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说课稿18(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

一、说教材

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此诗的教学目的是: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

“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1 / 11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2 / 11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险;?损害;?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3 / 11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4 / 11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敕勒歌

一、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5 / 11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概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语言美和诗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是: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6 / 11

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

首先我与学生谈话,谁去过大草原啊,那里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或去或没去过,描述的一定不够丰满。我顺势接着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让她带领我们去欣赏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吧。

卡通形象小导游带领大家欣赏了大草原美丽壮阔的景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我顺势接着说: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敕勒歌》。同时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部分我采取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媒体演示——解诗题,知诗人;

《敕勒歌》是从少数民族语言译过的,“敕勒”一词对学生来说极为生涩,教师用语言描述很难解释清楚,因此我

影音并用解诗题(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本诗题目。

图文并茂知诗人(课件)接着看图面,听老师讲故事,了解关于作者的传说。

7 / 11

【第二步】反复读文——明诗意,品诗味;

(首先)趣味讲解明诗意(课件)

我放手让学生以自主学习,自由读文,结合注释学认本课生字,初步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接着我用课件出示全诗,让学生提出疑问,对重点词语进行简要讲解。

学生理解了生字生词,自己对本诗会有一定的理解,我及时的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为让学生对本诗的诗意有准确的理解,我又请出小导游,为学生讲诗意。这时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辅导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研。

(接着)朗读指导品诗味(课件)

为让学生更准备的感受到本诗的“味道”,我从网上下载了朗读示范录音,反复播放几次,让学生通过跟读、自由练读、齐读的方式,力争读出本诗特有的“诗味”,读出感情。教师及时鼓励学生,为学生播放古诗新唱《敕勒歌》,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步】赏析诗文——入诗境,感诗情;

《新课标》指出:“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质朴豪迈的语言美、开阔恢弘的意境美,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良好素材。但运用多媒体把诗句表现的意境过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觉得那是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的潜力。为此,我在这里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主,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语文素养。

对话文本入诗境(课件)

8 / 11

让学生一边看着本诗的文本,一边听配乐朗诵,一边展开想象,然后把脑海中大草原的美景讲给大家。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讨论感诗情(课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表达的情感,我让学生展开这样的讨论:(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2、“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通过以上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

为使学生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得到巩固和升华,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敕勒歌》赏析短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四步】重读诗文——背诗句,学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本诗的理解更加深入,朗读也会更有情感,因此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再诵读这首古诗,并力争背诵,同时思考:这首诗中,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总结提炼本诗写作方法和特色。(课件)

恢宏:川山天四野 ?静

细腻:风吹草低见牛羊 ?动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抒发情感(课件)

9 / 11

这一环节共有两部分:一是分享交流收集的描写草原的诗句;二是欣赏现代诗歌,然后将《敕勒歌》改成一段描写草原景色的小作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训练写作能力,学习写作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

第四环节: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后的感受,交流收获。最后教师总结:我们虽然不是当年的战士,不是敕勒族人,但我们今天也深深被敕勒川的美好所打动。老师相信如果你

有机会去草原,不用别人提起,站在草原上,草原的辽阔一定会让你想起这首诗的~让们来聆听一下,现代人作曲的《敕勒歌》吧~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

川山天四野 ?静

风吹草低见牛羊 ?动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八、教学效果预测

诗歌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携手进行的一次审美之旅。我喜欢“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的唯美意境。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

10 / 11

这样的引导而得以不断前行。相信现代教育手段合理的运用,会在课

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 11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教案

