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巩固练习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巩固练习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巩固练习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巩固练习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019·全国高考)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位于

A.吉林B.内蒙古

C.西藏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成都一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一路向西北骑行前往嘉峪关市。沿途可见雪山在身旁绵延伸展,仿佛触手可及。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绵延伸展的雪山可能是

A.祁连山

B.昆仑山

C.天山

D.阿尔泰山

2.“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水分

D.热量

3.“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个沿箭头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A.a B.b C.c D.d

5.沿箭头b方向体现的地

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城分异规律热量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读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

A.气候垂直分异更明显B.坡面面积较小

C.常绿阔叶林分布广 D.黄土厚度较薄

7.关于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叙述错误的是

A.呈单峰曲线变化

B.海拔20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

C.海拔13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8.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土层厚,水分过多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景观图,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地最可能为

A.天山

B.秦岭

C.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

10.下列古诗词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示自然带分布反映的规律相似的是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图示P、Q两地海拔相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人类活动

D.土壤

下图为祁连山东西段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12.祁连山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温度高

B.降水少,冰雪来源少

C.光照强,融雪快

D.地势陡,冰雪易下滑

13.祁连山东段北坡甲自然带,可能是

A.高山苔原带

B.阔叶林带

C.常绿林带

D.山地针叶林带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该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 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读湖南省崀山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左图)和

堡状山顶及悬崖植被类型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热充足

B.全年降水量丰富

C.太阳光照强烈

D.纬度低,气温高

15.图中甲处的植被为当地地带性植被,甲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D.热带雨林

16.导致图中堡状山顶小范围形成三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反映的地理特征是

①光照充足②气温低

③风力强④土壤肥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是

A.自东向西升高

B.自东向西降低

C.高度不变

D.自东向西先升后降

下图为我国祁连山区不同海拔、南北坡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近年来祁连山山麓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读图完成问题。

19.该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山麓最常见自然带是

A.胡杨林

B.云杉林

C.荒漠带

D.冲积扇

20.对祁连山南、北坡山麓考察,发现该地

A.河流年际变化比华北小

B.人口分布南坡多北坡少

C.都种植冬小麦、春油菜

D.两坡农业制约因素一致

下图表示我国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积雪量较大B.甲坡山麓无绿洲C.乙坡绿洲种棉花D.乙坡发展畜牧业22.自然带谱 III 最有可能是

A.山地针叶林B.山地落叶阔叶 C.山地常绿阔叶林D.山地季雨林

23.造成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风力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及某地气温与降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形成b图气候类型的成因主要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海陆位置 D.洋流与地形

25.b图反映的气候类型对应a图中的

A.①B.②C.④D.⑤

26.a图中③地的自然带应为

A.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答案】

1.D

2.B

3.D

【解析】

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1.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

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3.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 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答案】

1.A

2.D

3.A

【解析】

本题组以河西走廊为背景,设置两三道试题,涉及地形分布、纬度地带性、时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意表明,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骑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沿途的绵延伸展的雪山只可能是祁连山,选项A符合题意。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边境,离

河西走廊太远,排除B。天山和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境内,位于河西走廊以西,离此地很远,排除C、D。所以选A。

2.材料信息表明,该驴友的家乡位于南方地区的成都,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来得早,鲜花开得早,而河西走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春季来得迟,树木枝头发芽迟,选项D符合题意。地形、光照、水分对这种现象影响不大,排除A、B、C。所以选D。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经度接近120°E,而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两地地方时相差1个多小时,当北京为20点时,河西走廊可能才18点多,因此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选项A符合题意。河西走廊与北京都位于40°N附近,纬度相当,排除B。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对昼夜影响不大,排除C、D。所以选A。

【答案】

4.D

5.A

【解析】

4.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自然带由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更替,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A错误;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更替,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更替,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B错误;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由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C错误;箭头d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出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垂直自然带和温带草原带,这种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有落基山脉,受地形的阻挡,体现了非地带性特点。D正确。故选D。

5.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更替,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更替,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

6.B

7.B

8.D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判图的能力以及山地垂直自然分异规律。

6.秦岭的北坡是阴坡也是背风坡,因此气候的垂直差异,以及自然带谱不如南坡复杂,由

于坡面面积小,所以物种丰富度较小,北坡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靠近黄土高原黄土再次堆积,因此厚度较大,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

7.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单峰曲线变化,在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的丰富度是最高的,在海拔1300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而下降。在1300米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错误的是B选项,正确答案选B。注意是选错误的。

8.由图可知,在太白山3500~ 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但不为0,说明在该海拔高度范围内没有冰川存在;此海拔高度范围对应的坡面面积较小,并且海拔较高,说明此段海拔高度上坡度较陡,导致此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气温低,水热条件差造成的。而材料中无法判断该山坡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答案】

