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日期:20 09-11-19] 来源:摘自《人民教育》2009年第15-16期作者:snliang 点击数:534 次

[字体:大

中小]

郭思乐,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内出版,《本体教育模式论》《思维与数学教学》等专著八部,主编著作多部,并主编有关中小学生本教育的实验教材,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苏联教育科学院,在莫斯科出版俄文专著《数学思维素质》。科研论著先后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二等奖,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并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研成果突出立功证书。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及教育均衡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历经十年研究,生本教育共同体蓬勃发展,由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近200所,遍及广东、北京、湖北、贵州、辽宁、江苏、江西、香港、澳门等地,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

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但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