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9月,第42卷第5期,Sep.,2012,Vol.42,No.5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收稿日期:2011-10-21;修回日期:2012-03-10

作者简介:韩馥冰,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从事知识管理研究。

【经济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韩馥冰1,葛新权2

(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摘要: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

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

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

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

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知识转移绩效

中图分类号:F0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5-0091-0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

平均每年超过30%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在我国,随着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

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

最重要途径之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对组织优

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重新整合,不仅可以实现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内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技术、

人才和信息等,同时可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从而提

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获取竞

争优势[1]。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

间有效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就成为产业创新联

盟机制能否持续、稳健运营的关键。学者们认识到

知识转移在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合作中的重

要性并从多方面给予了研究。Szulanski(2003)对产

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如何影响知

识转移的顺畅程度进行了研究[2]。Weber(2007)认

为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主

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共享契约、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的知识转移意愿、产业技术创新

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转移内容与方式等[3]。Wen

(2007)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效

率进行了实证研究[4]。龚毅和谢恩(2005)对中外

企业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5]。

以上学者们对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研

究,其视角主要是基于影响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

识转移的某一个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单

维度研究,还缺乏从整体上来综合性地对影响技术

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各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

效的内在关系研究。

一、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知识显性程度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

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

对知识类型的界定,学者们主要是从显性知识

和隐性知识两个维度来进行划分的。在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的显性程度

必然会影响到知识转移的绩效水平。知识的显性程

度越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就会

越容易,知识转移绩效水平也就会越高。由此,本文

提出如下假设:

19

H1:知识的显性程度越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绩效水平越高。

(二)转移渠道的丰富性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

转移渠道是知识转移发送方与知识转移接收方之间的知识转移通道、路径、手段、工具等的总称。在现有的文献中,知识转移渠道的组合程度以及知识转移渠道的丰富性,被认为是影响知识转移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种类型的知识转移渠道是从制度和组织层面上形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正式渠道,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之间形成专门促进和管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知识部门,来从组织与制度的层面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机制(integrative mechanisms);第二种类型的知识转移渠道是在组织之外形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非正式渠道,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在组织制度之外,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的企业管理者之间、员工之间基于私人情感、个人人际关系等社会化网络机制而产生的知识转移。上述两种类型的知识转移渠道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机制越是健和丰富,其知识转移的效果就越好。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知识转移渠道越丰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绩效水平越高。

(三)知识吸收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基础,其能力的大小一方面要受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自身的学习意愿、学习氛围以及存量型知识的积累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在各种专家型知识、结构型知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的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潜在现实吸收能力反映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其能力大小除了要受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潜在的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内部的知识创新氛围、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知识团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现实知识吸收能力,共同决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并由此影响最终的知识转移绩效水平。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知识吸收能力越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绩效水平越高。

(四)沟通和信任程度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

知识转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转移方与知识接收方就知识本身以及知识转移相关事宜而进行的沟通过程,因此其沟通的程度和质量将会影响到知识转移的程度和绩效水平。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沟通与信任程度越高,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就越高。

(五)知识转移实施过程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关系

知识转移的实施是产业技术联盟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核心,它包括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各项有关措施的落实等,知识转移的计划应涉及转移路径与方式设计、时间进程等内容,其关键在于可行性、完备性及深入程度[16]。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推动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就有必要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的契约机制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防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风险和知识流失。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过程越合理与顺利,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就越高。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与假设推演,形成了本文研究的概念模型。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与问卷设计

本文对变量的测量采用量表形式来加以测度。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根据Simonin(1999)对成功知识转移的界定,并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测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第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从联盟伙伴得到的经验、信息、技术、诀窍等知识;第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已吸收了从联盟伙伴转移来的知识、技术后的应用与创新程度;第三,基于知识应用与创新所形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的经营业绩、经营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程度[7]。解释变量主要来自于国外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文献,包括:Ikujiro Nonaka(1995)对知