1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中国石拱桥》教案 (4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 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这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3)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4)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3、常用的说明顺序:A 、空间顺序外—内上—下前—后总体—部分(一般用于说明相 对静止的事物) B 、时间顺序:以时 间先后作为说明的 顺序,用于说明事 物的发展变化。C 、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整体——部分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主要—次要概括—具体现象—本质 4、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 性的异同,把事物分 成若干类,然后依照 类别,逐一说明。分 类 别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下 定 义 作用 定义说明 方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 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对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字词的认读,通过各种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再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入古诗内容的教学。在古诗中配乐的效果比较好,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并让学生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带领学生写汉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堂效果比较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成功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三.不足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文主要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文的特点是:说明内容典型突出,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语言准确简朴,如“大约”、“可能”、“两肩”等词;说明顺序巧妙有序,采用先总述后分说在总括的顺序;说明情感质朴,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说明方法多样,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引用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预习提示】 1.搜集桥的图片,总结各种桥的共同特点。 2.在文中标注生字词。 【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课下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桥的图片和知识,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图片或者你总结的桥的特点? 2-3位同学回答。 同学们预习很充分,都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桥梁的世界,体会中国桥梁之美。 板书——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一)初读: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且在文中标注出生字词。 明确:雄跨记载桥墩推崇序幕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 找同学读生字词,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二)再读:默读文章,在课本中勾画出包含以上生字词的语句。 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在PPT中出示,请同学来读句子,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与理解。 明确: 1.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每两个石拱之间有两个桥墩 3.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4.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 5.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精读课文,提取信息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 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chì lè g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2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词“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中的两个“梦”词性相同。 B.“思想”、“榜样”、“精神”、“兴趣”都是名词。 C.《藤野先生》中“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属于褒义贬用。 D.短语“创建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高地”的结构相同。 3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沉淀diàn百花绽放dìng挑衅tiāo挑拨离间tiǎo B.舔食tiǎn舐犊情深tiǎn鞭炮pào如法炮制páo C.痴心chī吹毛求疵cī星宿sù住了一宿xiǔ D.骸骨hái骇人听闻hài新鲜xiān鲜为人知xiǎn 4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澎湃沥尽心血深误痛绝浩浩荡荡 B.榜样大庭广众颠沛流离悔人不倦

C.祈祷以身作则悲天悯人忍俊不禁 D.烦躁精疲力揭语无轮次小心翼翼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通天河岩画 岩画,是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凿刻、磨制或描绘在露天岩石、石壁、洞壁上的各种图形。中国乃是世界上几个岩画资源大国之一,《水经注》等古文献中便有对岩画的记载。2015-2019年,在青海玉树境内又先后发现了大量岩画,有近30个岩画群,500多组岩画,约2500个单体图像,并仍在不断的发现中。其发现量之大,内容之精彩,被誉为近几十年来中国最重大的岩画发现之一。学者们赞评:“玉树岩画的发现弥补了青藏高原岩画的重要缺环”。 这个绵延了数百公里的岩画基本沿着通天河及其支流分布,故也被称作“通天河岩画”。通天河岩画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且恰好沿着通天河的上、中、下游分布。描述了狩猎、畜牧、战争、农耕、信仰等,内容十分丰富。 如果把一幅幅岩画看作一枚枚古老的“书简”,河流就像是穿简的绳子。沿着通天河分布的庞大岩画群,恰如一部巨著的“上、中、下”三卷。根据断代分析,时间跨度为距今约3500年到2000年之间。这部长卷,足足写了一两千年的时间! 上游即通天河早期岩画,多在曲麻莱境内,地貌多草甸缓坡。多使用拙朴的通体敲凿法,即用尖状工具在岩石上垂直击打,密密麻麻无数凹点连成片,构成如同剪影般的图像,约有1000个单体图像,距今3500-3000年。 到了中游,从德曲汇入通天河开始,逐渐过渡到山石峡谷地带,从这里开始,线刻手法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个时期,岩画开始出现明显的装饰性和华丽的涡纹,尤其牛和鹿的造型非常优美。距今约3000-2500年。 下游即晚期岩画,距今2500-2000年。地貌以险峻的高山峡谷为主,装饰性强的雕凿手法渐渐淡化,转化为朴素写实的线刻法。这个地带较长,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除了常见的动物、人物形象外,还出现了一些塔、六芒星、万字符等符号。 岩画的风格、手法为何会变迁?是否暗示了高原先民时代和命运的流变?变化是出于外来冲击,还是内部思维意识的不断迭代?这些疑问很难得到确凿的回答。但基本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岩画描绘了数千年前通天河畔的先民生活。 通天河岩画的大发现,除了讲述玉树高原的故事,还有另一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是岩画的聚宝盆。在此之前,西藏阿里、藏南定日、藏北文部及藏东南八宿、青海柴达木及青海湖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含答案解析)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棱.角( ) 虔. 诚( ) 恭.顺( ) 蠕. 动( ) 懈怠.( ) 敦. 实( ) 吁????? (气喘吁吁) (吁求) 煞? ???? (煞风景) (煞费苦心)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ò( )然 蜿yán( ) qu án( )卧 端xiánɡ( ) ?????帐pen ɡ( )pénɡ( )勃 ? ????瓦lì( )闪shuò( )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安营扎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云变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形容景象或事物的面貌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5)________: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6)马路上,________的车辆像一条长龙。 (7)庙门外都是从洛阳城附近来的百姓,熙熙攘攘,________。,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是一篇游记散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B .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达细腻,情感丰富,极富感染力。 C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D .本文语言诙谐,具有讽刺性。 5.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我”的身体状况? 6.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 7.“我”在整个行程中都遭遇了哪些困难?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课题表达的内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 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 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同步习题(含答案)

