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3篇)

第一篇: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体系构建探讨

每个企业内部都有审计管理部门,设置这一部门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企业的风险,增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管理企业。其实,内部审计的目的合价值链理论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要完善企业。正是由于二者的目的性一样,因此才能够使二者相互借鉴。价值链理论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找到问题进行改革,从而使企业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的创造出价值,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审计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其同样关注企业的流程,在关注的过程中发现薄弱环节后,对此进行重点的分析,然后来确保企业能够稳步发展,并创造价值。下面我们来分析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第一,内部审计的作用之一是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来推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使企业创造价值。其实,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企业的运行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评定性的作用,一旦发现企业中的缺点,就会马上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调整进行必要的纠正,使这一环节成为能够创造价值的环节。内部审计主要着眼于以下两点:首先,内部审计会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目标特别关注,尤其是其达成的程度;其次,对企业风险的有效性做深入的评价。在发挥这两个功

能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主要依靠自身的特点来完成,如果发现企业内部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内部审计将着手进行调整、纠正,止到这一环节得到完善。从上面的论述就能够看出,风险管理主要是用来规避企业中一些风险,从而提升这些风险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二,内部控制是审计部门推进企业发展的又一法宝。为了使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保持有效和真实,企业往往会在内部设置一套系统来进行规范,从而起到管理企业内部信息以及资产的作用。这一手段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企业的安全性。我国企业经过改革之后,其内部审计的功能与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一样的,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其作用和内部控制一样,都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内部审计还能够对内部控制起到一个分析和评价的作用,从而提升了价值链的作用。其实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二者在运行的过程中,既可以相互合作,又可以互补,从而为企业的内部发展保驾护航,在此基础上增加企业的价值。

第三,公司治理又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途径。目前企业一般有四层领导,分别是股东会、董事会、管理者,最后是公司员工。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决策权从不涉及,经过改革之后,内

部审计的功能逐渐涵盖了企业内部的决策层面。决策权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命运的权力。因此,内部审计对于决策权的管理就已经涉及到企业的治理。当前,正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对决策权的管理,才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同时这一功能的实施,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地位,为企业价值链条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2.1内部审计实施现状

2.1.1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实现价值链审计增值目标。关于内部审计这一机构,最初是按照政府管理企业的模式衍生而来的,后来经过现代企业改革之后,才按照市场的需要来设置的,因此,其最初只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换言之,其最初的功能是代表政府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发挥审计的功能是在以后才开始的。因此,内部审计的功能大多被定位在监督型。随着审计职能的转换,其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的弊端的纠正,以及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通过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也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为价值链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其管理的对象不再是以往的账本、报表等,更多的是对企业生产环节的监督。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功能虽然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变,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执行着这些功能,但更多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内部审计功能的转变,因此,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职能仍然停留在监督的阶段,

所以,其职能的转变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的督促。

2.1.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阻碍价值链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度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这尽管是个独立的部门,可是其权利却非常有限,在其实施管理的时候,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这就使其形同虚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内部审计不受董事会的管理,这就导致其在发挥职能的时候,会受到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干涉,从而也就无法真正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为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第二,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在企业中地位卑微,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员很难了解到企业中最核心和机密的文件,从而导致其无法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由此可见,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设置中还需要有所改进,企业领导人只有放开权利,给予审计人员权利,他们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自身的职能,才能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才能对企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目前,虽然很多企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但没有保证其独立性和自身的权利,因此审计部门的职能不能够得到发挥,这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也对价值链的开展带来不便。

2.1.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开展价值链内部审计的能力。在企业的内部都设置审计机构,可是如果仔细去调查,会发现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有些审计

人员连最基本的风险评估工作都完不成,这就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一直在呼吁还给审计部门的权力,可当审计人员真正拥有权力的时候,能否完成自身的使命呢?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本专业的人才,上岗之前还要进行岗前培训,以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

