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生矿床的类型和成因

外生矿床的类型和成因

外生矿床的类型和成因
外生矿床的类型和成因

外生矿床的类型和成因

摘要:在地表外力作用下使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称外生矿床。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两大类。另有一类是由生物堆积而成的可燃有机岩矿床,从广义角度看,它属于沉积矿床的范畴,但因其形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般又作为专门的成矿理论进行研究。

关键字: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可燃有机岩矿床类型成因

一、风化矿床

地壳表层岩石(包括含矿的母岩及原生矿床)在风化作用过程中,使某些稳定的有用组分在原地或原地附近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称为风化矿床。根据风化作用类型、风化物质、聚积地点和方式,大体分为残积砂矿床、坡积砂矿床、残余矿床和淋积矿床。如表6-2。

(一)残积-坡积砂矿床

岩石或矿脉等在风化过程中,一些比重小、颗粒微细的碎屑被流水、风等带走,而其中比重大、化学性稳定的矿物颗粒,如金、铂、锡石、金刚石等,在风化碎屑中就会相对增加。这种有用矿物若堆积在原地,则称为残积砂矿床;若沿地表移动堆积于山坡上,则称为坡积砂矿床。

(二)残余矿床

岩石在化学风化为主的条件下,可溶物质(如K、Na、Ca、Mg等往往形成各种盐类,水中处于真溶液状态)被淋走或淋滤,带出风化壳;而难溶或不溶的物质(如Si、Al、Fe、Mn等往往形成胶体)则残留原地及其附近,由此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残余矿床。

形成这类矿床需要有一定的母岩、气候和地形条件,如花岗岩一类的岩石,在气候炎热和雨季相互交替的条件下,其中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经化学分解后往往残余下来形成高岭土矿床或铝土矿床。有些岩石在风化后也可形成残余铁、锰矿床。如江西星子高岭土矿床、福建樟浦的三水型铝土矿床,都是残余矿床。

(三)淋积矿床

又称渗滤矿床。地表岩石或品位较低的矿床,在风化过程中有一部分溶于水的组分渗入地下,因沉积作用或沿途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为淋积矿床。例如某些含镍的超基性岩,在风化淋滤作用下可以使镍矿得到富集,形成镍矿床。特别是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在淋滤作用下往往使硫化矿床发生次生富集作用,大大提高矿床的品位和开采价值,因此这种淋滤成矿作用对于硫化物矿床特别是铜矿床具有重

要的意义。

引起硫化物矿床的变化和次生富集作用,主要与潜水循环分带和各带的化学环境有关。

1.氧化带:从地表到地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地下水自上而下地渗透,叫渗透带。因为渗透水中含有大量的O2和CO2,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所以又叫氧化带。

各种硫化物矿物在氧化带中往往和水溶液中的氧化合成各种硫酸盐(绝大部分硫化物在氧化条件下都是不稳定的),其中有一部分硫酸盐可以再转变为不溶的氧化物残留在氧化带,而另一部分硫酸盐溶液则继续向下渗透。现以黄铜矿CuFeS2为例说明其变化:首先,黄铜矿氧化为FeSO4和CuSO4:

CuFeS2+4O2→FeSO4+CUSO4

然后,硫酸亚铁FeSO4继续氧化形成褐铁矿,残留于地表,形成铁帽。

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

2Fe2(SO4)3+9H2O→2Fe2O3·3H2O+6H2SO4

褐铁矿

至于CuSO2则溶于水向下渗透,遇到石灰岩或方解石脉可以形成稳定的孔雀石和蓝铜矿等:

2CuSO4+2CaCO3+H2O→Cu(OH)2·CuCO3+2CaSO4+CO2

孔雀石

3CuSO4+3CaCO3+H2O→Cu(OH)2·2CuCO3+3CaSO4+CO2

蓝铜矿

由此可见,氧化带中硫化矿床在地表虽然隐而不见,但却残留了由稳定的褐铁矿等所形成的铁帽及颜色鲜艳的孔雀石和蓝铜矿等。铁帽是找隐蔽硫化物矿床矿的重要标志。

2.还原带(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在潜水面以下,到一定深度,地下水由高向低进行侧向流动,叫流动带。在这一带的地下水中O2和CO2逐渐减少,岩石和矿物在这里往往发生还原作用,所以又叫还原带。从氧化带渗透下来的硫酸盐溶液(如CuSO4)在这里遇到原生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黄铁矿等)往往发生交代作用,并在还原作用条件下生成含铜丰富的次生硫化物(如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等),使铜矿石的品位增高。这种作用称次生富集作用,所以这一带又叫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下面是从氧化带渗入还原带的CuSO4溶液,在还原条件下与黄铜矿、黄铁矿发生交代作用的反应式:

