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兼言----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神器!)(1)

★兼言----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神器!)(1)

★兼言----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神器!)(1)
★兼言----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神器!)(1)

《医学遗传学》

§绪论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遗传病从亲代传至子代的特点和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临床相关情况(包括诊断、治疗、预防)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侧重于遗传病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功能研究是首要任务。

·遗传学发展简史:

Mendel: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Garrod:由黑尿症提出遗传病Nilsson: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Griffith&Avery:DNA是遗传物质Watson&Crick:DNA的双螺旋结构Mullis:PCR技术

徐道觉:低渗透液技术

蒋有兴和Levan:报道了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是2n=46条简悦威:产前诊断镰形细胞贫血症

·遗传病(genestic disorder):一般把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称为遗传病。遗传病或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并通过这种遗传基础、按一定的方式传于后代发育形成的疾病。遗传病的传递并非是现成的疾病,而是遗传病的发病基础。在现代医学中,遗传病的概念有所扩大,遗传因素不仅仅是一些疾病的病因,也与环境因素一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关键性作用。

·遗传病的特点:

(一)遗传病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

(二)遗传病的数量分布:患者在家系中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

(三)遗传病的先天性(注意:先天性疾病不一定为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全为先天性的)

(四)遗传病的家族性:遗传病往往有家族性的特点(但并非家族性疾病均为遗传病,反之亦然)(五)遗传病的传染性(如人类朊粒蛋白病是一种既有遗传性又有一种传染性的疾病)

·人类遗传病的分类

(一)单基因病(monogenic disorder):由单一基因突变所致,又可称为Mendel遗传病。(二)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order):有一定家族史、但没有单基因性状遗传中所见到的系谱特征的一类疾病。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程度的作用。

(三)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order):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somatic cell genetic disorder):只在特异的体细胞中发生,体细胞基因突变是此类疾病发生的基础,如恶性肿瘤、白血病、自身免疫缺陷病等,一般并不向后代传递。经典的遗传病概念不包括这类疾病。

(五)线粒体遗传病(mitochondrial genetic disorder)

←旧分类方法(了解)

·遗传与疾病的关系:遗传因素或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可导致疾病的产生。

①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②基本上有遗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诱因的作用

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在不同的疾病中,其遗传率各不相同

④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与遗传基本无关

·遗传病在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一)医生如何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是否有遗传性

(二)再发风险率

【在现风险(recurrence risk):是患者罹患的遗传病在家系亲属中再发生的风险率。】(三)遗传性疾病的群体负荷【负荷:指遗传病在群体中的严重程度,通常用发生率来表示。】(四)遗传病与医学伦理(产前诊断、症状前诊断、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问题)

§第1章人类基因和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人类一个细胞所含的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含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基因:基因组中,携带遗传信息的基本物理和功能单位,即编码多肽链或功能性RNA分子的DNA序列。

·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外显子:RNA剪切后保留的片段,绝大部分外显子为编码序列。

内含子:RNA剪切时切除的部分, 大部分内含子是无功能的,但也有些基因的内含子中含调节序列或为小核仁RNA,miRNA编码的序列。

·选择性剪接:选择性地切除及连接同一基因中的不同外显子,通过不同外显子联接点的联接而使同一基因可编码不同的肽链。由同一基因的选择性剪接而产生的不同蛋白质称为等位蛋白质。

·开放阅读框架:一段核苷酸序列,其位于一个起始密码子及一个终止密码之间,其间每三联密码子编码一个相应的氨基酸。

·结构域:基因中最重要的功能单位,常常是编码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部位的碱基的序列;常呈高度保守性。

·CpG岛:指许多相邻的C和G两核苷酸间通过磷酸二酯键(p)相连而成的一组序列。CpG岛往往小于1kb,且富含非甲基化的C,往往是基因5’的标记。【CpG岛大多位于基因片段的5’端,这是基于基因片段中的C碱基甲基化后基因的转录活性降低的原理。】

·同源基因:两个或以上基因由于进化中的密切联系而使其序列具有很大相似性,即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可以分为种间同源基因或种内同源基因。

·基因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功能相似的同源基因。

·基因族: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功能相似的同源基因。

·为RNA编码的基因:①tRNA基因、②rRNA基因、③剪切体小核RNA(tRNA)基因、④小核仁RNA(snoRNA)基因、⑤MicroRNA(miRNA)基因、⑥PiRNA基因、⑦内源性小干扰RNA(endo-siRNA)基因。

·绝缘子: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的作用阻止有利于转录的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及扩散。

·中止子:这是不同于中止密码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其使mRNA从其所结合并进行转录的DNA链上滑脱,从而中止转录。

主要剪切位点:GU-AG;次要剪切位点:AU-AC

顺式作用调控元件:基因内的、调节自身所在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称为顺式作用调控元件。

反式作用调控元件:调控元件, 不属于所调节基因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可调节远端或另一染色体上基因的蛋白质,常指转录因子。位点调控区域:基因组中含调控一个基因簇中所有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区域。

增强子和沉默子:通过和蛋白质结合而起到增强或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第2章基因突变

·突变:受一定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遗传物质发生某些变化的过程,称为突变。包括染色体突变(染色体数目组成及结构的异常)和碱基突变(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变化)。·基因座(locus):指染色体上的某一特定的位置。一个基因座可以是一个基因,一个基因的一部分,或具有某种调控作用的DNA序列。

·等位基因(allele):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群体中,存在于同一个基因座上、决定同一类相对性状,经由突变而来,且具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互称复等位基因。

·纯合子:如果在同一个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称为纯合子(homozygote)。

·杂合子:如果在同一个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称为杂合子(heterozygote)。

·显性(dominant):一个等位基因在杂合状况下可以决定性状,则这一等位基因为显性等位基因。

·隐性(recessive):一个等位基因在杂合状况下不可以决定性状,则这一等位基因为隐性等位基因。

·基因型(genotype):一个生物体或细胞的遗传组成,也可以是个体特定遗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

·表现型(phenotype):一个生物体(或细胞)可以观察到的性状或特征,是特定的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①多向性:任何基因座上的基因,都有可能独立地发生多次不同的突变而形成其新的等位基因。

②重复性:指已经发生突变的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再次独立地发生突变而形成其另一种新的等位基因;这也是群体中复等位基因存在的主要成因之一。

③随机性:突变的发生是随机的,各基因的突变率可能各不相同。【基因突变率(mutation rate):是基因的一种等位形式在某一世代突变成另外等位形式的概率。】

④稀有性: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

⑤可逆性:任何一种野生型基因,都能够通过突变而形成其等位的突变型基因(正向突变);反之,突变性基因也可以突变为其相应的野生型基因(回复突变)。

⑥有害性:生物现有形状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其相关基因的突变通常会对生物的生存带来不利或消极的影响,谓之有害性。但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往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指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为干涉,未经任何人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指在人为的干涉下,经特殊的人工处理所产生的突变。·诱变剂(mutagen):凡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均称为诱变剂。

·诱变剂的分类:

一、物理因素

1.紫外线:可使相邻胸腺嘧啶(T)二聚体化。

2.电离和电磁辐射(射线的诱变效应不仅与其一次性的照射强度或剂量有关,而且还具有照射强度或剂量的累积效应):可造成核苷酸链的断裂性损伤,甚至染色体结构的畸变。

二、化学因素

1. 羟胺类:可使胞嘧啶(C)不能与G正常配对,转而与A配对。

2. 亚硝酸类化合物:可使腺嘌呤(A)脱氨基变为次黄嘌呤(H),造成原本的T-A碱基对变为C-G碱基对。

3. 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BU)既可与A又可与G配对,可造成T-A变为C-G。

4. 芳香族化合物:可造成碱基的插入或丢失。

5. 烷化剂类物质:如烷化鸟嘌呤可与T配对,造成C-G变为T-A。

三、生物因素

1. 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等;

2. 细菌与真菌:产生的毒素或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与肝癌)。

·静态突变(static mutation):指生物各世代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总是以相对稳定的一定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得这些突变随着世代的繁衍、交替而得以传递。包括点突变和片段突变。·点突变(point mutation):DNA多核苷酸链中单个碱基或碱基对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DNA分子多核苷酸链中原有的某一特定碱基或碱基对被其他碱基或碱基对置换、替代的突变形式。(同类碱基之间的替换,称为转换,即一种嘌呤碱或相应的嘌呤-嘧啶碱基对被另外一种嘌呤碱或相应的嘌呤-嘧啶碱基所取代;若某种嘌呤碱或相应的嘌呤-嘧啶碱基对被另外一种嘧啶碱或相应的嘧啶-嘌呤碱基所置换,则称为颠换)。碱基替换可以发生在:

(1)编码区。可以造成:

①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由于密码子的兼并现象,替换后的新、旧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保持不变;即新、旧密码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编码意义,称为同义突变。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相应的遗传表型突变效应。

②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由于碱基替换而使编码某一种氨基酸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变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UAA、UGA或UAG的突变形式称为无义突变。无义突变会引起翻译时多肽链合成延伸的提前终止,造成多肽链的组成结构残缺及蛋白质功能的异常或丧失,最终会体现为导致遗传表型改变的致病效应。

③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指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经碱基替换后变成了另一种氨基酸密码子,从而在翻译时改变了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的序列组成。错义突变可导致蛋白质原有功能的异常或丧失。人类的许多分子病和代谢病,就是因此而造成的。

④终止密码突变(terminator codon mutation):碱基替换使DNA分子中某一终止密码子变成了具有氨基酸编码功能的遗传密码子,称为终止密码突变。终止密码突变造成的结果将会使本应终止延伸的多肽链非正常地持续进行合成。其结果也必然形成功能异常的蛋白质结构分子。

(2)非编码区,如果碱基替换发生在DNA分子的非密码子区域:

