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教科版一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1.2观察一棵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教学内容:观察一棵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美育目标:●植物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1. 聚焦: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教师出示一盆绿萝,问问“谁认识它?”不少学生可能并不认识它。
师让学生猜一猜,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
如生猜不出,师再出示一张绿萝的图片,让学生再次猜测植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它。
并让学生说出绿萝的生长地点。
2. 探索:它是什么样的教师先将绿萝放在讲台上让全班学生共同观察。
教师要组织学生关注绿萝的整体,指认出茎、叶等器官,并让学生能意识到泥土中还有根。
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说出它的结构:根、茎、叶。
观察完一棵绿萝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画一棵绿萝”。
把观察和记录整合在一起。
让生跟老师一起画:先画地面,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
画完请学生说一说, “你画的绿萝是什么样的?”3. 探索:观察它的茎和叶分小组观察绿萝。
教师需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
让生边观察边修改学生活动手册中自己画的菊花,鼓励学生将茎画得更像一点、叶画得更像一点。
学生画好后一边展示一边交流,“你观察到的茎和叶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图画,用语言进一步描述植物茎和叶的特征。
4. 探索:画画这棵植物先整体画绿萝,再局部观察茎和叶并修改自己画的绿萝,这时绘画已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手段。
5. 研讨:说说你观察的植物让学生交流种植了一个星期的小植物长得怎么样了。
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教案引言: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成员,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观察植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校园内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旨在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亲近自然,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初步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记录等方式,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记录植物的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特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地点和时间;准备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设计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自带记录本和笔等观察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3. 教学环境:校园内的植物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激发学生们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具体导入问题如下:“你们看到过这些植物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吗?”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解观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强调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同时介绍本节课的观察任务和要求,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特征。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棵植物吗?它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呢?2.观察植物的整体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包括植株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整体特征。
3.观察植物的局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眼睛看一看等方式,感受植物各部分的特点。
提问学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有什么作用呢?4.比较不同的植物展示几棵不同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提问学生: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5.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植物的特征。
强调观察要有序、全面,描述要准确、简洁。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把它的特征画下来或写下来。
要求学生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或破坏植物。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
同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植物,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察看一棵植物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植物的根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察看一棵植物的外面形态特色。
2、试试用科学词汇描绘察看到的信息3、自己着手画一棵植物。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有植物的外在特色研究兴趣,培育学生认真察看,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课要点:植物拥有根、茎、叶等构造。
教课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课准备:记录单,学生活着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察看法课型课时:新讲课1课时教课过程:一、聚焦。
1、礼拜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乐。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同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焦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察看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认真察看并谈谈看到的状况。
认识这株植物的构造:根、茎、叶2、察看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察看的更认真,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认真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能够用眼睛察看,还能够用什么来察看?〔在沟通中板书:鼻子、手、同时重申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认真察看茎和叶。
〔3〕沟通察看到的信息。
全班沟通并重申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察看沟通。
感觉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一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取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次序、方法。
边察看边画,按茎------叶-------根的次序。
3、沟通评论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最好。
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领会。
四、小结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
1.2观察一棵植物
课型:探究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
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一棵植物,加深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本课以观察、描述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主要停留在看上,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耳、鼻等多种器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
因为学生太小带到室外观察课堂调控很难,所以在教室内观察。
由于学生识字不多,记录主要采用画简图的方式。
对学生来说,科学绘画还是第一次,所以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和艺术绘画的不同,科学绘画比平时的画画要更多关注细节。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尽可能准确地把看到的东西如实画下来。
本节课教师先给学生示范画简图的过程,手把手地教,要求学生尽量画得像一点,鼓励学生想办法让自己画得像一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方法)观察一棵植物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根、茎、叶等)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把观察到的植物样子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态度】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方法)仔细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1.茎的指认
2.画简图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狗尾巴草、蒲公英、小灌木
学生小组:狗尾巴草、蒲公英、活页记录本、铅笔、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请两位学生来配音)
1.实物、课件同时呈现狗尾巴草,
(多媒体声音或配音)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预设:狗尾巴草,或不知道)
我是狗尾巴草。
你们在哪里见过我呢?(大家一起回答)
请你们认真观察我,看看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请学生指认(预设:叶子、茎(不一定讲得出)、根、种子(不一定讲得出))
2.接下去我们再请出下一位朋友)
实物、课件同时呈现蒲公英。
(多媒体声音或配音)提问:小朋友,那么我又是谁呢?(预设:蒲公英,或不知道)
我是蒲公英,也请你们认真观察我,看看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叶子、茎、根、种子)
3.总结:我是狗尾巴草,我是蒲公英,我们都有根、茎、叶(ppt展示)
二、新课探究-----
1.观察一棵植物
(1)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植物呢?
预设:看、摸、闻
(2)那接下去就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狗尾巴草,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
(3)再来摸一摸狗尾巴草,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4)再来闻一闻狗尾巴草告诉大家你闻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5)接下去我们来仔细看一看蒲公英,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
(6)再来摸一摸蒲公英,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7)再来闻一闻蒲公英,告诉大家你闻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说不出来,适当加以引导
如果学生科学词汇用得不规范,要加以纠正强调!
总结:我们可以用看、摸、闻的方法来观察植物
2.画一画这棵植物
(1)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狗尾巴草,用铅笔和彩笔画在活页记录本上,等一下我们看一看谁画得最仔细、最认真。
(2)老师对着真实的狗尾巴草进行示范,一边看一边画,学生跟画。
示范完后教师巡视指导
先画土,再画茎,再画根,再画叶
(3)学生的作品展示,老师评价,给认真的学生奖励种子。
三、小结:
当我们观察好一棵植物后要记得把它的样子在记录本上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作业设计
认真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并在记录本上画出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