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板式集热器的优点

平板式集热器的优点

平板式集热器的优点
平板式集热器的优点

平板式集热器的优点

济南海德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是最早的专业生产壁挂式太阳能的厂家之一,产品有U型管式和平板式两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向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它是一种特殊的热交换器,集热器中的工质与远距离的太阳进行热交换。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一种类型。是由吸热板芯、壳体、透明盖板、保温材料及有关零部件组成。在加接循环管道,保温水箱后,即成为能吸收太阳辐射热,使水温升高。

平板太阳能发展至今天,技术上已日趋成熟。世界各国都力图将太阳能与建筑密切结合,录求外形美观、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如:世界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最普及的国家——以色列,平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完美结合的设计就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实践证明,广东的气候更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由平板集热器、储水箱、水管、支架及配件等部分组成。平板集热器是平板热水器的关键部件,其热性能高低是衡量热水器好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吸热板、透光材料盖板、保温层和外壳四大部分。当阳光透过玻璃盖板照在平板吸热板上时,其中大部分太阳辐射能为吸收体所吸收,转变为热能,并传向流体通道中的工质。通过自然循环或强迫循环,而将储水箱内的水加热。吸热板的材料国外基本上都用铜和不锈钢,国内已经大量采用铜材、铝合金、钢材、镀锌板,沿海水质较差的地区,则可用塑料或玻璃来替代。因为金属表面的反射率高,吸收率低,为了增强吸收效果,必须在金属表面也即吸热板上制备涂层。按制备工艺不同,可将涂层分为电镀涂层、电化学转化涂层、真空镀膜涂层和涂料涂层四种主要形式。因为集热器周围是空气,所以当集热器的吸热板在转变太阳辐射能量为水的热能时,也向周围环境散失热量,这就使太阳辐射能量不能全部转化成水的热量。为了减轻这部分能量的损

失,吸热板上面安装透光材料盖板,使盖板透过可见光而不透过远红外线,从而减少能量散失,更有效地提高吸热板和水的温度。优质透光材料盖板对热水器的效率及寿命有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盖板材料主要有普通平板玻璃、钢化玻璃和玻璃钢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钢化玻璃。吸热板的四周和底部安放保温材料,用来减少集热器向四周环境散失热量,以提高集热器的效率。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岩棉、矿棉、聚苯乙烯和聚氨脂等。聚苯乙烯在温度较高时会收缩,因此在使用它作保温材料时,往往在与吸热板之间先放一薄层岩棉或矿棉。为了将吸热板、透光盖板和保温层组成一个整体,并保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便于安装,需要有一个较为坚固美观的外壳,一般用铝材、钢材、塑料、玻璃等做成。此外,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储水箱、支架、管道极其配件等结构要素。适合采用平板太阳能,并能与建筑一体完美结合。

平板集热器热利用效率高

1、透明盖板技术性能:采用钢化处理与图案路径化物理技术合成的低铁玻璃高新材质。太阳能总透射率92.01%,太阳光直接反射率7.63%。(而普通的透明钢化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率约82%)

2、海德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在关键的光学特性指标和透明盖板的太阳能透光率上,达到了世界顶级技术水准。该产品性能在市场上现行的产品中,有着无可比拟的性价比优势。

3、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是金属管板式结构,无抗冻能力,适合不结冰地区使用。具有热效率高,产热水量大,性价比高,可承压,耐空晒的优点。水在铜管内加热,质量稳定可靠,免维护,15年寿命。

除垢专家-自动循环水动力自动除垢原理

自动循环水动力自动除垢:海德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功能改造使混水装置有效加强

底部水离子自动循环,形成水动力运动有效防止底部杂质沉淀有效除垢。

金钢圭内胆:金钢圭内胆采用特种圭化物烘烤在内外表面上,使水与钢板隔离,

具有永不生锈、不易结垢,高强度和防氯离子锈蚀的优点,是当今有效的抗锈

蚀内胆。

除垢预留口:海德服务将定期为你服务。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特点

作者:海德来源:太阳能网发布日期: 2009-06-16 10:06:38.0

1、特点: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热流密度较低,即工质的温度也较低,安全可靠,与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相比,它具有承压能力强,吸热面积大等特点,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结合最佳选择的集热器类型之一(真空管在北方天气较冷地区装置为宜,广东基本采用平板型集热器。)。

2、应用范围:

如企业事业单位、工厂、院校、宾馆酒店、医院、社区、游泳池(包括机关等集体单位和家庭),应该说:凡需用热水温度小于100℃的领域内,原则上都可以用平板型集热器作为热源。

二、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构造:

平板型集热器的工作过程是阳光透过玻璃盖板照射在表面有涂层的吸热板上,

吸热板吸收太阳能辐射能量后温度升高。

①要求:

有一定的承压能力,与水的相容性良好,热工性能良好,即吸热板吸收太

阳辐射量后转变成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给水。一般广东地区使用的平板型太

阳能尺寸为1×2米(也可定向设计),每平方米采光面积可产能45—65℃

的热水约100公斤左右。

②盖板:

阳光与吸热板之间的辐射传热板上表面需有透明盖板,使之进去的能量大于散失的能量而提高温升。一般采用高强耐热透明玻璃和普通平板玻璃。盖板层数由使用地区的气象条件和工

作温度而定,但从防尘、防水角度考虑,一般仍需要用单层盖板。盖板与吸热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5厘米左右。

③保温层:

减少集热器向四周环境的散热,以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常用的保温材料一般采用:岩棉、矿棉、聚苯乙烯、聚氨脂等,底部保温层一般3—5厘米厚,四周保温层的厚度为底部的一半。(当然在平板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工程方面,保温水箱、管网均需采用保温材料,做好保温,以确保热量不易散热。)

④吸热板(简称板芯):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一般采用铜铝复合和全铜的材质,目前广东地区大部分采用铜铝复合太阳能集热板。这种集热板是由铜铝复合吸热翼片与铜质集热管连接而成的,这种吸热翼片的特点在于由两面铝板中间夹着铜管,通过压辗复合工艺,使铝铜和铝铝之间紧密结合(基本上达到冶金结合),其截面如图2所示:

上图为吸热翼片与中间工质通道接触紧密,传热的热阻小,因而具有很高的肋片效率,此外,这种吸热翼片的通道内壁为铜质,因而有耐腐蚀、寿命长等优点。

⑤涂层:

在吸热面板上涂有选择性或非选择性涂层,这种涂层既可使吸热面板吸收更多的太阳能辐射,又可减少吸热板向环境的辐射散热损失。

涂层在吸热方面特别重要,目前一般采用黑铬涂层。

⑥壳体:

一般采用铝合金、钢材等,组成一个整体并保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便于安装。

⑦支架:

一般采用热镀锌、铝合金、不锈钢等材质,加工成品,焊接于钢

结构棚架上。

2、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概括地说,阳光透过透明盖板照射到表面涂有吸收层的吸热体上,其中大部分太阳辐射能为吸收体所吸收,转变为热能,并传向流体通道中的工质。这样,从集热器底部入口的冷工质,在流体通道中被太阳能所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加热后的热工质,带着有用的热能从集热器的上端出口,蓄入贮水箱中待用,即为有用能量收益。与此同时,由于吸热体温度升高,通过透明盖板和外壳向环境散失热量,构成平板太阳集热器的各种热损失。这就是平板太阳集热器的基本工作过程。

三、平板型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工程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由集热器、储热水箱、循环管道及辅助装置等组成。

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但系统的合理选择及设计,对充分地利用集热器所收集的太阳能也起决定性的作用。设计系统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集热器类型、热负荷特性、采光面积、大小与储热水箱容积的配比,管道大小、场地安装条件、当地水压、供电情况、管道水平等等。

四、太阳能的发展趋势:

1、太阳能的价值意义:

由于常规能源的大力开发利用,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持久使用环境资源为人类造福方面将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有着丰富太阳能资源的中国,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已把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太阳能热器本身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

2、平板型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平板太阳能发展至今天,技术上已日趋成熟。世界各国都力图将太阳能与建筑密切结合,录求外形美观、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如:世界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最普及的国家——以色列,平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完美结合的设计就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实践证明,广东的气候更适合采用平板太阳能,并能与建筑一体完美结合。综上所述,太阳能(特别是平板型)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人类将走向太阳能时代!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适用场所

* 热效率高,维修极少,主要用于南方地区。

* 工厂、学校、酒店、医院、机关、部队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热水。

* 别墅沐浴及生活用热水。

* 工业生产用热水及中央供暖场所。

淬火热处理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淬火热处理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淬火后硬度不足的情况, 这是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硬度不足有时表现为整个工件硬度值偏低, 有时是局部硬度不够或产生软点。淬火时硬度不足的原因很多,与材料内在的冶金缺陷、选材不当、错料; 设计上的结构工艺性差、加热工艺、冷却介质、冷却方法以及回火温度等都有密切关系。综合了一些实际请总结出了这么几点常见的可能因素造成:1、原材料问题 (1) 原材料选择不当或发错料。应该用高碳钢或中碳钢制造的零件而错用成低碳钢; 应该用合金工具钢制造的零件错用成普通高碳钢。 (2) 原材料显微组织不均匀。如碳化物偏析或聚集现象, 铁素体成大块状分布, 出现石墨碳, 严重的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等。 2、加热工艺问题 (1) 淬火加热温度偏低, 保温时间不足也是淬火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如亚共析钢, 当加热温度在AC3与AC1之间时, 则因铁素体未全部溶于奥氏体, 淬火后不能得到均匀一致的马氏体而影响工件硬度。金相分析时可见未溶铁素体(2) 淬火加热温度过高, 保温时间过长。对于工具钢, 当钢的加热温度过高时, 大量碳化物溶于奥氏体, 大大地增加了奥氏体的稳定程度, 使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降低, 因而淬火后工件中保留大量残余奥氏体, 使淬火后工件的硬度下降。金相分析时, 可见未溶的碳化物稀少, 残余奥氏体量明显多。 (3) 淬火加热时, 工件表面脱碳, 使表面硬度不足。金相分析时, 表面有铁素体及低碳马氏体。当磨去表面脱碳层后, 硬度便达到要求。工件在一般箱式炉中未加保护或保护不良的情况下加热, 或者在脱氧不良的盐浴炉中加热, 都会

产生氧化脱碳现象。

了解我国目前有哪些厂家生产平板型集热器

了解我国目前有哪些厂家生产平板型集热器,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新技术和价 位情况怎么样 学号:36 姓名:夏国祥 平板型集热器 平板型集热器是一种应用较早且应用广泛的低热太阳能产品。平板型集热器主要由吸热板、隔热层、外壳与透明盖板组成。 应用领域: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接收太阳辐射并向其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非聚光型部件。其中吸热体结构基本为平板形状,通常用于太阳能热水器,更适合冰冻期短的地区,特别适合南方使用,平板的寿命要比真空管的长一些,并且能与建筑更好的结合,更显美观; 分类: 翼管式平板集热器 下图就是一个拉开透明盖板的翼管式平板集热器。吸热板是平板型集热器的主要部件,它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并将热量传给传热工质(水)。吸热板由排管、集管、传热平板组成,数根铜管平铺成排管,两端与集管焊接,见下图 翼管式平板集热器