5CuFeS2+11CuSO4+8H2O→8Cu2S+5FeSO2+8H2SO4

黄铜矿辉铜矿

CuFeS2+CuSO4→2CuS+FeSO4

黄铜矿铜蓝

2FeS2+10CuSO4+6H2O→2Cu5FeS4+6H2SO4+11O2

黄铁矿斑铜矿

5FeS2+14CuSO4+12H2O→7Cu2S+5FeSO4+12H2SO4

黄铁矿辉铜矿

此类矿床经过次生富集作用,常形成重要的铜矿床。次生富集的含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氧化带分散渗透下来的CuSO4溶液都集中在还原带;二是所产生的次生硫化物铜矿,普遍增加了Cu的含量,如表6-3所示。由此可见,次生富集作用对于硫化物铜矿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表6-3 主要铜矿含铜(%)

3.原生硫化物矿石带:位于还原带以下的地带,地下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叫停滞水带。这里的地下水基本不含游离氧,化学作用和搬运作用非常微弱,硫化物在此带不发生什么变化,故称原生硫化物矿石带。

我国祁连山区的黄铁矿型铜矿床,就有明显的分带,在次生富集带里形成了各种的富矿石。

二、沉积矿床

在地表外力作用下,主要通过沉积分异作用使有用组分富集而成的矿床,称为沉积矿床。这类矿床与沉积岩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是一致的,因此具有和沉积岩相同的一般特征,如具层理,有的含有化石,层位比较稳定,有时规模巨大,找矿和勘探也比较容易。根据其形成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沉积矿床、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可燃有机岩矿床。如表6-4。

表6-4 沉积矿床分类

(一)机械沉积矿床

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产物,在搬运过程中,按粒级和比重大小进行沉积分异,使有用成分聚集形成矿床,叫做机械沉积矿床,通常简称为砂矿床。砂矿中的有用成分主要是化学性质稳定、比重大、硬度大的矿物碎屑,如金、铂、锡石、金刚石、磁铁矿等。根据砂矿床的形成条件,可以分为洪积砂矿床、冲积砂矿床、海滨砂矿床、湖泊沙矿床、风成砂矿床等。其中以冲积砂矿床和海滨砂矿床分布最广和更有实际意义。

1.冲积砂矿床由河流作用形成的砂矿床,称为冲积砂矿床。这种砂矿沿河谷断续分布,砂矿常分布于河床由窄变宽处;支流和主流汇合处;河床凹凸不平处;瀑布冲刷河流所形成的凹地;河流弯曲内侧凸岸以及河床由陡变缓或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处。总之,在流速由快变慢或产生涡流的地方,最容易使重矿富集,形成砂矿。砂矿除分布于河床的适当部位外,还可以分布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称阶地砂矿(河流在过去形成的砂矿)。

砂矿分布广泛,开采容易,选矿也非常简便。目前世界上65%以上的金、相当数量的金刚石皆采自砂矿。我国黑龙江流域是著名的砂金产地。50年代在湖南沅江流域、60年代在山东沂沭河流域都找到金刚石砂矿。

2.海滨砂矿床由河流带来的或海岸岩石被破坏物质,经海浪和岸流的冲刷、分选和沉积,往往使有用矿物富集,形成海滨砂矿床。这种矿床沿海岸呈带状分布,在海滨地带因海浪把碎屑物抛回海滩,回流和底流又把较轻碎屑带走,经过反复冲刷,沉积物彻底分选,使一些硬度大、比重大的矿物富集成矿。有些砂矿保留在海岸阶地沉积物中,形成海滨阶地砂矿。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东南沿海地带,分布有多种海滨砂矿。

(二)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1.蒸发沉积矿床指溶解于水的盐类物质,由于蒸发作用在地表水体中沉淀结晶而成的矿床,也叫蒸发盐矿床或真溶液矿床。

造成蒸发沉积的条件有三:一要有封闭的地理环境(如湖盆、潟湖、海湾等);二要有干燥的气候,水的蒸发量超过补给量;三要有盐类物质的补给。由于各种矿物的溶解度不同,盐类沉积一般按其化学分异规律,即按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石膏—石盐—钾盐—镁盐的顺序沉积,所以盐类矿床往往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和垂直分带,有时包括若干个不完全的沉积韵律。常见的盐类矿床有:石膏、石盐、钾盐、芒硝(Na2SO4·10H2O)、天然碱(Na2CO3·10H2O)、硼砂(Na2B4O7·10H2O)等。

