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3篇最后的思考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复习题

1.什么因素引起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影响的时滞?这些时滞对积极与消极政策争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总需求。在利率影响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与企业投资时,由于许多家庭和企业提前确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因而利率变动改变总需求需要时间。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时滞,因为政府改变支出与税收要经历漫长的政治过程。为了做出任何一种财政政策变动,方案必须通过国会各委员会讨论、由众议院与参议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提出、通过和实施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由于这些长时间的时滞,那些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就要提前知道当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但是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在一种政策开始实施到它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内,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经济的决策很可能无形中扩大了经济波动的程度。

2.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为什么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为什么不是相反的情况?

答:因为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政府购买增加是比减税更有潜力的工具。减税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而政府购买使直接增加了总需求。而且政府支出购买物品或劳务,是直接增加了总需求;政府为家庭减税的美元,其中一部分可能用于储蓄而不是支出。不仅如此,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

3.什么会促使中央银行领导人引起政治性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对政策规则争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当政府赋予中央银行领导人以维护经济秩序的权威,而并没有给他们以指导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滥用权力,如利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大选的结果。假设现任总统的选票取决于他连选连任时的经济状况,一个对现任总统有好感的中央银行领导就会在大选之前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生产和就业,因为他知道引起的通货膨胀在大选之前还不会表现出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中央银行领导人会与政治家结盟,相机抉择政策就会引起反映大选日期的经济波动。经济学家称这种波动为政治性经济周期。避免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要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因为政策规则将消除中央银行本身的权力滥用,而且也使得政治性经

济周期不可能。

4.解释信任如何影响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答:信任度可以影响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因为它可以影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调整的速度。如果人们信任政府做出的降低通货膨胀政策,人们的理性就足以立即降低通货膨胀预期。此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很快地向下移动,而且经济将很快达到低通货膨胀,而没有暂时高失业和低产量的代价,制止通货膨胀的成本较低。

5.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反对零通货膨胀目标?

答:反对零通货膨胀目标的经济学家认为,虽然物价稳定是合意的,但与温和通货膨胀相比,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并不大,而实现零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大的。牺牲率的估算表明,减少1%的通货膨胀要求放弃一年产量的5%左右。假设把通货膨胀从4%降到0,就要减少当年产量的20%。例如,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为7万亿美元时,这种代价就是产量损失1.4万亿美元。另外,反通货膨胀的社会代价甚至比产量损失还要大,因为损失的收入并不是平均分摊到所有人身上。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所有的收入并不是同比例地减少。相反,总收入的减少集中在那些失业者身上。那些易受伤害的工人往往是技术和经验最少的工人,因此,减少通货膨胀的大部分代价要由那些承担能力最差的人来承担。

6.解释政府预算赤字伤害下一代工人的两种方式。

答:政府预算赤字伤害下一代工人的两种方式是:

(1)当政府预算赤字严重时,政府债务就会激增。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当这些债务和累积的利息到期时,未来的纳税人就将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为了把资源用于偿还债务和累积的利息,他们要交纳更高的税或享有较少的政府支出,或两者都有。

(2)除了这种直接影响以外,预算赤字还有各种宏观经济影响。由于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所以就降低了国民储蓄。国民储蓄减少引起真实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投资减少引起一定时期内资本存量减少,资本存量减少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因此,当政府增加债务时,下一代工人就会生活在一个低收入、高税收的经济中。

7.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预算赤字在哪两种情况下有其合理性?

