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力的合成(公开课)导学案.docx

34力的合成(公开课)导学案.docx

34力的合成(公开课)导学案.docx
34力的合成(公开课)导学案.docx

2011-2012高一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3.4力的合成

【课标分析】

初步掌握物理学屮的等效替代思想,为后续学习(运动的分解、等效电路等)进行思想渗透,引导学牛通过实验准确掌握矢量的合成方法。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进一步理解矢址和标呈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

3.寧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

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4.知道合力的人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5. --------------------------------------------- 初步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Z “等效法”

【学习重点】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几个力的合力;

【课前预习】

1、如果一个力的________和儿个力 _____________ 的相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合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分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力的合成。

3、力的合成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则,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则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直线上的力合成时可以转化代数运算,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牙、F2合成吋在角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它们合力的収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力的夹角为 ________ 时取最大值____________ ,当两力的

夹角为_______ 时取最小值 _________________ o

6、共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园地】力的合成

一、合力和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牛?的效果跟儿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牛的效果和同, 则这个力就叫那儿个力的合力,而那儿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问題:1. 一个物体受列几个力(分力丿作用的同肘,还受到合力的作用吗?

2、合力与分力的等效眷代是可逆的吗?

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关系,并不同时作用于物体上,所以不能把合力和分力

? ?

同时当成物体受的力。

二、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但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这儿个力就叫共点力,所以,共点力不一定作用在同一点上,

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F2、F?均为共点力。

三、共点力合成实验

实验仪器:

白纸(一张)

弹簧测力计(两个)

祛码(两个,每个祛码50g)

细绳(一条)

直尺(自备)

实验提示:

(1)已有仪器中,我们用什么仪器來测量力的大小?

(2)怎样判断力的方向?

(3)力的效果冇哪些?怎样设计可使两个分力的效果等同于一个合力的效果?

(4)如何准确的在图纸上描述力的三耍素?(提示:力的图示)

四、力的合成的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A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吋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

_______ .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j

五、共点力的合成。A儿

1.作图法(图解法):以力的图示为基础,以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严格作出平行四边形,然示暈岀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从与图示标度的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再用量

角器量出对角线与一个邻边的夹角,表示合力的方向。

注意:作图时耍先确定力的标度,同一图上的各个力必须釆用同一标度。表示

分力和合力的有向线段共点且要画成实线,与分力平行的対边要画成虚线,力线段上要画上刻度和箭头。

2.计算法:先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示意图,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合力大小和方向。

3 .两个以上共点力的合成

【例一】两个小孩拉一辆车子,一个小孩用的力是45N,另一个小孩用的力是60N,这两个力的夹角是90。.求它们的合力.

【例二】用作图法求夹角分别为30。、60。、90。、120。、150。的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它们的夹角是0。和180。时的合力?比较求得的结果,能不能得出卜?面的结论:①合力总是大于分力;②夹角在0。到180°Z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问題:1. 合力一定丸小任何一个分力吗?

2、平行四边形定则也适用于其它矣量的合成吗?

3.两个丸』、一定的力F]、F2,当它们间的夹角由0°增丸列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怎样炙

化?

六、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例三】三名同学一起玩游戏,用三根绳拴住同一物体,其中甲同学用1()()N向东拉, 乙同学用400N的丿J向西拉,内同学用400N的力向南拉。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例四】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于倾角为6的斜血上,试求斜血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知识总结】

1 ?力的合成:求几个分力的合力的过程。

2.力的合成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只冇共点力才能进行力的合成。

4.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但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这儿个力就叫共点力。

【深入拓展】

用三角形法和多边形法求合力

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时,为方便起见,可以不画出完全的平行四边形,而是只用它的一

半----- 个三角形代替,这称为三角形法,如图所示。把F2平移,使F】、F2首尾相接,连

接F】始端和F?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他们的合力Fo

进一步推广到物体受多个共点力作用的情况,可依次把各个力平移后首尾相接,最后连接始末两端的力的矢量就表示它们的合力,如图所示。这个方法称为力的多边形法。

【课后作业】

[基础达标]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A.合力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Z和.

B.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两个分力大小Z和.

C.合力大小可能比两个分力的大小都大,可能都小,也可能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

D.合力人小一定人于一个分力的人小,小于另一个分力的人小.

