按常 规做过敏试验。 2、试敏液现配现用(以下各种 药均遵守这个原则)。 3、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青 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4、用药时备0.1%盐酸肾上腺素 等药物和氧气、吸痰器等。

鸡常见给药方法

鸡常见给药方法 一般来说,鸡病防治给药常用体内注射、饮水、拌料等方法,由于集约化饲养及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方便快捷的饮水给药越来越成为养殖场的首选方法。 一、拌料给药。适用于几天甚至几周的短、长期的投药。拌料时先将药物与少量饲料混合均匀再逐步扩大,防止拌料不均匀造成某些鸡吃不到药,而另一群鸡因服用过量的药物中毒。 二、混水给药。这是最为常见的投药方法。适用于短期投药、紧急治疗投药。这对某些不吃料,但还饮水的病鸡较有效。以下几种饮水投药方法,养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一次性给药:将一天用量的药物溶于全天1/5~1/8饮水量的水中,让鸡短时间内(2小时左右)一次饮完,其余时间则饮清水。在给药前应停止给水1~2小时,这种方法对需紧急治疗的鸡效果较好,适用部分抗菌药,如庆大霉素一天给药一次效果优于同剂量分3次给药。 2、早晚给药法:即在早上及晚上饮水中加入药物。此法对吸收快、半衰期短的药物比较合适。如氨苄西林、氯霉素等。使机体血药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此法也可在联合用药中使用,早晚各用一种或几种药物。 3、“三.八”给药法:将全天的饮水量平均分为3份,相应的在三个8小时内供鸡饮用。第一个8小时的饮水中加抗菌药物,第二个8小时的饮水中加入多维、肾肿灵等调节机体功能的药物,第三个8小时则饮用清水。 4、自由饮用法:即把药物溶于饮水中,稀释到有效浓度,让鸡自由饮用。如开食补盐、水溶性营养类药及预防性药物都适用此法。 三、直接投药。一般用于个别治疗,适用于较小的鸡群或个别感染,剂量比较准确。 四、体内注射。常用皮下注射,也称肌肉注射。适用于逐只治疗,尤其是紧急治疗。对于难被肠道吸收的药物可用注射法给药。 五、体表用药。主要是外伤用药,及各种杀虫剂。 六、蛋内注射。对某些重要预防的病可将药物注入种蛋内。

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二

眼膏剂 使用眼膏剂时,宜按下列步骤操作:①清洁双手,打开眼膏管口;②头部后仰,眼向上望,用食指轻轻将下眼睑拉开成一袋状,③压挤眼膏剂尾部,使眼膏呈线状溢出,将约1cm长的眼膏挤进下眼袋(如眼膏为盒装,将药膏抹在玻璃棒上涂敷于下眼睑内),轻轻按摩2~3min以增加疗效,但注意眼膏管口不要直接接触眼或眼睑;④眨眼数次,尽早使眼膏分布均匀,然后闭眼休息2min;⑤用脱脂棉擦去眼外多余药膏,盖好盖帽;⑥多次开管和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的眼膏不要再用。 滴耳剂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病。如果耳聋或耳道不通,不宜应用。耳膜穿孔也不要使用滴耳剂。滴耳剂的使用方法:①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他问;②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③滴入后稍事休息5min;④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⑤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⑥连续用药3天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及时去医院就诊。 滴鼻剂 鼻除其外部皮肤所覆盖外,鼻腔和鼻窦内部均为黏膜覆被,鼻腔又深又窄,所以滴鼻剂应头往后仰,适当吸气,使药液尽量达到较深部位。另外,鼻黏膜比较娇嫩,滴鼻剂必须对黏膜没有或仅有较小的刺激。滴鼻剂的使用方法:①滴鼻前先呼气;②头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卧于床上,肩部放一枕头,使头部后仰;③对准鼻孔,瓶壁不要接触到鼻黏膜,一次滴入2~3滴,儿童1~2滴,一日3~4次或间隔4~6h给药1次;④滴后保持仰位1min,

