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重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柳宗元:整理年代、字、号、作品,主要事件等。

二、通假字

1、

遂而鸡豚!

三、一词多义

1、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

(2)其实仇之

(3)早实以蕃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名词活用作状语

(1)

(2)

3、形容词、动词作使动用法

(1)

(2)

(3)

(4)

4、名词作意动用法

(1)

五、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

1、连词,表目的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2、连词,表并列

(1)早实以蕃

3、连词,表修饰

(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4、介词

(1)以子之道

(2)而卒以祸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六、其他重点字词

1

2“驼”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七、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2)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3)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2、省略句

(1)移之(于)官理。

(2)然吾居(于)乡。

(3)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4)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3、倒装句

宾语前置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2)故不我若也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吾又何能为哉?

八、其他难句翻译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4、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6、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期末复习—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高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之——《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下列各组词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lóu)橐驼(tuó)长人者(zhǎnɡ) B.硕茂(shuò)窥伺(kuī)寿且孳(niè) C.抑耗(yì)鸡豚(tún)不得暇(xiá) D.效慕(mù)飨饔(cān)勖尔植(xù) 2、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3、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4、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5、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活用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甚善,名.我固当 B.且硕茂,早实.以蕃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D.非有能茂硕 ..之也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B.早缫而丝,早织而缕。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7、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B.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精

《种树xx橐驼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同“尔”,你们的) 二、古今异义 1.其实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结果实)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 2.去 去不复顾(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病瘘,隆然伏行(病,患……病) ②名我固当(名,称呼) ③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用指甲划破) ⑤移之官理可乎/ 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⑥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⑦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3.名词作状语 1 / 7 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互文,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4.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5.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四、一词多义 1.名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名字,名词) ②名我固当(称呼,动词) 2.病 ①病瘘,隆然伏行(患……病,名作动) ②故病且怠(困苦) 3.传

①种树郭橐驼传(传记,名词) ②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名作动) 2 / 7 4.业 ①驼业种树(以……为业,名词作意动用法) ②官理,非吾业也/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职业,名词)5.故 ①故乡人号之“驼”(所以,连词) ②其土欲故(旧,形容词) 6.而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表承接,连词)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但是) ③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 ④字而幼孩(通“尔”,你们的) 7.以 ①早实以蕃(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而且) ②以致其性焉尔(连词,表目的,来) ③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介词,把) ④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地)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介词,靠、凭) 8.然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 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2019年高考复习: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 一、一词多义 1.本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 ) (2)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 ) (4)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 ) 2.长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 ) (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 )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 )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 )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 ) 3.当 (1)甚善。名我固当( )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 )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 ) (4)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 )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 ) (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 (8)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 ) (10)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鸿门宴》) ( ) 4.召 (1)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 (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 ( )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 ) 1.(1)根(2)树干(3)推究(4)本来的,原来的 2.(1)生长(2)治理(3)长久,久远(4)广阔(5)年纪大;辈分高(6)首领,头领 3.(1)适当,恰当(2)抵押(3)通“倘”,如果

(4)面对,对着(5)对等,比得上(6)任,充当(7)把守(8)应当(9)将,将要(10)处在某个时候 4.(1)召来(2)呼唤(3)召见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病.偻,隆然伏行________( ) 2.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________( ) 3.名.我固当________( ) 4.且硕茂,早实.以蕃________( ) 5.其筑.欲密________( )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________( ) 7.驼业.种树________( ) 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_______( ) 9.旦.视而暮.抚________( ) 10.若甚怜焉,而卒以祸.________( ) 11.鸣鼓而聚.之________( ) 1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________( ) 13.非有能硕茂 ..之也________( ) 1.名词作动词患……病 2.名词作动词称呼,称作 3.名词作动词为……起名 4.名词作动词结果 5.名词作动词捣土 6.名词作动词用手抓、掐 7.名词作动词以……为业 8.名词作状语每日,一天天地 9.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0.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灾祸,造成灾祸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12.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硕大;使……茂盛 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我若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又何能为哉?(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上课讲义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种树郭橐驼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3、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运动,并称韩柳。 2、了解背景 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_______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从头到尾翻译全文,批注记忆重点词语,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将不能理解的字词,不能翻译的句子做好记号。完成后,能基本概括出段意,并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 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 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 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 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4、预习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病瘘( ) 郭橐( )驼孳( ) 勖( ) 缫( )丝飧( )饔(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二、熟读并翻译下列句子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3)传其事以(之)为官戎也()

