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梳理]

考点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CH3)。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意】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 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O2、Cl2、N2、Ar、金刚石、铁(Fe)等。HD、16O、18O也属于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1.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2.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HCIO4、H2SO4、HCl、HNO3…

常见弱酸:H2SO3、H3PO4、HF、HClO、H2CO3、H2SO3、CH3COOH…

13.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ˉ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NaOH、KOH、Ba(OH)2、Ca(OH)2…

常见弱碱:NH3·H2O、Al(OH)3、Fe(OH)3…

14.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的分类:①正盐:如:(NH4)2SO4、Na2SO4… ②酸式盐:如NaHCO3、NaH2PO4、Na2HPO4…③碱式盐:Cu2(OH)2CO3… ④复盐:KAl(SO4)2·12H2O…

1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Na2O、Al2O3、Fe3O4…

非金属氧化物:NO2、CO、SO2、CO2…

(2)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CO、NO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SO2…

碱性氧化物:Na2O2、CuO…

两性氧化物:Al2O3、ZnO

过氧化物:Na2O2

超氧化物:KO2

16.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②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③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及电性符号(正负号),“l”省略不写如:Ca2+、SO42ˉ、C1ˉ、Na+ …

(3)价标符号:是在元素正上方标正负化合价、正负写在价数前。“l”不能省略。如:

1+

H、

1-

Cl、

1+

Na、

6+ S、

2-O…

(4)核素符号:如2713Al、3216S、168O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

②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

③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的组成的式子成为化学式。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结构特点,化学式可以是分子式、实验式、结构简式等。不同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有区别。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还表示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同时也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例如,氢氧化钡这种物质及其组成元素是钡、氢、氧3种元素,化学式还表示了Ba2+与OH?的个数比是1:2,它的化学式量为171。

过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2O2,但不能写成NaO,在过氧化钠中实际存在的离子是O22?离子,且Na+:O22?为2:1,所以,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只能用Na2O2表示。

某些固体非金属单质及所有的金属单质因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它们的化学式只用元素符号表示。比如红磷的化学式是P。

4.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式子。

一般分子式是最简式的整数倍,多数无机物二者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如最简式为NO2的分子可能是NO2,也可能是N2O4。

有些单质、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通常情况下不存在简单分子,它的化学式则表示这种晶体中各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数目的最简整数比,如C、SiO2、CsCl、Na2CO3、2CaSO4·H2O等。

分子式的意义:

(1)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3)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硫酸的分子式是H2SO4,它表示硫酸这种物质,也表示了硫酸的一个分子及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组成。H2SO4同时也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8×2+3

2.07+16.00×4=98.086≈98

5.实验式也称最简式。仅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的式子。

有机物往往出现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实验式。如乙炔和苯的实验式是CH,甲醛、乙酸、乳酸和葡萄糖等的实验式是CH2O。已知化合物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就可求出它的分子式,如乙酸最简式CH2O,式量为60,(CH2O)n=60,n=2,所以乙酸分子式为C2H4O2。

6.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 × ‖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1)用电子式表示阴离子时要用[ ]括起,电荷数写在括号外面的右上角。NH4+、H3O+等复杂阳离子也应如此写。

(2)书写简单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可以遵循下面几点:

①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即是离子符号。

②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即是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小圆点外加[ ]及电荷数。

③阴、阳离子交替排列。如:

(3)注意各原子的空间排序及孤对电子、单电子的存在。如:

(4)用电子式表示某物质形成过程,要注意“左分右合箭头连”的原则。如:

(5)另外,各电子式的书写还应注意力求均匀、对称、易识别。

7.结构式

用短线将分子中各原子按排列数序和结合方式相互连接起来的式子。书写规律:一共用电子对画一短线,没有成键的电子不画出。

)H—H

氢气(H

)N≡N

氮气(N

氨(NH3)

次氯酸(HClO)H—O—Cl

用结构式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更具有实用性,并能明确表达同分异构体,例如:

乙酸(C2H4O2)

甲酸甲酯(C2H4O2)

8.结构简式

它是结构式的简写,一般用于有机物,书写时应将分子中的官能团表示出来,它可以把连接在相同原子的相同结构累加书写,也不需把所有的化学键都表示出来。例如:

乙烷(C2H4O2)CH3CH3

苯(C6H6)或

乙酸(C2H4O2)CH3COOH

9.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在各层上排布的简图,如钠原子结构简图为:

表示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3个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K层2个电子,M层1个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也叫原子结构简图,它比较直观,易被初学者接受,但不能把弧线看作核外电子运行的固定轨道。