①调控序列突变所产生的遗传学效应,通常直接体现为蛋白质合成速率的降低或异常增高;

②内含子与外显子剪接位点的突变,则往往会造成RNA 编辑错误,以致不能形成正确的mRNA 分子。

·移码突变:是一种由于基因组DNA多核苷酸链中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以致自插入或缺失点之后部分的、或所有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组合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形式。它不仅涉及到DNA分子中碱基组成数目的改变,而且还伴随着特定的遗传密码组成性质与排列顺序的改变。其影响情况包括:①一个或两个碱基对的插入;②三个或三的倍数个碱基对的插入;③当在某位点插入或缺失1~2个碱基的同时又在该突变位点之后的某一位点缺失或插入相同数量的碱基对。

·片段突变:是指DNA分子中某些小的序列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重排。

1、缺失:由于在DNA复制或损伤修复的过程中,某一片段未被正常复制或未能修复所致。2.重复: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滑落后若返回已被复制的序列区域再度开始复制合成,结果则是造成新合成链中相应片段的重复。

3.重排:重排发生的根本分子机制是DNA分子的断裂。即当DNA分子发生两处以上的断裂后,所形成的断裂片段两端颠倒重接,或者不同的断裂片段改变原来的结构顺序重新连接,从而形成了重排的片断突变形式。

·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某些单基因遗传性状的异常改变或疾病的发生,是由于DNA分子中某些短串联重复序列,尤其是基因编码序列或侧翼序列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引起的。因为这种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可随着世代交替的传递而呈现逐代递增的累加突变效应,故称为动态突变。

·TRED:由动态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病(trinucleotiderepeat expansion disease, TREDs)。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Huntington舞蹈病等。已经初步阐明:姊妹染色单体的不等交换或重复序列中的断裂修复错位,是导致动态突变可能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

·DNA 损伤的修复:

一、紫外线引起的DNA 损伤修复:

1、光复活修复:光复活酶在可见光作用下分开T-T二聚体。

2、切除修复:又称暗修复(dark repair), 发生在DNA复制之前。需要解旋酶、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和连接酶。

3、重组修复:是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之中和复制完成之后的一种不完全的修复形式。因为通过这种修复,只是使得新合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其中的一个具有完全正常的结构,原来的损伤则依然存在于另一个DNA分子而并未能修复。

二、电离辐射引起的DNA修复:电离辐射导致的遗传损伤可表现为DNA单链或双链的断裂;片段的缺失、重复或易位等多种不同形式。在高剂量照射时,甚至可引起碱基的破坏。

1、超快修复:DNA连接酶使被打断的DNA单链重新连接。

2、快修复

3、慢修复

三、修复缺陷引起的疾病:

如,着色性干皮病(XP)、Bloom综合征(BS)、Fanconi贫血(FA)、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

§第3章基因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

·原发性损害:基因突变影响、干扰了RNA的正常转录以及转录后的修饰、剪辑;或直接改变了由其编码的多肽链氨基酸的顺序或构成,从而使其丧失正常功能,称为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突变并不直接影响或改变某一条多肽链的正常氨基酸组成,而是通过干扰该多肽链的翻译合成过程;或翻译后的修饰、加工;甚至通过对蛋白质各种辅助因子的影响,间接地导致某一蛋白质功能的异常,称为继发性损害。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①直接影响相关功能蛋白质的合成;②导致蛋白质产生异常的功能效应;③导致组织细胞蛋白质表达类型的改变;④涉及蛋白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与相应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

·基因突变导致异常蛋白的生成:

(一)基因突变影响功能蛋白质的正常生物合成

1、通过原发性损害机制造成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突变造成某些蛋白质合成的异常减少:

如β-地中海贫血←正常β-珠蛋白合成减少。

2)突变导致某些蛋白质合成的异常增加:

如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症(HPFH)←胎儿血红蛋白非正常表达。

2、通过继发性损害机制造成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主要是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异常,使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改变。如急性间隙性卟啉症(AIP),因胆色素原(PBG)脱氨酶缺乏,使患者体内ALA和PBG积累而致病。

(二)基因突变引起功能蛋白正常结构的改变

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原发性损害:

20%以上的血红蛋白病属于这一类突变(蛋白结构异常),如镰形细胞贫血症。

2、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的继发性损害:

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过程缺陷,继发性地改变和损害了蛋白质的正常结构而致病。

如Ehlers-Danlos综合征II型,是由于赖氨酸羟化酶结构缺陷而引起的。

(三)基因突变影响蛋白质的正常亚细胞定位

1、影响蛋白质细胞内转运的原发性缺陷:

例如编码导肽序列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相应的核编码线粒体蛋白导入线粒体时发生障碍,从而影响到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如甲基丙二酸尿症←甲基丙二酰辅酶A羧基变位酶无法进入线粒体,甲基丙二酸在线粒体内堆积导致的。

2、影响蛋白质细胞内转运的继发性缺陷:

另一类型的蛋白质定位,是由蛋白质翻译、合成后的修饰所决定。如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就是通过这一机制实现其胞内转运定位的。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催化甘露糖磷酸化的酶缺陷,结果使得酸性水解酶不能够正常进入溶酶体,而经由非正常途径释放积聚于细胞中。患者细胞中存在异常的溶酶体或包涵体,故称之为包涵体细胞(inclusion-cell,I-cells)。包涵体细胞病又称为I-细胞病。

(四)基因突变影响功能性辅基或辅助因子与蛋白质结合或解离

1、影响辅助因子与蛋白质结合/解离的原发性突变:

如同型胱氨酸尿症,是由于基因缺陷而致胱硫醚合成酶与其辅助因子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phosphate)的结合障碍引起的。

2、影响辅助因子与蛋白质结合/解离的继发性突变:

某些情况下,那些可催化蛋白质分子辅基或辅助因子合成、转运的酶缺陷;或者催化蛋白质与其辅基及辅助因子结合或解离的酶缺陷,也会影响到蛋白质功能活性的获得,从而表现为一种继发性的功能损害。

(五)基因突变影响蛋白质分子与功能性亚基及其他因子之间的结构组成

1、影响蛋白质各组成亚单位之间相互组装的原发性突变:

对于那些由2个以上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来说,其分子构象的改变,往往会影响到亚单位之间的相互聚合,使之不能形成正常的功能结构复合体。

例如,Ⅰ型胶原由两条α1及一条α2链构成,proα1(I)和proα2(I)基因的突变,会使它们聚合形成I型胶原的组装受阻,造成骨发育不良,引发多种临床病理症状。

2、导致组装后复合蛋白功能结构失常的继发性突变:

某些多肽链(亚单位)的遗传缺陷,或许并不直接影响蛋白质的聚合与组装,但组装后会造成复合蛋白整体功能结构的异常而致病,表现为继发性突变损伤。如Zellweger综合征。·基因突变导致蛋白产生的异常功能效应:

(一)功能失去突变(loss-of-function):最常见。发生在编码序列区域或是调节序列区域的突变,大多都会导致蛋白质正常功能的丧失或降低。基因调节区的动态突变可导致基因产物的减少或缺失,如脆性X智力障碍综合症;发生在编码区的突变,如α珠蛋白基因缺失纯合子可导致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

(二)功能获得突变(gain-of-function):最少见。获得功能的突变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如21三体综合症;

②基因拷贝数增加,如外周髓鞘磷脂蛋白22(PMP22)基因拷贝增加,引起外周神经的退行性变而产生腓骨肌萎缩症I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1A ,CMT1A)。

③突变蛋白质的某些活性比正常蛋白质更强,如von Willebrand病I型(VWF活性增强,

与血小板强力结合,发生出血倾向)、红细胞增生症(β珠蛋白基因的错义突变而产生Hb kempsey,使该Hb对氧亲和力过高而使Hb不能有效地释放氧分子)。

(三)获得新特性突变(gain of novel property):是指蛋白质形成新的异常特性的突变类型。例如镰状红细胞贫血症,其β-珠蛋白链基因点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在氧分压较低或缺氧的情况下,表现出相互聚集的特性,以致发生溶血性贫血。

(四)显性负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

在某种情况下,突变蛋白不仅自身没有功能,还会影响另一正常蛋白质发挥其生理功能。这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干涉现象称为显性负性效应。通常通过蛋白质亚单位形成多聚体的形式实现。如原胶原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成骨不全(OI)←利于胶原三体螺旋结构形成的甘氨酸被别的大氨基酸所取代。

(五)异时或异位基因表达(heterochronic/ectopic gene expression):

有的基因突变影响基因调节区的序列导致该基因在不适当的时间或不适当的细胞中表达,即异时或异位基因表达。如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增多症。

·突变导致组织细胞蛋白表达类型的改变:

【持家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存在于几乎所有组织细胞类型之中,为细胞正常结构和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维系所必需的蛋白。如细胞骨架蛋白/核糖体蛋白/核酸聚合酶蛋白

奢侈蛋白(Luxury protein):仅仅表达、存在于某些特定的组织细胞类型,是特异组织细胞类型分化及特殊生理功能的标志。如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

(一)奢侈蛋白突变

具有组织特异性的奢侈蛋白的突变,不仅可引起其原发细胞组织内部的结构、生理功能异常和细胞功能特性的丧失,而且也能够累及其他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或生理功能。更有甚者,奢侈蛋白的突变还可在不影响其原发组织细胞一般结构或生理功能的情况下,造成对其他细胞组织的损害。苯丙酮尿症即为最典型的例证:患者肝、肾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陷,造成的后果则是病人智力的低下。

(二)持家蛋白突变

持家蛋白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结构和生命活动不可或缺。一旦发生普遍性的突变,势必会对机体产生极其严重的全面性影响和危害,甚至具有致死性效应。但是,常见的持家蛋白突变,往往只引发局限的临床效应。如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与精氨酸裂解酶的突变(这类持家蛋白缺陷往往导致尿素循环代谢障碍,而不影响精氨酸的合成代谢过程)。