2.1.4内部审计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审计部门的存在是伴随着企业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部门,在工作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这就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比较被动。现详细介绍审计工作人员的不足之处。首先,对审计项目的选择比较盲目。审计人员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是根据管理从层的需要,甚至有时候就是在管理层授意之后开展工作的,这种做法既不能体现审计部门的功能,同时对企业内部风险的规避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其次,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使用的还是定性分析法,对于最新的定量分析法,使用的较少。方法的陈旧决定了审计部门职能的实施是比较被动的,其根本无法完成审计部门的职能,而对于价值链理论的接受更是需要一个过程。

2.2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2.2.1内部审计应符合经营环境变化新要求。随着市

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审计部门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其逐渐由原来的监督型转变为管理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更是加剧了其功能的变化,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多的风险,而还是采取以往的管理方法会无法起到审计监督的作用,于是审计部门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调整中。全球化经济多我国企业的影响也很大,在这中形势之下,我国出现了很多新的企业形式,企业风险也随之而来,以往的审计职能需要随着新企业形式的变化而变化。而网络经济的出现,更是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程度,因此,审计部门对风险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审计部门可以在企业中管理风险的同时,还结合价值链理论,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利润。以便寻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使现代化的企业能够在风险林立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2.2.2内部审计需突破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当前,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审计部门还是采取传统的管理和工作方法。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其管理模式必须要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传统的审计模式是主要以财务、业务和管理三方面为核心,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现在经济已经走向全球化,我们的审计部门必须多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模式,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改革,从而找到一种既先进又适合自身发展和管理的模式。如果仅仅停留在现在的状态,不接受新生事物,那么,内部审计部门必然会丧失其功

能,在企业中的职能也越来越被淡化,最终成为可有可无的部门。因此,我国的审计部门要想发挥其职能,就一定要审视自身的缺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自身,以适应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一般而言,财务导向的审计模式主要侧重于对凭证和账本的核对功能,关注其自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模式也仅仅限于小规模的企业,一旦把这种模式应用在大企业中,你就会暴露出很多弊端。其不足之处如下:第一,审计工作中没有统一的工作流程,这样会使效率比较低。第二,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做工作,其结果也必然是不科学的。第三,审计工作的职能太过于狭小,无法满足大企业的要求。

总而言之,这套管理方法只能在小企业中使用,它挪用到大企业中,根本起不到审计的作用。其不足之处有,首先,审计的结论是不准确的,因为采取这种审计模式的管理人员关注的是生产经营的目标,只是为生产的进度进行监督,而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是冷制度下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起到审计的作用,从而也就误导了审计工作。其次,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人员只关注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说企业内部的账本和业务,而完全忽略了治理层面的工作,因此,就很难起到审计的作用。再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内部控制上。审计工作人员每年在内部控制上所做的工作远远大于其在管理企业上。如果长此下去,审计部门的

着眼点只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总是在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想办法,那么出现的结果只有一个,真正的审计工作越来越松懈,而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越来越严格,甚至是控制系统越来越细致,最后把整个企业推向一个僵化的境地,从而与外界失去联系,也把企业推向倒闭的境地。另外,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处于滞后的阶段。经过改革以后的现代企业已经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经济中,而我国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还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在审计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变审计人员的陈旧观念,使其观念和工作理念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扭转其滞后性。所以,审计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审计的模式。充分学习价值链理论,认识到企业的价值点,从宏观的角度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从而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风险。

2.2.3内部审计部门重建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其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就对内部的审计部门功能做出调整,主要体现在,在机构上,在内部进行了重组;在职能上,加强了审计人员的治理功能;在人员上,把审计工作人员解散,把这部分工作移交给会计事务所。经过一番调整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变得简练,人员开始由以往的关注账本转变成为关注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了审计的

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活力,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利润。为了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其还做了如下调整:一方面,中注协发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并于2002年5月1日参照执行。该指导意见所指内部控制审核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从业资格的取得,首先必须经过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从业两年后才能取得从业资格证。取得资格后,每年必须参加后续教育的学习,才能保有注册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的考试通过率都不高这就在社会上树立起一种观念: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并非容易,注册会计师是优秀的会计、审计人才。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取得则相对容易。