排管与集管 在排管间焊有铜板,用来接收太阳辐射的热量,铜管与铜板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见下图 翼管式吸热板 为了更好的吸收太阳辐射与减少反射,在铜板与排管上覆盖有吸收太阳能的涂层,许多黑色涂层虽有较高的太阳吸收比但其发射率也很高,为减少热量向外辐射要用选择性吸收涂层,好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太阳吸收比在0.95以上发射率在0.1以下。下图是覆盖有吸收太阳能涂层的吸热板。 有吸收太阳能涂层的吸热板 吸热板的制作与结构有多种,上述铜管与铜板焊接结构是最好的一种,因吸热铜板焊在铜管两侧像

翼一样,故称之为翼管式结构;如果是整大块铜板焊在排管下面则称为管板式结构。太阳光照在吸热铜板上,热量传给排管,把排管加热,水从一侧的集管进入,在排管中流过时获得热量再从另一侧集管流出,图中每根集管两端都可以用,一般是单端接水另一端封死。为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把吸热板装在有隔热层的外壳内,并在上面盖上透明玻璃板。下图就是一个剖开一角的平板型集热器(没有透明盖板)。 翼管式平板集热器结构图 平板型集热器可水平、倾斜、垂直安装,在自然循环热水系统应用中要倾斜或垂直安装。 扁盒式平板集热器 用两片金属板制成扁盒,让水从中间流过,太阳光照在扁盒上把盒内的水加热。下图就是扁盒式平板集热器的结构图。

化学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一.化学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除渗碳、渗氮外,渗金属主要有渗Al、Cr、V、Si、B、S等金属和非金属。下面简单介绍。 1.渗铬 适用于各种钢制件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 渗后硬度:低碳钢为200~250HV;高碳钢为1250~1300HV。 渗层深度:一般为0.10~0.30mm。 渗层金相组织:低碳钢50%左右铬在铁素体中的固溶体;高碳钢由铬的碳化物(Cr7C3)、(CrFe)7C3组成。 渗铬方法:固、液、气体渗,还有真空渗等。 固体法:将以下配方研成粒度小于50目(约0.297mm)粉末,然后装箱进行。 配方1:50%~55%铬铁粉末+40~50%氧化铝+2~3%氯化铵。 配方2:60%~65%铬铁粉末+30~35%耐火土+3~4%氯化铵。 装炉温度为800~850℃,保温1~1.5h后升温到1000~1050℃.。保温12~15h(视层深要求而定)。然后随炉冷却600~700℃出炉空冷即可。 液体法:采用70%氯化钡+30%氯化钠为基盐。将金属铬或铬铁粉末经盐酸处理后放入基盐中,加热到1000~1050℃保温1.0~1.5h即开始渗,同时应不间断地用惰 性气体或还原气体保盐浴表面不被氧化。 气体法:利用干净铬块+氯化铵+氢气,在950~1100℃通入氯化铜蒸汽进行。渗铬后的处理:在一定载荷下工作并要求一定的强度的零件,渗铬后正火处理可细化晶 粒,提高基体强度和韧性,淬火和回火处理可根据需要调整基体的性能。 2、渗B 渗硼是指将工件放在一定比例的含硼介质中加热。 适用范围:提高各种钢、铸铁和粉末冶金等材料制作的工件耐磨性。 渗后硬度:900~1200H V0.1以上。 金相组织:为致密的单相Fe2B。

固体激光器原理固体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原理-固体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 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 固体激光器用固体激光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1960年,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固体激光器一般由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源、聚光腔、谐振腔反射镜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固体工作物质,是把具有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而制成的。在固体中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有三类:(1)过渡金属离子;(2)大多数镧系金属离子;(3)锕系金属离子。这些掺杂到固体基质中的金属离子的主要特点是:

具有比较宽的有效吸收光谱带,深圳市星鸿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深圳激光打标机,东莞激光打标机比较高的荧光效率,比较长的荧光寿命和比较窄的荧光谱线,因而易于产生粒子数反转和受激发射。用作晶体类基质的人工晶体主要有:刚玉 、钇铝石榴石、钨酸钙、氟化钙等,以及铝酸钇、铍酸镧等。用作玻璃类基质的主要是优质硅酸盐光学玻璃,例如常用的钡冕玻璃和钙冕玻璃。与晶体基质相比,玻璃基质的主要特点是制备方便和易于获得大尺寸优质材料。对于晶体和玻璃基质的主要要求是:易于掺入起激活作用的发光金属离子;http://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光学透射率特性和高度的光学均匀性;具有适于长期激光运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晶体激光器以红宝石和掺钕钇铝石榴石为典型代表。玻璃激光器则是以钕玻璃激光器为典型代表。

工作物质 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由光学透明的晶体或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掺以激活离子或其他激活物质构成。这种工作物质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窄的荧光谱线、强而宽的吸收带和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玻璃激光工作物质容易制成均匀的大尺寸材料,可用于高能量或高峰值功率激光器。但其荧光谱线较宽,热性能较差,不适于高平均功率下工作。常见的钕玻璃有硅酸盐、磷酸盐和氟磷酸盐玻璃。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折射率温度系数为负值的钕玻璃,可用于高重复频率的中、小能量激光器。 晶体激光工作物质一般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窄的荧光谱线,但获得优质大尺寸材料的晶体生长技术复杂。60年代以来已有300种以上掺入各种稀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离子氧化物和氟化物晶体实现了激光振荡。常用的激光晶体有红宝石(Cr:Al2O3,波长6943

完整版实验报告40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热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工程材料_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号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操作。 (2)学会使用洛氏温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的钢的金相组织分析。 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T12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温度、回火温度二、实验内容 (1)40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热处理。 (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实验前后的硬度。 (3)观察样品,获取其纤维组织图像 对照金相图谱,分析讨论本次实验可能获得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三、实验概述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1(.

