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神经胶质瘤属于良性胶质瘤,如果全切,可以彻底治愈。

神经胶质瘤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尽量作肿瘤完全切除;难以全切的做次全切除;肿瘤不能切除或颅内压过高时,可行颞肌下减压术,去骨瓣减压或分流术。术后放疗。

1、手术:基于神经胶质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肿瘤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

(1)明确病理诊断。

(2)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

(3)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

(4)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

(5)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2、放疗:适合于术后有明确残留的45岁以上的2级神经胶质瘤病人;或者三级、四级的神经胶质瘤患者。对以45岁以下的二级神经胶质瘤患者,即使没有全切,仍然可以采取观望态度。

3、化疗:适合于复发的二级胶质瘤患者,三级和四级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治疗。

化疗常用于恶性度较高的脑神经胶质瘤,对于转移性脑瘤,其治疗的敏感程度取决于它的中枢外原发病灶对化疗的敏感度,对中枢外原发病灶有效的化疗方案,对脑转移瘤同样敏感。

化疗药物两个问题:血脑屏障、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4、常用药物:

蒂清、顺铂+盐酸尼莫斯汀

中药:慈丹胶囊、消癌平、金龙胶囊

常用化疗药物:ACNU(尼氮芥)、BCNU(卡氮芥)、CCNU(环己亚硝脲)、MeCCNU(甲基CCNU),其他有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卡铂(CBP)和甲基苄肼(PCZ)

联合化疗:PCV(甲基苄肼+CCNU+VCR)、羟基尿+BCNU、BCNU+顺铂有效率在20%-40%之间。

神经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如果想要有效的控制的话,大家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所以大家在患病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了您的健康,请您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b28823450.html,/369sjjzl/2015/0819/230016.html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的通知》,其中的《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的全文如下: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