10.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以12C的一个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为该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一‖,一般不写。

11.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同位素的存在,同一种元素有若干种原子,所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即按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各天然同位素原子百分比乘积和计算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2.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总和称为相对分子质量。

1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是n。用来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mol表示

①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微观粒子。

②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通常用6.02 ×1023molˉ1这个近似值。

③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N)有如下关系:n=N·N A

1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

①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ˉ1为单位时,其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相等。

②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如下:M=m · n

15.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用V m表示,V m=V÷n。常用单位L·molˉ1

①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ˉ1。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会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16.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 B。

C B=n B(mol)/V(L) (n B是溶质B的物质的量,V是溶液体积),单位是mol·Lˉ1。

17.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过程的式子。

①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链接。

②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用“”。

HCO 3-

CO 3-

+ H +

③强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用“=”。

HSO 4-= SO 42-

+ H +

④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

H 3

PO 4 H 2PO 4-

+ H +

H 2PO 4- HPO 42-

+ H +

HPO 42- PO 43-

+ H +

⑤多元弱碱的电离认为一步完成。

Fe(OH)3Fe 3+ + 3OH -

18.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如下:

①只能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式;如NaCI 、Na 2SO 4、NaNO 3、CuSO 4… ②将难溶的(如BaSO 4、BaCO 3、AgCl…),难电离的(如HClO 、HF 、CH 3COOH 、NH 3·H 2O 、H 2O ),易挥发的气体(如SO 2、CO 2、H 2S…)用化学式表示。

③微溶物:若处于混浊态要写成分子式,澄清态改写成离子式。 ④弱酸的酸式盐酸根不可拆开。如HCO 3ˉ、HSO 3ˉ、HSˉ。 ⑤碱性氧化物亦要保留分子式。

⑥离子方程式除了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外,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离子电荷总数一定相等(离子电荷守恒)。

考点3 溶液与胶体

1.分散系

化学上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成很小的微粒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组成的体系。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剂均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2.三种分散系比较

溶液 胶体 浊液

微粒直径 <10-9 m 10-9~10

-7 m

>10-7 m 微粒组成 分子或离子 分子的集

合体或高

分子

小液滴或固体

小颗粒

特点 均一、

稳定、

透明

均一、稳定、透明 不均一、不稳

定、不透明

能否通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通过半透

能 不能 不能

是否具有丁达

尔现象

无 有 无

实例 蔗糖水 食盐水 蛋白溶液

淀粉溶液

石灰乳、油水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特征是均一、稳定、透明。

4.饱和溶液、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常用s表示。质量分数ω=S(100+s)×100%(3)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食盐溶解度变化不大;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在1nm~100nm之间分散系,叫作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分为液溶胶:Fe(OH)3胶体、淀粉溶液、固溶胶、有色玻璃、气溶胶:烟、云、雾。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②布朗运动③电泳现象④胶体聚沉(加入电解质、加入带异种电荷的胶体、加热,均可使胶体聚沉)。

6.胶体的应用(解释问题)①沙洲的形成②卤水点豆腐③明矾(或FeCl3)净水④工业制皂的盐析⑤冶金工业电泳除尘

考点4 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凡是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离进而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运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导电是化学变化。

2..分类

(1)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几乎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的电解质

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

电解质

化学键种

离子键、强极性键极性键

电离过程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表示方法用等号―=‖用可逆号―‖

代表物强酸:HCl、H2SO4、

HNO3、HI

强碱:NaOH、KOH、

Ba(OH)2、Ca(OH)2

绝大多数盐:NaCl、

BaSO4

弱酸:H2S、H2CO3、

H3PO4、HF、

CH3COOH

弱碱:NH3·H2O

个别盐:HgCl2、

Pb(CH3COO)2

4.非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都不能电离也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NO2、P2O5

某些非金属氢化物:CH4、NH3

大多数有机物:苯、甘油、葡萄糖

5.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就处于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规律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6.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H 2O是一种极弱电解质,能够发生微弱电离H2O H+ + OH–

25℃时c(H+)=c(OH–)=10–7 mol·L–1

水的离子积K w=c(H+)·c(OH–)=10–14(25℃)

①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如:100℃K w=10–12

②K w适用于纯水或稀酸、稀碱、稀盐水溶液中。

7.溶液的pH

(1)pH:pH=–lg[c(H+)]。在溶液的c(H+)很小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2)含义:pH越大,c(H+)越小,c(OH–)越大,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越小c(H+)。c(O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越弱。