29

识隐性程度的测量量表、Alanim(2001)关于知识渠道的测量量表、Zahra&George(2002)对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量表、Fryxel(2002和Samaddar&Savitha (2007)对沟通与信任的测量量表、张睿和于渤(2008)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测量量表。

所有量表均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量表的形成过程中,首先通过对70家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进行了小样本的预调查,去掉了删除后能够显著提高Cronbach’s α值的题项;然后根据对70家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进行的小样本预调查的结果,对测量量表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测量量表和调查问卷,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首先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企业的基本信息;其次是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的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第三部分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测量量表。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对正式问卷的调查和数据收集,本文采用实地发放(亲自前往拜访)、邮寄问卷、发送E-mail等多种方式,对全国范围内(包括哈尔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昆山等地)具有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的企业以及在产业技术创新合作中具有知识转移经历的企业管理人员或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进行问卷调查。自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历时4个月。在所发放的745份调查问卷中,最终获得了499份有效问卷。

三、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对量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本文主要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首先,本文运用SPSS11.5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的指标,其KMO值为0.882,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各变量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的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变量的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可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的测量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次,本文采用LISREL8.73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结果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的各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并且在p<0.01的条件下具有统计显著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各变量的变异方差抽取指数均大于0.5,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具有良好的聚敛效度。上述结果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二)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对研究假设的检验,本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来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进行验证。以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为自变量,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为因变量,通过SPSS13.0软件获得回归分析结果。

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的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知识转移绩效逐步回归模型中的F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值都小于0.01,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逐步回归模型中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这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逐步回归模型中的各个回归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在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的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知识转移绩效的逐步回归模型中,知识显性程度首先进入模型,这说明知识显性程度的回归变差最大;然后分别进入模型的变量为转移渠道丰富性、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和知识吸收能力。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逐步回归模型的所有解释变量的t检验情况看,每个变量都可以用来解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即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假设H1、H2、H3、H4、H5都得到了验证。

四、结论与启示

针对目前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

39

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基于影响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某一个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单维度研究,本文基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整合概念模型,并基于经验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逐步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知识显性程度最先进入回归模型,回归系数最大,这说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中,知识本身的特征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知识转移渠道的丰富性也是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重要因素。因此,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一方面要基于知识的特征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另一方面要构建起基于正式转移渠道和非正式转移渠道并充分发挥非正式转移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机制从而提升知识转移渠道的丰富性,最终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并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蒋樟生,胡珑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效率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9):1265-1270.[2]WEBER B,WEBER 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s a means of radical innovation:relational fit,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transfer[J].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7,24(1-2):11-35.

[3]WEN B L.Factors affec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J].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7,17(2):139-155.

[4]SAKIBARA M.Knowledge sharing in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24(2-3):117-132.

[5]龚毅,谢恩.中外企业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8):500-505.

[6]张睿,于渤.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26(10):1024-1030.

[7]SIMONIN B L.Ambiguity and the Transfer ofKnowledge in Strategic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

(20):595-623.

[责任编辑卫玲]

The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mong Member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HAN Fu-bing1,GE Xin-quan2

(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2.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10019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among member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from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chness of transfer channel,knowledge absorptive capacity,communication and trust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mong member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members should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from to enhance the degree of knowledge’dominance by con-version tacit knowledge into explicit knowledge,build the formal channels and informal channels,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trust,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 enhance knowledge capacity and other ways.