《夜宿山寺》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百尺() 星辰()恐() 2. 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3)他们一家就住在巴掌大的房屋里。()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阅读李白的《夜宿山寺》,完成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1)首句通过哪些词语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的?其实,这种手法在李白的其余古诗中我们也见到过,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赏析“恐惊天上人”一句中“恐惊”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1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反复诵读中,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的意境。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古诗,了解诗人李白。(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背诵古诗。 (用时:5分钟) 1.背诵《静夜思》,介绍 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讲解题目的含义。 1.背诵古诗,了解李白。 2.了解“宿”字的意思。 1.填空。 李白是代诗人,我们学过 他的作品《》 《》(至少两首), 他又被称为“”。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 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 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 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古诗,在 读中学习生字。 1.仔细听老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圈出生 字。 3.朗读古诗、词语。 2.给字注音。 宿()寺() 危()辰() 恐()惊() 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用时:15分钟) 1.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 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 么感受呢? 2.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 境地,会是什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 古诗。 4.朗诵比赛。 1.老师指导理解诗句意 思。 2.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3.结合诗句,发挥想象, 体会作者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朗诵比赛。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宿: 危楼: 语: 恐: 四、指导书写,尝试背诵。(用时:10分钟) 1.指导书写生字,老师范 写。 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 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1.观察老师范写,学生 临写。 2.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摘星辰。 不敢, 恐。 教学反思 教者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实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描写,加深体会。练习说话有利于学生掌握介绍景物的方法,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朗读、背诵古诗《敕勒歌》。

《中国石拱桥》《夜宿卢沟观晓月》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夜宿卢沟观晓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桥宽约8米②这座桥极少出事

0588.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这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最主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描写的画面;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说话。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地读。 “语文园地七”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想象的写话练习、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展示台、《数九歌》的积累和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本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画片、图画书等多角度地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诗二首2《夜宿山寺》用夸张的手法和绝妙 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 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歌 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 风光,抒发了草原人民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的豪情。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 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 思;想象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 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 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 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 2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雪孩子 2 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冬,在它的 脚下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能够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 中。熟悉地形的向导布擦达讲,各拉丹冬有阴阳两坡,西北阴坡尽是 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 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 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 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理解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 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守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 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个个风云变化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 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 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 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 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合。我就更不在话 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 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实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 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 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 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各 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 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精品教案

18 苏州园林 第1课时 1.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重点) 2.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重难点) 3.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一、导入新课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 提问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提问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提问3: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

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提问4: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提问5: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提问6: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提问7: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明确: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全文的。 目标导学三: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教师小结: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大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细处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标本 完美的图画 逻辑顺序

《中国石拱桥》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在介绍赵州桥第一个特点时,“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的“在当时”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2、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为了说明赵州桥的什么特点?(2分) 3、文中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2分) 4、本段哪一句话对赵州桥的特点及其意义作了总结?(2分)

5、选文中划线部分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答案: 《中国石拱桥》1、不能去掉。“在当时”一词表示时间限制,用在这里,表示赵州桥在他的建造年代是属于世界前列水平的,如果去掉,则年代上不够准确。 2、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设计精巧,制造奇特。张鷟的话说明赵州桥形势优美。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4、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列数字、打比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