答: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预算赤字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有合理性:

(1)在战争时期,政府预算赤字是合理的。当军事冲突增加了政府支出时,通过借债为这种额外的支出筹资是合理的,否则战争期间的税收就不得不大大增加。而这种高税收会极大地扭曲纳税人所面临的激励,引起严重的无谓损失。此外,这种高税收对现在这一代纳税人也是不公正的,他们已经不得不为进行战争而付出了牺牲。

(2)在经济活动暂时下降时期预算赤字也是合理的。当经济进入衰退时,税收收入自动减少,因为所得税和工薪税都是根据收入的衡量征收的。如果政府在衰退时期要竭力平衡预算,就不得不在高失业时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这种政策会在正需要刺激总需求的时候抑制总需求,从而增加经济波动的程度。

8.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即使减少了年轻一代所继承的政府债务,政府也仍然会伤害他们。

答:如果政府通过减少对教育的支出来减少预算赤字,那么这种政策意味着政府债务将变小,年轻一代的税收负担少了,但是他们受的教育也少了,他们的人力资本减少,生产率和收入也将降低。从整体上看,通过减少教育支出来减少赤字仍会伤害年轻一代。

9.一些经济学家说,政府可以永远有预算赤字。怎么有这种可能性呢?

答: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永远都会存在预算赤字,这是因为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只要一国支付政府债务利息的能力一直增长,并且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政府预算赤字就会永远存在。

10.政府对一些资本收入双重征税。解释之。

答:假设一个人用他的一些储蓄购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当公司从其资本投资中赚利润时,它首先要以公司所得税的形式支付这种利润的税收。如果公司以利息的形式把剩下的利润支付给股东,股东还要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为这种收入纳税。这种双重纳税大大减少了股东的收益,从而减少了对储蓄的激励。

11.举出一个例子说明,除了税收政策,我们的社会还会如何抑制储蓄?

答:在我们的社会中,除了税收政策外,还有许多其他政策和制度也减少了对储蓄的激励。如政府的福利和医疗援助津贴是根据经济情况发放的,即那些过去节俭地把自己的一些收入储蓄起来的人得到的津贴要减少,因而抑制了储蓄。

12.增加储蓄的税收激励可能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答:提高储蓄的税收激励可能会增加对政府预算赤字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公众储蓄。因为,私人储蓄增加,政府储蓄就会减少。

此外,提高储蓄的税收激励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税收负担。因为高收入家庭收入中储蓄的比例高于低收入家庭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任何一个有利于进行储蓄的人的税收变动也会有利于高收入的人。通过减少那些可以利用税收优惠账户的富人的税收负担,会迫使政府增加穷人的税收负担。

二、问题与应用

1.本章提出,经济像人体一样有“自我恢复能力”。

a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说明总需求减少的短期效应。总产量、收入和就业会发生什么变动?

b .如果政府不采取稳定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加以说明。进行这种调整一般需要几个月还是几年?

c .你认为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意味着决策者应该对经济周期做出消极反应吗? 答:a .如图36-1所示。在短期中,随着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从1AD 左移到2AD ,在短期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量从1Y 下降到2Y ,而物价从1P 下降到2P 。产量水平下降表明经济处于衰退中,从而收入下降,失业增加。

图36-1 总供给与总需求图

b .如图36-2所示。总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经济中的悲观情绪,总需求曲线向左从1AD 移动到2AD ,代表总需求减少。经济从A 点移动到B 点,产量从1Y 减少为2Y ,物价水平从1P 下降为2P 。如果政府不采取稳定政策,随着时间推移,当人们的预期、工资和价格调整时,

短期总供给曲线从1AS 右移到2AS ,经济达到C 点,这时新的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相交,物价水平下降到3P ,产量恢复到自然产出水平1Y 。进行这种调整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

图36-2 经济从衰退中复苏

c .我不认为经济的“自然恢复力”意味着决策者应该对经济周期做出消极反应,因为仅靠经济的“自然恢复力”的调节,这一过程将是漫长的;如果决策者进行干预,经济将会很快恢复正常。

2.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必须确定货币供给、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变动是多少。为什么对决策者来说,选择他们行动的适当力度是困难的?