Key words: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knowledge transfer;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49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_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 周茂荣吕婕 摘要: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迅速发展,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及矿物原材料,自美进口产品中农产品、与化学相关的各种产品等原料性产品占很大比重。到90年代后期,我国对美出口产品除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高速增长,从美进口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高达60%以上。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版,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指的是与化学相关的各类产品(SITC5)和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7)两大类。2007年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出口增长规模远高于进口增长规模。2004年以来,第7类商品(SITC7)已成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最大商品群。更值得关注的是,第5类商品(SITC5)一向是美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商品,但2006年美国在该类商品的贸易中却首次由顺差逆转为逆差。中美间这两类商品的进出口同时高增长和不平衡增长表明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产业内贸易理论开始形成并获得较大发展,Verdoorm(1960)在分析“比荷卢同盟”的形成对三国的影响时,发现这三国的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产品中间,即三国之间的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巴拉萨(1963)对欧共体制成品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大部分发生在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此后,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目前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Linder(1961)、Vernon(1966)等从需求偏好、产品生命周期等角度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Falvey和Klerzkowski将供求结合,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产业内贸易活动给予了解释;二是运用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如Gru-bel和Lloyd(1975)、Krugman(1979)、Lancaster(1979、1980)等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性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 国内外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都比较少。Hellvin(1996)对我国和OECD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1980-1992年间,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从12%上升到20%;Hu和Ma(1999)对我国与43个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周戈、任若恩(1999)通过指标分析,得出我国产业内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岳昌君(2000)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课题“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08JYJW029。 周茂荣: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0072电子信箱:wudamrzhou@https://www.doczj.com/doc/bf3012811.html,;吕婕: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版高考地理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78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练习(含解析)

高频考点78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2019·齐齐哈尔高三月考)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开始向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影响美国纺织企业向南方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 B.市场 C.劳动力成本 D.国家政策 2.导致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成本低 C.国家政策优惠 D.交通运输便捷 (2019·衡水中学高三摸底)云南省《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云南省将通过5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八大产业,并在近年实现这些产业的主营收入有新突破。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产业中,云南不适宜发展( ) A.生物医药 B.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文化产业 4.该省在吸收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因素是( ) 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 ②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便利 ③一些资源型产业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 ④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产业转移对云南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B.增加收入,推迟产业升级时间 C.美化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D.减轻交通堵塞,促进经济发展 下图为“某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制造业 B.服装设计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电子装配业 7.影响阶段Ⅳ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地价和工资 B.交通和市场 C.矿产和政策 D.环境和技术 (2018·枣阳冲刺卷)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8~9题。 8.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9.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品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象征。近几年华为的终端(平板电脑、路由器、手机等)及产品供应链搬至东莞松山湖。为了迎合终端设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16个研究所。下图为珠三角地区图,据此回答1—2题。 1.与深圳相比,东莞吸引华为的终端生产线转移的主要优势 A.技术水平高B.劳动力丰富 C.土地租金低D.交通运输便捷 2.华为公司在海外建立16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 A.培训当地熟练工人B.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C.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D.提升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 【答案】1.C 2.B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是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下图)。 因素原因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 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 力 资源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 地 内部 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 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 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 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 市场;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 方面的限制 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 厂; 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 变化。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3012811.html, 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武崇阳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外出口与拉动内需之间的有效转变,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对于研究产业的集聚效应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其能够很好的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总结,然后结合企业实例进一步明确影响因素的力度和方向。总之,要确定影响因素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内在影响性。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因素为企业因素、产业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基本上包含了企业交易过程中的整个流程,对于研究产业集聚效应影响来说,是基本的研究逻辑。 关键词: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内在影响性 产业集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管理学家等各个方面的专家所共同关注的,因此,产业经济效应也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有效的研究和论证,其因素的选择也逐渐明确和清晰。本文从产业经济影响因素上进行产业集聚效应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豐富现有理论,同时能够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产业集聚效应的理论概述 产业集聚的研究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了产业集聚的定义研究、产业集聚效应研究以及产业集聚测度研究等等,对于这些方面来说,其基本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其中也包括了产业集聚要素的研究。韦伯将产业集聚认为是某一地区的产业之间相互联合的产物,这是以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波特则是认为产业集聚是在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进行相互联系和交流,进而形成一个大的结合体,这是在以企业和地区两者关系上进行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产业集聚的问题上,主要结合了以上两种观点,也就是说考虑企业的内部环境也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内外环境来获得相应的因素。 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当然,其也认为正是由于产业集聚现象的产生,才会出现为了维持这样的集聚现象而不得不进行过多资金等资源的浪费。 集聚效应的测度方面也有定性和定量这2个部分的研究,对于这2个方面的研究来说,定性的研究主要的就是通过砖石模型来获得相应的因素比较,而对于定性研究来说,其更多的是通过产业集聚因素和产业集聚情况进行实证性研究,这也是目前研究的主流,是研究产业集聚的重要方法。其中,在构建产业集聚集中度时,更多的是使用区位熵、EG指数等指标反映,然后建立相应的模式,虽然之前进行的模型多数情况下是垄断竞争模型等传统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往往由于自身的假设条件太过于理想化,进而使得整个研究的结果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