Fe-FeC状态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热3处理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2)基本组织的金相特征 碳钢经热退火后可得到(近)平衡组织,淬火之后则得到各种不平衡组织。普通热处理除退火、淬火之外还有正火和回火。这样在研究钢热处理后的组织时,还要熟悉索氏体、托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式体等基本组织的金相特征。 (3)金相组织的数码图像 金相组织照片可提供材料内在质量的大量信息及数据,金相分析是材料科研、研发及生产中的重要分析手段。 XJP-6A金相显微镜数字采集系统是在XJP-6光学显微镜基础上,添加光学适配镜,通过图像采集和信息化处理,提供计算机数码图像的系统,可获得真实、精细的影像,以及高品质的金相显微组织照片 四、实验材料及设备 (1)砂纸、玻璃板、抛光机等金相制样设备。 (2)40钢 (3)马福电炉 (4)洛氏硬度计 (5)淬火水槽、油槽 (6)铁丝、钳子 金相显微镜、数码金相显微镜)7(.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

渗碳淬火工艺 1、钢的淬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泛的工序。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应力,得到不同强度,硬度和韧性配合的性能,需要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所以淬火和回火又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两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作为各种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工序,也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淬火的定义和目的 把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为淬火。钢件淬火后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图4为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温830℃ 度 ℃油 冷200℃ 8 空冷 时间h 图4 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淬火的目的一般有: 1.1.1 提高工具、渗碳工件和其他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例如高速工具钢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63HRC,且具有良好的红硬性。渗碳工件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58~63HRC。 1.1.2 结构钢通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又称调质)之后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例如汽车半轴经淬火和高温回火(280~320HB)及外圆中频淬火后,不仅提高了花键耐磨性,而且使汽车半轴承受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能力(尤其是疲劳强度和韧性)大为提高。 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盐水、碱水和油等。通常碳素钢用水冷却,水价廉易得,合金钢用油来冷却,但对要求高硬度的轧辊采用盐水或碱水冷却,辊面经淬火后硬度高而均匀,但对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容易产生开裂。 1.2 钢的淬透性 2.2.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钢材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钢材淬透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顶端淬火法)淬火获得的有效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透性是每种钢材所固有的属性,淬硬层愈深,就表明钢的淬透性愈好,例如45、40Cr 、42CrMo钢三种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主要参数表

杭州临安乘易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主要参数表 型号P-G(Y)/1.0-PX/NT-2.0-L 尺寸规格(G/Y)2000*1000*75mm/(Y)2500*800*75mm /Y2000*800*75/Y3000*1000*75 有效吸热面积 1.81㎡ 玻璃低铁超白布纹钢化玻璃,厚度3.2mm。 集热主流道管Φ25*1.2mm 整体吸热芯板口琴式多孔扁铝吸热板(口琴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实用 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667926.7) 吸热涂层钛纳米黑基吸热涂层(金属陶瓷纳米基体吸热涂层材料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10515802.1) 边框铝合金6063 T5 背板0.5mm镀铝锌板(宝钢)/0.5mm彩钢板(宝钢) 组装密封材料太阳能组件专用密封胶,确保25年使用寿命。 底隔热层侧隔热层聚氨酯整体发泡 接口密封圈Φ25mm硅胶圈 管口G1/2内螺纹 重量公斤35Kg 使用寿命20年

决定平板集热器品质的三大要素 一、平板的整体保温功能,是减少热能散发,提高产品热效率极为重要的环节。 二、集热器板芯流道结构设计的合理科学性,能提升热能的快速交换,达到吸收更多的太阳能转换成热能。 三、选择性吸热膜的使用性能致关重要,好的产品能用25年以上,很好地和建筑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但有的用3-5年就退色,导致产品无吸热效果,有的甚至1-2年就退色报废了。 结构技术特点 ☆整板吸热芯:板芯流道与膜层采用一体化设计(口琴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667926.7、金属陶瓷纳米基体吸热涂层材料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10515802.1)。集热效率高,热损小,吸收率高,发射率低。1㎡的吸热面积相等于进口的吸热面积蓝钛膜1.1㎡。这种结构有别于铜铝复合采用激光或者超声波焊接的结构。(铜铝复合结构传热特点是面与点之间、其最大的缺点会因为设备和人为的原因造成运输过程或使用若干年后铜铝脱开,使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大大下降而报废。) ☆框体结构:采用四边铝合金型材,底板、玻璃盖板的无螺丝,无铆钉,无橡胶皮条的连接封装技术。外壳机构设计简洁美观,连接灵活,具有防水功能,适用于多种安装方式,易于和建筑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工业级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6063 T5)的设计,结构合理,强度大,表面经氧化处理,耐腐蚀。☆保温措施:采用整体发泡技术处理,边框和背板及保温聚氨酯一体化,加强了防水防潮功能,有效减少集热器吸潮能力,使保温材料长久保持良好的隔热性能、热损小。 ☆玻璃盖板:采用钢化低铁超白布纹玻璃,透光率92%以上。 ☆板芯口琴式多孔流道及主流道管:采用特殊铝材料,耐腐蚀、可承压30kg、

