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瓷器款字拾趣

古瓷器款字拾趣

古瓷器款字拾趣
古瓷器款字拾趣

瓷器款字拾趣

中国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与当时大观钱相近似。偶尔有“政和年制”字样的宋瓷。宋均窑瓷底内,有用“一二三四五六”等数字作款字的。有人认为,凡是红朱等色瓷器则用“一三五七”等单数;青蓝色瓷器则用“二四六八”等双数。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仅在均瓷六角花盆器中才有,其余则不尽然。另有一种均窑瓷,器底横镌数字,直镌数字,上面再涂上芝麻釉。据说此种瓷器乃稀世珍品。

元瓷仅官窑才有“枢府”二字作为款字,民窑有款字者极少。民窑瓷款字多不挂釉,只在器底随意刻成,也有刻作花纹形款识的。

明瓷款识花样极多。有凹雕款字再涂上黑釉的,有印花的,有绘花的,有雕花的。其中有一种极为罕见的永乐窑瓷,器底绘画上狮子滚绣球,球内却藏着款字。还有一种嘉靖官窑瓷,器底款字故意书写成环形;还有在瓷器中心书写款字的,也不多见。

明代官窑瓷多爱题写“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的;而清代瓷器则概用“制”字,极少见用“造”字者。明瓷题写款字的位置,最常见的是在器底足内居中;高足器或者题款于足内层之边际,或题于足外层之边际,而且都是横着题款;此外,也有题款在器口上或者腰腹际者,也都是横款。据说这种题有横款的瓷器最为珍贵。这种款式始于明代,至清嘉庆时,则已被其它款式所取代。

有清一代瓷器款式最高贵者,据说是料款。料款有两种,一种叫“某某年造”,一种“某朝御制”。一般以四字为多,也间或有六字的。料款字书法似欧(阳询)王(羲之、献之)之间,也有似虞永兴(世南)以及宋椠的。还有径直用宋体书的。于乾隆末,又有款字作铁线篆的。

料款之字,都是釉汁凸起,双圈,方边,至为名贵。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都有这种款字。到嘉庆时已极罕见,道光时就没有了。堆料款瓷器始于康熙末年,终于嘉庆初年。康熙末年者,款字多用粉红釉;雍正至嘉庆者,都用蓝料釉。但有一件“康熙御制”堆料款小钣碗,却是用红、紫、天青、湖水等色堆料书写款字,笔法端整,可知康熙堆料款不止粉红一色。

除了官窑御制堆料款外,乾隆时有宁晋斋、宁静斋、宝啬斋款字也用堆料。二宁是专

为亲贵诸王烧制之品,宝啬则是李姓所制之品。三斋所制,都被称之为“私家堆料款”,与官窑堆料款比较起来,声价就差得远了。

有清一代瓷器款识形式十分繁富,这里就不多说了。在五彩缤纷的收藏中,古瓷器受到了众多藏家们的青睐。收藏古瓷器,除从瓷胎、造形、釉色、花纹、做工等来鉴别优劣外,从古瓷器的款识上可以了解到古瓷器的制造年代,从而确定该瓷器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瓷器落款始于宋代,其款有“内府”、“政和年制”等。另宋代均窑所制瓷器,底上落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字。元代的瓷器除官窑落有“枢府”两字款外,民窑都不落款。而元瓷上绝无用年号为款的。明代书画家讲究落款,影响到瓷器制造业,一时纷纷仿效,其落款形式有凹雕款字、印花、绘花、雕花款识等。有一种永乐窑器,它的底上绘有狮子滚绣球图案,而图案中藏有款字,十分罕见。明瓷款字多为“某某年造”,用“制”字极少,而清代概用“制”字,因“造”与“肇”相通,清人避讳清帝之姓,其瓷器落款都用“制”字了,绝少有用“造”字的。

清代的瓷器款识可用“登峰造极”四字来形容其丰富多彩。文字款的形式有:单圈双圈无边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凸雕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挂一色釉,白地写蓝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楷,虞永兴体,宋体,欧王体,红紫色款,无青色款,湖水色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无字,方阑中书满文、回文、喇嘛文等。此外还有图形款识,有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各种花形物形款识等,亦有“无字无图”的。

清代瓷款还有以堂斋名落款的,款字都用楷书,其品分四类:

帝王所制者有:乾惕斋、中和堂、静境堂、养和堂、敬慎堂、彩华堂、古月轩等。

王公大臣所制者有:拙存斋、绍闻堂、敬畏堂、正谊书屋、东园文石山房、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十砚斋等。

名士达官所制者有:雅雨堂、玉杯书屋、听松庐等。

能工巧匠所制者有:宝啬斋、陈国治、王炳荣、李裕元等。

题款位置一般都在底足内居中,若是高足者,则题于内层边际或外层边际,都为横款,亦有题于口上或腰腹上的,亦为横款。题横款始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横款则不多见了。

说到款识辨别问题,只能作为瓷品鉴别的一种条件。似可凭而不可以尽凭。因为历朝

皆有官窑无款而民间客货有款的情形。而且,新仿制之瓷往往有款字极工整而旧瓷款字极草率的情形。尤其民国以来,新仿制乾隆朝瓷款字之工雅整齐,往往不止得旧瓷十之七八。所以要想仅仅凭藉瓷款以辨识瓷器真伪,就是不可能的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