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简介-2012-2

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简介 1、建园时间:2009年6月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2、获得荣誉:2009年7月获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6月入选十大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园区之一。 3、建设模式:采取“一区三园”的模式规划建设,分为开平园区、恩平园区和台山园区。 4、规划面积:1121.62公顷,其中恩平园区414.97公顷,开平园区593.93公顷,台山园区112.72公顷。 5、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五金机械、纺织服装以及核电装备制造 6、发展定位: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设计理念,以“突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集聚”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我省承接国际、国内和珠三角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园区之一,成为产业链配套完善、生产服务业配套齐全、产业聚集发展的生态型、效益型、示范性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拉动江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7、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已建成完善的道路网络,可方便快捷地接驳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港口码头以及中

心城区,距离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园区规划配套有医院、学校、酒店、商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车站、物流基地、员工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部分设施已经完工。 8、招商引资情况:建有国汇工业园、顺德工业园、浙商工业园、产业孵化工业园等各类“园中园”。至2011年底,园区累计共引进工业项目165个(含建成、在建、合同及意向项目),计划总投资305亿元。(未包含台山园) 9、主要经济数据:;2010年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38.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快速增长32.3%。(未包含台山园) 10、重点园区项目介绍(未包含台山园): (1)广东海鸿变压器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立体卷铁心节能变压器技术、成套电气开关技术、变压器生产设备制造技术、智能远程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专利27项。公司多次参加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与美国杜邦、德国西门子、中国武钢、沈阳变压器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长期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的技术创新体系。 (2)联新(开平)高性能纤维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项目,拥有世界一流的技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大数据作为新兴产业,其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我国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数据产业是近几年提出来的新概念,相关研究目前还不完善,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方面研究比较少,也未能有学者构建系统地大数据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大数据产业在我国发展呈现了一条与传统产业并不相似的发展路径:在产业基础薄弱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由此可以见,大数据产业可能与传统产业有着不同的发展影响因素。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以及大数据产业形成的内在机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产业的特征,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技术因素、人才因素、资金资本因素、商业模式因素、市场规模因素、政策环境因素以及基础设施因素等7个方面建立了大数据产业发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再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调研了大数据产业相关的从业或者研究人员获得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三个公共因子,分别是内在价值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以及产业基础因子。并且根据因子得分得到了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按照其重要程度依次是技术因素、高端人才因素、商业模式因素、资金资本因素以及政策环境因素,而基础设施因素和市场规模因素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小。 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基础设施因素和市场规模因素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未体现,可能的原因是互联网能够大大降低时空成本,产业链条在空间上的分布比较松散,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产业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因此,基础设施因素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影响的作用被弱化了;大数据产业的产品是知识而非物理形态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的运输,市场边界极大程度地扩大了,市场因素不再是决定大数据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接下来,根据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得出,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大数据技术研发、大数据资本投入、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大数据产品的应用、大数据交易平台、国家层面的大数据产业政策、数据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第一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背景及主要的理论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增长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已经占到世界总的贸易量的2/3左右,其中制成品的贸易的增长又大于初级产品贸易的增长。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因为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不论是基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H-0 模型,贸易应该更多的发生在要素禀赋差距较大和技术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行业上,应该发生在资本密集度差距较大的行业间,例如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而不是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传统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使得探讨新的贸易理论成为必然。 产业内贸易理论最早是由学者沃顿(Verdoorm,P.J.,1960)在考察荷比卢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发现的。他以可比的国际贸易分类为基础,计算了12种种样本产品的双边贸易比率,发现由于经济联盟,双边贸易的比率的相对值下降,但是比率的中位数值却提高了。Verdoorm由此认为,与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于同种贸易类型中,而不是在异类贸易类型间。但是Verdoorm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们一般认为,1975年由格鲁贝尔(H.G.Grubel)和劳埃德(P.J.Lloyd)出版的{ 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 一书作为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较为正式的提出的著作。他们二人也因此被认为是最早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开拓者。在该书中,他们认为,“新要素比例理论”是可以部分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现象的,但是要对产业内贸易做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则是不够的,必须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入手。他们的研究对之后的一些学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迪克西特( Dixlt,A.K.),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克鲁格曼(Krugman ,P.) ,赫尔普曼(Helpman,E.),兰卡斯特(Lancaster,K.)和布兰德(Brander,J.)等人,对产业内贸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建立了很多的模型。为了更详细和有条理的论述这些模型,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模型分类。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贸易品是否具有差异性,从而将产品分为同质产品和非同质产品。非同质产品又分为水平性差异产品和垂直性差异产品。 格鲁贝尔(H.G.Grubel)和劳埃德(P.J.Lloyd)在他们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一书中,将产业内贸易分为三种:1.要素投入不同,但是产品却有一定的替代性:例如木制的和塑料制成的家具用品。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租金分享理论四个角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总结出影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包括:行业垄断、行业构成要素不同、行业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和税收制度不完善。要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必须(1)规X 行业竞争制度,降低行业垄断水平;(2)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各行业人力资本水平;(4)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税收的重点监控。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垄断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行业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已成为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对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相关文献也主要从行业垄断角度入手。本文从四个主流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理论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 (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由短期差异说和补偿性差异说 两部分构成。前者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是劳动力市场对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的反应;而后者认为,劳动者在确定合适的工资水平时,不仅关心货币方面的收益,还重视非货币方面的收益。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应的非货币特征,为了补偿这些负效应,这些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即补偿性工资。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实际上指出了行业收入差距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品需求的变化或行业非货币特征的 差异。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恶劣,亦或者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则该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 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最早将其发展为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196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间劳动力质量的差异,高收入行业拥有更大比例的高质量劳动力。由于先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扩园规划—甘棠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韶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2012年4月