答:因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而且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影响利率而间接影响总需求。利率影响支出,特别是住房与企业投资,但由于许多家庭和企业提前确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因此,利率变动改变物品与劳务总需求需要时间。

许多研究表明,在做出货币政策变动的6个月之内,这种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很小。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时滞,是因为政府改变支出与税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这些长时间的时滞,那些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就要提前知道当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但进行准确的经济预测是非常困难的,部分是因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期的。当决策者改变货币或财政政策时,他们不得不依靠对未来经济状况进行学理式的猜测。这一切往往使努力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起了相反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决策者的相机抉择可能无形中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经济波动的程度。因此,对决策者来说,选择货币供给、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动行动的适当力度是困难的。

3.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既适用于财政政策,也适用于货币政策。假设政府宣布降低新工厂这类资本投资收入的税收。

a.如果投资者相信资本税会保持低水平,那么政府行为对投资水平有什么影响?

b.在投资者对所宣布的税收减少做出反应之后,政府有取消这项政策的激励吗?解释之。

c.在你对b的答案既定时,投资者会相信政府的声明吗?什么因素可以使政府提高其所宣布的政策变动的可信度?

d.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类似于货币政策决策者面临的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

答:a.如果投资者相信政府降低新工厂这类资本投资收入的税收,那么投资者会增加对新工厂这类资本的投资。政府行为对投资水平有正效应。

b.在投资者对所宣布的税收减少做出反应之后,投资者会增加新的资本投资,政府税收的收入来源增加。这时,政府就可能取消这项税收政策,因为政府可以通过对较大资本的较高收入提高征税来获得更多的税收。

c.在已经知道b的答案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会信任这项政策,因此,投资者在政府宣布降低税率时很有可能不会增加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承诺在将来降低税率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例如,制定一项法律,规定从投资开始后的下一年里对所有资本收入征收较低的税率,如果政府提高税率,投资者将会获得赔偿。

d.这种情况类似于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前后不一致问题,这是因为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定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这类似于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对于本题的情况来说,是因为政府在制定出这项政策时和执行这项政策之后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政府做出这项政策时是要刺激投资,因而宣布降低新工厂这类资本投资收入的税收;而做出这项政策之后,资本投资增加了,政府要增加税收,因而取消了这种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货币政策决策者面临的前后不一致问题。又例如,政策制定者宣布将降低通货膨胀,因此,公司将以较低的名义工资与工人签订劳动协议,随后,政策制定者很可能通过提高通货膨胀以降低实际工资,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4.第2章解释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的差别。在关于中央银行是否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的争论中,哪部分有争论的内容涉及实证表述,哪部分涉及规范判断?

答:在关于中央银行是否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的争论中,关于通货膨胀成本大小和降低通货膨胀代价大小的内容涉及实证表述,关于中央银行是否应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的内容涉及到规范判断。

5.为什么降低通货膨胀的利益是持久的而成本是暂时的?为什么增加通货膨胀的成本是持久的而利益是暂时的?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回答。

答:(1)降低通货膨胀的收益是持久的而成本是暂时的。如图36-3所示,经济的初始位置是A点,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政府采用紧缩的政策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SRPC向下移动,

1

通货膨胀下降而失业上升,这就是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但这种成本只是暂时的,由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最后会向下移至

SRPC处,经济会向下移到B点。由于B点的通货膨胀低于A

2

点,且B点处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所以是说降低通货膨胀的收益是持久的而成本是暂时的。

图36-3 预期的通货膨胀如何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2)增加通货膨胀的成本是持久的而收益是暂时的,原因类似。仍然假设经济的初始位置是A点,为了增加通货膨胀,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使经济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SRPC向

1

上移动,通货膨胀上升且失业下降,这就是增加通货膨胀的好处,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最终会向上移到

SRPC处,经济会向上移到C点。由于C点的通货膨胀高于

3

A点,且C点位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所以说,增加通货膨胀的成本是持久的,而收益是暂时的。

6.假设联邦政府削减税收并增加支出,这使预算赤字提高到GDP的12%。如果名义GDP 每年增加5%,那么这种预算赤字会永远持续下去吗?解释之。如果这种预算赤字规模保持20年,那么未来你的税收和你孩子的税收会发生什么变动?今天你个人能做些什么来抵消这种未来的影响?