2.2.4内部审计目标起点与价值链管理的目标的分歧待消除。根据价值链理论,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和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不能出现任何分歧,其审计计划也要和经营计划保持一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价值链理论的支撑。传统的审计工作大多是以内部审计为核心,工作主要侧重在查错防弊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审计工作开始转变成控制企业的资产经营,最后其功能发展成为控制企业内部的工作。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工作,其都没有实现真正的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要求企业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利润的最

大化,这一目标也与企业的宗旨完全一样。价值链理论还要求审计部门参与到企业的各个阶层的管理中,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利益做出安排,更要关注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存在哪些风险,审计部门要对这些风险做出预见,为规避风险制定出方案。就以上理论而言,审计工作已经由以往的监督完全转变成为管理者。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接受价值链的理论。总而言之,我国大企业中的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其在审计功能的发挥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地改革。而审计功能目前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处于这样内外夹击的情况下,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危机重重。解决的途径就是把这一工作和价值链理论联系起来,使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

在以上章节,已经认识到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危机。那么,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时代,怎样才能使审计工作得到突破,这就需要引进新的理论,把价值链的理论引进到内部审计工作中,使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关注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的管理,从而完成审计功能的转变。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3.1识别价值链及价值活动,确立风险导向

价值链审计目标对于价值链理论,现做详细的介绍。其

理论主要分成两的部分,即价值活动与创造新价值。在价值活动中又可以分成两个环节,那就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企业的辅助活动,还能够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各项活动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独立分开的。那么,怎样才能认识价值链活动呢?那就必须要了解价值链活动包括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在实际中是怎样开展的;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在所有的业务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些工作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等。对于以上信息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对于所要审计的单位,召开一个座谈会,在会上认真听取有关人员的报告,对于其企业的类型、经营的项目、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的章程以及内部工作岗位的设置等都要详细的了解。然后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册,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能够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二,审计人员可以跟随公司人员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走访了解一遍,这种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深入到企业中,了解企业的不足之处,也能够深刻地认识企业的价值链;第三,从有关部门那里索取企业的控制审计报告,这个审计报告可以有效、全面地展示出整个企业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然后再拿出其他企业的审计报告做对比,就能够发现这个企业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通常情况下,审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先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做深入的了解,然后对照企业组织机构图,弄清楚企业的关键业务,从而把整个企业的生产环节和销售

环节等搞清楚;第二,调查其价值活动,这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销售活动作出详细地了解,还要对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做出调查,以确定企业的盈利状况。从而获取该企业的价值链;第三,在分析了其各个价值链的基础上,再把各个价值链进行细化,然后得到更为具体的信息,为寻找价值点奠定基础。价值链理论中对于价值点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关注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对于将要出现的风险作出最准确的预见,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给予解决,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因此,价值链理论的着眼点主要在于为企业做出长远的规划,鼓励管理者制定长远的计划,从而使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2甄别关键价值点,确定内部审计重点和内容企业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其以后的发展,因此,对于每个决定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企业的决策在后期影响了其价值链的发挥,那么这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生产流程也会起到阻碍作用。因此,价值链的作用之一还在于对于管理层做出的决定要一一进行甄别,对那些影响企业发展的决策提出改革的意见。审计人员的职能在这一层面上也得到了提升,其要切实负起责任,对价值链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旦发现存在风险的工作和决策,要及时上报,并在一定期限内做出调整,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长期这样运营下去,企业的价值链就会在一定程度

上得到保证,降低企业决策上的失误。通常,以下价值活动是价值链的关键点:第一,企业中金额较大、风险较高的价值活动,比如说企业为了周转售出的期货和股票,企业对外公司的大笔投资以及企业参与到政治中的一些投资,这些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在不经意中造成企业的灭顶之灾。第二,在价值链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实施又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制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瓶颈的作用。这类活动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一定要引起审计人员的关注,如果不能消除这些活动,那就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活动带来的风险。第三,企业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途,更严重的说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通常包括新市场的开拓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决策如果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审计人员也要重视。第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活动,比如说一个企业的采购业务,如果采购业务做得不好,那么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开采业中的开采业务等,这些都是与企业关系密切的活动,需要审计人员的特别关注。 3.3构建多层次的价值链审计指标。通过以上的分析,审计人员了解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关键价值点,接下来就要把这些活动拿过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和评价,以研究活动的可行性。在研究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参考多个公司的方案,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最后还要结合这个