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 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上皮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病症体征:步态不稳,癫痫性头痛,颅内压增高,眩晕 疾病介绍: 神经胶质瘤是什么?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 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 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症状体征: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 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 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 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 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 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 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 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 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 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 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神经胶质瘤生物学及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瘤生物学及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8-08T16:26:27.9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5期作者:刘佳鑫1 周帅1 钱希颖1 陈立1 赵建华1(通讯作[导读] 会研究出各种方法针对各位肿瘤治疗,这些研究上的进步必将会对神经胶质瘤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1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癌变所致,也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与肿瘤血管的新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病人的预后依然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者一直尝试从分子角度对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胶质瘤的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治疗靶点是该领域 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在此,本文将针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综述,为神经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上皮;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04-02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目前,脑胶质瘤的发病率在我国颅内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据首位[1],根据胶质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以及髓母细胞瘤等,其中以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最为常见,发病部位多见于大脑半球[2]。神经胶质瘤特点为增殖迅速、分化能力差、侵袭性较强,目前手术方法不能完全切除肿瘤,术后进行放疗、化疗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临床上统计肿瘤细胞对放疗辐射的耐受性可能会造成残余病灶的再次一次复发,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又一大难题。虽然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其预后十分不理想,复发率较高使其生存期较短。目前认为神经胶质瘤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等多种诱发因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脑肿瘤的发生,多因素诱发脑肿瘤的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寻求能够有效治疗胶质瘤,并抑制胶质瘤侵袭复发特性的发生成为医学界攻关难题。随着生物靶向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更侧重于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但是分子治疗机制尚却不完全清楚。 1.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普遍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神经元以外的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持续分裂繁殖的能力,还能修复破碎的神经元。有着调节、吸收某种活性物质的特定功能,并具有滋养神经元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突起,但没有轴突,同时也不会产生一些特有的动作电位。 胶质细胞尚无传导功能,但对神经元的物质代谢与正常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一。神经胶质细胞内含许多胶质细丝酸性蛋白,对来源不同的肿瘤的鉴别和诊断都有重大意义,许刚柱[3]等研究发现,CD105在胶质瘤内呈特异性高表达,这提示CD105可能在胶质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徐舒等研究发现,CD105阳性的胶质瘤组织微血管形态多倾向于新生血管,且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更加活跃,说明CD105的检测可作为新生血管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参与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包括对细胞生长繁殖中的作用、在众多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细胞之间粘附的作用都有助于阐述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证实,肿瘤细胞转移、增殖以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神经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可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或其他蛋白水解酶来提供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对血管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 2.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现状 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快速增殖、侵袭性强、细胞分化较差等特点。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呈多样化,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神经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界限不易区分,使得手术切除病灶难度加大,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希望所在。目前实践表明,单一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的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会引起肿瘤细胞产生耐受性,容易造成肿瘤的复发。放射治疗及化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杀死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维持甚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基因治疗是将一种或几种基因导入患者肿瘤靶细胞,清除特定靶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各种治疗方法无法达到对胶质瘤的彻底治愈,且因为缺乏针对靶细胞的特异性,寻找关键的分子靶点,阻断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成为目前研究者广为关注的重点。Nett"等检测了少突胶质细胞瘤中CD105-MVD、CD34-MVD和VEGF的表达,探讨了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发现CD105-MVD与CD34-MVD和VEGF相比,其表达明显升高,且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量差异更明显。这说明CD105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中抗血管形成的理想靶点,但由于使血管内皮杀伤性药物高效与既定受体特异性结合是抗血管治疗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抑制胶质细胞瘤侵袭特性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又一大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完善和基因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关于恶性胶质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同时为胶质瘤的治疗开启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阶段,基因治疗还只能切断肿瘤发生中的一个微小环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够阻断肿瘤形成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基因治疗将发展成为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从发病机制切入进行病理研究也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不管是哪种治疗方法,都还有固有的问题没有解决,这才是制约胶质瘤基因治疗发展的关键所在。 3.神经胶质瘤与miRNA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1993年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第1个miRNA lin-4,此后大量研究表明,miRNA调控细胞和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增殖、生长、凋亡、分化和代谢等。近年来研究发现,miR-21具有原癌基因的活性,且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组织中高表达,因此,高表达的miR-21可作为判断GBM独立预后的指标之一,Her-mansen等发现miR-21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也存在于肿瘤血管中,这说明在神经胶质瘤的预后中miR-21具有重要作用。Gwak等推测,沉默miR-21可增强细胞自噬,也能降低恶性胶质瘤细胞对放疗的抵抗,同时为解释放疗耐受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miR-34a又具有抑癌基因作用,miR-34a的下游调控基因研究显示,miR-34a能够抑制原癌基因c-Met、Notch1、Notch2和CDK6的表达,而Yu等过体外实验证实了miR-34a对Notch1的调控作用,因此miR-34a可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目前关于miRNA作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胶质瘤的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尖锐湿疣能彻底治愈吗

尖锐湿疣能彻底治愈吗 *导读:得了尖锐湿疣怎么办?很多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尖 锐湿疣能彻底治愈吗这个问题了。根据专业的医学专家解析,尖锐湿疣患者,只要采取积极正确治疗,肯定是能够治愈的。…… 得了尖锐湿疣怎么办?很多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尖锐湿疣 能彻底治愈吗这个问题了。根据专业的医学专家解析,尖锐湿疣患者,只要采取积极正确治疗,肯定是能够治愈的。 众所周知,该病患者一旦得了尖锐湿疣之后就会特别的痛苦,就会想要尽快的找到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很多的人对于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这给很多的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关于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具体都有哪些。 尖锐湿疣属于局部病变,病毒只存于局部皮肤粘膜下,一般肉眼可以诊断,不需特殊化验检查.治疗方法很多,比如说激光,冷冻等物理疗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复发率很高,一般不建议使用。 我们在治疗尖锐湿疣时应该注意,家庭护理时,应让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干燥,禁止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可能会把病毒传染给对方,还会传染自己的其他地方,饮食需要改变,以增强免疫力,避免经常感染霉菌,应少吃淀粉类、糖类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酒、辣椒等,多吃蔬菜水果类,水份要充

