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钎探锤击数计算地基承载力

钎探锤击数计算地基承载力

钎探锤击数计算地基承载力

钎探锤击数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规范是什么?

2012-10-27 16:52 匿名|分类:建筑学|浏览4793次

分享到:

2013-09-18 21:41

提问者采纳

我记得应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个计算公式,就是30cm的锤击数总和乘以0.8减去2,最后再乘以9.8

其他2条回答

2012-11-03 11:31 冀长兴|二级

钎探用于勘察有无软弱层,用于承载力只是粗略估计,我只粗略记得30cm轻型触探钎探数乘8减20

对于小型工地,我们在现场一般采用轻便触探仪(N10)来检查开挖好的地基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操作方法是找有代表性的点(土质不能被干拢),清理基槽表面10公分土层,然后用轻便式触探仪打下30公分,记下所得的锤击数。若有怀疑,再向下打30公分看看所得的锤击数。

一般打入土30公分所得的锤击数换算为:15锤=105kpa,20锤=145kpa,25锤=180kpa。(90年代的地基课本都有介绍的)。

若测出来的数值与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相差太大,侧需请设计变更基础或请勘察单位重新勘察。若换算得的承载力接近设计要求的承载力,那放心下基础吧,没事。

注意:轻便触探仪只适用于粘性土!!!其它土质一般都不用此方法。

地基钎探

地基基土钎探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业主提供的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图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答疑纪要。 2、用于本工程的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建业联盟新城(一期)2#商业工程 建设单位:济源建业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济源市济渎大街与文昌路交叉口西北角 工期目标:259日历天 质量目标:合格 工程内容:本工程建筑面积约3951.66平方米,框剪结构,主要3#商业工程。 三、施工术语 人工(机械)钎探——采用直径ф22~25㎜钢筋制作的钢钎,使用人力(机械)使大锤(穿心锤)自由下落规定的高度,撞击钎杆垂直打入土层中,记录其单位进深所需的锤数,为设计承载力、地勘结果、基土土层的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提供验收依据。是在基坑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主要方法。 四、材料要求:灌钎孔用中砂。 五、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1 、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1.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1.4、钎杆上预先用钢锯锯出(或用油漆画出)以300㎜为单位的横线,0刻度从钎头开始。 1.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米,孔深 2.0米。 1.6、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2 、主要机具 2.1、钎杆:用直径为ф22~25㎜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度尖锥形状,钎长2.1m~2.6m。 2.2 、穿心锤:钢质圆柱形锤体,在圆柱中心开孔ф28㎜~30㎜,穿于钎杆上部,锤重5kg。 2.3、钎探机械:专用的提升穿心锤的机械,与钎杆、穿心锤配套使用。 2.4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 3、地基钎探 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3、操作工艺 4、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