目录 1.规划概况 (1) 1.3规划目标和原则 (1) 1.4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2) 2.污染源分析 (14) 2.1废水 (14) 2.2废气 (15) 2.3噪声 (18) 2.4固废 (19)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 5.环境保护措施 (21) 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22)

1.规划概况 1.1基本情况 (1)规划名称: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规划—甘棠片区 (2)规划实施地点:韶关市武江区 (3)规划规模:584.3公顷。 1.2园区位置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规划—甘棠片区位于韶关市城区西部,北江以西,南水河以北,距韶关市区约5km。 1.3规划目标和原则 1.3.1规划目标 (1)顺应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和韶关(东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要求,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辅助发展环保涂料业,初步形成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同时设置设置中心服务区,配套生活居住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多功能新型高新技术片区。 (2)建立适应产业园区的用地结构布局,确定适度的开发规模和建设容量,力求用地结构与产业经济发展相吻合。 (3)确定合适的园区规模及为园区产业配套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4)合理利用现状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突出山区环境特色,力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1.3.2规划原则 (1)对土地实行宏观、全面地控制,以整体开发取代分散开发,引导各产业有序布局和发展,尽可能公平地满足不同功能区的发展需求,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统筹实施。 (2)立足城市与产业转移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山体和水域,创造本工业区特色环境景观,体现风格,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的冲突,减少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有效协调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在