·突变蛋白的分子细胞病理学效应与相应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

(一)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产生不同的临床表型:

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形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临床或表型异质性(clinical or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如编码PO蛋白的MPZ基因所发生的突变可导致严重的先天髓鞘发育不良性神经病(CHN)或症状较轻的腓骨肌萎缩1B型(CMT1B)←与NMD 机制有关。相对的,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包括等位基因异质性(allelic heterogeneity)或基因座异质性(locus heterogeneity)。

(二)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可改变疾病的遗传方式

如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CLCN1)的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肌强直——Becker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引起NMD机制),而Thomsen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法引起NMD机制,大量异常蛋白堆积)。

(三)基因突变引发无法预测的临床表型效应

如血红蛋白病、自残综合症等。

·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一、基因突变引起酶分子的异常:

(一)结构基因突变引起的酶蛋白结构异常:酶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1. 酶的功能活性完全丧失;

2. 尚具有一定的功能活性,但稳定性降低,故极易被降解而失去活性;

3. 酶与其作用底物的亲和性降低,造成代谢反应的延滞;

4.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亲和性降低,影响了酶的正常活性。

(二)调节基因突变引起的酶蛋白合成异常

二、酶分子异常引起的代谢缺陷

(一)酶与代谢反应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酶能够决定体内代谢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的途径及去向。

(二)酶缺陷对代谢反应的影响

1. 酶缺陷造成代谢底物缺乏:多由转运酶缺陷引起,如色氨酸加氧酶缺乏症;

2. 酶缺陷导致代谢底物堆积:

(1) 堆积底物对机体的直接损害:如半乳糖血症;

(2) 堆积底物或产物激发代谢旁路开放:如苯丙酮尿症(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转而分解产生苯丙酮酸,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3. 酶缺陷导致终产物缺乏:如酪氨酸酶缺乏导致的白化病;

4. 酶缺失导致反馈调节失常:如21-羟化酶缺陷导致孕酮不能转化形成醛固酮、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却产生大量雄烯二酮和睾酮,反馈性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导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三、非酶蛋白分子缺陷导致的分子病

一般将由于基因突变造成非酶蛋白分子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所引发的疾病,统称为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遗传性酶病(hereditary enzymopathy):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第4章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单基因病:全称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single-gene disorder),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这对等位基因称为主基因(major gene)。单基因疾病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故也称为孟德尔遗传病。分为5类: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③X连锁显性遗传、④X连锁隐性遗传、⑤Y连锁遗传。

·系谱分析(pedigree analysis):研究人类性状的遗传规律不能采用杂交实验的方法,只能对具有某种性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观察,并分析该性状在家系后代中的分离或传递方式,这种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系谱(pedigree):从先证者或索引病例开始,追溯调查其家族各个成员的亲缘关系和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或某种性状的分布)情况等资料,用特定的系谱符号按一定方式绘制而成的图解。先证者或索引病例是指该家族中第一个就诊或被发现的患病(或具有某种性状)成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utosomal dominant,AD):常染色体上决定显性性状的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utosomal recessive,AR):常染色体上决定隐性性状的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只有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会发病,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个体本身不发病,但可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称为携带者。

·X连锁显性遗传病(X-linked dominant,XD):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即可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在Y染色体上缺少相对的等位基因,称为半合子。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或疾病。男性的X染色体及其连锁的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又只能传递给女儿,而不存在男性→男性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

·X连锁隐性遗传病(X-linked recessive,XR):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即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不发病,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Y连锁遗传:如果决定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随Y染色体而在上下代之间进行传递,称为Y连锁遗传(Y-linked inheritance)。这些基因仅随Y染色体进行父→子、子→孙的传递,称为全男性遗传。

*近亲婚配:在3~4代以内的共同祖先的个体间的关系,他们之间通婚称为近亲婚配。

*完全确认(complete ascertainment):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系中,每个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个体都会因发病而被确认,所得数据完整,接近1:1,的比例,称为完全确认。

*不完全确认或截短确认(truncate ascertainment):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中,一对夫妇都是携带者,只有子女中有1个以上患病者的家族才会被确认,而无患病子女的家庭将被漏检,称为不完全确认或截短确认。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一、关于AD

1.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semi-dominance):杂合子(Aa)与显性纯合子(AA)的表型完全相同,即在杂合子(Aa)中,显性基因A的作用完全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a的作用被完全掩盖,从而使杂合子表现出与显性纯合子完全相同的性状。

2.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也称半显性遗传,是指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表型之间的一种遗传方式,即在杂合子(Aa)中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3.共显性(codominance):指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个体中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如ABO血型。

4.延迟显性(delayed dominance):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Aa)在生命的早期,因致病基因并不表达或表达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只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表现出疾病,称为延迟显性。

5.不规则显性(irregular dominance):不规则显性遗传是指杂合子(Aa)的显性基因在一些个体中表现出来,即表达出相应的显性性状;在另一些个体中却表现为隐性,即不表达出相应的形状。【外显率(pentrance)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是杂合状态)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率。外显率为100%时称为完全显性,低于100%时称为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

*顿挫型:在不规则显性遗传的系谱中,那些携带有显性基因却不表现出相应表型的个体称为顿挫型。

【应注意区分: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 pentrance)与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6.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受性别的影响而显示出男女表型分布比例的差异或基因表达程度的差异。

7.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则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可遗传给下一代。

二、影响遗传方式分析的几种情况

8.表现度(expressivity):指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差异。

9.基因的多效性(pleiotropy):指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机制可能是①基因产

物直接或间接控制或影响了机体代谢(初级效应)、②在初级效应基础上引起的次级效应。

10.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指一种遗传性状可以由多种不同的遗传改变所引起。【基因座异质性:指同一遗传病是由不同基因座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等位基因异质性:指某一遗传病是由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突变引起的。】

11.同一基因可产生显性或隐性突变

12.遗传早现(anticipation):指一些遗传病(通常为显性遗传病)在连续几代的遗传过程中,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和(或)病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的现象。

13.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指一个个体来自双亲的某些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即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发生改变时,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形成,又称基因组印记或亲代印记。遗传印记发生在哺乳动物的配子形成期,并持续影响下一代个体的一生;而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旧的印迹被消除,并按下一代个体的性别形成新的印记。

14.X染色体失活(X-chromosome inactivation)

15.拟表型(phenocopy):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个体产生的表型恰好与某一特定基因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这种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表型称为拟表型或表型模拟。

16.生殖腺嵌合(gonadal/germline mosaicism):即一个个体的生殖腺细胞不是纯合的而是嵌合体。可因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卵细胞受精后发生融合继续发育成嵌合体个体而导致。

§第八章人类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由蛋白质和DNA等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其数目和形态是物种的标志。

染色体组:二倍体真核生物的每一正常配子中的全套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实质上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执行不同生理功能是不同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根据其所含核蛋白分子螺旋化程度以及功能状态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常染色体:在细胞间期螺旋化程度低,呈松散状,染色较浅而均匀,含有单一或重复序

列,具有转录活性,常位于间期细胞核的中央部位。

②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螺旋化程度较高,呈凝集状态,而染色较深,多分布在核膜内表

面,其DNA复制较晚,含有重复DNA序列,很少进行转录或无转录活性,是间期核中不活跃的染色质。有三个特点:a.在细胞间期处于凝缩状态;b.是遗传惰性区,只含有不表达的基因;c.复制时间晚于其他染色质区域。

※异染色质有包括结构异染色质和功能异染色质两种:

①结构异染色质:又称专性异染色质,在各种细胞中总处于凝缩状态,一般为高度重复的

DNA序列,没有转录活性,常见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等位置;

②功能异染色质:又称兼性异染色质,在特定细胞或一定发育阶段由常染色体凝缩转变而

形成的。浓缩时无转录活性,而松散状态时则又可作为染色质恢复转录活性。

·X染色质:正常女性的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有一个染色较深、大小约为1μm的椭圆形小体,称为X染色质。其数目总比X染色体数目少1。

·Y染色质:正常男性的间期细胞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在细胞核内可出现一个强荧光小体,直径约为0.3μm,称为Y染色质或Y小体。其数目与Y染色体数一致。

·Lyon假说的内容:

①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人类晚期囊胚期——约第16天);

②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异固缩X染色体可以是父源的或母源的;

③失活是完全的,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内仅有一条X染色体是有活性的,另一条X染色体

在遗传上是失活的;

④失活是永久的和克隆式的。当某一特定细胞内X染色体是失活的,则此细胞的子代细胞

也总是该条X染色体失活。

※Lyon假说的补充:①结构异常的X染色体优先失活;

②X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个体中,通常是正常的X染色体先失活;

③虽然X染色体失活是广泛的,但并不是完全的,失活的X染色体

上有一部分基因仍保持一定活性。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一条DNA双螺旋分子长链盘绕折叠而成的。DNA双螺旋链→核小体→筒状螺旋体→超螺旋体→染色单体丝→染色质(体)

·单倍体(haploid):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称为单倍体,以n表示。

·二倍体(diploid):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称为二倍体,以2n表示。

·染色体的形态:典型的染色体形态是指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

每一中期染色体都具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单体之间由着丝点相连接,着丝点处凹陷,称主缢痕(初级缢痕);着丝点是纺锤体附着的部位,它将染色体划分为短臂和长臂两部分。在短臂和长臂的末端分别有一特化的部位,称为端粒,具有维持染色体形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的作用。在某些染色体短臂和长臂上还可出现凹陷缩窄的部分,称为次级缢痕。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有一球状结构,称为随体,与核仁的形成有关,称为核仁形成区或核仁组织区。

·染色体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类:

①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或靠近染色体中央;

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5/8~7/8之间;

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7/8~末端之间;

