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新课程同行 创生态型课堂

与新课程同行 创生态型课堂

与新课程同行  创生态型课堂
与新课程同行  创生态型课堂

与新课程同行创生态型课堂

【摘要】自然生态系统要长期维持生态平衡,依靠的是自身调节平衡的能力。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学生持续而稳定的学习源动力,把课堂生态化,关注课堂终极目标,立足课堂的生态效益,会给生物课堂带来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生态型课堂新课程学习方法思维发展

生态平衡在生物学中的定义可描述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使之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平衡能力,使整个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我们认为课堂与生态是相通的,生态型课堂就是要学生与教师和谐共处,在教学和教法上像食物链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样,互为适应、互为影响、互为调节、共同进化,使课堂长期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保护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使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提出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要求。从课堂的层面看,是要课堂的生态效益最大化。新课程的实施,从大环境上改变了学习理念,但小环境中的学生学习不容乐观,机械操作过多,作业量过大等问题,仍挥之不去。这种无形中对学生学习源动力的破坏性积累,可能会引发学生强烈逆反心理的暴发,等同于对资源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小木偶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断及反思 【情境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课堂预设所不一样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表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契机,并合理地加以利用,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想,这应该就是“课堂生成”吧?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片断一】 师:“小木偶无论遇到什么人和什么事,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我心里会想,这个人真是“神经病”!(说神经病的学生神采飞扬,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 生2:我会想,这个人是不是“不正常,脑子有毛病呢?” 生3:我觉得他是“白痴” 师:“你还想到什么词语能够形容这样的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始动脑思考) 生1:“傻瓜” 生2:“弱智”

生3:“一天到晚只会笑,真是个二百五” 生4:“脑残” 生5:“他一定是个疯子” 师:同学们的词汇还是挺丰富的。遇到“一天到晚总是笑嘻嘻没有其他表情的人,我们都会觉得他不正常,会用上‘傻瓜、白痴……’等类似的词语来形容他,课文中小木偶遇到的‘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会不会也这样看待小木偶呢?” 生(齐声):一定会的(课堂气氛越来越好,全班同学热情高涨)师:难怪大家都不相信小木偶,那你们觉得小木偶面对这样的眼光会怎么样呢?(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多,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生1:很伤心 生2:心里很难过 生3:真让人抓狂 生4:真郁闷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多!你能找到课文里用来描写小木偶难过的句子吗?(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生:我找到了,课文里是这样描写的:“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师:谁能比这位同学读得更动情呢? 生:…… 【教学反思】

做阳光教师心得_教师阳光心态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8200 做阳光教师心得_教师阳光心态Experience of being a sunshine teacher_ Teachers' sunshine

做阳光教师心得_教师阳光心态体会 做阳光教师心得(一) 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每天面对纷繁琐碎的工作和不同气质的学生,怎样去获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做一个阳光型班主任,学习了于老师的如何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中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繁琐而艰苦的班主任工作中造就幸福人生。 心态决定一切。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呀!”“教师工作太累了!”……的确,教师工作是很累人,你唉声叹气是一天天过,开开心心也是一天天地过。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快乐,学生也就会因教师的快乐而快乐,就会在课堂上拥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你把学生看做天使,你就会生活在天堂里。让我们静下心来,带着微笑做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蹲下来,走入学生心灵,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应认真观察,细心体察,精心融入,明确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告诉。学会倾听,宽容待生。学生的行为都有其心理倾向,教师对

付学生的过错行为要耐下性子听其陈述,寻找其出错的原因,认真分析,诚心纠错,还要允许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复,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不要揪住学生的小辫子斤斤计较。 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在新时期,我们的教师不能只读教参和教材,用自已陈旧的经验和知识去教授鲜活灵气的少年儿童,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足不出户的教师怎能侃侃而谈,叱咤风云,让学生心驰神往、如沐春风? 教育究其本质而言是为了一代新人愉快地踏上人生征程作准备,是为他们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也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幸福。我们要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这样我们的爱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所理解。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用我们的爱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从而使他们收获到幸福。 幽默的语言,构筑心灵的桥梁教育家富有幽默感,会更有效地启迪受业者的心灵。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幽默不是雕虫小技,不等于哗众取宠,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修养,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 方案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状况与课堂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更是人的学力(基础性学力,拓展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和人格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同样,课堂教学也占据了教师很多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还是压抑沉重的,是不断创新的,还是简单重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因此,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过程只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活中抽象隔离出来,课堂教学应被看作老师和学生的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她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认知方面,要改变中小学教育中

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等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应为全面达成教育目标服务。课堂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堂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题性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发高效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启示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态学教育观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的教育观,是在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等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后发展出来的新型教育。生态教育认为,人的潜力不是现在的和早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一种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既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案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案 一、什么是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 二、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1、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2、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培养了小集体的团结(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 (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级管理; 三、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

