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概述

1. 人类发展与发展心理学

2. 发展心理学理论

3.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人类发展与发展心理学

什么是发展?

?发展vs. 改变(变化)

?所谓“发展”

?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生长)

?严格意义上:是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

?个体的发展

?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身心)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毕生发展的取向: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

毕生发展的主题

?生理发展

?涉及身体构造方式的发展,包括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能力、以及对饮食和睡眠的需要

?认知发展

?涉及智能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学习、记忆、问题解决能力和智力

?人格发展

?涉及在生命过程中将个体和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保持的方式

毕生发展的年龄界限

?产前阶段(从受孕到分娩)

?婴幼儿阶段(出生到3岁)

?学前期(3-6岁)

?儿童中期(6-12岁)

?青春期(12-20岁)

?成年早期(20-40岁)

?成年中期(40-60岁)

?成年晚期(60-生命终止)

?青春期

?青春早期(12-14):生命中最为困难的时期

?青春中期(14-17):大部分女孩子生理发育成熟,而大部分男孩子仍在发育之中

?青春晚期(17-19):迈向成熟前的最后准备

?成年晚期(老年期)

?Young old(65-74)

?(mid) old (74-84)

?Old old(85+)

发展心理学的几大主题

?一、先天vs.后天(Nature vs. Nurture)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华生)

?交互作用观点(Plominet al.)

?先天与后天通过三种交互方式对个体发展产生作用

?1. passive: (生理)父母为子女提供养育环境

?2. evoactive: 儿童的先天特质诱发外界环境的反应

?3. active: 儿童有选择性的将自己转身于特定环境之中

?随儿童成长,消极交互逐渐减少,而积极交互逐渐增多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实例1)

?屈赖恩的研究(R.C.Tryon):

?屈赖恩依据走迷津能力的高低将一群最初未加挑选的白鼠分类,选择其中聪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繁殖,迟钝的公鼠与迟钝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白鼠走迷津的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见图

(实例2)

?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是最先得到证明的由常染色体的异常引起人类智力低下的例子,它主要源于第21号常染色体没有分离,使子代的第21对染色体上出现三条染色体,故又称为21—三体症。

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

?患者一般脸形圆满,两眼间距较正常人更大,塌鼻梁,口小舌大,常伸舌流口水,几乎都有轻度或中度的智力低下,所以该病症还可称为伸舌样白痴、先天愚型。在智力低下的同时,患者的性格则较为平和与开朗。

?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途径来加以克服。

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

?孕妇如在怀孕的16-20周进行羊膜穿刺术,通过对脱落在羊水中胚胎细胞染色体的检测分析,可以早期诊断胎儿是否患有该症,此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选择流产是可行的。

(实例3)

双生子研究(论述题)

?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个体,两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遗传特性。

?同卵双生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似性,可以看成是遗传对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可以把同卵双生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差异归因于环境因素。

?双生子研究发现:

?人的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力的遗传制约性要大.

?其中发色、眼色的遗传最为明显。

?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

?如言语、空间、数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忆、推理方面的遗传;

?人格方面也存在着遗传效应.

?如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个性中的好奇心与第1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联系,而在第17对染色体上则存在与焦虑有关的基因。

?(实例4)

?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

?通过探查家族中不同亲密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基因遗传相似程度(即血缘关系的远近)与这些亲属的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推测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研究表明,IQ之间的相似性与遗传基因之间的相似性的确存在相关。

?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

被研究者

血缘关系水平

人格的相关

同卵双生子

1.00

0.52

异卵双生子

0.50

0.25

非孪生

兄弟姐妹

0.50

0.20

无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

0.00

0.07

?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

?母亲的身体健康

?母亲的年龄

?母亲服药

?母亲的情绪

?母亲的营养

?早期经验

?生活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胎内环境的影响

?孕母的身体健康状况,接触烟酒、毒品及其他药物的情况,怀孕时的年龄,母亲的情绪状态,以及分娩状况(如早产或难产)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胎儿心理的发展。

?母亲的影响:母亲的年龄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年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能得并发症,如贫血。

①母亲的影响:母亲的年龄

?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胎儿患唐氏综合症的概率:

?孕妇30-34岁为1.66?,35-39岁为3.22?,

?40-44岁时上升到12.52?,

?45岁以上则达到29.74?。

①母亲的影响:母亲服药

?药物对成长中的胚胎或胎儿会有潜在的影响,其作用的大小往往视使用的剂量、时间、次数及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定。

案例1

?60年代初,西德的一家医药公司推出了反应停(Thalidomide)——该药可以减轻孕妇的恶心、呕吐、无名状的难受等常见的早孕反应,还有镇痛、定神、改进睡眠等作用,许多孕妇服用了。