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都是改变钢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在热量来不及传到钢件心部时就立即淬火,从而使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表层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发动机曲轴、齿轮等。 表面淬火所采用的快速加热方法有多种,如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就是在一个感应线圈中通以一定的交流电(有高频、中频、工频三种),使感应线圈周围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涡流。由于集肤效应,涡流主要集中在钢件表层。由涡流所产生的电阻热是钢件表层被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向钢件喷水,将钢件表面淬硬。 感应电流的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烈,故高频感应加热用途最广。高频感应加热常用的频率为200~300 kHz,此频率加热速度极快,通常只有几秒钟,淬硬层深度一般为0.5~2mm,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层较薄的中、小型零件。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质量好,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交易控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缺点是设备昂贵,需要专门的感应线圈。因此,主要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的轴、齿轮等零件。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合适的化学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以改变钢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或理化性能。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很多,依照渗入元素的不同,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以适应不同的场合,其中以渗碳应用最广。 渗碳是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分解出来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的表层。渗碳是采用密闭的渗碳炉,并向炉内通以渗碳剂(如煤油),加热到900~950℃,经较长的时间保温,使钢件表层增碳。渗碳件通常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渗碳后渗层深一般为0.5~2mm,表层含碳量wc将增至1%左右,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表层硬度达到56~64HRC,因而耐磨;而心部因仍是低碳钢,故保持其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渗碳主要用于即承受强烈摩擦,又承受冲击或循环应力的钢件,如汽车变速箱齿轮,活塞销、凸轮、自行车和缝纫机的零件等。

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

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第一台激光器的研制历程,介绍了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它的发明者梅曼先生。 一、发展历程 1917年,爱因斯坦(Einstein)在气体平衡计算的工作中,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发光形式:一种是自发辐射,一种是受激辐射。前者指的是自然光的发光形式,而第二种正是产生激光的基础理论。激光的定义就是:“利用辐射的受激辐射实现的光放大”( 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爱因斯坦的观点被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所淹没,对于受激辐射这一重妥概念的意义没有被人们及时认识到. 1921年,发明磁控管,从此开始了微波的研究。 1927年,狄拉克(Dirac)根据感应辐射的属性提出创制星子书瞬浮的建议。 1934年,克赖克汤和威廉}i} i}i}于振荡器发现了电磁波和分a:.的相互作用。这是最旱期的电磁波谱学实验。 30年代,一些科学家建立的量子力学理论,使爱因斯坦的这两种发光形式的物理内容得到更为深刻的阐明。同时,近代光谱学的发展,也为激光光的出现奠定了的理论基础. 1944年,扎沃依斯基发现了电子的顺磁共振,打下了对微波波段电子顺磁能级研究的基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扰物理学家问到大学工作,在大学里建起了强大的新设备.他们开始着手进行微波波谱学山研究。当时,韦伯(Webber )、法布里肯特、巴索夫(tacos)和普罗霍洛夫(11po1。二。。)以及汤斯("l}ow'nes)等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用受激辐射获得放大的设想。这是激光理论发展的重要起点. 1946年在美、英两国几乎同时发现氨谱线中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 关于波谱学最显著的成果是发现氢原子谱-的兰姆位移。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兰姆( Larnb)和另一同事的共同成果。他们曾具休地论述了观测净受激发射(负吸收)的可能性,明确指出了粒子数反转能够在何种状态实现,并针对一定的入射波,粗略计算了它的增益。 作为激光的物理基础—受激辐射早在1917年就为人所知.可是,从1917年到1950年30多年来,在实验上却一直没有人去证明这个过程的存在.人们以为,要想在小于一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进行原子受激发射的宏观观察是难于做到的。但在后来激光器制成后.实验工作并不象人们最初所设想的那样艰难。从1940年观察到离子数反转到激光器,这中间仅仅一步之差,可是这“一步”却一直走了20年. 人类对电磁波的利用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和生产急需把这种利用由无线电波段向微波波段扩展,这就导致了微波放大理论及其器件的产生. 1951年,美国的汤斯提出了利用受激辐射获得放大的原理首先获得微波放大的设想.同年,普塞耳(I'urcell)和庞德(Pound)用核磁共振所进行的一次实验,造成了粒子数反转,进一步确认了受激辐射过程,给微波放大器的产生带来了希望。其后,汤斯进行了两年半的艰苦工作,干1953年末和果尔登(Gordon )、