后坐直;⑤如滴鼻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来;⑥过度频繁或延长使用时间可引起鼻塞症状的反复。连续用药3天以上,症状未缓解应向执业医师咨询;⑦同时使用几种滴鼻剂使,首先滴用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剂,再滴入抗菌药物;⑧含剧毒药的滴鼻剂尤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鼻用喷雾剂 鼻用喷雾剂是专供鼻腔使用的气雾剂,其包装带有阀门,使用时挤压阀门,药液以雾状喷射出来,供鼻腔外用。鼻用喷雾剂的使用方法:①喷鼻前先呼气;②头部稍向前倾斜,保持坐位;③用力震摇气雾剂并将尖端塞入一个鼻孔,同时用手堵住另一个鼻孔并闭上嘴; ④挤压气雾剂的阀门喷药,一次喷入1~2揿,儿童1揿,一日3~4次,或参阅说明书的剂量,同时慢慢地用鼻子吸气;⑤喷药后将头尽力向前倾,置于两膝之间,10s后坐直,使药液流入咽部,用嘴呼吸;⑥更换另一个鼻孔重复前一过程,用毕后可用凉开水冲洗喷头。 栓剂 栓剂因施用腔道的不同,分为直肠栓和尿道栓,后者现在很少应用。 (1)阴道栓应用阴道栓时宜注意:①洗净双手,除去栓剂外封物。如栓剂太软,则应将其带着外包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冰水中冷却片刻,使其变硬,然后除去外封物,放在手中捂暖以消除尖状外缘。用清水或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尖端部;②患者仰卧床上,双膝屈起并分开,可利用置入器或戴手套,将栓剂尖端部向阴道口塞入,并用手以向下、向前的方向轻轻推入阴道深处。置入栓剂后患者应合拢双腿,保持仰卧姿势20min;③在给药后1~2h内尽量不排尿,以免影响药效;④应于入睡前给药,以便药物充分吸收,并可防止药栓与热熔解后外流;月经期停用,有过敏史者慎用。

第十二章:给药教案资料

第十二章:给药

第十二章:给药 一、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三查七对的内容()。 A、床号、姓名 B、药名、剂量 C、浓度、时间 D、用药后反应 E、性别、住院号 2.以下哪些药品需要放置在2~10℃的冰箱冷藏室保存 ()。 A、硝酸甘油 B、青霉素 C、抗毒血清 D、氯化钾 E、肾上腺素 3.以下哪些药品是易燃易爆药物,需置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 )。 A、胎盘球蛋白 B、胰岛素 C、多巴胺 D、环氧乙烷 E、维生素C

4.对易风化潮解的药物应放在()。 A、有色瓶内 B、阴凉远离明火处 C、干燥密封瓶中 D、避光纸盒内 E、冰箱内 5.关于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顺序,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吸入>直肠>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B、吸入>舌下含服>直肠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C、直肠>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D、吸入> 皮下注射>直肠 >肌内注射>舌下含服 E、直肠>舌下含服>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口服 6.给药过程中的“五个准确”指的是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 (),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患者。 A、标准 B、流程 C、方法 D、药名 E、剂量 7.药疗护士取口服药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胶囊不可直接用手拿取 B、水剂应摇匀

C、油剂在取药的同时加入少许冷开水 D、先取固体药物,然后配水剂 E、应三查七对 8.青霉素过敏试验液宜()。 A、12小时内使用 B、72小时内使用 C、24小时内使用 D、现配现用 E、12小时内使用 9.下列哪种药物宜装入有色密封盖瓶中保存()。 A、复方新诺明片 B、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C、氨茶碱片 D、VitE片 E、阿司匹林 10.发药的注意事项有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发药前了解病员的情况 C、可提前发给病员 D、病员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无误后再给药 E、应注意服药时间 11.肌内注射可选择()。

