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吴广义

=内容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政策进行了调整、转换和再调整,总的趋势是推卸战争责任,拒绝反省和认罪;日本右翼团体和保守派结成右翼保守势力,推动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向右调整;而日本大多数民众对日本侵华战争缺乏认识和反省,为日本政府的政策所主导和右翼保守势力的鼓动所左右。于是日本社会出现了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突破5和平宪法6、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等为侵华战争历史翻案的事态。对此,日本左翼进步力量坚决抵制,曾经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中国政府和民众强烈反对。这些事态和影响,汇集成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这一问题,表面看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在兴风作浪,而实质是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在发挥主导作用,最终解决则取决于日本民众对战争历史认识的改善。

=关键词> 中日关系;历史问题;战争责任政策;日本政府

=作者简介>吴广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邮编: 100732)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4)02-0041-06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近年来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中日两国政府为此一再交涉,学者屡发评论,民众反响强烈,国际舆论称之为困扰中日关系的/死结0。对于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日本左翼学者与保守派学者、中国学者内部,都存在重大的分歧;关于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起因、演变、症结等基本要素更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对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概念也尚无严谨的界定。

本文对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产生背景、触发点、演变过程、主要表现、症结、发展态势和解决途径等,加以全面解析。

一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

产生背景和触发点

关于日本对华战争的性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早就判定为侵略战争,并且对日本侵华战争的首要战犯分别以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罪和反人道罪分别判处绞刑和徒刑,日本政府在5旧金山对日和约6中承诺/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之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0。1因此,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是国际法庭判定并且日本政府认罪的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

然而,战后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蓄谋翻案,历届保守党内阁都执行战争责任的双重标准:在国际,只承担最小限度的战争责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受害国尽量少赔偿或不赔偿;在国内,则掩盖包括侵华战争在内的对外侵略战争的真相,坚持拒绝承担战争责任的立场。于是,在日本国内,是自卫战争还是侵略战争这种围绕战争性质问题的分歧,成了区分/保守党0与/革新党0的分水岭。在这种朝野政治对峙下,日本的战争责任和国民自身的加害责任这一最敏感的问题,即使在革新阵营内部也没有被作为迫切要解决的课题,以至于日本社会对日本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和加害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认真的反省,更谈不上承担战争责任了。

基于这样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政策,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他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1田桓主编:5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6,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的祝酒词里称:/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间,中日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01其将侵华战争造成的数千万中国军民的牺牲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0,当即遭到周恩来总理的驳斥。于是在随后的恢复邦交的5中日联合声明6中,才有了/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0o的表述。日本的这一表述,并没有明确承认日本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中国政府寄希望于日本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中,并且主动放弃国家对日本的赔偿要求,以极大的宽容态度来促进中日两国从此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可是,日本在这种含糊其辞的/反省0背后,却蕴涵着伺机推卸战争责任、并且为侵华战争历史翻案的用心。

日本这样的战争历史认识及战争责任政策,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暗流,一直在涌动。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及战争责任问题恶化成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其触发点就是日本中曾根康弘内阁提出的/战后政治总决算0所包含的关于日本战争责任政策的调整。

1982年11月,中曾根康弘组阁。在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的背景下,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0,确定了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的发展目标。他在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上,指斥承认战争的侵略性和加害性的观点为/东京审判战争史观0、/马克思主义战争史观0,呼吁抛弃/自虐性的思潮0。同年,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歪曲、篡改日本对外侵略历史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战后的首相,中曾根首次在1985年8月15日所谓/终战纪念日0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举动招致亚洲各国的强烈批评,特别是中国,把首相正式参拜合祀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视为严重的政治事件。

为了应对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的批评以及日本左翼进步力量的抵制,中曾根做出了现实主义的姿态。首先是中曾根内阁的官房长官后藤田正晴在1986年8月14日发表谈话称:/去年进行的正式参拜,在因为我国过去的行为而蒙受重大痛苦和损害的近邻各国国民中间引发了批判,认为那是参拜对我国过去的行为负有责任的甲级战犯。0/必须重视国际关系,并适当照顾近邻各国国民的感情0,从而表明不再考虑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了。接着中曾根首相在9月3日举行的共同通讯加盟社编辑局长会议的讲演中说:/合祀甲级战犯,刺激了被侵略一方的国民感情,我认为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0?这是日本政府首次表明侵略战争的认识,但是所说的/那场战争0是太平洋战争,还是对华战争,并没有明确。

中曾根内阁的这一政策调整,表明了其力图使战争历史认识从属于现实政治需要的目的,即为了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而且也作为/政治大国0在亚洲地区发挥领导作用,重视过去曾沦为侵略战争牺牲者的亚洲各国对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存有强烈戒心的现实;为了除去这一障碍,作为手段的所谓/清算0

战争责任问题的考虑就产生了。日本保守派政治家做出解决战争责任问题的姿态,是为了日本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创造环境0。

日本右翼势力对日本政府有关战争责任政策的调整做出强烈反应,由许多右翼团体组合而成的/保卫日本国民会议0,于1986年推出拥戴天皇为国家元首、歪曲侵略战争历史的5新编日本史6;日本文部省置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的强烈反对于不顾,又审定予以通过,致使日本教科书/改恶0问题继续发展,不仅在日本社会,而且在国际社会也造成重大影响,致使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延续下来。

二 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

演变过程和主要表现

中曾根内阁一方面纵容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坚持所进行的战争责任政策调整。这一方针基本上被其后的自民党内阁继承下来,例如海部俊树首相在1991年5月3日访问新加坡时进行政策讲演中称:/我国以后要担当更积极的政治角色,应该想到关于过去历史的认识问题。0/今年是太平洋战争开始50周年,我再次回顾本世纪前50年的历史,对我国给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广大人民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悲伤的行为,做严肃的反省。0?