(3)范围:0~14

考点5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A Z X)中有质子(带正电):Z个,中子(不显电性):(A—Z)个,电子(带负电):Z个。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

①A=N+Z(A:质量数,N:中子数,Z:质量数)

②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③M Z ≈ M N≈1836 M eˉ(质量关系)

3.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

(1)原子核几乎集中源自的全部质量,但其体积却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其中质子、中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使原子核十分“坚固”,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即核能)。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为1.6726×10-27kg,相对质量1.007。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为1.6748×10-27kg,相对质量1.008。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4)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11836×1.6726×10-27kg。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数数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5.原子序数:人们按电荷数由小到大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6.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具体内容如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周期性变化。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正价+1→+7,负价-4→-1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周期性变化。

7.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横七竖十八

第一周期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8种元素

第三周期8种元素

周期第四周期18种元素

(横向)长周期第五周期18种元素

第六周期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26种元素

主族(A):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族副族(B):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纵向)第VIII 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族与ⅠB族中间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注意】表中各族的顺序: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VIII、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8.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

①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②电子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

③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

④负价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

⑤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则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形成的气态氧化物越稳定,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其离子还原性减弱。

⑥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增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3)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三角关系

9.判断微粒大小的方法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Na+>Mg2+>Al3+。

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如:O<S<Se,F-<Cl-<Br-。

③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K+>Ca 2+。

④核电荷数相同,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2+>Fe3+。

⑤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一般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l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l3+电子数相同,与S2-同一主族元素的O2-比较,Al3+<O2-、O2-<S2-、故Al3+<S2-。

⑥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一般是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如:rS2->rCl->rK+>rCa2+

10.化学键: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金属键)。

11.离子建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成键元素:活泼金属(或NH4+)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酸根,OH-)

(3)静电作用:指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平衡。

12.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

(2)成键元素:一般来说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3)共价键分类:

①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如在某些非金属单质(H2、Cl2、O2、P4…)共价化合物(H2O2、多碳化合物)、离子化合物(Na2O2、CaC2)中存在。

②极性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如在共价化合物(HCl、H2O、CO2、NH3、H2SO4、SiO2)某些离子化合物(NaOH、Na2SO4、NH4Cl)中存在。

13.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2)判断依据: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因素决定。双原子分子极性键→极性分子,如:HCl、NO、CO。

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H2、Cl2、N2、O2。

多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P4、S8。

有极性键几何结构对称→非极性分子,如:CO2、CS2、CH4、Cl4。

几何结构不对称→极性分子,如H2O2、NH3、H2O。

14.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5.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如C+CO22CO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如2H2+O22H2O为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热量。

3.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

(1)反应熟: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kJ·mol–1

(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 H2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如:101kPa时l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5 kJ·mol–1的热量,这就是H2的燃烧热。

H2(g)+12 O2 (g) =H2O(l);△H=–285.5kJ·mol–1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H+(aq)+OH–(aq)=H2O(1);△H=–57.3kJ·mol–1

4.化学反应的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4.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5.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5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6.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如有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一种是金属、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一种是金属、一种是金属氧化物等)。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溶液:

能与电极反应)③两电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④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7. 原电池的原理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8.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9.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极或较活泼的金属电极或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或较不活泼的金属电极或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1)根据活动性判断:

负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方法能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如:Cu、Zn原电池,Zn比铜活泼,所以做负极,但是这种方法在针对一些特殊的原电池反应时就会发生误判。如:Cu、Al、浓HNO3组成的原电池时,就会发生误判(这里Cu做负极,Al做正极)。

(2)根据本质来判断:失电子的一定是负极(电子从负极发出),化合价升高。

(3)从现象来判断:负极一般会溶解(质量减轻)。在某一原电池反应中,原电池两极A、B,A极冒气泡,故A为正极,故活动性:A

10原电池中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的判断

电流方向:正→负电子流向:负→正

11.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判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

12.盐桥的作用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13.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

14.金属腐蚀的类型(各种腐蚀往往同时发生,钢铁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15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⑴影响金属腐蚀的两个因素:金属本性和介质

⑵常用的金属防护方法

①改变金属内部组织结构

例如:把铬、镍等合金元素加入普通钢中制成不锈钢,就大大增强了钢铁的抗腐蚀能力。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a、涂矿物质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

b、镀抗腐蚀金属--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如Zn、Sn、Cr和Ni等。

c、用化学方法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

⑶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更活泼金属的方法

考点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mol/(L·s) v=△c·△t

2.规律: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都表示同一反应速率。且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mA+nB=pC+qD 的v(A):v(B):v(C):v(D)=m:n:p:q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例如H2、F2混合后,黑暗处都发生爆炸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极快,是不可逆反应。而H2、N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较慢,由于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外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发生反应的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③温度:升高温度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逆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化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等‖即V正=V逆>0。