企业的风险管理,综合多个方面来确定某项活动是否可以实行下去。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评价指标:首先,企业审计指标的第一层是关键价值链作业,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其价值链作业也就不一样。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市场、销售、人力资源、财务、顾客服务等等;其次,就关键的价值链作业,审计人员要仔细地甄别其风险点,然后再认真确定其属于哪种风险类型,包括:技术风险、供应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客户管理风险等;最后,经过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仔细甄别之后,审计人员了解到具体的风险指标,包括:盈利能力指标、投资成本控制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经营风险指标、发展质量指标等。其中盈利能力指标又有:投资回报率、利润率、工作量、收入等等更细分的指标,其他几类指标亦如此。

3.4确定价值链审计技术评价方法

通过结合已经识别出的企业各类风险,以及构建的审计指标,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分析,区分核心指标和基本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审计技术评价方法。在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技术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借鉴企业绩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经营效益等情况进行的多角度的客观分析和综合评判。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反映企业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和优劣势,从而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与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目标殊途同归。

3.5提出审计意见和增值建议,形成综合的价值链审计报告价值链内部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只关注问题的查处以及处理或者说处罚,而甚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甚少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整改建议等。而价值链内部审计不但要关注“问题是什么”了解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还要清楚“问题原因何在”,即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最终回答“如何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提出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建议。在注重审计监督的同时,更加重视审计工作的服务功能,做到审计监督与服务功能的完美结合,将审计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统一起来。审计过程中,根据上述价值链分析结果,审计人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取证,并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听取对方的合理意见,全面掌握了企业总体状况,对企业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价值链整体效益的根本因素,必将会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增值建议。故在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过程中,价值链审计报告是整个价值链审计的最终的工

作成果,也是价值链审计的结论性报告。它根据以上验证的指标与管理层沟通审计问题与建议,通过提出适当的审计意见于增值建议,最后形成综合的价值链审计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发展成熟。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开始走向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已经进行了改革。可是改革后的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上还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还是停留在以往的监督型。而西方很多国家早已经把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在管理型上。为了实现这一转变,笔者引进了价值链理论,希望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企业的管理上。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这主要是管理者的陈旧观念有关。为了能够尽快实现审计工作人员职能的转变,笔者引进价值链这一理论,从价值链的角度把企业的活动划分成几个大部分,从而使审计人员更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和工作方向。以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管理者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 摘要:内部审计已成为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的基石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分析了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认为内部审计未来将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审计公司治理结构地位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将内部审计推向前沿 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指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董事会聘任管理层,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制衡机制的组成。一些学者在论述公司治理结构时,也讲到两权分离、三足鼎立的制衡格局。如吴敬琏在1994年提出的观点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者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及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高层执行官之间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关系,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在这个公司治理结构中,把制衡机制简单地归结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根本没有将审计作为制衡的重要因素。 随着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粉饰业绩案件,日本雪印食品公司的舞弊案件及中国上市公司中名目繁多的关联方交易、“掏空”等案件的相继曝光,围绕着“公司的社会责任”、“企业信用”以及“董事会的战略参与”等问题,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安然事件后,管理层财务造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著名的信贷评级机构魏斯公司2002年上半年对美国七千家上市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其盈利报告之嫌。美国《首席财务官》(《CFO》)杂志于2002年8月1日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过去5年中,美国大公司中17%的CFO们受到来自上司的压力,被迫出具虚假财务报告,18%的财务经理在编制预计账目时,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作者:李正楠王淑琴孙克新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迄今为止。理论界始终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要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就可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1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审计工作也就最有效。但实际中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挂靠或隶属某个部门,即使单独设置。其地位也与单位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加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理权,查出违纪违规的问题后,只能移交、建议或督促其他有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削弱了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人的牵制,被领导的长官意志左右。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3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内部审计人员的一切福利关系都在本单位,且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手中,客观上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事项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因素,所以审计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20XX年,XXX省某国企总经理被指控贪污受贿近4亿人民币,被立案调查。该国企总经理张某在担任XXX国营某公司经理期间,假借企业改制之名,通过虚设债务、低估资产、隐瞒债券等手段,将公司所属的房产、土地及债权非法转至由其成立并实际控制的私人公司名下,并逐步使上述国有资产全部私有化,贪污国有资产价值人民币近4亿元。此外,张某在任期间,在公司项目开发、招投标过程中,为相关单位、个人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近年来,在我国严格惩治贪官过程中,像上述类似国有企业腐败案例频繁发生,挪用公款,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人员招聘混乱更是违法乱纪的重灾区。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有企业组织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有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有的虽然有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只是监管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应声虫”,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现代公司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国有大型企业特有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弱。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限制因素较多,开展独立审计较难。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受企业上级的直接领导,同时又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牵制和干预,经常要对企业审计风险和复