?结果出现了近万名婴儿畸形:孩子或是耳鼻发育不完全,或是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最典型的是四肢特别短,上肢表现为挠骨、尺骨可以完全不存在,手好像直接从肩部长出。

?母亲吸烟、酗酒对胎儿的危害也类似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吸烟的孕妇或连续暴露于充满烟雾环境中的妇女,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一般孕妇高。

?孕妇大量饮酒,会产生胎儿酒精综合症,表现为婴儿生长迟缓、早产、智力落后、身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①母亲的影响:母亲的情绪

?母亲所受到的短暂的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遭受了直接的、重大的精神刺激,如丈夫亡故或是遭丈夫遗弃等,或者是长时间的紧张不安、焦虑或夫妻关系不和等,这些情绪状态导致体内的血管收缩,对胎儿的供血量也相应减少,

?造成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并造成新生儿身体瘦小、体质差等问题,

?心理上则表现为易神经过敏与偏执

?孕妇过于激烈波动的情绪,有可能导致流产。

捷克学者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以比较“计划内怀孕”的孩子与“计划外怀孕”的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异同。

?研究包括了两组孩子,分别属于父母“计划内生育”和“意外妊娠”而迫不得已生下的孩子。

?两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健康的,但在研究者九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计划外”的孩子更多地上医院看病,缺乏稳定的家庭生活,与同伴的关系不佳,易敏感与激惹。

有研究曾比较了孕妇放声大笑与极度悲伤对胎儿的影响。

?结果发现,这两种情况下母亲具有类似的生理指标,这些生理指标对胎儿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孕妇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早期经验的作用

?相对于人类而言,在动物身上进行有关早期经验的剥夺与早期环境条件的丰富性研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动物繁殖与成长的周期短,因此能较快地看到研究的结果,也不受人类道德原则的制约。研究者可以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到人类)。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雷生(Rieson):将三只猩猩从出生到七个月饲养在黑暗环境中。

?德比,在完全黑暗中饲养;

?柯拉,也是养在黑暗中,不过每天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让它戴着半透明有机玻璃眼罩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使它得到弥散光线的刺激;

?莱德,每天有一个半小时在中等光线房间里,接受正常的视觉刺激。

?结果发现:

?德比遭到了视网膜损伤;

?柯拉没有表现出这种病症,但视觉追随等反应比正常猩猩慢;

?莱德的视觉表现则与在正常环境中饲养的猩猩没有区别,可见每天90分钟的正常视觉刺激可以防止出现视觉缺陷。

罗森兹韦格等(Rosen zweig et al.)对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

?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

?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结果: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哈洛(H.F.Harlow):把刚出生的恒河猴隔离在特制的房间里,猴子成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如食物与水都能自动供应,但不同人和其它猴子接触。

?研究发现,隔离时间长的恒河猴,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调。

?显示了许多异常的行为模式,如自己咬自己,表示害怕的怪相,走路身子摇晃,喜欢独自蜷缩在角落里,还有许多刻板的动作。幼猴行为失常的严重性与隔离时间的长短、隔离开始的时间有关。

“猪孩”

?1974年12月,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1984年(10岁)才被人发现。

?经专业人员检测,当她被外界发现时,这个11岁的“猪孩”混沌一片,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7年后(18岁),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

?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

?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正常人70的最低水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

(1)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③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A--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1:(孤儿院的孩子)

?墨森(P.H.Mussen):孤儿院的孩子显著的爱闹事(如脾气暴躁,欺诈偷窃,毁坏财物,踢打他人),更依赖大人(需要别人留意,要求不必要的帮助),更散漫和多动。

?与成长于正常家庭环境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往往既缺乏认知与社会性刺激,也缺乏应答性的反应,因而造成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实验研究2

?西默洛夫等(Sameroff, 1993):用量表所列的危险因子项目对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儿童的IQ与危险因子数目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即家庭环境危险因子愈多,儿童的平均IQ愈低。研究还发现,没有哪一个危险因子单独起关键作用,而是若干个因子在联合起作用。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心理学家,认定发展只有量的累进,即一小步、一小步渐进的,不存在什么阶段;

?强调发展主要由内部成熟或遗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更倾向于发展是有阶段的,是跳跃式地以产生新的行为模式的形式展开的。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概念

?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当特定种类的环境刺激对于正常的发展过程必不可少时,此时就出现了关键期。

?有人认为儿童在2至3岁时是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

?4至5岁时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年龄,错过这些时期,再从事同样的学习,效果就会差一些。

“母亲印刻(imprinting)”—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

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移动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

?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

?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当代发展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敏感期”来代替“关键期”

三、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

?自上而下;

?由躯体中心向外围;

?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脑细胞发育的顺序

–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

五、个体间差异性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1.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年龄性敏感区行为特点