1993年,自民党在大选中落败而失去执政党的地位,细川护熙出任联合执政党内阁首相后,对日本的战争责任政策向/左0调整。1993年8月23日,他在就职后首次发表的施政演说中表示:/过去,我国的侵略行为和殖民统治给很多人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悲伤,为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歉意。0这次施政演说之所谓/侵略行为0,与他在8月10日就职前会见记者时所明言的/侵略战争0相比,已经是后退的表达了。而且,细川首相所说的战争,也没有明确是指太平洋战争,还是指对华战争。关于日本战争责任之关键的赔偿问题,细川内阁也坚持/国家间的赔偿问题已经解决完毕0,?仍然沿袭自民党政府历来的方针。羽田孜外相则流露了/说成-侵略战争.,想也没想过0的表示。因此,当受到自民党、日本遗族会的强烈反对时,细川首相事实上收回了他的/侵略战争0发言,转而使用了/侵略行为0的措词,其有关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的政策仍在自民党政权的延长线上。

1994年6月,日本成立了由社会党、自民党和先驱新党组成的联合政权村山富市内阁。在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上,由于社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1

o???

[日]5朝日新闻6,1993年8月20日。

[日]5朝日新闻6,1991年5月4日。[日]5每日新闻6,1986年9月4日。田桓主编:5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6,第110页。田桓主编:5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6,第105页。

会党放弃/侵略战争论0和自民党进而采取/侵略行为论0,使村山内阁在战争责任问题上统一了认识。在同年7月1日的记者会上,村山首相只是表示/日本造成了那么大的惨祸,有必要充分、虚心地反省自己的责任0,而避开社会党一贯的/侵略战争论0。到了7月18日首次施政演说时,他也特意使用了/侵略行为0的措词。他以1995年日本战败50周年为契机,对于战争责任政策进行了/再向左0的调整:在拒绝承认战争的整体性质为/侵略战争0的前提下,对外明确承认有/侵略行为0,并且对此再三公开表示/反省0;在拒绝亚洲各国受害者的赔偿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某种形式的补救措施。基于这一/再向左0的政策调整,村山内阁采取了两项大的举措:其一是促使日本国会通过了5战后五十年国会决议6,即所谓5不战决议6。但是,这一决议被右翼保守势力搞得含糊不清,诸如/本院在对世界近代史上许许多多殖民地统治和侵略性行为进行回顾时,认识到我国过去进行过的这种行为及给予他国国民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对之表示深刻的反省01之表述,根本没有承认最大的战争暴行)))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反省也就是空话;其二是成立日本民间组织/为了妇女的亚洲和平国民基金会0,在日本国民中开展募捐活动,用来对二战中被日军强征的/慰安妇0进行非政府赔偿。

村山内阁之后执政的自民党内阁,开始向/右0调整日本战争责任政策,只是面对中国等受害国政府和民众的反对,表现出犹豫的姿态。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首相打破中曾根内阁/不再考虑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0的承诺,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在次年访华时却又到沈阳的/九一八0纪念馆发表反省战争的谈话,以修补中日关系。1998年组阁的小渊惠三大体完成了中曾根康弘想做而没有完成的/战后政治总决算0的事业,例如被日本部分社会舆论称做/战争法0的5日美防卫合作指针6相关法案、容易令人想起战前军国主义时代的5国旗、国歌法案6等,均通过国会审议,成为法律。继任首相森喜朗更露骨地鼓吹战时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的/神国史观0。尽管如此,这两届日本内阁在参拜靖国神社等敏感问题上还都持谨慎态度。2001年,小泉纯一郎组阁。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批准歪曲历史和美化侵略的扶桑版历史教科书5新日本史6,其余7家出版社的历史教科书也全面/倒退0;8月/终战纪念日0,小泉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为了平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的强烈反对,小泉不得不在10月访华时参观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发表承认侵略、表示道歉的谈话。

/9#110事件以后,日本政府将战争责任政策再向/右0调整。2002年4月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审定通过了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编的明成社版历史教科书5最新日本史6,这部教科书就是1986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强烈反对的原书房版5新编日本史6的改头换面;4月21日,小泉再次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9#110事件导致国际和日本国内形势的剧变,是小泉内阁对战争责任政策再向/右0调整的背景。/9#110事件之后,美国总统布什以所谓民主、自由为标准,将世界所有国家分为/善0、/恶0两类,实施更加强硬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日本经济持续衰退的局面,导致20世纪80年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演变为新民族主义思潮,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利用中国等受害国及民众受到感情伤害而表达的义愤,引导日本民众产生抵触、厌恶乃至对抗情绪。日本政府则乘机在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政策上显示出强硬姿态,无视中国等受害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一意孤行。

在对日本战争责任政策再向/右0调整的过程中,逐渐掌控了日本政治中枢的新生代政治家起了关键作用。以小泉纯一郎为代表的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将修改5和平宪法6、重新解释/集体自卫权0、制定/有事法制0、向海外派兵和在/终战纪念日0参拜靖国神社等,作为主要施政目标,追求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心情更为迫切,从而成为日本政治家保守派的核心力量。在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政策上,以新生代政治家为核心的政治家保守派,同学术保守派、媒体保守派、原军人保守派、右翼团体、企业利益集团等势力的政治诉求完全合拍,形成右翼保守势力,共同推动日本社会思潮向着否认侵略战争历史、推卸战争责任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对待侵略战争历史及其责任的认识逐渐恶化的产物,主要表现为: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与政策进行了调整、转换和再调整,总的趋势是否认侵略历史,推卸战争责任,拒绝反省和认罪;日本保守派和右翼团体结成右翼保守势力,推动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向右调整;而日本大多数民众对日本侵华战争缺乏认识和反省,为日本政府的政策所主导和右翼保守势力的鼓动所左右,成为其群众基础。日本政府、右翼保守势力和大多数民众互相推动,致使日本社会出现了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突破/和平宪法0、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等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事态。对此,日本左翼进步力量坚决抵制,曾经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中国政府和民众强烈反对。这些事态对中日关系造成重大影响,集成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三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症结

从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触发及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归根结底是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这一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1田桓主编:5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6,第924页。

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从表面看,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在兴风作浪,而实质是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在发挥主导作用。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目标是通过否认侵略战争历史和推卸战争责任甩掉战争责任的包袱,以恢复其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