答:只要这种预算赤字的增长慢于名义GDP的增长,这种预算赤字就能永远维持下去。因为名义GDP每年增长5%,政府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每年也增长5%,只要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这种预算赤字就能维持下去。如果这种预算赤字规模保持20年,未来我的税收和我的孩子的税收会增加。今天我可以通过储蓄并留下较多遗产来抵消这种未来的影响。

7.解释下列每一种政策如何在各代人中进行收入再分配,是从年轻人再分配给老年人,还是从老年人再分配给年轻人?

a.预算赤字增加。

b.更多的教育贷款补贴。

c.更多地投资于高速公路与桥梁。

d.社会保障补助增加。

答:a.预算赤字增加,使收入从年轻人向老年人再分配。因为这样将使下一代支付更高的税和拥有较低的资本存量。

b.更慷慨地补贴教育贷款,使收入从老年人向年轻人再分配。因为下一代会获得较高的人力资本。

c.更多地投资于高速公路与桥梁,使收入从老年人向年轻人再分配。因为下一代将会拥有更高水平的公共资本。

d.社会保障补助增加,使收入从年轻人向老年人再分配。因为现在的年轻工人要支付

退休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补助。

8.本章认为,预算赤字减少了子孙后代的收入,但在衰退时期可以刺激产量和收入。解释这两种说法的正确性。

答:在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预算赤字增加总需求,以增加收入和产出。但是在长期,预算赤字会提高利率、减少投资,甚至会降低资本存量或减少未来收入。理想的财政政策是,允许预算赤字在短期内存在以抵抗经济衰退,但长期内必须达到预算平衡,避免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

9.如果社会选择多储蓄,它面临的基本权衡取舍是什么?政府如何增加国民储蓄?

答:如果社会选择多储蓄,它面临的基本权衡取舍是少消费。如果想在未来有较高的收入和消费,社会应在今天减少消费并储蓄更多。这个选择实际上就是把今天的钱留到明天去花。政府可以通过修改税法,或削减预算赤字来增加国民储蓄。

10.假设政府降低储蓄收入的税率,同时为避免预算赤字增加提高了劳动收入税。

a.谁最直接地从这种税收变动中获益?

b.随着时间推移,资本存量会发生什么变动?每个工人可得到的资本会发生什么变动?生产率会发生什么变动?工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c.根据你对b的答案,长期收入分配效应与你在a中做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答:a.政府降低储蓄收入的税率将使富人从这项减税中获益。因为高收入家庭中储蓄的比例高于低收入家庭,任何有利于进行储蓄的人的税收变动也倾向于有利于高收入的人。通过减少那些可以利用这些账户的富人的税收负担,这些做法会迫使政府增加穷人的税收负担,会加重社会的不平等。

b.政府降低储蓄收入的税率会使储蓄变得更有吸引力。人们就把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用于储蓄。当储蓄率较高时,更多的资源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投资。较大量的工厂和设备存量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资和收入。因此,随着时间推移,资本存量会增加,每个工人可得到的资本会增加,生产率会提高,工资也会上升。

c.长期中,整个社会都将从这种减税中获益。

36.3 考研真题详解

1.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请说明理由。(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

答:(1)关于货币政策应该是按照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经济学家们各持己见,没有统一的看法。其分歧在于规则和相机抉择各有其好处。

(2)固定货币规则是指货币当局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稳定在一个确定的数值上的货币政策。这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极力提倡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人们的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和实际经济增长保持一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也应当保持稳定。货币主义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以相机抉择的反周期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而突出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变动是货币因素造成的,必须运用货币政策来消除。而货币政策的落脚点不在于控制银行信贷利率,而是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本身是稳定的,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维持固定的货币增长率,就会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稳定性。政府干预反而有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波动,带来经济的不稳定。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实施总需求管理、根据经济运行的波动情况而机动灵活运用的货币政策。一般依照逆向规则实施,即当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以消除失业;反之,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这种货币政策曾长期作为西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但这种政策未能考虑政府决策的局限性,对公众预期、货币政策时滞和人的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

可见,固定规则和相机选择都有各自的优越性,货币政策究竟应该按照固定规则还是按照相机抉择目前仍然处于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2.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研)