口唇期0~1 口,舌,唇力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吸吮,吞咽,咀嚼,咬

肛门期1~3 肛门以排泄、粪便为乐

前生殖器期3`6 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潜伏期6~11 无特定区域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青春期12~18 生殖器从父母或成人中摆脱,产生性冲动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感情

2意识的冰山理论

意识状态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无意识)

?意识

?能被注意到的被个体监控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

?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潜伏”的无意识,平时不被监控,但通过集中精力努力或经过提醒,可以进入意识

?潜意识

?弗氏认为是心理活动中被压抑的部分,现代心理学认为是不被(或无法被)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人们大部分心理活动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即自动进行的)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

阶段主要矛盾发展内容

婴儿期0-2岁信任对怀疑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2-4岁自主对羞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4-7岁主动对内疚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混乱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成年晚期50岁以上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现智慧的实现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自我同一性确立VS自我同一性扩散

?过早自认

?自我同一性过剩与狂热主义

?“愤青”是怎样形成的

?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

?自我同一性缺乏与延缓

?拒绝自己应在成人社会中担当的角色

?极易受小团体影响

二、行为主义理论

?约翰.华生(J. B. Watson, 1878-1958)

?受经典行为主义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

?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一打婴儿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1930)

巴浦洛夫与狗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

?1904 诺贝尔

消退与自发恢复

?消退(extinction)

?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非条件刺激不再出现时,已建立的条件反应会逐渐消失

?自发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已消退的条件反应会重新出现

泛化与区别化

?泛化(generalization)

?对与条件刺激相近的刺激也表现出条件反应

?小Albert实验中对毛茸茸的东西的恐惧反应

?对应一般性学习

?区别化(discrimination)

?只对特定刺激产生条件性反应,而对相近刺激则没有条件性反应

?对应精细化技能的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的应用

厌恶疗法与行为矫正

?为了阻止美洲小狼吃绵羊(以及牧羊人开枪射杀狼),人们把用羊皮包裹的有毒羊肉汉堡放到羊圈周围。吃到这些羊肉汉堡的狼都生了病,出现呕吐,并立即对羊肉产生了厌恶。后来,他们一看到绵羊就恶心,这使它们远离绵羊而不再攻击它们。

桑代克:效果律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尝试-错误学习“试误说”

?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

“学习即联结”

?效果率:在某一情境中导致满意效果的反应会在该情境中变得越来越可能发现;相反,在某一情境中导致不舒服效果的反应则会在该情境中变得越来越不易发生。

?新行为主义

?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斯金纳箱鸽子导航

?R = f (S, A) A:“中介变量”,改变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条件

?Fight/Flight

?托尔曼“中间变量”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概念

?强化(reinforcement)

?能够增加某种反应出现概率的事件

?惩罚(punishment)

?能够减少某种反应出现概念的事件

?强化

?正强化:通过施加正性事件的方式提高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

?给食物、给钱、表扬

???

?奶奶的道理:先吃蔬菜才能吃肉

?负强化:通过撤除负性事件的方式提高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

?拔牙

?减肥?

???

?一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

?能够使生物本能产生满足的强化物

?食物

?二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

?由于与一级强化物能产生联系的强化物

?钱,代币

?小红花、礼卷

?惩罚

?正惩罚:通过施加负性事件的方式降低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

?罚款

???

?负惩罚:通过撤除正性事件的方式降低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

?考试成绩不好扣零花钱

?做不完作业不能看电视

???

?强化vs.惩罚

?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vs.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

喜爱的刺激厌恶的刺激

呈现正强化正惩罚

撤除负惩罚负强化

?对于课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不予理睬

?负惩罚

?如何应对暴露狂?

?赌博成瘾

?正强化

?有病吃药

?负强化

?没做完作业不许看电视

?负惩罚还是正强化?

强化行为的技术

?连续强化:每出现一次行为反应都会得到强化

?施舍乞丐的故事

?发奖金

?部分强化:被强化的行为反应不是每次都得到强化

部分强化的种类

?固定比率(FR)强化:强化物在有机体作出固定数目的反应后才出现。

每卖出10个新商品就有奖励

只要做对10道题就可以出去玩儿

?可变比率(VR)强化:强化物出现比率不固定。产生的反应速率最高,抗消退能力很强。赌博、彩票

也许下一次就能成功

?固定间隔(FI)强化:强化物定时给予,强化物在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后,有机体第一次做出某反应时出现。回报时间临近时反应越来越多

期末考试

?可变间隔(VI)强化:平均时间间隔不确定,强化物有时给予、有时又不给予,而且个体无法知道行为什么时候会受到强化

抽查作业、不定期测验、点名

如何更好地利用惩罚

?迅速而短暂

?在反应出现后立即执行

?是对特定的令人讨厌行为的反应,不能针对个人特点

?在反应发生的情境上要有限制

?惩罚要有效(罚款对有钱人效果差)