日本政府将中国的崛起作为其实现大国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将遏制中国、确立其东亚领袖地位作为其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取的策略是通过宣扬/中国威胁论0来掩盖其拒绝对侵华战争反省和认罪,破坏中日双边政治协定,借此来打压中国的威望,压抑中国民众的气节,激发/大和民族0情绪,提升日本摆脱经济困境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日本政府一方面抓住一切时机鼓吹/中国威胁论0,例如,去年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事件发生后,不顾中国警卫依法执行公务,阻止不明身份者擅闯领事馆的事实,在日本大造/被中国欺负了0的舆论;今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后,在日本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0,

1

并且削减对华经济援助。另一方面以参拜

靖国神社来推崇/民族英雄0,通过教科书/改恶0来宣扬侵略扩张历史的/业绩0,在钓鱼岛制造事端来显示侵略扩张仅存的/成果0。相当多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全面对华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最辉煌的/业绩0,如果承认对华战争的侵略罪行,就等于否定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扩张的全部/成就0,那么现在日本人得以傲视世界的/优秀传统0也就丧失殆尽。这些人无论如何不愿意承认败在一向瞧不起的中国人手中,宁愿将失败完全归于美国的参战。这一心态,被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所利用,也成为日本政府拒绝承认侵华战争罪行的社会基础。

所以,日本对华战争虽然已经过去58年了,日本历届政府和国会连其性质是侵略战争这一点还没有承认,就更谈不上正式的毫不含糊的道歉了。也就是说,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位首相,没有一届国会,正式承认当年的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日本政府可以通过公报形式,向韩国、朝鲜正式地毫不含糊地道歉,也可以在政府首脑会谈时,正式向荷兰、英国道歉,却偏偏不向中国正式地、毫不含糊地道歉。

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达了对于战争要反省和道歉,小泉首相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有反省的表示。但是其所反省的究竟是不是侵华战争,态度非常暧昧,而且在这种场合做出表态,故意给人一种非正式的印象,更何况道歉之词言犹在耳,小泉却又接二连三地跑到供奉着侵华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去顶礼膜拜,怎么能让中国人民相信其道歉的诚意呢?2003年5月31日,小泉首相在圣彼得堡同胡锦涛会谈时,更将日本侵华战争历史表述为/日中有过一段对立的时期0,o连一点认错的意思都没有。同年10月28日,小泉表示,即使不进行日中高层互访,也要坚持参拜靖国神

社。

?中国政府和民众强烈反对参拜供奉着侵华战犯的靖国神社,而包括首相在内的日本政要偏偏要将其作为民族英雄来参拜,并且要经常化和制度化,成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的典型写照。

日本通过否认侵略战争历史和推卸战争责任来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尤其是通过遏制中国的崛起以确立其东亚领袖地位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政府和民众的警觉。

尽管日本政府顾忌日本有侵略战争前科的事实而表示日本不谋求军事大国,?但是事实上日本已经成为军事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加快了军备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国家的军费预算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02年军费更高达405亿美元。日本常备兵力虽然只有24万人,但是军官素质高,动员扩编能力大,国民军事意识也非常强,适应战时紧急动员。日本自卫队在常规武器方面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陆军装备的坦克在火力、机动性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列世界各国主战坦克之首;海军/宙斯盾0级驱逐舰装备有世界最先进的/宙斯盾0舰载雷达及导弹系统,反潜、布雷和大型舰艇等军事技术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军拥有的高性能战斗机的数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兵种齐全、武器装备先进、作战能力较强的军队,其实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英、法、德等大国的水平。据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评估: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力扩充军备以来,日本的常规军力早已领先于亚

洲,即使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

?按照常理,军备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其他国家不应该品头论足,只要它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就是它们自己国家的事情。但是,日本是个例外,因为有5和平宪法6的约束;放弃战争,不保持战争力量即不能拥有武装部队,是5和平宪法6的基本点。5和平宪法6既是日本对于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罪责的反省并承担国际制裁的承诺,更是国际社会对日本强制施加的限制性条款。这一条款的修改和取消,则首先需要征得国际社会尤其是受害国及其民众的认可。日本在对当年的破坏和平罪和反人类罪还没有认真反省和认罪的前提下,在不断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背景下,不断冲破5和平宪法6的束缚,甚至单方面修改5和平宪法6,违背对有关国际条约的承诺,扩充军备,不能不引起当年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警觉。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1

o???5日本军事实力世界一流,小泉参拜背后的野心6,东方网,2002年4月25日。

2002年11月28日,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报告会/建立更加开朗的日中关系)))30年的回顾与展望0上的讲演称:/日本接受历史教训,绝不做军事大国。0笔者与会并有记录。

5小泉表示不会在今年内访华,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6,中新社2003年10月28日电。

5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6,中新社圣彼得堡2003年5月31日电。

5日本要制裁中国发射飞船?6,载[新加坡]5联合早报6,2003年

10月31日。

日本要想谋求类似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则缺乏政治大国必备的资质:

(一)在战争责任方面,日本政府推翻对有关国际判决、国际条约的承诺,尤其是违反5中日联合声明6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连续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连续批准歪曲历史和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坚持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的方针,坚持突破5和平宪法6并扩充军力,显示出推卸战争责任甚至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使日本丧失了政治大国的负责精神。

(二)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破坏了日本民众同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邻国人民的沟通和信任,使日本丧失了政治大国的基本信誉。

(三)日本在依托日美同盟、扩展军事力量的同时,也使自身受控于美国,美国在日本的4万多驻军和众多的军事基地,将是迫使日本服从美国全球战略的紧箍咒,使日本丧失了政治大国的独立品格。

这些缺失归根结底是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造成的。

四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

的发展态势及解决途径

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发展态势取决于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的取向与战争责任政策的抉择。可以预见,日本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借美国单边主义全球战略之势,违背对有关国际条约的承诺和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即将参拜靖国神社经常化、制度化,继续批准歪曲战争历史的教科书出版,拒绝日本法院做出的对中国受害者赔偿的判决,尽快修改5和平宪法6,抛弃/专守防卫0原则,加速发展军力和向海外派兵。日本政府将越来越轻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对等外部抵制因素,而注重取得日本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于是借助右翼保守势力,在日本社会发起掩盖侵略历史和推卸战争责任的/国民运动0;加上国际和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左翼进步力量抵制力量减弱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呈恶化的态势。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日本民众对战争历史认识的改善。然而,当今日本民众对战争历史认识的状况不容乐观。

