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单多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单多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单多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单多

单选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C)。

A、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B、国民收入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C、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D、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A)。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3、属于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结合的保险是(B)。

A、失业和医疗保险

B、养老和医疗保险

C、养老和工伤保险

D、养老和生育保险

4、属于完全统筹项目的保险是(D)。

A、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B、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

C、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

D、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5、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时间是(D)。

A、1979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8年

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B)的基本生活费。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7、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A)。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瑞典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采取了(C)。

A、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

B、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C、现收现付、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D、积累、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9、社会保障概念的首次公开使用是(C)。

A、1935年英国的“社会保障法案”

B、1935年法国的“社会保障法案”

C、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

D、1935年德国的“社会保障法案”

10、(A)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标志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

A、1944年第26届

B、1945年第26届

C、1946年第26届

D、1947年第26届

多选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ABCDE)。

A、救助型

B、保险型

C、福利型

D、国家保障型

E、自助型

2、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由(ABCD)制度组成的。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和安置

E、社会经济

3、《贝弗里奇报告》中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基本原则是(ABCE)。

A、普遍性原则

B、满足最低需求原则

C、充分就业原则

D、福利性原则

E、费用共担原则

4、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在(ABC)等国家实行。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印度尼西亚

D、韩国

E、泰国

5、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所在是(BDE)。

A、生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E、失业保险

6、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ABCDE)特征。

A、政府将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

B、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

C、保障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全体成员

D、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

E、资金来源多元化

7、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具有如下特点(ABDE)。

A、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B、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乏的社会互济

C、养老保险具有选择性

D、养老保险的影响很大,郭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

E、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最早出现在(C)。

A、15世纪的英国

B、16世纪的英国

C、17世纪的英国

D、18世纪的英国

2、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是(A)。

A、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B、18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C、17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D、16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3、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B)以边沁、约翰密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放任主义。

A、17-18世纪

B、18-19世纪

C、16-17世纪

D、19-20世纪

4、福利经济学理论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D)。

A、普遍化原则

B、社会化原则

C、产业化原则

D、公平化原则

5、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是(A)。

A、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B、自由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C、中间道路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D、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6、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经济上主张采取(C)。

A、国家于预的模式

B、混合经济的模式

C、混合经济与国家于预并行的模式

D、混合经济与自由放任并行的模式

7、自由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是(B)。

A、部分否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

B、全面否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

C、全面肯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

D、部分肯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

8、中间道路学派作为一种学说或思潮,其理论产生于(A)。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9、在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上,中间道路学派十分强调社会的(D)。

A、均等性

B、公平性

C、普遍性

D、整体性

10、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A)。

A、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B、社会公平问题

C、社会福利问题

D、社会发展问题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

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提出的主张是(ABCE)。

A、收入均等化

B、福利社会化

C、就业充分化

D、收入公平化

E、国有化

2、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包括(ACE)。

A、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B、福利主义学派

C、自由主义学派

D、凯恩斯主义学派

E、中间道路学派

3、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对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ABCDE)。

A、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B、阐明了保险基金的来源

C、阐明了社会保障的分配

D、阐释了社会保障的功能

E、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4、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中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BDE)。

A、边沁

B、约翰密尔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E、大卫李嘉图

5、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BD)的轨道。

A、市场化

B、国家化

C、企业化

D、社会化

E、规范化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

1、在西方被经济学家们称为第三次分配的是(C)。

A、发行福利彩票与社会募捐

B、发行货币与慈善募捐

C、发行福利彩票与慈善募捐

D、发行福利彩票与税收优惠

2、在遵循市场经济的投入与收益对等的效率原则之外,又实现了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帮助弱智的社会公平原则是(A)。

A、社会保险的互济性

B、社会保险的强制性

C、社会保险的普遍性

D、社会保险的投资性

3、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这体现了(B)。

A、基金的共济性

B、基金的公益性

C、基金的强制性

D、基金的共担性

4、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这体现了(D)。

A、基金的共济性

B、基金的公益性

C、基金的强制性

D、基金的共担性

5、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体现了(C)。

A、基金的共济性

B、基金的公益性

C、基金的强制性

D、基金的共担性

6、社会保障基金由保障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这体现了(C)。

A、基金的共济性

B、基金的公益性

C、基金的增值性

D、基金的共担性

7、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发放与(B)是社会保障事业的两个支柱,缺一不可。

A、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B、社会保障基金投资

C、社会保障基金监督

D、社会保障基金增加

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其管理权,并不应该排斥必要的(B)。

A、舆论监督

B、社会监督

C、群众监督

D、于部监督

9、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的社会目标是(C)。

A、达到收支方面的可持续性和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

B、达到不同人群利益关系的平衡及其连续性

C、达到公平和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

D、达到公平和保障大多数人的所有权利

10、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的政治目标是(B)