基坑钎探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施工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施工工艺.......................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基础验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成品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应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安全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钎探布置图见附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施工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施工工艺.......................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基础验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成品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应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安全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钎探布置图见附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编制依据: 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二版) 3、《A3工业厂房、A3厂房地下车库及坡道勘察报告》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5、《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第一册) 6、《A3工业厂房、A3厂房地下车库及坡道施工组织设计》 7、A3工业厂房、A3厂房地下车库及坡道工程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A3工业厂房、A3厂房地下车库及坡道,建设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京电子城IT工业园区。其建筑结构在平面布置上呈回字型布局,建筑东西向长77.9m,南北向宽45.5m,建筑中部为内庭院,顶部无覆盖。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基础为梁式筏板基础。项目总建筑面积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桩基与扩大基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我省高速公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在我省高山丘岭的特殊环境下,桥梁工程在高速公路中也占据主要的领域。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桥梁基础是十分关键的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在设计图纸中对地基承载力也有严格的控制,但有时施工中的特殊因数(比如:桩基孔深、涌水量大,试验人员无法到达孔底检测,试验仪器在孔底无法操作等),就对孔底的地基承载力无法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 此时,就可以从开挖到设计嵌岩深度时开挖出来的岩石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换算地基承载力,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数据。 在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之前,必须把开挖出来的岩石切割成直径为7~10cm,高度与直径相同的立方体试件,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其一组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Ra)。 在已知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后,还必须了解施工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和设计图纸中的几个指标,然后进行换算: [P]=(C1A+C2Uh)Ra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Pa) Ra—天然湿度的岩石抗压强度值(KPa) h—为桩嵌岩深度(m),不包括风化层 U—桩嵌入基岩部分横截面周长(m)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的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 条件C1C2 良好的0.6 0.05 一般的0.5 0.04 较差的0.4 0.03 在贵州省崇溪河至遵义的高速公路上K70+310段,是一座3×2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下部构造采用双墩柱,基础为直径1.2米桩基,桩基设计要求嵌岩深度不低于3米,地基承载力要求≥3.5MPa,在开挖终孔时嵌岩深度实测值为3.3米,岩石破碎程度一般,取其终孔时开挖出的岩石,切割成7×7×7(cm)试件6个,经过试验测得天然湿度下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6.6MPa,对该桩基地基承载力换算为: [P]=(C1A+C2Uh)Ra =((0.5×1.13)+(0.04×3.77×3.3)) ×36600

吊车地基承载力验算

吊车地基承载力验算

7、对所用吊具及设备要进行验算,为吊装作业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这一部分主要考虑二部分内容:吊车在指定范围内能否满足施工所需的起重要求和吊具中吊带及“U”型卡环型号需要确定;盾构机在斜坡基座上是否滑移。 表10-3 GMT8350型350T 吊车起重性能 半径(m) 重量(T) 9 10 12 125 111 89 表10-4 KMK6200型220T 吊车起重性能 半径(m) 重量(T) 8 10 12 73.4 62.9 54.4 ㈠吊车吊装能力验算(以1#盾构机为例) (1)350T 吊车能力验算: 1)盾构切口环两部分相等,重量均为28T 。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所受的负荷为F ’,则)('1q Q K F +?= 式中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 切口环下半部重量为28T q — 吊钩及索具的重量,单机吊装时,一般取0.02Q 所以 T q Q K F 272.34)2802.028(2.1)('1=?+?=+?= 对照35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完全能满足前体吊装施工作业要求(见吊车站位图)。 2)刀盘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 。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该部分,所受的负荷为F ’,则 )('1q Q K F +?= 式中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 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 q — 钩头及索具的重量,取0.02Q 所 以 T q Q K F 128.88)7202.072(2.1)('1=?+?=+?=<89T 对照35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就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3)螺旋输送机重量为20T 。设220T 吊

地基钎探标准

地基钎探标准 地基钎探标准: 地基钎探 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推荐使用) 穿心锤重1O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长度1.5~1.8m。其他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米,孔深2.0米。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

——检查孔深——灌砂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8、如工程在冬季施工,每打1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不能大面积掀开,以免基土受冻。 五、质量要求 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6)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吊车地基承载力验算

7、对所用吊具及设备要进行验算,为吊装作业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这一部分主要考虑二部分内容:吊车在指定范围内能否满足施工所需的起重要求和吊具中吊带及“U”型卡环型号需要确定;盾构机在斜坡基座上是否滑移。 表10-3 GMT8350型350T吊车起重性 能表 半 径(m) 重量(T) 91012 12511189表10-4 KMK6200型220T吊车起重性 能表 半 径(m) 重量(T) 81012 73.462.954.4 ㈠吊车吊装能力验算(以1#盾构机为例) (1)350T吊车能力验算: 1)盾构切口环两部分相等,重量均为28T。设350T吊车单机提升,所受的负荷为 F’,则) ( ' 1 q Q K F+ ? = 式中 1 K—动载系数1.1—1.3,此处取1.2 Q —切口环下半部重量为28T q —吊钩及索具的重量,单机吊 装时,一般取0.02Q 所以 T q Q K F272 . 34 ) 28 02 .0 28 ( 2.1 ) ( ' 1 = ? + ? = + ? = 对照350T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 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完全能满足前体吊 装施工作业要求(见吊车站位图)。 2)刀盘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该部分,所受的负荷为F’,则 ) ( ' 1 q Q K F+ ? = 式中 1 K—动载系数1.1—1.3,此处取1.2