日本大多数人对战争历史认识的主体是原子弹和大轰炸的恐怖、战死通知、疏散的艰辛、战时和战后的饥荒等受害观念;不了解日本侵华战争历史或者受/个人生活中心主义思潮0影响的人认为,日本侵华战争历史与己无关,于是对政府的大国战略取向采取默许或认同的态度。少数人知道侵略战争真相,或者不认账,仍然坚持固有的军国主义战争理念;或者不愿意认罪并承担责任,主要是怕赔偿,是/算计主义0在作祟。

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罪魁祸首,现在都是美国的盟国,都在积极追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争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战争理念,这一点在应对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方面充分表现出来了。德国反对攻伊,直到现在仍然拒绝出钱出兵,不惜为此导致同美国关系的恶化;而日本则迫不及待地突破5和平宪法6,出兵出钱支持对伊战争,并且借机发展军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对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日本和德国态度迥异。美国自恃国力强大,开始崇尚霍布斯的弱肉强食哲学,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能挑头搞单边主义才是强者的表现,所以单方面终止1972年签订的5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6,退出5京都议定书6,退出5全面禁止核试验协定6,不接受国际刑事法庭对美国的制约,直至撇开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而对伊拉克动武。日本当年的军国主义思潮和恃强凌弱的武士道精神并没有彻底清除,轻视亚洲其他民族的民族优越感仍在作祟,这一切同美国崇尚的弱肉强食的哲学、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一拍即合。而德国信奉的是康德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深深地打上道德的烙印,讲究公平和理性;虽然在二战中犯下了战争罪行,但是能够接受惨痛的教训,幡然醒悟。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德国民众从根本上解决了历史认识问题,树立了正确的战争理念,再也不做既害人又害己的事情。德国人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比例一直在70%到80%之间,所以德国总理施罗德竞选连任时就向公众保证德国不会出兵帮助美国/倒萨0。而日本民众从来就没有认真反省侵华战争罪行,迄今仍然将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标榜为/民族英雄0,所以日本政府出兵出钱支持对伊战争,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岁月本来是可以医治战争创伤的,但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偏偏不断地旧账翻新。中国受害民众迄今不仅没有得到日本政府正式的毫不含糊的认罪、道歉和赔偿,而且还不时受到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改恶0等事件的再次伤害,其失望和愤怒的心态,不亲身考察和感受,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会到的。迄今,中国受害者在日本、中国和美国法院起诉,要求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赔偿的诉讼达到三十多起,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筹)、细菌战受害者调查会、重庆大轰炸受害者联谊会(筹备组)、潘家戴惨案受害者索赔会等也都组织起来,准备讨回公道。

1997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5中国青年报6联合主办的5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6大型读者调查,10万份答卷的结果显示:对/-日本.二字最容易使你想到的0一项,回答之第一位为/南京大屠杀0,达83.9%;对/20世纪日本的代表性人物0一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项,回答之第一位为/东条英机0,占28.7%。

12002年/第一次中日舆论调查0,对于日本形象问题,在14个可多项选择的答案中,/侵华日军0列第一位,占53.5%;/日本近代侵略中国,至今没有很好反省0、/担心日本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0,成为被调查者对日/不亲近0和/很不亲近0的主要理由;/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参拜靖国神社0,/对于中国劳工和-慰安妇.等战争遗留问题,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都应谢罪和赔偿0,是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强烈呼声;/显而易见,历史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公民对日感

情的最重要的因素0。

o可见,中日两国间的战争状态虽然已经通过签订条约的形式结束,但两国民众心中的战争状态,即中国受害民众的战争心理伤害和日本民众的拒不反省认罪,却会长期存留而难以消除。同时应该看到,日本左翼进步力量也希望日本恢复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但是认为应该采取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路线,即日本正视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责任,求得受害国民众的宽宥,从而卸下历史认识问题的深重包袱,与邻国携手并进。许多有良知的日本人士已经付诸行动,在寻求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0的途径。

日本秋田大学教授山田正行多次不远万里地来到中国大西南的滇西,从加害者的犯罪心理与受害者的战争体验两个方面对当地日本侵华战争受害民众的心理进行历史考察。考察结果展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野蛮和罪恶与中国受害民众的无辜和悲惨,指出:/这些一个个悲惨的战争体验,集合成为战争历史认识,至今仍然深藏在当地民众的心中。0?

日本茨城大学名誉教授荒井信一创办了/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0,挖掘并公布了大量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证,以此来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并反省侵略罪行;立正大学讲师

义文创办了

/日本21世纪儿童教育全国网络0,抵制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径,促使日本青少年认识日本侵华战争历史;评论家津田道夫在其主办的5人权与教育6杂志上开辟专栏,探讨当年日本民众狂热支持侵华战争的责任,促使日本民众正视并反省侵华战争的历史;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重视/历史的科学性0,彻底收集资料,发现事实,并据此批驳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谬论;日本工薪阶层的小野贤二找到了侵华日军山田支队第六十五联队的战友名单,经过长达8年的与名单中几乎全部人员的各种接触取证,获取证言200件、阵地日记24册,证明大约20000名中国军俘虏全部被该部队屠杀;?/中国人战争受害索赔律师团0等律师团体,在法律、财力和精神等方面提供援助,使中国战争受害者得以向日本法院提起对日索赔诉讼;日本法律界组织了/准备战后补偿立法律师之会0等团体,敦促日本政府和加害企业共同设置基金,敦促日本国会确立5战后补偿法案6,彻底解决对各国战争受害者的赔偿问题;?等等。

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教授野田正彰公布了对原侵华日军官兵战争心理的考察报告,介绍了杀害众多中国人而没有任何罪

恶感的9名原侵华日军官兵,当了解到受害的中国民众的无辜和悲惨之后,幡然悔悟,低头认罪,并且要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罪恶经历讲给子孙后代,让更多的日本民众了解自己是如何