杂的人际关系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有的是与企业财务机构合署办公,或者被当做企业的普通职能部门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职能未充分发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基本都停留在发生过的经济业务,重点大部分都放在发现问题上,只重视企业各类项目程序和结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项目前期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监督意识不强,对后续整改的跟踪与监督力度不够。此外,在审计内容上还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招投标和工程预决算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无法及时预测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会计、审计等财务专业背景,而现代内部审计业务不仅仅包括财务报告、会计账簿的审计,更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项目招投标、企业经营决策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同时还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现有审计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明显不足。此外,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审计部门和人员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被边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等晋升又受到企业上级领导的决定,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审计队伍素质建设比较滞后。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浅析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浅析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 计是独立评判和监控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也就是说内部审计需独立监管自己企业工作和对自身从属单位的财务、经济等相关业务活动进 行合理、时效、合法、详实的评定,来提高本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实现 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带有评判和监督性质的工作,其监管对 象为企业自身,其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工作正常进行,在评判企业工作的前提 下给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 一) 自我监控作用 内部审计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中各项活动进行核查,监管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对企业上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真实性进行评定,通过对评定搜集 到的信息整合处理,研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监控体系,把企业内控的有效、必 要性进行评定,对一些影响到企业正常发展的的制约因素及时进行处理,若存 在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及时制止、实时改正。对于管控业务存在的漏洞和不 足以及信息虚假、不可靠,或是更严重的贪污等问题,及时处理,使企业经营 发展走上正轨,实现内部审计的自我监控作用。 ( 二) 自我促进和完善作用 对于查找和修正资金方面出现的情况只属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基础部分, 对于企业来讲,这项基础工作应该被定性为对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情况,并通 过做好基础来推动监管部门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控。因为企业内部审计部 门的特殊性( 能直接接触企业内部运营基础信息),企业可以合理利用内部审计 部门,发挥其最大作用,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定期的管控,及时发现问题、 实时解决问题,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所以,在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实时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企业监 管机制。内部审计如果发挥其积极的功效,可以说其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现在立足于社会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来说,无论什么职业在对外提供服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审计学院 学年论文 13 级国审1 班级 题目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邓文哲学号13010403 指导教师陈丹萍职称教授 2016 年9 月1 日

国际审计学院学年论文指导记录、评语及成绩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自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其他各方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发展的道路上依旧面临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部审计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趋势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加之全球化的推动力,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主体,因而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和影响都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都发挥了重要意义。同时,国际的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出了许多新的审计理念,审计范围已经由鉴证业务向评价业务拓展,使内部审计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至今,也开始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系统地分析当今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后内审的发展脉络。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的大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权益变动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审计报告,维护所有者权益。同时,也为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1所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内部审计的地位愈来愈得到重视,影响力度也愈来愈大,但由于受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内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时刻影响着今后内审的发展道路,所以,详细地分析这些问题能给予我们内审发展的启示。 (一)形式上独立性受到限制 首先,我国企业内审的首要问题便是独立性依然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1张天姣,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社科纵横,2013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集团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汇总

集团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 内部审计是在集团的领导下,在集团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产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监证和评价性活动。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近二、三年内部审计有了更迅速的发展,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扩展到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新时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更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 二、内部审计的地位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而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对经营者经营成果的评价无疑是内部审计应尽的职责。另外,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者报告有关查错防弊、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采用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技术,通过内部控制测评,找出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种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的作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从内部审计的任务来看,它是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企业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看,内部审计能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严格执行、是否符合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团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三、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企业的规模越大,相对而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大规模的企业间并购已成为一种趋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规模越大,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就越大,这就为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就必须对其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 1、内部审计具有经济评价职能 ?? 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2、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 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从而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的这种监督职能是内部管理科学的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 ?? 3、内部审计具有防范性作用。 ??