Q — 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 q — 钩头及索具的重量,取0.02Q 所 以 T q Q K F 128.88)7202.072(2.1)('1=?+?=+?=<89T 对照35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就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3)螺旋输送机重量为20T 。设220T 吊车单机提升这一部分,所受的负荷为F ’,则 )('1q Q K F +?=式中 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螺旋输送机的重量为20T q —钩头及索具的重量,单机吊装时,一般取0.02Q 所 以 T T q Q K F 54.444.22)2002.020(1.1)('1<=?+?=+?= 对照22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 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可满足施工作 业要求(吊车站位图)。 4)盾构支撑环上下部分,总重量为90T 。 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这一部分,所受的负荷 为F ’,则)('1q Q K F +?= 式中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支撑环的总重量为90T q —取钩头及索具的重量为0.02Q 所 以 T q Q K F 16.110)9002.090(2.1)('1=?+?=+?=<111T 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0m ,可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通过上述验算,确认350T 吊车可以满足 盾构主机组装过程中的吊装要求(见吊车站 位图)。

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 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推荐使用) 穿心锤重1O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长度~。其他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米,孔深米。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灌砂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8、如工程在冬季施工,每打1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不能大面积掀开,以免基土受冻。 五、质量要求 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土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锤击数。 3、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开。 4、在钎孔布置平面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察人员分析处理。 八、安全标准 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地基承载力试验

地基承载力试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所对应的荷载值。

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是一种土层探测施工工艺,用以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地基钎探规范主要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内容而定的。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地基钎探规范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1、地基钎探是用于天然地基的基础,由天然地基直接承受上部基础荷载,已经设计CFG桩基地基,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做基槽开挖后的地基钎探。 2、桩基础是由桩基承受上部基础荷载,因此桩基础不需要做基槽钎探。

3、钎探是将钢钎打入土层,根据一定进尺所需的击数探测土层情况或粗略估计土层的容许承载力的一种简易的探测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4、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钎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 )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 )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钎探: (1)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显然,基岩、以建筑垃圾为主的杂填土也可不进行钎探。 6、和基础类型没太大关系,关键还是之前的地勘报告以及开完之后会同甲方、监理、设计、地勘单位共同进行的验槽工作。验槽时候,当发现基槽平面土质显着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菜窖、坟穴、河沟等不良地基,可用钎探查明其平面范围与深度。所以你的问题要看

实际情况。 按照地基钎探规范,标准做法,伐板基础应该满地布孔,探孔梅花状分布,孔距不大于。也必须做好钎探记录并绘制钎探平面图,标明每个探孔深度,语探孔一览表中。已备验槽时参考处理。探孔验收完毕要用灰土或粗砂将其回填。 钎探的间距与深度一般根据基槽的宽度来确定: 基槽宽小于80cm,中心一排布置,间距,深度; 基槽宽80~200cm,两排交错布置,间距,深度;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 载力换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桩基与扩大基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我省高速公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在我省高山丘岭的特殊环境下,桥梁工程在高速公路中也占据主要的领域。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桥梁基础是十分关键的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在设计图纸中对地基承载力也有严格的控制,但有时施工中的特殊因数(比如:桩基孔深、涌水量大,试验人员无法到达孔底检测,试验仪器在孔底无法操作等),就对孔底的地基承载力无法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 此时,就可以从开挖到设计嵌岩深度时开挖出来的岩石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换算地基承载力,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数据。 在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之前,必须把开挖出来的岩石切割成直径为7~10cm,高度与直径相同的立方体试件,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其一组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Ra)。 在已知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后,还必须了解施工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和设计图纸中的几个指标,然后进行换算: [P]=(C1A+C2Uh)Ra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Pa) Ra—天然湿度的岩石抗压强度值(KPa) h—为桩嵌岩深度(m),不包括风化层