足。 同时,我们知道应该注意生活的生活习惯,内裤的洗涤最好以温和的肥皂手洗,不要用强效的洗衣粉或洗衣机。请穿棉质内裤,尽量不要穿尼龙、合成纤维的质料,才能保持通风、透气。所以牛仔裤也要少穿,女性可多穿裙子或是西装裤。 专家指出,我们在治疗尖锐湿疣时应该注意,对确诊为尖锐湿疣的患者要进行其他性病的检查,对尖锐疣患者要进行有关性病的检查,特别是要进行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生殖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性病的检查,若发现有相关疾病应进行治疗。 疾病的发现和治疗都是不容耽误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早期就被发现的疾病,要贯彻早治疗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疾病的自愈率。要相信,坚持正确的治疗尖锐湿疣也是能彻底治愈的。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前言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肿瘤,其中以恶性者(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III,IV级)多见。虽然CNS恶性胶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和诊治措施,但是,一般III级者生存2-3年,IV级(如胶质母细胞瘤)1年左右。近来,欧美等国先后制订了有关胶质瘤处理的指南或推荐,对规范和提高CNS胶质瘤的诊治很有助益。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偱证医学五级分类,随机对照研究"CONSORT",以及指南"AGREE"程序,多人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磋商,评估文献的证据质量,达成推荐级别。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应用,希望有助规范和推动我国CNS 恶性胶质瘤的诊治,更好地为广大病人及其家属服务。 1.概述 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近30年,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老年人群尤为明显。一般认为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是机体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

目前,恶性胶质瘤主要依靠MRI和CT影像学诊断,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学诊断研究正逐步深入。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主张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而功能MRI、术中MRI、神经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该目的的实现。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替莫唑胺(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已成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标准方案。 2. 恶性胶质瘤的诊断 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以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影像学诊断方面强烈推荐MRI平扫加增强为主,CT为辅。MRI的表现是:平扫通常为混杂信号病灶,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 为不均匀高信号,伴有出血、坏死或囊变,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常沿白质纤维束扩散。增强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CT平扫示密度不均匀,常见出血、坏死或囊变,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均较明显。增强为显著不均匀强化,不规则或环状强化。 推荐MRI特殊功能检查(MRS、PWI、DWI、DTI)、PET和SPECT 检查等,主用于鉴别诊断、术前评估和疗效评价。 3.恶性胶质瘤的病理诊断及生物学标记 强烈推荐严格按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恶性胶质瘤进行病理诊断和分级。为配合胶质瘤病人的治疗、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强烈推荐各级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选择性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如GFAP, Olig2, EMA, p53, MGMT, Ki67和1p/19q LOH。

药物治疗胶质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20, 9(2), 78-8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28823450.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28823450.html,/10.12677/pi.2020.92012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ed Mechanisms about Treatment of Glioma by Medicine Yingying Zhang, Yue To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r. 3rd, 2020; accepted: Mar. 18th, 2020; published: Mar. 25th, 2020 Abstract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 and easy to invade and metastasiz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ioma, and the common methods used to treat glioma are surgery, radiation therapy, and medication now. The first treatmen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remove lesions, because the boundary between tumor and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s is not clear. The second therapy is harmful and costly. So medical treat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chemotherapeutic drugs or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the research or marke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levant mechanisms of drug treatment for glioma. Keywords Tumor Invasion, Glioma, Tumor Suppressor 药物治疗胶质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张莹莹,童玥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20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5日 摘要 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容易侵袭和转移,手术治疗、放射疗法和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而由于胶质瘤易侵袭,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不清晰,手术治疗很难将肿瘤病灶完全清除,放射疗法对身体伤害大,成本高,因此药物辅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中或已上市的针对胶质瘤的化疗药物或单抗类药物繁多,作用的靶点也不甚相同,本文就药物治疗胶质瘤最新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什么