热处理工艺淬火

热处理工艺-淬火 淬火工艺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硬度、强度、耐磨性以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淬火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如工具、量具、模具、轴承、弹簧和汽车、拖拉机、柴油机、切削加工机床、气动工具、钻探机械、农机具、石油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飞机等零件都在使用淬火工艺。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根据钢的成分、组织和不同的性能要求来确定。亚共析钢是AC3 (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是AC1 (30~50℃)。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若选用低于AC3的温度,则此时钢尚未完全奥氏体化,存在有部分未转变的铁素体,淬火后铁素体仍保留在淬火组织中。铁素体的硬度较低,从而使淬火后的硬度达不到要求,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力学性能。若将亚共析钢加热到远高于AC3温度淬火,则奥氏体晶粒回显著粗大,而破坏淬火后的性能。所以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选用AC3 (30~50℃),这样既保证充分奥氏体化,又保持奥氏体晶粒的细小。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推荐为AC1 (30~50℃)。在实际生产中还根据情况适当提高20℃左右。在此温度范围内加热,其组织为细小晶粒的奥氏体和部分细小均匀分布的未溶碳化物。淬火后除极少数残余奥氏体外,其组织为片状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细小的碳化物质点。这样的组织硬度高、耐磨性号,并且脆性相对较少。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低于AC1,因为此时钢材尚未奥氏体化。若加热到略高于AC1温度时,珠光体完全转变承奥氏体,并又少量的渗碳体溶入奥氏体。此时奥氏体晶粒细小,且其碳的质量分数已稍高与共析成分。如果继续升高温度,则二次渗碳体不断溶入奥氏体,致使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其碳浓度不断升高,会导致淬火变形倾向增大、淬火组织显微裂纹增多及脆性增大。同时由于奥氏体含碳量过高,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多,降低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高于AC1太多是不合适的,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的ACm或以上温度就更不合适。 在生产实践中选择工件的淬火加热温度时,除了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工件的化学成分、技术要求、尺寸形状、原始组织以及加热设备、冷却介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加热温度予以适当调整。如合金钢零件,通常取上限,对于形状复杂零件取下限。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渗氮 高速钢、基体钢、热模具钢和高碳高铬钢中都含有大量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渗氮层的表面硬度高达1000HV以上,大幅度提高了耐磨性,并降低了摩擦系数。渗氮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刀具、冷作模具和热作模具的热处理。 (1)刀具渗氮 高速钢刀具和以高速钢为基的钢结硬质合金刀具都可以在磨刃之后进行渗氮处理。高速钢中含有大量的Cr、V、W、Mo等形成氮化物元素,渗氮后表面硬度很高,但渗氮层的脆性很大,如果处理不当,易崩刃。所以高速钢渗氮应采用短时渗氮和低氮势。一般在560℃渗氮,时间为20~60min,氨分解率在70%~90%范围内调节。高速钢刀具渗氮不允许出现化合物层,扩散层的总深度控制在0.01~0.03mm之间,对于刃口较厚的连续切削的刀具可取上限,刃口较薄的刀具应取下限。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经过重复磨刃之后,只要前刃面或后刃面之一保留着渗氮层,仍然可以收到提高切削寿命的效果。 (2)冷作模具渗氮 冷挤压凸模、冷镦凸模和冷锻模常用高速钢或基体钢制造,渗氮温度恰好在高速钢和基体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在淬火回火并加工至最终形状之后进行短时渗氮,渗层深度只需略大于允许的磨损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基体钢或低碳高速钢克服了普通高速钢易开裂、易崩刃的缺点,但耐磨性不如高速钢。经过短时渗氮后三者的耐磨性则达到同样水平。所以用基体钢或低碳高速钢制造冷挤压模并进行短时渗氮处理,是大幅度提高其寿命的有效措施。高碳高铬工具钢制造的冷作模具也可以通过渗氮提高表面耐磨性,但渗氮温度应降至500℃,以减小基体硬度下降的幅度。 高速钢、基体钢、高碳高铬工具钢等高合金工具钢渗氮时间不宜过长,渗氮层深度不宜过深,表面不应出现化合物层,否则会引起崩刃或剥落。低合金钢制造的冷作模具不宜进行渗氮处理,因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稳定性差,在渗氮温度下硬度已降至40HRC以下。 (3)热作模具渗氮 热作模具钢含有Cr、Mo、W、V等形成氮化物元素,渗氮后表面化合物层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入含有活性原子的特定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如C、N、Si、B、Al、Cr、W等)渗入工件表面,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工件使用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其特点是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组织,又改变化学成分。它可比表面淬火获得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可提高工件表层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 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1)分解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2)吸收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吸收。吸收的方式有两种,即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形成溶体,或与钢中的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3)扩散已被工件表面吸收的原子,在一定温度下,由表面往里迁移,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1、渗碳: 渗层组织:淬火后为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层厚度(mm),0.3~1.6,表面硬度,57~63HRC,作用与特点,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渗碳温度(930℃)较高,工件畸变较大;应用,常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热作模具钢制作的齿轮、轴、活塞、销、链条。 渗碳件渗碳后,都要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为150~200℃。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渗碳件表面为细小片状回火马氏体及少量渗碳体,硬度可达58~64HRC,耐磨性能很好。心部组织决定于钢的淬透性。普通低碳钢如15、20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10~15HRC。低碳合金钢如 20CrMnTi心部组织为回火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及托氏体,硬度为35~45HRC,具