④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无短臂。

·Y染色体的结构:Y染色体由拟常染色体区域和Y特异区域所组成,前者是与X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后者为Y染色体所特有,睾丸决定因子(TDF)基因位于此区域。

·显带染色体:指染色体经过一定程序(细胞同步化→低渗处理→染色)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也称染色体带(chromosomal band)。这种染色体显带的方法,则称为显带技术。通过显带技术,使各号染色体都显现出独特的带纹,从而构成染色体的带型(banding pattern)。带型是反映调节DNA复制、修复、转录和遗传重组的基因组功能结构。

·核型(Karyotype):指将一个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核型。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对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分析,以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一致的过程称为核型分析。

·常规染色核型分析:按常规染色方法(多为Giemsa)得到的染色体标本进行分析。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在正常核型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和着丝粒位置上基本相同,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称为同源染色体。而不同染色体彼此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Q显带:应用氮芥喹吖因处理染色体,在荧光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带型。

优点:方法稳定,显带效果好

缺点:荧光衰退快

G显带:先用碱、胰蛋白酶或其他盐溶液等预处理染色体后,再用Giemsa染色,可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带型。

优点:方法简单,带纹清晰,保存期长,省钱,省事

R显带:用盐溶液预处理染色体后用Giemsa染色,显示出与G带相反的带型。

T显带:加热处理染色体后用Giemsa染色,显示染色体末端区域。

C显带:用NaOH或Ba(OH)2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使着丝粒和端粒深染。

N显带:硝酸银染色,使随体呈现特异性的黑色银染。

·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al polymorphism):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着各种染色体恒定的微小变异,包括结构、带纹宽窄、着色强度等。这类恒定而微小的变异是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的,通常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或病理意义,称为染色体多态性。常见于Y染色体的长度变异、结构异染色质区。

§第九章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是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改变,分为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类。

·多倍体(polyploid):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n(单倍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称多倍体或整倍性(euploidy)改变。

·异倍体或非整倍体(aneuploidy):一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了一条或数条,称为异倍体或非整倍性(aneuploidy)改变。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组的整倍数,而是比二倍体少或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如亚二倍体,超二倍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三倍体改变的产生原因:三倍体胎儿易流产的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产生三极纺锤体,造成染色体分配紊乱,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导致。

①双雌受精:一个二倍体的异常卵子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可形成“69,XXX”

或“69,XXY”。

②双雄受精:一个正常的卵子同时与两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可形成“69,XXX”、

“69,XXY”或“69,XYY”。

·四倍体(tetraploid)产生原因:

①核内复制:细胞DNA复制而细胞不进行分裂的现象,即在一次细胞分裂时,DNA复制

了两次,而细胞只分裂了一次。

②核内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因纺锤体的缺陷,细胞不能分裂所致。

·亚二倍体: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条或数条时,称为亚二倍体,可写作2n-m(m

·超二倍体: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或数条时,称为超二倍体,可写作2n+m(m>n)。若某对染色体比正常增加一条,即构成三体型(trisomy)。除部分三体型外,三体型多导致流产,但它是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类型。

·假二倍体(pseudodiploi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异常,有的增加、有的减少,而增减的染色体数相等,结果染色体总数不变,但不是正常的二倍体,称为假二倍体。

·异倍体形成原因:

①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指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的后期不能正常分开而同时进入同一子细胞,导致形成的子细胞中,一为超二倍体,另一为亚二倍体,这一过程称染色体不分离。包括减数分裂不分离和有丝分裂不分离。

a.减数分裂不分离: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两次分裂均可发生染色体不分离,但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时期不同,产生异常配子的数目不同。

b.有丝分裂不分离:在受精卵发育的早期的细胞分裂中,如果发生染色体不分离,将导致嵌合体(即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的产生。其各细胞系的类型和数目之比,取决于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时期的先后。

②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 loss):又称染色体分裂后期延滞。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某一染色体未与纺锤丝相连,或移向两极时行动迟缓、滞留在细胞质中,导致染色体丢失而减少,形成亚二倍体。

·染色体结构畸变: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基础是染色体断裂及断裂后的重接。

染色体断裂的后果:原位重接→修复

异位重接→多种染色体结构异常(又称染色体重排)

不重接→丢失(缺失)

·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1)缺失(deletion,del):染色体部分丢失称为缺失。分两类:

末端缺失:染色体末端断裂后无着丝粒片段,分裂时无法移向两极而丢失;

中间缺失:一条染色体同一条臂上发生两次断裂后的两个断裂点之间片段丢失(其余断片重接)。(2)重复(duplication , dup):染色体上某一片段增加一份以上的现象。易位及插入是其主要原因。

(3)倒位(inversion , inv):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形成三个断片,其中间断片倒转180度,然后重接。分两类:

臂内倒位:一条染色体的某条臂上发生两次断裂,两断点之间的片段倒位重接。

臂间倒位:一条染色体长、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中间的片段在染色体不同臂上倒位重接。(4)易位(translocation , t):一条染色体上的断片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臂上,称为易位。分两类:

相互易位: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形成的两个断片相互交换,形成两条新的衍生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为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处或其附近断裂后,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相接,两短臂也相接,形成由两长臂构成和两短臂的衍生染色体各一条,小衍生染色体往往在第二次分裂时丢失。

(5)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 r):染色体两臂各发生一次断裂,含有着丝粒的两片段中间部分的两断端彼此连接形成的衍生染色体。

(6)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 , dic):两个染色体同时发生一次断裂后,两个具有着丝粒的片段断端相连接所形成的染色体。

(7)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 i):由于着丝粒处横裂所形成的两臂在形态和遗传物质组成完全一样的染色体。一条染色体的两臂在形态上、遗传结构上完全相同,称为等臂染色体。

(8)插入(insertion , ins):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插入到另一染色体中。分两类:

正位插入:所插入片段的区、带排列方向与原方向一致;

倒位插入:所插入片段的区、带排列方向与原方向相反。

【携有染色体易位、倒位的个体,在没有遗传物质缺少或增加时,其表型往往正常,但他(她)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产生不正常的配子,导致不孕、流产、死胎或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称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稳定型染色体畸变:畸变只涉及一条染色体,或所形成的畸变染色体只有一个有活性的着丝粒,这些畸变的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中能完整地传给子细胞,这种畸变称为稳定型染色体畸变。

·非稳定型染色体畸变:具有两个或以上有活性的着丝粒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形成染色体桥而导致细胞死亡或产生新的畸变,称为非稳定型染色体畸变。

·假显性:若染色体缺失的部分包含某些显性基因,则同源染色体上与这一缺失相对应位置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母亲年龄:母亲年龄是环境因子在体内累积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与生殖细胞老化及合子早期所处的宫内环境有关。卵细胞数量在出生时已经确定而不再进行更新,随着生殖细胞在母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机会越多,在以后的减数分裂中越容易产生染色体不分离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

第13章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指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也称染色体畸变综合症。染色体病可分为:①常染色体病(约占染色体病的2/3)、②性染色体病、③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染色体病表型的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染色体上所携带基因的数量和功能。

染色体病的特点:

①均有先天性多发畸形、生长、智力落后或性发育异常、特殊肤纹;

②绝大多数呈散发性;

③少数可由表型正常的双亲遗传而得,双亲之一为染色体结构重排携带者,这类患者

常伴有家族史。

一、常染色体病

·先天愚型(Down Syndrome,唐氏综合症):新生儿发生率为1/1000~2/1000。当母亲超过35岁时发生率明显增高。临床表现:①智力障碍;②特殊面容;③发育迟缓;④皮纹异常(通贯掌)等。先天性愚的一般特征包括:

①是很明确的综合症,尽管在症状上不同也不会影响诊断;

②多数为新发、散在的病例;

③同卵双生具有一致性,但偶尔也会有例外;

④男性患者没有生育能力,而极少数女性患者可生育;

⑤随母亲年龄增高发病率也升高,尤其35岁以上;

⑥患者预期寿命短,易感染、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⑦表型特征的表现度不同;

⑧急性白血病死亡率增加20倍。

(1)核型分析(遗传分型)

三体型核型(游离型/标准型):47,XX(XY)+21,约占95%

嵌合型核型:46,XX(XY)/47,XX(XY)+21,占1~2%

易位型核型:有多种, 包括46,XX(XY)-D,+t(Dq;21q)或46,XX(XY)-G,+t(21q;Gq),占3~4%

(2)检查

①染色体检查

②血液学改变: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中性粒细胞相对增多。

③生化检查:过氧化物歧化酶(SOD-1),可增高约50%

④其它:X线,皮纹,B超等。

(3)发生机理

三体型(游离型/标准型):绝大多数为新发生的,95%为母亲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不分离的结果。

嵌合型:原因一是由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分离,继而因分裂后期染色体行动迟缓引起部分细胞超数的染色体发生丢失而形成含有47,+21/46两个细胞系的嵌合体;二是合子后有丝分裂不分离的结果。

易位型:增加的一条21号染色体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与D组或G组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总数为46,其中一条是易位染色体,其核型为45,-D,-21,+t(Dq21q)或45,-G,-21,+t(Gq21q)。最常见Dq21q易位——55%是新发生的,45%为父母之一为罗式易位。罗式易位携带者可形成6种配子,其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4)再发风险

三体型:与母亲生育年龄相关;

嵌合型:双亲之一是嵌合体者再发风险大;

易位型:1/2新发生,1/2是双亲之一为罗式易位。

再发风险根据经验估计,与易位类型及双亲哪一方为携带者有关

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再发风险

方式、摇椅足。核型为47,+18或46/47,+18(嵌合型)或18号与D组易位。

·13三体综合症:临床表现为严重智力低下、小头畸型、眼部异常、多指(趾)、通贯掌。核型为47,+13或45,13q14q(易位型)或46/47,+13(嵌合型)。

