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机事件说课稿(说课稿)

随机事件说课稿(说课稿)

随机事件说课稿(说课稿)
随机事件说课稿(说课稿)

《随机事件》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课时《随机事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前面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二、教法分析

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以巩固,特别让学生对“生死签”问题进行思考、再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首先列举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生动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然后,通过演示试验,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特点及定义的理性认识,这样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地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的安排,显得自然而又流畅。

本节课,没有纠缠在概念的具体文字上,而是通过经典的随机事件的例子,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 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25.1.1随机事件》说课稿

《25.1.1随机事件》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随机事件”,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首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判断。它是在我们学习确定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又为今后学习概率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不论在本章的学习中还是在整个初中的教学过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经验,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特点。 数学思考目标: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他们抽象的概括能力。问题解决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最后为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有了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全面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能够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是随机事件。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具有一定的只管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不严密,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心理特征方面,九年级的学生爱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由于年龄等因素,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我的教学设计。三、教法学法 先是教法,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特点,并结合新课标对数学的要求,我将采取情景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并结其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事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从中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所持有的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他们的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体验新知学以致用,归纳小结强化思想,分层作业巩固练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一位数学家,数学家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随机事件第一课时说课稿

随机事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孙琳。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随机事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随机事件》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第二十五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前面学段就已经接触了一些与可能性有关的初步知识,从本章开始将学习更加数学化和抽象化地描述可能性的知识——概率初步知识。它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并用列举、实验等方法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率”的起始课,它为以后系统学习概率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随机现象,应用随机事件等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以及学生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理解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3、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随机事件概念的形成,理解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突破重点、难点方法: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手并注意同学间的互相协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随机现象,但他们对这些随机现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入到合作探究的时间活动中去,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的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到随机事件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达到升华。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基础,采用尝试引导法、实验发现法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转化为观察、猜想、实验、论证、表述、归纳的过程。如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形成随机事件概念的初步认识,然后在一系列游戏中进一步完善概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尝试通过从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解决问题——应用拓展完成教学目标。即: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分析,激发学习热情,加深体验,从而为即将提出的问题作好铺垫,再让学生在各自熟悉的场景中轻松、愉快地活动后,带着成功的喜悦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活动中操作、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游戏,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认识规律。同时,让课堂教学尽量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问题来源于生活,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

教案及说课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课题: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 (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 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 (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 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 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随机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为了方便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我们引进一个概念----基本事件的概念。

2511随机事件导学案

25.1.1 随机事件 设计人: 第周第课时总第( )节时间: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能说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简单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3.记住随机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念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列事件哪个一定发生?哪个一定不发生?哪个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 1.煮熟的鸭子飞了; 2.明天地球还在转动; 3.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二、走进文本,生成问题: 活动1: 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数字的情况下从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有_____种可能情况. (2)抽到的序号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小于6。 (3)抽到的序号_______(填“会、不会”)是0。 (4)抽到的序号是1吗? 活动2: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个的点数,请考虑以下的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 (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 (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活动3: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26页练习题上面的三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3)在一定条件下,______发生,也_______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4) ________事件与________事件统称为确定性事件。 自学检测: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那些是随机事件。(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3)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 (4)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5)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6)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7)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8)抛掷一千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三、课堂问题,合作交流: 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1)摸出的这个球是白球还是黑球? (2)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3)“摸出黑球”的可能性______(填“大于、小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 问题1:通过从袋中摸球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随机事件的特点: 1.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问题2:若我们改变上述问题中的某种球颜色的数量,能够使“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小相同吗?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郭建军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第三章《概率》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一堂概念课。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内容之一,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这些都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素养,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事件的分类; ②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 ③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的文科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在初中时学生对概率有

了初步的了解,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要通过学生身边的简单事例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来完成本节课的概念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随机事件说课稿(2)

《随机事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课时《随机事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前面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一一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 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二、教法分析 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以巩固,思考、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流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而本节课所涉及的不确定性与稳定性、随机性与规律性也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不喜欢概念课,觉得概念课总是枯燥无味的;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成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2)在试验、探究和讨论过程中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学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技能,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的团队意识。 4、重点、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上,因为分组实验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借 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学法上,先学后教,以学生动手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程序:

初三数学概率试题大全 含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08新疆建设兵团)下列事件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A.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会有人成为航天员 C.实数a<0,则2a<0 D.新疆的冬天不下雪 2.在计算机键盘上,最常使用的是() A.字母键 B.空格键 C.功能键 D.退格键 3. (08甘肃庆阳)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若干个除颜色不同其 余都相同的球,如果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且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 3,那么 口袋中球的总数为() A.12个B.9个C.6个D.3个 4.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6的点数,掷得面朝上的点数为奇数的概率为()