A、达到收支方面的可持续性和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

B、达到不同人群利益关系的平衡及其连续性

C、达到公平和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

D、达到公平和保障大多数人的所有权利

11、现收现付制的优点是(A)。

A、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

B、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C、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不存在支付危机

D、易于被筹资对象接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支付需要

12、完全积累制的优点是(C)。

A、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

B、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C、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不存在支付危机

D、易于被筹资对象接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支付需要

13、部分积累制的优点是(D)。

A、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

B、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C、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不存在支付危机

D、易于被筹资对象接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支付需要

14、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D)。

A、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B、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功能

C、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D、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15、个人帐户模式的优点(C)。

A、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B、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功能

C、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D、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16、社会统筹模式的优点是(A)。

A、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B、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功能

C、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D、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ABCE)。

A、中央财政拨入资金

B、国有股减持划入的资金和股权资产

C、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D、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E、投资形式的投资收益

2、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主要有(ABE)。

A、现收现付制

B、完全积累制

C、个人账户制

D、社会统筹制

E、部分积累制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包括(ABC)。

A、社会统筹模式

B、个人账户模式

C、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

D、现收现付制模式

E、部分积累制模式

4、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包括(BCD)。

A、工资制

B、缴费制

C、缴税制

D、储蓄制

E、福利制

5、既有利于分散风险,又有利于发挥专门投资机构专业优势的国际养老金管理运作成功经验是(AB)。

A、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

B、对风险较大的投资运用委托投资模式

C、对风险较小的投资运用委托投资模式

D、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

E、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间接投资模式

6、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基金的投资必须同时兼顾(BCD)。

A、非营利性

B、安全性

D、流动性

E、福利性

7、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ABCDE)。

A、银行存款

B、国债、企业债

C、金融债

D、证券投资基金

E、股票

8、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有(ABCDE)。

A、财政拨款

B、社会保险费

C、基金运营收入

D、募捐

E、发行福利彩票

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主要的保障对象是(A)。

A、社会劳动者

B、家庭劳动者

C、企业管理者

D、企业劳动者

2、社会保障始终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准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保障对象是(B)。

A、全体国民,并且参加过社会劳动

B、全体国民,不论是否参加过社会劳动

C、部分国民,不论是否参加过社会劳动

D、部分国民,并且参加过社会劳动

3、社会保障不但包括所有国民一切可能遇到的普遍危险、困难和损失的保障责任,而且包括(C)。

A、社会经济方面的责任

B、经济发展方面的责任

C、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

D、企业福利方面的责任

4、社会保险的分配与(A)相关

A、劳动者对保险基金的贡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B、劳动者对保险基金的贡献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C、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水准,它保障的是最低生活需要

D、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水准,它保障的是基本生活需要

5、在劳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是(C)。

A、社会保障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剂

6、在任何危险损失以及满足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的是(A)。

A、社会保障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剂

7、世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是(D)。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德国

8、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A)。

A、《疾病保险法》

B、《劳工伤害保险法》

C、《殘废和老年保险法》

D、《失业保险法》

9、对劳动危险实际发生造成的人身损害和经济收入损失,称之为(C)。

A、劳动危险

B、社会危险

C、劳动危险事故

D、社会危险事故

10、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D)。

A、建国后至1954年期间

B、建国后至1955年期间

C、建国后至1956年期间

D、建国后至1957年期间

11、投保资助型的社会保险又称为传统型的社会保险,这种类型的社会保险以德国斯麦的理论为依据,贯彻(A)。

A、选择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营利性原则

12、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贝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贯彻(B)。

A、选择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营利性原则

13、储金型的社会保险模式贯彻(C)。

A、选择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营利性原则

14、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次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D)。

A、企业保险

B、社会保险

C、家庭保险

D、企业保险+社会保险

15、“统治结合”的实质就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和把(A)。

A、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B、社会保险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C、社会互济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

D、社会保险与家庭保障结合起来

1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实行的中国特有的筹集模式是(D)。

A、完全积累制

B、部分积累制

C、储蓄积累制

D、现收现付制

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

1、根据国际劳工局关于社会安全最低标准的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分为(ABCDE)。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E、生育保险