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什么 文章目录*一、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1. 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什么2. 尖锐湿疣如何治疗3. 尖锐湿疣如何预防复发*二、尖锐湿疣如何护理*三、尖锐湿疣如何饮食 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 1、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什么尖锐湿疣的临床治愈标准是从去除疣体损害到创面愈合时开始,尖锐湿疣治标准若超过半年尖锐湿疣没有复发,且鉴别检查呈阴性则表示临床治愈。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为确定完全治愈前,患者最好不要过性生活,以免传染给性伴侣,必要时,可利用性工具。尖锐湿疣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无所症状,这个时候患者需沉住气,千万别心存侥幸,以为治好了。 临床验证,尖锐湿疣如不及时、不彻底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个别患者可发生不正常的细胞癌前病变或癌变。研究表明,的阴茎癌、女阴癌和相当数量的肛门癌是在尖锐湿疣长期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2、尖锐湿疣如何治疗 2.1、冷冻疗法 -196°的液氮对局部进行压冻,能够是尖锐湿疣的疣体组织坏死,并且脱落从而达到治尖锐湿疣的目的。冷冻疗法比较适合数量少,面积小的患者朋友,如首次治疗不彻底,可间隔一周后再

行以此治疗。 2.2、激光疗法 不幸患上尖锐湿疣,怎么治疗才能痊愈?激光疗法治尖锐湿 疣则是通过采用CO2激光对疣体进行烧灼,在高温的作用下病变细胞坏死、脱落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激光疗法对发于女阴、阴茎或肛周的湿疣有非常现在的显着的疗效。单发或少量多发的尖锐湿疣首次治疗便可去除,面积较大的则可行2-3次治疗,时间 间隔同样为一周。 2.3、微波疗法 对局部进行麻醉后,将杆状辐射探头刺入疣体基底,当观察 到疣体体积缩小、颜色变暗、质地变硬的时候就可以取出探头,再将凝固的病灶用镊子拔除即可。在治尖锐湿疣的时候为防止复发,可再预后再进行一次治疗巩固疗效。 2.4、药物治疗 抗病毒的外用药物包括5%酞丁胺霜剂、0.25%疱疹净软膏,内用药物主要包括无环鸟苷、干扰素等,在治尖锐湿疣的时候取得的疗效都不错。另外腐蚀剂或消毒剂也有一定的疗效,包括30%-50%三氯醋酸、20%碘酊、40%甲醛、2%液化酚等。抗癌药也有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包括 5-氟脲嘧啶、噻替哌、争光霉素等。 3、尖锐湿疣如何预防复发 3.1、良好的饮食习惯 个人饮食是尖锐湿疣复发预防的关键因素。在临床中治愈的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最新--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文章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第5期P435-444 文章作者:江涛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对于哪一个(类)患者或者样本需要进行检测,何时检测和如何检测,本指南中也给出了推荐。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不同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形成的诊疗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应满足:清晰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应用灵活性、多学科融合、有依据性和可作为指导性。临床实践指南的目标是服务于临床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为医疗教育提供指导,为疗效评估、专业审核提供依据,为合理治疗和建立临床路径提供帮助。 二、前言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一半以上为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GBM患者即使采用了最为积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近年来,神经肿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发现一系列有助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目前的WHO病理分级仍然依赖形态学进行肿瘤分级,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组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导致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差异。 基于肿瘤遗传学水平的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临床预后;并且对组织学上较难鉴别的混合性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还能帮助明确诊断和分级。另外,这些新近发现的分子变异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靶点。近10年来,尽管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弥漫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改善仍然十分缓慢。 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临床试验明确更多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有望揭开脑胶质瘤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除了种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临床常见因素,重要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对临床应用均有深远的意义。 指南由资深专家参与拟订,可靠性、实用性强,指南中的分子标志物是治疗的靶点、预测因子或判断预后的指标,也能作为制订行业规范的依据。 三、流行病学 胶质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2%,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 -8)/10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肿瘤致死率排序,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 -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报告指出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 87/10万,位列十大高病死率肿瘤之第9位。以恶性胶质瘤为代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及家庭负担,一直是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四、现有的胶质瘤分类系统 胶质瘤是指来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本指南中特指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胶质瘤可以分为两类:局限性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胶质瘤。