/由人变成鬼,又由鬼变成人0的。

?加害者只有体会到受害者的心理伤害,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罪责,这可以称做/换位认识0。我们要通过日本左翼进步力量做日本人民的工作,要通过经贸合作关系的加强来影响日本企业界人士,要通过文化、体育等全方位的交流来促进中日民间的沟通和了解。在促进中日民间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提倡/换位认识0,让日本人了解中国民众的受害,中国人民也要了解日本民众的受害,同时要求他们反省加害者的责任。为此,中、日、韩三国学术团体建立了/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0机制,并且正在共同编撰历史读本5东亚的历史6,以促进三国民众有关历史事实与/感情记忆0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解铃还须系铃人0。只要日本政府有关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政策改弦更张,对侵华战争反省并认罪,求得中国人民的宽宥,中日关系的这个/死结0就可以化解。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解决途径是:

1.日本政府恪守对侵华战争认罪并认罚的有关国际判决、国际条约,遵循5中日联合声明6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将正视和反省侵华战争历史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处理现实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妥善处理战争受害者赔偿、钓鱼岛争端等战争遗留问题。

2.日本民众认识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史实及罪恶性质,尤其是青年学生要了解日本侵华历史,遏止参拜战争罪犯等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行径。

3.中日民众双方/换位认识0,互相了解对方想法并交流沟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大潮流,沟通与和解是中日关系的主旋律,协作与互利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经过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尤其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必定会作为中日和平友好乐章的一个杂音而休止。

[收稿日期:2003-11-04]

[修回日期:2003-12-16]

[责任编辑:谭秀英]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1

o????参见[日]野田正彰:5战争罪责6,东京:岩波书店,1998年版。

参见日本实现战后补偿运动编:5关于战后补偿法案的思考)))为了实现个人补偿6,未公开出版的资料。

参见[日]小野贤二:5记录南京大屠杀皇军士兵)))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的阵地日记6,东京:大月书店,1996年版。

[日]山田正行著:5个人体验和战争)))中国云南滇西地区战争受害心理历史的研究6,鹿沼:青豆出版会,2002年版,第138页。

蒋立峰:5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6,载5日本学刊6,2002年6期,第1~18页。

5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6大型读者调查,载5中国青年报6,

1997年2月15日。

No.2,2004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disciplinary,inter2disciplinary,and space politics perspectives.In particular,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floating of theories between value ideals and instrumental ideals,in hopes of providing a ne w perspective on the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The Theor etical Sources of Woodrow Wilson.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Dai Bing Cheng X iaoyan(31)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of Woodrow Wilson is a great American diplomatic legac y,w hich has a far2reaching influenc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Although Wilson.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is rich in content,one can trace its three theoretical sources.They are Christianity,liberalism,and modernity.First,Woodro w Wilson was a devout believer in Christianity,w hich provides hi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with an atmosphere of a religious crusade.Second,Wilson.s be2 lief in the liberalism of the18th and19th centuries makes hi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optimistic in nature.That is why he e 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opinion and de mocracy.Third,Wilson believed that modernity can bring about dual results to modern society.On the one hand,modernity can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make the w orld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B ut,on the other hand,a runa way modernity can also destroy human society.Wilsonism is the result of such a require ment of modernity.

Studies of Sino2U.S.Relations in America after the Cold War

Li Qing(36)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provides American scholars with ne w opportunities to c onduc t research on Sino2U.S.relations.In terms of content,researchers have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 ments in both historical and topical studies.In terms of methodology,both traditional and critical theories of 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employed.Fur2 thermore,the ways in w hich the research results influence the https://www.doczj.com/doc/b316975988.html,ernment.s China policy have become diversified.A com2 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kno wledge of these issues w ill enable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U.S.domestic background that shapes its policy tow ard China.

An In2depth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Issues in Sino2Japanese Relations

Wu Guangyi(41)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1980s,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readjusted its policies toward its war responsi2 bilities.The general trend in the readjustments is to e vade its war responsibilities and to refuse to express remorse f or the crimes that it committed.Japanese conservative forces,comprising right2wing groups and other conservatives,drive the Japanese gov2 ernment to deviate to the right regarding policies toward its w ar responsibilities.The Japanese c ommon masses,how ever,are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and propaganda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 and the conservative groups respectively.Therefore,a se2 ries of incidents have cropped up in succession aiming to reverse the fact of the 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These include the history te xtbook issue,paying tribute to the Yakukuni Shrine,the breach of the peace constitution,and the refusal to compensate C hinese w ar victims.All this meets with firm resistance from progressive lef t2wing forces in Japan and strong opposition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from those people w ho suf fered greatly due to the Japanese War of A ggres2

sion.All of these problems merge into the historical issues in Sino 2Japanese relations.They seem to be problems superficially created by Japanese right 2wing conservative f orces,but in essence their source is the Japanese ambition to be a great power.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historical issues will be determined by an improvement in the Japanese people .s recognition of their war history.

An Analysis of the Media Factor in Contemporary Ter rorism Xiao Huan Jiang Xinxue(47)

The mass media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extern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errorism.Their respec tive characteristics deter 2mine a kind of /partnership 0among them.To some degree,e xtensive media covera ge has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rrorism and has had some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anti 2terrorism operations by governments.On the other hand,the mass media can also be re garded as one kind of valuable strategic resource in a government .s anti 2terrorism endeavors.Ho wever,the mass me 2dia can be used by some countries as an instrument to produce the label of /terrorism 0in order to fulfill their global strategy.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 y vs.the Chinese New Concept of Security:A Compar ative Approach Sun X iaoling(52)

As the c ore theoretical guidelines for current A merican and C hinese foreign affairs,hege monic stability theory and the Chi 2nese new concept of security have had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c 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 een these two theories w ill help us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mple xity of international aff airs as w ell as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w ard some important issues,f or instance the Iraq issue.State Sovereignt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Germany]Ernst Benda(57)

The /de 2boundary 0phenomenon brought about by globalization puts all countries in a position whereby they would rather take action under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reality of globaliz ation than to be free to make any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absolute state sovereignty.Global issues have to be solved within a global framew ork,w hich requires a partial transfer of state sovereign 2ty.In nature,the signing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or agreements is a c 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partial transfer of state sovereignty.The restoration or safeguarding of world peace is a global responsibility rather than the sole business of each sovereign state.When a c onflict takes place in a state or a region,the problem will never be remedied if respect for state sovereignty is emphasiz ed and there is no intervention.Ho wever,how to intervene in internal confli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on the case 2to 2case basis.