《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大字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种树郭橐驼传挖空练习及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挖空训练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 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句式:),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 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 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 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 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句式:)。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 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 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 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式:)?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8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习 一、阅读文章,完成1~ 9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 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橐驼(tu 6)病偻(10)移徙(x 1) B . 莳(sh 1 ) 孳(z i ) 番(f a n) C. 拳曲(qu a n) 勖(x u) 缫(s a o) D. 鸡豚(sh i ) 缕(l u ) 飧饔(s u n y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 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 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分段整理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 第一节: 一、重点实词 1. 必浚其泉源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3. 永保无疆之休 4.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5.情不胜其欲.二、词类活用 1. 臣闻求木之长者 2. 欲流之远者 3. 必固其根本... 4. 人君当神器之重.三、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四、特殊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五、重点句子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节: 一、重点实词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 能克终者盖寡.... 3. 则纵情以傲物 4、虽董之以为严刑..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二、

词类活用 貌恭而不心服.三、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四、特殊句式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五、重点虚词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第三节: 一、重点实词 1. 则思谦冲而自牧 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 宏兹九德 7. 代下司 职...8.亏无为之大道哉.二、词类活用 1. 则思止以安人 2. 则思江海下百川 3. 乐盘游...4、想谗邪 5. 则思正身以黜恶 6. 简能而任之..... 7. 择善而从之 8. 何必劳神苦思...三、古今异义 役聪明之耳目 四、特殊句式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奔车(以)朽索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基础练习 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tuó)驼病偻(lóu)窥(kuī)伺 B.寿且孳(zī)勖(mào)缲(qiào) C.实以蕃(fán)饔(yōng)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飧(sūn)殆(dài) 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长寿,活得长B.实,果实 C.若,如果D.爱,吝啬 (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官对待人民应该采取宽仁、休养生息的方法。 2.《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综合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精)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 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同“尔”,你们的) 二、古今异义 1.其实 ①不抑耗其实 ..而已(其实,它结果实) ②虽曰爱之,其实 ..害之(其实,那实际上) 2.去 去.不复顾(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病.瘘,隆然伏行(病,患……病) ②名.我固当(名,称呼) ③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用指甲划破) ⑤移之官.理可乎/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⑥吾小人辍飧饔 ..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⑦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3.名词作状语 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互文,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③旦暮 ..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4.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5.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 ..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四、一词多义 1.名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名字,名词)

②名.我固当(称呼,动词) 2.病 ①病.瘘,隆然伏行(患……病,名作动) ②故病.且怠(困苦) 3.传 ①种树郭橐驼传.(传记,名词) ②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名作动) 4.业 ①驼业.种树(以……为业,名词作意动用法) ②官理,非吾业.也/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职业,名词) 5.故 ①故.乡人号之“驼”(所以,连词) ②其土欲故.(旧,形容词) 6.而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表承接,连词)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但是) ③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 ④字而.幼孩(通“尔”,你们的) 7.以 ①早实以.蕃(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而且) ②以.致其性焉尔(连词,表目的,来) ③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介词,把) ④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地)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介词,靠、凭) 8.然 ①隆然.伏行(……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既然.已,勿动勿虑/他植者则不然(这样,指示代词) ③然.吾居乡(然而,连词,表转折) 9.虽 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即使)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虽然) 10.若 ①其置也若.弃(好像) ②故不我若.也(如,赶得上,比得上) ③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 11.焉 ①以致其性焉.尔 / 若不过焉.则不及(语气词,无实义)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种树郭橐驼传 知识点整理