U—桩嵌入基岩部分横截面周长(m)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的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 在贵州省崇溪河至遵义的高速公路上K70+310段,是一座3×2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下部构造采用双墩柱,基础为直径米桩基,桩基设计要求嵌岩深度不低于3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开挖终孔时嵌岩深度实测值为米,岩石破碎程度一般,取其终孔时开挖出的岩石,切割成7×7×7(cm)试件6个,经过试验测得天然湿度下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对该桩基地基承载力换算为: [P]=(C1A+C2Uh)Ra =(×+××) ×36600 =38911(KPa) =(MPa) 经换算该孔桩桩基地基承载力为,大于设计值。 桥台设计为重力式U型桥台,基础为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对于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换算,也要开挖至设计标高取其具代表性岩石做抗压强度试验,并且还要计算出相关的参数:

地基钎探施工方案(已通过)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施工准备 (2) 4、操作工艺 (3) 5、质量标准 (4) 6、成品保护 (5) 7、应注意的问题 (5) 8、安全文明施工 (5)

地基钎探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1.2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2、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情况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唐山市付家屯城中村改造项目2#地块北区 2 工程地址卫国路大学道口东南面 3 建设单位唐山福家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唐山铭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唐山市菲迪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迁安市众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 勘察单位唐山中冶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宿迁中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唐山市卫国路大学道口东南面,建筑面积约38万m,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及框架结构,地下1—2层。地上11—26层,部分多层商业。建筑物场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区稳定水位埋深在13.90~14.60m之间,年变化幅度约 2.0m,场区原始土层绝对高程在26.0m左右场地整体地形起伏不大。 3.施工准备 2.3材料及主要机具 ⑴、材料要求 中砂 ⑵、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的钢钎,长度2.2m,钢钎头为Φ40,呈60°椎体,其他有铅丝、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2.4作业条件 ⑴计划商业基础有梁式筏板部分,在基土已挖至筏板底标高时,不在进行基础梁的开挖,先进行钎探,这样便于钎探的整体布设,车库独基部分在独基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在进行钎探。 ⑵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⑶要求钎探在放出筏板基础的外边线后再进行钎孔布置放线。 ⑷对于商业筏形基础要全部钎探,对于独立基础要求在有独立基础的部位钎探,其他无基础部位无需钎探。 ⑸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要求最外侧探孔伸出筏板外边线50cm。 ⑹注意钎杆上30cm的标识横线。 ⑺钎探孔的排列方式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m,孔深2.1m, 人工钎探探测深度和探点间距 ⑻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合格后)――灌砂 3.2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分区放线,用白灰放出分区控制线,孔位要撒

地基钎探方案

地下室地基钎探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2015年09月13日

地基钎探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

、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1宗)新建商品住宅、商品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项目(二标段)基础平面图。 、本工程地质勘探由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负责并出据工程编号:2015-003的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基土钎探工艺标准》GY103-1996。 、工程概况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主楼(6、7、13#楼)范围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厚度、、2m,以处理的复合地基为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640kPa、640kPa、560KPa,商业及地下室采用筏板(400mm)及柱下独立基础,筏板独立基础以松散卵石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图中注明除外),其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Ⅱ级阶地。场地内有大量建筑垃圾、砖瓦、混凝土块及废弃建筑物基础分布,北侧有两段围墙尚未拆除。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高差,地形较平坦。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冲洪积(Q3al+pl)成因的粉质粘土、砂、卵石组成,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1)杂填土:褐灰、褐黄色等;松散;干燥~稍湿;由混凝土块、砖瓦、卵石、炭渣等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系新近填土,堆积时间1~5年。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

