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关系

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关系

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关系
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关系

知识梳理

一、近现代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16~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18世纪末期~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一战后~二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崩溃

二战后~20世纪末两大阵营的冷战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国际关系领域主要矛盾的演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英美矛盾

20世纪30年代~1945年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的矛盾

1945年~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20世纪60年代以来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

三、世界格局的变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以后逐步建立起来,实行于欧洲、中东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实质上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对世界霸权的重新瓜分。

雅尔塔体系——二战以后,因世界大国对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而形成,基本特征是以苏联、美国为核心的东西方对峙。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成为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

四、重要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1921年成立,是在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1943年解散。

联合国:1945年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1960年成立,是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的专门的经

济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抗发达国家。

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成立,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组织,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欧盟: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而成立的国际组织。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五、重大的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间召开,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的关系,后者调整了它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共同构建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慕尼黑会议——1938年召开的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公然宰割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国际会议,安排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确立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日内瓦会议——1954年召开,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新中国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

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自行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会议形成的“万隆精神”影响很大。

六、主要国家的重要对外政策

英国的“大陆政策”——英国不与欧洲大陆的国家结盟,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所谓“光荣孤立”。

美国的政策:①门户开放——1899年提出,主要适用于列强在中国抢占的势力范围。

②中立政策——20世纪30年代针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行径而推行,具有绥靖政策的性质。

③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总统提出,表明美国以维护安全为借口向全世界扩张势力,它是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的宣言书,马歇尔计划是对它的一次具体运用。④尼克松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上台后所奉行,即美国在亚洲采取防御状态,集中全力与苏联在欧洲展开争夺,是对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⑤里根主义——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所奉行,立足于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以争夺第三世界,以高技术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基本特征是对苏联重新强硬。

日本的“大陆政策”——明治年间确立下来,以“征韩侵华”为核心,逐步由日本列岛向亚洲大陆发展势力。后来的“田中奏折”“国策基准”“大东亚共荣圈”等都是其发展和实施。

七、重要的国际同盟关系

反法同盟——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组成的对付法国的联盟。既有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意图,也有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用意。

英日同盟——1902年组成,英国利用日本阻挡俄国,日本依靠英国支持在远东扩张。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被拆散。

三国同盟——19世纪末由德、奥、意组成的帝国主义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打败。

三国协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俄、英组成的帝国主义集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方,在战后对世界进行了重新分割。

轴心国同盟——20世纪30-40年代由德、日、意组成的法西斯侵略集团,自称是“改造世界的轴心”,故名。

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由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组成,是后来成立联合国的基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大西洋两岸的欧美诸国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重要举措。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同盟,后来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争霸活动的重要工具,1991年解散。

八、重要的国际战争

法国与反法同盟的战争——从1792年法国对普奥宣战开始,到拿破仑帝国覆灭为止,既有革命与反革命之争,也有欧洲霸权之争。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间英法与俄国之间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局部性国际战争。

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战争,不仅引发了两国国内的政治变化,导致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而且改变了欧洲局势。

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挑起的从西班牙手中夺取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战争———1904~1905年间日本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间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的战争。

九、绥靖政策问题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伴随法西斯国家扩军备战、侵略扩张活动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政策,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及其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也是牺牲小国保全自己的阴谋手段,是避战求和的害怕心理的反映。

绥靖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祸水东引,挑动德国去进攻苏联,以达到反苏反共的目的。它与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形式虽然不同,但目的一样,即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绥靖政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国际联盟实行的“不干涉”政策,有美国制定的《中立法》所反映的“中立”政策,有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阴谋”,也有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他们都反映着一个共同的实质:以对国际极右势力的让步和对弱小国家的损害来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得法西斯国家实力增强,将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它留给后人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十、如何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二战”后的两极世界格局,主要是由美苏两国的军事力量来支撑的。在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和为争霸世界而进行的争斗及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新的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霸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也不断地加剧着世界的紧张局势。两极格局解体后,这些不安定因素显然都不存在了,世界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并且,随着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对话和缓和。这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长。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首先,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失去强大力量的制衡,会日益暴露出其霸权主义本性。其次,在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扩张的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也会暴露和激化,并且此起彼伏,使世界动荡不安,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十一、欧洲的战争与和平

自从步入近代以来,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其中,反法同盟各国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波及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说“近代欧洲是从战争的铁砧上敲打出来的”一点也不过分。

这些战争大多数是为了争夺欧洲或者世界霸权而引发的,这种争夺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次次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争无情地摧毁了欧洲的整体优势,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也逐渐离欧洲而去。这种结果深刻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战争教育了人民。欧洲政治家开始寻找避免战争、保护和平的有效途径,建立统一的欧洲提上了议事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于各国至今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欧洲主要国家先是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继而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由经济部门的统一进而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统一。在经济联盟基础上,欧洲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3年建立“欧洲联盟”,后来又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

可以说,欧洲的统一是欧洲实现永久和平的保证,它是欧洲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促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二、联合国的组织和工作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主张战后建立“普遍安全制度”,奠定了建立联合国的基础。1943年,中、苏、美、英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个普遍的国际组织的设想。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重申了建立联合国的计划,并确立了“大国一致”的原则,1945年4~10月,中、苏、美、英等50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制订《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每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

联合国也是当今世界最具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最初,联合国设立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6个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现任秘书长是韩国人潘基文。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推进国际合作。在成立初期,它的主要任务致力于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安排,帮助医治战争创伤,并支持和推动非殖民化进程。但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的对抗使联合国逐渐处于瘫痪状态,不仅原定的主要任务难以完成,而且自身也成了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舞台。尤其在美国的操纵之下曾经做过违反宪章和各国人民意愿的不光彩的事情,如联合国的旗帜被利用于侵略朝鲜的战争,中

国的合法权益长期被剥夺。后来因美苏争吵不休,在安理会频繁使用否决权而使一些重大的问题无法解决。60-70年代以来,大批民族国家独立并先后加入联合国,这对于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会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在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指引下,在冷战结束后摆脱了美苏对峙的困扰,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起着多方面的重大作用。首先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结束两伊战争、实现安哥拉的停火和纳米比亚的独立、谴责和制裁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解决波黑地区的战乱等。其次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95年,举行了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2000年9月,举行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联合国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赢得世界人民的好评。

专题练习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2.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A.和平解决争端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

4.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建立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

5.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6.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

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7.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D.双方不堪军备竞争重负放慢争霸步伐

8.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 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9.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10.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①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②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③提高国际地位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

A. 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

B. 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C. 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

D. 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12.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

C.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抗衡D.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

13.观察下列漫画,在各选项中为该画选择一个主题

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B.德国东西分裂加剧

C.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14.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5.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是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D.促进贸易自由化

17.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8.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后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来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但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动。

材料二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

请回答:

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1.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宣称: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

问题:

(1)“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22.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强调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1)根据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说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

(2)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23.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8.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19.

(1)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定。

(2)相同:认为取消禁运、接受订货均有利于美国经济和国防;支持英国。

不同:在武器等物资的输出上,由废除禁运到采用租借的办法;支持英国的立场

由隐晦到公开。

(3)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

(4)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

对华援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

20.

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这一构想。

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②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③联合国的宗旨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国际问题,即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④1971年。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参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等。

21.

(1)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2)战后民主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如:成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等。

(3)德国成为民主国家,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22.

(1)唐朝以来,华侨在东南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海上贸易以及物产交流频繁;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2)历史上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曾遭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万隆会议上,接受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使会议圆满成功,形成了团结反帝维护民族独立的新局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3.

(1)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它的目的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

(2)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