2.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5N和2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A.5N

B. 4N

C. 2N

D. 9N

3.两个共点力,一个是40N,另一个等于F,它们的合力是IOON,则F的大小可能是()

A.20N

B. 40N

C. 80N

D. 160N

4.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的最大值为180N,合力F的最小值为20N,则这两个共点力

的大小分别是()

A. 110N, 90N

B. 200N, 160N

C. 100N, 80N

D. 90N, 70N

5.三个共点力的人小分别为F】=5N, F2=10N, F3=20N,则它们的合力()

A.不会人于35N

B.最小值为5N

C.可能为0 D?可能为20N

[基础达标]

*6.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e固定不变,而其中一个力增人,则()

A.合力F—定增大

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

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当0° < 0 <90。时,合力F—定减小

*7?几个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其屮某个力F1停止作用时,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将向着F1的方向运动.

B.物体将向着F1的反方向运动.

C.物休仍保持静止状态.

D.由于不知共点力的个数,无法判断物体的状况.

*8?在长度、质量、力、速度、温度、比热等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冇___________ ,属于标量的

有_____ .

*9?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F2、F3> F4> F5,已知Fj=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求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能力提升]

10三个共点力大小均为10N,已知三个力的夹角均为120°,求合力。

6、如图为F随两分力的夹角B变化的图像,求这两个分力的大小。

3.4力的合成和分解—【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检测学案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初步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理论分解方法及特点。 【自主学习】 一、合力和分力 1.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 ,那么这个力叫做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2.合理与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一种 关系,强调的是效果相同;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力求它的 ___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三、平行四边形定则 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时,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_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四、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1. 合力可以大于两个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合力的大小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2. 12.F F 两力合力的取值范围:1212F F F F F -≤≤+

【典例分析】 题型一、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例1.大小不变的两个共点力1F 与2F ,其合力为F ,则( ) A.合力F 一定大于一分力 B.合力大小既可等于1F ,也可等于2F C.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 D.合力F 大小随1F 、2F 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 题型二、合力的求解方法 例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共点力的作用,大小为3N 和5N ,则合力的数值可能是( ) A.1N B.3N C.5N D.9N 题型三、力的分解 例3.放在斜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将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求两分力大小。 例4. 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A 用铰链与竖直墙壁连接,它的另一端B 用绳子连接至墙的C 点,使轻杆保持水平,绳与轻杆的夹角为30°.在B 端悬挂重10N 的物体,求轻杆和绳子各自在B 端受到的作用力. θ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课题】力的等效替代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I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但是,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学生学情分析】 (一)学生兴趣:实验操作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 (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矢量运算并非简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 四边形定则。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对于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大的飞跃,对于习惯于代数运算 的学生来说,矢量运算是相对较困难的,也比较难以接受,如何让学生 在以前学习基础之上接受本节课内容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二)过程与方法

《力的合成》导学案

§4.力的合成——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4.力的合成——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11月30日——12月2日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共点力的概念,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代替;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会求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问题导读】 认真阅读《课本》P61—63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1、两个孩子可以一起提起一桶水,一个成年人也可以独自提起一桶水,这说明成年人的提水桶的力等效的替代了两个孩子的力,则这个成年人提水桶的力是两个孩子提水桶力的力,这两个孩子的提力叫成年人提力的力。 2、叫做力的合成。 3、两个力合成时,以为邻边作,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 求两个以上的力的合力:先求出,再求出,直到,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所有这些力的合力。 4、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当这些力或者虽不,但它们的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力。

§4.力的合成——课堂导学 姓名班级 一、根据《课本》P62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探究目的是什么? 2、图3.4-2中F1、F2、F、F0各代表什么力? 3、为什么图乙和图丙中都要把小圆环拉到O点? 4、通过探究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课上基础训练】 ★1、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以下两图中F1和F2的合力: 二、求合力的方法: 1、图解法: 步骤:选择某一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两个分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合力→根据所选标度求出合力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得合力方向。 用图解法求合力时,选用的标度不能太小,标度太小会导致误差增大。 【课上基础训练】 ★2、用力的图示法求F1和F2的合力: 2、计算法: 利用三角函数和三角形中的几何关系求合力,常用的有勾股 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例关系等。 例如:如图:F1⊥F2,合力为F,若已知F1、F2和θ则: F= F1 sinθF= F2 cosθF=F1 2+ F 2 2 F1 F2 F1 F2 F F2=20N F 2 F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优质课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他们习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体积等)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因此,力的合成法则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关,而一旦过了这个坎,则是学生对矢量学习在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规律。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猜想他们之间所遵循的运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困难,教师设置引导好学生步步深入探究的情景和问题,适时、适度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则显得尤为重要。 从方法和习惯上讲,新课程实施多年来,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尤其是实验探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素养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提供了保障。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淡化教师的“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构建,强化小组学习与小组交流,淡化机械训练,摒弃灌输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互助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采用如下: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师生互动,优化方案→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成果汇报,展示自我→历史回顾,科学感悟→理性回归,巩固提高。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橡皮筋、细绳套、图钉、重锤、小车、弹簧测力计、水桶、自制教具、白纸、橡皮擦、三角板、直尺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力的效果的“等效”角度理解合力的意义; 2.知道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通过探究,了解合力、分力概念对日常生活、生产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合作与交流在学习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通过物理科学史的回顾,让学生懂得科学定则建立的长期性及曲折性。