中国电影产业票房影响因素探究

一、引言 自2002年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国策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带动社会进步和应对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全球化文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应对国际文化市场挑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在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中,影视产业一直是中坚力量,占据着近半壁江山。回顾近几年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可发现国产电影一直在保持着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我国电影产业已经连续十几年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在2009年实现华丽蜕变,成为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的典型代表,全年共有11部电影票房过亿。然而在2010年国产电影不敌国外大片,上映比例走到低谷。到了2012年,国产电影发展迎来转折点,并以此为分界,国产片产出量从稳步增长变为减量减速,从数量竞争正式开始进入票房竞争阶段。到了2015年,在消费的带动下,中国电影产业规模达到了1000亿元,全年上映电影449部,票房达到438.74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的票房占到总额的62%,平均每部国产片的票房达到8138.6万元。中国逐渐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作为电影产业链的最后一环,院线上映是衡量影片投资与回报的基本因素电影。由于其较大的商业性质,票房总收入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最直观的度量标准。虽然在好莱坞等电影产业发达地区,票房收入只占电影总体收入一部分,银幕上的突出成绩并一定代表电影自身的成功[1],但对于中国这一还在发展中的电影产业而言,影片的票房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文献综述 关于电影票房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西方传

媒经济学理论对电影产业和票房之间关系的探讨,第二类对电影票房的预测,第三类则是影响因素的分析。西方相比较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较早,因此对票房研究也相对更加成熟以及具有前瞻性,其中影响因素方面大量运用了实证模型进行分析。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 Barry Litman(1989)开启了西方电影票房研究的先河,最先建立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由于当时票房数据较难获得,因此在其模型中,以1981-1986年电影租金收入作为因变量,将具体影响因素分为创意、发行/上映以及电影营销三大方面,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得到导演以、明星以及续集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科幻片能正面影响而剧情片则产生负向影响[2]。 在这之后,部分西方学者继续按照Litman的研究模型进行相应改进延续其的研究思路,还有一部分学者则开始对电影票房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星影响力以及口碑等方面,研究结论也有着一定分歧,其中Ravid(1999)发现明星影响力对票房并没有显着作用[3],而Levin和Heath (1999)通过对测试者发现观众对知名演员出演的电影有着很强的好感,电影评论家也会因此减轻对其批评[4]。Elberse(2007)则用超过1200组明星阵容在好莱坞股票交易市场模拟与票房的关系发现能够显着增加票房收入[5]。06年之后随着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崛起,对于网络口碑的研究开始增多,McKenzie(2009)发现口碑的效价会显着影响数量并进一步对票房产生显着作用。Henning(2014)等人进行了Twitter效应的测试,得到用户的口碑评价会对其他潜在观众的接受度产生负面偏向。 我国学者方面,对电影票房的研究起步较晚,前些阶段主要是从艺术理论角度对单独某部电影的定性案例分析上面。直到2009年我国逐渐开始进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 一、典题示例 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就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与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就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瞧,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得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就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就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

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研发中心与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与大量得高端人才。 答案:(1)A(2)D(3)A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根据产业转移得目得确定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得目得就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得产业部门得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与转出地得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就是: 三、跟踪训练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粤府〔2009〕54号)、《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粤府〔2005〕22号)和《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称园区)管理,指导各地做好园区认定、变更、考核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园区指经省政府同意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出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不含从化市)、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市和江门市区、台山市、鹤山市,惠州市区、博罗县,肇庆市区、四会市;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包括省内除上述珠三角地区以外的其他地级市、县(市、区)。 第二章园区变更 第四条园区所在地级市政府可根据园区开发建设实际情况,申请园区更名、园区规划调整和园区扩园。 园区更名是指园区因变更合作共建主体或其他原因,改变园区名称及合作共建相关文件等的变更行为;园区具体规划及园区范围等保持不变。 园区规划调整是指以园区外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土地相应替换园区内部分土地,调整园区具体规划但不扩大园区范围的变更行为。 园区扩园是指扩大园区范围的变更行为。