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希望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来解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领域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以此来促进整个组织的改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文阐明了内部审计在经济实体中必要性,同时对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表述,对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底稿;重要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unceasing development,the internal audit governed the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which acted to receive the attention day by day,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practical realm all hoped the challenge which solved the company through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optimization to govern which,the risk management,the internal control domain appeared the question and faces,and promoted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s improvement by this.Under such big background,strengthens interna 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o appear essential especially and important.This article had expoun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conomic entity the necessity,simultaneously to strengthened internal audit quality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n the indication,regarding displayed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ly in the economic subject function,had the very strong constructive nature,the guidance and pointed. Keywords:Under internal audit;Quality control;Worksheet Vital significance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组织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组织成员的被审计单位(业务委托人)。内部审计师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并建立跟踪检查程序,以监督、保证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为管理层、审计委员会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帮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包括审计执行主管(总审计师、首席审计执行官、首席内审师等)为使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章程及其他适用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包括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方面。 1.1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 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 (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 (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审计部廖安泰 今年以来,公司党组提出“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审计工作也必须按照公司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定位、完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谋划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一、对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估价 1、内部审计得到公司党组和各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落实“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创英同志从审计的定位、职能、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审计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主要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或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审计工作得到了公司党组的肯定。 2、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公司在完成各类审计项目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基础工作建设,在制度建设、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注重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方

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出台了《甘肃省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办法》等10个审计业务工作指南,修订和下发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及《甘肃省电力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两个审计工作制度,制定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争先创优”考评管理办法》,编制了公司的“十一五”审计发展规划,以制度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基础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制度齐全、体系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为公司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注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的整训、交流和考核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成效显著。一是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远程培训、集中整训、外出考察多种方式强化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督促公司系统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审计本领,初步提升了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控风险、提升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充实审计人员和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交流、全面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调整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的审计专业干部队伍。三是教育和要求广大审计人员逐步牢固树立了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树立了快速度、高效益、大服务、同受益的新理念,通过廉洁高效、真诚规范的工作作风塑造了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 3、“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加趋于规范。但是,相较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是落后许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和标准,有必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分析内部审计的定义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 ( 一) 初期定位 内部审计的初期定位主要是辅助国家进行审计的监督工作。早期关于内部审计并没有完整的法律配套文件,只出台了简单的标志性文件,但我国中央政府也先后采取了行政手段在国企和事业行政单位中实施内部审计。《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本质定位仍是以辅助国家审计监督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及其监督职能为主。 ( 二) 定位发展 1、内部审计新定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折点在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颁布。该规定的内容包括: 职责范围划分更加明确,具体到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和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内部审计在职能和目标方面均发生质的改变。从职能来看,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传统的监督