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 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 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④ 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

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 备、质量 要求及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推荐使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①25钢筋,长度?。其他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 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米,孔深米。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一一就位打钎一一记录锤击数一一整理记录一一拔钎盖孔一一检查孔深一一灌砂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8、如工程在冬季施工,每打1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 不能大面积掀开,以免基土受冻。 五、质量要求 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就是一种土层探测施工工艺,用以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得容许承载力。地基钎探规范主要就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得内容而定得。下面就是带来得关于地基钎探规范得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1、地基钎探就是用于天然地基得基础,由天然地基直接承受上部基础荷载,已经设计CFG桩基地基,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做基槽开挖后得地基钎探。 2、桩基础就是由桩基承受上部基础荷载,因此桩基础不需要做基槽钎探。 3、钎探就是将钢钎打入土层,根据一定进尺所需得击数探测土层

情况或粗略估计土层得容许承载力得一种简易得探测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得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4、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钎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 )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 )有浅埋得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钎探: (1)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显然,基岩、以建筑垃圾为主得杂填土也可不进行钎探。 6、与基础类型没太大关系,关键还就是之前得地勘报告以及开完之后会同甲方、监理、设计、地勘单位共同进行得验槽工作。验槽时候,当发现基槽平面土质显著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菜窖、坟穴、河沟等不良地基,可用钎探查明其平面范围与深度。所以您得问题要瞧实际情况。

按照地基钎探规范,标准做法,伐板基础应该满地布孔,探孔梅花状分布,孔距不大于1、5M。也必须做好钎探记录并绘制钎探平面图,标明每个探孔深度,语探孔一览表中。已备验槽时参考处理。探孔验收完毕要用灰土或粗砂将其回填。 钎探得间距与深度一般根据基槽得宽度来确定: 基槽宽小于80cm,中心一排布置,间距1、5m,深度1、5m; 基槽宽80~200cm,两排交错布置,间距1、5m,深度1、5m; 基槽宽大于200cm,梅花形布置,间距1、5m,深度2m;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

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 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 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 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

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 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 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

地基钎探、验槽注意事项

关于地基钎探、验槽注意事项 一、地基钎探注意事项 1、人工(机械)钎探法: 钎探的目的是为了探明基底的基础持力层内有无坟坑、墓穴、防空洞、以及土质不均匀等情况,一般来说持力层深度为条基宽度的3倍左右,独立基础边长的1.5倍,且二者均不小于5米。所以目前我们工程中实际钎探的深度达不到地基的主要持力层深度,因此应由设计明确钎探深度,并应按设计要求的深度进行钎探。 在建筑工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钎探,并应做好记录;钎探记录包括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和钎探记录表,钎探记录应有钎探结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钎探点的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钎探孔平面布置图绘制要有建筑物外边线、主要轴线及各线尺寸关系,外圈钎点要超出垫层边线200~500mm; 2)钎探前,必须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钎孔位置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号先行对照,无误后方可开始打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或补打; 3)钎孔平面布置图上各点应与现场各钎探点一一对应,不得有误;图上各点应沿基坑(槽)方向按顺序编号,并将距槽边的尺寸、布点形式详细标注在图上; 4)同一工程中,钎探时应严格控制穿心锤的落距,不得忽高忽低,以免造成钎探不准,使用钎杆的直径必须统一; 5)钎探记录表中各步锤数应为现场实际打钎的锤击数,钎探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钎探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中注明; 6)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技术员,调整钎孔位置,并在记录表备注栏中注明;

7)打钎时,注意保护已经挖好的基槽,不得破坏已经成型的基槽边坡;钎探完成后,应做好标记,用砖护好钎孔,未经勘察人员检验复合,不得堵塞或灌砂; 8)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2、轻型动力触探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现场也可用轻型动力触探替代钎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于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二、地基验槽注意事项 1、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关负责及技术人员到场; 2)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3)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2、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1)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2)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4)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是否存在勘查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