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是(ABCE)。

A、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B、职责不同

C、分配原则不同

D、管理形式不同

E、保障水平不同

3、社会保险的功能是(ABCDE)。

A、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B、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C、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D、为社会、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E、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4、社会保险产生的主观条件是(ABC)。

A、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

B、人们对劳动危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侥幸心理的转变

C、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D、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E、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5、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是(DE)。

A、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

B、人们对劳动危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侥幸心理的转变

C、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D、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E、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6、社会保险模式是(ABCD)。

A、投保资助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B、国家统筹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C、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D、强制储蓄型(储金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E、公民自主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7、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社会保险具有(ABCDE)。

A、法定性

B、保障性

C、互济性

D、福利性

E、社会性

第五章养老保险

1、养老保险在(A)自动发生作用。

A、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B、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C、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D、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部分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B)。

A、为保障老年人的部分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B、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C、为保障老年人的所有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D、为保障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郭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的保险项目是(C)。

A、失业保险

B、医疗保险

C、养老保险

D、工伤保险

4、虽然现代养老保险和福利以及社会服务制度是在承认所有老年人都对社会有贡献的前提下实行的,但是在社会保障或社会待遇的实际操作上,也是根据老年人的(A)而有所区别的。

A、历史贡献

B、实际贡献

C、特殊贡献

D、一般贡献

5、世界上绝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D)。

A、单一型

B、双项型

C、结构型

D、复合型

6、实行国民年金的国家在养老保险金的计算方法上常采用(A)。

A、绝对金额制

B、薪资比例制

C、最高金额制

D、最低金额制

7、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并符合居住国所规定的居住期限,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实行国民年金的国家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如(C)。

A、英国

B、法国

C、丹曼

D、德国

8、实行就业相关年金国家在养老保险金的计算方法上常采用(B)。

A、绝对金额制

B、薪资比例制

C、最高金额制

D、最低金额制

9、多数国家对被保险人本人郭受的养老金有(C)。

A、最低限额

B、最多限额

C、最高限额

D、最少限额

10、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C)。

A、由企业负担改为个人全部负担

B、由国家负担改为个人全部负担

C、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为个人全部负担

D、由企业和个人负担改为国家全部负担

11、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政府为缓解支付危机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相当于给付年龄),瑞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C)。

A、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5岁

B、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6岁

C、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7岁

D、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8岁

12、《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年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一般工人的退休条件是(D)。

A、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B、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

C、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D、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13、《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年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的工人的退休条件是(A)。

A、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B、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C、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

D、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

14、在革命和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职工,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退休时仍然保持荣誉者,可郭受较高的退休待遇,其标准可高于一般退休标准的(D)。

A、5%-25%

B、5%-20%

C、15%-25%

D、5%-15%

15、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是(A)。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16、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二层次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是(B)。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第五章养老保险

1、世界各国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背的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类型也有差异。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BC)。

A、郭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B、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C、分郭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D、分郭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E、保证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

2、郭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具体形式有(BDE)。

A、郭受养老金待遇与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的原则

B、郭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

C、郭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年龄相联系的原则

D、郭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E、郭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

3、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采用郭受权利与投保期限或投保额对等的原则的有(ABCDE)。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丹麦

E、瑞典

4、瑞士和日本等国家在实行老年社会保障时遵循的原则是(ABDE)。

A、照顾被抚养人口的原则

B、郭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

C、郭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年龄相联系的原则

D、郭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E、郭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原则

5、一般来讲,老年是人生中劳动能力不断减弱的阶段。这一点与失业现象是不同的,因为(BCD)。

A、失业意味着劳动能力的减弱或丧失

B、失业并不意味着劳动能力的减弱或丧失

C、老年意味着人的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

D、老年意味着一种永久性的”失业”

E、老年意味着一种暂时性的”失业”

6、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缴纳保险费的期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有(ABC)。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丹麦

E、瑞典

7、补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和所要求的工作年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有(DE)。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前苏联

E、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8、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并符合居住国所规定的居住期限,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实行国民年金的国家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如(CD)。

A、德国

B、美国

C、加拿大

D、丹麦

E、瑞典

9、各国依照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确定养老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标准。具体的给付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国家养老金的给付范围是(ABCD)

A、被保险人本人

B、无收入的配偶

C、未成年人

D、由被保险人抚养的直系亲属

E、低收入补助、看护补助

第六章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是(A)。

A、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收入中断的失业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B、国家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收入中断的失业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C、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保障资金,对收入中断的失业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D、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收入中断的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从制度类型上看,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属于(C)。