答:(1)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要政策特征

①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凯恩斯主义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主张用国家干预代替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由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②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弗里德曼是该学派的公认代表,此外还有英国的沃尔特斯、帕金和弗里希等。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最要紧,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的变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来加以调节。

(2)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财政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的实行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而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货币主义不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认为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变动,对总产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他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总供给曲线的假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3)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

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

b.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

c.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他们是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的:

a.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

b.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并且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c.与上述观点相适应,货币主义主张放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可能面临怎样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2011研)

答:(1)凯恩斯主义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经济政策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一套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但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着一些问题,为此,在采取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时,还要辅之以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收入政策。

(2)理论上,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变动总需求,而按照凯恩斯定律的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只影响产量水平而不影响价格水平,即价格和工资存在着刚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需求的变动不仅影响产量水平也影响价格水平。即使在萧条时期,也有可能产生轻微的影响。此外,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是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由市场力量所决定的,其变动又可能影响到经济政策的作用。例如扩张性经济政策虽然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当实施的结果导致物价上涨时,这些政策就受到价格水平变动的限制,有时甚至不能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手段。

(3)实践中,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影响这种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作用的发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滞。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经济政策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②不确定性。实行经济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

确定:第一,各种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第二,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经济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③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经济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还存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政府增加支出,会使利息率提高,私人投资支出减少,即发生挤出效应。所以实行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尽量使其效果接近预期目标。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统计学原理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抽样调查 1.当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抽样 总体则是不确定的。(V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 本。( X )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X )4.我们可以任取某一次抽样所得的抽样误差,来作为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 标的代表性程度。(X ) 5.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X ) 6.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 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V ) 7.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 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V ) 8.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V ) 9.按有关标志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可能产生系统性误差。( V ) 10.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1.重复抽样时,其他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数目为原来的2倍。 (X) 12.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叫概率度,其代表符号是V。(V) 13.重复抽样时若其它条件一定,而抽样单位数目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 原来的2倍。(X) 14.由于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抽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要比全面调查资料 的准确性差。(X) 15.在保证概率度和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 比。(X) 16.扩大或缩小了以后的抽样误差范围叫抽样极限误差。(X) 1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为0.9545,则抽样平均误 差等于30。(X) 18.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 率保证程度。(V )19.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但会提高推断的准确度。(X)

医学统计学题库1

绪论知识点 1. 只要增加例数就可以避免抽样误差。 A. + B. – 2. 等级资料也可认为是一种计数资料。 A. + B. - 3. 概率的取值一定在0~1范围内,频率的取值则不一定。 A. + B. - 4. 客观事物中同质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A. + B. - 5. 观察单位数不确定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A. + B. - 6. 统计量针对于样本,参数针对于总体。 A. + B. - 7. 统计描述就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统计过程。 A. + B. - 8. 有序分类资料就是等级资料。

A. + B. - 9. 统计分析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A. + B. - 10. 如果对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了调查或测定就没有抽样误差。 A. + B. - 11. 对于统计资料的描述可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两种手段。 A. + B. - 12. 有序变量也称连续型变量,变量值可取连续不断的实数。 A. + B. - 13. 分类资料中的各类别必须互相排斥,不能相互包含。 A. + B. - 14. 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可以取小数值,可近似地看成连续型变量。 A. + B. - 15. 统计指标是用来综合说明总体某一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某一特征的。

A. + B. - 16. 若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调查某地1000人中有多少个高 血压患者, 这是___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 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17. 某医院用一种中草药治疗9名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后的舒张压见 下表。 病 人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 11 5 11 12 9 11 11 6 10 9 10 9 治疗后 11 6 90 10 8 92 90 11 0 87 欲比较治疗前后有无差异, 这是____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 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18. 一批病人的血球沉降率(%)是___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A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亩产量与施肥量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A -∞< r <+∞ B -1≤r≤+1 C -1< r < +1 D 0≤r≤+1 3.年劳动生产率x(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A +1 B -1 C 0.5 D 1 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a+bx。经计算,方程为?=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 B b值是明显不对的 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 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 A 8 B 0.32 C 2 D 12.5 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医学统计学第六版(马斌荣)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第六版(马斌荣)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练习题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 各种类型的数据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A.收缩压测量值 B.脉搏数 C.住院天数 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答案: E E D E A 二、简答题 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 [参考答案]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2.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 [参考答案]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1)代表性: 就是要求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符合总体的规定。 (2)随机性: 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作样本。 (3)可靠性: 即实验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即由科研课题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所推测总体的结论有较大的可信度。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只有观察一定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6章~