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大部分的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宿舍、餐厅、卫生区、教室,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三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凇》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自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雾凇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自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

教师工作心得: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

教师工作心得: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 教师工作心得: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每天面对纷繁琐碎的工作和不同气质的学生,怎样去获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做一个阳光型班主任?学习了于老师的如何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中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繁琐而艰苦的班主任工作中造就幸福人生。 心态决定一切。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呀!”“教师工作太累了!”……的确,教师工作是很累人,你唉声叹气是一天天过,开开心心也是一天天地过。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快乐,学生也就会因教师的快乐而快乐,就会在课堂上拥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你把学生看做天使,你就会生活在天堂里。让我们静下心来,带着微笑做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蹲下来,走入学生心灵,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应认真观察,细心体察,精心融入,明确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告诉。学会倾听,宽容待生。学生的行为都有其心理倾向,教师对付学生的过错行为要耐下性子听其陈述,寻找其出错的原因,认真分析,诚心纠错,还要允许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复,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不要揪住学生的小辫子斤斤计较。 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在新时期,我们的教师不能只读教参和教材,用自已陈旧的经验和知识去教授鲜活灵气的少年儿童,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足不出户的教师怎能侃侃而谈,叱咤风云,让学生心驰神往、如沐春风?教育究其本质而言是为了一代新人愉快地踏上人生征程作准备,是为他们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也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幸福。我们要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这样我们的爱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所理解。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用我们的爱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从而使他们收获到幸福。 幽默的语言,构筑心灵的桥梁教育家富有幽默感,会更有效地启迪受业者的心灵。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幽默不是雕虫小技,不等于哗众取宠,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修养,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获得美感享受,带给学生知识与智慧的艺术。 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相信只要我们拥有阳光心态,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是一抹灿烂的阳光,每一个小荷都会露出尖尖角,每一颗星星都有闪烁的机会!

构建“生态型课堂”

构建“生态型课堂” ——与新课程同行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孙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这就要求语文课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信息的捕捉和把握,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在互动生成的过程中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生生的、自然的“生态型课堂”。 一、打破常规的教学格局。 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只有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格局,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激活和发挥。 例如,在上《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时,我就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组织起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首先,教师让学生充分自读,并尽力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通过“绘画比赛”、“判断正误”、“记忆搜索”等环节,指导学生体会写法,正确理解有关知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整堂课上始终处于投入的、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中,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了提高。 二、拓展教学的空间。 长久以来,教室似乎是语文课堂教学唯一的场所。语文教学不知不觉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隔开,远离了语言和思维的源头。其实,学生学习语文的背景十分广阔,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当我们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来到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会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许多美好印象。这样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中的樟树下学习。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树下读课文,观察茂盛的枝叶,拉起手感受一下粗壮的树干,还

可畅谈这树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这样学生就在有形、有情的生活情景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互联网上去搜寻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又一条自主学习的途径。 三、尝试生动的实践活动。 从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组织起新鲜有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创造的潜力、动力充分加以发掘。 例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就可以创设一个“切苹果”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把它一切为二,想怎么切就怎么切;然后交流切苹果的情况。 结果,有“纵切”的,是因为看到爸爸妈妈经常这样切;有“横切”的,经提示,还发现了横切面中间的“五角星”;甚至还有“斜切”的,说里面还藏着一个“三角形”。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切苹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了。 在此基础上,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课文。由于经历了一个发现的过程,有了与课文情境相似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什么是循规蹈矩”、“什么是创造力”等问题,理解起来也就轻而易举了。 四、沟通课内与课外。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还可以成为沟通课内和课外的桥梁。如在上补充教材《第一次汇款》时,我就设计了“学写汇款单”这一实践活动。课前,学生通过自购汇款单,认识了什么是“汇款单”;课上,结合阅读课文,学习填写汇款单;课后,鼓励学生用汇款的方式,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寄给本校对口支援的希望小学,并写上有创意的附言。在整个一体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以主体性、自主性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把问的权力交给了学生,把思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了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了学生。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到哪里寻回大学精神