最新地基钎探与验槽方案资料

一.编制依据 1.1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01-26-2003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二.工程概况 1.2 工程基本情况 2.2 工程概况 本工程3#住宅楼等9项总建筑面积为215274.54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61750.94m2;地上建筑面积:153523.60m2。地下车库区域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工程地质资料,该工程基底为第④层细砂:褐黄色,中密,湿,湿包含云母,石英,长石,底部含少量圆砾,颗粒均匀,局部为粉砂。天然地基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钎探,判断地基持力层土质是否分布均匀、平面分布范围及垂直分布深度。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及主要机具 ⑴、材料要求 砂:中砂,含泥量≤3%。 ⑵、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杆Φ25的光圆钢筋(钎头呈60°尖锥形状),长度2.1m。其它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3.2作业条件 ⑴基土已挖至设计基槽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⑵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⑶要求钎探前,将所有轴线及基础的定位尺寸线放出,放出后再进行钎孔布置放线。 ⑷对于地下车库筏板基础要全部钎探,其它无基础部位无需钎探。 ⑸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⑹钎杆自下而上每隔300mm做一刻痕。 ⑺钎探孔的排列方式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钎探孔梅花型布置间距 1500mm。 ⑻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打钎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⑼钎探点布置到位后,相关栋号负责人或工长、质量检查人员验收合格;报监理单位现场查验后,即可进行钎探作业。 四.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钎探记录——拔钎盖孔——移位——检查孔深——验槽(合格后)——灌砂 4.2按钎探孔位置 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分区放线,用白灰放出分区控制线,孔位要撒上白灰点,并在孔位上盖砖,砖上应按钎探点布置要求编号。 4.3就位打钎 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0mm,把钎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4.4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步打入土层300mm,每孔分六步打入土层,打钎记录人员在《地基钎探记录》中认真记录每步击打的锤数。。 4.5拔钎 用铅丝将探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利用机械杠杆原理将钎杆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直至完全拔出为止(注意拔钎时防

地基钎探要求

地基钎探要求 (1)对地质复杂的或重要的工程,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以及地基开挖后对地基土有疑义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验槽磋商的意见进行钎探试验,并做好测试记录,钎探记录应填写清楚、真实,并有钎探记录人、施工员、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钎探记录应附有打钎平面图以及钎探结果的分析。 (2)钎探打钎按平面图标定的钎探点顺序进行,记录每打入300mm (一步)深度的锤击数,填入地基钎探记录,钎探锤重、落距、钎径应符合规范规定。 (3)钎探完毕,要认真分析钎探记录,查明槽底以下土质的变化,分析孔深范围内基土坚硬程度是否均匀,如有异常需处理,应在打钎平面布点图上标明部位、区段、标高及处理方法。 (4)钎探孔的布置一般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钎探,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则布置: 1)槽宽小于800mm时,在槽中心布置探点一排,间距1~2m,一般为1.5m; 2)槽宽800~2000mm时,在距两边200~500mm处,各布置探点一排,间距1~2m,一般为1.5m; 3)槽宽2000mm以上时,应在槽中心及两槽边200~500mm处,各布置探点一排,每排探点间距1~2m,一般为1.5m,3排成梅花形布置;4)矩形基础:按梅花形布置,纵向和横向探点间距均为1~2m,一般

为1.5m,较小基础至少应在四角及中心各布置1个探点。 (5)钎探的钎距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矩形基础应等于或大于1.5m,一般不小于1.8m,并不小于短边长度,也不宜大于3m。如土质情况复杂可适当减少钎距和加深钎探深度,钎距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应不大于1.5m。 (6)钎探应绘图编号,按编号顺序进行击打,打钎人员应固定。结果填入钎探平面布点图,发现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勘察人员确定处理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