(2)―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

(3)―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

(4)―变‖即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5)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

同一平衡状态(等效)。

5.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mA+nB xC+yD为例),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v(B耗)=v(B生)

②v(C耗):v(D生)=x : y

③c(C)、C%、n(C)%等不变

④若A、B、C、D为气体,且m+n≠x+y,压强恒定

⑤体系颜色不变

⑥单位时间内某物质内化学键的断裂量等于形成量

⑦体系平均式量恒定(m+n ≠ x+y)等

6.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可逆反应中旧化学键的破坏,新化学键的建立过程叫作化学平衡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

7.催化剂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的物质。通常说的催化剂是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正催化剂,也有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负催化剂或阻催化剂。在反应中加负催化剂能大大延缓反应速率,使人们不需要的化学反应如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塑料的老化尽可能慢地发生。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完整版)初三化学化学肥料知识点+练习题【精】

化学肥料 知识点一化学肥料 分类:氮肥(如NH4NO3)、磷肥[如Ca3(PO4) 2]、钾肥(如KCl)、复合肥 1.化肥利:调高农作物产量 弊:使土壤酸化等 2.常见的肥料、主要作用及性质 2. (1)铵态氮肥的检验 将样品与碱研磨或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2)铵态氮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以防肥效降低。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施用后应立即盖土或灌溉,防止暴晒 C.硝酸铵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故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性增强,使土壤板结硬化,故不易长期大量施用 练习一:化学肥料 1.(2015上海)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 B.Na2SO4 C.NH4HCO3 D. Ca( H2PO4)2 2.(2015 重庆)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 Ca( H2PO4)2 C.( NH4)2HPO4 D.KNO3 3.(2015湖南郴州)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KNO3 C. KCl D.Ca( H2PO4)2 4.(2015湖北襄阳)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硫酸铵[ (NH4)2SO4]属于复合肥 C.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生活中的垃圾应分类回收 5.(2015 江苏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和提小电子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 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6.(2014甘肃兰州,4,1分)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 CO( NH2 )2 B.Ca3( PO4)2 C.NH4H2PO4 D.K2SO4 7.(2014 湖南郴州)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早能力,施用磷肥 B.为了健康,大量服用维生素 C.用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D.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8.(2012,北京)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doc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 1、用氢气还原 10 克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 克,则参加反应 CuO 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 2、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2.4 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 CO2的质量为 3.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 例 3、将 30 克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 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 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 5、给 45 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 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8 克2、 7∶ 5 3、11.2 克4、 8∶ 7 7∶ 23 5、28.89% 练习 1、将盛有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 CO2混合气体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Ml ,则原混和气体中 CO、 O2 、 CO2的体积比? 练习 3、把 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 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比? 练习 4、CO 和 CO2混合气体18 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 )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 A Fe B Al C Ba(OH) 2 D Na2CO3 练习 6、在 CuCl 2 和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 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 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Cl 2 与 FeCl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一试题 ) A 1∶ 1 B 3∶ 2 C 7∶ D 2 ∶ 7 练习 7 P 克结晶水合物 A ? 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 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 分子量为 ( ) A 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 q) 答案:1、96%5、 A 6 、 C7、 A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

1、化学式和化合价一、考点解读主要知识框架: (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化学的书写)单质化学式的书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1 2)化合物(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②酸:某酸③碱:氢氧化某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化学式的意义2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 (1)表示一种物质;( 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二)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 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2(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116 / - 1 - 、规则 2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价;氢元素通常显+1 ②氧元素通常显-2 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1常见单质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钡镁锌正二价 单质零价要牢记三铝四硅氧负二铜有一二铁二三 合价原子团化2常见二价硫酸碳酸根另外还有硝酸根 一价铵根氢氧根 常写常用须记住除了铵根皆为负三价只有磷酸根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 A. 68.4kPa B. 121.6kPa C. 146kPa D. 73kPa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 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6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 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化学(带解析) 3.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温度/℃ NaCl KCl NH4Cl KNO3 2036.034.037.231.6