·猫叫综合症(5p-综合症):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在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病儿中居首位,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肌张力增高、多发畸型、满月脸。

二、性染色体异常综合症:一般特征为性腺发育不全和性征发育异常,包括:klinefelter综合症、XYY综合症、Turner综合症等。

·klinefelter综合症:

(1)发病率:约占男性新生儿的1~2‰, 男性不育症中占1/10。

(2)临床表现: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有女性化表现;身材高,四肢长;睾丸小质硬,男性不育;可有智力低下,精神异常等。

(3)核型:多为47,XXY;少数见于嵌合体46,XY/47,XXY或46,XY/48,XXXY等。

(4)发病机制:由于亲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1/2病例来自父方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1/3来自母方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其余为母方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或合子有丝分裂不分离。

·XYY综合征:核型为47, XYY。额外的Y染色体肯定来自父方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减数时Y染色体不分离。

·Turner’s 综合症:

(1)发病率:多自发流产,新生女婴中约0.2~0.4‰。

(2)临床表现:体矮、蹼颈、肘外翻、乳间距宽、青春期乳腺不发育,性腺及外生殖器发育不良,闭经。

(3)核型:45,X或45,X/46,XX

(4)发生机制:双亲配子形成中的不分离,75%为父方染色体丢失;10%的丢失发生在早期卵裂时;部分为X染色体结构异常。

第五章多基因疾病的遗传

·质量性状:主要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称为单基因性状,又称为质量性状。其所影响的疾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为单基因遗传,表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这类遗传病的群体患病率很低,环境因素对性状表现程度的影响一般很小。性状间差别明显,有质的区别。·数量性状: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的性状(如身高、血压、哮喘、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精神分裂症等)称为多基因性状,又称数量性状,所影响的疾病称为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或多因子遗传(multifactionrial inheritance,MF),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这类遗传病的群体患病率较高,而环境因素对性状的表现程度影响较大。性状之间差别不明显,只有数量的不同或程度的差别(量的变异)。·阈值性状:性状之间通过阈值划分,界限模糊、不确定。当个体易患性高到一定限度时就可能发病,这种由易患性所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最低限度,称为发病阈值(threshold)。阈值代表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数量。

三种性状的变异分布特点:

①单峰分布:数量性状。原因——多对微效基因、基因随机组合。

②双峰分布:完全显性的质量性状。

③三峰分布:不完全显性的质量性状。

·微效基因(minor gene):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其贡献值较低,故称为微效基因。但多对基因的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这种现象称为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因而这些基因也称为累加基因(additive gene),这些基因相互之间没有显隐性之分,也就是共显的。多基因性状或疾病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这类性状也称为复杂性状,这类疾病也就称为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

·平均值的回归现象:若双亲身高平均值高于群体平均值,子女平均值就低于双亲的平均值,而接近群体身高平均值;若双亲身高平均值低于群体平均值,则子女身高高于其双亲平均值,而接近群体身高平均值。这就是说,数量性状在遗传过程中子代向群体的平均值靠拢,这就是回归现象。这种现象也表现于其他相似的数量性状。

·易感性(susceptibility):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是由多基因构成的,它部分决定了个体发病的风险。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易患性(liability):由于环境对多基因遗传病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患性,即易患性=易感性+环境因素。·多基因假说:

(1)数量性状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决定的;

(2)每一对基因无显隐性关系,而是共显性的;

(3)每一个基因都是微效基因且有累加效应;

(4)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5)环境的影响较大。

·遗传度(heritability):多基因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大小可用遗传度/遗传率来衡量;即遗传度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遗传度包括广义遗传度和狭义遗传度两种。遗传度越大,表明遗传因素的贡献

越大。遗传度越低的性状或疾病,家族聚集现象越不明显。

广义遗传度的计算h2=V G/V P×100% (表型方差V P =遗传方差V G+环境方差V E)

狭义遗传度的计算h2=V A/V P×100% (遗传方差V G =加性方差V A+显性方差V D+上位性方差V I)加性方差: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和不同座位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显性方差: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上位性方差: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又统称非加性的遗传方差。故有遗传方差V G =加性方差V A+显性方差V D+上位性方差V

·亲属发病率:患者亲属包括一级亲属、二级

亲属和三级亲属。在多基因病中,亲属发病率

通常指一级亲属发病率,一般为1%~10%。它

与遗传度和群体发病率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一级亲属发病率与遗传度和群体发病率之间

的关系:

①若群体发病率相同,则遗传度越高,一级

亲属发病率也越高;

②若遗传度相同,则群体发病率越高,一级

亲属发病率也越高。

(注意:①遗传率是特定人群的估计值,不宜

外推;②遗传率是群体统计量,用到个体是无意义的;

③遗传率的估算仅适合于没有遗传异质性,而且也没有主基因效应的疾病。)·Edward公式:发病风险(f)= 一般群体发病率(P) (使用条件:P=0.1%~1%,h2=70~80%)计算发病风险时应注意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估计的因素:

1、患病率与亲属级别有关

2、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亲属中受累人数有关,家系中患者越多再发风险越大;

3、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患者畸形或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患者病情越严重,再发风险越大;

4、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对于发病率低

的性别,该性别的个体一旦发病,其后代再发风险升高。

·Carter效应:当一种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低,该性别患者的子女发病风险低;相反,发病率低的性别阈值高,该性别患者的子女发病风险高;因为发病率低、发病阈值高,故一旦发病说明比携带有较多的易患性基因。此现象称为Carter效应。如先天性幽门狭窄。

·多基因病的特点: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2、群体发病率较高;

3、以数量性状为基础;

4、一般仅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家庭聚集性;

5、患者的一级亲属有相同的发病风险

6、随亲属级别的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7、遗传基础是寡基因或多个微效基因变异;

8、存在诊断的不确定性。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两个极端变异(纯种)个体杂交后,子一代大

部分为中间型,具有一定变异范围,是环境影响所致。

2、两个中间型子一代杂交后,子二代大部分为中间型,但变异范围比子一代广泛,也可出现极端的个体。这是环境因素和基因的分离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十章单基因遗传病-血红蛋白病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是由遗传性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血红蛋白病(hemogobinopathy):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分子的正常结构:

(一)分子结构:

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珠蛋白与血红素构成,为四个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每一个亚单位由1条珠蛋白肽链和1个血红素辅基构成;一类为类α珠蛋白链(α链或ξ链)+血红素,另一类为类β珠蛋白链(ε、β、δ、Gγ或Aγ链)+血红素。

顺口溜:

ξεGower1,αεGower2。

ξγPortland,αβHbA,加上αγ是F。

·珠蛋白基因及其表达特点:

类α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号染

色体,5’→3’为ξ2→Ψξ1→Ψα1→

α2→α1;类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

号染色体,5’→3’为ε→Gγ→Aγ→

Ψβ1→δ→β1。珠蛋白基因簇的排

列顺序与发育过程中表达顺序相一

致。可见人的二倍体基因组中有4个α基因和2个β基因,而因正常人体中的α、β珠蛋白数量相当,可知β基因的表达活性为α基因的两倍。

基因族(gene family):真核基因中具有的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基因族。

基因簇:基因族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集中成簇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簇(gene cluster)。

Ψ为假基因,即在基因族中不能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基因成员。

·珠蛋白基因突变的类型:

1、单碱基置换

2、移码突变

3、密码子的缺失和嵌入

4、无义突变

5、终止密码子突变

6、基因缺失

7、融合基因:由两种不同基因局部片段拼接而成的DNA片段称为融合基因。如Hb Lepore

的α链正常,而非α链为δ-β链;Hb反Lepore的α链正常,而非α链为β-δ链;而表现为β地中海贫血症状。

·常见的血红蛋白病:

1、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病:

(1)镰状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患者β基因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使原来编码的正常β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缬氨酸,形成HbS。这种红细胞在低氧分压时变为镰状,引起血黏性增加、细胞变性能力下降,易导致栓塞和溶血。

专升本医学遗传学练习题(A)

专升本《医学遗传学》练习题(A)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 最常见的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8号三体 B. 13号三体 C. 9号三体 D. 21号三体 2. 200个初级母细胞最终形成的卵子数是___________; A. 800; B. 600; C. 400; D. 200; 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中,患者双亲__________; A.都是携带者;B. 都是患者; C. 有一个患者; D. 没有患者; 4. 镰状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第6位谷氨酸被____________所取代; A. 胱氨酸; B. 缬氨酸; C. 亮氨酸; D. 赖氨酸; 5. 下面__________疾病不属于多基因疾病; A. 高血压; B. 糖尿病; C. 先天性幽门狭窄; D. 毛细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6. 嵌合型克氏综合征的核型为_____________; A. 46, XY/47, XXY; B. 46, XX/47, XXX; C. 46, XY/47, XYY; D. 46, XX/47, XYY; 7. 如果一种多基因病,其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则其后代复发风险是 A. 男性高于女性; B. 男女相同; C. 女性高于男性; D. 与双亲发病无关; 8. 一患者核型为难47,XXY, 在细胞分裂间期,其性染色质组成为:_______ A. 1个X染色质,1个Y染色质; B. 2个X染色质,1个Y染色质; C. 1个X染色质, 无Y染色质; D. 2个X染色质,1个Y染色质; 10. 一个个体核型为: 46,XY,-14,+t(14q21q), 该个体是___________; A. 正常人; B. 先天愚型患者; C. 平衡易位携带者 D. 以上都不对; 11. 下列疾病除______________外都是多基因病. A. 原发性高血压; B. 精神分裂症;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血友病. 12. 一对夫妇已生出两个苯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这对夫妇再生育 时,生出不患病婴儿的概率是:_______ A. 0; B. 25%; C. 100%; D. 75%;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精华双语版