我国盐类矿床非常丰富,在古老地层中夹有石膏和盐类,通称膏盐沉积。如在江西周田红层盆地中发现大盐矿;在湖北应城有著名的第三纪石膏矿床。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地有许多现代盐湖,如柴达木盆地各大小盐湖中盐类储量达600亿吨。山西南部的解池,自古以来即为有名产盐之地,有人认为夏周文明及三晋兴起,都与此盐池的存在有关。

2.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岩石风化所形成的胶体溶液(铁、锰、铝、硅等),除部分残留原地外,还有一部分在腐殖酸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络合物长距离搬运入湖入海,在电解质中和作用下发生沉淀,聚集成矿。如河北的龙烟铁矿、湖南的宁乡铁矿、湖南湘潭的锰矿、河南巩县的铝土矿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于一定层位中,分布广而储量可观,找矿、勘探也比较容易。

实际的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其有用物质除来源于大陆风化产物(即陆源供给物),也可(甚至主要是)来源于海盆内部供给物,即来自海底火山喷发物质或海水对火山岩的溶滤作用产生的成矿物质。

3.生物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指生物遗体堆积或由生物作用直接间接引起有用物质的聚集所形成的矿床。如煤、石油、生物灰岩、硅藻土等,都是由生物遗体堆积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的。

由于生物作用所引起的有用物质沉积,是指在生物活动过程中产生的O2、CO2、H2S、NH3、有机酸等的影响下或在植物光合作用下以及细菌作用下,有用物质的聚集成矿。如在黑色页岩、沥清质泥灰岩中,常聚集金属硫化物矿床(铜、铅、锌、镍、黄铁矿等),其成因与还原环境及生物分解产生的H2S有关。又如CaCO3的溶解度与水中CO2含量有关,水中植物营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CO2,可以导致Ca-CO3沉淀形成石灰岩。还有,有一类铁细菌,能把Fe2摄入体内经过催化作用,氧化成不溶性的氧化铁,形成沉积铁矿。

磷块岩矿床是此类矿床中普遍而具有经济意义的矿床。海洋中动物的骨骼、贝壳及某些微体生物,含有较多的磷酸钙Ca3[PO4]2,生物死亡后向海底下沉,因海水越深,所含CO2越多,溶解的磷质也越多。由于洋流作用,把深海磷质带到浅海地带,随着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及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水中CO2减少,从而磷酸盐的溶解度亦减小,在浅海地带导致其沉淀,形成磷块岩矿床。云南昆阳、贵州开阳、湖北襄阳、湖南浏阳、四川绵阳等地

均有丰富的磷块岩矿床。

三、可燃有机岩矿床

这是一类有机成因的可以作为燃料能源的矿床,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所谓能源是指能生产能量的物质,或者说是指能够转换成机械能、热能、电磁能和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因此,本类矿床在国计民生以及在国际战略资源方面占有极重要位置。当然,煤和石油等的用场还不仅限于用作能源,特别是石油,几乎与所有工业有关。可燃有机岩矿产占世界矿物原料总产量或总产值的3/4以上,由此可见本类矿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菊祥、张树森:1959,中国地盾时代的古气候。地盾科学,第2期。