第16章垄断竞争 16.1复习笔记 1.垄断竞争 (1)概述 垄断竞争指既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某些垄断特点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①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 ②产品存在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 ③自由进入和退出: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产品价格,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3)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规律:它选择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的产量,然后用其需求曲线找出与这种产量相一致的价格。 2.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1)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

MR=SMC的均衡条件的。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2)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企业厂商的长期均衡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 ①与垄断一样,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MC=MR。而且,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MR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 ②与竞争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因此经济利润等于零。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垄断竞争市场与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 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下长期均衡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 (1)生产能力过剩 垄断竞争企业在其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生产的产量小于在企业的有效规模(ATC最低)时能生产的产量。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企业的产量与完全竞争企业产量之间的差额被称为过剩的生产能力。 (2)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垄断竞争企业收取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完全竞争企业收取等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结果,如果垄断竞争企业可以多吸引一个顾客,它就可以增加利润。 4.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减少了社会福利水平,导致市场的无效率。垄断竞争导致无效率的原因: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c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 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3.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 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4.抽样误差是指 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 C.样本中每个体之间的差别 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5.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6.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7.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D.对称分布 E.任何分布 8.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 9.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A.统计量与参数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E.样本与总体 10.正态分布的特点有 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 B.算术均数=中位数 C.几何均数=中位数 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E.以上都没有 11.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1. 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A 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2. 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 B -1 C -1< r < +1 时,工人工资平均() 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 (x )与考试成绩(y )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 =a+bx 。经计算,方程为 ? =200— 0.8x ,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A 8 B 0.32 C 2 D 12 &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都不是随机的 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A 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 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 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 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 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亩产量与施肥量 3.年劳动生产率 x (干元)和工人工资 y=10+70x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 1千元 A 增加70元 B 减少70元C 增加 80元D 减少80元 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 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A +1 B -1 C 0.5 D _1 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 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A 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 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 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 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Aa 值是明显不对的 值是明显不对的 C a 值和b 值都是不对的 D a 值和b 值都是正确的 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 自变量的均方差为 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 C 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A 都是随机的

医学统计学1上课例题

选择 1、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_______所犯的错误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o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o C、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o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o 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_________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C、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3、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在某地随机抽查400 名新生儿,只有1例异常,假设检验时,H1:π≠0.01,则假设检验的P值为_______。 (注:P(0)=0.0180,P(1)=0.0725,P(2)=0.1462,P(6)=0.1045,P(7)=0.0594,P(8)=0.0295,P(399)=0.0000) A、P (≤1)+P(≥6) B、P (≤1)+P(≥399) C、P (≤1)+P(≥7) D、P (≤0)+P(≥8)