A.1 6 B.13 C.14 D.12 5.小明准备用6个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下面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个不成功( ) A.P (摸到白球)=21,P (摸到黑球)=2 1 B.P (摸到白球)=21,P (摸到黑球)=31,P (摸到红球)=61 C.P (摸到白球)=32,P (摸到黑球)=P (摸到红球)=31 D.摸到白球、黑球、红球的概率都是31 6.概率为0.007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 ) A.一定不发生 B.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C.一定发生 D.以上都不对 7.一个密闭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情况下,为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 ) A.28个 B.30个 C.36个 D.42个

8.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它都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的频率分别为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 A.6 B.16 C.18 D.24 9.如图1,有6张写有汉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如图2摆放,从中任意翻开一张是汉字“自”的概率是() A.1 2 B.1 3 C.2 3 D.1 6 10.如图,一个小球从A点沿轨道下落,在每个交叉口都有向左或向右两种机会相等的结果,小球最终到达H点的概率是() A.1 2 B. 1 4 C. 1 6 D. 1 8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抛掷两枚分别标有1,2,3,4,5,6的正六面体骰子,写出这个试验中的一个随机事件:_______,写出这个试验中的一个必然发生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 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 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 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 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 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 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 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 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 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 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 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 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 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 我们研究的主题. 当 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 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 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创设情境,引导 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 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 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 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 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 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 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 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 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 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 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 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 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 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 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 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梁潇 一、教材的地 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说课稿

《随机事件》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 现象第一节第一课时《随机事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前面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 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 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 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二、教法分析 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 以巩固,特别让学生对“生死签”问题进行思考、再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 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 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2007年10月22日晴 早上,我迟到了。于是就急忙去学校上学, 可是在楼梯上遇到了班主任,她批评了我一顿。我想我真不走运,她经常在办公室的啊,今天 我真倒霉。我明天不能再迟到了,不然明天早 上我将在楼梯上遇到班主任。 中午放学回家,我看了一场篮球赛,我想长大后我会比姚明还高,我将长到10米高。看完比赛后,我又回到学校上学。 下午放学后,我开始写作业。今天作业太多教师引导学生认 真阅读 教师通过小朋友写的 日记,关注的不是日记 写的好坏,而是试图让 学生能找出不可能的 事情,进而发现必然会 发生的事情。从而引出 今天要学的内容,起到 以趣引入的作用。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教案

第25章:概率统计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设计意图: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 绪论 1. 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 f 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 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 P 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 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 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 什么叫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 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 N :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 N 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 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 n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 n 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 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 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 =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 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7.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8.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 17.0 千克 89.85 厘米 199.2 秒 93.5 分是测量数据 17 人 25 本是计数数据 9.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μ 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X 反映样本平均数 ρ 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 样本相关系数 σ 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随机现象 教学目标: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 教学过程: 1.从随机现象说起 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在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发展中,根据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会导致某种确定的结果。举例来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必然会沸腾。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是属于必然性的。通常的自然学各学就是专门研究和认识这种必然性的,寻求这类必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数量规律。 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举例来说,同一个工人在同一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若干个,它们的尺寸总会有一点差异。又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小麦品种的人工催芽试验,各棵种子的发芽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强弱和早晚的分别等等。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我们说的“相同条件”是指一些主要条件来说的,除了这些主要条件外,还会有许多次要条件和偶然因素又是人们无法事先一一能够掌握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这一类现象中,就无法用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对个别现象的结果事先做出确定的答案。事物间的这种关系是属于偶然性的,这种现象叫做偶然现象,或者叫做随机现象。 在自然界,在生产、生活中,随机现象十分普遍,也就是说随机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比如:每期体育彩票的中奖号码、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灯泡的寿命等,都是随机现象。因此,我们说:随机现象就是:在同样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调查同一现象,所的结果不完全一样,而且无法准确地预测下一次所得结果的现象。随机现象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一些次要的、偶然的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随机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什么规律的现象。但实践证明,如果同类的随机现象大量重复出现,它的总体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大量同类随机现象所呈现的这种规律性,随着我们观察的次数的增多而愈加明显。比如掷硬币,每一次投掷很难判断是那一面朝上,但是如果多次重复的掷这枚硬币,就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它们朝上的次数大体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随机事件》优质说课稿

25.1.1 随机事件说课稿(一)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课时《随机事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前面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 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二、教法分析

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 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以巩固,思考、 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 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 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 把握。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