学案初二物理7.2力的合成

A E E'F 2 F1 E' A E F2F1 E' A E F 【学习目标】 7.2 力的合成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认识合力和分力定义。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的合力的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自主学习】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评议】 探究一、合力和分力:观察分析课本P131 页“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1)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了,这表明,数只蚂蚁和这只甲克虫对树叶的是一样的。 (2)众多船帆才能驱动大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了。这台发动机对大船的 与多个船帆对大船的是一样的。 (3)两个小孩一共同用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同样的一桶水. 一个大人对水桶施力与两个小孩共同对水桶施力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大人的个力的作用效果和 小孩的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综合上述得:当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这个力就称为那几个力的_力,那 几个力中的每一个力都叫这个力的_ _ 力。 (注)合力往往不是物体受到的另一个力,只 是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的“等效替代力”。 探究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规律1.同 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有哪两种情况?

右图是小明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图。(一)图中粗线为橡皮筋, 其原长为 AE ,受力后伸长为 AE ′, 钩码每个重 0.5N ,据右图将 F 1、F 2 大小、方向填入下表: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如图(一)中 F 1= N F 2= N F 1 与 F 2 的方向 。 比较图(一)、图(三)F 与 F 1 、F 2 的作用效果 。 所以 F 就是 F1、 F2 的 力;F1、F2 就是 F 的 力, F= = N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如图(二)F1= N, F2= N, F1 与 F2 的方向 ;比较图(二)、图(三) F 与 F1 和 F2 的作用效果 。所以 F 就是 F1、F2 的 力,F1、F2 就是 F 的 力;F= = N 综合上述得出结论: a . 同 一 直 线 上 , 方 向 相 同 的 两 个 力 的 合 力 , 大 小 等 于 这 两 个 力 的 大 小 _ , 方 向 跟 这 两 个 力 的 方 向 _ _ 。 合 力 的 表 达 式 : _ ; b . 同 一 直 线 上 , 方 向 相 反 的 两 个 力 的 合 力 , 大 小 等 于 这 两 个 力 的 大 小 _ ,方向跟 _ 的 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表达式: _ (注)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力的合力,介于同一直线上的最大合力(同向 ) F1/N F2/N F/N 大小 大小 大小 F1 与 F2 同向 方向 方向 方向 大小 大小 大小 F1 与 F2 反 向 方向 方向 方向

《力的合成》学案2

必修一3.4 力的合成(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 3、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预习内容 1、合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力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提出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提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及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等效替代思想 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0N物体给提起,我们发现:两个小孩分别用F1、F2的两个力能把重为2 10N 两个力大小均是10N,与竖起方向夹角均为45度。同样一个大人用力F=2 竖直向上也能把物体提起。那我们可以讲F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F1、F2的两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效果是相同的(都能使物体被提起至静止)。即它们是等效的。 既然它们是等效的,就应该可以等效替换。 结论:只要我们关注的效果相同,物体的受力就可以等效替换。 概念:合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力的合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合作探究 仔细研究教材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两次要拉到同一点O呢? ②为什么要做力的图示而不是力的示意图? ③为了尽量减小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④实验中若选取弹簧秤来测力,如何选取弹簧秤,也就是说如何判断两个弹簧秤读是否准确? ⑤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吗? 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7.2力的合成导学案