A.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 36.0 B.4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 C.4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 145.8g D.60℃时降温到 20℃时,KNO3和 KCl 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KNO3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成都卷)化学(带解析) 4.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7.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来源】宁夏银川九中英才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8.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2019届化学模拟 9.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 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1、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这种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化学性质: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活泼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6、混和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10、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1、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 12、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15、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16、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1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18、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理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1) 放热反应:反应后使体系温度升高。 包括:燃烧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CaO与H2O反应等。 (2) 吸热反应:需要在不断提供热量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反应。 包括:加热分解制氧气。 19、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0、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查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2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22、催化剂: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催化作用。 2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5、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6、相对原子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 所得的值叫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8、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9、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0、化学式: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中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和物,叫溶液。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一

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硝酸铵B.蔗糖C.氯化钠D.浓硫酸 2.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24.0% B.28.6%C.31.6%D.40.0% 3.【05佛山】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害,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 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净水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4.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 5.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 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A、等于5.6g B、大于5.6g C、等于1.6g D、小于5.6g 6.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30℃的不饱和溶液 B、30℃的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7. 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g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B、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8.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A.明矾B.食盐C.硫酸铜D.熟石灰 9.下列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B. 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也是资源,应分类回收处理C.菜刀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生锈D.失火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11.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3.【05青岛】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14.某种饮料由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A、乳酸钙等配制而成。此饮料不含有的营养素是A.糖 类B.维生素C.水D.油脂 15.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入少量的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16.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 热使其充分反应。图1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 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17.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 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4℃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 18.下列关于水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水得到晶体 C.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能饮用D.工业上用水致冷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特性 19.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剂一定是水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0.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 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 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1.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净化后的空气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 加工门窗的铝合金 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2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B.吸附沉淀C.过滤D.静置沉淀 2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 (1)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要求: 内容基本要求目标层次 物质的变化 1.能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D.放出大量的热 【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例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例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 【例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例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例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例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 【例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稀释问题专题练习

溶液稀释问题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注:第7和第10题双选) 1.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0.0% C.10.9% D.11.1% 2.将10g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为0.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5g水B.加入氯化钠固体0.1g C.倒出一半溶液D.加入10g质量分数为0.2的氯化钠溶液 3.20℃NaCl的溶解度是36g,把40g的NaCl加入到20℃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36% B.40% C.28.6% D.26.5% 4.20℃时,将40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已知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5.将100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改变成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5g食盐B.蒸发掉50g水C.加入50g食盐D.取出50g溶液即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5℃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15℃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24%的NaOH溶液取出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2% 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7.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向一定质量的 水中加入硝酸钾 晶体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 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 热 C.一定量的 镁在空气中 燃烧 D.在盛有空气的 密闭容器中点燃 红磷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 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

初三化学人教版溶液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0.20 0.15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溶 解 度 溶液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 ( ) A.泥土 ?B .蜡烛 C .蔗糖 ?D.花生油 2.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 A.硝酸铵 B .生石灰 C.烧碱 ?D .食盐 3.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 A. 量筒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托盘天平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5. 将50g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1% B.5% C.10% D .20% 6.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气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7.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 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 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有晶体析出 D.t 2℃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8.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 .加入一定量的水 B .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D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9.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 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 .溶液变浑浊 B .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 水,并冷却到T ℃时,分别析出2g 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 .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31分) 11.(5分)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 油污,形成 。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能 油污,形成 ,两者去污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12.(6分)20℃时NaN O3的溶解度是88g。将50gNaNO 3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时NaNO 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是 g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 13.(10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 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广州中考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1):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三化学知识点填空复习题

(周周清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关 系密切。 一、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的变化;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P6 2.请列举蜡烛的物理性质:(任举四个)。 3.请列举蜡烛的化学性质:。(举一个)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和(填物质名称)。 5.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有,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 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这可以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P8 6.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3关注.P9 7.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 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低。P11 8.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说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P11 9.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含量较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的药品可以用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和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时,应该先把容器,把药品放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以免容器。P14 11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P15 1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 体积。P15 13.倾倒试剂时,塞子要在桌子上,瓶口要试管口,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倒完液体后,要立即,并把瓶子放回原处。P15 14.取少量的液体可以用,使用时应该保持向上,不要或者。用过以后要立即,以备再用。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P16 (周周清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关 系密切。 一、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的变化;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P6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 氯化钠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溶液C.硫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全部是H+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会使溶质析出出现浑浊,故此选项错误. B、由20℃时氯化钠溶解度可知,30g 氯化钠不能都溶解在50g 水中,只能溶解18g 形成68g 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C、硫酸在水中电离时会出现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除氢离子外再无其他带正电的离子,故此选项正确. D、溶液一定透明但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的溶液是蓝色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 甲物质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 度相同,选项A 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 B 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 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 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 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 和溶液升温至30 ℃,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 错误。故选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