A、规范性社会保险制度

B、自愿性社会保险制度

C、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

D、地区性社会保险制度

3、日本雇佣保险制度规定,基本补助的给付期限是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90天,最长的情况为(D)。

A、400天

B、350天

C、330天

D、300天

4、日本雇佣保险制度规定,基本补助的给付期限是(A)。

A、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90天

B、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60天

C、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上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90天

D、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100天

5、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真正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标志是国务院于1980年颁布的(B)。

A、《国营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

B、《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C、《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6、国务院于(A)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A、1999年1月

B、1997年1月

C、1995年1月

D、1993年1月

7、《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水平(C)。

A、高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B、低于当地最低工资、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C、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D、高于当地最低工资、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8、《失业保险条例》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确立了单位与个人的保险费分担机制,其中职工个人参与缴费的规定,强化了个人责任,体现了(D)。

A、郭受待遇与工作年龄相联系的原则

B、郭受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C、郭受待遇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社会保险原则

9、《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若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表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B)。

A、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B、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C、1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D、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0、《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若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表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D)。

A、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B、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C、1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D、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若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D)。

A、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B、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C、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D、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2、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B)。

A、一种互补性的非正式失业保险制度

B、一种替代性的非正式失业保险制度

C、一种替代性的正式失业保险制度

D、一种互补性的正式失业保险制度

第七章医疗保险

1、率先实行“国家医疗服务”的是(C)。

A、1928年的英国

B、1938年的德国

C、1948年的英国

D、1948年的法国

2、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医疗建义书》(第69号)呼吁各国政府对公民实行“综合的、普遍的健康保护”。即所谓的(B)。

A、“社会医疗服务”

B、“国家医疗服务”

C、“企业医疗服务”

D、“社区医疗服务”

3、1978年在前苏联阿阿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呼吁改进医疗保险,以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并在(C)年实现“人人郭有医疗保健”的目标。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4、医疗保险是(D)。

A、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B、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C、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公平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D、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5、医疗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的医疗需求,这是由医疗保险的既定职能和(D)原则所决定的。

A、强制性

B、公平性

C、保障性

D、普遍性

6、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A)。

A、互助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B、对立关系,而不是互助关系

C、互补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D、替代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7、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商业行为,是否投保及投几份保完全由投保人自主决定,别人无权于涉,它贯彻(C)。

A、国家意志原则

B、最大利润原则

C、买卖自由原则

D、最大利益原则

8、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拒不缴纳医疗保险费者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处罚,它体现(A)。

A、国家意志原则

B、最大利润原则

C、买卖自由原则

D、最大利益原则

9、我国最早的补充医疗保险实践出现于(B)。

A、1995年

B、1996年

C、1998年

D、1999年

10、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是(C)。

A、强制性和公平性并存

B、公平性和保障性并存

C、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

D、强制性和保障性并存

11、医疗保险给付(D)。

A、是指在被保险人生病后,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以确保被保险人能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

B、是指在被保险人生病后,医疗保险机构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

供医疗服务,以确保被保险人能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

C、是指在被保险人生病后,医疗保险机构按照事先规定的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以确保被保险人能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

D、是指在被保险人生病后,医疗保险机构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以确保被保险人能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

12、医疗保险给付主要采取(D)。

A、实物给付的形式

B、现金给付的形式

C、货币给付的形式

D、医疗给付的形式

13、医疗保险属于(A)。

A、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B、长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C、短期的、连续性的保险

D、长期的、强制性的保险

14、商业型医疗保险制度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都作为商品存在于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消费者有较大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已的需求获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服务。实行这种医疗制度的国家以(D)最为典型。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5、实行个人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以(A)最为典型。

A、新加坡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6、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核心问题是(B)。

A、企业投入的不足

B、政府投入的不足

C、集体投入的不足

D、社区投入的不足

第八章工伤保险

1、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在(B)。

A、1828年的英国

B、1884年的德国

C、1948年的英国

D、1948年的法国

2、1964年第48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第121号)指出(A)。

A、实施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受雇人员发生不测的事故时,提供医疗护理及现金津贴,进行职业康复,为残废者安排适当职业,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B、实施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受雇人员发生不测的事故时,提供医疗护理及现金津贴,为残废者安排适当职业,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C、实施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受雇人员发生不测的事故时,提供医疗护理及现金津贴,进行职业康复,为残废者安排适当职业,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

D、实施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受雇人员发生不测的事故时,提供医疗护理及现金津贴,进行职业康复,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3、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C)。