罗塘中学五元教学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 力的合成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认识合力和分力定义 。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的合力的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自主学习】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评议】 探究一、合力和分力:观察分析课本P131页“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 (1)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了,这表明,数只蚂蚁和这只甲克虫对树 叶的 是一样的。 (2)众多船帆才能驱动大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了。这台发动机对大船的 与多个船帆 对大船的 是一样的。 (3)两个小孩一共同用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同样的一桶水.一个大人对水桶施力_________ 与两个小孩共同对水桶施力_________ 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大人的_____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小孩的_____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综合上述得:当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称为那几个力的________力,那几个力中的每一个力都叫这个力的_______力。 (注)合力往往不是物体受到的另一个力,只是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的“等效替代力”。 探究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规律 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有哪两种情况? 右图是小明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图。(一) 图中粗线为橡皮筋,其原长为AE ,受力后伸长为AE ′, 钩码每个重0.5N ,据右图将F 1、F 2大小、方向填入下表: (二) (三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如图(一)中F 1= N F 2= N F 1与 F 2的方向 。 比较图(一)、图(三)F 与F 1 、F 2的作用效果 。 所以F 就是F1、 F2的 力;F1、F2就是F 的 力, F= = N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如图(二)F1= N, F2= N, F1与F2的方向 ;比较图(二)、图(三)F 与F1和F2的作用效果 。所以F 就是F1、F2的 力,F1、F2就是F 的 力;F= = N 综合上述得出结论: a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____________。合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方向跟 ______ 的 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力的合力,介于同一直线上的最大合力(同向 )与最小合力(反向 )之间。 2、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 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

力的合成优秀学案

力的合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会画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 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的概念,会寻找等效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会寻找等效力 ※课前预备知识: 一: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作用效果 1、 力的三要素: 、 、 2、 力的作用效果 (1) (2)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线段的箭头指向力的——————,箭 头或箭尾表示力的————,得到的图就叫力的图示。 如何画力的图示(四步法) 1.定作用点 2.定方向 3.定标度 4.定大小 2、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侧重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昨日重现】 用一个大小为60N ,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30度的力拉小车,请用图示法画出这个力。 ※知识清单: 1.共点力 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作用于一点上或__________________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平等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的____________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等效或可以相互替代,就把这一个力叫做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做____________。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时,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_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装 订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力的合成导学案

高一物理导学案 沁阳一中高一物理【1】号

课程名称力的合成课型单一课课时3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共点力、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知道“等效替代”是一种 重要的科学方法.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重点、难点 1.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2.合力与其分力的大小关系. 学法指导 1.学生根据导学案,结合课本进行预习,做学案后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误点.疑点.错点,做到听课”有备而听”. 2.讲完课后,应根据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完善本导案. 导学过程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 一、合力与分力 [自主探究] 如图3-4-1所示,图乙中的细绳对物体施加的一个力与图甲中细绳对物体施加的两个力_____相同,因此,可以用 这一个力代替那两个力. 成功发现 (1)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_____,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合力是虚拟的,并不存在. 二、力的合成 [自主探究] 求合力的方法 (1)课本第62页实验中,为保证用一个力和用两个力拉小圆环产生的效果相同,应把小圆环拉到同一个点O. (2)在实验中分别记下分力F1、F2和合力F的______和______. (3)用力的图示法在白纸上画出F1、F2和合力F时,力的标度必须______. 成功发现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图3-4-1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___________,这两 个邻边之间的 ______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自主探究] 用作图法作出如图3-4-2所示的四个力的合力. 成功发现 多个力合成时,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 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 些力的合力. 三、共点力 1.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 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 线交于同一点的一组力.在甲、乙、丙三个图中,图_________中的 三个力属于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分小组进行 合作探究图3-4-2 图3-4-3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公开课教案】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教学难点 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多媒体.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考察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分力有什么关系. 通过探究,掌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加深理解两个力合成的作用效果. 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原理是力的合成的概念. 实验中要将橡皮筋的可动端都拉到O点,以保证前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筋,两个细绳套(长短不相同),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 以橡皮筋为研究对象,使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先用两个力(同一直线上)作用在橡皮筋的另一端,使其沿某一方向伸长至某一点,再用一个力作用于该端,并使它也沿该方向伸长至该点,以保证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刚才的两个力共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比较这一个力与刚才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进行实验 先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再用图钉将带有两个细绳套的橡皮筋的一端也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橡皮筋上的两个细绳套,用适当的力朝同一个方向将橡皮筋拉到某一位置O,在白纸上记下O的位置并将两个力的大小记录 在表1中,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朝同一个方向也拉到O点,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并填入表1中. 表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橡皮筋上的两个细绳套,用适当的力朝相反方向将橡皮筋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在白纸上记下O′的位置并将两个力的大小记录在表2中.