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及一定的塑性。 2.液体氮化 也称软氮化,低温氰化,或者氮碳共渗,在渗氮过程中,碳原子也参与,因而比一般的单一气体渗氮具有更高的渗速,在渗层表面硬度相当的情况下,氮化层的脆性也比气体氮化小,软氮化因此得名。氮化主要是往炉中加入纯氨,在200℃以上氨分解为活性氮原子,在500~580℃时,活性氮原子往钢件表面渗氮和扩散,得到0.3~0.5mm厚的高硬度、耐腐蚀、抗疲劳的氮化层。 把含碳物质和氨同时通入炉内就是碳氮共渗,又叫氰化。它兼有渗碳和氮化的性能,氰化温度低于渗碳,使工件变形小,而氰化速度比渗碳和氮化快,生产周期短。老的液体氮化法主要原料是氰化钠,所以也有叫低温氰化的,硬化层中的氮比碳的浓度高,因而氮碳共渗的称法又被广泛采用在氮化的过程中,当活性较大时,表面生成很薄的化合物层(10~30μm的ε相),随后便是γ`和扩散层。当活性较小时,表面化合物相可以不出现,从而获得得以弥散硬化为主的组织3.离子氮化 是利用辉光放电这一物理现象对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的氮化法。在低压的氮气或氨气等气氛中,炉体和被处理工件之间加以直流电压,使产生辉光放电,在被处理表面数毫米处出现急剧的电压降,气体中的离子,向阴极移动,当接近工件表面时,由于电压降剧降而被强烈加速,轰击工件表面,离子具有的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了被处理的工件,同时一部分离子直接注入工件表面,一部分离子引起阴极溅射,从工件表面“溅射出”电子和原子,“溅出”的铁原子和由于电子作用而形成的原子态氮相结合,形成FeN。FeN由于吸附和在表面上蒸发,因受

固体激光器原理及应用

固体激光器原理及应用

————————————————————————————————作者: ————————————————————————————————日期:

编号 赣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 文 固体激光器原理及应用 教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届别2010届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060803013 姓名丁志鹏 指导老师邹万芳 完成日期 2010.5.10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 错误!未定义书签。1引用2? 2激光与激光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激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激光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固体激光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3.2?典型的固体激光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典型固体激光器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固体激光器的优缺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固体激光器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军事国防?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工业制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医疗美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处理淬火及变形