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

现在的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脑胶质瘤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能够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进入晚期后,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患者一般状况较差,不能也不适合手术,那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呢? 面对脑胶质瘤,有许多患者普遍认为,癌瘤就是瘤子,切掉就行了,因此对手术寄予厚望,当被告知无法手术时,就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其实现在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即使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还是有不少患者积极寻求非手术的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使得病情得到控制,痛苦得以减轻,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放化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众所周知,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存期。因此对于放化疗一定要慎重选择,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方案。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患者可以联合中医药的治疗,通过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在脑胶质瘤的治疗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应用也比较广泛,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也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患者。中医治疗讲究以人为本,从患者整体出发,把补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三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三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9-26T10:33:47.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健顾明生沈辉[导读] 观察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王健顾明生沈辉(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通 22600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29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阿维A联合微波治疗、包皮环切手术联合微波治疗与单一微波治疗。结果 A组患者症状最重,经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与单一微波治疗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不良反应最少,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存在复发高危险因素的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尖锐湿疣治疗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好发于生殖器、肛门附近黏膜湿润处,具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复发率高等特点,其治疗方法多,患者反应不一。本门诊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3种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分组 接受观察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共129例,全部来自本单位皮肤性病科门诊,年龄20~63岁,病程1月~1年,临床诊断明确,并经5%醋酸白试验证实,无自身免疫性、恶性肿瘤及其他性传播疾病,3个月内未接受过免疫调节剂及抗病毒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分为A、B、C三组。A组51例,患者皮疹主要分布在肛周;B组25例,患者皮疹主要分布在包皮且合并包皮过长;C组53例为A组和B组之外其他患者。 1.2治疗与观察 三组患者均局部常规消毒,以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或阴茎根部阻滞麻醉,疗后外搽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直至创面完全愈合。A组患者用阿维A(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微波(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生产MTC-3多功能微波手术器)治疗。微波治疗时,用探针触压疣体直至整个疣体凝固变白被全部清除,凝固面扩大至疣基底周围3 mm;同时用肛门扩张器常规检查,对肛管内存在的疣体也用微波治疗清除。疣体巨大者从基底部手术切除再用微波止血、凝固;口服阿维A 10mg bid,连续治疗8周;B组患者采用包皮环切手术联合微波治疗。环切同时对手术区外的疣体采用同A组一样的微波方法治疗,环切术后要求尽量多休息少走动,常规换药7天拆线; C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使用同A组一样的微波方法清除全部疣体。 观察随访:第1个月内半月复诊1次,以后每月复诊1次,共4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指创面愈合,疣体完全清除消失。复发为痊愈者出现新疣体。 2 结果 所有患者都配合完成了治疗随访。治疗A组51例,经3-5周创面愈合。13例出现口唇干燥脱屑、眼睛干涩现象,其中2例合并面部及四肢干燥,均未做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痊愈45例,复发6例。治疗B组25例,环切术7-9天愈合,微波创面2-3周愈合,痊愈21例;复发4例。7例出现术后短期的包皮龟头水肿,未做特殊处理;治疗C组53例,经2-3周创面愈合,痊愈47例。复发6例。5例出现包皮水肿,未做特殊处理。 将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A组患者痊愈率、复发率与B组比较,进行x2检验,结果为x2=0.03与x2=0.01,均为P>0.05,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痊愈率、复发率与C组比较,结果分别为x2=0.01,P>0.05与x2=3.86,P<0.05,A组复发率低于C组,有显著差异;C组患者不良反应最少,发生率为9.4%,与A组、B组比较,结果为x2=4.68与x2=4.14,P<0.05,均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肛周发生轻微病变不易被患者察觉,容易贻误病情,而且该部位血供丰富,为尖锐湿疣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导致就诊时症状重,肛周出现巨大疣体的现象屡有报导;肛周潮湿并时有大便的污染,降低了局部治疗和预防的效果,该部位还存在许多生理皱折和隐窝,容易发生亚临床和潜伏感染[1];包皮过长者龟头、冠状沟周围长期受潮湿、分泌物及包皮垢等不良的刺激,易引发慢性炎症,这都有利于病毒的生长繁殖。因而疣体位于肛周与患者包皮过长成为尖锐湿疣复发的高危险因素之一[2]。治疗症状重以及存在复发高危险因素的患者,需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疗效。HPV病毒感染人体后,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瘤样增生,而阿维A能够调节表皮细胞的终末分化阶段,抑制异常增殖,使尖锐湿疣发病部位表皮分化及增殖趋于正常。已有报导联合阿维A治疗尖锐湿疣收到良好效果。本次观察发现阿维A联合微波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A组有良好效果,复发率低于C组有显著差异(x2=3.86,P<0.05)。本次观察发现包皮环切术联合微波治疗的B 组疗效较好,痊愈率、复发率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C组治疗方法单一,不良反应最少,与A组、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总之,我们发现三种疗法各有特点,针对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又取得良好的疗效。参考文献 [1]褚京津,李艳玲.电切加自体疣接种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 37-38. [2]赖永珲,张宗华.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246.