A、有限责任补偿原则

B、雇员责任补偿原则

C、无过失补偿原则

D、有限过失补偿原则

4、从实行雇主责任保险的国家来看,除少数实行的是雇主自行支付赔偿的方式外,大部分实行的是(D)。

A、雇主自行支付赔偿的方式

B、雇员自行支付赔偿的方式

C、向社会保险公司投保的雇主责任保险

D、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雇主责任保险

5、世界各国实行最早和最广乏的一种社会保险是(D)。

A、养老社会保险

B、失业社会保险

C、医疗社会保险

D、工伤社会保险

6、现代社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点是(A)。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7、反映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给付过程中费用补偿的公平性问题,既是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也是评估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水平标准的原则是(D)。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8、侧重于反映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在保险基金形成过程中费用负担公平性问题的是(C)。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9、根据1964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规定,对于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的最低补偿水平,应达到本人工资的(A)。

A、60%

B、70%

C、80%

D、90%

10、中国对于工伤的认定,主要是看负伤、残疾或死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是因为工作或

他人、社会的利益造成的。具体标准是由(D)《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

A、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B、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C、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D、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11、《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工伤或患职业病,在评定伤残等级之后,在(D)等情况下应保留劳动关系。

A、职工因工致残被监定为一级至七级的

B、职工因工致残被监定为一级至六级的

C、职工因工致残被监定为一级至五级的

D、职工因工致残被监定为一级至四级的

12、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应该(C)。

A、继续发放伤残津贴,并郭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B、继续发放伤残津贴,不郭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C、停发伤残津贴,郭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停发伤残津贴,郭受补充养老保险待遇

1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A)。

A、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B、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C、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D、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医疗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九章生育保险

1、生育保险是指(A)。

A、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后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B、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后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C、女职工因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后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D、女职工因怀孕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后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生育保险仅为女职工怀孕和分娩的生育行为(A)。

A、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和补偿

B、提供间接的物质帮助和补偿

C、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

D、提供间接的物质补偿

3、生育费用成为工资的一部分,与其他生活资料一样,属于(B)。

A、剩余劳动

B、必要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实施计划生育所发生的费用最早属于(C)。

A、工伤保险费用

B、生育保险费用

C、医疗保险费用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王海玲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它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6)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