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 柳宗元 1.名词作动词 1病瘘,隆然伏行。患病 2名我固当。称呼 3早实以蕃。结果实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爪抓,掐 5而卒以祸。受到祸害。 2.名词作状语 (1) 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3)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3.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2)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3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得早,使……多] (4)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荣。安,使……安乐。] 4.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5.为动用法 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作传

6.通假字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7.一词多义 病 病偻。(患病) 故病且怠。(困苦) 害 不害其长。(妨碍) 其实害之。(伤害)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其实害之。(实际上)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表承接。) 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为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吾又何能为哉(做) 以 早实以蕃(而且)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表目的,来) 以子之道(把) 8.古今异义 1、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2、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若不过焉则不及 古义:不是过多; 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百姓; 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也”式 例:官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3.省略句 ①然吾居(于,在)乡。 ②而卒以(之,指代“好烦其令”。“以之”,因此。)祸。 ③传其事以(之,它,指代“本传”)为官戒。 ④移之(于,到)官理可乎?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重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柳宗元:整理年代、字、号、作品,主要事件等。 二、通假字 1、 遂而鸡豚! 三、一词多义 1、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 (2)其实仇之 (3)早实以蕃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名词活用作状语 (1) (2) 3、形容词、动词作使动用法 (1) (2) (3) (4)

4、名词作意动用法 (1) 五、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 1、连词,表目的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2、连词,表并列 (1)早实以蕃 3、连词,表修饰 (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4、介词 (1)以子之道 (2)而卒以祸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六、其他重点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七、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2)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3)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2、省略句 (1)移之(于)官理。 (2)然吾居(于)乡。 (3)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4)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3、倒装句 宾语前置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2)故不我若也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吾又何能为哉?

八、其他难句翻译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4、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6、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复习进程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和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

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复习(二)

《种树郭橐驼传》课后自测(二) 一.翻译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3.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4.“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二.一词多义 卒 ①而卒.以祸: ②旦日飨士卒.: ③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④卒.然临之而不惊: ⑤年七十四,卒.于官: ⑥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⑦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三.理解性默写 1.郭橐驼看到的做官者频发政令的结果是:,。 2.当地官员频发政令,聚集百姓的句子是:,。 3.写出百姓忙于慰劳官吏,无法劳作生产的句子是:, ,? 4.点明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四.课内理解 试概括文章中郭橐驼的形象特点,并分析柳宗元借这一形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投影) 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4、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文言整理 一、原文抄写、全文翻译 二、文学常识 三、通假字 四、古今异义 五、一词多义、 六、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 七、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八、重点词语 九、名句积累 十、写作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整理 三、通假字 1.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 四、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 ..而已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2.去.不复顾去,离开 3.其实 ..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4.见长人 ..者好烦其令。长,管理;人,百姓5.字.而幼孩字,抚育 6.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小人,地位低下的人7.故病.且怠病,困苦 8.得养人 ..术养,治理;人,百姓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我固当。(称呼) 早实.以蕃。(结果实)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爪抓,掐。)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而卒以祸.。(受到祸害) 移之官.理可乎?(做官) 2、名词活用作状语 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 4、使动用法 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非有能硕茂 ..之也。(使……硕大茂盛)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果早。使……结果多) 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理,非吾业也。[以“……也”式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不知始何名。[名何——叫什么] 故不我若也。[若我——如我] 吾又何能为哉![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以何——用什么]

《谏太宗十思疏》虚词整理复习进程

《谏太宗十思疏》虚 词整理

之 1、消独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6)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2、的,助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 2)居域中之大 3)将崇极天之峻 4)永保无疆之休 5)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6)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3、他(们),它(们) 1)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2)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者 1、者字结构,--的人(事、物)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5)智者--,勇者--,仁者--,信者效其忠 2、句末语气 斯亦----,塞源而欲源流长者也(或---的人)其 1、他(们),它(们),代词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2、那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3、加强反问语气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而 1、转折 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4)塞源而欲流长也 5)功成而德衰 6)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7)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8)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承接 1)莫不殷忧而道著 2)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表递进,并且 而况于明哲乎?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表并列) 4、表并列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于 1、引出对象 而况于明哲乎? 以 1、相当于“而” 1)戒奢以俭(或来,表目的)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或来,表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