常用药口诀

常用药口诀--不是学药的也应该知道 送交者: 兔鸭肥犊 [♂进士☆♂] 于 October 18, 2011 07:24:35 已读5720 次@ 兔鸭肥犊@的微博 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 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 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 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 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 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 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 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 防止“虹晶粘”,能治心动缓; 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 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

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 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 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 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 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 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 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 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 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

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 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 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的种类 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 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 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 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 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 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 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

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

手动供水。家禽的饮水量受舍温、饲料、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计算饮水量时应于考虑。 3、混料给药: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供家禽自由采食,适用于长期投药,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合均匀,常用递加稀释法,先将药物加入小量饲料中混匀,再与10倍量饲料混合,余其类推,直至与全部饲料混匀。一般存中药的产品通常是按全天采食量计算用药后集中于1/2或1/3日粮给药,分两次喂给。给药时应注意药物与饲料添加物的相溶性与相互关系。 4、气雾给药:气雾给药是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药物雾化成易分散的微滴或微粒,通过家禽呼吸道吸入的给药方法。 5、带鸡消毒:集约化养禽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肉鸡在鸡舍约两个月,蛋鸡约两年,为防止饲养期感染,应视污染程度,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在炎夏季节可每日进行1-2次,春秋季节每3-5天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喷洒量0.2-0.25L/m2即可。 6、药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常用的给药方法。一种是把水生动物放入溶有药物的水中浸洗;另一种在水生动物的栖息水中溶入药物。浸洗时采用较高浓度进行短时间药浴;第二种则采用较稀浓度长时间药浴。此外陆生动物也可采用药浴的形式来杀灭体外寄生虫。 (二)个体给药法: 1、经口投药:是将药液或药片直接投入口腔吞咽的给药的方法,经口投药方法简便,剂量准确,但药物吸收较慢,生物利用度低,费工费时。 2、嗉囊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嗉囊的给药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剂量准确,特别是需要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禽只开喙困难均可采用。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操作简便,剂量准确,药效发挥迅速、稳定。 4、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翼下静肪的给药方法

给药护理教案

教案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章节课题:第十六章、给药 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26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雾化吸入法的目的 2、掌握给药的程序及口服给药法 3、熟练掌握注射给药法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给药的程序及口服给药法 2.熟练掌握注射给药法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注射给药法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课件教学 教学效果: 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并有机地联系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总体授课效果:同学比较满意。

第十六章给药 给药是治疗的具体执行过程的综合,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护士必须了解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评价用药后的疗效与反应,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本章将介绍临床常用的给药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一)种类 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新颖药。 (二)药物的领取 病区内应备有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消耗量填写领药单,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三)药物的保管原则 药瓶、定期检查、分类保存 二、给药原则 (一)根据医嘱给药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给药过程中必须做到“三查、七对”。 1、“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 2、“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三)正确实施给药 (四)观察 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毒副反应较强的药物,应加强用药前的询问,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观察,必要时作好记录。 三、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病变部位、组织对药物的吸收、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情况有所不同。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吸入、直肠给药、气管滴药、外敷等。 四、给药的时间安排 为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维持在最满意的治疗水平上,又不至于引起毒性反应,应根据

常用给药方式及缩写

给药途径 1定义: 又称用药途径,药理学和毒理学上指药物和人体接触作用的途径。给药途径通过人体自身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强烈影响着各种药物在体内的效用。 2分类: 局部给药(topical): 直接用药于要影响的身体部位。包括: oooo o表皮给药,例如局部止痛、止痒膏剂。 吸入给药,例如很多哮喘药物。 灌肠给药,例如造影药剂。 眼部给药,例如眼药水和眼药膏。 鼻腔给药,例如鼻塞药。 消化道给药(enteral): 但要影响的部位不是消化道本身。 oo口服,包括片剂、胶囊、药水等。 通过人工途径,例如胃插管、胃镜、十二指肠插管等方式给药,包括补充营养和鼻饲。 o肛门给药,例如灌肠和栓剂。 非消化道给药(parenteral): 作用于全身,但不通过消化道给药。oooooo静脉注射和静脉进食。