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保是民生之基,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从而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保障的内容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法规,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当社会成员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年老疾病、失业待业或丧失自救能力时,国家和社会应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资助,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保障职责。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由劳动者及其劳动者的所在单位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死亡、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风险时,防止因收入中断造成较大的困难,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社会保险由国家政府部门举办,它带有普遍性,一定的强制性,互济性,储蓄性及补偿性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和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推行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社会成员提供的优价服务的社会制度。如居民的住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基础义务教育、公益文化设施等,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4)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实施的一种特殊制度。如在我国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休、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及烈属等,为保证其一定的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 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仍明显滞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地域性差别较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非常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但是,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受到国家的组织和资源情况制约的。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196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当时的基本国策。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施行《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减轻工人生活困难,保护劳动力,帮助失业者就业、转业,特别是对恢复各国营、私营企业的生产,扩大经营范围以及创办新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施行。由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是在国家财政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的困难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保险待遇较低,在实施范围上也只能采取重点试行的办法。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覆盖范围,又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的标准,到1956年已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社、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等部门,部分集体企业参照执行,经济条件差的集体企业可以订立劳动合同。 1957年国家对原有的保障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放宽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退休的待遇标准,并实行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职工统一的退休制度,从而解决了企业和机关职工退休办法不统一的矛盾。这段时期的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管理,企业由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这个阶段还修改、补充了干部和工人退休、退职的规定,加强了对女工的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加了对职业病的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第二阶段 从1969年到197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劳动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1969年2月,国家财政部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在营业外列支,劳动保险业务由各级劳动部门管理。这样,在整个70年代,社会化的劳动保险又被办成了“企业保险”。 第三阶段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121308143 戴振伟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健. 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二是坚持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坚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注意把握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注意保持有关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衔接配套,注意采取平稳可行和符合国情国力的过渡措施,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市和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二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三是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四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单位管理为主向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转变。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稳定可靠多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通过利益导向鼓励参保缴费,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调剂机制,将养老、失业保险金的下拨与上解挂钩,与扩面征缴情况挂钩,对基金困难的地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调剂金予以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优势企业对慈善机构进行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定点挂钩、定向捐赠、结对认养等方式,参与集中供养。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肃查处不参加社会保险、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服务对象跟踪一生、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社会保险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案例) A市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登记环节主要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代理机构登记、验证年审、缴费登记等内容。 一、参保登记 (一)参保登记范围 新参加养老保险单位、省级统筹范围内跨地市转入单位、跨省级统筹范围转入单位、分立或合并单位、事业改企业单位、社会保障代理机构,应按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到A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保局)进行参保登记。办理参保登记后,按照《河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规定,到市地税局进行缴费登记。 (二)参保登记 1、申请参保登记 用人单位携带《A市社会保险登记表》(表1-1)等证件资料,到市人保局业务大厅“社会保险登记”窗口申请参保登记。《社会保险登记表》(一式二份)由参保单位填写,填写“单位类型”、“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等项目时,应按国家规定的代码表填写,填写后在封面加盖单位公章。从原参保单位分户重新立户的单位登记时,需提供在职职工管理处核准的《A 市参保单位分户立户申请表》(表2-1)。 2、办理参保登记时需提供以下证件资料: (1)A市社会保险登记表; (2)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执业证件;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成建制转入的单位还需提供转出地社保机构开具的参保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介绍信和单位及参保人员相关信息。 3、审核 登记人员受理并审核参保单位提供的登记证件资料和社会保险登记事项,登记证件资料真实齐全,符合登记条件的给予登记,并确定单位类型(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其他)、缴费比例。 4、建立参保单位基本信息档案 登记人员在微机“单位登记主窗口”—“单位登记”操作窗口录入参保单位基本信息,建立参保单位基本信息档案。给定《社会保险登记证》(表1-2)编号,在《社会保险登记表》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通常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互助、个人储畜积累保障,甚至包括住房制度等项目.社会保障制度是衡量社会制度健全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建立健全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要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当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 从生产目的而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那么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必然成为我国最基本的国策。 2. 从根本任务和目标而言,要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是要保护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决定因素的劳动者应该在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及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方面得到保护,而社会成员的富裕也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为基础。 3. 从人道主义而言,社会主义相对其他非社会主义更具人道主义。因此它首先应当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文化保障和社会福利。在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文化保障,提供优越的社会福利,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保证。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老年人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当前我国人口随着年龄增长已步入老龄社会,老有所养问题亟持解决,赡养老人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责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压力是全面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则是我们取得伟大胜利的一条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基本经验。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一项基本的经济社会制度。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坚持统账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下,针对现阶段各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有些地区甚至还停留在县级统筹的现实,要逐步从这种低层次统筹迈向更高目标,要依法建立健全省级调济基金、完善市级统筹、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最后在条件具备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部分的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本制度要实行统一的现收现付的国民养老金制度,覆盖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非正规就业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由国家强制实施。同时,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强制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并鼓励其他单位自愿参加,以对国民养老金进行补充。国家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参保自愿性的商业保险,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 (二)建立适应新的就业格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适应就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非正规就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内,转变单纯以正规就业人群作为社会保障主要对象和社会保障必须依托用人单位的传统观念。同时,由于非正规就业者缴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保障水平要做出适度合理的调整,实行低标准准入,制定多层次的缴费 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使大多数非正规就业者能切实可行地得到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机构应设置个人服务窗口,简化个人参保程序,使跟人参保者参保登记﹑缴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益步入正常轨道的现阶段,从宏观上系统地考察并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已经显得必要而且迫切了。社会保障改革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也充分暴露出传统社保制度的缺陷和各种改革方案在实践中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仅作为配套工程难以发挥其主要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要摆脱改革滞后的局面,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变社保制度被动配套的改革推进方式,把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作为整个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主体工程,并主动性地推进,把社保改革真正引入快车道,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证 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综合国力,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完善市场机制,保障人才流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兴旺劳动力市场,作用重大。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市场规律自发地倾向激励强者,而不会保护弱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运用“大数法则”的原理来分散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个弥补。因此建立社

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需要,保护合法权益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具有充分的效力,才能维护社会安定,真正反映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原则。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各地相继加快社保改革的进程,出台了许多新的改革措施。因此,要因势利导,把社保纳入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实现劳动力配置——合理流动(或失业)——社会保险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保改革,促进社会稳定,文明、进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配套工程,它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营销者,成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要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改变企业办社会的传统做法,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二、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如上海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军人优抚、医疗保障及再就业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又有成效的工作,使其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为全国各地做出了表率,成绩斐然。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全国尚处