条件反射应用

?考试焦虑症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消退原理

?制定焦虑程度表

?逐渐缓解来访者对考试的焦虑状态

三、社会学习理论

榜样的作用观察学习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论述题)

图式(Schema)

与外界事物交互过程及其产物(知识)的组织形式

同化(Assimilating)

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图式中并与旧有知识建立连接的过程

顺应(Accommodating)

对已有图式或旧有知识进行调整,以便与新知识结合

平衡(Equilibrium)

在同化与顺应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个体的发展就是平衡与不平衡的渐近交替过程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出生–1.5岁

?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一岁左右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

object permanence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1.5 –7岁

?符号使用,对心理表征的操作

?集中于对事物表面信息的加工(海绵和石头相似)

?缺少守恒的概念(Conservation)

?对可逆性缺乏理解(Reversibility)

?自我中心倾向(Egocentric)

?语言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三座山实验

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心理理论的发展

Theory of Mind (ToM)

?对不可见的心理状态(如个体或他人的愿望、意图、想法)的理解和推断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

?7-11岁

?获得对一般概念规则、策略的可逆性运算

?原因推结果,结果反推原因

?可以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

?可以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排序

?建立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 stage)

?11岁之后

?可以对抽象的或假设的信息进行加工

?可以解决抽象的逻辑问题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阶段性与连续性

?研究方法低估了儿童的真实水平

?未能涵养个体认知发展的全部层面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1896-1934)

?前苏联想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他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进化的结果,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受社会文化制约。

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某些任务儿童单独完成较为困难,但在成人或其他大一点的儿童的帮助下可以完成。其间存在一个区域,即为最近发展区。

?下限为儿童已获得的技能水平

?上限为儿童在他人帮助下可以达到的技能水平

?脚手架原理(Scaffolding)

?跳一跳才够得着

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对婴幼儿进行研究?

?问卷调查?

?成人类实验范示?

?针对性实验范示与技术

?Preferential looking

?Habituation

?ERP & fMRI

偏好注视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Habituation –Dishabituation

?注视时间

?吸吮反应

相关研究vs. 实验研究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vs.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研究道德问题

Research Ethics

?避免任何伤害

?签署书面同意书

?保密性

?知会研究结果

?Beneficial treatment

2. 胎儿期发展

主要内容

.胎儿生理发育

.胎儿心理活动发育

.胎儿发育相关影响因素

.如何进行胎教

产前生理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受精决定三件事:

.遗传天分、性别、数目

.胎儿发育分期

.胚芽期(0-2周)

.完成受精卵着床

.细胞分裂

.胚胎支持系统发育(绒毛)

.胚胎期(3-8周)

.细胞分化(分为三个胚层)

.形成器官(关键期、敏感期)

.胎儿期(8-40周)

.外胚层:表皮、毛发、神经组织等

.中胚层:肌肉、骨骼、排泄系统和循环系统

.内胚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其它内部器官

和腺体

.其余部分则发育成羊膜囊、胎盘、脐带。

四周

此时胚胎进入发育的敏感期。这时所有主要器官均开始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刺激(如药物、烟酒、病毒)的损害。

避免吃油腻的食物,远离烟酒和不必要的药物。

新房装修,小心甲醛

远离猫狗等宠物,避免弓形虫病,

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

8周时的胎儿

此时胎儿只有2.5厘米长,看上去不像一个人类,因为有鳃和尾巴的结构。

但仔细看可以辨认出眼睛、鼻子、嘴、甚至牙齿的雏形,粗短的突出部分最终会形成四肢。此时神经元发育惊人,每分钟有100000个神经元产生

.胎儿期

.各个器官逐渐长大

.出现胎动

.缓慢蠕动(3-4个月最易察觉)

.剧烈的踢碰或冲撞(6个月起增加,直到分娩)

.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儿的学习

胎儿能习得母亲的心跳

胎儿6个月时就能听到声音了,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声,听久了,就产生了一种安全感

.母亲和谐的心音、血流音、肠蠕动声及轻轻的说话声,都是胎儿最初的听觉现象

.胎教

.前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多拉德·谢特勒做了一个长达14年的著名的胎教实验

.一组胎儿从怀孕5个月一直到出生,每天听特定的古典音乐两次,每次5分钟,而另一组胎儿不接受音乐刺激每隔一两周就去拜访实验中两个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无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提前3-6个月开始说话。他们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

孕九周2

胚胎期的“尾巴”现在已经彻底消失。现在胎儿的眼睑完全盖住了眼睛,而且闭得很严,要到27周时才会睁开。他长出了耳垂,到这周结束的时候,耳朵的内部构造即将完成。胎儿的上嘴唇也完全成形,嘴、鼻子和鼻孔更加明显。他的指尖稍稍长大了一些,这里是他的触觉神经发育的地方。胎儿所有的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都开始活动,使他能够动动小胳膊、小腿了。他的心脏现在已经分化为4个心室,心脏瓣膜开始发育。胎儿的外生殖器已出现,但是还要再过几周才能分辨出性别。