第五条申报园区规划调整或扩园,由园区所在地级市政府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出变更请求。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变更请求征求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审查单位意见,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后,通知园区所在地级市政府按规定程序申报规划调整或扩园。 第六条园区变更条件。 (一)园区更名条件。变更理据充分,合作双方书面同意(如需变更合作主体,须征得原合作主体书面同意),园区合作层次原则上不降低,且开发管理关系清晰明确,更名后的园区名称符合园区表述习惯。 (二)园区规划调整条件。 1、变更理据充分,合作双方书面同意,园区开发管理关系清晰明确,调整后的园区符合园区认定条件。 2、新调入的土地面积不大于园区调出的土地面积,且新调入的土地属于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园区有关规划,园区现有区域已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园区规划调整已通过环评审查。 3、优先考虑已落实新调入土地用地指标、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好的规划调整申请。 (三)园区扩园条件。 1、变更理据充分,合作双方书面同意,园区开发管理关系清晰明确,调整后的园区符合园区认定条件。 2、园区建成、在建和签定投资协议的入园项目占地面积达园区认定面积的80%以上。 3、新增加的土地属于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经济不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领域的最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益于火炬计划的方案实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而且基础很弱,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现状分析,推论并得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全文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再是传统产业,而是更趋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它的持续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表示着将来的产业开发的动向,产业竞争力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与科研水平。因此,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我国能否成为创新型国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思想,确立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理论基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支持发展。1988年8月,我国开始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创办便成为火炬计划的重要发展内容。各地因为火炬计划都纷纷结合当地条件和特点,用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地带的方式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从1991到2012年9月,11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并建立。计划实施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比较晚,虽然在火炬计划实施后,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我们还是能很明显看出我们相比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不足。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往往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国家的支持如国家投入与政策环境这些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善。 3 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如今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国内外学者通过案例分析、理论分析或实证分析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都关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传统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提高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本文的研究问题,还缺少有相关理论成果。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最主要方面,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基础,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核心是对高新技术的分析,我们通过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可以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本章从将从三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一般分析,试图比较全面地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以及清晰了解不同因素是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 3.1 经济水平因素分析 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了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政府往往通过大量资金投入来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例如,法国政府为了资助媒体方面、生物技术和电讯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了7亿法郎的“国家启动资金”。因此,高新技术实物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样,国内也有一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资金短缺是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天津高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参考答案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未来,通过工业安卓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80%的重复劳动降低至()。?A. 10% ?B. 20% ?C. 30% ?D. 50%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本课程提到,细胞上的蛋白分子可以用()看到。 ?A. 放大镜 ?B. 望远镜 ?C. 电子显微镜 ?D. 显微镜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6.根据本课程,网络购票方式的改变说明了()。 ?A.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社会剧变 ?B. 信息技术改变军事对抗方式 ?C. 信息技术改变价值创造技术 ?D. 信息技术成为大国博弈重心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根据本课程,京建法【2015】17号和18号文规定,()是第一责任人。 ?A. 设计单位 ?B. 部品生产单位 ?C. 开发建设单位 ?D. 安装单位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下列各项常用纳米材料中,()可以用于体内、临床。 ?A. 脂质体 ?B. 无机纳米材料 ?C. 聚合物材料 ?D. 碳纳米材料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6.根据本课程,对可能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应急办报告属于监测预警的()。?A. 监测 ?B. 预警、研判与发布 ?C. 预警响应 ?D. 预警解除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根据本课程,为了有效解决“横紧纵松”而提出的“三层、两域”标识互联网的体系模型,“负责网络的 实际运行,相对静态”指的是()。 ?A. 虚拟域 ?B. 行为域 ?C. 实体域 ?D. 过程域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住宅标准化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就是住宅的面积用()来衡量。 ?A. 室内净面积 ?B. 公摊面积 ?C. 建筑面积 ?D. 实际面积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7.根据本课程,原则上应在()天完成调查与评估工作。 ?A. 10 ?B. 15 ?C. 25 ?D. 30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主流3G标准都采用()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