力的合成-(导)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4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等效替代思想. 2.了解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初步应用矢量运算法则,并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4.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自主探究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2.两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 3.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上,或者虽不作用在上,但它们的延长线,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合作探究 一、合力与分力 探究活动:两名瘦小的学生抬起一桶水和一名高大的学生自己提起这桶水,从把水桶提起的效果来看,两组同学活动的效果是相同的. 思考问题:(1)两个力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替代? (2)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同,如何求合力?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反,如何求合力? (3)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有一定的夹角时,那么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怎样? 1.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是,它们是可以. 2.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 3.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 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猜想与假设:若两个力成一定的角度,则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 (1)研究对象是谁?如何得到合力F与分力F1、F2?如何保证F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 (2)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方向如何记录).如何准确直观地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注意事项: (1)同一次实验橡皮条的结点要拉到同一个位置. (2)要记录结点的位置,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力的方向(结合初中所学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规律,沿着细绳套点两个点,其连线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3)弹簧测力计要校零,读数时正视刻度,应使拉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要与纸面平行,选择适当的标度作力的图示,所作的图不宜过小或过大. 分析论证: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两个分力与合力,并且用力的图示将它们表示出来,交流实验中得到的图形,并思考归纳、总结本实验探究的结论.

高中物理:3.4《力的合成》预习学案

3. 4 力的合成(学案)必修一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 3、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预习内容 1、合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力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提出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提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及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等效替代思想 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学案8力的合成.doc

§5. 1力的合成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共点力与力的合成的概念。 2、掌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方法。 【自主学习】 1 .共点力:0 2.合力:° 3?力的合成:o 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 Fl、F2 同向:F= ; (2). Fl、F2反向:F=;方向与相同。 5.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原来两个共点力Fi和F2的线段为作平行四 边形,它的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 & 6.力的三角形定则 把表示原来两个力的矢量,从指向画L 这个矢量就可以表示o 说明: %1矢量的合成都遵从(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1力的合成实际上是一种等效替代. %1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1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3.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共点的两个力(F:、F。的合力(F)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有关;。越大,合力越;0越小,合力越? R与F2同向时合力最大;&与F2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WFW。 %1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分力. %1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5.求合力的方法 (1)作图法。作图法是先作力的图示,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或如图2、3所示的三角形,再根据相同的标度,确定出合力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的大小,

力的合成导的学案.doc

力的合成导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节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准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及其关系,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图示法求合力。 .积极投入,领悟“等效代替”法在建立物理概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矢量运算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做好问题导学,重点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通过自学,初步掌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求合力的方法。 【问题导学】 .物理情景:值日生倒废水时,两个同学共同提起一桶水,另一个力气比较大的同学自己就可以提起来。 问题:在上例中,两个同学对水桶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同

学对水桶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请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定义分力与合力: 合力: 分力: 思考:合力与分力是_____________ 关系。 .什么是力的合成? 设F1=4N、 F2=3N, 当F1 与 F2 共线同向时,合力为多大?方向怎样? 当F1 与 F2 共线反向时,合力为多大?方向怎样? 当F1 与 F2 垂直时,合力多大?方向怎样? .在右图中,两物体受力有何特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____________,力的合成法则只适用于这样的力。 下图中物体受的力是共点力吗? 预习自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 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共同效果与合力单独作 用时效果相同 c.合力与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 对.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分力。 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一个。 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力的合成 问题 1.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步骤: ①在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用图钉固定一根橡皮筋; ②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筋,记下结点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套的方向,即两分力 F1、 F2 的大小和方向; 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达到同样的结点位置,记下此时的力 F 的大小和方向; ④选定标度,做出力F1、F2、 F 的图示; ⑤以 F1、F2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作出对角线。 通过认真作图,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思考:如何保证两次拉橡皮筋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为了减小摩擦拉动弹簧秤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 7.2 力的合成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7.2 力的合成导学案1(新 版)沪科版 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课前准备 1、思考: 在卫生大扫除时,经常遇到一个人提不动一桶水的情况,这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方法是什么?如果老师一个人就能提起这桶水,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由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合力活动1:阅读分析课本106页的图例 1、合力的理解:根据这两个例子,我们是从力的相同得出了合力的概念。 2、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合力的例子吗?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活动2:阅读课本107页的图例并思考 1、图617 开始下潜的潜水艇同时受到的方向向下的和方向向上的共同作用,其中的作用效果大?请说明理由。