2.A.n.列兹尼科夫:1959,沉积岩石学耕稿,科学出版社。

3.侯德封:1959,地层的地球化学概念,地盾科学,第3期。

4.侯德封:1959,化学地理和化学地史,地盾科学,第10期。

5.叶速俊:1959,中国磷块岩的形成条件,地盾科学,第2期。

6.叶建俊:1959,盼中国沉积矿床的若干特点,地盾科学,第10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我国已探明的主要铁矿床可划分为9大类:鞍山式铁矿、镜铁山式铁矿、大西沟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大冶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芜式铁矿、宣龙—宁乡式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 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它不仅占总储量的50%左右,而且矿床储量规模一般较大,单个矿体的规模和厚度较大,埋藏不深,不少矿床可供露天开采。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鞍山式铁矿贫矿多,结晶粒度细,要得到较高的选矿指标较困难。 镜铁山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属于铁质碧玉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镜铁矿、菱铁矿等,共生有价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碧玉、铁白云石等。 攀枝花式铁矿是一种伴生钒、钛、钴等多种元素的磁铁矿,其矿石储量居我国铁矿总储量的第二位,约占15%,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含钒钛磁铁矿、钛铁矿,硫化物以磁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钛普通辉石、斜长石为主。 大冶式铁矿是各类型铁矿床中矿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我国铁矿总储量的10%左右。本类矿床矿石组分比较复杂,往往伴生有Cu、Sn、Co、Mo、S、Zn、Au等元素。矿石中以磁铁矿为主,容易选别。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菱铁矿,还有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和赤黄铁矿等。除了铁矿外,一般综合回收Cu、Co等矿物。 白云鄂博式铁矿是我国独特类型的铁矿床,是大型铁与多金属复合的矿床。矿区由东、西矿体组成,已发现的组成元素有71种,形成矿物129种。东矿体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平均含铁品位36.48%,铁元素的90%以上主要赋存在磁铁矿、原生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等含铁矿物中;稀土氧化物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品位5.18%;氟元素主要赋存在萤石和氟碳酸盐中,品位5.95%;铌元素主要赋存在钛铁金红石、铌铁矿、易解石和黄绿石中,伲氧化物品位0.129%。 根据含铁矿物的不同,有工业价值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和混合型铁矿石(赤铁矿一磁的矿混合矿石、含钛磁铁矿石、含铜磁铁矿石)等。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我国已探明的主要铁矿床可划分为9大类:鞍山式铁矿、镜铁山式铁矿、大西沟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大冶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芜式铁矿、宣龙—宁乡式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 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它不仅占总储量的50%左右,而且矿床储量规模一般较大,单个矿体的规模和厚度较大,埋藏不深,不少矿床可供露天开采。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鞍山式铁矿贫矿多,结晶粒度细,要得到较高的选矿指标较困难。 镜铁山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属于铁质碧玉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镜铁矿、菱铁矿等,共生有价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碧玉、铁白云石等。

铀矿床学复习题

铀矿床学复习题 以授课多媒体为主,结合《铀矿地质与勘查简明教程》的内容进行复习。 题型:名词解释20分(5道),填空题30分,简答题25分(5道),论述题25分(2道)。 期末考试占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分。 一、绪论 1、铀矿的一般工业指标有哪些? 边界品位:300×10-6 最低工业品位:500×10-6 最小可采厚度:0.7m夹石剔除厚度:0.7m 地浸砂岩型铀矿平米铀含量大于1㎏/㎡,品位大于>0.01% 2、我国已探明铀资源储量的基本特点? 1)资源分布广。现已探明的近350个铀矿床分布于23个省(自治区) 2)产出相对集中。我国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集中于5个铀成矿省和3个铀成矿区3)矿床类型多。我国铀矿床按含矿主岩划分多达10个类型,其中以4大类型为主。4)单个矿床规模较小。已探明的铀矿床以中、小规模为主。 5)矿床以中低品位为主,矿体厚度较小。 6)共生、伴生的矿产种类多。目前已经发现与铀伴生的有钍、钼、锗、钒、钇和稀土等元素,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3、我国铀资源的分布特点? 1)分布不均匀现已探明的近350个铀矿床分布于23个省(自治区)。中东部、南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的铀资源占已查明的储量的68%,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11个省(自治区)占已查明的铀资源储量的32%。 2)产出相对集中。我国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集中于5个铀成矿省和3个铀成矿区。即华南铀成矿省、扬子陆块东南部铀成矿省、天山铀成矿省、祁连-秦岭铀成矿省、华北陆块北缘铀成矿省,以及鄂尔多斯盆地铀成矿区、二连-侧老庙盆地铀成矿区和滇西铀成矿区。 4、铀矿的工业指标是指什么? 铀矿的工业指标指矿床储量的最低限量、最低可采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 二、铀矿床分类 1、铀矿床的成因分类有哪些? 按传统的铀矿床成因分类,分为内生、外生和变质铀矿床。内生铀矿床按岩浆作用、伟晶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分为岩浆铀矿床、伟晶岩铀矿床和热液铀矿床、 2、岩浆铀矿床 指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直接富集形成的铀矿床。 3、伟晶岩型铀矿床 指经结晶分异的残余酸性熔浆(极少为碱性熔浆)经冷凝结晶和气成交代而形成的花岗质伟晶岩的铀矿床。 4、热液铀矿床 指由不同成因的含铀热水溶液,如地下水热液、岩浆残余热液、变质热液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热液,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经过填充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铀的富集体。 5、变质铀矿床 指成因上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铀矿床。主要与区域变质作用和超变质作用关系密切。三、花岗岩型铀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_傅耀军