七个有可能引起颅内胶质瘤的病因

7个可能引发颅内胶质瘤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得颅内胶质瘤?如同其他肿瘤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导致胶质瘤的病因有哪些呢,总的来说,引起胶质瘤有几个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辐射等,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一讲胶质瘤的病因。 一、胶质瘤起源 有理论研究说胶质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细胞的胚胎残留灶生长成为脑肿瘤,这类残留细胞可因炎症条件刺激而导致慢性增殖,产生脑肿瘤。多发性胶质瘤或称胶质瘤病则很有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胶质瘤发生。 二、遗传因素 在全人类仅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脑肿瘤与遗传相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非常明显家庭病发趋向。 这类脑肿瘤经常在1个家庭中的几辈人产生,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产生的1个至关重要根本原因。 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颅咽管瘤产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源于脊索组织残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源于多种多样胚胎组织的残留。 三、生化环境

胶质瘤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磷酸激酶及ATP均较正常细胞为低,但β葡萄糖醛酸酶较正常脑组织高,LDH因脑肿瘤组织的高代谢而与正常脑组织不同。 四、电离辐射物理因素 现阶段己经明确,电离辐射能增加脑肿瘤发病率,脑肿瘤的产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长时间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便会增加。 五、亚硝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己经广泛存有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六、不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类因素当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但己经确认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产生相关。 七、污染的空气 己经确认不仅仅长时间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员工产生脑肿瘤(颅内肿瘤)的概率显著增加,就是他的小孩子脑肿瘤发生率也大于别的的小孩子。这类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相关,主要是空气中存有着大量的的烃类化合物。