孕十二周

胎儿现在大概有5厘米长,重14克。他的脸看上去更像人了。开始时,长在头部两侧的眼睛距离拉进,移到了脸部,耳朵也已经到达最终的位置。胎儿的肠子,最近生长得非常快,有一部分进入脐带里,现在它们开始要转移到腹腔内。胎儿的肾正在向膀胱分泌尿液。他的神经细胞增殖迅猛,而且神经突触(大脑中的神经线路)正在形成。胎儿现在可能已经有了更多的反射动作,包括吮吸,如果你用手戳戳肚子,他甚至会动一动,不过,几周之内,你还无法感觉到他的活动。

20周时的胎儿

孕程已经走完一半。胎儿现在大概重298克。从头到臀部的长度约为16.5厘米,从头到脚的长度约为25.4厘米。(在前20周,测量的是胎儿从头到臀部的长度——即“头臀长”测量法。以后就要用从头到脚趾测量了。这是因为在孕期的前一半胎儿的腿卷曲在躯干前面很难测量)。一种油腻的白色物质覆盖着胎儿的全身,叫做胎儿皮脂,它能保护胎儿长期浸没在羊水中的皮肤,还可以在生产时减少其经过产道的阻力。胎儿吞咽得更频繁了,这对他的消化系统很有好处。他还在制造胎粪——一种黑色的、粘糊糊的物质,由死细胞、消化分泌物和吞咽的羊水组成。这种胎粪会积聚在他的肠内,并成为宝宝出生后第一块尿布上的“成果”(也有少数宝宝会在子宫里或出生时排出胎粪)。

二十六周

从现在到出生,随着胎儿脂肪的迅速累积,他的体重会增长3倍以上。胎儿需要脂肪来帮助他适应离开子宫后外界更低的温度,并提供出生后头几天的能量和热量。新生儿体重会下降(有时候会下降出生体重的10%),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那些母乳喂养的宝宝中比较常见。胎儿耳中的神经传导正在发育,这意味着他对声音的反应将会更为一致。他的肺也正在发育了,他继续在羊水中小口地呼吸,这是他在为出生后第一次呼吸空气做练习。如果你怀的是男孩他的睾丸开始下降到阴囊中,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3天。

孕二十八周

到这一周,胎儿的体重超过900克,从头到脚约为37.6厘米长。本周最

大的变化是:他可以睁开双眼了。他的睫毛也已经完全长出来了。如果子宫外有长时间的亮光,他现在会把头转向光束。他的脂肪层在继续积累,为出生后在妈妈子宫外的生活做准备。

在胎儿期,胎儿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在2个月时,头部占身长的一半,而到

了出生时,头部就占身长的四分之一。胎儿的体重也逐渐增加。4个月时平均体重为110克,

7个月时为1.4千克,出生时则超过3千克(6斤)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元的形成和发育

.胚胎发育期,神经元数量增多

.胚胎后期,细胞逐渐增大、神经轴突出现分支、

髓鞘开始形成

.神经系统发育的顺序:

.孕3周开始形成:神经盘-神经板

.孕4周胚胎有脊髓

.孕5周可见前脑、中脑、后脑三个主要部分

.孕8周大脑皮质开始出现

.妊娠10-18周,要增长数十亿的神经细胞,这

些细胞被称为神经母细胞

.孕5月开始,轴突、树突增粗、延长,突触形

成建立神经回路

.反射机能的形成和发育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刺激所做的适应性、规律性的反应

.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它类似

吮吸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

.5个月后获得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

等对生命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本能动作

.巴宾斯基反射

.用手指轻划婴儿脚底外侧,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则呈扇形张开。这是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未成熟,因而该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抑制。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2岁后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表现。

吸吮反射

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一)感觉的形成

.1、视觉

.视觉器官眼睛在孕7周形成,孕10周视神经形成,孕12周出现眼睑,孕28眼睑打开

.4个月胎儿对光线就十分敏感

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一)感觉的形成

.2、听觉

.孕4个月听觉系统已经建立

.孕6个月听觉感受器基本发育成熟

.孕28周以后,胎儿的听觉已经发育很好

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一)感觉的形成

.3、触压觉

.孕2个月胎儿已经有皮肤感觉

.孕10周胎儿皮肤有压觉、触觉功能

.孕4-5个月胎儿的触觉与出生后周岁孩子的触觉水平相当

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一)感觉的形成

.4、嗅觉

.孕6个月,嗅觉开始发育

.孕8个月,味觉感受性增强,能辨别苦和甜

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一)感觉的形成

.5、味觉

.孕12周,舌上有味蕾

.味觉在孕26周形成

.孕30周开始已经有发达的味觉

.(二)思维和记忆的形成

.孕5个月,脑的记忆功能开始工作,记住母亲的声音,产生安全感

.孕7-8个月时,大脑皮质已经相当发达

.孕32周,胎儿大脑接近新生儿,有睡眠状态和觉醒状态

.胎儿生理-心理发展中主要的异常

.(一)胎儿生长受限(FGR)