4、三组样本均数的比较,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第一组与第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于是可认为______ A 、三组样本来自于同一总体 B 、.第一组和第三组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总体,但尚无法判断第二组究竟来自于哪个总体 C 、第二组来自的总体位于第一组和第三组所来自的总体之间 D 、该两两比较为模糊结论,说明计算中发生了错误 5、为比较槟榔煎剂和阿的平的驱虫效果,有人分别用两法对绦虫患者进行治疗。槟榔煎剂治疗30人,有效23人,阿的平治疗30人,有效18人。要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有无差 别,宜选用 。 A .四格表x 2 检验 2 2 ()A T x T -=∑ B .四格表x 2 检验 校正2 2 (||0.5)A T x T --=∑ C .配对四格表x 2 检验 2 2 ()b c x b c -= + D .配对四格表x 2 检验 校正2 2 (||1)b c x b c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报告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 乙=√[∑(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分析和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与解析(第6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6章SPSS的方差分析 1、入户推销有五种方法。某大公司想比较这五种方法有无显著的效果差异,设计了一项实验。从应聘人员中尚无推销经验的人员中随机挑选一部分人,并随机地将他们分为五个组,每组用一种推销方法培训。一段时期后得到他们在一个月内的推销额,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20.0 16.8 17.9 21.2 23.9 26.8 22.4 第二组24.9 21.3 22.6 30.2 29.9 22.5 20.7 第三组16.0 20.1 17.3 20.9 22.0 26.8 20.8 第四组17.5 18.2 20.2 17.7 19.1 18.4 16.5 第五组25.2 26.2 26.9 29.3 30.4 29.7 28.2 1)请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这五种推销方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绘制各组的均值对比图,并利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 (1)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 A→因变量:销售额;因子:组别→确定。 ANOVA 销售额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之间405.534 4 101.384 11.276 .000 组内269.737 30 8.991 总计675.271 34 概率P-值接近于0,应拒绝原假设,认为5种推销方法有显著差异。 (2)均值图:在上面步骤基础上,点选项→均值图;事后多重比较→LSD

多重比较 因变量: 销售额 LSD(L) (I) 组别 (J) 组别 平均差 (I-J) 标准 错误 显著性 95% 置信区间 下限值 上限 第一组 第二组 -3.30000* 1.60279 .048 -6.5733 -.0267 第三组 .72857 1.60279 .653 - 2.5448 4.0019 第四组 3.05714 1.60279 .066 -.2162 6.3305 第五组 -6.70000* 1.60279 .000 -9.9733 -3.4267 第二组 第一组 3.30000* 1.60279 .048 .0267 6.5733 第三组 4.02857* 1.60279 .018 .7552 7.3019 第四组 6.35714* 1.60279 .000 3.0838 9.6305 第五组 -3.40000* 1.60279 .042 -6.6733 -.1267 第三组 第一组 -.72857 1.60279 .653 -4.0019 2.5448 第二组 -4.02857* 1.60279 .018 -7.3019 -.7552 第四组 2.32857 1.60279 .157 -.9448 5.6019 第五组 -7.42857* 1.60279 .000 -10.7019 -4.1552 第四组 第一组 -3.05714 1.60279 .066 -6.3305 .2162

【孙振球第三版】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有限总体:是指空间、时间范围限制的总体。 3、无限总体:是指没有空间、时间限制的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5、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根据其观测值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两类。 6、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变量资料,亦称名义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7、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8、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变化,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呈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规律性变化。 9、平均数:描述一组变量值的集中位置或水平。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 10、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和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以及统一总体若干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11、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称为I 型错误。检验水平,就是预先规定的允许犯I型错误概率的最大值。I型错误概率大小也用α表示,α可取单尾亦可取双尾。12、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β只取单尾,β值的大小一般未知,,须在知道两总体差值δ、α及n时,才能算出。13、相对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分类变量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常用两个分类的绝对数之比表示相对数学的大小。如率、构成比、比等。 14、率:强度相对数,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15、构成比:结构相对数字,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与该事物各个部分个体数的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构成部分在总体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16、相对比:简称比,是两个相关联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指标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17、标准化:采用某影响因素的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化后的标准率具有可比性。 18、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常用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9、非参数检验:相对于参数检验而言,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方法,称为参数检验。 20、相关系数: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以符号r来表示。说明两正态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指标。无单位,其值为-1≤r≤1。相关系数的检验假设常用t检验。 21、回归系数:即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b,其统计意义是当X变化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改变的估计值。在直线回归中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与F检验等价。 22、随机划原则:是指在实验分组时,每个受试对象均有相同的概率或机会被分陪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23、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24、无序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25、期望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满x岁以后尚能生存的年数(即岁数)。 26、检验效能:表达式为1-β,以往称把握度。其意义为当两总体确有差异,按规定检验水准所能发现该差异的能力。 27、观察单位:亦称个体,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人、一只动物,也可以是特指的一群人;可以是一个器官,甚至一个细胞。 28、样本含量:样本中包含观察单位数称为该样本的样本含量。 29、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成为变量。 30、变量值:对变量的观测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 31、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粗分为(1)随机误差;(2)非随机误差①系统误差②非系统误差。32、系统误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应尽可能设法预见到各种系统误差的具体来源,力求通过周密的研究设计和严格的技术措施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33、非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应当通过认真检查核对予以清除,否则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4、频率:一个随机试验有几种可能,在结果重复进行试验时,个别结果看来是偶然发生,但当重复试验次数相当大时,总有规律出现。在重复多次后,出现结果的比例称之为频率。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 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