尖锐湿疣治疗哪里好

尖锐湿疣要注意哪些事项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 ,又称尖圭湿疣、生殖器疣(阴部疣)、性病疣。本病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属 DNA病毒。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上 HPV 的唯-宿主,尚未在体外培养成功。病毒颗粒直径为 50 ~ 55nm 。这是非常小的,一般光学显微镜是不能看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类型很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展迅速,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有 60 种以上的抗原型,即这一家族里有60 多个相似而又不同的病毒(亚型),其中至少有 10 个类型与尖锐湿疣有关(如 6 , 11 , 16 , 18 及 33 型,最常见 6 、 11 型),而第11,16,18型,则是国外目前研究宫颈癌、外阴癌甚至阴茎癌的最热门的病毒因子,其长期感染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引起。但不同类型的 HPV 能引起不同的疣。如Ⅰ型主要引起掌跖疣,Ⅱ型主要引起寻常疣,Ⅲ型主要引起扁平疣。而尖锐湿疣主要是由Ⅵ型、Ⅺ型病毒感染所引起,选用优克shiyou1可根治。HPV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生存增殖,故男女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病毒可自身接种,因此发生于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面。 “尖锐湿疣”古代中国医书就有记载,但是其病因并不知道,所以当梅毒传入我国之后,有的医家误把本症与梅毒视为同一病种。在19世纪又把本病与淋病混淆一起,故有“淋病疣”之称。直到1879年奈瑟氏发现淋病之后,才把本症与淋病区别开来。 直到20世纪医学家开始认识到长在阴部的瘊子,与通常长在皮肤上的疣,可能是同一种病,由于发生不同部位,所以症状表现及传染途径也不同。1968年有人通过电镜观察到皮肤疣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病毒是疣的病原体。在70年代才有人证实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此类病毒属于dna病毒,具有几个壳微粒,排列成立体对称的20面体。中心为dna,外面为壳微粒组成的衣壳。dna与衣壳组成的核衣壳即成为无包膜的裸露型病毒体,其直径为50-55微米。 如今的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们为了生活都在各自的忙碌着,快节奏的生活使大家的身体疲惫不堪。这就给很多疾病制造了可乘之机,尤其是现在性病的种类越来越多,患者的精神与钱财都受到了双重打击。现如今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有许多,但可以治病除根的却为数不多。那么男性尖锐湿疣是什么症状?就由我院专家为大家介绍。 专家指出,在尖锐湿疣初期症状为细小淡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增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对于很多人来说,神经胶质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神经胶质瘤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神经胶质瘤患者都是到了神经胶质瘤晚期才有所察觉,这就会使治疗的难度加大,进入晚期之后,神经胶质瘤患者就会出现各种明显的症状。那么,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胶质细胞瘤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或为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发病也有较急的,病人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后者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并发弥漫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颅内压增高 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或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时,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产生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头痛: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并不少见。 (二)神经定位 1.大脑星形细胞瘤 60%患者发生癫痫,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2.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显著特征。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神经胶质瘤是生长在颅部的肿瘤,是会有变大的可能的,尤其是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得当的话就会使肿瘤增大,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觉,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后才去采取治疗措施,那治疗的难度就很大了。

胶质瘤免疫治疗探究进展综述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刘海龙 摘要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较高恶性程度,尤其是三期和四期胶质瘤,以及高复发率,其治疗方式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则很大程度上难以完全切除,甚至不能切除。免疫治疗在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的免疫疗法包括使用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等。免疫治疗辅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缓其他治疗方式的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治疗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占颅内肿瘤的40—50%,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等。根据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统计,胶质瘤的综合发病年龄在30—40岁范围内,以大脑半球胶质瘤最为多见。根据Knudso的“二次打击”学说,目前虽对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缺乏完全清楚的认识,但认为诱发肿瘤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的综合作用。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呕吐、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胶质瘤认识的深入,对其治疗已经由原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发展为如今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胶质瘤的发病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有关,故对于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来达到防御肿瘤和杀伤肿瘤的目的,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长期记忆等特点。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而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细胞核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中巨噬细胞、CD8+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监测和杀伤起到了重要作用。免疫治疗则主要是通过调控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巨噬细胞和特异性免疫中的CD8+T淋巴细胞起作用,包括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几种方法。 一、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胶质瘤细胞本身即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2、TGF-10、PGE-2等,这些细胞因子协同或拮抗,相互作用构成细胞因子网络,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目前,研究人员希望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细胞因子作用于人体,发挥其自身的细胞毒作用或辅助特异性免疫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 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1)辅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2)增强NK细胞的溶解细胞作用;3)刺激T细胞、NK细胞分泌IFN-γ;4)血管形成抑制剂;5)增强肿瘤细胞MHC抗原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6)抑制部分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的调节;7)抑制肿瘤细胞增长,诱导分化。 目前,经常使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Ohno等人和Ogbomo等人主要对EGFRvⅢ展开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3C10/CD3δ,EGFRvⅢ可以渗透到肿瘤内部作用于肿瘤细胞,明显延缓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干扰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作用已被多数研究人员重视,部分使用IFN-β,部分使用IFN-γ。田道锋、郭宗泽和李光宗等人主要对IFN-β进行了研究。田道锋等人将MSCs-hIFN-β瘤内注射观察荷瘤鼠的临床表现和生存时间,使用MRI显示肿瘤大小,幷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组织IFN-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体外培养C6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体内发现注射MSCs-hIFN-β可以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郭宗泽等人则使用IF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