热处理工艺、操作与变形关系 一、预处理 淬火前通过对工件进行消除应力、改善组织的预备热处理,对减少淬火变形是非常有利的。预处理一般包括球化退火、消除应力退火,有些还采用调质或正火处理。 ①消除应力退火: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层在加工方法、背吃刀量、切削速度等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由于其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工件在淬火时产生了变形。为了消除这些应力的影响,淬火前将工件进行一次消除应力的退火是必要的。消除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为500-700 ℃,在空气介质中加热时,为防止工件产生氧化脱碳可采用500-550 ℃进行退火,保温时间一般为2-3h。工件装炉时要注意可能因自重引起的变形,其他操作同一般退火操作。 ②以改善组织为目的的预热处理:这种预处理包括球化退火、调质及正火等。 ——球化退火:球化球退火是碳素工具钢及合金工具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球化退火后所获得的组织对淬火变形趋势影响很大。所以可以通过调整退火后的组织来减少某些工件有规律的淬火变形。 ——其他预处理:为减少淬火变形所采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调质处理、正火处理等。针对工件产生淬火变形的原因及工件所用材料,合理地选用正火、调质等预处理对减少淬火变形是有效的。但应对正火后引起的残余应力及硬度提高对机加工的不利影响应给予注意,同时调质处理对含W Mn 等钢可减少淬火时胀大,而对GCr15等钢种的减少变形作用不大。 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分清淬火变形产生的原因,即要分清淬火变形是由残余应力引起的还是由组织不佳引起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症处理。若是由残余应力引起的淬火变形则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而不用类似调质等改变组织的预处理,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少淬火变形的目的,才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以上各种预处理的具体操作同其他相应操作,此处不赘述。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标准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胜强阳光公司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产品分类、标记、技术要求、标识包装等内容。 2 引用文件 GB/T 6424-2007 平板型太阳集热器技术条件 GB/T 4271-2007 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 26974-2011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GB/T 12936-2007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 25969-2010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部件选材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720-19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 3190-200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6892-2006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GB/T 14846-2008 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GB 5237.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 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GB 5237.3-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GB 5237.4-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 15763.2-2005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T 2518-200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 14978-2008 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 13448-2006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试验方法 GB/T 3880.1-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3880.2-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 GB/T 3880.3-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GB/T 26709-2011太阳能热水器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17795-2008 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 GB/T 24798-2009 太阳能热水系统用橡胶密封件 GB/T 11618.1-2008 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 GB/T 11618.2-2008 铜管接头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产品分类与标记 3.1产品分类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生产经验)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热处理工作十五年的经验总结,此为实际生产所用,可能与教科书太一样,生产经验,仅做参考。以下HB代表布氏硬度值,HRC代码洛氏硬度C标尺。 1.45# 淬火温度830℃ 水冷硬度要求 HB229-269 回火温度 570 硬度要求 HB197-235, 回火温度 620 2.40Cr 淬火温度85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20 硬度要求 HB229-269, 回火温度 58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40 3.35SiMn 淬火温度870℃ 油(水)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60 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20 4.35CrMo 淬火温度870℃ 油(水)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60 硬度要求 H B260-300,回火温度 5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20 5.30Cr2Ni2Mo 淬火温度870℃ 油冷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2 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6.34Cr2Ni2Mo 淬火温度870℃油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60硬度要求 HB260-300, 回火温度 600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7.34Cr2Ni3Mo 淬火温度870℃ 油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80 硬度要求 H B290-341,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8.34CrMo1A 淬火温度870℃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90 硬度要求 HB22 9-269,回火温度 630 9.35CrMoSi 淬火温度93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 29-269,回火温度 640 10.38CrMoA1 淬火温度93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 229-269,回火温度 690 11.40CrMnMo860℃油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480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20硬度 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80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基本结构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基本结构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低温热利用的基本器件,也一直是世界太阳能市场的主导产品平板型集热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加热、潜泳池加热、工业用水加热、建筑物采暖与空调等好些个范畴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器件构成的热水器即平板太阳热水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吸热板、透明盖板、隔热层以及外壳等几部分构成。 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工作时,太阳辐射穿行透明盖板后,投射在吸热板上,被吸热板吸收并转换成热能,然后将热能传递给吸热板内的导热工质,使导热工质的温度升高,作为集热器的有效能量输出 。 吸热板 吸热板是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内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向导热工质传递热能的器件,其基本上是平板形状 。 1.吸热板的结构形式 在平板形状的吸热板上,通常都布置有排管以及集管排管是指吸热板纵向排列并构成流体通道的器件;集管是指吸热板上下两端,横向毗连若干根排管,并构成流体通道的器件,吸热板的材料种类许多,有铜、铝合金、铜铝复合、不锈钢、镀锌钢、塑料、橡胶等 。 ⑴管板式管板式吸热板是将排管与平板以肯定是的结合方式毗连构成吸热条带,然后再与上下集管烧焊成吸热板这是当今国内外使用比较普遍的吸热板结构类型 。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于1986年从加拿大引进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复合太阳条生产线,使我国平板型集热器技术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该项技术是将一根铜管置于两条铝板之间热碾压在一起,然后再用高压空气将它吹胀成型铜铝复合太阳条的长处:热效率高,热碾压使铜管以及铝板之间达到冶金结合,无结合热阻;水质清洁,太阳条接触水的部分是铜材,不会被腐化;保证质量,全般生产历程使成为事实机械化,使产品位量得以保证;耐压能力强,太阳条是用高压空气吹胀成型的 。 最近几年来,全铜吸热板正在我国慢慢鼓起,它是将铜管以及铜板通过高频烧焊或超声烧焊工艺而毗连在一起全铜吸热板具有铜铝复合太阳条的所有长处:热效率高,无结合热阻;水质清洁,铜管不会被腐化;保证质量,全般生产历程使成为事实机械化;耐压能力强,铜管可以蒙受较高的压力 。 ⑵翼管式翼管式吸热板是哄骗模型挤压拉伸工艺制成金属管两侧连有翼片的吸热条带(如图2b),然后再与上下集管烧焊成吸热板吸热板料料一般采用铝合金翼管式吸热板的长处:热效率高,管子以及平板是一体,无结合热阻;耐压能力强,铝合金管可以蒙受较高的压力。缺点:水质不易保证,铝合金会被腐化;材料用量大,工艺要求管壁以及翼片都有较大的厚度;动态特性差,吸热板有较大的热容积 。 ⑶扁盒式扁盒式吸热板是将两块金属板别离模型压成成型,然后再烧焊成一体构成吸热板(如图2c),吸热板料料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镀锌钢等通常,流体通道之间采用点焊工艺,吸热板四周采用滚焊工艺扁盒式吸热板的长处:热效率高,管子以及平板是一体,无结合热阻;不需要烧焊集管,流体通道以及集管采用一次模型压成成型缺点:烧焊工艺高难,容易出现烧焊洞穿或者烧焊不牢的不懂的题目;耐压能力差,焊点不克不及蒙受较高的压力;动态特性差,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大,吸热板有较大的热容积;有时候水质不易保证,铝合金以及镀锌钢城市被腐化 。 (4)蛇管式蛇管式吸热板是将金属管弯曲成蛇形(如图2d),然后再与平板烧焊构成吸热板这种结构类型在国外使 用较多吸热板料料一般采用铜,烧焊工艺可采用高频烧焊或超声烧焊蛇管式吸热板的长处:不需要另外烧焊集管,减少走漏的有可能性;热效率高,无结合热阻;水质清洁,铜管不会被腐化;保证质量,全般生产历程使成为事实机械化;耐压能力强,铜管可以蒙受较高的压力缺点:流动阻力大,流体通道不是并联而是串联;烧焊高难,焊缝不是直线而曲直线 。 2.吸热板上的涂层 为了使吸热板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在吸热板上应覆盖有深色的涂层,这称为太阳能吸收涂层。

热处理--表面淬火技术

我所关注的表面工程领域——表面淬火技术 一、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采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就称为表面淬火技术。实际上,不仅仅是钢铁,凡是能通过整体强化的金属材料,原则上都可以进行表面淬火。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淬火只对工件的表面或部分表面进行热处理,所以只改变表层的组织,使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均高。而心部或其它部分的组织仍保留原来的低硬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性能,这样工件截面上由于组织不同性能也就不同。表面淬火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质量稳定,变形小,热处理周期短,费用少,成本低,还可用碳钢代替一些合金钢。 对于表面淬火的使用材料,原则上,碳的质量分数在0.35%--1.20%的中、高碳钢及基体相当于中碳钢的普通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均可以实现表面淬火,但中碳钢与球墨铸铁是最适宜于表面淬火的材料。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激光加热表面淬火。这里我主要介绍了感应加热、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技术,以及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是采用一定方法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然后迅速淬火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方法。生产中把工件放入由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线圈中,当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时,便会在工件内部感应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工件内自成回路,故称为“涡流”。涡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表面电流密度最大,心部电流密度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由于钢本身具有电阻,因而集中于工件表面的涡流,几秒种可使工件表面温度升至800~1000℃,而心部温度仍接近室温,在随即喷水(合金钢浸油)快速冷却后,就达到了表面淬火的目的。 根据输出加热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为高频感应加热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