On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in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Ren Xiao(61)

The grow th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is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f oreign polic y 2making.The U.S.conservative movement is a nationwide network of groups and organiza 2tions that hold strong convictions and firm beliefs.In foreign policy 2making,the neo 2conservatives emphasiz e specifically that No.2,2004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1](P.231) 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 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日本起着很大作用,既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又是引进资金技术的重要来源。同时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稳定周边,也必须搞好中日关系。因此,中国早就把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定为基本国策,并一直坚持力行。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外交上,日本需要借助中国。在对美外交中要借助中国的影响。每当日美关系紧张时,日本只要加强对华关系,日美关系便缓解,日中关系是日本对付美国压力的一张“王牌”。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用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是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与合作都将是困难的。其次,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日本发展战略的需要。中日经济在亚洲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日两国GDP之和占亚洲GDP总和的3/4。21世纪合作的焦点是经济安全,在维护亚洲的稳定与繁荣上中日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同时,日本也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某些资源。再次,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日本同样需借助日中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世界,但面对中俄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 摘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中日关系,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疑问……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谐;战略 现阶段,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这几个方面看待和处理好了中日问题,便会使得我国人民在看待和处理当前我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局势方面,有更为清醒和明晰的认识,从而,在与自身相联系的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前提。“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的理解中日关系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队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中日关系,从历史角度来

2020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讲义10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 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 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摘要: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在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果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日关系的当前局面对两国的发展都十分不利,所以改善中日关系成为中国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问题发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一)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两国不断深入地交往中,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对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分歧,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二)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把中国视为意识形态和战略上的潜在对手,日本的思路也与之合拍。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启动了“重新定义”进程,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形成了战略压力,特别是对中国的台湾问题构成了军事干预的威胁。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在 1991 年后陷于长期萧条,中国则于九十年代进入了经济腾飞期。同期,日本决策层借美国的“压力”突破“和平宪法”体系的动向日趋明显,其走向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意愿日趋强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日之间的相互竞争与戒备心理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其领导层的对日政策日趋稳定和积极。日本政界却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各主要政党在强化日美同盟、修宪及海外派兵等方面日益趋同,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维护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的意识变得淡薄。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问题 (一)教科书问题 从历史进程来看,教科书问题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这是日本政府长期纵容、支持右翼势力的必然结果。对于教科书的审定,日本政府一再声明表示“不介入”,但右翼教科书在国内外舆论的抗议声中两次获得通过,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科书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归根结底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为了追求政治大国目标,

2017年中考历史 中日关系史复习教案

中日关系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自主复习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的基本史实;分析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用历史的思维观察、思考现实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表格等资料,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自主判断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3、采用历史内外迁移教学法,通过中国、日本发展的的联系、比较,获得新知,推导结论。注重挖掘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养成学生的历史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直观得感受到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增强学生维护中日关系发展的的时代责任感。通过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史实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能建立健康的中日关系,培养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局势进行客观的分析,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战争,珍爱和平。 【重点】 1、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2、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和中日关系的主流; 3、如何在专题复习中把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整体脉络,并在其中感悟与反思历史,迁移知识,以史为鉴。 【难点】中日关系变化多端的原因,如何看待现在日本的行为。 【教学方法】内外迁移复习法、主题式复习法、点线结合复习法、纲要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外务省发布的2015新版《外交蓝皮书》的新闻视频,老师分析概述,导入本课复习内容。

论当代中日关系及发展现状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日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日和平,则东亚平安无事;中日矛盾激化,则会危及世界和平。两国关系何去何从,是对两国政府与人民智慧的考验。搞好中日关系将有利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安全保障、整体合作和东亚和平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方针的展开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维护。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中日关系现状 1.1合作 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有不可否认的突出成就,最大的成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互惠,由于中国与日本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形成了一衣带水、互相依赖的经济发展关系,而且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民生对于本国政治的重要性,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作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所以两国都特别重视经济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从而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基坚实的基础,这是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密切并且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其次,由于经济上的这种依赖关系,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军事上基本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性,因此虽然中日摩擦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这也应该看作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成绩,并且我们还应在未来继续将这一成绩加以保持。最后,中日民间持续交往,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常态化趋势,在文化、旅游、留学生以及友好城市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交往活动,逐渐培育了较为良好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1.1经济 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原本不乏亮点:东京和上海启动了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日元也因此成了继美元之后第二个直接与人民币兑换的国际货币,2012 年 6 月,日本购买103 亿美元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首次签署此类协议,有利于推动两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储备的过度依赖,中日经济联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钟亮】 1.1.2政治 中日两国于2008年6月18日共同发表了《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的原则共识》,这是为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也是两国本着求同存异精神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利共赢的积极成果。“战略互惠”是多年来两国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安全上、社会上、文化上等领域促进各个层次交流与合作,通过中日安全对话和防务交流,增进安全领域互信。 1.2冲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势力对历史抱有极其暧昧的态度,不反思自己的侵略历史,反而一再挑战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的情感底线,肆意歪曲和篡改历史,否认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并在中国的东海南海等敏感地带一再挑衅,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厌恶,这是中日关系出现不和谐甚至对抗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看到经济交往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中也出现了局部降温的可能性,政治上在几个敏感问题上不能达成基本共识,军事上更是难以做到互相信任,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舆论风潮甚嚣尘上,不断刺激其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势力的抬头。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 来走向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 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近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 (1)