9.A

10.D

11.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该地形区山麓地带自然带为荒漠,应地处干旱地区,秦岭、横断山脉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山麓地区的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故B、C错误;大兴安岭处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者温带草原,故D错误;天山处于我国西北,山麓植被为荒漠,故A符合题意。

10.图示自然带分布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分异規律。“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規律,故A、C 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城分异规律,故B 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分异規律,故D正确。11.P、Q两地海拔相似,热量和土壤条件差异不大,故A、D错误;该地为山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故C错误;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天山,北坡为迎风坡,P地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Q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Q地适宜需水量较大的森林生长,而P地只能生长耐旱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故B符合题意。

【答案】

12.B

13.D

12.据图可以看出,祁连山西段海拔较高,气温低,A错误;祁连山降水主要来自于东部太平洋,东段降水多,西段降水少,因此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B正确;祁连山东西段光照、地势坡度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B。

13.祁连山东北坡(或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比西南坡(或南坡)多;东北坡(或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甲自然带海拔较高,不可能是阔叶林或常绿林,北坡甲自然带可能是针叶林带,D正确;甲自然带位于海拔2200-4000米之间,祁连山高山苔原带应该分布在海拔3800米以上,A错误;甲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阔叶林带位于温带、低海拔地区,B错误;常绿林带位于亚热带、低海拔地区,C错误。故选D。【答案】

14.A

15.A

16.A

【解析】

14.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沟谷土壤深厚、容易积水,水分充足,因而植被茂密,形成“沟谷雨林”,A对。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沟谷中太阳光照不如山脊处强烈,C错。位于亚热带,气温不是雨林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A。

15.根据图例,图中甲地位于缓坡沟谷和平缓山脊之间,是介于沟谷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之间,可以推断出甲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读图,山顶植被类型的差异为:中部是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四周为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由材料可知丹霞山“山顶平坦狭小”,山顶中部与四周纬度相同、地形平坦(海拔相同)、面积狭小,因此中部与四周的热量、降水、坡度条件都极为相近,B、C、D错;但图中显示中部土壤厚度大,四周土层快速变薄;中部土壤厚度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能生长高大和水分需求较大的阔叶林、针叶林,四周土层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硬叶小乔木和灌木,A正确。故选A。

【答案】

17.B

18.A

本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7.从材料“也被称为‘雾林’”可知,山顶由于植被茂密潮湿多雾,日照少,因此①错误;山顶土壤贫瘠,土层浅薄,养分不足,才导致生长缓慢,因此④错误。山顶植被低矮与风力强大,气温低有关,②③对,据此分析本题答案应该是B。

18.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由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地势升高或降低,据此分析A项正确。

【答案】

19.C

20.A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

19.该区是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故其山麓最常见自然带是荒漠带.故选C。

20.祁连山北部山麓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补给。而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主要补给为雨水补给,因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故水位年际变化大于祁连山地区,A正确。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为暖温带,是我国重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冬小麦、油菜,人口数量众多。祁连山北侧为其主要限制因素为水源条件,祁连山南侧为青藏高寒区种植青稞等农作物,主要限制因素为热量条件。BCD错误。故选A。

【答案】

21.D

22.A

23.B

【解析】

21.依据山体的纬度位置、山顶海拔高度以及自然带等信息可判定:该山为我国天山。天山北坡因准噶尔盆地的西北有缺口,大西洋的水汽可进入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南坡,深居内陆,大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因此甲坡积雪量较少,A错误;天山冰雪消融,在南北两坡山麓地带均会形成绿洲,B错误;天山北坡属中温带,南坡为暖温带,因此甲坡绿洲种棉花,C错误。天山北坡降水条件较南坡好,适宜发展山地畜牧业,大概以2000米高度的云杉林为界,分成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D正确。

22.自然带谱 III位于2000米高度处的天山北坡,为云杉林,故A正确。

23.两坡自然带类型主要差异是乙坡有森林分布,主要因素是乙坡降水较多,所以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B正确。热量、光照、风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故A、C、D错误。

【答案】

24.B

25.C

26.D

【解析】

24.根据b图的气温7-8月气温低而1-2月气温高可以推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全年气温高于15℃,则为热带,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故该气候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该类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的,据此分析选B。

25.结合上题,b图反映的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而a图中只有④地位于南半球,据此分析本题选C。

26.③地位于北印度洋沿岸,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水汽不易登陆,难以抬升致雨,加之夏季受索马里寒流的影响,终年干旱,形成热带荒漠景观,选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