0引言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勘查对象、选择勘查手段、进行工程部署、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纵深开发,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华北型煤田下组煤不仅面临着底板奥灰水的威胁,其顶板含水层(特别是上组煤采空区)也是其主要威胁;再者由于历史原因,上组煤开采也存在周边老空水的威胁等等。因而,现行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不能完全反映新出现的种种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1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现状 目前有关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主要有 两个版本,一个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另一个是《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 0215-2002)。两者基本相同,类根据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间特征(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分为三类: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只是岩溶充水矿床的亚类上有所区别,前者按岩溶形态分三个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后者按充水方式分为二个亚类: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两者均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型: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和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但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判别上不一样,前者为多因素定性判别,后者以单位涌水量定量判别。 2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出现的新问题 2.1第四类充水水源 水体一般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 作者简介:傅耀军(1959—),男,教授级高工,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和环境地质研究。 收稿日期:2011-07-27责任编辑:樊小舟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 傅耀军,方向清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056004) 摘要: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重要环节,是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煤炭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规范划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基础上,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提出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新方案:类分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老空水充水矿床、地表水充水矿床和复合式充水矿床6个;亚类分顶板充水、底板充分水、周边充水和组合式充水4个;型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个。关键词: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探讨中图分类号:P641.4 文献标识码:A A Discussion o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Fu Yaojun,Fang Xiangq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CNACG,Handan,Hebei 056004)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s is a major link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the main basis of explor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coal mining after decades,especially large scale mining in the past 10-odd years,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been happened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on the basis of currently availabl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in practice,combined with "Coalmine Water Control Stipulations",a new scheme to classify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put forward.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scheme includes six categories:pore,fissure,karst,gob,surface water and compound water filling mines;four subcategories:roof,floor,peripheral and composite water filling paths;and fou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types:simple,medium,complex and extremely complex.Keywords:mine hydrogeology;exploration type ;discussion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9Sep .2011 第23卷9期2011年9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9-0032-02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9.08

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分析

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度的开采之前,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矿床是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并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才形成的,形成之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变化,从而在地下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矿床都是经过长期的作用和变化才保持下来的,所以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有关部门开采矿产资源提供参考,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预测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矿产的基本确定条件和种类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矿床的形状以及研究方法。 标签:矿床基本确定条件种类形状研究方法 在研究矿床的形成以及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地质构造制图来进行深度的研究,加强对矿产变化的研究力度,不仅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勘察效率和预测能力,还可以有效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床是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开采具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矿床和普通岩体不一样,可以明显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1矿床的基本确定条件 在确定矿床之前,要对矿床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矿床的基本确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在地下的储藏量也就是矿床的规模,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果矿床规模非常大,国家就需要对其投入较多的建设资金,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2)矿体的内部结构和形状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从而深入了解矿物质中有用的物质是否均匀分布,这对于矿产资源的投入成本和开采难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矿产资源必须要具有很大程度的工艺性质;(4)矿产资源的含量必须要符合最低开采品位,其中,铁的最低开采品位是2.5%,铜的最低开采品位是0.4%[1]。 2矿床的种类 地下矿床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多种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矿床分为固体矿床、液体矿床以及气态矿床,其中,固体矿床具有较广的分布范围,而液体矿床主要包括石油、地下水等;气态矿床主要是天然气等;可以根据矿床的形式和形成作用对矿床进行分类:变质矿床、外生矿床以及内生矿床;可以根据矿床的利用情况和形成对矿床进行分类:能源矿床、非金属矿床以及金属矿床等[2],见表1。 矿床附近的地质土层中含有非常丰富并且有用的矿物质,同时在数量和品质等方面都符合当前工业发展的需求,矿床也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科学的开采。矿石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矿床勘探类型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 表4-3-1 矿体规模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第37卷第1期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7No.12014年3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Mar.2014 收稿日期:2014-01-05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华北地区铀矿勘查与选区(1212011220494) 作者简介:金若时(1958-),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Email:Ruosj2003@https://www.doczj.com/doc/b312695505.html,。 ① М.Ф.马克西莫娃,E.M.什玛廖维奇普.层间渗入成矿作用.夏同庆,潘乃礼译.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1993.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金若时1,苗培森1,司马献章1,冯晓曦1,2,汤超1,朱强1,李光耀1 (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17)摘 要:为了研究铀矿床分类对铀矿勘查的基础指导作用,笔者简要回顾了铀矿床分类历史,研究了前人对铀矿床 分类的系列方案,结合目前世界铀矿床研究进展,尝试以铀成矿地质作用为格架,以赋矿岩石为基础对世界典型铀矿床进行了分类,并将矿床采选方式纳入分类指标,建立了铀矿床种、类、型、式的分类序次,提出了将铀矿床划分为3种7类26型6式的分类方案。 关键词:铀矿分类;成矿作用;赋矿岩石;采选方式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13)04-0001-05 矿床分类是人们认识和阐明自然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悬殊的各种矿床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规律与相互差异性的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不同时期的矿床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床的研究程度和勘查成果。正确合理的分类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并指导生产实践,因此,一直受到地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铀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致使其在地壳中存在形式多样,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矿床类型,其矿床分类一直是地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自上世纪中叶,国内外众多学者出于各自需要对铀矿床进行了工业分类、勘探分类[1]、成因分类[2]、构造分类[3]、超大型铀矿分类[4]等等,甚至对其中的某些方案进行了细分[5-8]。在铀矿床成因分类中,不同的学者建立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标准或建立分类的基础不同,有的按成矿作用和成矿温度划分,以地质-构造环境为第一分类标准[5-6];有的则以含矿主岩为分类基础[7-8];有的对某一单矿种进行了分类,如将花岗岩型铀矿[9]、砂岩型铀矿[10]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近四十年来出现了几十种铀矿床的分类方案。 笔者近期的工作已证实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的砂岩型铀矿主要产于灰色还原环境岩层中[11]。同样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和奥蒂斯盆地铀矿勘查发现铀矿体不仅产于元古代不整合面构造带中,而且围岩辉长岩中也有广泛分布(据郑大瑜面告),丰富了对 不整合面铀矿的认识。 随着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认为有必要对铀矿床进行综合分类,以期更全面反映矿床类别,发挥矿床分类对铀矿研究、勘查工作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1铀矿床分类的简要历史回顾 早在16世纪中叶,G.Agrecola (1556)根据矿床的形态及位置就提出了第一个矿床分类方案[12]。而铀矿床的最早分类由1946年前苏联学者谢尔宾纳和 谢尔巴科夫提出[13] 。 K.D.Cornelius (1977)将铀矿床划分为古元古代石英-卵石-黄铁矿砾岩型、后生砂岩矿床、热液变质矿床、蒸发岩矿床、矽卡岩矿床、页岩、磷块岩、地沥青及褐煤中的矿床、碳酸盐岩矿床、原生热液矿床、砂积矿床9大类[14]。R.H.Mc Millan (1980)曾综合了贝克、西贝尔得、德里、特伦布莱、克里斯托弗、卡尔宁斯等人的观点,将铀矿床分为岩浆型、变质型、碎屑型、水成型4大类12小类[15]。P.C.Goodell (1990)研究认为破火山口及与其有关的岩石是赋存这类铀矿床的有利环境,许多已知的火山环境中铀矿床的分类依据是它们在破火山口中的位置[5]。М.Ф.马克西莫娃等(1993)提出了砂岩型铀矿分为层间渗透型、裂隙渗透型和潜水渗透型①。国际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 )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联合出版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毕业论文