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件乙车间: x=90件, σ=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

统计学原理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抽样调查 1.当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抽样总 体则就是不确定的。( V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 本。 ( X ) 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与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就是确定的、唯一 的。(X ) 4.我们可以任取某一次抽样所得的抽样误差,来作为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 标的代表性程度。( X ) 5.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 X ) 6.抽样平均误差就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就是表明抽样估 计准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V ) 7.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 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V ) 8.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V ) 9.按有关标志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可能产生系统性误差。 ( V ) 10.抽样推断就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 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就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X ) 11.重复抽样时,其她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数目为原来的2倍。(X) 12.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叫概率度,其代表符号就是V。(V) 13.重复抽样时若其它条件一定,而抽样单位数目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 来的2倍。(X) 14.由于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抽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要比全面调查资料 的准确性差。(X) 15.在保证概率度与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 比。(X) 16.扩大或缩小了以后的抽样误差范围叫抽样极限误差。(X) 1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为0、9545,则抽样平均误差等 于30。(X) 18.抽样估计置信度就就是表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 概率保证程度。(V ) 19.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但会提高推断的准确度。(X)

医学统计学第一章节测试题1

1.3章节测验已完成 1【单选题】下列哪项内容不是医学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A、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B、健康与疾病统计 C、卫生服务统计 D、生物统计 E、国民经济统计 我的答案:E 2【单选题】变异是指( )。 A、样本个体观察值的差异 B、相同总体个体观察值之间的差异 C、不同总体个体观察值的差异 D、不同总体抽样人数的差别 E、重复抽样样本统计量的差别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统计推论的主要内容有( )。 A、估计样本量 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量组间差别对比 D、不同总体参数差别对比 E、编制频数分布表 我的答案:B 4【单选题】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 B、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频率近似为概率; 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试验中它不可能发生; 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E、其概率值是概率分布曲线下界值的尾部面积 我的答案:E 5【单选题】下列分类资料属等级资料的是 A、季节(春、夏、秋、冬) B、职业(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干部、个体工商户) C、血型(A型、B型、AB型、O型); D、学历(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E、居住地(陕北、关中、陕南 我的答案:D 6【单选题】习惯上,下列属于小概率事件的为 A、P=0.09; B、P=0.10; C、P=0.15; D、P=0.03; E、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D

7【单选题】抽样误差指的是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值之差; C、样本统计量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D、不同的总体参数值之差; E、相同总体个体测量值之差 我的答案:C 8【单选题】下列有关抽样误差描述错误的是 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抽样误差是由个体差异造成的; C、抽样误差可通过增加样本量的方法加以控制; D、抽样误差大小可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估计; E、抽样误差大小用标准差表示 我的答案:E 9【单选题】参数是指 A、随机变量; 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统计量的个数; E、总体统计指标的个数 我的答案:B 10【单选题】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 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我的答案:E 11【单选题】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个体的全部; B、特定研究对象的全体; C、特定研究对象的全部测量值; D、特定研究对象的全体的个体数; E、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参数 我的答案:A 12【单选题】统计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 A、随意抽取的总体中任意个体; B、有意识的选择总体中的典型个体; C、依照研究者要求选取总体中有意义的个体; D、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个体; E、选择总体中容易得到的个体 我的答案:D 13【单选题】抽样的目的是 A、计算样本统计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