adductive effect 加性效应:在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或性状中,单个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若干对等位基因的作用积累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加性效应。 allele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特定基因座上的不同形式的基因,它们影响同一相对性状的形成。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某性状或疾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A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控制一种遗传性状或疾病的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ase substitution 碱基替换: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所替换,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称为点突变。 Cancer family癌家族: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的家族。 cancer family syndrome 癌家族综合征: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恶性肿瘤,其原因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称为遗传性瘤,也可以是环境中的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 carrier 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Carter effect卡特效应:发病率低的性别,阈值较高,那些已发病的患者易患性一定很高,因而他们的亲属(尤其是发病率高的性别)发病风险增高。相反,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较低,已发病的患者易患性也较低,因而他们的亲属(尤其是发病率低的性别)发病风险较低。 chromosomal aberration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发生的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 chromosome polymorphism 染色体多态性:在正常健康人群中恒定的染色体微小变异。 codominance 共显性:染色体上的某些等位基因没有显隐之分,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能表达,各自独立的表达基因产物,形成相应的表型。 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 亲缘系数: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位上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complete dominant完全显性:在显性遗传性状或疾病中,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表现出与纯合子完全相同的表型。Congenital malformation先天畸形:胎儿出生后,整个身体或其一部分的外形或内脏具有解剖学形态结构的异常。consanguinity近亲:医学遗传学上通常将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一些个体称为近亲 CpG island CpG 岛:DNA在某些区域CpG序列的密度比平均密度高出很多,称为CpG岛。 criss-cross inheritance交叉遗传:XR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其携带者母亲,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也就是从男到女再到男,这个现象就是交叉遗传。交叉遗传是XR病致病基因遗传的特点。 delayed dominance 延迟显性:某些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现相应的病理状况,当达到一定年龄时,致病基因的作用才显现。 diagnosis of genetic disease 遗传病的诊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遗传学分析,从而确认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并判断其遗传方式及遗传规律。 DMs 双微体:染色体区域复制后产生许多DNA片段并释放到胞浆中,这些多余的染色体DNA成分形成连在一起的双点样形状称为双微体。Dosage compensation剂量补偿:由于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异固缩,失去转录活性,这保证了雌雄两性细胞中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转录活性,使两性X连锁基因产物的量保持在相同水平上. dynamic mutation 动态突变:又称为不稳定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其突变是由于基因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的增加随着世代的传递而不断扩增,称为动态突变。 enzyme protein disease酶蛋白病:是由于遗传性酶缺乏或增多而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病,又叫遗传性酶病(hereditary enzymopathy)。AR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 序列信息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学。 expressivity 表现度:在发病个体间,杂合子因某种原因而导致的个体间的表现程度的差异。 euploid 整倍体异常:在二倍体的基础上,体细胞以整个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多或减少。 familiar carcinoma 家族癌: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同一种癌,通常是较常见的癌或瘤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fitness 适合度: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某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将其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Flanking sequence侧翼序列:每个断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下游,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区,称为侧翼序列。 fragile site 脆性部位:在特殊培养条件下出现的染色体恒定部位的宽度不等的不着色区。 fragile X chromosome 脆性X染色体:X染色体的Xq27~Xq28之间成细丝样,导致染色体的末端成随体样结构,由于这一部位容易发生断裂,故称为脆性X染色体。 frame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但不是3或3的倍数),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fusion gene 融合基因:染色体之间的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导致两种不同的基因发生交换所致。 GT-AG法则: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都是一段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内含子的5`端是GT,3端是AG,这种接头方式称为GT-AG 法则,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RNA剪接的识别信号。 Gene cluster基因簇:功能相同、结构相似的一系列基因常彼此靠近、成串地排列在一起,这一系列基因称基因簇。 genetics disease遗传病:经典遗传学认为,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genetic heterogeneity 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 基因型,这种现象称作遗传异质性。 genetic imprinting 遗传印记: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 因,随其来源于父亲或母亲的不同而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即一个 等位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结果产生了不同的表型。 Genetic load遗传负荷:一个群体由于致死基因或有害基因的存在 而使群体适合度降低的现象。通常用平均每个个体所带有害基因数 来表示。 genetic consulting 遗传咨询:咨询医师应用医学遗传学与临床医 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解答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或有关人员提出的 有关疾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问题,估 计患者亲属特别是子女中某病的再发风险,提出建议及指导,以供 患者及其亲属参考的全过程。 genetic screening 遗传筛查:将人群中具有风险基因型的个体检 测出来的一项普查工作,通过筛查,可了解遗传性疾病在人群中的 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估计某些疾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分析、研 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人群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Genome 基因组:一个生殖细胞中所有遗传信息。包括核基因组和线 粒体基因组。 gene frequency 基因频率:某一基因在其基因座位上所有等位基因 中所占的比例。 genotype frequency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总个体 数的比例。 gene flow 基因流:在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部分个体,因某种 原因迁入与其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个群体,并杂交定居,是迁入群 体的基因频率改变。可使某些基因有效地从一个群体扩散到另一个 群体,这种现象称为基因流或迁移压力。 gene amplification 基因扩增:基因组中某个基因拷贝数目的增 加,细胞癌基因通过基因扩增使其拷贝数大量增加,从而激活并导 致细胞恶性转化。 gene diagnosis 基因诊断:又称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探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 情况,从而对被检查者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 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运用DNA重组技术设法修复患者细胞中有 缺陷的基因,是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包括 基因修改和基因添加。 Gene family 基因家族:一系列外显子相关联的基因,其成员是由 一个祖先基因复制或趋异产生。 Hardy-Weinburg low 哈温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称为遗传平衡定律。其中一定 条件是指群体很大,随机婚配,没有选择,没有突变,没有大规模 的个体迁移。 Hemoglobinopathy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 起的疾病。 Hereditary tomor遗传性肿瘤:符合Mendel遗传规律、呈ad遗传, 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heritability 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 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 heteroplasmy 异质性:由于线粒体DAN的突变,使在同一组织或细 胞内同时存在野生型和突变性的线粒体DAN。 的单基因肿瘤。 histone code 组蛋白密码:组蛋白在翻译后的修饰过程中发生改 变,提供一种识别的标志,为其他蛋白与DNA的结合产生协同或拮 抗效应,是一种动态转录调控成分。包括被修饰的氨基酸种类,位 置,和修饰方式。 Homologous chromosomes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上相同的 一对染色体。成对的染homoplasmy 同质性:在同一组织或细胞内, 线粒体基因组都一致。 色体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 HSRs 均质染色区:扩增过程在某一染色体区域产生一系列重复DNA 序列,即特殊复制的染色体区带模式,称为均质染色区。 halfzygous半合子:虽然具有二组相同的染色体组,但有一个或多 个基因是单价的,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等位基因,这种合子称为半合 子 inbreeding coefficient近婚系数:是指一个个体接受在血缘上相 同即由同一祖先的一个等位基因而成为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概率。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先天性代谢缺陷:由于基因突变导 致酶蛋白缺失或活性异常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又称遗传代谢病。 incomplete dominace 不完全显性:在显性遗传性状或疾病中,杂 合子的性状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形纯合子之间。 irregular dominance 不规则显性:显性遗传中,由于环境因素的 作用,使得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并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使得遗 传递方式不规则,成为不规则显性。 Karyotype核型:一个细胞内的全套染色体即构成核型。 landmark 界标:染色体上具有显著形态学特征的并且稳定存在的结 构区域,包括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着丝粒及其在不同显带条件下均 恒定存在的某些带。 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遗传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群体满足下 述所有条件:1.群体无限大2.随机婚配,指群体内所有个体间婚配机 会完全均等3.没有基因突变,同时也没有来自其他群体的基因交流 4.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 5.没有个体的大量迁移,在这样一个理 想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可以一代一代保持不变。这一规律称 为遗传平衡定律,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 liability 易患性:由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个体患某 种疾病的可能性大小。 Linkage group连锁群:在遗传学上,将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若干对彼此连锁的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major gene主基因:对数量性状能产生明显表型效应的基因。 marker chromosome 标记染色体:由于肿瘤细胞的增值时空等原因 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并产生部分染色体断裂与重接,形成了一些 结构特殊的染色体,称为标志染色体。 maternal inheritance母系遗传: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 medical genetics医学遗传学:1.简单讲: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 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2.具体讲,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 床医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的应 用,可被视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 minor gene微效基因: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 微小的,故称微效基因。missense mutation 错义突变:碱基替换 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是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 序发生改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modifier,modifying gene修饰基因:某些基因对某种遗传性状并 无直接影响,但可以加强或减弱与该遗传性状有关的主要基因的作 用。具有此种作用的基因即为修饰基因。 molecular disease 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异常或含量异常而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monoclonal origin hypothesis of tumor 肿瘤的单克隆假说:致 癌因子引起体细胞基因突变,是正常体细胞转化为前癌细胞,然后 再一些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为肿瘤细胞。也就是说,肿瘤细胞 是由单个突变细胞增殖而形成的,肿瘤是突变细胞的单克隆增殖细 胞群。 monogenic disease 单基因病:单一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mosaic 嵌合体:一个个体内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的细 胞系,此个体称为嵌合体。 mtDNA 线粒体DNA:一种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含有37个基因。 编码22种tRNA,13种mRAN,2种rRAN。 Multistep carcinogenesis 多步骤致癌假说:又称muitistep lesion theory多步骤损伤学说,细胞的癌变至少需要两种致癌基 因的联合作用,每一个基因的改变只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另一些 基因的变异最终完成癌变过程。 mutation load 突变负荷: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有害或致死基因, 或由于基因突变率增高而使群体适合度下降的现象。 mutation rate突变律:每一代每100万个基因中出现突变的基因 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每一世代发生的基因突变总数或特定基因座 上的突变数) Multigene family多基因家族:是指基因组中由一个祖先基因经重 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 multiple alleles复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群体中存在于同一基因 座上,决定同一类相对性状,经由突变而来,且具有3种或3种以 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natural selection自然选择:自然界中,有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 和生育能力较强,留下的后代较多,有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和生育 能力较弱,留下的后代较少,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ncRNA 非编码RNA: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被大量转录的RNA分子,既 不行使mRNA的功能,也无tRNA,rRNA的作用,但在调节真核细胞基 因表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neutral mutation中性突变:指突变的结果既无益,也无害,没有 有害的表型效应,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此时,基因频率完全取决 于突变率。(或者:产生的新等位基因与群体己有的等位基因的适合 度相同的突变)。 neoplasm 肿瘤:泛指由一群生长失去正常调控的细胞形成的新生 物。 non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碱基替换是原来为某一个氨基酸编 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产生无生 物活性的多肽链。 oncogene 癌基因:能引起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 pedigree 系谱:从先证者入手,调查其亲属的健康及婚育史,将调 查所得的资料按一定的方式绘制成系谱图。 pedigree analysis 系谱分析:从先证者入手,调查其亲属的健康 及生育状况,将调查资料以一定的方式绘制成系谱图进行系谱分析。 penetrance 外显率:在一个群体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 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比。 phenocopy 表型模拟:一个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下产生的性状与由特定基因控制产生的性状相似或完全相同的现 象。 Ph chromosome Ph染色体:是一种特异性染色体。它首先由诺维尔 (Nowell)和亨格福德(Hungerford)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 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发现,故命名为Ph染色体。 pleiotropy 基因多效性:一个基因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形成。包 括初级效应及其引发的次级效应 Point mutation点突变:当基因(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改变 时,称之为点突变。 Population genetics群体遗传学:以群体为单位研究群体内遗传 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支学科。 prenatal diagnosis 产前诊断: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某 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做出的诊断,是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患儿 出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proband 先证者:在某个家族中第一个被医生确诊或被研究人员发 现的患有某种遗传性疾病或具有某种遗传性状的人。 pro-oncogene 原癌基因:广泛存在于人与哺乳动物细胞中,通常不 表达或低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或胚胎发育过程中发重要作用,在 进化上高度保守,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细胞周期特异性,发育 阶段特异性。 pseudogene 假基因:在基因家族中不产生有功能基因产物的基因。 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在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取 决于单一的主基因,其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 吧变异个体明显的分为2~3个群,群之间差异显著,具有质的差异。 quantitative character 数量性状:在多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 中,其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某一性状的不同个体之间只 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不同,这种形状称为数量性状。 random genetic drift 随机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的群体中由于所生 育的子女少,基因频率易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随机波动。 Recurrence risk再发风险:某一遗传病患者的家庭成员中再次出 现该病的概率。 reverse diagnosis 逆向诊断:基因诊断和传统诊断方法的主要差 异在于直接从基因型推断表型,即可以越过产物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而作出诊断,改变了传统的表型诊断方式,故基因诊断又称为逆向 诊断。 RFLP 限制性基因片段多态性:DNA序列上发生变化而出现或丢失某 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是酶切产生的片段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在 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这种差异称为限制性基因片段多态性。 samesense mutation 同义突变:碱基替换后,改变前后的密码子编 码同一种氨基酸。 segregation load 分离负荷:由于基因分离使得适合度高的杂合子 产生了适合度低的隐形纯合子的现象。 selection coefficient,s选择系数(压力):指在选择作用下适合 度降低的程度。S反映了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存在的程度,因 此s=1-f. Sex chromatin性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部分 显示出来的一种特殊结构。 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型 上由于受性别的影响而表现出在男女中的分配比例不同或基因表现 程度的差异。 sex-limited inheritance 限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 受到性别的限制,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中则 完全不能表现,但是这些基因均能传递给下一代,这种遗传方式为 限性遗传。 skipped generation隔代遗传:双亲正常,子女患病,子女的患病 基因来自父亲,这种遗传现象称为隔代遗传。 somatic cell gene therapy体细胞基因治疗:是指将一般基因转 移到体细胞,使之表达基因产物,以到达治疗目的。 split gene 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编码序列在DNA上是不连 续的,被非编码序列所隔开。 SSCP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单链构象多态 性:是一种分离核酸的技术,可以分离相同长度但序列不同的核酸 (性质类似于DGGE和TGGE,但方法不同)。 stem line 干系:在某种肿瘤内生长占优势或细胞百分数占多数的 细胞系称为干系。 susceptibility 易感性: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termination mutation 终止密码突变: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为某个 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继续延长,形成过长的异常的多 肽链。 Thalassemia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也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由于某种珠蛋白链合成速率降低,造成一些肽链缺乏,另一些肽链 相对过多,出现α链和非α链合成数量不平衡,导致溶血性贫血, 称为地中海贫血。 threshold 阈值:当个体易患性达到某个限度时个体即将患病,此 限度既为阈值。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阈值代表了致病所需的致病基 因的数量。 threshold effect 阈值效应:当突变的线粒体DNA达到一定的比例 时,才有受损的表型出现,则就是阈值效应。明显地依赖于受累细 胞或组织对能量的需求。 transition 转换:同种类型的碱基之间的替换。 transversion 颠换:两种不同种类碱基之间的替换。 tumor suppressor gene (anti-oncogene抗癌基因 or recessive oncogene 隐性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起作用是隐性的,当一对等 位基因均发生缺陷而失去功能时可促使肿瘤发生。