.1、概念: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在宫内未达到其遗传的生长潜能,小于正常。胎龄准确的足月胎儿体重小于2500克

.2、影响:体能及智能的发育,发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代谢方面疾病的机会大于正常人

.胎儿生理-心理发展中主要的异常

.(二)脑-智能以及其他神经行为发育异常

.1、血脑屏障发育不全

.2、皮质和基底节的神经细胞突触较少,易受毒性物质侵害,导致神经传导功能损害

.胎儿生理-心理发展中主要的异常

.(三)甲状腺功能发育异常

.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育迟缓,甲肿、畸形,骨骼发育不良、精神运动能力障碍

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

.是最先得到证明的由常染色体的异常引起人类智力低下的例子,它主要源于第21号常染色体没有分离,使子代的第21对染色体上出现三条染色体,故又称为21—三体症。该病因的命名源自19世纪末首次描述其病理的英国医生约翰. 朗顿. 唐(John Langdon

Down)

.身材矮小,肌肉紧张度低下,体力低下,颈椎脆弱。头部长度较常人短,面部起伏较小,鼻子,眼睛之间的部分较低,眼角上挑,深双眼皮。耳朵上方朝内侧弯曲,耳朵整体看上去呈圆形而且位置较低。舌头比较大。脖子粗壮。手比较宽,手指较短,拇指和食指之间间隔较远,小指缺少一个关节,向内弯曲。手掌的横向纹路只有一条(即掌相中的断掌──感情线与头脑线二合为一),指纹为弓状。脚趾第一趾与第二趾之间间隔也比较大。

.患病儿童的精神发育迟缓,智商很少超过60的,脑部通常过小、过轻。小脑、脑干和脑前回出奇地小。教育程度会因疾病和残疾而受到限制,例如不断复发的传染病、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其他因患病造成的生理特征包括猿皱等扭曲的面部特征,有的唐氏综合征患者青年期以后由于压力会引发抑郁症。但总体上显示出性格开朗的倾向。40岁以后患阿兹海默病比率高,容易出现记忆丧失、知能持续低下、人格变化等症状。

.唐氏综合症筛查注意问题:

.1、筛查时间:孕中期14-21周的孕妇,以15-18周最佳。

.2、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当天进行血清甲胎蛋白(αFP)、非结合雌三醇(uE3)和F-βHCG浓度测定。

.3、孕妇年龄不限,但年龄大的孕妇唐氏综合症(DS)阳性率高。

.4、孕妇需提供出生年月日、末次月经日期、体重、是否患有糖尿病等资料,输入软件分析。

一、遗传因素

.Rh因子

.母亲是RH阴性,怀的第一个孩子是RH阳性,这未出世的孩子的血液透过胎盘进入母亲的循环系统,使母亲的血液产生RH抗体

.当怀的第2个孩子又是RH阳性时,母亲的RH抗体就会进入孩子的血液,侵袭他的红细胞,造成流产死胎、心脏缺陷等问题

.其他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

.亨廷顿舞蹈病

.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脆性X心理迟滞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阅读障碍

.精神分裂症

.亨廷顿舞蹈病

.家族显性遗传型疾病

.由于基因突变或者第四对染色体内DNA(脱氧核糖核酸)基质之CAG三核甘酸重复序列过度扩张,造成脑部神经细胞持续退化,机体细胞错误地制造一种名为“亨廷顿蛋白质”的有害物质。这些异常蛋白质积聚成块,损坏部分脑细胞,特别是那些与肌肉控制有关的细胞,导致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

.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80岁以后15%的人有罹患痴呆性疾患的危险

.大规模调查显示多摄取蔬菜、鱼虾类食物将减少患阿兹海默病的几率、肉类的过多摄取则会使得机率提高

.蓝藻生物皆含有神经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已证实会对

动物产生强烈的毒性,加速动物脑神经退化、四肢肌肉萎缩等等,小量BMAA积累已能选择性杀死从老鼠的神经元。蓝藻门的生物包括发菜、螺旋藻等等。

.香港中文大学呼吁大众停止食用发菜,减轻患上老人痴呆症的风险。

.曾有抽烟摄取尼古丁能减少阿兹海默病的发病几率之说,但在大规模的研究后现在这一说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 理特征和规律的科学。 2、年龄特征:指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3、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 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4、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 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5、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是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 助他人,且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和倾向(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捐助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 6、智力发展模式:是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 展是单向还是多向的,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 7、辩证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 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 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入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 9、积极老龄化:指老年群体和老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 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继续为社会做有益贡献。 二、简答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两个部分:(1)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2)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个方面:(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因素的发展 (3)动作和活动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走向 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研究范围扩大;涉及到人类的实践领域; 3、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奠定了儿童心理学最初的基石。 4、理解人的个体发展与种系发展的关系 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动物和人类的心理发展史,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基础 (2)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 (3)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的研究 (4)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 p18 -p19 +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 -P4 2. 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 第二章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P44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 -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 P49 02 名词 2. 序列研究 P51 01 名词 3. ABAB 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 P56 -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 P54