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 毕业论文 目录 1、前言 (1) 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地理位置与交通 (1) 1.4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2) 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 2、区域地质概况 (2) 2.1地层 (3) 2.2构造 (3) 2.3岩浆活动 (4) 2.4区域矿产分布 (4) 3、矿区地质 (4) 3.1地层 (4) 3.2矿区构造 (5) 3.3岩浆岩 (5) 3.4混合岩化作用 (6) 3.5磁异常特征 (7) 4、矿床地质 (7) 4.1矿体特征 (7) 4.2矿石质量 (10) 4.3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11) 5、矿床成因 (12) 5.1成因分析 (13) 5.2成矿规律 (15) 5.3找矿方向 (21) 6、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通过对成因的分析总结,对把握矿床成矿机制,以及时空上的产出和分布特征有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进而利用成矿规律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特征,如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地球物理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等,可作为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依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研究结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地壳的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矿体的形成过程,为矿山下一步的生产勘探工作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1.3地理位置与交通 千马铁矿位于省秦青龙满族自治县拉马沟村,北距县城约3.7km,隶属青龙县青龙镇。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青龙县城,交通便利,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

铌钽矿知识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从北到南成矿期由老到新,北方以海西期为主,南方以燕山期为主,印支期、海西期次之。 从成矿时代来看,燕山期是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极盛时期,在南方几乎所有的特大型、大中型矿床都与燕山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属燕山期成矿。仅有少数矿床,如川西锂辉石伟晶岩型矿床印支期成矿和广东广宁、福建西坑伟晶岩型钽铌矿床属海西期成矿。北方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是海西期。在兴安岭-内蒙古区、阿尔泰区、天山-北山区、昆仑-祁连山区、东秦岭及黑吉辽胶区等都有海西岩带存在。白云鄂博型铌、稀土矿床,海西期偏碱性岩浆活动可能提供部分铌、稀土的物质来源。阿尔泰区锂、铍、铌、钽、锆的伟晶岩以及天山-北山与昆仑-祁连山北西西构造带的大部伟晶岩是属于海西期的。 从空间分布来看,目前已发现并勘探的特大型、大中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以下成矿区带: 华南成矿区是稀有、钨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域。主要矿床类型有花岗岩型,如特大型江西宜春钽铌锂矿床、广西栗木钽铌锡矿床(钽为大型),伟晶岩型也是华南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如福建南平西坑钽铌矿床(钽为大型)等;其次有云英岩型(如广东万峰铍矿床)、夕卡岩或条纹岩型矿床(如湖南香花岭铍矿床)以及石英脉型矿床等。砂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台山残坡积、河流冲积型铌钽砂矿床、增城派潭铌铁矿河流冲积型砂矿(铌为大型)等。 阿尔泰山南缘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集中区。主要矿床类型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在阿尔泰褶皱系的中间隆起区——卡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带内,有许多伟晶岩矿田,是我国稀有金属生产主要基地。其中,有开采多年的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柯鲁木特锂铍铌钽矿、福海县库卡拉盖锂矿、青河县阿斯卡尔特铍矿、福海县群库尔绿柱石钽铌矿等。近年来在阿尔泰成矿区,还陆续发现一些花岗岩型、火山沉积型及砂矿等类型稀有金属矿床。 兴安岭-内蒙古成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其中以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著称,铌、稀土均达到超大型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70年代在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地区又发现并勘查出碱性花岗岩型巴尔哲大型铌钽、稀土矿床。 