第八章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运动 ※“近代化”:日语中至今仍单纯使用“近代化”,不使用“现代化”概念。所谓“近代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体制从产生到确立的过程。它包括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罗荣渠的“现代化”定义:以工业化为核心和主要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嬗变并引发经济、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重建的大转变历程。(《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1993年版)北京大学历史系已故罗荣渠教授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1997 年),认为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经过了三次模式的转变。 一、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历程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运动大体上都经过了从低层次改革到高层次变革两个发展阶段。所谓低层次的改革,就是在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而高层次的变革则是国家政冶经济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改革派或革命派参与以至掌握国家政权。近代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大体上都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的。但发展的进程及其成果却有很大的不同。 1、日本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天保改革: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德川幕府和西南各雄藩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由于连年饥荒,各地民众不断暴动,为加强幕府的统治力量,幕府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于1841-1843年推行改革,由于没有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故收效甚微。而各雄藩同时期的改革却取得了一定成就。长州藩于1838年压制豪商,保护中下级武士,开展往来大阪的海运贸易,改善了本藩财政。萨摩藩拖延偿还债务,控制糖的收购和销售,充实了本藩的海军力量。肥前、土佐等藩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各藩的改革,中下级武士及部分豪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各藩的实权,为西南四强藩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安政改革:1853年培理舰队入侵后,为应付外国侵略,幕府和西南各藩在安政年间(1854—1859)进行的改革。幕府在首席老中阿部正弘主持下进行了幕政改革,如创办洋学所,翻译西书,吸收西洋文化;编练新式海军,加强海防等。在幕政改革的同时,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藩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破格提拔有才干的武士参与藩政,发展藩营企业和对外贸易,鼓励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创办军火工厂,购炮练兵等。改革进一步增强了西南各藩的实力,为未来的倒幕维新运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历史认识问题;(2)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3)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4)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对问题的看法: 1、日本的国民性对其认识问题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崇尚先进,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它只对先进文化表示认同。日本的神道教文化又使日本人崇尚武力,争强好胜,蔑视其他民族,对落后的民族缺乏尊重。有些人形容日本人是不顾一切的。1972 年中日恢复关系之初,双方的友好一时掩盖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日本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日本人危机感很重。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要求在国际社会上有地位,有发言权,但现实差距很大,心里极不平衡。日本经济科技发达,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现在是中国更需要日本,而不是相反。高傲和矛盾的心态使日本不愿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 2、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使得日本对战争问题认识不深,对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造成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历史认识的普遍模糊与混乱。 3、日本的选举制度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在日本现行的选区选举制度之下,选举输赢往往取决于国内问题,而不是国家的对外战略问题。政治家关心的是选区内的事,而不是国家大事,心胸过于狭窄,眼光较为短浅,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谋取自己的政治私利,往往不顾虑国家的长远利益。 4、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易使日本政府将矛头向外,转移国民的视线。二战日本曾以经济“奇迹”今世人惊叹,以此为依托,日本在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提出争当政治大国的蓝图。孰料1991 年“泡沫经济”破灭,易导致日本经济陷于十年萧条。世界经济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如今的日本依然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但以危机意识著称的日本人对未来充满悲观,要求恢复经济成为压倒一切的呼声。中国的迅速崛起无疑成了日本的头号对手。右翼分子乘机发展,利用民众的不满心理,扩大影响。可以说在日本右翼势力并不占社会主流地位,但能量很大,影响很坏。 5、日本人认为二战中是被美苏打败的,而不是中、韩与亚洲其他国家打败的,心理上不肯服输。且认为田中角荣与村山富市首相对侵略已表示道歉,小泉也参拜了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新一代不应背这个历史包袱。不愿现实地面对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位置。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写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恣意窜改教科书、钓鱼岛事件等种种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将两国的关系推向深渊,而日本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举动更是遭到了国人的极大反感,可以说中日关系是现今中国外交事务上比较麻烦并且难以处理的问题。中日关系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按照这样的速度在继续发展下去,不出几年,中国就会超过日本。这让日本产生了不平衡感,由此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心态日趋复杂,他们既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希望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有心存疑惧。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在对华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以达到阻碍中国超越日本的目的。 二、中日关系的解决 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1)历史的认知问题。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2)台湾问题。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再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中日关系的历史及展望

中日关系的历史及展望 一.中日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竞争对手三个阶段。 1.学生阶段 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日本很早就开始与中国开始交流,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而在唐朝,日本向中国学习更是达到了顶峰,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大化改新。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但到了明朝,中日先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特别是嘉靖二年发生在宁波酿成的拼杀事件——“争供之役”更是导致了中日正常的交流关系基本中断。 2.老师阶段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逃不了与西方列强直接冲突的命运。1854年在美国的胁迫下,日本被迫签订了《神奈川条约》,也开始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可是面对民族危机,中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可是只有日本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转变,成了中国人的导师。19世纪60年代,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上层分子掀起了洋务运动,建立起了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而在日本,鸟羽、伏见之战后,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将洋务运动的湘淮武卫、北洋舰队击得粉碎,但却第一次彻底将中国人从上朝天国美梦中打醒。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日本,以日本为师,想要在日本身上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始派遣第一批留日学生,开启了赴日留学之风。这部留学史堪称是半本中国现代史:武有黄兴、蒋介石、白崇禧、何应钦等,文有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周氏兄弟等。他们全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 3.对手阶段:由不死不休到竞争对手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袭来,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了转嫁危机,以军部为首的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果说31年关东军擅自行动制造九一八事变,还不足以将中日带到完全的对立面的话,那么37年的淞沪会战中日完全成为了不死不休的对手抑或说敌人。45年抗战结束,战败的日本对美国马首是瞻,49年后完全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可是经济的往来、政治的互动仍然无法遮蔽双方为竞

你认为如何解决中日历史问题

1.你认为如何解决中日历史问题? 2. 现在中日关系总的来说还是冷的,虽然近来两国高层交流不断,,但是在一些敏感问 题上还是有很大分歧的,组最典型的钓鱼岛问题,另外还有台海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在以后的发展中,中日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日本是岛国,资源全部依赖进口,与实施运输就是大问题,而日本运输船都是从台湾海峡通过,日本怕中国统一台湾以后会切断他们的海路,素以他们会百般阻挠,所以预计2020年中日还将一战。。。 历史上中日之间从未同时强盛,所以两国谁强盛,另一个就是附庸或者被侵略,被压迫。 现在两国同时强盛,必然出现对立与分歧,可能要互相僵持数十年以上。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 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二、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处理不当,就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把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判断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的根本标准。何为大局?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和平和发展就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关系中的共同利益。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神圣使命。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 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三、要善于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 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必须以未来目标和未来要求引导过程行为、制约过程行为。对于中国来讲,从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就显得极端重要。