社保公共业务业务流程概述

一、公共业务总体用例图 1-1 人社部门:要按照同一参保单位、同一参保人员社会保险登记代码唯一性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统一要求,做好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征收计划管理、到账资金与明细信息的比对等工作;如果该地市是地税征收,需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向地税部门提供社会保险费征收计划; 地税部门:要按照税费同征的原则加大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力

度,努力做好缴费服务,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向人力社保部门反馈征收信息,并牵头做好经办机构对账数据不一致相关问题的处理工作; 财政部门:要规范社会保险基金专户管理,落实定期对账制度,并将统一征缴管理日常必要的工作经费入本级预算安排; 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等环节的审计监督;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确保通过网上办费模式归集的社会保险费款的及时全额划转,并及时向社保部门或地税部门提供扣款明细,配合完成资金对账等工作。 二、公共业务整合模式发展 2.1 公共业务模式 公共业务的模式,现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最初的五险分开经办,分别征收,到“五险合一、一票征缴”。随着政府对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很多地市在进行相关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因为每个地市的机构都有一些自己实际情况,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公共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分类: 1 暂未整合,分开征收需要分别到各个保险处询问相关政策或缴纳 保险,然而有些业务存在交叉现象,给参保人员带来不便。 2 以“合署办公”的形式承担“五险”公共业务。大部分地市需要从 不同的经办机构抽调人 员,组成公共业务窗口。 3 指定某个经办机构承担“五险”公共业务。需要按照参保单位进行 划分,例如社保处承担企业五险统一 结合各市的具体情况,不论是五险分开经办,还是五险一票征缴,公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首先,它是由社会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经济保障,超出了家庭和社区的界限;其次,社会保障一般由政府主导,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不同于私人的慈善行为或个人的自我保险行为;第三,现代社会保障除了提供实物援助以外还提供现金援助,并建立起发放这些援助的全国性社会行政体系。 1、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传统的单位保障制度已经逐步转变为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成为社会保障总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面向正规就业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另一类是面向城乡居民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2004)、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8)和正在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2008),正在酝酿推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图1是我国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折线图: 图一中国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折线图(万人) 2、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城镇和农村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公平效率完善社保制度当前,新常态环境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此方面纷纷出现一些探索和实践。部分一线城 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明确责任科学规划,下狠心、怀决心,持恒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顽疾,保障了住有所居,促进了社会公平。 然而,从养老保险断保现象迭出,到“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以为常;从异地高考政策艰难破冰,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低;从社会保障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较为悬殊,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紊乱…… 凡此总总,无不凸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效率和保障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关乎社会成员能动性的激发,关乎着民心所向政通人和。一言以蔽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辙,不可偏废。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手段,能够调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再分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是民生工作的兜底网。俯瞰荷兰,各方高度重视,制定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行全民社会保障;反观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举步维艰,缘何社会保障发展不尽 如人意?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是效率的最终归宿。从吴兢“治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王夫之“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公”,再到何启“公与平者,国之基址也”……无不凸显出社会保障制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必须关注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互助救济,扶危济困,嘘寒问暖,保障公平,是其应有之义,是其建立初衷。倘若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公平,将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因此,必须关注民心,倾听民意,重视公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方能为社会保障制度锦上添花,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社会保障制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工作最重要的灵魂,是提高效率。过分关注公平,忽视效率 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些人,会逐渐形成社会保障的惰性,导致更多“懒汉”产生。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过高的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出现财政赤字和预算透支。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支出水平,不能“摊大饼”,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多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犹如一颗定心丸,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伞,能够打开社会稳定的安全之阀。 治国莫先于公,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之要,在于公平,要做到一把尺子来丈量。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提升效率才能奠 定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之一生,命途多舛,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坎坷挫折是常态。上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要: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残疾、死亡、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社会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是经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确保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制定的安全保障制度。它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的弥补,也是为了纠正市场经济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或者说实质上不平等而作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经过社会资源的调节和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进而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成果。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文明成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群体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性途径注意的问题 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转型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是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载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

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战略举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基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十一五”时期,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完善城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保障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及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网。建立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是建立覆盖城乡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是按要素分配的,主要体现效率因素,难以实现社会公平,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弥补收入分配领域的缺陷,实现社会相对公平。随着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收入差距总体来说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果不注意及时加以矫正,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十世纪拉美地区有的国家发展很快,由于只重视效率而忽视了社会的公平,结果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化,社会问题积累造成严重危机,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缺乏社会公平,效率也难以持久。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一