2019心理学考研院校排名及院校推荐

2019心理学考研院校排名及院校推荐 心理学考研院校全国排名前20名院校 目前,心理学考研学术硕士方向,统考依然是一个大趋势,但是也有一大部分比较好的院校开始自主命题,为了让准备2019年考研的同学安心复习,明确自己的目标院校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跨考考研老师为大家汇总了全国前20所院校排名。 2.全国各地区自主命题院校 01东北地区自主命题院校 东北师大(学硕和专硕都有)、吉林大学(学硕和专硕都有)、沈阳师大、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02华北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学硕全英文教材、有专硕)、北京大学(目前没有明确书单)中央财经大学(学硕、专硕)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学硕、专硕)、首都师范大学(学硕、专硕)、首都医科大学(新增专硕)、河北师范大学(学硕、专硕)、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学硕、专硕)、鲁东大学、 03江浙地区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学硕、专硕)、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学硕、专硕)、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 04华南地区 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 06华中地区 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硕、专硕)、 07西南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3)心理学考研院校难度分析 01浙江大学的强项在于工业心理学等应用取向的心理学专业2017年考研心理学院校排名及优势方向2017年考研心理学院校排名及优势方向。 02北京大学的强项在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03北京师范大学的强项在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04首都师范大学的强项则在于它曾经辉煌过,很多现在的博导都曾经在这儿接受过林传鼎等人的培训。现在则处于上升时期,钱多、设备还可以,学校相当支持,但是除了动机与情绪这个博士点有特点之外,还没有形成自己更多的特色。 05吉林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系的强项在于理论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史,向你展示一个全面的心理学。 06南京师范大学的强项则在于理论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史。 西南大学心理学系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发心界说 一.普心分类 (一)心理过程(由个性心理抑制) 认知(基础)反映客观事物本身 情感、情绪(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关)反映客观事物与需要的关系 意志(目的)反映主观目的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 情感情绪和意志相互影响,共同反作用于认知。 (二)个性心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发展) 个性倾向性 ↓ 需要(主要)反映个人与社会的客观需求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性格具有社会意义 自我意识 二.什么是发心? 认知——思维(最复杂) 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路线图 社会性——人格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2)生理发展(18岁以前); 3)动作与活动的发展; 4)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心理的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一)种系心理 1.动物心理怎样变成人类心理? 1)原生动物心理——刺激感应→在一定范围内,动物针对外界环境作出趋利避害的反应2)环节动物——感应阶段 3)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4)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标志:学会手语,能模仿人的动作,利用工具。 劳动的特点:制造并使用工具,集体劳动。 2.古人心理向现代人心理转变 文化(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创造出现的供人类享用的物质、精神。 (二)个体发展 人类:0~18岁逐渐社会化社会化:完全的自我→非我(环境的限制)→无我