本科医学遗传学复习题答案复习课程

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遗传病: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核型:一个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 染色体显带:通过现带染色等处理,分辨出染色体更微细的特征,如带的位置、宽度和深浅等技术,常见有G带、Q带、C带和N带。 基因突变:指基因内的碱基组成或顺序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并且常能导致表型的改变。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100bp左右,是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使转录开始的DNA 序列。 系谱:指从先证者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族成员(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等资料,将调查的资料按一定的格式绘制成的简图。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交叉遗传:男想X染色体(及其连锁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并且必定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的这种遗传方式。 染色体畸变:在不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 嵌合体: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体组成的细胞系的个体。 易患性:一个个体在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患某种多基因病的风险。 遗传度:人体性状或者疾病由基因决定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二、问题 1. 遗传病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几类?对人类有何危害? 答:遗传病一般具有先天性、家族性、垂直传递等特点,在家族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比例;部分遗传病也可能因感染而发生。①先天性:许多遗传病的病症是生来就有的,如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婴儿刚出生时就表现有“白化”症状;②家族性:许多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Hutington舞蹈病患者往往具有阳性家族史。③垂直传递:具有亲代向子代垂直传递的特点,但不是所有遗传病的家系中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有的患者是家系中的首例,还有些遗传病患者未活到生育年龄或未育。 分类:单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危害:①遗传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约40%是由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所致,遗传病已经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病死率最高之一,而且有些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也属于遗传病。 ②遗传病总数占人类疾病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很多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一部分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都与遗传病有关。 ③遗传病不仅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和生存,同时也给家庭及其他成员带来许多精神和经济负担,既影响家庭幸福,又给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并且还直接影响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2. 简述基因概念的沿革,基因的现代概念。 答:①.19世纪:生物性状——遗传因子 ②.20世纪初:染色体学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遗传功能单位、突变单位、交换单位 ③.20世纪中:基因是有遗传功能单位的DNA片段,由“一个基因,一种酶”发展到“一

《医学遗传学》作业

西南医科大学成教《医学遗传学》作业姓名年级专业层次 学号成绩: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遗传病 二、简答题 1.简述遗传性疾病的特征和类型。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多基因家族 2.假基因 二、简答题 1.基因突变的特征是什么?简述其分类及特点。 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名词解释 1.Lyon假说 一、简答题 1.简述人类的正常核型(Denver体制)的主要特点。 2.命名以下带型:1q21;Xp22;10p12.1;10p12.11 第四章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 一、名词解释 1. 相互易位和罗伯逊易位 2.嵌合体 二、简答题 1.简述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理。 2.Down综合征的核型有哪些?主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不完全显性和不规则显性 2.交叉遗传 3.遗传异质性 4.基因组印记迹 5.遗传早现 二、简答题 1.请简述AD、AR、XD及XR遗传病的系谱特征。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易患性和阈值

2.遗传率 二、简答题 1.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估计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情况? 第七章线粒体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mtDNA的半自主性 2.母系遗传 二、简答题 1.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有哪些? 第八章遗传病诊断

一、名词解释 1.基因诊断 二、简答题 1.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与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第九章遗传病治疗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治疗 二、简答题 1.简述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2.简述基因治疗的主要步骤。 第十章遗传病预防 一、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

题型: 名词解释,6个,30分 填空,1分/空,20分 选择,单选,10分 问答,5题,共40分 1临床上诊断PKU 患儿的首选方法是 A 染色体检查B生化检查 C 系谱分析D基因诊断 2 羊膜穿刺的最佳时间是 A孕7~9周B孕8~12周 C孕16~18周D孕20~24周 3遗传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是 A发病早,单侧发病B发病早,双侧发病 C发病晚,单侧发病D发病晚,,双侧发病 4进行产前诊断的指症不包括 A夫妇任一方有染色体异常 B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C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 D多发性流产夫妇及其丈夫 填空 5 多基因遗传病遗传中微效基因的累加效果可表现在一个家庭中……….. 6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方式………… 根据系谱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先证者的基因型 2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人群中患者的概率为1/100,问Ⅲ3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概率为多少

二高度近视AR,一对夫妇表型正常,男方的父亲是患者,女方的外祖母是患者,试问这对夫妇婚后子女发病风险(画系谱) 三PKU是AR,发病率0.0001,一个个侄子患本病,他担心自己婚后生育患者,问其随机婚配生育患儿的风险 四某种AR致病基因频率0.01,某女哥哥是患者,问此女随机婚配或与表兄妹婚配风险。