我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构成中国特色的劳动保障体系之我见 杨远尚 劳动保障体系是指劳动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劳动保障体系也逐步的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各类基本需求都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保障制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劳动保障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也在逐步的化解。劳动保障体系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实现全覆盖。劳动保障正在从就业人员扩大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所有的群体都被纳入劳动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3、劳动保障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本养老金不断提高。另外,医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收入生活者的生活保障标准也多次提高。近年来,几次物价上涨,一些城市还发临时物价上涨补贴,建立了物价上涨补贴发放联动机制。

4、劳动保障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规模都在快速增长。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人口正在逐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2、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还存在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执行成本越来越高,而政策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3、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给劳动保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进入城市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急需研究。 4、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我国劳动社会保障改革的初衷是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但是现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作为公民究竟有哪些权利,劳动社会保障到底保障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哪些方面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应该由个人保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就导致应该被保障部分的权利没有被保障,不该由社会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全岛开放开发的支撑。为了加强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推平潭“后大桥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以维持最低生存为目标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是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深入。我县低保制度从2004年开始全面启动,至2009年4月底止,工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有7489户、16622人,全额低保的对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发放低保金111.105万元,人均月补差51.56元,全额补助对象人月均100元。城镇低保从1998年试行以来,低保对象已扩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标准单人户为155元,多人户为

145元。月发放低保金12.998万元,人均月补差70.99元。二是各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我县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实施了多项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卓有成效,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家庭医疗救助标准,将农村低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50%,五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社会救助不断推进,落实了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二)以维持温饱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险逐步完善。截止2009年4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852家,在职缴费职工9999人,退休职工5432人,养老基金收入944万元,支出168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万元,基金支出26.47万元,历年滚存节余161.9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万元,历年滚存节余20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927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00.87万元,支出274.78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28638人,累计节余540.78万元。机关社保共有投保单位290个,在职参保人员7262人、离退休人员3235人,实现基金收入312809万元,历年滚存节余4594.61万元。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

社会保险业务流程

社会保险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案例) A市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登记环节主要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代理机构登记、验证年审、缴费登记等内容。 一、参保登记 (一)参保登记范围 新参加养老保险单位、省级统筹范围内跨地市转入单位、跨省级统筹范围转入单位、分立或合并单位、事业改企业单位、社会保障代理机构,应按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到A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保局)进行参保登记。办理参保登记后,按照《河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规定,到市地税局进行缴费登记。 (二)参保登记 1、申请参保登记 用人单位携带《A市社会保险登记表》(表1-1)等证件资料,到市人保局业务大厅“社会保险登记”窗口申请参保登记。《社会保险登记表》(一式二份)由参保单位填写,填写“单位类型”、“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等项目时,应按国家规定的代码表填写,填写后在封面加盖单位公章。从原参保单位分户重新立户的单位登记时,需提供在职职工管理处核准的《A 市参保单位分户立户申请表》(表2-1)。 2、办理参保登记时需提供以下证件资料: (1)A市社会保险登记表; (2)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执业证件;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成建制转入的单位还需提供转出地社保机构开具的参保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介绍信和单位及参保人员相关信息。 3、审核 登记人员受理并审核参保单位提供的登记证件资料和社会保险登记事项,登记证件资料真实齐全,符合登记条件的给予登记,并确定单位类型(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其他)、缴费比例。 4、建立参保单位基本信息档案 登记人员在微机“单位登记主窗口”—“单位登记”操作窗口录入参保单位基本信息,建立参保单位基本信息档案。给定《社会保险登记证》(表1-2)编号,在《社会保险登记表》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要: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残疾、死亡、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社会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确保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制定的安全保障制度。它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的弥补,也是为了纠正市场经济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或者说实质上不平等而作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社会资源的调节和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进而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成果。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文明成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群体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性途径注意的问题 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转型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是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载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战略举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基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十一五”时期,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完善城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保障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及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网。建立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是建立覆盖城乡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是按要素分配的,主要体现效率因素,难以实现社会公平,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收入分配领域的缺陷,实现社会相对公平。随着市场化改革尤其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收入差距总体来说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果不注意及时加以矫正,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十世纪拉美地区有的国家发展很快,由于只重视效率而忽视了社会的公平,结果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化,社会问题积累造成严重危机,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缺乏社会公平,效率也难以持久。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安全网”作用。要从根本上理顺我国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劳动关系的转变、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的利益冲突、地区之间与城乡之间发展失衡等复杂格局,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发挥应有的调节和保障作用。 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保障到位之后,社会保障支出本身就创造GDP,同时可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开启消费的闸门,将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消费率,从而实现经济由投资拉动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增长。消费率提高还将带动就业率、投资率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