到哪里寻回“中国大学精神”? 周白萍 每一年高考过后,各个大学的报考总是受到格外热切的关注,一反往年北大清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许多高分考生甚至高考状元纷纷选择投进香港高校的怀抱。与此同时,质疑北大清华的哈佛大教授丘成桐也是数出惊语,还有人高呼“世上已无蔡元培”,更有骇人之语“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些,不能不让人反思中国大学现有的大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凡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时至今天,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先生一生奔走于教育与革命之间,兼有多种身份,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亦是几届民国政府的高官,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然而,蔡元培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真正的教育家。蔡元培所在的那个动荡年代,是中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冲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他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 遥想当年,我们也曾有过昙花一现的大学盛景,八十年代的校园风景里,那种旺盛的求知欲,浪漫的青春气息,以及接二连三的“诗歌热”、“哲学热”、“文化热”统统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大潮冲击下烟消云散。 而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精神已被实用主义侵蚀得伤痕累累,大学已沦为许多人现实生活的工具,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很大程度上蜕变成了一群讨生活的高级市井,大学里常常是行政支配学术,连一直被默认为我国教育象征的北大清华也难以幸免,如此这般,中国大学的文化精神将从何谈起,大学怎能不变得工具化、手段化、官僚化,? 在大学里,学生们往往不是想着如何完善自己,而是乐此不疲地进行无聊的攀比和玩乐,在就业压力空前增大的社会条件下,本来就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愿意去固守学院里那张落寞的书桌?而大师级的教授越来越少,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却是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世上已无蔡元培!然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我们该怎么面对今天中国的大学改革? 邓小平说过,中国的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而教育改革的失误就误在将教育变成灌输固定知识的过程,而大学仅仅用于指代贩卖毕业证的机关。教育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在学费的高度攀升,其制度与潜规则却让老师学生们叫苦不迭--把学子们送进大学的教师们长年累月做着累比牛马的工作,还要面对比自己活得更好的低学历非知识分子时的自尊流失,学生们一边听着老师们的安慰“进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一边在书山题海里折腾。由此引发的考试经济的不断发展,烘托着中国教育可耻的繁荣,同时导致进入大学后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详细方案

巉口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实施意见(试行) 一、学习小组的含义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建设的意义 1.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2.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6)有利于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三、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等要素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教师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清洁工,环境区、教室、厕所等区域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 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 三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体悟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体悟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新进语文教师,我经常能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学校推荐了这本《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寒假前有幸听到了张文质教授的讲座,于是寒假期间我读了这本书,读的过程中那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在新课程课标上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标则把“生成”当做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教学机智”,新课标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 关于生成的问题本书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如第一篇:美好遇见。里面包含侯登强老师的《蜇了你,不是我的错》,王炜老师的《一张无字的考卷》,崔智芹老师的《失而复得的赛车》等;第二篇:别样精彩。包含刘景水老师的《种次“他人田”又何妨——一堂“跑题”的社会课》,朱小毛老师的《我爱在课堂上“耍贫嘴”》,夏昆老师的《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等;第三篇:智慧生长。包含宋英民老师的《课堂是不断生成智慧的地方》,周顺海老师的《在<故乡>中体验“表现”之美》,方杰老师的《春天,怀想一个女孩》等;第四篇:课堂寻觅。包含李秀伟老师的《奇迹在从容优雅中——韩兴娥教学赏析》,李玉民老师的《“删除‘无效’即有效”——对当前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思考》,陈华老师的《用心激活课堂——简笔画创编课的教学尝试》等。这些都给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是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

关于做一名阳光教师演讲稿3篇

关于做一名阳光教师演讲稿3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阳光是温暖的,它的温暖滋养着万物。阳光是五彩的,它的色彩装点着世界。阳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世间万物勃发的基础。?如果教育有了阳光,就能给学生创造五彩的生活,使他们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如果教育有了阳光,就能赋予学生生命的活力,在幸福中积极进取,如果教育有了阳光,就能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包容在暖暖的关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阳光,是一种教育形象的外在表现,阳光,还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内在辐射,阳光教师不仅要有朝气蓬勃的外表,还要有慧内于中的内涵。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不讥笑。用爱心努力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快乐的氛围之中,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有时,阳光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看似渺小,却温暖人心。天下雨了,问一声要雨伞吗。摔倒了,问一声:你疼吗,学习有困难时悄悄问一句,需要帮忙吗,一句小小的问候,学生却会常记心中。一句小小的问候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般无尽的温暖。这种温暖无角落,不放弃。 有时,阳光就是一句谢谢。我们教师总习惯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总喜欢颐指气使。其实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也需要平等。有时学生为我们做了事情或学生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们跟学生说一声谢谢,他们一定会感觉好幸福,好快乐!就像冬日里的太阳,阳光温和地落在身上,足以给人一天的好心情! 有时,阳光就是一丝幑笑。微笑能给人一种亲切感,带给对方的是一种喜悦,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要想使老师的好形象在孩子心中扎根,我觉得微笑是一种必要手段。就因为你的一丝微笑却换取了他们的信任、尊重与敬仰!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你和你所传授的知识。 有时,阳光就是一份宽容。曾经看到一篇关于宽容的文章,其它内容早已淡忘,而有这样几句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因为宽容,所以美丽;我宽容,所以我美丽。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很值得玩味。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心。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有时,阳光就是一声祝福。每到有节日的时候,学生们常常会给我们贺卡、礼物,祝我们节日快乐。在我们尽享祝福的时候别忘了,如果我们也能给学生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节日快乐!学习进步!这些话语看起来或许毫无用处,但却给人心灵一种满足,一种欢乐,就如早晨柔和的阳光,那么舒适、幸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让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向上来充实我们的生活吧,不要动摇对理想的追求,能够忍受孤独,内心燃烧着希望的火,把自己的希望点燃,用自己的希望之火去点燃学生之希望,用自己的理想之梦去圆学生之梦,阳光教师就是文明的化身,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写的人。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阳光,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时时都阳光,他也会有挫折,也会走弯路,也会犯错误,但心中的阳光不会灭,面对挫折,弯路与错误,认真地去反思,在反思中奋起,在奋起中创新,在