川西伟晶岩密集区成矿区带:在四川西部康定、石渠、金川和马尔康等地分布有大量而密集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脉,并形成大型、特大型锂铍矿床,如康定甲基卡锂铍矿(锂为特大型、铍为大型);金川地区锂铍矿(锂为大型、铍为中型)位于金川、马尔康两县接壤地带,以可尔因为中心,锂铍矿化花岗伟晶岩脉成群分布,是川西锂铍等稀有金属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 东秦岭成矿区稀有金属矿化分布较广,其中以陕西商南和河南卢氏等地矿化较好,有找矿远景;蓝田—潼关—嵩县,是一条与正长岩和偏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稀土金属矿化带,也具有找矿潜力;特别是在秦岭东段南坡,鄂陕交界的竹园沟—贺家山一带,于80年代初勘查出一个特大型的湖北庙垭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 盐湖锂成矿区,由盐湖形成的锂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现已查明大型、特大型盐湖锂矿床,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东、西台吉乃尔湖及西端的尕斯库勒湖。矿床中锂均以晶间卤水、孔隙卤水及地表卤水的形态出现,赋存于上更新统至全新统的地层中。在西藏的西北部地区有众多的盐湖区,也是我国卤水锂资源的重要成矿区之一。此外,卤水锂还见湖北潜江凹陷油田内,其锂资源规模也极其可观。 二、矿床类型 我国锂、铍、铌、钽矿床按成矿岩石类型和有关成矿作用划分,有以下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矿床勘探类型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 表4-3-1 矿体规模 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 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变质岩性铀矿床

变质岩性铀矿床 概念:变质铀矿床系指成因上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铀矿床。 1、受变质铀矿床: 矿床中铀的富集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之前形成的,其中大多数是在沉积或成岩阶段形成的。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发生了重结晶作用,铀发生了局部的再分配,并形成某些新的铀矿物和其他共生或伴生矿物。 特点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铀的带出或带入。属于这一类型的铀矿床有沉积变质型的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 2、变成铀矿床: 主要是指在区域变质(包括超变质)作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变质作用晚期的变质热液作用下所形成的铀矿床。 属于这一类型的铀矿床有混合岩化钠交代型铀矿床。 二、变质作用中的铀地球化学 1、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铀地球化学 1)不同变质相带的铀含量变化 浅变质带中铀含量较高,并随着变质程度加深,铀含量逐渐降低。 2、影响铀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活化转移的地球化学因素 随着铀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加强,铀大量从岩石向外带出。 ■铀的带出是随着变质过程中脱水作用,脱气(CO2)作用而进行的。 ■变质作用中矿物的重结晶作用也是促使铀带出的重要因素之一,矿物的自净清除了吸咐在矿物表面和矿物颗粒间隙之间的铀,使铀活化转移。 3、超变质作用中的铀地球化学 ■成矿元素在超变质作用中的活动性普遍增强。 ■超变质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原地型混合花岗岩(包括混合岩)和异地型深熔(或再生)花岗岩。 ■原地型混合花岗岩的铀含量较低,接近或低于残留的片麻岩(基体)的铀含量; ■异地型再生花岗岩的铀含量比相应的片麻岩-混合岩的铀含量高1-2倍。 ■在混合岩化阶段,由于大部分活动铀已在原岩浅变质过程中带出,岩石中铀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混合岩中,副矿物是铀的主要载体。 ■在深熔(再生)花岗岩浆产生阶段,铀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作用中的相似,即铀在晚期酸性分异产物-浅色花岗岩和伟晶岩中趋向富集。 结论:区域变质作用引起铀的活化转移。它是使铀在地壳上部初步富集的重要作用,为以后形成铀矿床准备了丰富的铀源。 区域变质作用引起的铀活化转移可看作是铀成矿作用的序幕。 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典型的代表矿床为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金-铀矿床和加拿大埃利奥特湖铀矿床。 三、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的主要特点 1)区域构造位置:分布于太古代克拉通盆地内或克拉通边缘坳陷区,基底强烈褶皱变质,矿化层位为轻微变质的底砾岩层。 2)含矿层的地质时代早:为古元古代(22-27亿年),矿化赋存于元古界构造层的底部。 3)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属陆相河流相 4)矿化岩性为陆源碎屑构成。含矿岩系厚度巨大,变质程度不一。岩性主要有砂岩(部分为石英岩)夹部分页岩,含矿砾岩常常产于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上。