时事政治之 当今中日关系现状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学院: 管理学院 学期: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 工商管理 大二 年级: 09 级 学生姓名: 美合日姑丽 学号:09051184 题目: 时事政治——当今中日关系 课程名称: 政治学 任课教师姓名: 彭庆军 2010 年 12 月 26 日

时事政治——当今中日关系 100年来的中日关系经历了空前的巨大变迁。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其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从9.18事变开始长达1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自不待言,对战后至今甚至今后一、二十年的中日关系,尤其是中国人的对日本的观念仍会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一下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新选.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相互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长,为世界历史所罕见。我们两国的先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相互往来。秦汉之际,中国大陆传到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日本列岛从渔猎采集为主的绳文时代进到农耕为主的弥生时代。南北朝时,日本史学界称为“渡来人”的中国移民,在日本传播了植桑养蚕、制造丝织品和冶铁的技术。3至5世纪,汉字逐渐传到日本。隋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到了唐朝,中日友好交往更是盛况空前。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大批前往中国。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就是他们中的著名代表。吉备真备在唐18个年头,钻研儒家经典,学习律令、礼仪、音韵、天文和历法。阿倍仲麻吕善诗能文,同大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陆续传入日本,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日本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很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审美传统。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认为,就整个日本历史来说,平安时代完成的最大贡献是利用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这生动地说明日本人民是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的伟大人民。从宋朝开始直至清朝前期,贸易往来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漫长的交往,两国人民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相互友好的深厚底蕴和重要纽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如饥似渴地向外国学习。一时之间,到日本求学考察成为时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次到日本。中国许多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如陈独秀、周恩来、鲁迅、郭沫若、何香凝等,都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过。先后到日本求学的中国人有数万人之多,他们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 不幸的是,19世纪末,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之路,1894年甲午战争后,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一度占领中国的旅顺、大连。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致使中国军民35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以上,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教导中国人民,那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承担,中国人民应该和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中国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周恩来总理不辞辛劳,亲自同日本各界广交朋友。两国社会名流和广大民间人士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1972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恢复了邦交。中日关系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1978年,我们两国又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进一步巩固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着重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我们应该沿着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方向,发展持久的睦邻友好关系。邓小平先生曾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团结,中日两国亲密合作,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中日两千多年交往的进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真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只有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进行,才会对他们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任何以武力侵略、奴役别国人民,或者把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强加于其他民族,都必然带来浩劫和灾难,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个人类曾经付出惨痛代价才得到的基本教训,值得我们的今人和后人格外珍重。在当今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平等互利,友好相处,以促进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国家,在丰富多彩的发展中不断地实现共同进步。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也是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既有地理的优势,又有历史的渊源,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心愿和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的认识。

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编者按:最近时期,中日关系的现状与走向成为中日两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历史与历史认识对中日关系现状的影响,则更为历史学者关注。如何认识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目前显有不同观点。这种分歧主要是政治观点方面的分歧,但也包含了由于认识历史的视角不同而产生的学理方面的分歧。针对后一种情况,本刊认为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对于推动历史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是有必要的。作为研究历史的学术刊物,本刊展开此种讨论,主要是以剖析学术观点为目的。同时,由于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现实服务,故展开此种讨论,也是为了从学理的角度来辨别政治观点的是非。本刊认为,产生观点分歧和由此而来的学术争鸣,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刊举办“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本笔谈以来稿时间为序。需要说明的是,本刊真诚希望为勇于探讨真理的学者提供一块争鸣的园地,但受篇幅限制,不能邀请更多学者参加笔谈,同时,也不能为参加笔谈者提供更多充分发表见解的空间,敬请作者与读者谅解。 ? ? 1 9

历史问题与大战略权衡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和日本对华投资不断扩大,中日经济互相依赖越来越密切。但是,中日间在某些重要方面的紧张气氛在加剧,特别是中日两国很大部分民众之间的互厌甚至敌意在增长,这是一个对中国的长远安全有所危险的重大忧患。中日关系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重要。然而为什么现在可以说更重要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这个忧患。对此,应当有所着急:不是为日本人,而是为我们国家的一些根本利益。 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历史问题。对我们自己来说,要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我认为要讲两个大道理。一个是从大战略权衡出发的战略集中原则,另一个是如何正确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历史宿怨。战略集中,就是要安排好国家各种目标之间的轻重缓急次序。有时至关紧要的几个目标之间是有些抵触的,因而必须确定什么最重要,什么是第一位的。我们在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必须集中应对巨大、复杂甚至往往艰难的美国问题,当然并不指要与美国在总体上对抗或冲突,也不是说仅仅或首先为了对付美国而争取改善中日关系。我们还要集中应对棘手的台湾问题。此外,朝鲜半岛问题(当前首先是朝鲜核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也将分散相当大一部分精力。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尚未较好解决,以后很可能还会由此出事,但是从最重要的目标出发,我们要坚韧地执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对日政策,奉行战略集中原则,更 ? 191?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2019尔雅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 1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喊出了的口号是()A ?A、 以日本为师 ?B、 求富 ?C、 求强 ?D、 中体西用 2 《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C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43年 3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哪一年发生的?A ?A、1868年 ?B、1854年 ?C、1842年 ?D、1840年 4 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C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5 中国近代史而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关系是:B

?A、A中美 ?B、B中日 ?C、C中俄 ?D、D中印 6 日本是哪一年被美国打开大门的?B ?A、1852年 ?B、1854年 ?C、1860年 ?D、1864年 7 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A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8 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

?A、1840年 ?B、1846年 ?C、1940年 ?D、1946年 9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C ?A、A《日本国志》 ?B、B《劝学篇》 ?C、C《日本变政考》 ?D、D《康南海自编年谱》 10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正确 11 《日本国志》作者是魏源。错误 12 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正确 13

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集大成著作是《日本人》错误 14 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正确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 1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A ?A、王晓秋 ?B、康有为 ?C、黄遵宪 ?D、李大钊 2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B ?A、A室町时代 ?B、B幕末和明治初年 ?C、C大正时期 ?D、D战国时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