而是转变为监督评价并行的职能,而在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以企业的自身发展为主。由此可知,彼时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 2、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地位的界定。原先的审计工作以上级或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内部审计行业只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新的文献颁布之后,内部审计由学会转变为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此后,内部审计协会成为行业内特有的自律组织,负责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且不断朝着法制规范化发展,这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 三) 未来定位 1、增加企业价值。从其定义上可明确地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偏差,因此,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如今,企业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检查和监督,而应该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将监督和评估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改善监督问题,及时纠正内审人员的不良作风和现象。同时,要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如此,才能够使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更好更快实现。 2、引入咨询管理服务。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职能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咨询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浅析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发现震惊世界的“世通”丑闻的首要功臣就是平时不为人瞩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这也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于内部审计的关注,如何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职业视野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的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目标和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并且这种变化人在继续,他丰富和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使内部审计理论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的向前发展。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企业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内部审计师在西方被看作是老板的管家和参谋,向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干老板想干而不能干或干不了的事。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隶属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和高层管理部门负责,按照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评价,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向董事会报告,辅助企业的内部管理,起到监督控制、咨询建议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1、防护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是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可以揭示和制约各种不道德和不规范行为的产生,防止给组织造成不良后果。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避免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带来各种损失。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贪污舞弊和欺诈行为。 (2)保证呈送给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据以决策的的财务和业务信息是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3)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为经济的有效的利用资源提供保证,防止损失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出现。(4)保证组织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命令能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有效地履行合同,维护企业的社会声誉。 2、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指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富有促进性的意见和改革方案,,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好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现目标的各种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杜绝实际和潜在的管理漏洞。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目录 摘要 (2)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背景 (2)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 (一)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性 (3) (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4) (三)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 (4) (四)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5) (一)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 (5) (二)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5)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5) (四)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6) (五)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 (6) (六)内部审计方法单一、落后 (6)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7) (一)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7) (二)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 (7)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7) (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8) (五)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8) (六)加强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 (8) 五、结束语 (9) 六、致谢 (9) 参考文献 (9)

摘要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活动,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虽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建立已有20多年,但其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并未得到全面的认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未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结构的日益复杂,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全球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以明确复杂的产权关系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现状;策略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背景 我国的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并于同年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迟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确立的大背景下,随着国企改制和股份公司治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3年发布了《内部审计准则》,并相继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一系列配套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促进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与IIA1993年版《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正处于国际内部审计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中期水平,过渡到增值型审计阶段是今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的监督和鉴证职能,具备了控制职能、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保证职能和咨询职能(刘琳等,2009)等综合管理职能。公司治理中最基本的是要保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制衡,但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很有限。监事会机构形成松散,监

如何正确对待内部审计工作

如何正确对待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规范组织行为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企业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内部审计师在西方被看作是老板的管家和参谋,向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干老板想干而不能干或干不了的事。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按照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评价,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向企业管理者报告,辅助企业的内部管理,起到监督控制、咨询建议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 1、降低企业各项经济损失 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产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监督和评价性活动。其有效实施是企业经济活动保障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通过事前决策审计,对企业资金的投放、投资效益、使用率、投资风险等进行审计,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并且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经

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工作,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因素排除,减少纠纷发生几率,降低企业不必要损失。 2、维护企业利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于维护企业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会计资料、财务管理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检查,以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审查,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令,符合财务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营私舞弊、贪污盗窃、职务侵占等情况,充分的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通过财务监督、财务信息分析、财务管理审查等方式,对企业资金使用去向、资金使用合理性等进行审核检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3、促进企业管理体系完善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还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企业领导层。通过对管理体系的分析,找出企业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工作和奖惩制度挂钩.被审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会时刻检查部门工作以及完善本部门工作流程,并对企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部门、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发现,促进了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 4、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趋势 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内部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巨变。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在维护国家经济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阻碍了其监督和控制成效,导致内部审计制度的发育不够健全。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是当前企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1 内部审计环境有待改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久远,而且过去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上到企业所有者、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大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性质和作用了解不深,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存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人认为审计就是在找茬,会影响工作氛围的融洽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限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客观上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认识和沟通上的障碍,使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不够宽松和谐。 1.2 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不够重视

目前存在不少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受到长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企业管理者思维欠缺前瞻性,运营管理企业时未充分考虑到制约机制中,狭隘地认为审计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重要作用。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就不会得到重视,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合并到其他部门,或直接取消。内部审计部门由于未被足够的重视,便无法全面展开职责范围内的审计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做出成绩,这样就更加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其工作开展就更加艰难,如此便步入了恶性循环。 1.3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审机构的地位不合理,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够 内部审计所处的领导层次越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不利于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发挥作用。在我国,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很少,主要是一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企业,其他大多是在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工作,在一些较小的企业里,甚至有财务经理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这样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存在很大弊端:很容易引起财务舞弊,而且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材料,在内部控制系统、经营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审计可能被疏忽,影响内审作用的全面发挥。 1.4 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与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总体上素质不高,水平和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一个出色的内部审计师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短期内培养出来的合格内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