五PKU是一种AR病,人群中携带者频率为1/50,一个人妹妹患病,他担心自己婚后生育患儿,问这名男子随机婚配生育患儿的风险是多大 答案 1B 2C 3B 4C 填空 1患者人数和病情轻重 2母系遗传 大题 一1 常隐aa 2 2/3 3 2/3×1/100×1/4=1/600 二1×1/2×1/8=1/8 三 1/2×1/50×1/4=1/400 四随机婚配:2/3×1/50×1/4=1/300 与表兄: 2/3×1/4×1/4=1/24 五2/3×1/50×1/4=1/300

最新福建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选择题题库规范

1.遗传病特指 A.先天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B.家族性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 2. Down综合症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C.染色体病 3.脆性X综合症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4.人类基因组计划物理图研究所用的位标是 A.STR B.RFLP C.SNP D.STS E.EST 5. 遗传密码中的四种碱基一般是指 A.AUCG B.ATUC C.AUTG 6. 结构基因序列中增强子的作用特点为 A.有明显的方向性,从5,一3/方向 - 5/方向 C.只能在转录基因的上游发生作用生 作用 E.具有组织特异性 7. 引起DNA发生移码突变的因素是 A.焦宁类 B. 羟胺 C.甲醛 8. 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 A.移码突变 B. 动态突变 E.颠换D.ATCG E.ACUG B. 有明显的方向性,从3 D. 只能在转录基因的下游发D. 亚硝酸 E.5 —溴尿嘧啶 C. 片段突变 D. 转换 9.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A. 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 无义突变 D.终止密码突变 E. 移码突变 10. 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A.G和T B.A 和G C.T 和C D.C 和U E.T 和U 11. 系谱绘制是从家族中第一个就诊或被发现的患病成员开始的,这一个体称 A.受累者 B.携带者 C.患者 D.先证者 E.以上都不对 12. 一个女性将常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她孙女的概率是 A.1 / 2 B.1 / 4 C. 1 / 8 D. 1 /16 E. 以上都不是 13. 一个男性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她孙女的概率是 A.1 / 2 B.1 / 4 C. 1 / 8 D. 1 /16 E. 以上都不是 14. 一个男性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她外孙女的概率是 A.1 / 2 B.1 / 4 C. 1 / 8 D. 1 /16 E. 以上都不是 15. 一个PKU患者(AR)与一表型正常的人结婚后,生有一个PKU患儿,他们再次 生育的患病风险是 A.0 B.12.5% C.25% D.50% E.75% 16. 在X连锁显性遗传中,患者的基因型最多的是 A.XAXA B.XAXa C.XaXa D.YAY E.XaY 17.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连生了两个苯丙酮尿症患儿。他们生育表型正常孩子的概 率是 A.0 B.12.5% C.25% D.50% E.75% ____ 18. 一对患先天性聋哑的夫妇,生育两个正常孩子,他们生育先天性聋哑患儿的概率 是 A.0 B.12.5% C.25% D.50% E.75%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三)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医学遗传学》 1. DNA 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有哪些? 答:(1)光复活修复又称光逆转。这是在可见光(波长3000~6000 埃)照射下由光复活酶识别并作用于二聚体,利用光所提供的能量使 环丁酰环打开而完成的修复过程。 (2)切除修复。在 DNA 多聚酶的作用下以损伤处相对应的互补 链为模板合成新的 DNA 单链片断进行修复。 (3)重组修复。在重组蛋白的作用下母链和子链发生重组,重组后 原来母链中的缺口可以通过DNA 多聚酶的作用,以对侧子链为模板合 成单链DNA 片断来填补进行修复。 (4)SOS 修复。DNA 受到损伤或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受阻时的一种 诱导反应。 2. 下图为某个遗传病的系谱,根据系谱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先证者的基因型。 答: 此病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的基因型为aa 。 2)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 答: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2/3。 Ⅰ Ⅱ Ⅲ

3)如果人群中携带者的频率为1/100,问Ⅲ4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 概率为多少? 答:如果人群中携带者的频率为1/100,问Ⅲ4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概率为1/100*1/2*2/3*1/2=1/600。 3.简述多基因遗传假说的论点和遗传特点。 答:(1)多基因遗传假说的论点: ①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基因,但是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②不同对基因之间没有显性隐形之分,都是共显性; ③每对基因对性状所起的左右都很微小,但是具有累加效应; ④数量性状的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作用。 (2)多基因遗传特点: ①两个极端变异个体杂交后,子1代都是中间类型,也有一定变异范围;②两个子1代个体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也是中间类型,将形成更广范围的变异③在随机杂交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个体很少。 4.请写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答:(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其核型为45,XO。 (2)主要临床表现:表型为女性,身材较矮小,智力正常或稍低,原发闭经,后发际低,患者有颈蹼;二,患者具有女性的生殖系统,

(完整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第八章肿瘤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1、癌家族(cancer family)、家族性癌(familiar carcinoma) 癌家族:指恶性肿瘤特别是腺癌发病率高的家族。 家族性癌: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均患有的那种恶性肿瘤。 2、遗传性肿瘤(hereditary tumor) 指按AD方式遗传给下一代且符合孟德尔规律的单基因肿瘤。通常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3、肿瘤遗传易感性 指某些遗传性缺陷或疾病具有容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是由遗传决定的,故称为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4、干系(stem line)、旁系(side line)、众数(model number) 干系:指在一个肿瘤内细胞生长占优势的细胞系或细胞的数量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的细胞系。 旁系:指除干系外,肿瘤中具有其他核型且生长处于劣势的细胞系。 众数:指干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或者说该肿瘤最常见的染色体的数目。 5、标记染色体(marker chromosome)、特异性标记染色体、非特异性标记染色体 标记染色体:指肿瘤的大多数细胞中都具有的某种特定类型的畸变染色体。 特异性标记染色体:指某一类型的肿瘤所特有的标记染色体。 非特异性标记染色体:指那些可以出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标记染色体,它们并不为某种肿瘤所特有 6、癌基因(oncogene)、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v-onc)、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 癌基因:指正常人体和动物细胞内以及致癌病毒体内所固有的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核苷酸顺序(DNA或RNA片段)。 病毒癌基因:指位于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内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属于非间断基因。 细胞癌基因:指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DNA顺序。属于间断基因。 7、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 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抑癌基因(anti-oncogene),是指存在于核基因组内的一类能抑制细胞生长并促进细胞分化的核苷酸顺序或DNA片段。 杂合性丢失:抑癌基因一般是处于杂合子状态,当抑癌基因的杂合子(如Rb/rb)再发生一次突变成为隐性纯合子(如rb/rb)以后才会发生细胞的恶性转化,此既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它是细胞癌变的关键。 8、肿瘤转移基因(metastatic gene 或metastatogene)、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肿瘤转移基因:简称转移基因,是指一类基因的表达和改变能够促进和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基因。 转移抑制基因:指一类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阻碍作用且能抑制肿瘤转移形成的基因。 二、思考题 1、癌家族的特点有哪些? 答:癌家族的定义。癌家族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恶性肿瘤特别是腺癌发病率高;②主要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医学遗传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讲解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考试《医学遗传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细胞周期中进行大量DNA合成的时期为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E. G0期 正确答案:B 2. Klinefelter综合征的核型为 A. 47,XXX B. 47,XYY C. 47,XXY D. 46,XX/47,XYY E. 46,XX/47,XXX 正确答案:C 3. 限制酶切割不同来源DNA时,能产生具有相同序列的突出末端的不同片段可能方式是 A. 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 B. 用识别相同靶序列的不同限制酶切割

C. 用识别不同序列但可产生一致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切割 D. A和B E. A、B和C 正确答案:E 4. 减数分裂I 的前期中同源染色体间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时期为 A. 细线期 B. 偶线期 C. 粗线期 D. 双线期 E. 终变期 正确答案:C 5. 父亲并指(AD),母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白化病(AR)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他们再生孩子手指和肤色都正常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3/4 D. 1/8 E. 3/8 正确答案:E 6. 下列哪一项不是XR特点 A. 交叉遗传 B. 系谱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C. 系谱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 D.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E.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母亲遗传而来

正确答案:C 7. 癌家族通常符合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连锁隐性遗传 D. X连锁显性遗传 E. Y连锁遗传 正确答案:B 8. 脆性X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位于 A. Xq24.3 B. Xq25.3 C. Xq26.1 D. Xq27.3 E. Xq29.3 正确答案:D 9. 癌基因erb产物是 A. 生长因子 B. 生长因子受体 C. 信号传递因子 D. 核内转录因子 E.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正确答案:B 10. 在研究尿黑酸尿症的基础上,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是 A. Morgan

医学遗传学知识总结

1.医学遗传学是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物质基础的学科 2.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3.遗传因素主导的遗传病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4.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5.环境因素主导的疾病非遗传性疾病 6.遗传病由遗传因素参与引起的疾病,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垂直传递的特点 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结构 8.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 组蛋白RNA 非组蛋白 9.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0.染色质的类型: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11.常染色质是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的进行转录的染色质特点是多位于细胞核中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12.异染色质是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特点:着色较深,位于细胞核边缘和核仁周围。13.结构性异染色质是各类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 14.兼性异染色质是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性,转变成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15.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核小体;二级结构:螺线管;三

级结构:超螺线管;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16.性别决定基因成为睾丸决定因子;Y染色体上有性别决定基因:SRY 17.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8.点突变是基因(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改变 19.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20.碱基替换方式有两种:转换和颠换 21.碱基替换可引起四种不同的效应: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 22.移码突变: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23.整码突变:DNA链的密码子之间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则合成肽链将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插入或丢失部位的前后氨基酸顺序不变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或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脆性X综合症) 24.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庭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25.系谱分析法是通过对性状在家族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推断基因的性质和该性状向某些家系成员传递的概率 26.先证者是指家系中被医生或研究者发现的第一个患病个体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 27.单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传递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