平江瑚佩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文章编号:1007-3701(2003)02-0063-05 平江瑚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肖朝阳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湘东矿产地质调查所,湖南浏阳410323) 摘要:矿床位于幕阜山花岗岩体南西缘与板溪群片岩接触带伟晶岩密集区。矿化伟晶岩墙大多 受N EE向纵向节理控制,并位于幕阜山岩体的边缘。矿区内已发现7个矿体,它们通常呈脉状, 延深约100m。矿石为花岗伟晶结构和条带状构造。含铌、钽的矿物主要包括铌铁矿、钽铁矿和 绿柱石,它们主要分布于分异晚期的块体带中。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一岩浆- 交代伟晶岩型矿床,成因上与幕阜山花岗岩体有关。 关 键 词:Nb,T a矿床;矿床成因;伟晶岩型;平江县 中图分类号:P618.79;P618.86文献标识码:A 瑚伟晶岩型铌钽稀有金属矿床在湖南省最具找矿前景,1960年湖北省地质局701队曾对该矿区作过详细普查工作1,初步总结了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并估算了矿产远景储量。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前人对该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并未作深入研究。我们通过进一步工作,主要进行了大量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及矿区地质特征的总结,基本确定了矿区伟晶岩脉的特征及其成矿富集规律,同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湘东北幕阜山-铜盆寺隆起的北部,幕阜山花岗岩体之南西缘,属花岗岩与板溪群片岩内外接触带之伟晶岩密集区(图1)。区内以N NE 向断裂构造形迹为主。矿区北部以幕阜山燕山晚期花岗岩为主,其岩性主要为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次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片麻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o。南部以板溪群片岩及混合岩为主,二者接 收稿日期:2003-02-20 作者简介:肖朝阳(1969—),男(汉族),工程师,在读硕士,现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1陈文定等,幕阜山秦家坊铍铌钽花岗伟晶岩区枫子岭、寨上、板坑—麻子岭段详细普查报告,1964. o孙长美等,幕阜山花岗岩类岩体(湖南部分)地质报告,1962.触带呈EW向曲折延伸,接触面倾向南,倾角25°~35°,接触面与流面产状大致平行,呈波浪式起伏,在向南部凸起部位为矿化好、规模大的伟晶岩脉密集地段。 1.1 伟晶岩特征 矿区伟晶岩脉异常发育,为区域上秦家坊-大桥湾伟晶岩脉密集带,主要呈NNE、NE及EW向走向,受区域构造的低序次构造裂隙及岩体原生X 节理控制,原生节理均充填有大小不一的伟晶岩脉,控制了伟晶岩脉的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别是边缘相中NEE向的纵节理,控制了多数矿化伟晶岩,故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岩株状、各种脉状以及似层状等。岩脉规模一般不大,多具分枝交叉、复合现象,但数量极大,矿区内已发现伟晶岩脉500余条,其类型可划分为文象-准文象伟晶岩、中粗粒伟晶岩及块体伟晶岩三类。一般规模大者具良好的带状构造,由伟晶岩脉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文象(准文象)带—中粗粒带—块体带—石英核心带,各带矿物颗粒表现为由细到粗的特点。 该区伟晶岩脉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复杂的交代作用。按交代作用进行的强度可分为强交代、中交代和弱交代,交代残余愈少,长石牌号愈低则交代作用愈强。 按交代集合体的特征可分为四个交代阶段,它们依次为白云母化阶段、钠长石化阶段、云英岩化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3年 G eolog y and M iner al R eso urces of So ut h China 第2期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令狐采学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 表4-3-1 矿体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