文化立国战略

关于把“文化立国”作为国家战略 一、问题引入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从国际的视野来看,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制造能力、贸易实力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硬实力的提升举世瞩目。而审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与我们世界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文化的发展与占全球第二的经济地位还不相匹配。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则是严重“入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所以,中国要真正地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光出口电视机是不够的,光出口经济产品是不够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文化也应该走出去,应该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 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指出,现在中国国民整体缺乏两个重要元素:“诗”和“原则”。“我们文雅的风气从明代开始就一天一天地没落了,文化的世俗化就开始了。”在多年从事电影编剧的经历中,苏叔阳深感传统文化的匮乏对中国电影事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们的女演员里有多少(像《诗经》里描写的那样)…深情的含有真切的爱?的眼睛,顶多算勾人。”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低俗文化却堂而皇之地上市。 二、.文化立国战略的作用在美、日、韩表现得非常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上头号文化产业大国,每年出口的视听产品占全球市场的57.6%,其中音乐唱片占全球消费量的60%。美国电影产量虽然仅占全球的6%,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1]美国以其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向世界大规模推行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这种推行如此常见,但又如此深刻,使得许多民族文化产业迅速被边缘化和异国情调化。美国的文化标准左右了“非美国”的文化世界。 日本:从“经济立国”到“文化立国”。近现代以来,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时的“军事立国”战略;二战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立国”战略;从20世纪后期开始转向“文化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二战后满目疮痍

“生态课堂”心得体会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态的旋律我的生态课堂心得体会 顾名思义,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又是学生。 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 得到培养,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下面我就结合生态课堂谈几点收获: 一、生态课堂应立足于生本 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学生在课堂上要渡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仅要为今 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还应当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人 格的完整,为了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 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生态课堂的最显着特征就是开发与使用课堂资源。一方面要开发课程资源与学生智力资源,把握重点,抓住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法指导,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再生资源,形成 资源使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及时利用课堂随机相生的生成性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与资源再生预留 一定的空间,创设与生态课堂相适应的和谐空间环境。 例如,在一次听课时,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老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这样三条信息:(1)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2)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的5%;(3)我国每年约有%的 土地被沙漠侵吞(含图)。要求学生谈谈读完信息后的感受。紧接着,出示:绿峰农场在毛乌索沙漠进 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整个百分数意 义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深深植根于哪种树最适合在毛乌素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之中,问题 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百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创造出来了。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百分数解决了如此的生态难题而越发显示出其价值所在。在这样的 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百分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 以张扬,更汲取了一种生态的理性精神。 二、生态课堂应注重于合作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本着生本思想,与学生紧密合作,异化现象才能得以矫正, 学生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才能多一些难以忘怀的探索,多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多一些印 象深刻的交流,多一些心情愉悦的合作。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有义务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 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同时,教师应用赞赏的目光及言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 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让他们懂得数学知 识原来与生活这么接近,从而感觉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 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果说在体验中学习学到的是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体验就是形成了技能。 三、生态课堂应追求于愉悦 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部分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 往往要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课堂要尽量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胜、成功的心理 需求。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 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从学童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 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 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小组建立 (一)学习小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小组划分 划分原则:本着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 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组间同质 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 组内异质 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同质结对 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 对学 , 对子帮扶 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一般小学、初中可按六个小组划分。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 小班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 标签 ,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 小组划分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 荐 。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二倍。 第二步是 演 。候选人以 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 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第三步是 定 。 确定的办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正副组长搭配式。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议,最终确定出六位同学为正组长,六位同学为副组长,一共十二位同学。这十二名同学自由结合确定出六个学习小组的正副组长,注意性别搭配,全班共六个组。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必须在中游以上,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正组长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行为、卫生、生活等常规管理。亦即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 二是正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长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面,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强化责任心大有裨益。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白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白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白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淞》一课中,让学

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白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 雾淞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白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 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白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白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地产生“为什么”。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虽然学生有的想法还不很成熟,但这激发了学生的很多创造灵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人性化的评价语,如“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太好了!”、“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分析!”、“我很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