动脉注射,例如某些治疗血管痉挛和栓塞的药。 肌肉注射,例如疫苗、抗生素等。 心内注射,例如急救时注射的肾上腺素(现已少见)。 皮下注射,例如胰岛素。 骨髓注射,然后由骨髓导入动静脉系统。偶尔用于急救和儿科,静脉注射困难的情况。 oo皮内注射(直接注射到皮肤内部),例如过敏试验和纹身。 透皮给药,例如戒烟者用的尼古丁贴片。oo粘膜给药,例如舌下含的硝酸甘油。 吸入给药,例如xx气体。 其他不常见的给药方式还有: 腹腔注射、硬膜外腔注射(例如麻醉)、脊髓注射(进入脑脊液)、眼球玻璃体注射等。 与此相关的简写有: RP表示请取药; P.O表示此药口服; INJ.表示注射剂; MIXT.表示合剂; TAD.表示片剂; SOL.表示溶液; CO.表示复方; PR.表示灌肠;

I.D表示皮内注射; I.V表示静脉注射; I.V.GTT.表示静脉点滴; IH表示皮下注射; IM表示肌肉注射; O.M表示每晨; O.N表示每晚; HS.表示睡时用; AM.表示上午; PM.表示下午 A.C.表示饭前; P.C.表示饭后; SOS.表示需要时用一次; ST.表示立即; QD表示每日一次; BID表示每日两次; TID表示每日三次; QID表示隔日一次; QH表示每小时一次; Q2H表示每两小时一次;Q3H表示每三小时一次;依次类推; MCG表示微克;

本科课程基础护理_学教学案,第十二章给药

第62期岗前培训《大学教学技能技法》作业本科课程《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十二章给药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妍妍学号:004

识,为本章节 课打下基础二、新课教学一、导入(3分钟) 通过各种护士给药的图片集引出本章节容—给药。介绍护士在给药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给出本节课的课堂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5分钟) 1.药物的种类(按给药途径分): 1)服药 2)注射药 3)外用药 4)新型制剂 2.药物的领取方法 1)中心药房 2)病房基数药 3)毒麻药 3.药物的保管 三、给药的原则(13分钟) 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准则,在 执行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 1.按医嘱要求正确给药。对医嘱有疑问时,必须及时向 医生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五R原则 2)三查七对制度 3)双人核对 3.安全正确用药 4.观察用药应 5.案例讨论及汇报 四、给药的途径(5分钟) 1.复习药物吸收作用的机制 2.不同给药途径作用时间的比较 静脉>吸入>肌>皮下>直肠黏膜>口服>皮肤 3.给药次数和时间 六、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8分钟) 通过对已经学过的药理学的知识,让同学们头脑风暴,采取板书的形式,总结出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通过图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讲授及图片示教 讲授及图片示教 录像 讲授 板书 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讲授 图表 头脑风暴 板书

1.教学单元的分析 “给药”是整个基础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章节,基础护理操作的大部分操作都和给药相关。 而“药物的基本知识”是“给药”的第一节,对整大章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章节授课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给药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本节课为纯理论知识,对于基础护理学这门操作性强的课来说,非常有挑战。如何让学生把枯燥的理论学得生动、学得立体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2.学生特点分析 1)知识特点: 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 他们已学习过药理学等基础学科, 掌握了药物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 但均属于初次接触护理专业课知识,因此在授课中重点在于护理工作中给药的相关知识,注重树立学生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思维特点: 护理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传-帮-带”,学生往往过于依赖老师而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课堂设计中减少了讲授的部分,增加了讨论和头脑风暴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