(三) 种系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1. 区别:本质不同, 2. 联系:霍尔复演说→个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复演种系发展 胎儿的发展复演动物的进化过程 儿童的发展复演人类的进化过程(心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改变) ↓ ↓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第三节 发心的研究内容P 8 (一) 心理发展理论 1. 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Which :提出“遗传决定论”——霍尔 提出“环境决定论”——华生 How much ——“共同决定论” How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2. 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 心需要(动力) 3. 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和质变) (二)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 0~1s :乳儿期↘ 1~3s :婴儿期→婴儿期 3~6、7s :幼儿期 6、7~11、12s :童年期 11、12~14、15s :少年期 14、15~17、18s :青年初期 18、19~35s 35~60s :成年中期 60~ :成年晚(后)期 2. 个体年龄特征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内在一致性与不平衡性 ↓ ↓ 认知、情意都不发展 情感、意志滞后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1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0-1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条件:儿童的需要能得到即时的满足;母亲能积极、敏感的 回应孩子的需要。 社会化代理人:母亲 1-3岁 自主对羞愧 危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 条件:给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社会化代理人:父母亲。 3-6岁 主动对内疚 危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 条件:让儿童承担责任和社会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与保护 性态度。 社会化代理人:家人。 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见下图。 生态圈 微观系统处于中心点,是指儿童在即时环境中的作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儿童自己主动接受和探索外部信息,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自为系统。其行为带有很强的个体色彩,这就是他们的生理能力、气质体系以及外部塑造的心理行为体系。 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围,相对于微观系统它的交互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包括伙伴、父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儿童和这些环境要因相互影响,每种状态都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和大人以及伙伴一样都是主动的,直到建立一种氛围和价值的平衡。中间系统保证了家庭氛围中社会因素的加入。 外层系统在中间系统的外围,是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儿童非即时性的环境。正式组织,如父母的工作室、宗教机构和社团的健康福利服务。非正式的组织,如父母的社会网络——提供建议、友谊和经济帮助的朋友和家庭成员。这些系统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制约和支持。外系统的衰弱会带来消极影响。由于个人或社团关系少,或受到失业影响而导致与社会隔离的家庭出现冲突和虐待儿童的比率在增加。包括父母单位、社区邻居、亲朋、各种媒体、机关、医疗机构等。 宏观系统处在第四层,像是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出的文化氛围,包括养育价值、社会习俗、教养法规及文化价值观、法律、文化和资源等,是儿童成长的大的环境保证。宏系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微系统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动态系统是这个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它更强调四个子系统的即时变化和非静止性。它是不断变化的。重要的生活事件,如同胞的出生、上学、搬入新的邻里环境或父母离婚,都改变儿童和环境的关系,产生影响发展的新环境。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既不是受环境控制也不是受内在倾向驱使。相反,儿童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生产者。社会生态学理论其实是一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模型,操作性或应用性都比较差,但迎合了现在人们的一种环境价值观。 3、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选择性育种与家谱研究); 选择性育种和家谱研究,是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一个有名的选择性育种的实验是屈赖恩所进行的,他试图证明老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质。 传 统 医疗服务机构

【划重点】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

【划重点】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 (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为复杂;另外还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 世代效应:群体中的年龄差异是由群体成长时的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而非发展。 2、纵向研究 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能系统的,详尽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被试亡失),反复测量(练习效应),时间较长(其他变量增多)另外还会受跨代效应的影响。 跨代效应:由于目标群体可能经历某一特殊年代,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同样的特征,这样的结果可能难以推广。 3、聚合交叉研究

综合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 4、双生子研究(格赛尔双胞胎爬梯实验) 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同卵双生子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5、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该专著推动了儿童心理的传记法研究,被认为是科学研究儿童心理的先驱。 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弗洛伊德理论与艾里克森理论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里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五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期末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四、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B: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性本能(泛性论)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他以动欲区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联系的动欲区,它是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刺激和快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研究任务及方法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研究任务及方法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包括: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 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jpg 我们想了解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如何发生变化以及成长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颇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里介绍四种主要的用于发展研究的方法。 1.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刻观测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 样本可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相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 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2.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的时间内实行有系统的定 期连续观察和研究 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 缺点: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 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 3.聚合交叉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实行横断研究 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 这种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 体情况,又从发展的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 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两种,前者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带基因相同,后者由两个卵子接受不同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成,在遗 传特点上无异于两次妊娠,基因的相似水准与同胞兄弟一样,一般说 来他们之间拥有大约50%的共同基因。 双生子研究: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 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 此方法多用于智力、人格的研究。 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之分,而不论哪种都有被共同 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可能。

[全]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真题详解 1不同年龄儿童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加工容量、加工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持此观点的学派是()。[统考2019年研] A.皮亚杰学派 B.新皮亚杰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A项,皮亚杰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以儿童心智发展为基础,进而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变化,创立了发生认识论。B项,新皮亚杰理论学派是对皮亚杰学派的修正和发展。皮亚杰之后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应该通过将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较确切的模式。C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D项,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开创。弗洛伊德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

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与心理的应用。 2在孕期的个体发展中,致畸因素最容易造成潜在危害的时期是()。[统考2019年研] A.胚囊期 B.胎儿期 C.胚胎期 D.受精卵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胚胎期是胎儿器官分化、生长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没能形成,那么胎儿出生后将形成永久性的残疾。这一时期同时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放射性、药物、感染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是早产、流产。 3给6个月的婴儿反复呈现一个红色的气球开始时婴儿会一直盯着看,后来婴儿的注视时间减少。这时换一个黄色的气球呈现给婴儿,婴儿的注视时间又会增加。这一过程称为()。[统考2019年研] A.同化与顺应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从生命全程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使我们了解各种心理能力发展趋势圴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的特点,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发解个体发展的纵向图景。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总结,更好地记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发展的内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心理发展”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是学习发展心理学首先要弄清的。心理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种系的发展 2、心理种族的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的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婴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4、“关键期”问题: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年看待敏感期。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它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化为发展性。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研究对象是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适用性时效性质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差被试容易流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这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万赖俱寂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高级心理机能决定心理发展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