猜想一下合力的方向和大小?活动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利用前面的例子,提出你的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实验中使用橡皮筋,是利用了橡皮筋的什么特点?有没有其他的物品代替?(2)实验中怎样做到力的作用效果相同?(3)实验中不使用钩码,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吗?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参照课本107页108页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中。F1/NF2/NF/NF1与F2 同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F1与F2反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 5、分析论证:分析前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下面的结论。填一填(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会,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会,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的,合力方向是。 (3)思考一下: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二力的作用效果会,即合力F= 。 6、交流与合作:对于实验你还有什么问题?有没有改进的措施?活动4:阅读课本109页的“交流与讨论”,并思考提出的问题。说明合力的出发点是作用效果相同,所以在学生举例的时候

力的合成-(导)学案

3.4 力的合成学案 ☆学习目标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重点难点【重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难点】合力的概念,以及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预习检测 强调: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一个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而合力是一个设想的,但有实际意义的力,在力的合成中的合力没有与之对应的施力物体。 一、力的合成 1.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合力和几个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拉线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用来表示; (2)有弹簧测力计读出各个力的大小,用力的图示法画出F1、F2、F; (3)用虚线把F1、F2、F的箭头端连接,得到的图形是; (4)探究结论:力的合成遵从定则. 4.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 二、共点力 5.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但它们的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针对练习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分力夹角是锐角时,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两分力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C.不管两分力的夹角多大,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D.合力一定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分力差的绝对值而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的绝对值 针对练习2关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B.以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所表示的力都是它们的合力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探究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掌握好这个定则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本章是高中力学的基础知识,如何从代数运算过渡到矢量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同时,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用简单的语言和一幅卡通图引入了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提水”说明合力与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比较直观,学生也容易接受。将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由旧教材的验证实验改成新教材的探究实验,说明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中对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是希望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探究的方式去寻找分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现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并学会互相交流合作。在探究实验之前,教科书上设置了“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思考猜想,也体现了科学猜想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以及“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分力的箭头端连接”等提示性的话语帮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在得出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后,教科书又设计了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尝试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求合力。随后又点明了多力合成的办法和思路,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的理解。紧接着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知道合力与原来两分力夹角的关系,还将初中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景也包含了进去,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只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殊情形。最后教材通过生活中的插图说明了共点力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 2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高中后,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些矢量有一点感性

第三章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导学案

4力的合成和分解导学案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2.知道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和分力.3.知道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4.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科学思维:1.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2.知道合力随分力夹角的变化情况,知道合力的取值范围.3.会用图解法和计算法求合力或分力. 一、合力和分力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2.合力与分力 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这几个力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作用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3.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

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1所示,F表示F1与F2的合力. 图1 4.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5.两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的求法: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几个分力的共同作用,它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 (2)合力总比分力大.(×) (3)力F的大小为100N,它的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为60N,则另一个分力可能小于40N.(×) (4)由于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负表示,故具有正负值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5)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之一是它们的运算方法不同.(√) 2.两个共点力互相垂直,F1=8N,F2=6N,则它们的合力F=________N,合力与F1间的夹角θ=________.(已知sin53°=0.8) 答案1037°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力的合成与分解导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导学案 二、相互作用(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导学目标】 1.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会用来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 【知识要点】 一、合力与分力 1.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分力之间是效果上的等效“替代”关系。 2.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互为逆运算。 二、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图示如下: 三、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的原则:(1)可以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2)按照题设条件分解,(3)正交分解。分解力时,可以认为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作两邻边。 注意:即使是同一个力,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也会是不同的。 【典型剖析】 [例1](2008年连云港市高中学业水平调研)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的大小为10N,其中一个力F1大小为6N,则另一个力F2的最大值是() A.4N B.10N C.16N D.20N [例2](苏州市2007届高三调研测试)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三边中点分别是D、E、F,在三角形中任取一点O,如果OE、OF、DO三个矢量代表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为() A.OA B.OB C.OC D.DO [例3](扬州市2008届第四次调研)如图,重量为G的物体A在大小为F的水平向左恒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对斜面压力N大小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